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轴流式压缩机叶片动态特性分析及其减振结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 创 性 声明 本人所 呈交 的学位 论文是在 导师 指 导下进行 的研 究工 作及 取 得 的成果 。尽我所 知 ,除特别加 以标注 的地方外 ,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 的研 究成果 。与我一 同工作 的同 志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 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 中作 了明确 的说 明并 已致谢 。 本论文及其相关 资料若 有不实之处 ,由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 文 储签 名 : 压止鲜; 0 / 0 年, 、;。 学位 论文使用授权声 明 本 人 而 、 、; 辉 在 导师 的指导下创作完成 学位论文 的知识产权 归西安理工大学 所有 ,本人 今后在使用 或发表 该论文涉及 的研 究 内容 时 ,会注 明西安理工大 学 。本人 作 为学位 论文著作权拥 有 者 , 同意授权 西安理工大 学拥有 学位 论文 的部分使用权 (在 以下 “口 ”中标 明 ,同意 的划 “扩” ,不 同意 的划 “x ” ) , 即 : 本 人 提 交 的 印刷版 和 电 子版学位论文 , 口 学校可 以采用 影 印、缩 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 ; 口 学校可 以将 学位 论文 的全 部 内容编入 公开 的数据库进行检 索 ; 口 学校 可 以将 学位 论文 的摘要编入公开 的数据库进行检 索 ; 口 学校 可 以将 公 开 的学位 论 文或解 密 后 的学位 论 文作 为 资料 在 图书馆 、资料室 等 场 所及校 园 网上 供校 内师 生 阅读 、浏 览 。 本人 学位 论 文全 部或 部分 内容 的公布 (包 括 刊 登 ) 授 权 西 安 理 工大 学研 究生学 院 办理 。 (保 密 的学位 论文在 解 密后 ,适 用本授权 说 明 ) 论文作者签名 : 暮 鱼绝,办 、, 、 , 日 摘要 论文题 目: 学科专业: 研 究 生: 指导教师: 轴流式压缩机叶片动态特性分析及其减振结构研究 机械制造及其 自动化 陈江辉 李德信 副教授 签 名 :叠 签 洲 匕丝 祷舟 摘要 叶片是轴流式压缩机 中最重要 的零件之一 ,压缩机运行 时,叶片的动静态特性直接 关系着整机 的运行安全 。本文 以某企业设计 、制造 的某型号轴流式压缩机 的一级动 叶为 研究对象 ,采用有 限元分析法对其静力学 、动力学特性进行 了分析 、研究 ,根据分析结 果对 叶片 的几何结构进行 了改进 。 针对叶片有 限元建模过程 中的几何模型建立 、几何模型导入 、网格划分等 问题进行 了研究,给 出了一套行之有效 的叶片有 限元模型建立方法 。该方法解决 了由 c a d 模型导 入有限元分析软件时的数据丢失 问题 ,网格划分方法保证 了高质量 网格模型的建立 。 对 叶片的约束方式进行 了研究 , 确定 了更加合理 的约束方式 。 计算 了叶片在不 同工作 载荷下 的静态特性 , 得到 了其应力 分布和变形规律 。结果表 明叶片高应力 区域位 于桦 齿及 其 圆弧过渡处 ,并且发现在这些位置存在严重 的应力集 中情况 。 通过模态分析 、瞬态动力学 的方法 ,分析 了叶片 的动频 、动应力 。动应力不但变化剧 烈而且应力峰值较大 ,四个桦齿承受 的动应力并不相等 。 本文研究的叶片的断裂位置与静力分析所求 出的最大应力位置吻合 , 因此设法减小该 位置 的应力集 中情况对于提高叶片的强度很关键 。 提 出了两种结构修改方案 , 并对修改后 的叶片进行 了有 限元静力学分析 ,对 比了在关注位置 的应力集 中情况 ,结果表 明,两种方 案对桦齿及其 圆弧过渡处的应力集 中均有改善作用 ,第二种方案可 以大幅 降低应 力集 中。 关键词 : 轴流式压缩机 ; 叶片; 动频 ; 动应力; 应力集 中 a b stract t itlg : r e s e a r c h o n d y n a m ic c h a r a c t e r is t !c a n dv !b r a t io n - p r o o f s t r u c t u r e o f t h e b l a d e!n a x ia l 一 f l o w!n g c o m p r e s s o r m a j o r: m echani cal m an uf a ctu r e and a uto m ati o n nam e: ji anghui ehen si gnatur e: 业 也 丝 生 . super vi sor:associ at 。 pr of .oexi n l.si gnat ur e: 工巨匕生. a b s tra c t b la de 15 o n e o f t h e m o st im p o r t an t p a r ts in a xial一 f lo w c o m pr e sso r , t h e s t a t ie a nd d y na mie eh a r aeter i sties of b lade w ill in f luenee t h e see而 t y of t h e sy s t emn 玫m ln g di r ec t ly w he n t h e co m pr e sso rn 川l n in g . t h e f i rs t 一 s t age b la de o f t h e a xia l 一 f l o w eo i r 甲resso r d esig ned b ya n en i er p r i se 15 used a s t h e r e sea r eh ob j eet.it, 5 5七 玫 ie a n d d卿a mie eha r a c ter i sties 15 st u died by u sin g t h e f i n i te elem en i m et h o d . t he b la de g eo m e t r ie st r uet u re 15 im p ro v ed b a s ed o n t h e r e su l t s o f t h e st u d y . g eom et r i e m odel i n g,geom et r i e m odel i m por t , 幼 ddi ng di vision d而 ng t h e pr o eess of f in i te elem en i m odeli ng a r e st o died.a n ef f e c t i ve blade f in i te elem en t m odeli ng m et h od 15 g i ven. d a t a 10 55 p r o b lem 15 reso lv ed b y