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地域性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地域性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地域性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地域性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地域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论文将广义地域主义理论和居住区环境设计理论结合起来讨论我国居住区环境地域性 问瑟。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的社会背景、经济技术背景以及文化背景,指出我国居住区环境 的现状和不足;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外地域性居住区环境的设计实例,这三个实例分别代表三 种类型:旧城住区的改造、郊区住宅和沙漠地区可持续发展住宅,并从中总结出地域性的设 计手法,以兹借鉴;最后,介绍了我国地域性居住区环境的类型和设计方法,包括利用自然 条件、利用地方建筑风格和传承历史文化等。通过这些设计方法。本文意在创造多彩的居住 环境,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理想的居所,不至于迷失在世界同一化的进程中 全文共计4 2 ,d 余字,插图7 4 幅 关键词:地域性居住区环境设计 t h ep a p e rc o m b i n e st h e “g e n e r a l i z e dr e g i o n a lt h e o , 旷a n dt h ed e s i g nt h e o r yo f r e s i d e n t i a e n v i r o n m e n tt od i s c u s st h er e g i o n a lp r o b l e mo fr e s i d e n t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n o u rc o u n t r y a tf i r s t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s e st h es o c i a l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e c o n o m i c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b a c k g r o u n d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i no u rc o u n t r y ;t h e nf o c u s e s t h r e e r e g i o n a td e s i g ne x a m p l e so fr e s i d e n t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nf o r e i g nc o u n t r i e s , w h i c h r e p r e s e n t st h r e et y p e s :t h er e n e w a lo fu r b a n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 , s u b u r b a nr e s i d e n t i a la 脱 a n dk e e p - g o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o fr e s i d e n t i a la r e ai nd e s e r t , a n ds u n m 3 a r i z e sr e g i o n a l d e s i g nm e t h o df r o mt h e m a tl a s t , t h ep a p e rt a l k sa b o u tt h et y p e sa n dd e s i g nm e t h o d t oc r e a t er e g i o n a lr e s i d e n t i a le n v i r o m 吐e n ti no u rc o u n t r y ,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m a k i n gt k v , c o fn a t u r ea n dr e g i o n a la r c h i t e c t u r es t y l e , a n dr e f l e c t i n gh i s t o r ya n dc u l t u r e t h r o u g h t h e s em e t h o d s ,t h ep a p e ri n t e n d st oc z e a t ec o l o r f u lr e s i d e n t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s ot h a t e v e r y o n ec o u l df i n dt h e i ri d e a lh o 眦a ta l lw es h o u l dn o tb el o s ti ni n t e g r i t y 黜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 o f a b o u t4 2 0 0 0 w o i i k w i t h7 4 i l l u s t n t i o a s 1 l l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刨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傲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 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 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缘起与目的 居住区环境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住房制度的改革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而发展的居住区环境与人最为息息相关据报道,人们e l 常生活的三分之二时闻都是 在居住区里度过的,尤其是老龄人和孩童,这里不仅使他们享受到良好的自然环境,也几乎 成为他们获得社会关系的重要场所。 