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峰:论周作人文化视里聃的“野蛮” 中文摘要 本文以“野蛮”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人类学与周作人文学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关 系,揭示人类学与周作人希腊神话观、日本文化观及其“五四”时期的文学观念之 间的互动关系;重新解读周作人“五四”前后文学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向讵在于他 所具有的人类学学理依据;从人类学角度解释周作人文学思想“温柔敦厚”与”浮 躁凌厉”的两面性;探讨一些尚未引起学者注意的话题,如人类学视野中的周作人 的戏剧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推进,如人类学与周作人儿童思想的关系。本 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周作人儿章思想不同时期的特征,并较为深 入地分析这种人类学视域下的儿童观的局限性。 第一章:“古野蛮”:周作人民俗文化的建构。周作人观念中的“野蛮”的人类 学渊源。“古野蛮”意味着周作人对人类历史上的古典文化特别是希腊文化和f 1 本 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周作人发现,一个民族中的优秀文化因子对其国民精神的塑 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激励和推动 本民族朝着共同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因此,在兴趣之外,周作人不遗余力地 介绍和翻译希腊与同本文学又有着更为理性的目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 化语境中,通过发掘长期积淀并被遮蔽的优秀文化资源来建构本民族的国民文学, 重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文明的野蛮”:周作人的民俗文化批判。周作人的民俗文化批判意识, 构成了他叙述中国文化的另一极。周作人的文学思想既有“温柔敦厚”的一面,也 有“浮躁凌厉 的一面。前者基于他对希腊、同本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优质因子的喜 爱与积极宣扬。周作人所谓的“文明的野蛮”,指代的就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学及文 化的批判。这种批判的意识同样发轫于人类学,只不过这里周作人选取的是以英国 人类学家佛雷泽为代表的“文化遗留”学说。周作人的民俗文化批判起于他留学同 本之际,以2 0 年代木发表闭户读书论为终结;大致分为早期( 留同时期) 的 文学批判及国民性改造,“文学革命 时期对传统文学体式的批判及倡导“思想革 三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命”,2 0 年代中后期对封建礼教及旧道德的批判。 第三章:“小野蛮”:从“儿章的文学”到“儿童的发现”。周作人称“小野蛮 乃是儿章”,其思想来源办是西方的文化人类学。如果说“古野蛮”与“文明的野 蛮”与他汲取的人类学知识有着直接联系,那么他对儿章的认知与人类学则是一种 间接的引申关系。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解读儿童,这就赋予了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及 儿童观特殊的色彩。但在周作人时代,人类学作为- - f - j 新兴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理论与学说还有待进一步修j 下与完善,这也决定了以早期人类学为思想武器的 周作人的儿童观不可避免带上历史的局限性。 关键词:周作人文化视野 “古野蛮”“文明的野蛮”“小野蛮 徐峰: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 3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 p r o c e e d s f r o mt h em a i ni d e a s a v a g e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d r e d g i n g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a n t h r o p o l o g ya n dz h o uz u o r e n si d e a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c u l t u r e i t r e v e a l st h em u t u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a n t h r o p o l o g ya n di d e ao fz h o uz u o r e n sg r e e c em y t h a n dj a p a n e s ec u l t u r et o g e t h e rw i t hh i si d e ai nw us ip e r i o d i ta l s or e e x p l a i n st h ec h a n g e o fh i sl i t e r a t u r ei d e a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w us ip e r i o d t h i sc h a n g ej u s tb a s e so nh i s k n o w l e d g eo fa n t h r o p o l o g y i na d d i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i n t e r p