t h is m et h o d in th e p r o eess o f c a d m o d el 15 tran sf e r r ed to t h e f inite elem en i a n a l ysis sof t w a r e.t h e m esh i ng m et h od g u arantees high qu a li t y g r id m odel. t h e eon s t ra i n i w a y o f b lad e 15 s t ud ied a nd a v a l id eo n stra i n tw a yis esta blis hed . t he s t a t ie cha r aeter i stics of t h e bla d e sub j eeted to dif f e r e nt ioa d s a r e a n alyzed, obtains t h e st r e ss a n d d isp la cem en t v a r ia t io n r ule . t he r e su lts sh o w t h a t h i g h st r ess in ser r atio n a nd its a r c t r an sitio n r e g io n , a nd o b ser v ed t h a t sev er e str e ss eo n een tratio n in th ese lo ea t io n s. s t a tie a nd d y n a mie f r eq u en ey a nd d y na mie s t ress a r e a na l y zed b y u sin g t h e m o d a l a na l y sis m et h o d a nd t h e tran sien i d y n a mies m e t ho d . d y n田力ie st r ess n o t o u l y f l u et u atio n s b u t a l so its p ea ks 15 la r ger , f o u r ser r ation dy na mie st r esses 15 n ot eq ua l it y . b la de f r a c t u re lo e a t io n 15 m a t ch to t h e p o sitio n o f m a x诵 u m st r ess d er i v ed f r o m t h e s七 n ie a na l y sis, 50 t r y t o r e du ce stress eon een t ra t ion inerea s es t h e intensit y o f t h e b la d e 15 er i t iea l . in t h e t h esis,幻 刀 。 str u cn i r e m o d if i ea t io n so lu t io n s a r e p r o p o sed . a eo m p a r iso n 15 m a de i n t h e f o eu s lo ca t io n o f st r ess eo n cen tra t io n af t er a f i n i te elem en i sta t ie a na l y sis f o r n ew m o d el. t he r e su lts sh o w t h a t b o t h so lu t io n s ea n r e d u ee stre ss eo n een i ra t io n a nd th e seeo n d so lu t io n ea n r e duee st r ess eoneentration 51加 f i ea n tly . 工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k ey w o r ds:a xia l 一 f lo wc om p resso r; b la de ;d y n a mie f r eq ue ney ;d y n 田n ic st r ess; st r e s s i v 目录 目录 1 绪论 二 ” : . “ “ 二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 轴流式压缩机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2 课题 的意义及研 究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 2 研究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3 课题 的研 究 内容和论文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3.1 研究 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3. 2 章节安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4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 有限元方法理论简介.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二 ” 二 “ . ” “ 二 ” . ” . 7 2.1 弹性力学 的控制方程和最小势 能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 2 有 限元分析过程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2 . 3 有 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2. 4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3 叶片有 限元模型的建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二 ” .1 3 3.1 叶片的几何模型 的建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3.1.1 叶片 的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3.1. 2 叶身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巧 3.1. 3 利用 p r o / e 软件造 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巧 3. 2 叶片有 限元模型的建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3. 