同时,居住区环境的建设对整个城市甚至区域环境的改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居 建筑是城市中大量建造的一种建筑类型,居住区环境是构成城市的基体或肌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而,居住区环境的建设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的变化和自然生态的保护与优化 在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中,担当了城市“基质”“的角色 居住区环境是人们家庭生活的延续。人们依赖住宅居住、休憩、学习、工作、娱乐、交 往,自然而然地把人们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道德情操、风俗习惯。荚学观念、价值观念、 民族观念、地域观念、宗教伦理观念以及世界观以不同形式的居住文化- 在住宅、住区及 其周边环境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形成特有的居住文化居住区环境具有地域性价值,它 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早期的居住环境如安徽的西递、 宏村,闽南的干栏式建筑,就是在当时有限的地区经济条件下,对地区气候与环境的应答, 以及对地方材料和工艺的仓q 造性运用,反映了当时人们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居住区环境是 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居住方面的有机结合由于它建设量大,建设范围广,它不仅可 以在全球化的时代成为保护城市地域特色最为强大的堡垒,也记录着人们的生活,传承着城 市的地域文化,反映了城市生活的历史演变 我国当代居住区环境建设起步较晚。它是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中形成的二十世纪工业 化的进程,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城市的空间密度和 社会密度不断加大。城市人口的聚增,使得城市居住用地不断扩张,时间小区建设蜂拥而 上1 9 9 0 至2 0 0 3 年全国城镇商品住宅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 8 5 ,每年城市新建住宅面积5 6 亿平方米。十五”期闻,全国还要新增住宅5 7 亿平方米。如此快的城市化的进程,极 大地加速了住宅建设,但由此也带来了许多目题,有些房产开发商在法规、政策不健全的条 件下,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了住宅及其环境的质量许多住宅小区的环境设 计只是做了简单的绿化,千篇一律,缺乏各自的特色 其次,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居住区环境建设市场的繁荣,使得境外设计公司不断涌 入大陆如著名的贝尔高林设计公司占据着中国6 0 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市场,产生了著 名的。贝尔高林现象”各大房地产公司都借“贝尔高林设计”为自己的王牌,来提升楼盘 的品质、提高房价。此外。美国的泛亚易道公司占据的市场份额也相当大这些境外设计公 司,一方面带来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但同时对中国各地的地域文化缺乏深刻的了解,造 成各地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雷同,缺少特色我们经常可以在不同的城市看到相似的楼盘,地 域的差异性几乎殆尽 在经历余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我国与西欧、美国发展的社会背景条件遇异众所 周知,中国正遭遇资源紧缺、能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挑战:与此同时,粗放式经济 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付出了“超常规”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代价。今 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 4 4 个国家和地区的 捧序中,中国位居第1 3 :3 位。可见问题的严重地步匐究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地域性问题, 就是要在中国特定国情的基础上,探讨适合中雷各地域发展的模式和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地 照搬国外居住区环境设计。 因此,从我国特定的地域环境出发,来完善我国住区环境设计理论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另一方面加强城市基质的建设,从而对保护地域环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有关居住区环境设计,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从城市规 划的角度描述居住区空问形态的发展和演变,如王彦辉编著的走向新社区( 东南大学出 版社2 0 0 3 年版) 主要从规划方面入手,探讨了城市居住社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2 1 世 纪中国大城市居住空间形态演变探讨了城市进程中城市发展与居住区规划之间的关系另 一类从建设住区环境的实体要素入手,分析具体的营建原则和方法如姚时章,王江萍编著 的城市居住外环境设计 ( 重庆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是理论和实践知识论述的比较好的 一本书。该书从大的小区规划到具体老年人的户外体闱环境和儿童户外游乐场所都做了一一 掇讨。曹南燕编著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 ( 中国城市出版社,2 0 0 2 ) 共四本,分 别探讨了居住区绿地设计、道路铺装、环境装饰景观、光环境的设计及公共环境设施等,并 结合深圳、广州和上海各大楼盘的实例图片加以介绍。这些著作都只是论述了居住区环境设 计知识的某一方面,没能结合我国目前人口众多、资源贫瘠、又背负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等国 情和现状,也没有探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如何结合自身的地域特点 进行设计 在西欧,由于其人口密度较小,社会经济较发达,其居住环境设计中遇到的j 习题与中国 遇异在丹麦和德国,居住区环境设计更偏向于环境生态的研究 第三节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l - 理论的方法: 关于居住区环境设计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探讨地域文化的文献也可以从资料室查阅 但两者相结合的文章却很少。