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北朝女子教育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北朝女子教育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北朝女子教育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北朝女子教育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北朝女子教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南北朝女子教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北朝女子教育研究 中国古代史专业 姗究生强国伟指导教师黄修明 摘要:南北朝是一个战乱不断的时代,封建王朝更迭频繁,整个社会处于 动荡之中,这使得南北朝成为我量教育发展史中的个特殊时期。长期的享会 分裂与时局动荡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官学教育举步维艰,与汉代大一统时 期学校教育的昌盛相比,这一时期的官学教育显得若有若无,兴废不定。与之形 戒强烈反差的是,女子教育在这一时期获得了长足发展。除了世家大族的女子 以外,平民女子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内容除了传统的四德教育以外, 还有文化教育穰宗教教育等等。颜氏家训系统地整理穗了这一时期女子教 育的内容和方法,涉及范围从胎教、妯娌关系、母女关系、婆媳关系到继母与 子女关系等等,极大地拓宽了女子受教育的范围和年龄段。这一时期,有很多 女子取得了不逊于男人的成就,并在她们学有所成后充任家族教育的传授者, 承继并发展着家族教育和家族文化,为家族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大的 贡献。更有一些杰滋的女子开始担饪公职或从事社会活动,得到社会和统治者 的认可和尊重,不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子社 会地位的提升,成为我国古代教育发震历程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南北朝女子教育家学颜氏家训 o nw o m e n se d u c a t i o n ;0 f 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m a j o r :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yo fc h i n a j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q i a n gg u o w e is u p e r v i s o r :h u a n gx i u m i n g a b s t r a c t :n o r t h e m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w a sac o n s t a n tt i m eo fw a r ,f r e q u e n t c h a n g eo f 锄ef e u d a ld y n a s t ym a d et h ew h o l ec o m m u n i t yi nt u r m o i l i ta l s om a d ei ta s p e c i a lp e r i o df o r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 l o n g - t e r ms o c i a ld i v i s i o na n d t u r m o i ls e r i o u s l yh a m p e r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f f i c i a le d u c a t i o n ,c o m p a r e dt ot h e p r o s p e r i t yo fe d u c a t i o ni nh a nd y n a s t y ,t h ee d u c a t i o ni n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 d y n a s t i e sw h i c hd e v e l o p e di nau n c e r t a i nw a yw a si n d i s t i n c ta n dd i s c o n n e c t e d b y c o n t r a s tt oi t ,w o m e n se d u c a t i o ni nt h i sp e r i o dd e v e l o p e dg r e a t l y a p a nf r o mt h e w o m e nf r o mu p p e rc l a s s ,c i v i l i a nw o m e nh a da l s oa c c e s st oe d u c a t i o n t h ec o n t e n t i n c l u d e dn o to n l yt h ew o m e n sf o u rv i r t u e sb u ta l s oc u l t u r ee d u c a t i o na n dr e l i g i o n e d u c a t i o n w o m e n se d u c a t i o nc o n t e n ta n dm e 证o d o l o g yc a nb e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o r g a n i z e df r o m f a m i l yi n s t r u c t i o n so fy a hc l a n ,r a n g i n gf r o mp r e n a t a le d u c a t i o n ,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s i s t e r s i n 1 a w m o t h e ra n dd a u g h t e r , m o t h e r - i n 1 a wa n d s t e p - m o t h e r - c h i l da n ds oo n ,w h i c hg r e a t l yb r o a d e n e dt h es c o p eo fw o m e n s e