r e t st h eb o t hp a r to fz h o u z u o r e n sl i t e r a t u r ei d e aw i t hg e n t l ea n di m p u l s i v ef r o ma n t h r o p o l o g y , i n q u i r i n gi n t os o m e t o p i c sw h i c hh a v e n tb e e nn o t i c e db ys c h o l a r sy e t ,s u c ha sz h o uz u o r e n si d e ao fd r a m ai n a n t h r o p o l o g yf i e l d ,p u s h i n go nt h er e s e a r c ha f t e ro t h e rs c h o l a r s w o r k ,s u c ha sg o i n ga s t e p f u r t h e rt ot h ec h a r a c t e ro fh i sc h i l d r e ni d e a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a n da n a l y s i st h e l i m i t a t i o no fh i sc h i l d r e ni d e ag e t t i n gf r o ma n t h r o p o l o g y t h ef i r s tp a r t :a n c i e n ts a v a g e :z h o uz u o r e n s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f o l kc u l t u r e z h o u z u o r 。e n si d e ao fs a v a g e c o m e s f r o ma n t h r o p o l o g y t h ea n c i e n ts a v a g em e a n sh eh a d m u c hi n t e r e s ti nt h ea n c i e n tc u l t u r eo ft h eh u m a nh i s t o r y ,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g r e e c ea n d j a p a n e s ec u l t u r e h ef o u n dt h a tt h eg r e a tp a r to f o n en a t i o np l a y e d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r o l e i nc r e a t i n gi t s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 i tw a st h es p i r i ts u p p o r tw h i c hm a d eo n en a t i o ns u r v i v e da n d d e v e l o p e d i tw a sa l s ot h es p i r i tp o w e rw h i c he n c o u r a g e da n dp r o m o t e dt h en a t i o n s t r u g g l i n g f o r t h es a m e t a r g e tp o s i t i v e l y t h e r e f o r e ,z h o u z u o r e n s i n t r o d u c i n g a n d t r a n s l a t i n gt h eg r e e c ea n dj a p a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p o s i t i v e l yh a dam o r er a t i o n a lp u r p o s e h e w a n t e dt ob u i l dt h en a t i o n a ls p i r i tb ye x p l o r i n gt h eg r e a tc u l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w h i c hw a s a c c u m u l a t e da n dh i d e di nt h en e wc u l t u r a lm o v e m e n to fw us if o rl o n g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c i v i l s a v a g e :z h o uz u o r e n sf o l kc u l t u r a l c r i t i c i s m t h ef o l k c u l t u r a lc r i t i c i s mo fz h o uz u o r e nw a sa n o t h e rp a r to fh i sn a r r a t i n g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h i s l i t e r a t ei d e aw a sa sg e n t l ea si m p u l s i v e t h ef i r s to n eb a s e do nh i sl o v i n ga n dp o s i t i v e l y 一4 扬州人学硕十学何论文 a d v o c a t i n gt h eg r e a t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o fg r e e c e 、j a p a n e s ea sw e l la sc h i n a z h o u z u o r e n sc o n c e p to fc i v i ls a v a g em e a n sh i sc r i t i c i s mo n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c