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大学生缘分观念的质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缘分”的观念千百年来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里,它与人们的道德、人际 交往、家庭伦理密切联系在一起,内化到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当中,深刻得影响 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极为复杂的本土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人 社会取向的重要方面。“缘分 对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影响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 民族也无法比拟的。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里面提到,统治中国人的三大女神 面子、命运和恩德,而命运观、宿命观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体现,即为“缘分 。 即使是处于现代化冲击之下逐渐蜕变中的中国社会,也依然弥漫着“缘”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缘的观念最早始于何时,已渺不可考。但其明显形成,应当可以 追溯到西汉前后。佛教之“因缘果报 之说,经过世俗化与功利化以后,可能是 缘分观念的主要源头。以往有关“缘分的相关研究,主要局限文史哲范围内, 以叙述说理的综述方式进行探讨,且研究多以思辨为主。到2 0 世纪7 0 年代,关 于缘的心理学实证研究开始出现,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也很快,研究 成果不断丰富,但是,大多数实证研究也是尝试性的,探讨的内涵既缺乏深度, 也漫无系统,系统性的质化研究仍然缺乏。本文尝试从心理学角度,结合社会学 等诸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质化的研究方法,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缘分的 内涵以及当代大学生对“缘分 的看法,从而尝试提出当代大学生“缘分的心 理理论。 最后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 、当代大学生仍然持有“缘分 的观念,只是在内涵上已经不同于传统中国 人。 2 、大学生所谓的“缘分 ,更多的将其视为人际间一种难以解释或言传的契合 状态,或是视为促成契合状态的各项因素的一种奇妙而难得的组合。 3 、当代大学生更多得将“缘分 视为一种正向或正性的概念,只用来指代人 际关系的契合状态或促进此种状态的未明因素。也就是说,缘就是指“良 缘或“善缘 ,而无所谓“孽缘或“凶缘 。 4 、对于现在大学生而言,同学朋友关系也与恋爱关系一样,仅是一种无法归 因子具体或明显的因素的难以解释的人际关系,对于有血缘基础的人际关 系,一般都直接归因于具体或明显的因素,而不将其归因于比较抽象的缘 或缘分。 5 、虽然大学生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之一,但缘分的观念对于他们人与人 初识历程仍然有其影响力。即一旦有了“有缘 的感受之后,经由正向的 催化作用,初识的历程即会自连续累积的渐进效果,转换成不连续的陡增 效果。 6 、个案研究中换位研究方法的运用是合理的,研究者身份的处理也是恰当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缘分;内涵;态度;质化研究 a b s 仃a c t t h et h o u g h t so f y u a n ”d e e p l yr o o t e di n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sh e a r t sw i t hp e o p l e sm o r a l f o rt h o u s a n d so fy e a r s ,w h i c hc l o s e l yl i n k e dt of a m i l ye t h i c s ,t h ei n s i d eo ft h e c o l l e c t i v eu n c o n s c i o u sa m o n gt h ec h i n e s ep e o p l e i th a v eap r o f o u n di m p a c to nc h i n a p e o p l e ss o c i a lb e h a v i o r , w h i c hi sa ne x t r e m e l yc o m p l e xs o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o f l o c a l c u l t u r e ,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i sa ni m p o r t a n ta s p e c to fo r i e n t a t i o n y u a n i d e o l o g yo ft h e c h i n e s ei n f l u e n c es o c i a lb e h a v i o r , i san a t i o na n y w h e r ei nt h ew o r l dc a nn o tb e c o m p a r e d i nl i n b o o kw h i c hn a m e do f ”c h i n e s e s a i dt h a tt h et h r e eg o d d e s s e sw h o r u l e dc h i n a f a c e ,f a t ea n dt h eg r a c e ,b u td e s t i n y , d e s t i n yv i e w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a s p e c t s ,i s ”y u a n e v e nu n d e rt h ei m p a c ti nt h eg r a d u a l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o fm o d e m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 , b u