d u c a t i o na n da g e al o to fw o m e na c h i e v e ds u c c e s sb yn om e a n si n f e r i o rt om e n a n db e c a m et e a c h e r si n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b yw h i c h 馈e yi n h e r i t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t h e c u l t u r ea n de d u c a t i o no ff a m i l ya n dm a d ea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c u l t i v a t i o no f t a l e n t sf o rt h ef a m i l y s o m eo u t s t a n d i n gw o m e l lw e r e r e c o g n i z e da n dr e s p e c t e db y t h er u l e ra n ds o c i e t yb yh o l d i n gp u b l i co f f i c eo re n g a g i n gi n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 ,t h e y n o to n l yc o n t r i b u t e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c i e t y ,b u ta l s op r o m o t e dt h e w o m e n ss o c i a ls t a t u st o 嚣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a 1 1t h e s em a d et h e maw o n d e ri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d u c a t i o n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w o m e n se d u c a t i o n 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f a m i l yi n s t r u c t i o n so fy a nc l a n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 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黄篮明熬援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 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 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 索;2 ) 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翔调 论文作者虢;勿闳伟 2 0 0 9 年4 月1 0 日 第一章绪论 一、本文韵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男女平等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和呼声,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在中国 这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重男轻女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普遍现 象,女子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更是远远落后于男子。中国政府为提 高女子社会地位做出了臣大努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使得女子接受各级各类 教育的比例不断提高,女子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改善。现阶段,男女受教 育比例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女子受教育程度近年来有了很大改观,我国女子的 社会地位已有了很大提高。然丽在中国很多地区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中国经济的地区性差异在女子教育方面也有所体现。在些贫困 由区和农村,重勇轻女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在多子女家庭牺牲女孩教育而成全 男孩上学的例子比比皆是,所谓的男女平等在这些地区很难得到体现。中国女 性为争取自由平等走过了很漫长的道路,而且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关注女 性地位,就必须关注女性的教育,关注女性教育,不仅仅要关注现在女性的教 育状况,也要关注和了解女性教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能摆脱历史而空谈男女 平等,让我们从过去的教育发震过程中学习经验、找到不足,更好地推动女子 教育的稳步发展。 二、南北朝时期女子教育研究动态及研究现状 妇女史研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国内有了不错的发展,也取得了很 多可喜的成果,两女性教育研究则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专注研究女性教育的学者专家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人们提到古代女子的 悲惨地位时往往也会联想到女子极少的受教育机会和少得可怜的有关女子受教 育的史料。但这些不能阻挡一些学者勇于研究女子教育的决心,他们在浩如烟 海的受料中点一点整理出有关女子教育方面的史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取得了 可喜的成果,让女子教育这一过去不为人关注、人们也没机会了解的论题开始 逐渐浮出水面,为人们所关注和了解。