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号检验项目标 准 要 求检验结果5出口动力控制乘客门附加技术要求每扇动力控制乘客门的结构和控制系统应使乘客在关门时,不被车门伤害或夹住。除前乘客门外,若达到下列两项要求,则满足规定:4.5.4.6.1.1在规定的测量点上测量,车门关闭时的夹持力不得超过150N,否则车门应自动再完全打开(自动控制的乘客门除外),并保持打开位置直至操纵关门控制。4.5.4.6.1.2当车门夹住乘客的手腕或手指时: a) 车门应自动重新开启直至完全打开(自动控制的乘客门除外),并保持打开直至操纵关门控制;或者 b) 乘客手腕和手指能容易地抽出而无伤害;或者 c) 车门保持在允许试棒在高60mm、宽20mm、圆角半径5mm的截面处自由通过的位置,此位置与车门完全关闭位置相差不大于30mm。对前乘客门,若达到下列要求之一,也满足规定: a) 满足上述非前乘客门的要求;或 b) 装用软密封条,但不应太软,以确保当车门关在4.5.4.6.1.1所述的试棒上时,车门的刚性结构不能达到完全关闭位置。除前乘客们外:车门关闭时的夹持力为 N车门能自动再完全打开,并保持打开位置直至操纵关门控制 当车门夹住乘客的手腕或手指时:车门能自动重新开启直至完全打开,并保持打开直至操纵关门控制 乘客手腕和手指能容易地抽出而无伤害车门保持在允许试棒在高60mm、宽20mm、圆角半径5mm的截面处自由通过的位置,此位置与车门完全关闭位置相差不大于30mm 对前乘客门:满足上述非前乘客门的要求 装用软密封条,但不太软,以确保当车门关在4.5.4.6.1.1所述的试棒上时,车门的刚性结构不能达到完全关闭位置 当动力控制乘客门只依靠动力的持续供应保持关闭时,应有视觉警示装置通知驾驶员车门动力供应的任何故障有视觉警示装置通知驾驶员车门动力供应的任何故障 若装有起步阻止装置,车门打开时车辆应不能起步装有起步阻止装置,车门打开时车辆不能起步 若未装有起步阻止装置,当任何动力控制乘客门未完全关闭时车辆起步,应启动对驾驶员的声响警示未装有起步阻止装置,当任何动力控制乘客门未完全关闭时车辆起步,启动对驾驶员的声响警示 序号检验项目标 准 要 求检验结果5出口自动控制乘客门的附加技术要求开门控制件的启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除车门应急控制器外,每扇自动控制乘客门的开门控制件应只能由驾驶员在其座位上启用和解除。 b. 开门控制件的启用和解除可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也可以间接控制。 c. 驾驶员对开门控制件的启用应有车内显示,从车外打开车门时也应有车外显示,显示器(如光显按钮、光电信号)应相应的车门上或车门附件。 d. 当用开关直接启用时,系统的功能状况应通过开关的位置、显示器灯或光显开关等清晰地显示给驾驶员。开关应予特别标志,并不得与其他控制件混淆布置。符合a、b、c、d款的要求 自动控制乘客门的开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驾驶员启用开门控制件后乘客可按以下方式打开车门a. 从车内操作,如按下按钮或通过一个光栅;b. 从车外操作(标明只用作出口的车门除外),如可按光显按钮、光显信号下面的按钮或有相应说明的类似装置。 2. 按下前述a条提及的按钮后,可能发出一个贮存信号,并在驾驶员启用开门控制件之后打开车门。符合1、2款的要求 自动控制乘客门的关闭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自动控制乘客门开启后,经过一个时间间隔应再自动关闭,若乘客在此时间间隔中进出车门,安全装置(即踏步接触器、光栅或单向阀)应确保有足够的关门顺延时间。 b. 车门正在关闭时有乘客进出则关闭过程应自动中止,车应返回开启位置,返回动作是由前a条所述的安装装置之一或其他装置启动的。 c. 已经依照前述a条自动关闭的乘客门,除非驾驶员解除了开门控制件的启用,否则应能再被乘客按自动控制乘客门的开启(4.5.5.2条)的方法打开。 d. 自动控制乘客门开门控制件的启用被驾驶员解除后,开启的车门应按前a条、b条所述关闭。符合a、b、c、d款的要求 标明特殊用途的乘客门自动关闭过程的延迟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驾驶员和乘客应能各自操纵特定按钮实现自动关闭过程的延迟。 b. 自动关闭过程的延迟应显示(如通过指示器)给驾驶员。 c. 驾驶员应能随时恢复自动关门过程。 d. 随后车门的关闭应符合自动控制乘客门关闭的相应要求。符合a、b、c、d款的要求 序号检验项目标 准 要 求检验结果5出口应急门技术要求当车辆静止时,应能从车内和车外方便地打开。允许从车外将门锁住,但必须保证始终能用正常地开启装置从车内将其打开。应急门不应是动力控制地型式,也不应是滑动式。开启装置车外离地高度:1 000 mmh 1800 mm。