ta l s os t i l lf i l l e d 、7 i i m ”e 电e ”c u l t u r e i n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 , w h e nt h ei d e ao fy u a ne m e r g eh a s tb e e nk n o w b u ti t so b v i o u sf o r m ,s h o u l db ea f t e r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b u d d h i s m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b u d d h i s m ,r e a s o na n dt h er e s u l t ”, w h i c ha f t e rs u b s e q u e n ts e c u l a ra n du t i l i t a r i a n , i tm a yb eam a j o rs o u r c eo fy u a ni d e a s i nt h ep a s tt h ef a t eo ft h e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 , m a i n l yw i t h i nt h el i m i t a t i o n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 t od e s c r i b et h es y n t h e s i sw a yo fr e a s o n i n g ,a n dr e s e a r c hb a s e dm o s t l ys p e c u l a t i v e 2 0 t h c e n t u r y7 0 s ,o nt h ee d g eo f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c o n c e p to fe m p i r i c a ls t u d i e sb e g a nt o a p p e a r , s of a r , r e s e a r c hi nt h i sa r e as o o n , e n r i c hr e s e a r c h , b u tm o s to ft h ee m p i r i c a l s t u d yi st e n t a t i v ea n dt h ec o n t e n to fb o t hl a c ko fd e p t h , b u ta l s oh i to rm i s ss y s t e m , s y s t e m a t i c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i s s t i l ll a c k i n g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p s y c h o l o g y , s o c i o l o g ya n do t h e rv a r i o u ss u b j e c t sc o m b i n e d 谢t l l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t h r o u g h 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t oe x p l o r et h em i n d s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y u a n o f c o n t e n ta sw e l la s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o nt h e f a t e ”o fc o g n i t i o n , w h i c ht r yt op u t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y u a n ”t h e o r yo fm i n d t h i s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s t u d yw a st oa d d r e s st h e f o l l o w i n gi s s u e s :1 t h em e a n i n g o fu n d e r g r a d u a t e so nt h ef a t eo fk n o w l e d g e ,a t t i t u d e s , c h a n g e si nm o d e ms o c i e t yt h ec o n c e p to fy n a na n dt h ec o n t i n u i n g - f a t ew h i c h c o n t e n t i i i h a sc h u g s ? 嘶c hs t i l lr e t a i nm e a n i n g ? w h a ti st h ec o n c e p t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o n t h ee d g eo ft h en e wa d d e de l e m e n t so rc o n t e n t ? 2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i nt h e i rd a i l yl i v e s , y u a n ”o ft h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v i e w so nw h a t ? n l e yt h o u g h tt h a tt h ef a t eo fp o s i t i v eo r n e g a t i v e ? a n dh o wt h e yv i e w e de d g eo na l la s p e c t so ft h e i rl i v e s ? 