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领域的研究明 显出现了广度和深度的延伸,从一些零星的研究文章到长篇巨著的出现让人感 觉到该领域的研究有了可喜的进步。其研究时间范围多为整个古代史时期,其 中也包括南北朝时期的女子教育。 论文方面 李必友在其发表于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9 9 9 年第2 期的 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点中注意到女子教育的问题,但论文仅从女子积 极参与家族教育的角度探讨了女子对当时家族教育的作用。2 0 0 0 年以后关于 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和女子教育的论文有所增加,在黄清敏发表于太原教育 学院学报2 0 0 2 年0 4 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女子在教育中的地位中,作者 从女子在家族中受教和授业方面对女子教育做了论述;李必友,张白茹在宁 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0 4 期论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兴盛 的原因中,从家族制度,官学衰微和社会观念变化等方面对家学及女子教育 兴盛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张白茹在发表于江淮论坛2 0 0 3 年第1 期的魏 晋南北朝女子与家族教育的历史考察中对女子参与家族教育的积极作用进行 了探讨;黄清敏于2 0 0 3 年在其博士论文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述论中也对 女子在家族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上述这些研究都肯定了当时女子教育的 历史作用,论述也各有特点,值得借鉴。 著作方面 杜学元的中国女子教育通史于1 9 9 5 年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发行出版,它 的面世,正值第四届世界女子大会在中国召开。该书体系完整,史料翔实,起 远古以迄当今,中间也包括南北朝的女子教育研究。书中系统分析了女子胎教、 女子四德教育、宗教教育以及女子在教育中的作用,并深入研究了颜之推的女 子教育思想,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女子教育的力作。曹大为中国古代女 子教育一书于1 9 9 6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研究中国古代中世 纪女子教育方面偏重于正统的女子教育,即四德教育,分析更加系统深入,主 要有女子贞操节烈、宽慈去妒、柔顺谦卑、勤劳俭朴、端习礼仪等等。同时也 2 涉及到智育、美育、劳作教育和母范教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的顼峰 之作。熊贤君的中国女子教育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 0 0 6 年出版,是最新 的关于中国女子教育的专著,该书把女子教育的内容扩充到儒家经学的教育, 四德教育,女子孝顺的教育,以及女子书法、武功的教育。作者从当时众多的 才女身上发现了女子教育的痕迹,把女子教育的作用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 时书中也对颜之推酶教育思想进行了割析,可以说是魏晋南j | :朝时期女子教育 的最新研究成果。 所有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古代女子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 喜的成果,值得借鉴。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结构 现在中囡女子教育给人的感觉还是学校教育,好像女子不进入学校就没有 受到教育。那么在中重古代女子根本没有学校可的时候,女子教育存在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过去的家庭教育也同样为培养女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 实教育有许多途径,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之一。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如何做人, 如何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如何成为一个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现在如 此,过去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对 入的翅范帮要求在逐步发生变化。但就其磊黪恧富,变化并不是很大。我们制 定了教育目标,我们完成得如何昵? 在过去,女子教育的内容都是学习儒家三 从西德等等,虽然内容我们不敢苟同,僵就其教育结果而言,统治阶级显然很 成功地把女子教育成了当时社会所需要的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的教 育显然进步了很多。但过去的女子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去 研究和借鉴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一个好女子可麓没宥文化,但却能 为了养活父母而流落街头去乞讨,也可以在丈夫死后为了塞老小而操劳一生。 反观现代社会,又有多少女子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颈蔗德显 然在嚣方文明的冲击下淡化了很多。我个人感觉,现代女子对社会到底需要什 么样的人、她们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入没有清楚的认识,她们太缺乏这方面 的榜样了。再看看过去,女子接受教育则必读烈女传,这些就是统治者为女予 树立的榜样。具体这样的榜样好坏不说,但他们成功地为女子指明了努力的方 向。从这点上说,我们真的比过去做得更好吗? 从古代那些名垂史册的孝女身 上,我们真的不需要学点什么了吗? 