理论研究主要是借鉴城市规划学,文化学、民俗学、地理学, 建筑学、景观学等理论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总结归纳出适合我国地域发展的居住区环境设计 理论 2 实践的方法: 中国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已经建造了大量的小区及小区环境。亲身体验和参加建造 这些实质环境,调查这些小区的现实状况,评估其环境设计的优劣,总结其中的得失,可以 为我国居住环境的理论建设提供一定参考性意见 3 运用比较法: 中国与欧洲、美国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进程中,各自的城市、居住环境的发 展方向不尽相同在研究国内外居住区环境的地域差异时,可以将中国,德国、美国等国家 的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住宅标准、绿化率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借鉴对我国有价值 2 绪论 的住区环境设计理论;在研究国内地域环境时,可以将中国几大城市如北京、南京、深圳等 所处的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条件及历史人文背景等进行比较,抗出各区域特征,确定各区域 住区环境发展的方向 第四节论文结构和研究的基本思路 首先介绍几种相关的地域性的理论,并阐述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地域性的概念 从我国大的社会背景出发阐述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着重探讨住区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然后分析我国居住 区环境设计的现状。主要从客观现实的角度入手,调查研究广州、上海、北京和南京等各大 城市住区环境的状况,然后总结归纳出各个环境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对中西方各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地域性问题进行理论研究通过杂志、网络和相关文献总 结国内外优秀设计,借以对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起到借鉴和引导作用 根据以上分析的我国的社会背景和国外经验,总结出我国地域性居住区环境的类型和设 计方法,从而对居住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论文结构如下: 注释】 ( 1 ) 景观生态学认为无论地球上的景观歧义度如何的大,均包含了斑块、廊道和基质三部分, 他们构成了景观的空间结构斑块是指由于外在干扰形成的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的一块 非线形地表区域;廊道:分隔与联系不同景观的线装区域;基质:具有较大范围与连接 度、起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 ( 2 ) 资料来源:中国建设报 ,瑚5 1 2 ( 3 ) 资料来源:h t t p :m s i i 饥c o l l c n 第一章居住区环境设计地域性的内涵及外延 第一节地域性概念 1 1 现代性、全球化与地域性 当代地域性的概念是从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概念中发展演化而来的。它们是紧密联系而 不完全相对的一组概念相对于传统的地域性概念,后者更强调封闭的自然条件下,由于地 理割据而形成的某种具有相似特征的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 现代性首先不是一个建筑学概念它涵盖的内容涉及伴随着启蒙运动、工业化和民主 化的进程,遍及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的全面变革。现代性的动 力来自于三个主要源泉:第一是时间和空间的分离这是在无限范围内时一空延伸的条件。 第二是“脱域”机制的发展。它们使社会行动得以从地域化情境中提取出来,并跨越广阔的 时阊一空间距离去重新组织社会关系。第三是知识的反思性运用。关于社会生活的系统性知 识的生产,本身成为社会系统之再生产的内在组成部分,从而使社会生活从传统的恒定性束 缚中游离出来u 1 社会学中现代性的这种普遍性、标准化和抽象性的特征,反映到设计领域,形成了轰 轰烈烈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它是从2 0 世纪初期开始的,意识形态上表现为革命性、民主 性和形式主义性,反对长期以来为权贵服务的精英主义,技术上要求使用新的材科;形式上 反对任何繁缛的装饰,要求使用简单的几何形装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首先从先锋艺术流派 开始,之后逐渐影响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各领域,并为现代主义意识的传播奠定了广泛 的基础。如立体主义代表作阿维尼翁少女,已经大大区另| f 于传统绘画,画面的形式开始 几何化处理,同时引入了空问概念,多视角同时展示物体的整体和局部;风格派蒙得里安的 构图,它捧除了自然现象,用最基本的造型元素点、线、面进行抽象创作:构成派代表 作塔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碑 ,强调根据物体的受力、材料特性进行营建,以抽象的体量 组合,突出理性的结构表现 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中,这特征表现得愈加明显现代建筑从产生以来,就坚持面 向大众的立场。它摒弃了传统建筑中采用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采用工业建筑材料, 如水泥、玻璃、钢材等,大幅度降低了建筑的成本;同时。还改变了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建筑 方法,采用大量预制件、现场组装等方式。在设计理念上,秉承功能主义和纯粹主义。1 9 2 2 年,柯布西耶在巴黎设计了“萨伏伊”别墅,它集中体现了后来被理论界总结为现代建筑核 心内容的六条最基本原则:柱支撑结构,而不是传统的墙承力结构;建筑下部留空房 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尽量减少用墙面分隔房间的 传统方式;完全没有装饰的立面;横向长窗,与建筑本身的承力结构无关,因而窗结构 独立。1 9 2 7 年举办的魏森霍夫( | e i s s e n h o f ) 世界现代建筑展览中,1 6 位欧洲最前卫的设 计师设计了3 3 栋建筑,都具有这几条特征。