u l t u r e t h i sc r i t i c i z e dc o n c e p tc o m ef r o ma n t h r o p o l o g y h o w e v e r , h i sc r i t i c i z e dc o n c e p t h e r eb a s e do nt h et h e o r yo fc u l t u r er e m n a n ta d v o c a t e db yt h ee n g l i s ha n t h r o p o l o g i s to f f r a z e r z h o uz u o r e n sf o l kc u l t u r a lc r i t i c i s ms t a r t e df r o mh i ss t u d y i n gi nj a p a n ,a n dc l o s e d b yp u b l i s h i n gt h e a r t i c l er e a d i n gw i t hc l o s i n gt h ed o o r i tc a np i c ki n t ot h r e e p a r t :c u l t u r a l c r i t i c i s ma n dn a t i o n a lr e f r e s hi n e a r l ys t a g e ;c t i c i z i n g t h et r a d i t i o n l i t e r a t u r ef o r ma n d a d v o c a t i n gt h o u g h t r e v o l u t i o ni n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o l u t i o n p e r i o d ;c r i t i c i z i n gt h ef e u d a le t h i c a lc o d ea n dt h eo l de t h i c sl a t e ri nt h e19 2 0a g e t h et h i r d p a r t :y o u n gs a v a g e :f r o m c h i l d r e nl i t e r a t u r et ot h ed i s c o v e r yo f c h i l d r e n z h o uz u o r e ns a i dt h ey o u n gs a v a g ew a st h ec h i l d h i st h o u g h ta l s oc o m ef r o m t h e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a n t h r o p o l o g y i fa n c i e n ts a v a g ea n dc i v i ls a v a g eh a v et h ed i r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h i sa n t h r o p o l o g yk n o w l e d g e ,h i sc o g n i t i o nt oc h i l d r e nh a sa ni n d i r e c t 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a n t h r o p o l o g y e x p o u n d i n gc h i l db ya n t h r o p o l o g yg i v e sz h o uz u o r e n s c h i l d r e ni d e as o m e s p e c i a lc o l o u r b u ti nz h o uz u o r e n sa g e ,a n t h r o p o l o g yw a sj u s tf o u n d a san e ws u b j e c t al o to fi t st h e o r yn e e d e dt oc o r r e c ta n di m p r o v e i tm a d ez h o u z u o r e n sc h i l d r e ni d e af r o ma n t h r o p o l o g yh a dh i s t o r i c a ll i m i t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z h o uz u o r c u l t u r ev i s i o na n c i e n ts a v a g ec i v i ls a v a g e y o u n gs a v a g e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扬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趸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帅指导f 独立进行研冗工作所取得的形f 究 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 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 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歹台哆 签字同期:叫) 年厂月户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j 弼和借阅。