3 ,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h i m s e l fh o wt od e f i n et h e ”y u a n ”a n do nt h e ”y u a n ”o f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i s ? f i n a l l yo b t a 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k e yf i n d i n g s : 1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s t i l lh o l dt h ec o n c e p to fy u a n , b u ti n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i s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2m s o c a l l e db o n dw i t hs t u d e n t s ,m o r et ot h e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 觞ak i n do fd i f f i c u l t t oe x p l a i no rt oe x p l a i ni nw o r d sc o n s i s t e n c ys t a t u s ,o rs t a t u s 鹪c o n t r i b u t et ot h e u n k n o w nf a c t o r si naw o n d e r f u la n dr a r ec o m b i n a t i o n 3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m a yb em o r ep o s i t i v eo ry u a n 弱a p o s i t i v ec o n c e p t ,o n l yu s e dt o r e f e rt o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t op r o m o t es u c haf rs t a t eo rc o n d i t i o no fu n k n o w n f a c t o r s i no t h e rw o r d s ,m a r g i nr e f e r st ot h e ”h a r m o n i o u su n i o n ”o r m a n yf r i e n d s ”,b u t d o e sn o tm a t t e r , g o o dy u a n o r b a dy u a n 4n es a m et i m e ,f o rn o ws t u d e n t s ,t h ef r i e n do fl o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a n ds t u d e n t s ,a s n o to n l yi sa t t r i b u t e dt of a c t o r ss p e c i f i co rd i f f i c u l tt oe x p l a i nc l e a r l y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t h eb a s i sf o rab l o o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 ,u s u a l l yt h ed i r e c ts p e c i f i co rd u et oo b v i o u sf a c t o r s , b u tn o tb ea t t r i b u t e dt of a t eo rt h ef a t ea b s t r a c t 5a l t h o u g h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a r eo n eo ft h e g r o u p s 、析t l lh i g h e rl e v e l s o f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 , b u tt h ef a t eo ft h ei d e a sf o rt h e i rh i s t o r yo f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a c q u a i n t a n c e s t i l lh a si t si n f l u e n c e o n c et h a ti s ”d e s t i n e d ”f e e l i n ga f t e rt h ec a t a l y t i cr o l et h r o u g h p o s i t i v e ,f i r s tm e tt h ec o u r s e t h a tw i l lr e s u l tf r o mt h e 掣a d u a l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 c o n t i n u o u s ,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i n c r e a s e ds h a r p l yi n t oe f f e c t 6c a s es t u d y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i nt h eu s eo ft r a n s p o s i t i o ni sr e a s o n a b l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e r sh a n d l i n gc a p a c i t yi sa p p r o p r i a t e i v k 呵w o r d s :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y u a mc o n t e n t ;a t t i t u d e ;q u a l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v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凡事对v 奉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申请& ,学位论克作者簦名:? 2 0p 午,刀m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颂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竹阼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太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奎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曰的。