当时纽约现代设计博物馆的负责人敏感地觉得 这种风格会有一日成为世界的标准建筑风格,称之为“国际主义风格”从此,这一风格因 与2 0 世纪上半叶动荡社会的内在需求相适应而在世界各地区蔓延开来,直至今日我们依旧 能看到大量这种类型的建筑在建造 国际主义风格在短短几十年内为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建筑穿上了统一的制服应该说现 代主义从诞生之日起,这种标准化和普遍性的设计方法就忽略了各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别到 4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2 0 世纪8 0 年代,由于国际问的交流日益频繁,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合作,使得世界 各地的人们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乌尔利希贝克把目前的全球化称为 第二次现代化。他认为:。全球化使得国家与社会之问在它们的所有范畴内都出现了与此相 对的、多种多样的、纵向与横向联系。以前把民族国家与社会当作地域上用边界相互隔离的 组织与生活单位,现在这种基本设想结构不断崩溃一方面是民族国家单位、民族国家活 动主体,另一方面是跨国活动主体、跨国认同、跨国社会空闻、跨国形势与发展进程,两者 之问形成新的力量对比、新的竞争关系、新的冲突与相互关联“ 毋庸质疑,全球化给人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它使经济资源得到了更有效配置, 同时使科技高速发展,但对世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文化产生了强烈冲击。任何事物都有它的 两面性,正如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 中提到的:全球化社会关系的发展,既有 可能削弱与民族国家相关的民族感情的某些方面,也有可能增强更为地方化的民族主义情 绪当社会关系横向延伸并成为全球化过程中的一部分时,我们又看到地方自治与地方文 化认同性的压力日益增强的势头。 正是在这全球化和地区性的尖锐冲突中,地域性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建筑师的广泛 关注和探讨。事实上,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普遗性和一元化的过程中,地域性表现出抵抗的 姿态和反叛的精神,然而它必然以现代性为情境和前提的。只有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视野中 地域性的积极意义才能显现”面对今天全球化的浪潮。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地域性的 重要意义,并积极利用现代文明的成果发展地域文化 1 2 地域性概念 地域性是在现代性和全球化发展中的本位寻求它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属性一方面, 地域性具有一定的空问范围,这个范围可以从一个场地到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因而地域性 包含这一区域的自然地理和资源的相对特征;另一方面,地域性中又存在着时间的纬度,在 自然历史的演进中,社会文化体现在地域文化中 当代先进技术的使用、信息的交流和国际的合作,使得地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 的流变速度不断加快,只有在那些自然地理割据,或传统深厚,未被殖民化的地区,传统的 地域特征才相对稳定的保留。然而以这种方式维持地域的个性已奄奄一息,世界上绝大部分 地区都不可避免地面对着全球化的拼贴。 在这情境下,只有发展才能给各地域以新鲜的血液。发展与创新无论对于特定地域文 化的生存或世界文化生态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o 。应该指出的是,当代的地域性建设既不 是以外来文化为本位的创新,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固守,而应是一个以传统文化为本位的创 新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地域性: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特定地区由于其自然条 件和社会条件的相互关联而表现出的共同特性,同时它具有联系性、流动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1 3 几种关于地域性理论 1 3 1 场所精神 关于场所的研究开始于现象学和地理学,现象学是一种强调回归事物自身,抵抗抽象 5 第一章居住区环境设计地域性的内涵及外廷 化、普遍性和纯粹概念建构的重要的理论与方法。挪威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兹将现象学引 入到建筑学中,倡导通过建构特定的场所赋予环境以意义。在他发表的场所精神迈向建 筑现象学 中,对场所概念作了如下描述:场所是关于环境的一个具体描述我们经常说行 为和事件的发生。事实上,离开地点性,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没有意义的。场所是存在不可 或缺的组成部分。那么场所一词究竟如何解释呢? 很显然,他不仅意味着抽象的地点,而且 它是由具有材质、形状、质感和色彩的具体的事物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事物的集合决定了 。环境的特性”,而这正是场所的本质。总之,场所是具有特性和氛围的,因而场所是定性 的i 。整体的现象。简约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将改变它的具体本质” 在诺伯格舒尔兹看来,场所是特定地点中的空问,在这一空闻中,我们日常生活事 件的种种现象得以发生,反映了人们一般性的和地方性的具体的生活情境;同时,这种空间 是有一定特性和氛围的,有其自身的灵魂,我们把它称之为“场所精神”。 让我们看一看宗教建筑就很能体会到这种场所精神巴黎圣母院使用了尖券和骨架结 构,产生了垂直高耸的形体,彩色的玻璃宙让室内班驳的光线充满了梦幻的色彩,唤起了人 们对天国的向往:这种高直的空问、玲珑剔透的圣经故事雕刻和彩色的玻璃窗共同营造了一 种崇高的神圣,与天接近的幻觉,体现了强烈的宗教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这一场所反映出来 的整体特性。 场所精神对人有重要的意义它让人明晰自身所处的位置,让人有一种归属辔。在没 有特定氛围的空问里,人的行为是茫然的,是不知所措的。犹如处于荒芜人烟的沙漠之中。 