在这个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学校教育几乎 成了教育全部的年代,古代女子教育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结合今人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本专业的特点,本人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 和搜集,然后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采取综合、归纳和对比的研究方法,并参 考教育学、性别学的相关论著和研究方法,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力求对南北朝 时期的女子教育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 本文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申明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了解南北朝时期女子教育 研究信息动态和研究现状继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南北朝女子受教育状况及其主要内容,主要考察南北朝时期女子受 教育的状况,分析统治阶层在为女子树立了教育目标以后,如何对女子进行教 育,以及具体的教育内容。从大量的史料来看,这一时期女子接受教育的途径 主要还是中上层世家大族的家族教育,尤其是文化教育。宗教教育为平民女子 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社会风俗的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也深深地影响了女子 的成长。从内容上来看,女子教育主要包括了传统的四德教育、文化教育以及 宗教教育。四德教育主要从女子贞节教育、妇功教育、女孝教育以及女子温婉 不妒等方面来进行剖析。宗教教育作为民间女子教育的一个载体,主要分为道 教教育和佛教教育。本文拟在考察宗教教育广泛存在的同时分析其得以存在和 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章颜氏家训中关于女子教育的内容,主要研究颜氏家训中散乱涵盖的 关于女子教育的内容。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主张女子早教;二是 谴责残害女婴行为;三是研究颜氏家训中关于女子教育的内容;四是研究颜之 推所主张的教诲之方。其中教育内容是重点,主要从提倡胎教、子女如何对待 家长、妯娌关系、婆媳、岳母与女婿的关系、继母与继子女的关系、以及女子 德才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章南北朝受教育女子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主要探讨女子素质的提高对 社会的积极意义。女子接受教育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子社会地位的提升, 4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做出了贡献。她们或积极从事家族内文化教育,为 世家大族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或担任公职、从事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做出 了贡献。 第五章南北朝女子教育得以存在并发展的原因探析,拟从以下方蕊进行分 析:、南北朝统治者重视并大力扶持教育;二、家学教育的兴盛带动了女子 教育的发展;三、宫学衰微、儒学废弛客观上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兴盛。 5 第二章南北朝女子受教育状况及其主要内容 南北朝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长期的社会分裂与时局动荡严重 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官学教育举步维艰。与汉代大一统时期学校教育的兴盛相 比,这一时期的官学教育显得若有若无,兴废不定,而私学教育却日渐兴盛,与 官学教育的衰微形成强烈反差。家族教育作为私学的主体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 展,臻于鼎盛。同时,由于胡风南下、儒学作用淡化、社会动荡等诸多因素影 响,南北朝成为我国古代人性相对解放的时代,女子地位有了较大提高,加之 私学兴旺,这些都为女子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条件。女子开始在教育的各个 领域崭露头角,上至世家大族,下至平民百姓,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 接受教育,教育内容涵盖了传统三从四德教育、文化教育和宗教教育等等。相 较前代,受教育者的年龄段和接受教育的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提升。 一、南北朝女子教育的目的 教育是人类按一定价值观念、目的要求对社会成员施加影响的有计划的社 会活动,是人特有的一种自觉的有目的行为。人类之所以进行教育活动,是要 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不仅传 递知识技能,培养品德情操,使个体和民族潜在的素质、价值得以实现,使文 化得以传承,而且还不断再生产着人类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对 于塑造民族性格、控制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 人们对所培养的人就有了某种设想或预期,教育的结果就是要达到这种预期。 教育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受到统治者所确定的教育目标的调节 和指导,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教育目的的确立在阶级社会中集中体现了统治 阶级的意愿,这种意愿并不纯粹是主观愿望的产物,还要受客观社会、经济、 文化发展程度的制约。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自身主体的特点,是确定教 育目的的依据。中国宗法社会孕育出的重宗族家国、重群体、抹杀个人意愿的 文化传统,决定了统治者在确定教育目的时融个体于家国的价值导向。