本 人授权扬州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导师签名: 马元掳 签字日期:2 p 年广月fot - 4 日 7 ,7f 月 ,】 广 “ , : 年 名 7 签,爿糙叫 作 : 文 期 论 r 位 字 学 签 徐峰: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一 三 芦i已= - 丁i苗 在2 0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坛与思想界,周作人都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 重要性不仅体现为他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拓荒者,诸如参与发动了“五四”新文化 运动、提倡“思想革命”,开创平和冲淡的散文、推动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最 早倡导“直译”并翻译介绍了大量外国文学和理论等等,更在于周作人本身的文学 思想、文化思想所暗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诚如陈子善所言:“在2 0 世纪中国文学 和文化史上,周作人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存在。 这种丰富性与复杂性也促成了学 者们从各自的知识结构、学科背景对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做出解读,有利于形成“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态势,客观上推动了周作人研究的进程。 在近9 0 年的研究史中( 从1 9 2 3 年第一篇研究周作人的文章周作人的诗至 今) ,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和文化思想始终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构成了周作人研 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透过这表面的繁华不难发现,研究者们的目光较多 投向了周作人文化思想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转变上,而较少从纵向即思想资源和理 论依据层面探勘其文学思想与文化思想的成因、从横向上建立起周作人各个时期、 各部分思想之间的联系,这些都导致在周作人研究中存在着表面化和平面化的倾 向。 本文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一,关键词是“野蛮。在周作人所有的 著述中,“野蛮”、“蛮性”一类的语词出现频率非常高,从1 9 0 6 年发表的女娲传 中首度出现:“夫野蛮之世,扰乱种子” 到2 0 年代谈虎集一辑中达到了 顶峰,再到晚年的知堂回想录这类语词依然时有出现。不过,出现频率高并不 必然意味着“野蛮”在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还需要作迸 一步的论证。在1 9 2 5 年语丝第4 7 期,周作人发表了一篇小文我最,其中 这样说道:“我的工作是什么呢? 只有上帝知道。我所想知道一点的都是关于野蛮 陈了善: 序,见徐舒虹著五四时期周作人的文学理论,第1 页,学林出 版 l :,1 9 9 9 年。 留赵景深:刷作人的诗,虹纹季刊1 卷l 期,1 9 2 3 年。 傅周作人:州作人集外文女娲传,第9 页,海南国际新闻“j 版中心,1 9 9 5 年。 皇扬州大学:硕t 学何论文 人的事,一是古野蛮;二是小野蛮;三是文明的野蛮”。山这段话后来又分别在 1 9 2 7 年发表的拈阄,4 0 年代撰写的我的杂学以及晚年的知堂回想录三 次为他所引述。由此不难窥探出,“野蛮”在周作人的心目中确实非同一般,周作 人甚至将了解“野蛮人的事”视为他“工作 的全部。于是我们不禁又有这样的疑 问:周作人的“野蛮”观念从何而来? 我们先来看看工具书对“野蛮”是如何定义 的。查辞海:“蛮夷野处不知教化,故世谓未开化民族日野蛮;亦用为恃强不循 理者之称。”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 u n c i vjl i z e d ,s a v a g e ) 不文明; ( c r u e l ,b r u t a l ) 蛮横残暴。 工具书对“野蛮”的解释较为一致,都认为“野 蛮”包含两重含义;但对于周作人而言,“野蛮”主要取第一种解释,即文化学意 义上的“野蛮”。周作人自己也曾经说过:“这野蛮两个字,并非骂人的话;不过是 文化程序上的一个区别词,毫不含着恶意。”童但是,“文化”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 的概念,很多学科诸如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等都试图从各自的学科角度 来界说“文化”。通过对周作人著述的解读,笔者发现,周作人笔下的“野蛮”及 “文化”皆源自人类学,确切地说,是西方早期进化派的人类学。周作人曾坦承人 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对他的深刻影响:“这方面的一点知识( 即文化人类学 笔者) 于读书人很是有益,我觉得也是颇有趣味的东西。在英国的祖师是泰勒与拉 薄克,所著原始文明与文明之起源都是有权威的书。泰勒又有人类学, 也是一册很好入门书 有意思的是,在周作人所提到泰勒的原始文明 这 本书里,就有一个至今仍产生广泛影响的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是“包括全部 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 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论述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实际就是从人类学的视角检视和寻绎周作 人的文化思想。从人类学的源头入手,它可以提供我们一些关于周作人文化思想新 心州作人:周作人集外文我最,第7 6 3 页,海南国际新闻; ;版中心,1 9 9 5 年。 见辞海第2 8 7 页,中华书局,1 9 2 9 年。 睁见现代汉语人词典第1 6 1 6 页,海南i l ;版社,1 9 9 2 年。 啦周作人:论中围戏之心废,1 9 1 8 年,新青年第5 卷第5 号。 固_ 爿作人:莆uj i u 我的杂学八,第7 0 页,河北教育i l j 版祉,2 0 0 2 年。 姆现通译为原始文化。 :爱德1 # 奎勒:原始义化,广两师范人学j l :版祉,2 0 0 5 年,第l 页。 徐峰: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 二 的解读,诸如“五四”前后文学观念的转变;更准确地解释周作人身上的一些文学 现象,如学界经常提到的“温柔敦厚”与“浮躁凌厉”;有助于建立周作人儿童观、 妇女观、神话观、文学批评、文化批评等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形成周作人研究的整 体观。 从人类学的角度阐述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和文化思想,前人已有涉猎。主要研究 如下:l 、方卫平的西方人类学派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这是第一篇从人类 学角度研究周作人的论文,方文指出西方人类学为周作人早期儿章文学观念提供了 主要理论来源,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周作人个人的思想背景;2 、陈 泳超的周作人人类学希腊神话主要从希腊神话探讨了人类学与周作人文 学思想的关系。他认为周作人是经过以人类学、希腊神话为主的西方文明的润泽后, “对于民问文化就发生了一种审视的理趣,并从此开始进入了有理呵循的研究状 态 ,并注意到“希腊神话的深切体认,正好为他建设国民文学的文艺理想提供了 丰腴的资源”;3 、钱理群的周作人的民俗学研究与国民性考察白虽然没有明确 从人类学出发,但民俗学研究也是周作人在人类学的启发下展开的。钱理群的研究 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周作人对中国民俗学发展史的贡献的揭示,二是民俗学对周作 人国民性考察的影响。以上学者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和富有启发性的,但我们也应 该看到,这方面的研究还都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与完善。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以“野蛮”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人类学与周作人文学思想 和文化思想的关系,揭示人类学与周作人希腊神话观、同本文化观及其“五四”时 期的文学观念之间的互动关系;重新解读周作人“五四”前后文学观念的转变,这 种转向正在于他所具有的人类学学理依据;从人类学角度解释了周作人文学思想具 有的两面性( “温柔敦厚”与”浮躁凌厉 ) ;还探讨一些尚未引起学者注意的话题, 如人类学视野中的周作人的戏剧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推进,如人类学与周 作人儿章思想的关系。本文在方卫平研究的基础之上,试图进一步探究周作人儿童 思想不同时期的特征,并较为深入地分析这种人类学视域下的儿童观的局限性;将 o 浙江师人学报1 9 9 0 年第4 期。 o 鲁迅研究月刊2 0 0 2 年第6 期。 再北京人学学报1 9 8 8 年第5 期。 墨 扬少i 1 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人类学与周作人的文学思想、文化思想结合起来,全曲分析人类学在周作人整个文 学思想、文化思想建构中的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周作人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空问, 同时有助于对周作人文学思想、文化思想的全面深入理解。 徐峰: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 9 一 第一章“古野蛮 :周作人民俗文化的建构 周作人观念中的“野蛮”溯源于人类学。他把“野蛮”分为“古野蛮”、“文明 的野蛮”、“小野蛮”,这表明周作人的“野蛮”含义是非常丰富的,针对不同的“野 蛮”,其价值判断亦有区别。“古野蛮”意味着周作人对人类历史上的古典文化特别 是希腊文化和r 本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周作人发现,一个民族中的优秀文化因子 对其国民精神的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 柱,也是激励和推动本民族朝着共同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因此,在兴趣之外, 周作人不遗余力地介绍和翻译希腊与同本文学又有着更为理性的目的: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语境中,通过发掘长期积淀并被遮蔽的优秀文化资源来建构本民 族的国民文学,重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第一节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神话意识 在周作人的文章中,经常提到“野蛮”,其直接来源是西方的文化人类学。1 9 0 6 年,周作人刚到同本留学的那一年,购得美国学者该莱的英文学之中的古典神话, 这是周作人接触到的第一本有关神话的书籍。循此方向,又陆续买到了安特路朗的 两本神话仪式与宗教,还有哈里孙、劳斯、佛雷泽、哈忒兰、麦扣洛克等其他 一大批西方文化人类学家的著述。从安特路朗神话仪式与宗教中,周作人了解 了“野蛮人”的心理状态:“力物同等,均有生命与知识”,“信法术”,“信鬼魂”, “好奇”,“轻信”;由哈忒兰章话之科学中获知了“野蛮人思想”;从佛雷泽金 枝中明白了“野蛮人的风俗思想 与“文明国的风俗”。周作人对“野蛮”的 认识源自西方人类学,而神话则是早期西方人类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 周作人为何会对神话一见倾心呢? 一方面,周作人自小就对那些充满魔幻、传 奇、神话色彩的中国古典小说如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镜 剧作人:蔷ul 于u 我的杂学八,第7 l 页,河北教育j l ;版社,2 0 0 2 年。 