2.1 几何模型导入 a n sy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3. 2 . 2 网格模型导入 a n sy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3. 3 有 限元分析 网格 的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3. 3.1 网格划分 的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3. 3. 2 网格划分 的思想和流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3. 3. 3 叶片 网格 的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3. 4 叶片有 限元模型的建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3. 4.1 叶片 的物 性 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3. 4 . 2 边 界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3. 4. 3 力载荷施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3. 5 本章 小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8 4 叶片 的静态分析 . ” “ .“ .“ “ . ” . ” ” 二 “ ” “ 二 “ .“ 二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2 9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 叶片的边界约束合理性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4.1 .1 情况 1 下 的约束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4.1, 2 情况 2 下的约束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二 , , . . 3 1 4.1 . 3 对 比分析及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 4 . 2 基于有 限元法 的叶片静态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4 . 2.1 不 同载荷下 的应力、位移场对 比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4 . 2. 2 静态分析的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4 . 3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5 叶片的动态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二 ” ” ” ” 4 9 5.1 叶片的模态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9 5.1.1 模态分析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9 5.1. 2 叶片的静频和动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 5. 2 叶片的动应力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 5. 2.1 瞬态动力学分析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 5. 2. 2 阻尼和激振力 的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 5. 2. 3 计算结果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6 5. 3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0 6 叶片的结构改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二 ” “ “ ” ” “ 二 ” ” ” “ ” ” 6 1 6.1 第一种结构修改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6.1.1 应力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6.1. 2 位移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3 6 . 2 第二种结构修 改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6 . 2.1 应力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6. 2. 2 位移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 6 . 3 三个模型桦齿处的应力集 中对 比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 6 . 4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0 7 总结与展望.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7 1 7.1 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1 7 . 2 展 望 . . . . . . . . . . . . . . . . . .7 1 致谢”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7 3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二 ” 二 ” ” “ 二 ” 二 “ “ : . ” “ ” ” ” . ” . “ “ . 