南北朝 时期,女子的特殊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以及历史所要求她 6 们扮演的特定社会角色,从摄本上决定了女子教育在爱的、性质、施教途径以 至内容、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与男子迥然不同的特点。 南北期时期由于社会混乱、官学衰微,加之胡风南下,对传统儒学造成了 很大冲击,统治者把开展女子教育提高到教化、成德、贤朋廉德的高度来认识。 女子的社会地位虽然不高,但重视女子教育,却逐渐为更多的社会人士尤其是 上流社会人士所认同。统治者对发震女子聪明才智的态度也较宽容,对女子教 育的社会价值持肯定态度。这一时期统治者在女子教育中极力推崇古列女传, 其中指出:“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胎养子孙,以渐教化。劈 “动作有节,言成文章。成晓事理,知世纪纲。循法兴居,终日无殃。魏 书列女传序日:“明识列操,文辩兼该,声自闰庭,号显列国。颜之推 在颜氏家训治家第五中说:女子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吉今,正当鞴佐 君子,助其不足。w 圆 南北朝时期女子教育的目的己不仅仅是学习儒家传统的三从滔德,也要学 习适巍的文化书算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胎养子孙,以渐教化”,嗣时也有 助于治家理财。聪明妇女更是应该“动作有节,言成文章。咸晓事理,知世纪 纲。”甚焉走出闺f j ,“辅佐君子,劲其不足。檩对于过去褥言,这是一个 不小的进步。 二、南北朝女子接受教育状况分析 南北朝时期,出于女学教育的发展,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女子已不在少数。 虽然不能像男子一样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她们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和取得的成 绩也不可小视。不少女子成了一代才女,更多女子投身教育或社会活动,为社 会熬进步饔发展做崽了贡献,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正史中不乏一些才女的记载。如李彪之女,因才被引入宫,给皇帝之妹教 授经史。此女“幼而聪,令彪每奇之,教之书学,诵读经传彪亡羼,世宗 闻其名,召为婕妤,以礼迎引。婕好在宫,常教帝妹书,诵授经史。 世宗死 【北齐】魏收:魏书卷九十三烈女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6 月版,第1 9 7 8 页。 王剩器:擞氏家训集孵卷治家籀五,+ i 二海:,k 海古籍燃舨社,1 9 8 0 年7 月叛,第5 9 页。 翻匕齐】魏收:魏书露六十二李彪传,= l 匕裘:中华书局,1 9 7 4 年6 辩版,第1 3 9 9 页。 7 后,她削发为尼,仍登法座讲说,为诸僧所看重。又有沈满愿,南朝梁武康人, 沈约孙女,其夫为征西将军范靖,功于诗。著有沈满愿集三卷,已佚。现 存乐府王昭君叹二首,另有挟琴歌、映水曲、登楼曲、越 城曲、晨风行、彩毫怨等。历代女子著作考转录乌程县志 载“沈满愿,征西记室范靖妻,能诗,尝偕靖坐后园观洒翠池,又上洗心亭, 共索笔砚为映水曲,满愿先成诗,靖奇之。钟 很多女性为家族兴盛和子弟培养做出了贡献。如元务光母卢氏,“少好读 书,造次必以礼。盛年寡居,诸子幼弱,家贫不能就学,卢氏每亲自教授,勖 以义方。有些女子学问精深,连族内的风流名士也拜其为师。北史卢 玄传附卢道虔传载:道虔妻“元氏,甚聪悟,常升高座讲老子,道虔从 弟元明隔纱帷以听焉。卢元明非平庸之辈,他“涉历群书,兼有文义,风 采闲润,进退可观,乃一代风流名士。象卢元明这样的风流才子都愿拜从嫂 为师,甘为学生,可见元氏学问之非同寻常,他听嫂子讲学是元氏学养深厚的 最好证明。 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记载了北魏时的一位女尚书王僧男,此女聪 明绝顶,且异常勤奋。“女尚书王氏讳僧男,安定烟阳入。安定太守觥之孙, 上洛太守那之子。地华泾陇,望带豪胄。男父以雄侠罔法,渡马招辜,由斯尤 戾。唯男与母,伶丁奈蓼,独入宫焉。时年有六。聪令韶朗,故简充学生。惠 性敏悟,日诵千言,听受训诂,一闻持晓。官由行陟,超升女尚书,秩班品三。叫 其实女子接受教育,上至名门望族,下至平民百姓,在这一时期都不少见, 不仅史书有载,民间诗歌中也有所流露。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自云“十 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南齐宣孝陈皇后“少家贫,勤织作,家人矜其劳, 或止之,后终不改。嫁于宣帝,宣帝从仕在外,后常留家,治事教子孙。”女 诗人鲍令晖也生活在一个贫寒的士族家庭。鲍氏一家,人丁孤单,只有其兄鲍 照与她朝夕相伴。鲍照谈及他们一家的情况时说:“臣北州衰沦,身地孤贱。” 胡义楷:历代女子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年7 月版,第1 3 页。 庸】李延寿:北史卷九十一列女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0 月版,第3 0 1 2 页。 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 9 9 0 年出版,第1 2 4 页。 晴i 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二十皇后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2 年1 月版,第3 9 0 页。 8 又说:“束菜负薪,期与楣毕。唧鲍照说他们一家要靠囱己挑柴、搁菜维持生 活,报有夸张之嫌,然而在南北朝那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讲求门第 的时代,鲍照说舔身地孤贱钟并非为过。 盘此可知,南北赣众多才女的出现并非偶然现象,女子接受教育在当时已 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统治者的扶持。她们在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更是勤奋苦读,不仅体现了女子本身的聪明才智,也为当时 女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南北朝女子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形式最早蟊q “妇学抑,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九嫔 载:训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各帅其属,丽以时 御叙于王所。