一1 0 扬州人学硕七学伉论文 花缘、西游记等情有独钟,l f 像他自己解释的:“我对于神话向来有点喜欢。 这个缘故说起来恐怕有点长远。小时候看说部演义,神怪故事着实看了不少,这很 有许多潜势力,其中要以西游记和封神传为最有关系。”另一方面,神话 是西方文学的源头“要明白希腊作家如诗人戏曲家以至哲学家的作品,若 干的神话知识向来觉得是必要的。”对于b i j b i j 丌始接触外国文学的周作人而言,神 话原本不过是一块学习西方文学的敲门砖,却没想到“歪打正着”与他从小养 成的兴趣深相契合,从此与神话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 这肇,有必要对文化人类学与神话的关系作出解说。文化人类学,也称社会人 类学、民族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研 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固文化人类学诞生于1 9 世 纪中后期,大体经历了“古典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历史特殊论学派”、“社 会学学派”、“功能主义学派”、“文化与人格学涮、“新进化论学派”、“结构主义人 类学”、“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等阶段。劬周作人在留学日本时,j 下值古典 进化论学派方兴未艾之际,其接受的亦主要是古典学派的理论。神话作为人类最古 老的余存,是人类文明的源头,它解释着人类的由来:“无论是上帝造人神话,还 是其他图腾神话,都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关于人类的思考结论。” 因此i 作为最 早的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古典进化论学派将神话视为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也就是 顺理成章的事了。 对古典进化论学派关于神话的解释,周作人是颇为信服的。在进化派的人类学 出现之前,西方对于神话的解释多持“退化说 ,认为神话是迷信的产物,如历史 学派认为“一切神话皆本于历史的事实,因年代久远遂致传讹,流于怪诞”,譬喻 派坚持“神话等本系假借具体事物寄托抽象的道德教训,后来因传说失其本意,遂 成为怪诞的故事,神学派提出“神话等皆系旧约中故事之变化”,言语学派则主张 “神话等皆起源于言语之病以为自然现象原有许多名称,后来旧名废弃,而成 m 州作人:夜读抄希腊神话- 二,第7 1 页,河北教育版社,2 0 0 2 年。 辱蒯作人:夜读抄希腊神话二,第7 2 页,河北教育小版 ,2 0 0 2 年。 固见简l 射1 i 列颤丌科伞书第8 卷,第2 6 0 页中固人雨科伞书 i ;版j ! j = ,1 9 8 6 年。 她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第l 。贝,中国人民人学版社,1 9 9 7 年。 q 见兆几主编文化人类学教程,第3 页,华东帅范人学| l i 版j ! l = ,2 0 0 6 年。 徐峰: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 卫 语留存;便以为是神灵的专名,为一切神话的根源。”m 在周作人看来,当时的国内 社会对神话也存在错误的认识,以为“神话都是荒唐无稽的话,不但没有研究的价 值,而且还有排斥的必要”,“神话是迷信,儿童读了要变成义和团和同善社” , 其实质与“退话说”并无二致,都将神话视作迷信的化身。古典进化论学派的兴起, 正是要突破传统神话学对神话的这种不科学解释,反其道行之,以进化的观点来考 察神话的流变,根据“类似的心理状态发生类似的行为”的原理来揭开“神话之谜”。 周作人认为这种方法即为“民俗学的方法”。他又援引了安特路朗习俗与神话 具体阐述: 如在一国见有显是荒唐怪异的习俗,要去找到另一国,在那里也有类似的习俗, 但是在那里不特并不荒唐怪异,却正与那人民的弄锹思想相合。对于古希腊神话也是 同样的方法,取别民族类似的故事来做比较,以现在尚有存留的信仰推测古时已经遗 忘的思想,大旨可以明嘹,盖古希腊人与今时某种土人其心理状态有类似之处,即由 此可得到类似的神话传说之意义也。 对于生都将进化论奉为圭臬的周作人来说,古典进化学派的理论在当时无疑是最 科学的。因此,当1 9 2 4 年郑振铎在文学第一百十三期上发表了一则介绍希腊 神话的文字时,周作人正是立足于古典进化派的学说,敏锐地指出了郑振铎对该则 神话的解说走入了“言语学派的迷途” 。 在周作人眼里,神话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人类最早的故事往往从神话开始,神 话反映了原始人对宇宙、人类本身的思考及解释。这些思考与解释在现代人看来也 许是荒诞不经的,但对初民来说却是合理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曾论及神 话( 广义) 之诞生: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 周作人:周作人集外文种话的趣味,第6 3 3 页,海南国际新闻j f 版中心,1 9 9 5 年。 圆刷作人:自己的同地神话与传说,第3 l 页,河北教育版 t ,2 0 0 2 年。 周作人:雨天的书神话的辩护,第1 6 0 页,河北教育 l ;版社,2 0 0 2 年。 回周作人:莆i - i 片j 我的杂学七,第6 9 页,河北教育 f :版社,2 0 0 2 年。 周作人:雨天的书续神诵的辩护,第1 6 5 页, l l i 北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 1 2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 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成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 进,文物遂繁o 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也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 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j 下是在这个意义上,周作人认为神话( 广 义) 是“原始人的文学,原始人的哲学,原始人的科学,原始人的宗教传说”蜀。 