各地域的自然特征和文化特征赋予此地域以共同的属性,构成了此地域的整体意象,如绵延 的山坡、大片的绿草地、湖畔边如烟的柳树,长满青苔的城墙、亭、塔、学堂,这种种景象 帮助人们明确自身的定位。体验到此地域的场所精神。即地域精神 1 3 2 批判的地域主义 英国建筑史学家弗兰普顿( i l e n n e t h - f r m l p t o n ) 在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中详尽阐述了批判的地域主义,他认为批判的地域主义不是一种风格,而是具有某些共同特 点的批封性态度,如以批判的态度继承现代主义传统中解放性和进步性方面;强调对场地、 气候,光线等地域因素的重视;强调对触觉,听觉、嗅觉等补充性知觉体验的重视:培养当 代场所指向的文化,避免消极的封闭,创造基于“世界文化”的地域性”它的基本战略是 用问接取自某特定地点的特征要素来缓和全球性文明的冲击 我们可以看出,批判的地域主义在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中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姿态,它不 再限制在本地区原生的自然关联中,故步自封地发展本地区传统文化,而是批判地继承全球 化的成果:一方面它必须拆卸全球化的各种影响摆脱全球化对自身的不利冲击;同时也要 吸收新时代的新思想、新技术。至于该地区应吸收哪些新思想和新技术来发展自己,则需要 该地区人们的胆识和智慧2 0 年代后期欧洲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强势文化流入美国,在加 里福尼亚地区它融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发展了当地的地域主义# 但在新英格兰( 美国东北 部) 地区,它首先昧地抵抗,后来全盘地接受,它的地域主义已经还原为一组限制的集合 q l l 批判的地域主义主张自检、自省、自我评估,不仅对于世界,而且也对于自身的地域性,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是两种意义上的批判。透过“批判”概念的引入,冲破地域所造成的狭隘它从地域主导 性的因素如气候特征,场地特征、材料特征入手,同时吸收了全球化适宜该地域的合理部分, 改良自身的不足,这种方式对缓和全球化的冲突、保持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起到了良好地推动 作用,也是地区走向未来世界的必经之路。 1 3 3 广义的地域主义 要明晰广义地域主义的内涵,我们可以先从广义的地域主义建筑谈起,因为建筑往往是一 个地区特征的方向标。所谓广义的地域主义建筑,是指利用现代材料与科技手段,融汇当代 建筑创作原则,针对某种气候条件而设计,带有某些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由于这种建筑能 够在一些相类似的地区使用与推广,相比传统的地域性建筑有更大的适应性。因而我们称之 为广义的地域性建筑。 广义地域主义在外延上有了很大拓展,它不仅指在地理气候等特征上的适应性,还包括 与地区人的美学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上的融合;不仅研究宏观的气候特征,还深化研 究微观的场地条件,实现了从一个封闭的自律性生存系统向一个开放的他律性社会文化系统 转化。 广义地域主义是使原本对立的要素达到了互融共生的一种创作方式传统与现代、乡土 与高科技、本土与外来这些原本对立的概念,在这种包1 l 作方式下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出现了 。高技建筑的地域化”和“乡土建筑的高技化”等回应手法如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阿拉 伯世界研究所,设计的一开始就面临着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历史与现代等多元辨证关系, 在立面处理上,他用了3 0 0 0 0 个神奇的滤光器,组成了钢和玻璃的立面单元,这些滤光器能 根据日光的强弱调节室内的光线,这些精美的构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韵律感, 在阳光的变换中显示出阿拉伯艺术传统的气质精美、纤巧、平面性和对光的敏感 同时,广义地域主义还扩展了地域主义的维度,在当代多门学科交叉的年代,运用语言 学、类型学、符号学、心理学,信息学( 计算机等) 、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去不断发 展地域主义,使之有更广阔的前景。 应该说,广义地域主义不仅拓展了我们对待地域问题的思维,还给我们提供了方法论上 的指导,在研究地域景观及地域住区环境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理论向下延伸,细化分解到 住区环境设计的各个环节上 第二节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概念 2 1 环境释义和环境构成 环境原是生物学范畴的用语,可以理解成。围绕着生物体以外的条件”从心理学的范 畴来讲。环境则包括了从外部给予生物体作用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以及社会性等现象 。故而,人居环境就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包括从地球、国家、城市、居住小区到 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同时环境作为一种物质载体,它包含各个层次的内容:阳光、空 气、水、植物、动物和人们工作、学习,居家等各类型场所 环境具有时闻和空间的双重维度,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随着时问的流逝,环境内各要 素进行着能量的转换,在自然力的几亿年的作用下,能使沧海变成桑田,而在人为作用的情 7 第一章居住区环境设计地域性的内涵及外延 况下,这种转化速度会明显加快,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的面貌可以说是发生着日 新月异的变化。 人类生活的环境主要有三大类构成: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类的各种自然因素,如土地、风、云、阳光、空气、声音、植 物、动物,山体,水体、石头,温度、湿度等在自然地理中,根据地球表面构成的诸因素 把地球分别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五个自然圈层,各个圈层相互渗透 甚至重叠。人类主要在大气圈层内活动,五大圈层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宏观的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包括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直接或间接创造出来的物象和空问环境。