,九嫔和九御皆女官名,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则为女学的重 要内容。袍记内则载:冠生子,“择于诸母与可者,一使为子师”一;耐六 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 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目;十年,出就外传,居宿于外,学书计。擀集 解曰:“以上兼男女言,凡生男女,自赤子以至长大皆当随时教训,面教从母始, 乳母之教所系尤切。在十岁以前,不论男女,一律接受同样的文化书算、常识 耗仪的启蒙教育。在十岁之后,男女别为两途,男孩进一步“学书计等系统、 高深的文化知识,女子则开始学习织纺等妇功,以备后用。 可见,中国古代女子还是有机会接碰到早期教育盼,只是后来由于受教育 的目的不同而导致女子教育偏离了传统男子教育的方向,导向妇功、三从四德 等妇学内容。 1 、传统孝文化教育 “孝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色。,孝的观念在中国社会由来已久,作为道 德精神,孝在人类中普遍存在。统治者也宣扬以孝治天下,并在政治、法律、 郑友:仪记正义【十三经注蘸】t 京:l e 京大学出舨戡,2 0 0 0 霉1 2 月版,第1 0 1 2 页。 杨阂枢:中涵入的蜕变,台北:台瀚桂冠图书公司,1 9 8 8 年敝,第3 l 页。 9 道德、教育等方面采取措施,强化“孝 的观念,最终使孝由家庭到社会,成 为整个道德规范的核心。 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孝文化教育,大力宣扬“孝悌”,迁就孝道, 以至于“孝字当头,为亲报仇而杀人也可以受到统治者的宽恕,不受法律制 裁。孝经作为孝文化的经典著作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宣扬。南史刘璩 传载:“齐高帝践阼,召璩入华林园谈语,问以政道。答日:政在孝经。 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磋日:儒者之言,可宝万世。”鲁 迅先生就曾说:“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并分析其个中原因道:“( 魏晋) 为什 么要以孝治天下呢? 因为天位从禅位,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 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 ,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南 北朝作为一个动乱的年代,朝代更换频繁,统治者为稳定其统治根基,宣扬孝 文化,维护家庭稳定,亦是其治天下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北魏开始,鲜卑统治者就大力倡导汉文化,而作为汉文化中最具特色的 孝,自然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颜之推作为当时的一个大教育家,就认为“孝 为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 并大力推行孝文化的教育,对孝文化的推广 产生了重大影响。 。 南北朝关于女子孝文化教育的记述是很多的,据魏书记载:卢元礼妻 李氏“性至孝,闻于州里。父卒,号恸几绝者数四,赖母崔氏慰勉之,得全。 三年之中,形骸销瘠,非人扶不起。及归夫氏,与母分隔,便饮食日损,涕泣 不绝,日就赢笃,卢氏合家慰喻,不解,因遣归宁。还家乃复故,如此者八九 焉。后元礼卒,李追亡抚存,礼无违者,事姑以孝谨著。母崔,以神龟元年终 于洛阳,凶问初到,举声恸绝,一宿乃苏,水浆不入口者六日。其姑虑其不济, 亲送奔丧。而气力危殆,自范阳向洛,八旬方达,攀榇号踊,遂卒。辨李氏因 此被下诏封为“贞孝女宗,其里亦被改为“孝德里。又有河东孝女姚女胜 “少丧父,无兄弟,母怜而收养。年六七岁便有孝性。人言其父者,闻则垂涕。 邻伍异之。正光中,母死,女胜年十五,哭泣不入声,水浆不入口者数日,不 【唐】李延寿:南史卷五十刘璃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6 月版,第1 2 3 6 页。 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洒之关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礼,1 9 7 3 年5 月版。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勉学第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神:,1 9 8 0 年7 月版,第1 8 7 页。 北齐】魏收:魏书卷九十二烈女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6 月版,第1 9 8 4 页。 1 0 胜哀,遂死”太守崔游申请为娥建墓立碑名圜“孝女冢”并表箕门闻,改英里 为“上虞里。南史孝义传中也有很多孝女的记载。“( 梁) 天监中,宣 城宛城女子与母同眠,母为猛兽所取,女啼号随挈猛兽,行数十里,兽毛尽落, 兽乃置其母丽去。女抱母,犹有气息,经时乃绝。乡里言予郡县,太守萧琮表 上诏,榜其门闻。w 圆“又有羊缉之女佩任者,乌程入。随母还翱氏,母亡,昼 夜号哭,不饮食三嚣蔼亡,乡里号目。女表。 又有“会稽寒入陈氏,有三 女,无男,祖父母年八九十,老无所知,父笃癃病,母不安其室。遇岁饥,三 女相率于西湖采菱尊,更舀至市货卖,未尝亏怠,乡里称为义门,多欲娶 为妇。长女自伤燮独,誓不肯行。祖父母寻楣继卒,三女自营殡葬,为掩舍居 墓侧。,眇“永兴概中里王氏女五岁,得毒病,两眼皆盲。性至孝,年二十父死, 临尸瑟堪,眼皆出血。小妹娥舔其盘,左冒馨开,时人称麓孝感。, 又有“晋 陵吴康之妻赵氏,父亡弟幼,遇岁饥,母老病笃,赵诣乡里苦乞,言辞哀苦, 乡里怜之,各分升米,遂得免。静露又“屠氏女,父失明,母瘸疾,亲戚相弃, 乡里不容。女移父母远屠,昼采樵,夜纺织以供养,父母俱卒,亲营殡葬,受 土成坟。唧 。 南朝更有因孝虽失节焉被夫家原谅的女子。陈书卷二十六徐陵附弟 孝克传载,南朝入许孝克,训性至孝,遭父忧,殆不胜丧,事所生母陈氏, 尽孝养之道。梁末,侯景寇乱,京邑大饥,饿死者十八九。孝克养母,链粥不 能给,妻东莞臧氏,领军将军臧盾之女也,甚有容色,孝克乃谓之日: 今饥 荒如此,供养交阙,欲嫁卿与富人,望彼此俱济,于卿意如何? 臧氏弗之许 也。时有孔景行者,为侯景将,富于财,孝克密因媒者陈意,景行多从左右, 逼而迎之,臧涕泣而去,所得谷帛,悉以供养。