同鲁迅一样,周作人的这个解释深刻地揭示了神话的本质,同时对于破除“神话是 迷信”的错误观点有积极的意义。周作人在此基础上,按性质进一步将神话( 广义) 分为神话( 狭义) 、传说、故事、童话四类:“神话与传况性质相异:神话中所讲的 一是神的事情,传说中所传的是人的事情,故其性质,一是宗其形式村l 同。这三种呵 以归作一类。童话则不然,重视不重人,其性质是文学的。”锄同样是中困较早介绍 神话的先辈,沈雁冰在其神话研究中给神话下过一个定义,他认为“神话是一 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所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虽然荒 唐无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传颂,却确信以为是真的。固茅盾的这个定义将神话的 广义、狭义内涵合二为一了。应该说,周作人对神话的区分,对于刚刚接触神话、 对神话还很懵懂的中国普通大众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们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 事,每个民族都有着记述自己民族成长的神话故事。其中尤以希腊神话、罗马神话、 北欧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的影响力为最,早期文化人类学家对原始人行为、 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考察也主要以它们为蓝本。特别是希腊神话,它是西方文 明、西方文学的始祖,也是世界文化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希腊神话以其优美 动人而闻名于世,俄狄浦斯王的惊心动魄,荷马史诗的雄浑悲壮、普罗米 修斯的坚忍不屈等等,举不胜举。古希腊神话的琳琅满目与美妙诗意也同样深深 。鲁迅:中困小说史略,见鲁迅伞集第9 卷,第1 9 页,人民文学版 l :,2 0 0 5 年。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苦,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3 贝,人民 | ;版钆,1 9 7 2 年。 囝周作人:雨天的书续神话的辩护,第1 6 3 页,河北教育j l ;版 l :,2 0 0 2 年。 国周作人:周作人集外文种话的趣味,第6 3 2 页,海南因勋:新闻版中心,1 9 9 5 年。 沈雁冰:神话研究,第6 3 贝,了j 化文艺i j j 版社,1 9 8 1 年。 徐峰: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 旦 打动了周作人。他在文章中多次赞美“古希腊有美的神话”、希腊神话“罩边的最 大特色是其美化,希腊民族的宗教其本质与埃及及印度本无大异,但是他们不是受 祭祀支配而是受诗人支配的,结果便由诗人悲剧作者画师雕刻家的力量,把宗教中 的恐怖分子逐渐沈除,使他转变为美得影象,再回向民间,遂成为世间唯一的美的 神话。 这罩,周作人指出了希腊神话较其他民族的神话优美动人的根本原因在于 希腊神话“不是受祭祀支配而是受诗人支配”,这一观点直接受英国文化人类学者 哈罩孙的启发。哈罩孙的下面这段话也是为周作人经常所引用的: 这是希腊的美术家与诗人的职务,来洗除宗教中的恐怖分子,这是我们对于希腊 神话的作者的最大的负债。 由此,周作人在翻译介绍希腊神话与希腊文学方面做出了开疆拓土的贡献。据笔者 统计,1 9 1 6 年6 月到1 9 5 8 年1 1 月,周作人总共写了2 0 余篇介绍神话的文章。除 此而外,从第一部翻译的希腊神话故事( 红星佚史( 1 9 0 7 年) 到晚年历经时近四 年时间( 1 9 6 2 1 9 6 5 年) 完成的4 0 力言的卢奇安对话集这部涉及古希腊的 政治、风俗、宗教、迷信等诸多方面的鸿篇巨制,在周作人的几乎整个文学生涯中, 他译介希腊文学的体裁包罗万象,有神话、小说、史诗、悲喜剧、小诗、牧歌、拟 曲、诗铭、对话体等。在作家介绍方面,他先后向读者介绍了萨福、海达罗斯、忒 俄克里托斯、阿普流思、琉善、郎戈思、阿罩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等 一大批古希腊诗人与作家。像希腊女诗人萨福,周作人就多次撰文予以介绍,其中 包括萨福( 1 9 1 4 年) 、希腊女诗人( 1 9 1 5 年) 、萨普福的诗( 1 9 2 7 年) 、( 希 腊女人萨波) 序言( 1 9 4 9 年) 、( 希腊女人萨波) 例言( 1 9 4 9 年) 、关于萨波 ( 1 9 5 1 年) 等。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周作人在古希腊神话与文学的译介方面所做 出的努力与贡献“是任何一个学习希腊神话的中国人都无法超越的。 周作人与希腊神话的关系是开放式的,其意义不仅在于介绍和翻译一种异域的 。周作人:讧备以前几篇题跋希腊神话引苦,第1 7 8 页,河北教育j | 版社,2 0 0 2 年。 。周作人:莆口什口我的杂学六,第6 7 页,i l i 北教育 f ;版社,2 0 0 2 年。 国刘全福:翻译家周作人论,1 :海外语教育i j ;版社,2 0 0 7 年,第5 6 页。 兰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文学范式,如他在留f 时期与兄长鲁迅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就周作人个人而言, 他更愿意借助予希腊神话,担负起中国现代思想启蒙的重责,而不只是一个新文学 的翻译家或传布者。透过希腊神话,周作人既洞悉了希腊文化罩根植的许多顽疾, 诸如“狭隘的乡土观念”、“争权”、“守旧”、“欺诈”、“多神的迷信”等等,他认 为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土壤罩同样积存着这许多毒素,这些狭隘的、守旧的文化 思想“很有点与中国相像”。