如各类建筑、 构筑物、交通工具、环境小品、开凿的溪流、湖泊,建设的公园等。在城市中,人工环境对 世界的作用力越来越强,适宜的人工环境能给人以庇护、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但如若人工 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当,或是过渡的人工环境,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形成了非人性的 空间因为人总有亲近自然的天然属性。 社会环境可以理解为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适应地域生活习惯和群体集团的生 活精神,由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家庭、工作、交流场所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等”一方面在一定地区,人在长期的活动中。与自然、与人形成了一定地政治、经济、文 化等社会环境;同时,政治、经济、文化又作用于人,使特定地区的人产生类似的生活方式, 宗教信仰、价值判断等,这同样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两者相互交叠,相互作用,循环往复, 共同构成了社会环境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着不一样的社会环境,我们做环境 设计时应区别对待 2 2 居住区环境的内容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居住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居住区环境主要由 自然因素、人工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构成,可分为物质空问环境( 硬环境) 和非 物质空间环境( 软环境) 两部分硬环境又包括物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两大类软环境主要指 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物理环境指由物理因素形成的环境,包括空气、水、声、光、熟等形成的环境这些是 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现在居住区越来越重视光环境和室内热工平衡, 摆脱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对人们活动的限制,如建造恒温恒湿住宅等 生活环境指为满足居民物质生活需要而为其提供的居住生活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住 宅、道路、绿化、车库、环境小品( 座椅、喷泉、垃圾箱) 、公共服务设施( 会所、超市) 、 卫生医疗基础设施、文化教育设施( 幼儿园、小学等) 等这些是居住区环境建造的实体, 它们之问如何合理的搭配将直接影响到其它环境的营建。 除了物质需求之外,满足居民的心理和行为需求也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需求包括安全、方便、卫生、舒适、优美,认同和归属感。优美的环境能给人身心带来 极大的愉悦感,放松疲惫的心情而要想营造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则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 体现:如风格是否统一,尺度比倒是否协调,绿色植物是否生机勃勃( 存活率状况) :空问 色彩搭配是否合理等。近年来,建造具有归属葛的空问得到了设计界的广泛关注归属感是 人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人心灵庇护的港湾。没有这种归属感,人们只能找到自己的“家”, 8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却找不到生活的。家园”归属感是地域特征和小区个性特征的体现,是民族情感和文化的 浓缩。 人文环境是人类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对文化的选择所形成的环境,它直指向人的精神领 域。优秀的思想、多彩的文化和丰富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精神充实世界上按大类 可以把全球文化分为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而每个国家又可细分为若干个 亚文化,如中国根据地域的不同,又有楚文化、越文化,吴文化等。不同地区的人处在不同 的文化盟中,不可避免地受当地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居住区环境 就是要帮助积极地营建人文环境,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弘扬地区文化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居住区环境是所有这些环境的综合体现,而非孤立地划分因而,居住 区环境设计是涵盖各个方面的设计的物质实体中包含着背后的精神需求。居住区环境设计 包括总平面规划、道路设计、绿化设计,构筑物、环境小品设计,灯光音响防盗设施等,设 计时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同时抓住主要因素,兼顾次要因素在深化设计每一个实体要素 时,应积极探索背后的理念或技术支撑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可以探讨出居住区环境设计的 若干问题 第三节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地域性的含义 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行为、工 程技术等诸多领域。现有的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论著中,往往是从物质空间环境着手,即空闻、 道路、绿化、小品,构筑物等实体要素,形成了普适性的设计原则,这种原则在一定的社 会阶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设计思路下,全国上下 出现了多少几乎雷同的居住区,还有许多仿国外的小区,如欧洲小镇、罗马假日、拉德芳斯 等等这种割裂地域情节的设计,无疑是对我国地域文化的抹杀,也全然不顾我国特有的国 情 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地域性,就是从我国特定的地域环境出发,完善住区环境设计理 论。