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九章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重点、难点 第二节 价格水平及其衡量了解 第三节 失业及其衡量了解 第四节 本章评析重点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GDP 一、GDP 的含义P3-4 一定时期内(不是时点,即是流量不是存量)(不是时点,即是流量不是存量)在一个国家(地区)境内(不(不 是一国居民)是一国居民)生产(不是消费)(不是消费)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不是中间产品)(不是中间产品)的市 场价值(当期价格,不是某一基期价格)(当期价格,不是某一基期价格)总和。 1、GDP 是市场价值概念:货币价值。没有市场价值怎么样? 2、最终产品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价值,重复计算。 3、一国范围内(国土原则)一国国民(国民原则,GNP) 4、一定时期:时期数、时点数流量、存量 5、生产不是消费。 二、GDP 的衡量P4-8 1 1、增值法(生产法) 、收入法、支出法(部门法)、增值法(生产法) 、收入法、支出法(部门法) 1-1、增加值法、增值法、生产法所有的(各个生产阶段的价值增值部分) 加总。 1-2、收入法各个生产阶段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收入) :劳动者的工资、土 地的地租、资本的利息、企业家的利润。 1-3、支出法、部门法最终产品的购买者: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结论:1、尽管衡量 GDP 的方法不同,但从理论上说,这些方法衡量的结果 应该相同。2、GDP 简称为总产出、总收入或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或总支出。通常用英文字母 Y 表示总 产出。 画图讲解;计算题考点; 例题 1 讲解: 假定一件成衣从生产大消费者经过 5 个生产阶段:种植棉花、纺 纱、织布、制衣、销售。 假设棉花价值为 15 元。并假定棉花是当年新生产的价值,即生产 棉花所花费的肥料、种子等价值为 0。 假定棉花纺成纱布,纱布标价 20 元。 纱布制成布料,布料标价 30 元。 布料做成衣服,衣服标价 45 元。 服装零售商,销售标价 50 元。 2 棉花 15元 纱布 20元 布料 30元 衣服 45元 零售 50元 棉花 15元 纱布 20元 1、价值增值:20-15=5 元。生产法。生产法。 2、纱布为什么标价 20,而不是其他价格? 3、纺纱活动中,需要工人?需要纺纱机器?需要厂房?需要土地?需 要先期资金投入?需要企业家? 4、上述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企业家经营才能 5、生产要素报酬:工资 2 元、利息 1.5 元、地租 0.5 元、利润 1 元。 6、生产要素报酬之和:2+1.5+0.5+1=5 元。收入法。收入法。 7、所有生产阶段的价值增值价值增值部分相加: 棉花 15元 纱布 20元 布料 30元 衣服 45元 零售 50元 答案是多少? 答案:15-0 20-15 30-20 45-30 50-45 15+5+10+15+5=50 8、在整个生产阶段,最终产品是什么? 是零售给消费者的衣服, 标价是 50。 最终产品法角度, 50 元, 支出法。 总结: 1、所有生产阶段的价值增值之和:生产法 2、所有生产阶段的生产要素报酬之和:收入法 3、最终产品的价值之和:支出法 3 请问:社会角度而言,哪一种方法比较可靠简单一点? 2、最终产品的需求购买者 2-1、家庭部门:消费支出、消费 C 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物质性消费) 、劳务消费支出(服务性消费) 2-2、企业部门:投资 I=10 万元 P6+P49P6+P49 理解理解 投资:指资本的形成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 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 投资是指形成具体生产力。投资是指形成具体生产力。 购买金融资产也是一种投资行为,但是这种投资行为与“宏观经济学”中 的“投资”有所区别。 投资:凡是预期未来收益的折现值大于现期投入,而在现期进行投入的行 为。根据这个定义,实物投资、金融投资、教育投资等等都是投资行为,而感 情投资则不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投资。 投资可以是正投资,也可以是负投资,如果买入资产是正投资的话那么卖 出资产就是负投资。 投资:在没有做注解的时候,其实指的是本期社会总投资。是所有投资的 总和,计算总和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发现,所有的二手交易都是正投资和负投资 的和,其值为 0。 投资是不包括具有这样特征的二手商品、金融资产的。这里的混淆的产生 主要是经济学家们图方便,将本期社会总投资的概念简称为投资,而引发了冲 突。所以,正确的说法是,购买金融资产是一种个人投资行为,但是不包含于 社会总投资中,因为每一个金融资产购买方必对应有一个卖出方,他们两者对 社会总投资的贡献恒为 0。 定义:厂房(1 万元) 、设备(2 万元) 、住宅(3 万元) 、存货(4 万元) 。 固定资产投资(1+2+3=6 万元)+存货投资存货投资(4 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住宅固定投资(3 万元)+非住宅固定投资(1+2=3 万元) 辨析:净投资=存量 2-存量 1=报告期存量-基期存量 折旧=重置投资 总投资(简称投资)=净投资+折旧 存货增加(非意愿存货非意愿存货 IU) :指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 价值的差额。它主要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 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等存货等。