车内距下方地板高度:1 000 mm h 1500 mm。距该门距离: 500 mm。车辆侧门地铰接式应急门应铰接于前端,向外开启角度100;引道的测试量具能自由过该门至车外。若应急门位与卫生间或其他舱门附近,应能防止误操作(不适用车速超过5 km/h能自动锁柱的应急门)。所有应急门都应提供声响装置,当其未完全关闭时提醒驾驶员。该警示装置应由门的锁止装置的运动来启动。应急窗技术要求铰接式或弹射式应向外开启。弹射型式不允许操作时整个从车辆上分离,并应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向外开启:;弹射型式操作时整个未出车辆上分离,能有效防止误操作 应易于从车内和车外迅速打开;或采用易击碎的安全玻璃,并在其附近各提供一个工具。能从车内和车外迅速打开; 或采用易击碎的安全玻璃,并在其附近各提供一个工具 能从车外锁住的应急窗,应保证能从车内打开。从车外锁住的应急窗能从车内打开 水平铰接于上端的应急窗,应有一个适当的机构保持其充分开启。铰接式的开启应保证车内外进出的畅通。水平铰接于上端的应急窗,有一个适当的机构保持其充分开启。铰接式的开启能保证车内外进出的畅通。车辆侧窗下边缘距其下方地板平面地板高度h650 mmh1 200 mmmm500 mmh1 200 mm(650 mm处有防护装置)mm对于驾驶员不能清楚看见的铰接式应急窗,应安装声响报警装置,该警示装置应由窗锁的运动来启动,当其未完全关闭时提醒驾驶员。安装有声响报警装置,该警示装置由窗锁的运动来启动,当其未完全关闭时提醒驾驶员 撤离舱口技术要求撤离舱口地开启应保证车内外进出的畅通。能保证车内外进出的畅通 安全顶窗应是弹射式、铰接式或采用易击碎的安全玻璃;地板出口应铰接式或弹射式,并装有声响报警装置,当其未完全关闭时提醒驾驶员。该警示装置应由地板出口的锁止装置的运动来启动。地板出口应防止无意操作(不适用车速超过5km/h能自动锁柱的地板出口)。安全顶窗为弹射式、铰接式、易击碎的安全玻璃;地板出口为铰接式、弹射式,有声响报警装置,未完全关闭时能提醒驾驶员。该警示装置由地板出口的锁止装置的运动来启动,地板出口能防止无意操作 撤离舱口的弹射型式不允许操作时整个从车辆上分离,并不应对车外人员构成危险。应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弹射式地板出口应只能弹向乘客舱。弹射型式撤离舱口在操作时整个未从车辆上分离,对车外人员不构成危险。能有效地防止误操作 弹射式地板出口只能弹向乘客舱 铰接式撤离舱口应铰接于朝向车辆前或后的一端,并应开启至少100。铰接式地板出口应折向乘客舱。铰接式撤离舱口铰接于朝向车辆前 、后 的一端,开启角度: 。铰接式地板出口折向乘客舱 撤离舱口应易于从车内、车外打开或移开。允许锁住,但必须保证始终能用正常的开启或将其从车内打开或移开。对于易击碎的安全顶窗,应设置专用工具。易于从车内、车外打开或移开。允许锁住,但保证始终能用正常的开启或将其从车内打开或移开 对于易击碎的安全顶窗,设置专用工具序号检验项目标 准 要 求检验结果5出口伸缩式踏步板的技术要求应与相应的乘客门或应急门同时工作。能与乘客门同步工作 车门关闭时,不应凸出邻近车身表面10 mm。与凸出邻近车身表面距离: mm车门开启时,应处于伸出位置,其面积应符合踏步板要求。处于伸出位置,其面积符合本标准4.7.8.6条的要求 处于伸出位置时,车辆应不能依靠自身动力起步。不能靠自身动力起步 ;动力操纵在车辆行驶时应不能伸出。若操纵装置失效,踏步板应缩回并保持在收起位置,且不应妨碍相应车门工作。车辆行驶时,踏步板不伸出;操纵装置失时,能收回并保持收起位置 。当发生故障或踏步板损坏时,不影响车门工作 当一名乘客站在其上,相应的车门应不能关闭。此要求不适用于驾驶员直接视野内的任何车门。相应的车门不能关闭 其运动不应对车内外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其表面应有黄黑相间的警示。不会造成 其外角采用的过渡圆角半径应5mm,上下边缘采用的过渡圆角半径应2.5mm。前后边角的圆角半径: mm边缘的圆角半径: mm乘客门打开时,其应可靠地保持在伸出位置。单引道门踏步板中心放置质量为136kg的物体或双引道门272 kg物体时,踏步板任一点变形应10mm。能可靠的保持在伸出位置 ;最大变形量: mm标志每个应急出口处应在车内标识“应急出口”或国际通用符号。应急出口处在车内标识“应急出口” 国际通用符号 乘客门和所有应急出口的应急控制器应在车内用符号或清晰字样标示。乘客门和所有应急出口的应急控制器在车内用符号 清晰字样标示 在出口的每个应急控制器处附近,应有关于操作方法的清晰说明。有关于操作方法的清晰说明 6车内布置乘客门引道从乘客门向车内的延伸空间应允许垂直平板1自由通过。(移动时应保持与乘客的出入方向垂直)。能通过 应允许有测量装置通过的净空间。(此装置不允许进入座椅前300mm的区域或安装在轮罩上的座椅前225mm范围内)。