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分析,我国的地域环境主要有三个因素: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 各地域人的心理行为方式自然条件中主要是资源条件和地理气候条件对住区环境设计产生 很大影响;社会条件中的政治( 政策) 、经济、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推动或限制了住区 的发展;各地域人的心理行为方式是从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要求出发,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知 识来研究住区环境设计( 详见表1 ) 针对这些不同的因素,相比较我国目前居住区环境的现状,就可以从地域的角度入手, 总结出创造我国地域性居住区环境的类型和设计方法,如利用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以及 地方建筑风格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将以广义地域性的视角来研究居住区环境,同时借鉴国外住区结合 地域环境的优秀案例来指导我国的设计理论 第一章居住区环境设计地域性的内涵及外延 总结( 表1 ) : 自 然 条 件 社 会 磊 件 政 治 ( 政 策 ) 可再生 资源 不可再 生资源 宏观的 地理气 候 微观的 地理气 候 我国住 房类型 技术 法规 工业化 誓h 赢济卜- 1l 城市化 文 化 全球化 保持土壤的渗透 性,降低地表水 的径流 回填土方 我国资源紧缺 能源浪费严重 我国跨越 寒、温,热 地带,南北 气候差异 大,地形地 势不同 我国 人口 众多 发展 节约 型生 态型 设计 注意各地区 主导风向, 建筑朝向, 合理安排老 人、儿童等 各功能区域 对地形、遣貌的尊重 对原有植被的尊重, 对乡土植物的重视 商品房为主 福利房 城市高 密度, 住房郊 区化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等 城市人口聚增,出现以经济为 主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技术标准化,建筑形象趋同化; 信息空问加强化 空间物质形态积淀和延 续了历史文化 空间结构形成后影响居 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 观念 j u 发展地域文 化:提炼地域 精神:反对割 断历史文脉的 设计 资源条件一 一地理气候条件 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地域性因素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释 ( 1 ) 张彤著整体地区建筑e 1 1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3 1 7 - 1 8 ( 2 ) 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 0 0 3 1 0 9 ( 3 ) 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史叫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2 1 5 1 ( 1 ) 乌尔秘希贝克什么是全球化 m 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祖尔卡姆出版社1 9 9 7 4 6 ( 5 ) 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 m 南京:译林出版社2 0 0 0 5 6 - 5 7 6 ) 张彤著整体地区建筑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3 2 2 仍吴良镛基本理念地域文化时代模式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 j 建筑学 报2 0 0 2 ( 2 ) 7 ( 8 ) 诺伯格舒尔兹著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 赫】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 限公司1 9 蛄1 8 ( 鲫弗兰普顿( k e n n e t h - f r a m p t o n )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i 】北京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杜1 9 粥3 5 傅王辉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 d 】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 0 0 3 曾坚杨葳,多元扩展与互融共生。广义地域性建筑”的创新手法探析 j ,建筑学 报,2 0 0 3 ( 6 ) 姚时章王江萍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 0 0 1 1 0 西姚时章王江萍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 0 0 1 1 4 张水清、杜德斌上海中心城区的职能转移与城市空间整合 j 城市规划2 0 0 1 ( 1 2 ) 1 1 第二章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演变过程 第二章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演变过程 第一节我国传统住区结合地域的环境设计研究 1 1 徽州民居宏村 宏村处于四围皆山的黟县盆地北缘。它背依海拔3 6 0 米、 拥有成片榛林的雷岗;南临新安江末支、羊栈河二水交汇处。 所谓“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反映了中国古代理想的 居住环境选址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模式。 乡土聚居以水为命脉,一是发展农业生产需要灌溉、需要 泄水捧涝;二是需要生活用水宏村的水系是中国传统民居理 水的典范,徽州人不仅利用水来生产、生活,还用来美化环境 宏村的水是由地势较高的村西头引西溪水入村,一条宽近一米 的水由西北向东南,九曲十弯,经村中的。月沼”,穿村而过。 最后流向村南的南胡溪水是村落的水脉,村镇顺溪水走向展 开水圳的一侧就是街巷的青石板路,另一侧则是鳞次栉比的 民居居民们大多将圳水引入宅内,有的从宅下暗沟中通过, 形成徽州民居所特有的。宅园”、。水园”或成为一方养鱼池于 前院宏村的水还可作为消防用水,木构架建筑极易火灾,月 沼,南胡的水使之多次免受灾害水系还调节了小气候,活络 着村里街巷空间的形态,形成时而狭长、时而开敞的空问形态。 