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2006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2006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2006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2006年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高新科学技术 农用肥料最新专利 国家重点推广项目 21 实际换代新产品 (绿色无公害环保型肥料)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发明人 :*大学生物实验中心 编制 二零零六年八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5 第一节 项目名称、构成及承办单位 5 第二节 项目概述 5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意义 6 第四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二章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研制技术路线 7 第五节 目前我国肥料领域存在的技术弊端 7 第六节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8 第七节 对农药生物降解的作用机理 9 第八节 对土壤中有毒元素的转化 10 第九节 生态学原理 11 第 十节 技术原理 12 第三章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优越性 13 第十一节 性能 13 第十二节 作用和特点 13 第十三节 用量、增产效果和防治生理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15 第四章 市场预测、发展前景、拟建规模和产品方案 17 第十四节 市场预测 17 第十五节 发展前景 18 第十六节 拟建规 模和产品方案 20 第五章 原材料供应情况 20 第十七节 原材料 20 第六章 厂址选择 20 第十八节 厂址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20 第七章 设计方案 21 第十九节 土建部分 21 第二十节 设备部分 21 第二十一节 生产工艺流 程 21 第八章 环境保护 22 第二十二节 主要污染物和治理措施 22 第九章 安全生产、工业卫生、消防 22 第二十三节 安全生产措施 22 第二十四节 工业卫生 23 第二十五节 消防 23 第十章 劳动定员、工作班制及人员培训 23 第二十六节 劳动定员 23 第二十七节 工作班制 .23 第二十八节 23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计划 23 第二十九节 项目实施计划 23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4 第三十节 投资估算 24 第三十一节 资金筹措 24 第十三章 经济分析 25 第三十二节 销售收入 25 三十三节 销售税金及附加 25 第三十四节 成本估算 25 第三十五节 利润及所得 26 第三十六节 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计算 27 第三十七节 资产负债表的计算 27 第三十八节 资金偿还平衡 27 第三十九节 盈利性分析 27 第四十节 盈利平衡分析 28 第四十一节 敏感性分析 30 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 30 第四十二节 环保作用明显 30 第四十三节 高产优质 31 第四十四节 拓宽就业门路 31 第四十五节 增加财政收入 31 第十五章 结论 31 第一章:总 论 第一节:项目名称、构成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2、项目构成:年产 10 万吨复混肥生产厂 3、承办单位: *有机肥有限公司 第二节:项目概述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是 *继 1999 年 12 月 24 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一种无机 有机复合肥”发明专利(专利号: ZL95107433.4)之后,经苦心钻研和大面积试验,又成功研制出的一种农业高科技新成果。现已于 2005 年 12 月 6 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为发明专利(受理号:02153893.X)。 产品具有先进性、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IFOAM)制定的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标准。可用于生产 A 级、 AA 级绿色食品。产品无毒、无害、无污染,属绿色无公害环保型肥料。现已得到国家有关权威部门和各级政府的认可,并向全国重点推广组织实施。 该肥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钙、镁、硫、铜、铁、锌等多种营养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植物生长促进剂、增效剂,并富含有益微生物菌等多种有效成分,是一种用最新生产工艺和现代高新技术于一体的高 效、多功能肥料。配方合理、科学组合,起到了速效、长效、高效的作用;营养平衡、稳定,增产效果显著,可替代多种单质肥、有机肥和复合肥。在对有机营养成分经过热喷、消毒、发酵等特殊处理后,按一定的科学配比,混合制造而成。 本产品适用于各类不同土壤和作物,可作种肥、底肥、追肥施用,同时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的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提出大、中微量元素的适宜比例和用量及其相应的施肥技术,从而制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有机无机专用复混肥料。