j 可麒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甄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o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2 0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 0年 月 日 口i 士 i 商 “缘分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缘分”的观念千百年来深深植根于 中国入的心里,与人们的道德、人际交往、家庭伦理密切相联系,内化到中国人 的集体潜意识当中,深刻得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是中国社会一种极为复杂 的本土文化现象。“缘分 的观念对中国人社会行为的影响程度,是世界上任何一 个民族也无法比拟的。因此,古往今来对“缘分的探讨也络绎不绝。但纵观这 些研究,多为叙事说理的综述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对此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探讨, 却并不是很多。 2 0 世纪8 0 年代起,台湾一批心理学者开始尝试建构本土化的概念和理论, 设计适于本土化研究的方法和工具,以期能够系统地分析中国人的心理现象。近 年来,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以及港台心理学界的交流,大陆学者也开始关注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心理的关系,呼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其中也包括 对中国人缘观的研究。2 0 世纪7 0 年代,杨国枢最早对中国人缘观做了心理学实 证研究,之后,也有少数学者开展了此类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宝贵的结论;但是, 从总体上来说,这些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对现代缘观变迁的概念性分析,且多属探 索性,缺乏深度和系统性;研究成果主要是简单比较了传统中国人和现代大学生 对缘的不同看法,未对当代大学生对缘的看法进行深入探讨,大多为横断式的静 态研究为主;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像“缘分 这样一个富有文化性而又内隐的 问题,用量化法无法对研究对象中隐形存在的文化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难以给出 全面理解。鉴于此,本研究拟采用质化的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我国当 代大学生“缘分的观念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 选题意义 1 1 有利于更好得描述、解析、预测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 “缘分的观念千百年来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里,它与人们的道德、人际 交往、家庭伦理密切联系在一起,内化到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当中,深刻得影响 着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极为复杂的本土文化现象,也是中国人 社会取向的重要方面。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里面提到,统治中国人的三大女 神面子、命运和恩德,而命运观、宿命观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体现,即为“缘 分。 即使是处于现代化冲击之下逐渐蜕变中的中国社会,也依然弥漫着“缘”文 化。马克思、恩格斯都讲过,佛教文化里面也包含了重要的辩证法观念,核心之 一就体现在“缘分 上。过去我们总是把“缘分 简单理解为单纯的“宿命论 的观念,即前生你做好事今生就享福、前生做坏事今天就有恶报,这是很大的误 解。实际上,在佛教理论中,缘的重要含义是说,宇宙的万事万物,均是在一定 的原因、条件下产生的,这些原因和条件还包括主要的原因和次要的原因、内在 条件和外在条件,即事物不是孤立产生的,是由“因缘和合 而生。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民族,其心理特质是几千年中国文 化的结晶,当代中国人虽“身 在2 1 世纪,但。心 中却装有许多传统的东西, 因此,对一些传统文化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是很有必要的。本选题希望通过质化 的研究方法,可以比较清楚得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缘分 的认识,从而能为更好 地描述、解析、预测和指导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做出一定得贡献。 2 1 2 有利于更好得建构和完善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众所周知,科学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移植和模仿西方心理学的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即中国近现代心理科学并非成长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 化土壤之上,因此,已形成的科学心理学体系与中国古代心理学观念之间存在明 显的断层。这一点,在中国心理学界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因此,越来越多的心 理学家加入了致力于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心理学体系的阵营。 