7 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 的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一“ “ ” 7 9 1 绪论 1 绪论 叶片在透平机械 中承担着把 电能或机械 能转化 为气体压力能的重要任务, 或者在能量 转换装置 中承担着将气体压力 能转化 为 电能或机械 能 的重要任 务 , 是压缩机和 t r t(b l a s t fu ma c e g a s t o p pr e s s u r e r e c o v er y turbin e u n i t,t 又r - - 一一高炉煤气余压 回收透平装 ) 设备 中的最重要 的零部件之一 , 透平机械 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叶片的静态特性 和工作过程 中的动态特性决定的。 对叶片的静 、 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实用 价值 。 1.1 轴流式压缩机简介 透平压缩机指具有 高速 旋转 叶轮 的动力式压缩机 。 它依靠旋转 叶轮与气流 间的相互作 用力来提 高气体压力 ,同时使气流产 生加速度而获得动 能 ,然后气流在扩压器 中减速 ,将 动能转化为压力能 ,进 一步提高压力 。按照气体主要运动方 向划分 ,有离心式压缩机 、轴 流式压缩机和轴流离心组合式压缩机 。 轴 流式压缩机是依靠 高速旋转 的叶片将气体从轴 向吸入 ,气体获得速度后排入导叶 , 再经扩压后沿轴 向排 出的一种速度 型压缩机 ,如 图 1一 1 所示 ,其 阻力损 失小 ,流量大 ,效 率高 ,因而广泛应用于石化 、冶金等行业 。通 常压缩机机组 由若千单级构成 ,每一单级则 由动 叶片安置在轮盘或转轴上构成 的转子和机 壳与 固定其上 的导流器构成 的定子组成 , 工 作时,气体 由进气管通过进 口导流器 ,以一定速度进入第一级,受到转子的动力作用 ,获 得能量而提 高 了压力 ,连续进入各级依次压缩 ,压力逐步提 高后 ,经 出 口导流器 由排气管 送 出。轴流 式压缩机广泛用于燃气轮机 ,除此还用于高炉鼓风 、空气 分离 、天然气液化和 重油催化等装置 中压送 空气和其他气体 。 图 1一 1轴 流 式压缩 机 f ig . 1一 ia 劝a l一 f lo w c o m p r e sso r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课题 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1. 2.1 课题的研 究意义 大型轴流压缩机 中的叶片数 目往往多达几千片, 并且叶片在运行 中承受着离心力 、 稳 态气流力及非稳态气流力的共 同作用 。 离心力在叶片中不仅产生拉应力 , 而且在离心力 的 作用线不通过叶片计算截面的形心时,由于偏心拉伸还会产生弯 曲应力 。 气流力分为稳态 气流力和非稳态气流激振力。 叶片工作时受到气流激振力的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 , 当周期 激振力 的某阶谐波分量与叶片的某阶固有频率相等或接近 时, 就会发生共振 , 从而产生相 当大 的动应力 ,使叶片疲劳破坏 。此外 ,压缩机在各种非设计工况下工作 时,如 ,启动 、 低负荷 、停机 、变负荷 、高背压等 ,还要承受负荷变化带来 的交变应力 以及小容积工况下 的较大气流激振力等 ,以上 的各种载荷作用使得叶片的工作环境极为复杂恶劣 ,叶片断裂 事故 时有发生 。大量文献报 道 了叶片的断裂事故及叶片断裂 原因的分析 ,下面仅举几例 。 某 公司机组 自 198 9年 n月投入运行 以来 , 轴流风机的第一阶动叶片 曾三次发生断裂 事故 ,最短使用周期不到两年 ,经济损失巨大 。经分析断裂原因为叶片发生共振 ,交变 的 共振应力导致叶片产生疲劳裂纹 ,叶根 的应力集 中使裂纹扩展最终断裂 “ 。经过对某风 机第 1 1级动叶片的叶片断裂原因进行材料学方面 的分析 ,最终得 出结论 : 叶片的断裂模 式为振动疲劳,疲劳裂纹萌生的主要原因是叶片桦头和桦槽配合松动 ,导致振动下传 ,非 正常 的振动应力导致 了叶片裂纹萌生 2 。经过对实际服役寿命为 5 年 的汽轮机 叶片断裂 事故进行分析 ,得 出结论: 叶片的断裂属于高周低应力疲劳断裂 【 3 。某 电厂 2 号汽轮机 于 1 9 9 9年 9 月投运 ,200 0年 9 月 1 5日发现 5 片末级 叶片断裂 ,断裂 事故分析表 明叶片 中有夹杂物 ,夹杂物导致 的应力集 中及交变应力是断裂 的原因 4, 。德 国 g h h 轴流主风机 投入运行来相继发生 1 0起一级动叶片断裂事故 ,课题研究小组针对断裂事故作 出了综合 分析 , 。某轴流式压缩机 的第 1 级叶片发生断裂事故 ,通过有 限元方法计算 叶片 的强度 振 动特 性 ,得 出了叶片 断裂 的原 因是 叶片 的强度振动 安全裕量不够 “ 。pou r sa e i d i a n d sa l a v a t i a n ”针对 ir a n m on t a x e卜 g h a em 一 u n it 6 发 电机 叶片断裂事故 ,通过有 限元和试验分 析确定 了叶片的应力分布 ,同时对叶片的微观组织进行 了分析 , 结果表 明叶片属于疲劳断 裂 , 疲 劳的原因是 由于空气扰动引起 叶片共振 , 他们分析 的发 电机设备 由 g e c 一 a l st h o m 提供 ,叶片在检修 10h 后发生断裂 ,叶片寿命还远没达到设计寿命 。两人采用一种简化 的 叶片模型对 叶片的疲劳扩展进行 了仿真 , 并通过动力学试验验证 了仿真 的可行性 , 仿真结 果表 明正是 由于振动使得疲 劳裂纹扩展 。 【 “ 通 过 以上 的事 故 可 以看 到 ,叶 片断裂 问题 严 重影 响着 透平 机 械 的工 作 安全 ,任 何 叶片 故障都会给 用户带来 巨大 的经济损 失 。 经大量数值计算及 断裂 叶片事故分析得 出: 透平 叶 片 的失效在很多情 况下都归因于共振应力 (交变动应 力 ) 所 引起 的高周疲 劳 。如 果要保证 透平 叶片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件水处理要求
- 职场说话技巧课件
- 课件模板整套感动
- 儿童道具创意课件
- 消费信用经济课件
- 幼儿运动课程培训
- 输液室学习课件
- 提高记忆方法课件
- 工伤安全培训课件
- 中医肾病护理培训
- 儿童生长曲线课件
- 中国饮食发展史课件
- 淋巴瘤健康教育课件
- 国家基层肥胖症综合管理技术指南(2025)解读课件
- 2025-2026学年冀人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 )
- 2025年河北大学版(2024)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P179)
-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第4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科学用电 第1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课件
- 物理实验安全培训
- 普通鱼缸买卖协议书
- T/CECS 10360-2024活毒污水处理装置
- 体重管理相关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