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施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长期的 农业实践表明,肥料是保证农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简单地说,肥料就是农作物的“粮食”,只有科学、合理地施用,才能保障农作物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和降低环境污染。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就已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推进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有机化的需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施肥意识已势在必行。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类提供大量、优质的农副产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负面影 响。由于化学肥料的使用不当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地力衰退,环境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对人畜的危害等等。“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土壤;改善农产品品质;降解土壤中残留农药;转化有毒元素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 第四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连年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残留物中普遍含致病致癌物。从而人们意识到了化学农业已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因而,应起了当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避免化学肥料、农药所造成的危害,世界一些发达国家 提倡发展无化学农业,以求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无污染、无公害并组成了国际有机农业组织( IFSDAM)。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提出了发展“两高”、“一优”的农业方针,全国有 800 多个市、县建立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始发展 500 个生态农业市、县,数百种农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农业部制定了符合国际要求的中国绿色食品工程试验计划,在肥料方面,关键就是要研制和发展绿色无公害环保型肥料。“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率先获得重大发展,显示了该肥料的先进性和科技性,对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推进生态环保的可持续性将做出巨 大贡献。 第二章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研制技术路线 第五节:目前我国肥料领域存在的技术弊端 1、近年来,各种名目繁多的复合肥应运而生,已知它们对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改良土壤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在理论同实践的结合上,如何对植物整个生长周期及生殖生长阶段中,保持其所必需的营养成分的有效平衡,以便从根本上消除植物生理病虫害,不断改善土壤结构,保证农作物持续高产优质,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和施用量的不断增加,不合理施肥不但使化肥利用率低, 肥料经济效益下降,也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表明,田间渗漏水中硝态氮含量与氮素化肥相关,农田磷的排出负荷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一些重金属和微量元素随着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等带入土壤和环境中,从而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由于微量元素的缺乏和施用不合理造成食物链节中元素失调而导致动、植物品质下降,甚至使人类出现地方性疾病。 3、氮肥通过土壤及灌溉水来污染农产品。氮肥施用不当使土壤性质变劣,促进产生植物毒素的真菌发育。施用单一氮肥可削弱初生根和次生根的生长,又可使土壤中病原菌数目增多和生存能力 增强。 氮肥引起农产品污染的因子是硝态氮和亚硝态氮。 NO3本身对人体无毒害,但在人体中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后,可与食品中二级胺作用合成强致癌物质 亚硝酸铵,因此硝酸盐对人蓄的危害较大。 4、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垃圾、生活废弃物、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养殖厂及屠宰厂的废弃物等日益增多,排到水中,污染水和大气。因为这些有机肥原料本身含有危害农产品的污染物: 致病病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菌、蛔虫卵等; 人造化学物、工业污染物及无机化学品,主要有 :重金属和有毒元素类,如汞、铅、镉、镍、氟等; 挥发气体,如 NH3、H2S、胺等有害气体,在未能及时处理时,其臭味将成倍增加。有些部门或个人把它们变废为宝,制成商品有机肥料,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商品有机肥料,虽然对提高作物产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机肥如不加工或加工过程中把关不严,施用后对土壤和环境也将有不利影响。 