月沼的水是村子的核心,是村民的聚集地,女人们在这里洗衣、 洗菜 宏村的整体布局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对今天的居 住环境的营建仍有许多积极意义具体归纳如下: 图2 - 1 宏村水系图 图2 - 2 水圳 一、保土,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山居”不占耕地,既能节约土地资源,又能使聚落 拥有充沛的阳光、空气和绿化环境 二、理水宏村的水充分利用地势的高低,将天然的水引入宅中,满足家家户户的生活 用水,同时利用溪水筑“园”形成每家独特的自然小环境水还调节了村落的空问形态, 形成相对闭合和开敞的空间这一点对现代住区挖池建湖尤有借鉴作用。现代住区往往也以 圉2 - 3 宏村中心一月沼 图2 _ 4 现代小区中心水景 资料来源:图2 - 1 、2 - 2 、2 - 3 、2 _ 4 作者自拍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片湖水或池水为小区的中心,形成所谓的景观房,卖高价( 图2 - 4 ) ;这片湖水在刚挖建 成时水质很好,但一年半载之后,却经常变成了一潭死水,变臭变脏,究其原因是水不流动, 或水口没做好,使维护水质的成本很大:有的开发商干脆把它抽干,露出很难看的湖底相 比传统的理水手法,这种充分利用自然的观念,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材料的运用。宏村的地面材料全部用青石、麻石或红石,这些材料渗水性很好,下 雨时不苦泥泞。相比现代小区,大量使用的混凝土地面,使地面的透气性很差,大量雨水都 通过雨水井进入下水管道,而中国大部分城市管网雨污是不分流的,最后这些雨水捧入了江 河湖泊中,久而久之,造成下城市地下水位的下降、植物生长缓慢、生态性能降低。宏村的 墙体充分利用了乡土建筑材料。在空斗砖墙外涂白垩以便维护、隔热防潮同时白墙和黑瓦 组成的马头墙错落有致,赋有韵律。 四、标志性的村落景 观。宏村村口的雎阳亭, 高大的红杨和银杏,形成 了村落的标志性景观。标 志性景观增强人们的识别 性,加强人们对地域的认 同瘩现代小区的入口设 计也应重视这一点,避免 m2 - 5 渗透性差的混凝土地面 图2 6 宏村的青石地面 没有特征的入口环境资科来源:作者自拍 五、聚集交往空问 柯堂、庙宇是札制建筑,也是居民的精神中心家族会议、礼拜仪式都在这里展开。这里是 居民的聚集谈论之地。相比现代的小区,各家各户都是通过经济的杠杆居住在一起,彼此问 是陌生的;如若小区中没有这样一个交往的场所,这个地区的居民则没有凝聚力,在遇到困 难或灾难时就没有互帮互助的精神 l 制建筑不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应有一种新的建 筑类型代替它,如会所之类的建筑,这在小区中是必需的 宏村是中国古村落的典范,它根据当地地形,因势利引,创造了融生态、形态、情态于 一体的人居环境。成为徽州地区民居的代表,也成为了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它惟妙惟肖地结 合了地域环境,值得我们今天居住环境设计借鉴 1 2 苗族的干栏式住宅 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个 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一带。在黔东南。 是苗族的干栏式建筑保存较完整的地方 贵州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腹心,地貌上 处于云南高原向湖南低山丘陵过渡的阶梯状 大斜坡带,也是高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 间的岩溶化山原。全区地势高、起伏大、切割图2 - 7 黔东地区地貌 第二章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演变过程 强。啊流多自西、中部向北、东,南呈扇形放射,强烈的下切使高原面多遭破坏,形成山 地 黔东地区一般海拔3 0 0 - 5 0 0 米,为贵州高温重湿地区。冬暖夏热,雨量大,湿气重 河谷低地甚至出现四十度以上最高气温,但高坡地带因湿度大冬季仍感寒冷。建筑上隔热通 风防雨防湿以及采暖必不可少。苗族聚居区大都属这种气候。 从以上地貌特征可以看出,苗族所处的自然条件并不 优越,但却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适应环境,改善环境, 并刨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干栏式住宅。所谓干栏式建筑, 即将房屋的下部架空,以支柱托起上部建筑,主要目的是 防潮防兽,同时又适应地形,利用坡地空间这种民居形 式为当今山地住宅区设计提供了典范。 一、苗寨的选址非常慎重,因为自然环境的恶劣,所 以要处理好安全防卫和耕种生活的矛盾寨落选址一般有 以下几个原则:一、背靠大山,正面开阔背山面阳,可 以抵御寒流,拥有充足的阳光,使空气流通;同时,高山 是一个依托,可以望敌、防守二、水源充足。可避山洪 燃篇篡篇茗黧燃黧嚣竺圈猫干栏式住宅洪爆发。所以要挖沟并利用自然的坡度傲排泄系统。三、 一一。 地势险要,有土可耕苗寨一般建于山囊之上,让出土地,以利耕种。苗寨的这几个选址原 则依然值得当今住宅区选址借鉴,当今住宅区应避免。见地填充”式的发展模式,使住区与 当地的地形地貌有机的结合在起 二、苗寨在与山地结合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层级式绿化圈的绿化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如贵州高坡云顶山诸苗寨,每户人家以绿篱果树围绕房舍。形成庭院式的若干小绿化带( 图 2 = 9 ) 寨周绕以茂密的灌丛竹林,成为环带式的大绿化圈。以大包小,大小结合,树木荫翳, 连成一片,组成全寨完整的绿化系统进入寨内犹如置身层层园林环行林带似一道绿色的 城墙,冬则防风保暖,夏则遮荫消暑,具有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 兰、菌 族人民长期 在山地营 建,创造了 适应于各种 复杂地形的 半边棱的形 式,值得当 今山地建筑 借鉴半边 楼的基本构 图2 - 9 层级式绿化圈 成是:一般 资科来源:图2 7 、2 & 二9 干栏式苗居建筑 1 4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中柱为界,基地在纵向分为二台,长柱立在低的前台,短柱立在高的后台。正面一半为楼 房,背面一半为平房,居住面半棱 半地,在此基础上楼地面比例可以 随意调整变化,协调与地形的关系 。当坡度变化时,房屋布置在平 面上可进可退,这样可以按建造者 的意图,或争取使用空问,或减少 工程量。半边楼适应坡度的几种情 况如图 四、苗寨节约土石的方法方 对当今建筑的经济性具有重要的 意义半边楼分阶台面小。只须削 去表土,略加平整,基址就算辟成 如若把坡地基址完全整平,达到房 屋和前后道路的宽度,则需要增加 的土方量惊人由此可见,在坡面 上,设计应结合地形,灵活调整土 方开挖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