孝克又剃发为沙门,改名法整, 兼乞食以充给焉。藏氏亦深念 褥恩,数私致馈饷,故不乏绝。詹景行战死,藏 【就齐】魏枝 【唐】李延寿 【麝】李延寿 【府】李延寿 【唐】李延寿 翻赛】魏收 翻匕齐】魏收 魏书 南史 南史 南变 南史 魏葛 魏书 卷九+ 二 港七十四 卷七十l ,q 卷七十酾 卷七十四 卷九十二 卷九千二 烈女传 孝义下 孝义j 二 孝义+ 乏 孝义上 爨女转 剜女传 袭京 北京 j 七裘 j 匕索 北京 她裘 北京 中华书局 中华粥局 中华麓竭 中华书局 中华舶局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 9 张年 9 7 5 每 9 7 5 盏 9 7 5 燕 9 7 5 每 9 7 4 定 9 7 4 年 秀敝 月版 月舨 月舨 月舨 翅舨 n 敝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9 8 5 夏 8 4 3 页 8 1 6 页 8 1 7 页 8 1 7 页 8 1 6 页 8 1 7 贞 伺孝克于途中,累日乃见。谓孝克日:往日之事,非为相负,今既得脱,当 归供养。孝克默然无答。于是归俗,更为夫妻。, 这一时期也有因孝犯法而不受法律制裁的例子。北魏“乐部郎胡长命妻张 氏事姑王氏甚谨,太安中,京师禁酒。张以姑老且患,私为醌之,为有司所纠。 王诣曹自告日:老病须酒,在家私醒,王所为也。张氏日:姑老抱患,张主家 事,姑不知醮,其罪在张。主司疑其罪,不知所处。平原王陆丽以状奏,高宗 义而赦之。 统治者是以“孝治天下的,在正史中旌表如此多的孝女楷模,就是为了 让当时女子效仿和学习,为她们指出努力的方向。在施法过程中,执法者对因 孝犯法者的免罪行为,也清楚地反映了统治者对孝文化的重视。这无疑推动了 当时民间孝道教化的发展,在社会中形成强烈的孝文化氛围,对当时妇女孝行 的树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使女子孝文化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极 大的促进了当时女子孝文化教育的发展。 不过在婚姻家庭方面,女子却为另一种孝道承受着不幸。在中国封建社会,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对于女子而言,无子与不事舅姑就是最大的不孝, 封建社会甚至允许夫家对无子或不事舅姑的女子施以逐出家门的处罚,所谓“出 妻。另外,女子为侍奉公婆而守节不嫁也被认为是一种孝行,这就使得很多女 子为尽孝道而不能改嫁,孤苦一生。史载“孝妇覃氏者,上郡钟氏妇也,与夫 相见未几而夫死,时年十八,事姑以孝闻。数年间,姑及伯叔皆相继死,覃氏 家贫无以葬。躬自节俭,昼夜纺织,十年而葬八丧,为州里所敬。文帝闻而赐 米百石,表其门闾。鲫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北朝少数民族统治者为融 入汉族而不断吸收汉家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在孝文化的教育上更是不遗余力。 孝文帝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魏书卷五十尉元传载高祖对孝的认识是: “人之所崇,莫重于孝顺。然五孝六顺,天下之所先。“孝顺之道,天地之经。 【唐】姚思廉:陈书卷二十六徐陵传附弟孝克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2 年3 月版,第3 3 7 页。 口e 齐】魏收:魏书卷九十二列女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6 月版,第1 9 8 0 贞。 汉 赵岐:孟予注疏卷七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1 2 月版,第2 4 8 页。 【唐】李延寿:北史卷九十二烈女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0 月版,煞3 0 1 2 页。 1 2 副孝顺之道,无所不格。钟不仅其本身是个有名的大孝子,在箕统治期间,更 是屡屡奖励天下孝悌,严惩不孝。在进入中原之前,少数民族伦理观念极其淡 薄,进入中原后,受汉统治者“以孝治天下 的影响,也开始重视孝道。儒家 思想也逐渐渗透到他们的政治积曰常生活之中,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少数民族的 落后观念。在诸多明君的努力下,北朝统治者成功地使国家走上了封建化的道 路,在这个过程中,女孝文化的教育在其中起至l 了一定的促进修雳。这一时期 的女子在接受儒家文化的同时,也在教育后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消除民 族隔阂,促进民族融合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女子文化教育 彘于南北朝时期还没有明确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也没有明确提 出反对女子读书识字的主张,人们在价值取向上对有文化修养、有才学的女子持 赞赏态度,因而中上层社会家庭一般都会让女子读点书,识些字,学习些儒家 经典。所以南北朝时期还是有定比例的女子能够接受文化教育。 早在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 篌,十六诵诗书的说法。南j | :赣时期也出现了许多麓文擅诗的才女。比如南 朝时期“霸城王整之姊嫁羁卫敬瑜妻,年十六而敬瑜亡,父母舅姑成欲嫁之,“ 誓而不许,乃截耳置盘中为誓乃止。遂手为亡婿种树数百株,墓前柏树忽成连 理,一年许还复分散。女乃为诗日:“墓前一株柏,根连复并枝。妾心能感木, 颓城何足奇。”所住户有燕巢,常双飞来去,后忽孤飞。女感其偏栖,乃以缕 系脚为志。后岁此燕采复更来,犹带前缕。女复为诗酲 “昔年无偶去,今春 犹独归。故人恩既重,不忍复双飞。回南史载:后主“以宫人有文学者袁大舍 等为女学士。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刚使诸责入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 薪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聪曲调,被以新声。固“陈武宣章皇蜃, 少聪慧,美容仪,善书计,能颂诗及楚辞。坩耐武都郗皇后讳徽,离平金乡 稿齐】魏收:魏书卷五十尉元黄,北京:中华书髑,1 9 7 4 年6 胃舨,第1 1 1 5 页。 【摩】李延寿:南史谨七十甄别传第六十瞪孝义下,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6 月版,第18 4 3 页。 