但同时,周作人的目光更多地聚焦于希腊文化罩流淌 出的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在1 9 2 1 年新希腊与中国一文里,他首先发现了希 腊人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性格,即“热烈的求生欲望”。这种强烈的生存欲望激发了 一代又一代的希腊人对“美的健全的充实的生活”孜孜不绝的追求。时隔五年,周 作人在希腊闲话一文罩进一步明确了他的这种看法。他将希腊文明的精神,也 就是“希腊人人生观的特点”简括为两点:“现世主义”与“爱美的精神”。前者体 现了希腊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都竭力想把现世改善”的美好愿 望;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希腊神话对“神”的塑造上。希腊人理想中的“神”的形象 和别的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神,有三头六臂青苗獠牙种种奇形怪状。埃及的 神,更有人面兽神种种可怕的形象。希腊的神则不然,他们的神都是美丽的,与人 的形象相同。在希腊人的观念里,神向来是最好看的,世上惟人最美,所以相同瑚i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希腊的诗人与美术家,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尚美的理念,能将 原始时代传下来的原本丑恶的分子,逐渐美化。诸如希腊神话中的戈尔工,本来是 一个瞪眼,露牙,吐舌,手罩捉着鸟,很丑很可怕的女神像,但是经过希腊美术家 的描摹,却完全美化了,变成一位悲痛、受人怜悯的女人像了。希腊人的这种使恐 怖与丑恶化美的精神,便是他们现世主义与爱美观念的充分表现。在周作人看来, j 下是这种现世主义与爱美观念,构筑了希腊文化亘古不变的精神内核,也使得希腊 在历史上虽多次遭受异族的入侵,但“国民思想却仍然是希腊的” 。与之构成鲜 明反差的是,同样积淀了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却自鸦片战争以来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 劫巨变,饱受着现代西方文明的剧烈冲击而分崩离析。j 下如有学者所提出的,周作 周作人:淡虎集新希腊。j 中国,第3 l l 页,河北教育 f ;版礼,2 0 0 2 年。 彩崩作人:刷作人文类编希腊闲话,第6 2 砸,湖南文艺:i j 版 t ,1 9 9 8 年。 姊蒯作人:水l | 集白i 希腊诸岛,第4 3 贝,河北教奇i i j 版社,2 0 0 2 年。 徐峰:论周作人文化视野中的“野蛮”笪 人是个在世事、惊涛、家国变乱的烟尘喧嚣中的敏感聆听者,他不是悲天悯人的艺 术家,而是想望成为静穆而诚挚的思者。在对希腊与中国在同样面临外来文化冲 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韧性的反思中,他深刻地洞悉了两种文化存在的微妙的差 别,这种差别足以影响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及发展。在周作人看来,现世主义与 爱美观念造就了充满活力与潜质的希腊文化,而现今的中国,“因了多年的专制与 科举的重压,人心罩充满着丑恶与恐怖而同就萎靡”。周作人正是要借助希腊文 化的“清风”,通过挖掘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资源,寻找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改 变落后而保守的社会现状,实现古老中国的文艺复兴。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时期周 作人所倡导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国民文学”等命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 一逻辑思考的产物。 第二节“乡土理论 指引下的日本民俗文化观 周作人对同本文化的兴趣一方面受自西方人类学和希腊文化的影响,他把同本 称为“小希腊”,并经常将希腊与日本文化放在一起比较。另一方面,日本对于周 作人来说有一种特殊的情分。他留学同本五年,亲身体验了同本的生活方式与人情 物理,他娶了r 本女人为妻,又与日本的文化界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事实 都制约着周作人对日本文化的认识与感知,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他对希腊文化那种纯 粹的认同感一交织着喜爱与批判的悖论。 周作人接触西方人类学著述是他刚到日本留学之际,在西方人类学理论的熏陶 下,周作人开始留意日本本土的民俗学发展,其中以柳田国男为代表的乡土民俗理 论引起了他的高度关注。1 9 1 0 年6 月东京聚精堂出版了柳田国男最早的民俗学著作 原野物语,周作人后来在回忆录中追溯了购买此书的经过: 当远野物语出版的时候,我正寄寓在本乡,跑到发行所去要了一册,共总刊 行三百五十部,我所有的是二九一号因为书面上略有墨痕,想要另换一本,书店的 。冯尚:周作人的神话意识与对现代性建构的自省,文学评论,2 0 0 6 年第3 期。 圆周作人:知堂l 口| 想录,第7 5 8 页,河北教育i “版社,2 0 0 2 年。 扬州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人说这是编号的,只能顺序出售,这件小事至今还记得清楚。 1 9 1 3 年柳f 只国男创办乡土研究杂志,此时已回国的周作人不断请身在北京的鲁 迅帮忙邮购该杂志,鲁迅同记1 9 1 4 年1 0 月1f t 、1 9 1 5 年1 月8 、9 同均有相关 记载。周作人几乎收集了柳f 开国男的所有著作( 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