简单理解为:厂商没简单理解为:厂商没 有销售出去的商品有销售出去的商品。 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或 0;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 下降。 4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购置、转入和自产自用的固定资产,扣除固定资产 的销售和转出后的价值,分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有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 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 新增经济林木价值。无形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娱 乐和文学艺术品原件等获得减处置。 例题 1 讲解: 存货存货 4 4 万元万元 存货投资存货投资 4 4 万元万元 存货投资存货投资 4 4 万元万元 住宅住宅 3 3 万元万元 住宅固定投资住宅固定投资 3 3 万元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6 6 万元万元 设备设备 2 2 万元万元 非住宅固定投资非住宅固定投资 1+2=31+2=3 万元万元 厂房厂房 1 1 万元万元 总投资 10 万元 总投资 10 万元 总投资 10 万元 例题 2 讲解:某企业 2014 年存有 10 台电脑,每台电脑价值 0.5 万元。2015 年, 新买入 7 台电脑,每台价值 0.5 万元。其中 2015 年有 2 台电脑需要报废。 2015 年折旧为 2 台电脑,价值万元。 2015 年净投资为 7-2=5 台电脑,价值 2.5 万元。 2015 年总投资 I 等于 7 台电脑,价值 3.5 万元。 2015 年存有 10+7-2=15 台电脑,价值 7.5 万元。 17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净投资 16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15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14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13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12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折旧 11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10 1 台电脑 报废 9 1 台电脑 8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7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6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5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4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3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2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1 1 台电脑 1 台电脑 20142014 年存量年存量 1010 台台 20152015 年新买年新买 7 7 台台 20152015 年存量年存量 1515 台台 5 2-3、政府部门:政府购买支出 G(12 万元) 定义:政府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辨析:政府支出(17 万元)=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 G G+转移支付支出转移支付支出 TRTR 政府转移支付支出 TR(5 万元) :单方向无偿让渡 政府购买支出 G(12 万元) :政府(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买家)与卖家双向 有偿让渡。 1、政府税收tyttYtYtT 000 其中,0 t 定量税,税率(边际税率,边际税收倾向边际税率,边际税收倾向) 。 yGDPY 。 2、政府转移支付 Ytrtr 0 , 0 tr固定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率(边际转移支 边际转移支 付倾向)付倾向) 。类似于类似于 P36,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MPC 3、政府净税收(政府净收入)=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2-4、国际部门、国外部门:净出口 NX=X-M 进口 M:购买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出口 X:出售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补充小知识:货物的出口和进口都按离岸价格计算 NX=X-M0 贸易盈余(贸易顺差) NX=X-M0 贸易赤字(贸易逆差) NX=X-M =0 贸易平衡 3、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P8 支出法 两部门经济: GDPCI 封闭经济 三部门经济: GDPCIG 四部门经济: GDPCIGNX 开放经济 收入法 两部门经济: SCYGDP 封闭经济 三部门经济: TSCYGDP 四部门经济: KrTSCYGDP 开放经济 国外部门 NX 政府部门 G 政府部门 G 企业部门 I 企业部门 I 企业部门 I 家庭部门 C 家庭部门 C 家庭部门 C 两部门经济两部门经济 三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 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 6 表 1-1 中美支出法 GDP 构成 2005 年 2014 年 美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家庭消费(%) 70.0 39.5 投资(%) 16.9 41.5 政府购买(%) 18.9 13.5 净出口(%) -5.8 5.5 GDP(亿美元) 130937 22880 数据来源:1、世界银行 2、国家统计局 3、2014 年数据,请学生完成。 