对于不同的心理学家来说,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有一点主张是 一样的:即我们不能再将中国人当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来研究,不能再套用 西方人现有的概念及研究工具,来研究中国人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有着5 0 0 0 年文 明历史的国家,东方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对国民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此类影 响之下,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处世准则和生活习惯方面,都与西方人有着明显的 差异。鲁迅曾说过:锚我们的一举一动,虽似自主,其实多受死鬼的牵制。 因此, 如果我们仅从当代中国人的外显行为入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是会离中国人的心 理本质特征相差很远的。 而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心理学观念是很丰富的,虽然在这片肥沃的 土壤上没有开出科学心理学之花,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这片土壤上的东西都 是没有价值的,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心理学观念不但对今天的中国心理学 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价值惊人。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回顾梳理我们的传统 文化观念,并适当加以实证检验,这对构建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体系,是有很大帮 助的。 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缘分观念进行多方位研究,突破传统心理学仅从 宿命观角度对“缘分 的诠释的历史局限性。因为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和时代的 变迁,当代中国人对于“缘分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全面而深入地对中国人 “缘分 的心理进行研究,有助于充实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而能够更 好地完善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3 1 3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保持和继承民族文化精华,实现民族自觉 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重新探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是很有必要的。中华文 化在数千年的文明之河中汇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对世界文明做出了 伟大的贡献,也养育着世代中华儿女。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对传统文 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是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的。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大学生作为一个高智力群体, 他们思维活跃、富于创新、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其价值观极也易受社会环境变 迁的影响,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期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时常成为社会变迁的 晴雨表。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他们比之父辈拥有相对 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 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 就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一个深入分 析,对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及内在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引导大学 生保持和继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增强民族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实现文化的自觉也有着重要意义。 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2 1 缘的语义分析 查阅汉语大字典回、汉语大词典 、辞海 ,合并三本书中的同类内 容如下: 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和四j i i 辞书出版社,1 9 8 7 :2 3 2 7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缩印本( 上卷)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 8 6 :4 4 0 6 夏征农主编辞海( 缩印本)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9 :2 3 0 3 4 缘1 :y u a a ( 四声) ( 1 ) 衣服边上的镶边;衣服的边。札记玉藻:“缘广半寸。后汉书皇 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常衣大练,衣不加缘。 ( 2 ) 绐衣服等物镶边。管子四称:“以缁缘缁,吾何以知其美也;以素缘 素,吾何以知其善也。 缘2 ( 1 ) 物之边沿。清梅曾亮观渔:“网之缘,出水可寸许,缘愈狭,鱼之 跃者愈多。 ( 2 ) 绕着,沿着。唐王昌龄奉赠张荆州诗:“邑西有路缘石壁,我欲从 之卧穹嵌。 ( 3 ) 攀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一 ( 4 ) 循;顺。管子侈靡:“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 ( 5 ) 凭借,依据。苟子正名:“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 ( 6 ) 因为。宋苏轼题西林壁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7 ) 原故;理由。汉王充论衡本性:“然而性善之论,亦有所缘。一 ( 8 ) 牵连。新唐书韦思谦传:“小则身诛,大则族夷,相缘共坐者庸可胜 道? 一 ( 9 ) 机缘;缘分。李善注i “缘,因缘也。 ( 1 0 ) 佛教语。对“因而言,佛教谓事物生起或坏灭的主要条件为因, 辅助条件为缘。唐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亲生为因,竦助为缘。 尘缘的简称。谓心识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唐韩愈华山女 诗:“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 1 1 ) 量词。多用于衣服、袈裟。 【缘力】佛教语。助缘之力,对“因力而言 。如夙世有修习正法的善因, 今生更听闻正法,助其善因之发动,谓之“缘力;而夙世之善因,谓之“因 力一。若无“因力,虽有“缘力 ,亦无裨益。无量寿经卷下:“因力缘力 5 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缘口】绲边;沿条儿。沙汀磁力:“一有空闲,便替鞋店里做些鞋帮的 缘口来贴补家用。 【缘木】爬树。楚辞九章思美人:“令薛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缘木求鱼】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木求鱼,难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爬上树去捉鱼,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劳而无所得。王西彦乡下朋友:“他提 出许多理论上的认证,说明如果忽略了这一起点,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为舍本逐 末、缘木求鱼的空想。刀亦作“缘木希鱼? 。后汉书周举传:陛下所行,但务 其华,不循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 亦省作“缘木。 【缘手】犹随手,顺手。明文徵明祭陈以可文:“数致千金,缘手散去, 曾无吝情。 【缘分】亦作“缘分。谓由于以往因缘致有当今的机遇。明沈周咏帘: “知无缘分难轻入,敢与杨花燕子争。” 【缘文生义】望文生义。谓读书不明确切意义,只从字面意义附会曲解。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四“距来 :“索隐日:距来者,谓弩势劲利,足以距于 来敌也。念孙案:小司马缘文生义,非也。距来,当为距黍。黍、来隶书相 近,故黍为为来。一 【缘心】佛教语。谓攀缘事物之心。圆觉经:“此为虚妄心,若无六尘, 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减,毕竟无有缘心可见。一 【缘石】砌筑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长条形石块或混凝土块,用以保护 人行道并使车行道的路边水流通畅。 【缘由】原因;根由。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不过这决不是卫队开枪 的缘由,至多只是他们的借口。一 【缘生】佛教语。谓一切有生灭的事物皆由众缘( 犹条件) 和合而生,没有固 定不变的自性。任王护国般若经序品:“深入缘生,空无相愿。一 6 【缘因】( 1 ) 原因;根由。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问一个事从来历, 唱叫缘因。( 2 ) 佛教语。“二因 之一,对“正因而言。缘者缘助,谓能开发 正因之性者称“缘因”。 【缘延】布散貌。吕向注:“缘衍、澶漫,布散弱貌。 【缘何】因何;为何。欧阳予倩抢伞:“你是何人到此地,缘何将奴乳 名提? 刀 【缘坐】犹连坐。因牵连而获罪。鲁迅且介亭买( 小学大全) 记:“其 家属一并加恩,免其缘坐。一 【缘附】攀附;依附。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其侧石隙 一缕,草木缘附,可以着足,遂随之下。刀 【缘事】( 1 ) 犹公务。唐韩愈赠张籍诗:“昨因有缘事,上马插手版。一 ( 2 ) 因事,借端。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悉斩送弥晏等首 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桊魏略:“而后爱憎之人,缘事加诬,为生节目,卒令明听疑于市虎。刀 ( 3 ) 佛教语。谓与己有关之世间俗事。宋何蓬春渚纪闻点铜成庚:“若首座 有未了缘事可与众集福者,我当分药点治,虽百两不靳也。一 【缘来】原来。明徐渭翠乡梦第一出:“缘来果是这每,我且报知殿上大 众,把师父或是火化,或入龛造塔,悉凭他们心愿。 【缘果】佛教语。犹因果。南朝梁江淹自序传:“又深信天竺缘果之文, 偏好老氏清净之术。一 【缘例】犹缘例。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嘉佑中,于崇文院置编校局, 校官皆许乘马至院门。其后中书五房置习学公事官,亦缘例乘马赴局。 【缘念】想念。南朝宋鲍照赠傅都曹别诗:“邂逅两相亲,缘念共无已。 【缘底】因何;为什么。后蜀阎选八拍蛮词:“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 道之不宜春。一 【缘法】( 1 ) 因循法度。汉贾谊新书道术:“缘法循理谓之轨。( 2 ) 犹 缘分。花月痕第四四回:“子善叹道:缘法尽,就是九牛之力,也难挽回。 7 【缘房】妆奁。元乔吉金钱记第四折:“他今日倒赔缘房,招你为婿。 【缘姓】即原姓。指出家人的俗姓。陶斋藏石记卷九引北魏法师惠猛墓 志铭:“法师缘姓阴氏 【缘始】犹原由。清蒋士铨第二碑题坊:“今日事端发于足下,当有佳篇, 以志缘始。 【缘契】犹缘分。一般指交友的缘分。宋苏轼东坡志林僧伽何国人:“然 余何人也,而和尚辱与兴同行,得非夙世有少缘契乎? 【缘故】( 1 ) 原因,原故。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三:“昨晚我哭了,我不知 道为了什么缘故。”( 2 ) 犹根由。