第六节: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二十世纪后期,全世界化学农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使用,对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和产量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化学合成农药的 长期使用也带来了有毒物质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自然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化学农药在农田被广泛地、反复地使用,首先受到污染的是土壤。使用农药时,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施药,黏附在作物上的药量一般只有 30%左右,其余部分落入土壤。使用浸种、拌种或用除草剂灭草,将农药直接施于土壤中,造成的污染尤为严重。据统计,当今的农药制剂已有 10000多种,可归纳为 600 类化合物。单位面积的用量,依作物、土壤和气候条件的不同,每公顷为数百至数千克。有些农药性质稳定,持留性长,可能残留在土壤中,被灌溉水或雨水淋洗冲入水域并运转分布到环境 的各个领域;也有的被降解或转化成其它物质,并通过食物链而浓缩,造成农药残毒的毒害。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农药的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 另外,农药的防治对象 害虫和杂草,对农药还会产生抗性。抗性的形成会使农药的使用量增加,从而使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尽管如此,农药仍然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对农业的丰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七节:对农药生物降解的作用机理 化学农药多种多样,而“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的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也具有多样性,它们可以代谢各种不同的基质,因此各种各样的农 药大多能被微生物代谢。大多数农药是以烃为骨架带有各种可取代基团(卤素、胺基、硝基、羟基)的化合物。脂肪族碳链一般通过 一氧化作用而降解,产生的 C2 片段则可通过三羧酸循环作进一步的代谢。 芳香环结构一般是通过二羟基化和环裂解而被代谢。在进行环裂解之前,结合在芳香环上的基团需被完全的或部分的去除。芳香环上结合的基团若是容易失去电子的取代基(如 OH、 COOH、 NH2)一般易除去,若是容易获得电子的取代基(如 NO2基、卤基、 SO3H 基)则不易去除。卤基在芳香环上的位置也影响到化合物的降解速度,卤基位于间位 上的化合物难降解,位于邻位和对位上的则易降解。 饱和的环状化合物,如环已烷和苯烷 (C10H18)很难降解,但若有其辅助基质存在和该肥料中的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它们还是可以被缓慢降解的。 当农药与靶标生物接触时,首要的是农药发挥其毒效作用,已达到施用农药的目的。农药与靶标生物接触,并通过渗透等方式进入该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映和代谢过程,农药的毒性被降低,农药的分子结构等都会随代谢过程发生变化,并转化成为生物体生理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然后参与代谢,这样最终被“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的微生物彻底降解为 CO2 和H2O。 第八节:对土壤中有毒元素的转化 污染土壤的有毒元素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废渣和垃圾、冶炼和采矿工业。它们是向环境中释放有毒元素的主要污染源。对人畜毒害最大的污染元素有:汞、镉、铅、砷、硒等。具中等毒性的有铬、镍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造成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它们能转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并通过分散和富集作用,使这些元素得以迁移。有毒元素对生物的致毒作用具有以下 3 个特点: 1、很低的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作用。一般的有毒元素产生毒性的浓度范围在 110mg/kg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产生毒性的浓度范围在 110mg/kg以下。 2、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扩增作用。有毒元素可以在较高级的营养水平的生物体内成千上万的富集,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中积累,造成慢性中毒。 3、某些有毒元素通过相关微生物的转化可转化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的胡敏酸类腐殖质可吸附活性的重金属离子或与其形成难溶性盐,降低其危害性;富里酸则与重金属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有助于重金属污染物排出土壤。另外肥料中的微生物对于转化土壤中的有毒元素、降低其毒性亦有显著作用。 第九节:生态学原理 在整个地球系统中,在各圈层之间存在 着永不止息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当然,在生态系统内部也同样存在着能量流和物质流。能量和物质在系统内或者在系统之间的流动,需要一定的动力或者条件。“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的部分微生物在物质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上起重要的作用。