有测量装置能通过的净空间 对折叠座椅,应在座椅打开位置时测量,应允许有测量装置通过的净空间(对车组人员专用的折叠座椅若符合:在车上清楚标识仅供车组人员使用、该座椅不使用时自动折叠、无论该座椅在何状态其任何部位均不得位于驾驶员座椅座垫上表面中心与车外右后视镜所在的垂直平面的前方的要求,则允许在其折叠位置测量)。无折叠座椅 对折叠座椅,有测量装置能通过的净空间 引道处地板的坡度应5。%应急门引道在通道和应急门之间的自由空间应允许叠加圆柱(图3)自由通过(也可用圆柱体(图4)代替)。应允许叠加圆柱(图3)自由通过(沿引道侧面设有折叠座椅时,叠加圆柱通过的自由空间应在则当折起时测量;若能自动折叠,则允许在折叠位置)。若在通道中设置供乘客使用的折叠式座椅,则当折起时,应允许通道测量装置通过。序号检验项目标 准 要 求检验结果6车内布置应急窗的通过性每个应急窗应能满足相应的测试量具经应急窗移到车外(测试量具运动方向与乘客从车辆撤出方向一致,其正面应于运动方向保持垂直)。应急窗均能满足相应的测试量具经应急窗移到车外 撤离舱口的通过性安全顶窗除级客车外,至少一个安全顶窗应满足4.6.4.1规定的可接近性。有 个安全顶窗能满足本标准4.6.4.1条规定的可接近性。地板出口地板出口上方应有相当于通道高度(见图4)的净空间,并应满足测试量具从地板上方1 m的高度处畅通无阻地直接到达地面。畅通无阻地直接到达地面 任何热源或运动部件距地板出口应 500 mm。任何热源或运动部件距地板出口的距离:mm通道应允许测量装置(图4)自由通过(若座椅前面没有出口,测量时应满足4.6.5.2的规定;级客车后轴中心前1.5m的、最后面的乘客门后边缘处横向垂直平面的通道,测量装置的圆体直径可由450mm减为400mm;级客车若通道一侧或两侧的座椅横向移动且易便于返回到通道最小宽度300mm的位置,测量装置的圆体直径可由300mm减为220mm)。能自由通过 在铰接客车上,测量装置(图4)应能无阻碍地通过铰接段。铰接段地软盖篷不允许突入通道。测量装置能无阻碍地通过铰接段。铰接段的软盖篷未突入通道通道内允许有台阶,台阶地宽度应不小于其顶部的通道宽度。有台阶时,其宽度大于其顶部的通道宽度无台阶 通道中不允许设置乘客使用的折叠座椅。无折叠座椅 横向移动座椅不得占用通道空间(级客车若通道一侧或两侧的座椅横向移动且易便于返回到通道最小宽度300mm的位置除外)。不占用 通道和引道表面应防滑。能防滑 通道坡度纵向坡度级、级客车: 8 %级、级低地板客车、在第二和第三轴(若有第三轴)的中心线旁总长度2 m地通道:12.5%级客车:12.5 %横向坡度5 %序号检验项目标 准 要 求检验结果6车内布置踏步板第一级踏步板最大高度Dmax(mm)级客车(如采用机械式悬架,Dmax可为380 mm)360 级、级客车(至少一个乘客门的Dmax为380 mm,其他乘客门Dmax为400 mm;如采用机械式悬架,Dmax可为430 mm)380最小深度Amin(mm) 300 其他踏步板最大高度Emax(mm)级客车(对最后桥之后乘客门Emax可为300 mm)250 级、级客车350最小高度Emin(mm)120最小净深度Amin(mm)200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检测题(无答案)
- 3D MAX的进阶之路(山东联盟) 知到智慧树答案
- 《跨文化认知与文明互鉴:意大利》知到智慧树答案
- 《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知到智慧树见面课答案
- 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案例研究
- 2025茶叶买卖合同标准版
- 水费收费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消防设备调试与维护方案
- 水粉小狮子课件重点难点
- 2025年公文核改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历年退役军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试卷(试题)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级新生军训开训仪式动员大会
-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与实施路径-洞察及研究
- 中组部选调生管理办法
- 克痉方湿热敷: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康复新路径
- 血常规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 高尿酸血症健康管理方案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全册课前预习单
- 工厂规章制度员工守则.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