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我这家私的缘故, 老社长你也尽知 ( 3 ) 犹事情。红楼梦第十九回:“我知道你心里的缘故,想 事说他那里配红的。 【缘界】沿界。古代百戏杂技中的爬竿节目。亦称“缘竿技、“缘竿戏。 宋周密齐东野语曹西士上竿诗:“赴镇之日,朝绅置酒以钱,适有呈缘竿技者。 【缘竿技】见“缘竿 。 【缘便】机缘便利。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于今两月有余,急忙里无筒缘 便。 【缘起】( 1 ) 佛教语。谓一切有为法,皆待缘而起。维摩经佛国品:“深入 缘起,断诸邪见。 ( 2 ) 一种叙述故事始末缘由的俗文体。敦煌变文集收有丑 女缘起、目连缘起。( 3 ) 一种叙述编辑、著作或举办某种事情的缘由、宗旨的 文字。与序文性质相类。阿英戎行兼言艺文事:“湖海艺文社的缘起里, 说明的它的宗旨。 【缘气】佛教语。谓缘虑心之气分。宋苏辙次元韵齿痛:“元明散诸根, 外与六尘合,流中积缘气,虚妄无可托。一 【缘海】( 1 ) 即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 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换通畅。如黄海、东海。( 2 ) 犹沿海,接海。唐席 豫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亭障东缘海,沙场北际天。一 8 【缘务】佛教语。谓与己有缘之世间俗务。 【缘理】遵循事理。韩非子解老:“所谓处其实不处其华者,必缘理不 径绝也。 【缘累】犹牵累。唐刘禹锡苏州谢恩赐加章服表:“顺宗朝为郎官,以缘 累出省。 【缘情】( 1 ) 抒发感情。唐独孤及送开封李少府勉自江南还赴京序:“缘情 者莫近于诗,二三子盍泳歌以为赠? ( 2 ) 因循人情;顺乎人情。宋范仲淹( 赋 林衡鉴) 序:“缘古人之意者,谓之缘情。一( 3 ) 缘分;情意。明沈鲸双珠记赴 婚遇兄:“涉水登山来路远,缘情应不浅。 【缘情体物】抒情和状物。文选陆机( 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 浏亮。 【缘傅】缘附;依附。章炳麟序书订文:“人之有语言也,固不能编包众 有,其形色志念之相近者,则引伸缘傅以为称。 【缘循】谓缘物而顺其自然。庄子列御寇:“缘循,偃侠,困畏不若人, 三者俱通达。 【缘饬】文饰。汉书瞿方进传:“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 缘饬法律。 王先谦补注引钱大昭日:“饬,文本作饰。 参见“缘饰 。 【缘道】( 1 ) 谓以攀缘之心行道。庄子齐物论:“不喜求,不缘道。 ( 2 ) 沿 途。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趣直言试。 【缘问】亦作“缘间 。乘隙。明史叶伯巨传:“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 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触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 【缘隙】乘隙;乘机。后汉书陈龟传:“胡虏凶悍,因衰缘隙。 【缘督】谓守中合道,顺其自然。语出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郭 象注:“缘,顺也。督,中也。一后亦指顺道守法。晋左思魏都赋:“上垂拱而 司契,下缘督而自勤。一亦引申为循理,折衷。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文明无 不根旧迹而演来,亦以矫往事而生偏至,缘督校量,其颇灼然,犹孑与壁焉耳。 9 【缘业】佛教语。也称业缘。谓善业为招乐果的因缘,恶业为招苦果的因缘, 一切众生皆由业缘而生。后多指男女之间因缘。唐李白去妇词:“不欺君弃妾, 自欺妾缘业。一 【缘会】相会的缘分。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二:“幸藉缘会,得在山宅。 【缘饰】( 1 ) 文饰。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一 ( 2 ) 镶边加饰;绘饰。王统照霜痕纪梦:“她穿得很淡朴,浅蓝色的竹布褂上 没有好的缘饰。 【缘领】旧时称用在衣领上的珠翠饰物。宋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奉亲:“太 后又赐七宝花十枝、珠翠芙蓉缘领一副。一 【缘夤】夤缘。攀附上升。谓拉拢关系。明杨慎升庵诗话王阳明( 纪梦) 诗:“当年王敦观神器,导实阴主相缘夤。 【缘悭一面】谓无缘相见。郭沫若鬼苗的检阅:“的确,我自己很抱歉, 我和茅盾先生虽然相识,和我们鲁迅先生竟缘悭一面。” 【缘悭分浅】缺少缘分。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只为缘悭分浅,遇不着一 个知己。 【缘缘】( 1 ) 佛教语。四缘之一,旧能缘缘,新称所缘缘。即所缘之缘。心 识对境界时,心识为能缘,境界为所缘。所缘缘,谓心识攀缘境界时,境界为心 识所缘之缘。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三:“言缘缘者,六尘境界为心所缘,故名为 缘。由彼所缘,与心作缘,故名缘缘。亦可疏助名之为缘,以缘故名缘缘。 ( 2 ) 接连不断。医宗金鉴张仲景( 伤寒论合病并病) :“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 怫镛在表,当解之、熏之。 注:“缘缘,接连不已也。一 【缘檀】即缘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缘檀技击之术,颇以关怀。一 参见“缘竿 。 【缘繇】见“缘由 。 【缘边】沿边。指边境。史记匈奴列传:“缘边亦各坚守以备胡寇。一 【缘绩】镶边绘画。比喻文饰。章炳麟序书消极:“( 清室) 颇修饰缘绩, 1 0 妄作名誉,既惠威吏,又使汉权益衰。 【缘簿】寺庙化缘的簿本。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因为扇里本没有 香火田,又没有缘簿,但凡人家写缘簿的,自然都写在那清修的廓里去,谁肯写 在这半清不混的廓里呢? 亦泛指募捐的簿册。 【缘颓】依类别。韩诗外传卷四:“其于交游也,缘颓而有义。汉徐干中 论贵验:“谤言也,皆缘颓而作,倚事而兴,加其似者也。 【缘觉】佛教语。梵语p r a t y e k a b u d d h a 。旧译为辟支佛,意译为缘觉,也 做独觉。 