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中的微生物具有种类多、繁殖快、生存力强、净化效率高等多种有利的特点。还因为其个体小、生物量大、比表面积大,因而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收和依附能力。 第十节:技术原理 本产品事由无机营养元素添加一定量的微生物菌,有机质以及增效剂等多种有效成分科学配制而成。 其中无机营养成分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所有植物缺少它就不能完成生长周期中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 2、一般情况下,每重元素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只有供给该元素才能得到改善,克服缺素症状。 3、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营养,这与仅改善外部条件的微生物或化学变化不同。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无论是常量营养元素,还是中、微量营养元素,它们都是植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表现为植物的最少养分率。因此,无论缺少了哪种营养元素都不可能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然而,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不是产生积极作用,即增效作用,就是产生消极作用,即拮 抗作用。 为了达到植物所必须营养成分的综合、平衡、稳定,我们在研制该产品时,遵循了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确立了无机营养元素相互间及科学有合理的配比值,对克服它们之间的节抗作用,达到增效作用,保证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综合、平衡、稳定,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我们确立了集生物、有机、无机等多种有效成分复合于一体。它科学合理的利用了各成分的有效性、互补性、充分发挥了各成分的特出功能,实现了彼此的增效型,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起到了速效、长效、和高效的作用。 第三章 “生物有机无机复 混肥”的优越性 第十一节:性能 1、 高效持久 -生化性能 具有无机养分速效和高效性:有机养分释放缓慢、全面持久,并提高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做到速效、高效、长效性相结合,养分供应平衡、稳定,使供肥与需肥区域同步。 2、 抗旱保墒 -物理性能 吸水性强,保水力大,释水性好,有效期长,保肥、增产、增强抗旱、保墒能力,减少肥料使用量。 3、 增产增收 -效益性能 促进发芽、生根、补充土壤活力;增加千粒重,促早熟,由于肥力大、肥效高,可是作物生长健壮、增产效果显著。 4、 配方合理 -科技性能 配方合理,养分齐全;富含有益微生物菌,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指标,而且还可以更新或丰富土壤有机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抗病能力。 5、 保护生态 -环境性能 有机成分中,主要有畜禽粪便、秸秆、落叶及城市有机废弃物等使之变废为肥,减少环境污染;腐殖质可吸附和转化有毒元素,有利人体健康:其中所含的微生物对于固氮、解磷、解钾,降低农药残留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环保效应。 第十二节:作用和特点 该肥具有改善植物体内微循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营养的运输、积累;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增加叶绿素含量;加快养分积 累,改良土壤、配肥能力,特别是是用于常年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的农田效果尤为显著。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所具有的显著作用和特点具体表现在: ( 1)富含有以生物菌,能计划植物酶,提高作物固氮能力,活化释放土壤中不溶性磷和钾及其它营养元素;增进土壤肥力,降低了肥料施用量。 ( 2)能优化、强化作物根系的微生物环境,根据优势菌群出自身有增产促长作用外,还可利用自身的繁衍抑制和秸抗了病原菌,预防植物病虫害仿生,减少了农药施用量。 ( 3)能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产生多种生长素,刺激作物生长发育,为作物不断提 供养分。 ( 4)营养元素齐全,可有效防止作物出现缺素症;养分平衡、稳定;促进秧苗发育,使作物健康茁壮的生长,从而提高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 ( 5)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吃水性,具有显著的抗旱、保墒作用。 ( 6)肥效期长,肥效平稳、柔和;短期作物可作一次性施肥,生育期间不必追肥,作物前期供肥快,后期不脱肥,使供肥合作无需肥达到同步进行,减少了劳动作业。 ( 7)产品无毒、无害、无残留;降低氮肥对土壤及农产品污染;减少农作物中硝酸盐和重金属含量,有利于人体健康。 ( 8)可有效降解土壤中残留农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人畜的危害,有利于环境保护。 ( 9)省工、省力;使用方便,利于人工施肥和机械化施肥。 ( 10)低投入、高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十三节:产品用量、增产效果和防治生理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1、参考用量表: 蔬菜作物 20 25 10 20 粮食作物 25 30 15 20 果树及 长期作物 30 40 20 30 2、施用后的效果及增产幅度: 主要介绍几种农作物的使用情况 使用后的效果及增产幅度表(见下页) 方法 每亩( 667 平方米) 每亩追肥用量 用量 底肥 用量 ( kg) ( kg) 作物 作物 效果 增产幅度 作物 施肥后的效果 增产幅度 3、使用后对植物的生理病害的抵抗能力: ( 1)徒长、倒伏、矮化、器官畸形、丛枝等。 ( 2)瓜果大、小现象或无果现象。 ( 3)根冠比失调,叶片皱缩、卷曲、变花白。 水稻 促进发芽、生根、促苗、补充土壤活力、出穗率高、 籽粒饱满,增加千粒重、促早熟,空壳率低,预防倒伏及稻瘟病、叶枯病的发生。 15 30% 小麦 促进发芽、生根、促苗、孕穗率高、籽粒成实、增强抵抗赤霉病,黑穗病的能力。 15 25% 玉米 促进发芽、根系发达、促苗、 提高肥力、促使棒大、籽粒饱满成实、防大斑病、穗病、抗玉米螟虫作用增强。 15 25% 薯类 促苗、果实膨大坚实、防治软腐病、斑病瘤病等,耐贮存,提高淀粉含量。 20 35% 花生 促进发芽、促苗深扎根、增加开花、提高座果率、籽粒饱满、壳满、提高出油率、防治灰霉病、青枯病、茎腐病、锈病。 15-22% 蔬菜类 促进生长、促苗、防治芯腐病、微凋病、减少落国、烂果等。 40-110% 果树、葡萄 促跟、促苗、树势旺盛、增强病虫害抵抗力、防止落果、提高果实比重、提高糖度、防治隔年结实、耐储存。 40-60% 烟草 促苗、抗倒伏、防止白粉病、斑病、提高品质。 35-50% 花卉 促进根系发达、防止根腐、促进开花、增多花蕾、提高花色艳丽、延长开花期。 草坪 促进发芽、根系发达、苗状呈青绿、延长枯萎期。 ( 4)花而不实,根茎生肿瘤。 除上述植物的生理病害外,具体表现在各植物体上的主要病害是: 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 小麦:条绣病、赤霉病、腥黑穗病。 玉米:大斑病、黑穗病(对玉米螟有抵抗作用) 大豆:霜霉病、抗重茬、营茬。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 白薯:软腐病、黑斑病、瘤病。 马铃薯:粉痂病。 花生:灰霉病、青枯病、茎腐病、锈病、斑病。 烟草:白粉病。 红黄麻:炭疽病。 苹果:锈果病,腐烂病、小叶病。 桑 : 萎缩病。 甘蔗:树脂病、黄龙病。 甘兰:根瘤病。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反映了肥料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系肥料领域中的一大突破,对实现我国“科技兴农、支援农业、保护环境”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 市场预 测、发展前景、拟建规模和产品方案 第十四节:市场预测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对肥料需求量很大,国内生产满足不了需求,靠国外进口的肥料弥补,仍有一定缺口,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供需差为 15%左右。尽管目前各种新型肥料充斥市场,但引起科技含量低,养分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等,必将被本产品所替代。 第十五节:发展前景 1、 适用广泛,市场容量大 适宜施用微生物肥料的作物种类和地区很多,各种豆科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都可以应用微生物肥料来提高、改善品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微生物肥年产量在10 10440 104 吨,与同期化肥(约 1.2 108 吨)相比,微不足道。以豆科作物来说,我国仅大豆种植面积约为 1000 104hm2,花生约 330 104hm2,而实际应用微生物肥料接重的大面积仅 1%左右,何况还有其它的大面积豆科绿肥、牧草都极少应用,可见微生物肥料的市场容量是相当大的。 2、 生产成本低,应用效果好 1997 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生物固氮、全球挑战和未来需求”会议指出,生物固氮比工业氮肥更能满足对氮肥的需要。而生物固氮可持续不断,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投资少,成本低。 19561985 年我国花生接重根 瘤菌面积 2200hm2,在试验中,增产 5%以上的占总数的 98.9%,增产 150450kg/hm2的占总数的 81.8%,而每公顷投资仅仅几十元钱。世界上即使向美国和加拿大这样重茬种植大豆的国家,农民单靠接种剂仍可获得高产。我国仅大豆不用根瘤菌接种而用化肥,每年浪费就达 5000 万元人民币之多。 我国化肥产量和每公顷用量均达世界第一,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使单位化肥量的增产量下降。据估计,每年滥用化肥 100104吨,损失约 5 亿元。因此有效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化肥生产成本的提高,价格 上涨幅度过快,已令广大农民难以接受,增加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的使用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降低农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取得较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 3、 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减少环境污染 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对当今的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内外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生产安全、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这就为开发生产高效优质的微生物肥料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并且由于化肥用量的逐年加大,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质量下降,地下水污染 等问题日益突出;此外,城市、农村对废弃物消纳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无害化、肥料化,在这些方面,无污染的微生物肥料的综合作用,更显示出它的应用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4、 微生物肥料本身的发展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在筛选优良菌种、改进工艺和生产设备等方面,为生产优质的微生物肥料创造了条件,而且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渗透使遗传构建、基因重组新菌株成为可能。