【摩】李延寿:菊史漤+ 二列黄第二瑟妃下,北京:孛华书髑,1 9 7 5 年5 月叛,第3 4 8 页。 【腐】李延寿:南史卷十二后妃f ,北京:中华书筋,1 9 7 5 年6 月版,第3 4 3 页。 1 3 人。后幼明慧,善隶书,读史传。南史w l 缶j l l 静惠王宏传也记载了颇有 文采的三位公主“帝诸女,临安、安吉、长城三主,并有文才,而安吉最得令 称。北史中也记载有这样的才女“渔阳太守阳尼妻高氏者,渤海人,学识有 文翰,孝文敕令后喜,幽后表启,悉其辞也。 南朝宋著名的女诗人鲍令晖,东海人,“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鲍照的妹妹, 自幼家境清贫,善作情诗。梁代诗歌理论批评家钟嵘认为,鲍令晖和韩兰英是 南朝宋齐两代最能诗文的女子。鲍令晖曾有香茗赋集刊行于世,今已散佚, 仅存诗六题七首。 韩兰英,南朝齐女文学家,与鲍令晖齐名,吴郡入,她的传记附在南齐 书武穆裴皇后传中。“吴郡韩兰英,妇人有文辞。宋孝武世,献中兴赋, 被赏入宫,明帝世用为宫中职僚。世祖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以其年老多识, 呼为韩公。韩兰英工于文词,钟铮诗品说:“兰英绮密,甚有名篇。 据隋书经籍志载,韩兰英著有后宫司仪韩兰英集四卷,可惜已经失 传。 南史载刘氏三姐妹更是传为佳话,当时彭城刘氏一门人才辈出,是历 史上著名的文学世家,还同时出现了三位女诗人。其中,以刘令娴( 徐悱之妻) 的名声最大,时称刘三娘。她的情诗受南朝民歌影响,写得相当大胆,而且语 言清新。除丧夫文外,玉台新咏中存有她的答外诗两首,另有答 唐娘七夕所穿针、听百舌、光宅寺和题甘焦叶示人等杂诗。据 南史刘孝绰传记载:孝绰“兄弟及群从子侄当时有七十人,并能属文, 近古未之有也。其三妹一适琅邪王叔英,一适吴郡张嵊,一适东海徐悱,并有 才学。悱妻文尤清拔。所谓刘三娘者也。悱为晋安群卒,丧还建业,妻为祭文, 辞甚凄怆,排父勉本欲为哀辞,及见此文,乃搁笔。 梁书刘孝绰传也 有同样的记载。名媛汇诗中记有这样一则逸事:孝绰罢官不出,为诗题于 门日:“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令娴续云:“落花扫仍合,聚兰摘复生。” 【唐】李延寿:南史卷十二后妃f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6 月版,第3 3 8 页。 【庶】李延寿:北史卷九十一列女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1 0 月版,第3 0 0 0 页。 【南朝粱】萧子显:南齐书卷二十皇后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7 2 年1 月版,第3 9 2 页。 府 李延寿:南史刘孝绰传卷三十九,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6 月版,第1 0 1 2 页。 1 4 诚斋杂记中更收录了这样一件奇事,堪比“女驸马。齐明帝时娄 逞,东阳女子,变服为丈夫,能弈又解文义,仕至扬州从事。后事发,始作妇 人服,语目:有如此技,还作老妪l 秭 与女德教育及技能教育的普遍性相比较,这一时期的女子的文化教育范豳 要小得多。只有中层以上的富贵人家的女子才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她们中虽然 也爨现了一些女学者、女才子,但在全体女子中所占酌比例还是极小的,绝大多 数女子与文化教育无缘。并且,与男子外出求学不同的是,她们往往只能在家中 由父兄或教师传授学问,而没有机会同其他人进行文化知识上的交流,这些都在 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她们接受文化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但这并不影响女子读书识 字,而且还有少数成了出类拔萃的女才子。如北魏的女尚粥王僧男,南朝的女博 士韩兰英,陈后主时以宫入丽懂文学的袁大舍学士等等都是女子文化教育方藤 的典型代表。 3 、女子四德教育 先秦时期家庭伦理中有关于女子“四德 的说法,那时人们只是说了女子 要有利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便再也没有深入地论述。蔼在班昭的女 诫中有了很详尽的解说:“女有四行l :一日妇德,二日妇言,三曰妇窑,四曰 妇功。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豳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 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 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洗尘秽, 服饰鲜洁,淋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斋滔食, 以奉宾客,是谓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者也。 贞操观念的教育 自秦汉以来,中国女子一直受儒家礼教所束缚,在婚姻家庭中地位非常低 下,只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男尊女卑的礼教,没有自瘩,没有选择的 权利。进入魏晋,尤其是南北朝以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古今图书集成列十册闺媛典3 4 1 卷潮奇部,成都:巴蜀书社,1 9 8 7 年2 月版,第5 0 9 2 1 褒。 f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四列耍传第七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5 月版,第2 7 8 9 页。 1 5 也带来了游牧民族的狂野之风。胡风南下使得传统儒学受到很大冲击,女子在 婚姻和家庭中地位有了较大提升,她们甚至冲破传统儒家礼教的束缚,自主婚 姻,自由择偶。礼教观念的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传统的贞操观念。 所谓贞操,是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在封建社会,贞操是评价女子的一 个主要标准。为提倡女子守贞操,自汉以来,史家就开始为烈女作传。然而由 于胡风影响,以及传统儒学受玄学、佛教和道教等冲击而淡化,同汉代相比, 南北朝女子贞操观念淡薄,不守贞操者很多。女子可以自由改嫁,寡妇再嫁的 也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