纵观上述“缘 的诸种含义,“连”、“循、“顺”可被视为“缘 之本义,佛 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展,使“缘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佛教非常重视因果报业, 他们把得以形成事物、引起认识和造成“业报等所依赖的、起主要直接作用的 条件叫做“因力,起间接辅助作用的相关条件叫做“缘 ,因此佛教有“六因 、“十 因 、“四缘 等说法,后来也就有人用“因缘来表示缘分,泛指人与人,人与 事物之间的联系。“缘起是佛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其内涵是指:一切事物都是有 联系的,均处于因果联系的网络中,相互依靠而产生,又因相互的作用而不断变 化。在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敦煌变文中,像丑女缘起、目连缘起等讲佛经故 事的通俗文体,也被人们称为“缘起。在清代,“缘 还被作为社会团体名称的, 比如湖南浏阳县上东乡之“东门九邻缘 ,就是一个互相修桥的社会团体。 由于佛教在我国民间的广泛传播,大量含有佛教渊源以“缘为复合词的俗 语在民间广泛使用,因而在传统的“缘 、“缘分 等这些指人与人、人与事物彼 此间联系和影响内涵中,更添一层与生俱来的“命定 的观念,因而也具有自然、 持久和稳定的意蕴。佛家有“三世有缘”的说法,“三世 就是佛经大宝积经 所说的:“所谓过去、现在、未来。事物已灭,称为“过去世 ;事物已生未灭, 称为“现在式 :事物未生称为“未来式,这样也就在“缘”“ 缘分等的内涵上 更加上了一层先验和神秘饿宗教帷幔。 2 2 缘分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 在中国历史上,缘分的观念最早始于何时,已渺不可考。但其明显形成,应 当是在西汉前后。佛教之“因缘果报 之说,经过世俗化与功利化以后,可能是 缘的主要观念源头。最重要的体现莫过于唐朝的稗官野史、传奇小说、笔记小说 及章回小说。其实在宋元两代的有关著作中,缘的观念已时有所见,及至明清两 代的著作,缘的观念几已到泛滥的地步。 缘分观念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在于其能有效维护人 际关系的和谐。从人格及社会心理学的观点看,将某种长期或短暂的人际关系的 有无或好坏归之缘分或机缘,是一种货真价实的归因过程。缘分是一种固定的外 在因素,因而将缘视为人际关系的原因,不但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而且具有保 护他人的作用。在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个人的各种长期或短暂的人际关系, 多是由家族或他人安排、决定或影响。在人际关系并非取决于个人自由意志的情 形下,将关系的有无或得失归因于缘,则当事人比较容易接受与容忍,而能安于 别人所排定的关系从而维护了家族及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将关系的好坏或成败归 因于缘,则当事人、比较不全去怪罪实际的安排、决定或影响此项关系的他人, 因而易于维持人际之间的和谐。如此,才能使大家在严格的农业社会结构与人际 网络中安之若泰。 2 3 近年来有关缘分观念的研究 以往有关缘分的相关研究,主要局限文史哲范围内,以叙述说理的综述方式 进行探讨,且研究多以思辨为主。文崇一等人的研究认为,“缘分 的观念对中国 人的交往行为产生了很大的阻力,使中国人交往中没有心理压力,把一切失败和 过失都推到“缘分 上去,养成了懒散和依赖的习惯,从“缘分 的角度去解释 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会有太多的奢望和失望。汪凤炎认为,中国人“缘分的心 理可以归为中国人盲信心理的一种,认为中国人的“缘分 就性质而言,可以分 1 2 为良缘和孽缘,就时间来讲,可以分为今生缘和来世缘,这种盲信的观念与佛教 观念的深入关联很大。林其锬于1 9 8 9 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以亲缘、地缘、神缘、 业缘、物缘为内涵的五缘文化说,主要研究对象为华族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 并定位于文化学的制度行为层面。 关于缘分的心理学实证研究,最早始于杨国枢先生,他在1 9 7 9 年开展了一项 尝试性研究,以台湾大学、政治大学、辅仁大学及文化大学的5 0 0 多名男女大学 生为对象,对其“缘分”的心理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在现代中国人中,缘分的 观念仍然存在,但其内涵却已有所改变,改变的主要方向是宿命与神秘色彩减弱 或消失,并且大家对缘分的认识也较传统中国人发生了差异。 此外,g o o d w i n 与f i n d l a y 从事了一项有关中英大学生缘观的比较,他们依 据y a n g 与h o 、c h a n g 与h o r 所提出之有关中国人缘观的概念和分析,编制了一 种缘的量表,比较了中英大学生对缘的看法,发现了英格兰与香港大学都有相当 人数赞成缘的说法。 张思嘉和周玉慧从事了缘与婚前关系之发展的探讨,主要探讨了缘在新婚夫 妇婚前关系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她们以5 0 对婚龄不及一年的新婚夫妇作为 访谈对象,访谈内容经以质化方法分析后发现,缘的作用范围不仅限于夫妻关系, 亦包括亲子、师生、朋友等关系,甚至扩及陌生人偶然相遇的情况。并且逐渐有 人将“缘 与“分 区分两个概念,前者指关系起因,后者指关系结果。结果表 明在婚前关系发展过程中,在见面之前、初识之时及关系确定后三个阶段都可能 产生缘感,但以初识时的缘感最多最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 药物联合溶石方案-洞察及研究
- 铁生锈的科学说课课件
- 2025年初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 知识付费产品培训课件
- 磺胺多辛绿色溶剂系统-洞察及研究
- 墙面喷涂机器人控制-洞察及研究
- 课件的教学功能指什么
- 知识产权培训走进校园课件
- 乏力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
- GB/T 45817-2025消费品质量分级陶瓷砖
- JJG 693-2011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消息二则》课件(定稿)
- 纳迪亚之宝全流程攻略 100%完结完整通关指南
- 预测分析:技术、模型与应用 - SAP Predictive Analytics
- 教务处作业检查记录表
- 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移民安置独立评估细则-范文
- 低压电工实操演示
-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