近年来兴起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 PGPR)的研究和开发,更使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大为增加。它们单独使用,与微生物某些种类联合使用,以及基因重组有可能生产出多功能的微 生物肥料产品。由此可见微生物肥料的广大市场前景和应用是不容置疑的。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其所特有的先进性、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必将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十六节:拟建规模和产品方案 1、根据综合条件分析,建年生产能力为 10 万吨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厂一个。 2、由于测土、配方施肥法日益被重视,并且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的供肥性能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按需求生产产品。 第五章 原材料供应情况 第十七节:原材料 1、无机原 材料:无机原材料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氮、磷、钙、镁、硫、铜、铁、锌、锰、硼、氯等。国内市场广阔,易采购。 2、有机原料:主要是畜禽粪便、桔杆、草炭等。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场、养殖户已具有相当规模。家畜禽存栏数其总量十分可观。另外,我国腐殖酸资源也较丰富,也是较好的有机原料可供利用,来源广泛。 3、生物菌及其它 由技术方实行专供。 第六章 厂址选择 第十八节:厂址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 交通便利,有利于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吞吐。 2、 地域开阔,拟在厂外设 置农作物高科技试验园,主要展示 本厂产品对各种作物的施肥效果。 3、农业发达的地区,有得本产品的就地销售和向外幅射。 4、有可靠的电力资源。 第七章 设计方案 第十九节:土建部分(附设计图) 第二十节:设备部分 设备主要包括粉碎机、搅拌机、烘干机、造粒机、灭菌消毒机、输送带、打包机、发酵塔等。 第二十一节: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 原料精选 有机 干燥灭菌 粉碎 生物 菌种制备 培养基制作 接种 粉碎 配比 无机及其它 放空 湿法除尘 干法除尘 第八章 环境保护 项目本身具有环保作用,肥料的有机质成分中,主要是有机废弃物,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后变废为宝。适用本产品可不用其它化肥,具有农业生态意义。 第二十二节:主要污染物和治理措施 1、主要污染物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无“三废”产生。污染源主要包括烟煤锅炉烟尘排放、粉碎环节粉尘排放、机械噪声等。 3、 治理措施 ( 1) 烟尘:选用自带除尘系统的锅炉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 2)机械噪音:为控制噪声污染,英在设备选形式予以把关,使用过程中加强维护修理。 本可研报告依据国家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编制的。 第九章 安全生产、工业卫生、消防 第二十三节:安全生产措施 1、严格管理:在各生产工序中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按规定实行劳动保护措施,上岗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2、防机伤: 设备的运动件应有护栏、护罩,必须与运动件接触的场合要强化安全操作规程。 3、防电伤:各种电器设短路、过载、断相等保护,电气设备及电缆金属外壳应采取接地措施。 第二十四节:工业卫生 1、主要有害物:本项目在生产中主要有害物为粉尘、烟尘等。 2、采取的技术措施:对扬尘设备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对在扬尘场合作业的职工加强个人保护,对生产过程中所有的扬尘场点设置机械排尘系统。对涉及烟尘的场合,设烟尘排放、处理系统,将烟尘污染值降到最低后排除。有机质原料消毒灭菌前,要加强严格管理,为工作 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 第二十五节:消防 厂区内各易燃点设置灭火器,危险部位设消防栓。员工上岗前应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树立消防意识。 第十章 劳动定员、工作班制及人员培训 第 二 十六节:劳动定员 全厂定员 800 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 30 名,销售人员 45 名,技术人员 25 名,生产人员 700 名。 第二十七节:工作班制 拟采用三班制,每班八小时工作,全年生产时间 300 天。 第二十八节:人员培训 主要建立技术、管理、财务、供销等四支队伍,举办为期两个月的培训班,由总工程师魏刚先生负责培训。工人培训由 厂方技术人员负责,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计划 第二十九节 :项目实施计划 1、 为确保项目按期开工生产,并做到优质、高效、节俭地 完成项目建设,必须严格计划管理。 2、 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严抓从设计到材料 采购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过程的管理。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具体安排如下: 项目前期工作:一个月 项目设计工作:二个月 土建及设备购置:六个月(同步进行) 安装调试 : 二个月 投产验收:一个月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三十节:投 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 5737.6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837.6 万元,流动资金投资 2900 万元。 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总投资 2837.6 万元(见表三),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 2775.5 万元,包括土建工程投资 2297 万元(见表一),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82.76%;设备投资 258.5 万元(见表二),占9.31%;开办费 100万元,占 3.6%;不可预见费 120万元,占 4.33%。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免征。 2、 流动资金投资 投产年生产负荷 80%,需流动资金 2350 万元,生产期需增加流动资金 550 万元。 详见表四(流动资金估算表) 第三十一节:资金筹措 由承办单位自知或外商全额投资。详见表五(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第十三章 经济分析 第三十二节 :销售收 1、年产量:投产年生产负荷为 80%,产量为 8 万吨。达产年满负荷生产,年产量 10 万吨。 2、销售价格:出厂销售价 1600 元 /吨。 3、销售收入:投产年销售收入 12800 万元,达产年销售收入 16000 万元。 第三十三节:销售税金及附加 1、销项税:复合肥的增值税税率 13%。投产年销项目税1472.59 万元 ,达产年销项税 1840.71 万元。 2、进项税:本项目原材料购入包括有机原料、无机原料,包装物以及燃料、动力等。在计算进项税时按综合平均税率 15%。投产年进项税 1051.3 万元,达产年进项税收 1312.17 万元。 3、增值税:投产年 421.27 万元,达产年 528.54 万元。 4、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税率分别为3%,投产年两项税额为 25.28 万元,达产年两项额为 31.72 万元。 5、税金合计:投产年税金合计 446.55 万元,达产年税金合计 560.26 万元。 第三十四节: 成本估算 1、原材料:为保证该专利技术的保密性,没有具体细化各种原料的用量。年需原材料 11 万吨, 9800 万元。 2、包装物:产品每袋 50kg,年产 10 万吨复混肥,需包装袋 200 万个,需资金 200 万元。 3、燃料:本项目燃料主要用于烘干、取暖,耗用量不大,年需 12 万元。 4、动力:本项目电容 200KVA,年需电费 48 万元。 5、工资及福利费:月平均工资及福利费按 600 元计算,年需金额 576 万元。 6、折旧费:固定资产投资 2837.6 万元,扣除开办费 100 万元及 4%的残值,剩余部分按 12 年折旧,年折旧费 219 万元,残值 109.6 万元。 7、修理费:修理费按折旧费 25%左右计提,年修理费 55万元。 8、推销费:开办费 100 万元扫 5 年摊销,年摊销费 20 万元。 9、利息:按年利率 6.21%逐年计算。 10、其它费用:年其它费用 570 万元,包括车间经费( 20万元)、企业管理费( 50 万元)、销售费用( 500 万元)等。达产年总成本费用 11480 万元,其中固定成本 1420 万元、可变成本 10060 万元,经营成本 11261 万元。 详见表六(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第三十五节:利润及所得税 企业正常生产年利润总额 3959.74 万元,所得税税率 33%,计 .71 万元 ,税后利润 2653.03 万元 .正常生产年可供分配利润2653.03 万元 .具体分配如下 : 1 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 10%计提,年 265.30 万元 . 2、应付利润: 2387.73 万元。 ( 1)、按应付利润约 10%提取公益金 238.77 万元。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及养老保险等。 ( 2)、技术方第年享受 25%股利即获利 537.24 万元。 ( 3)、企业全部股份可获利 1611.72 万元。 另外,如果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那么表中所得税额可视为企业利润。 详见表七(损益表) 第三十六节: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计算 从表中可以看出累计盈余资金 8338.98 万元,可计算出固定资产回报期 2.28 年,流动资金回报期 1.94 年。 详见表八(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第三十七节:资产负债表的计算资产负债表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按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编制。 从表中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低于 50%,流动比率高于200%,速动比率高于 100%。说明项目负债率低,偿债能力强。 见表九(资产负债表) 第三十八节:资金偿还平衡 偿还的资金来源:提取公积金后的未分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 ;成本中提取的偿还利息。 该项目 4.5 年内资金可全部回笼。详见表十(偿还付息表) 第三十九节:盈利性分析 1、现金流量分析:从现金流量表中可以看出,在折旧年限内累计净现金流量税后为 31174.37 万元,当基准折现率 i=7%,财务净现值税后为 16917.42 万元。内部收益率税后为 58.18%,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为 3.2 年。 详见表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