计算题考点: 1、GDP 三种核算方法、计算公式 (1)增值法: (2)收入法:劳动力的工资、资本的利息、土地的地租、企业家的利润 (3)支出法(部门法) :家庭的消费、企业的投资、政府的购买支出、国外部 门的进出口差额 2、从四部门经济而言: 家庭:消费 C;储蓄 S;税收 t、政府转移支付 TR; 企业:投资 I; 政府:政府购买支出 G;净税收 T=t-TR; 国外部门:出口 X、进口 M,净出口 NX=X-M;国与国之间的无偿转移馈赠 Kr 3、投资等于储蓄:事后统计、实际量 四部门经济:支出法:GDP=C+I+G+X-M 收入法:GDP=C+S+T+Kr 因此有,C+I+G+X-M=C+S+T+Kr,化简有: 四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I=S+I=S+(T T- -G G)+ +(KrKr- -NXNX) ,) ,投资投资= =家庭储蓄家庭储蓄+ +政府储蓄政府储蓄+ +国外部门储蓄国外部门储蓄 三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除掉国外部门, I=S+I=S+(T T- -G G) ,投资) ,投资= =家庭储蓄家庭储蓄+ +政府储蓄政府储蓄 两部门经济两部门经济:除掉政府, I=SI=S,投资,投资= =家庭储蓄家庭储蓄 家庭储蓄家庭储蓄:S=S=收入收入- -消费消费 C C 政府储蓄政府储蓄: Sg=Sg=税收税收 t t-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TRTR- -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 G=G=净税收净税收 T T- -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 G G 国外部门储蓄国外部门储蓄:S Sf f=Kr+M=Kr+M- -X=KrX=Kr- -NXNX 计算题掌握! 7 三、名义 GDP 与实际 GDPP9 1、GDP 等于商品产量乘以商品价格。 2、目的:剔除价格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GDP implicit deflator) :名义的 GDP 和实际的 GDP 的比率。 GDP 折算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重要的物价指数之一,能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与 CPI,PPI 同为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 例题讲解: 产品 单位 2010 年 2015 年 2015 年 名义产值名义产值 2015 年 实际产值实际产值 产量 价格 产量 价格 0 q 0 p 1 q 1 p 11 q p 10 q p 大米 元,斤 100 2 150 3 450 300 衣服 元,件 50 10 80 15 1200 800 汽车 元,辆 10 100 20 90 1800 2000 合计 3450 3100 GDP 折算指数=3450/3100。通货膨胀率约为 11.29%。 2010 年 名义产值名义产值 产品 2010 年 2015 年 2015 年 名义产值名义产值 2015 年 实际产值实际产值 产量 价格 产量 价格 100 馒头 100 1 100 3 300 100 你得出什么结论? 1、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 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 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 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 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 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2、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 ,工业品出厂价格) :是衡量 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 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 8 依据。 四、与 GDP 相关的其他指标P9-10 1、GNP 与 GDP 换算关系P10 GNP 是国民原则、GDP 是国土原则。两者换算关系: 本国本国 GNP=GNP=本国本国 GDP+GDP+本国人到外国取得要素收入本国人到外国取得要素收入- -外国人在本国取得要素收入外国人在本国取得要素收入 画图讲解:画图讲解: 中国国土范围 GDP=100 中国生产要素在国外取得报酬收入 15,外国生产要素在中国取得报酬收入 22 GNP=GDP+15GNP=GDP+15- -22=100+1522=100+15- -22=9322=93 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 =外国人在本国取得要素收入外国人在本国取得要素收入- -本国人到外国取得要素收入本国人到外国取得要素收入 =22=22- -15=715=7 GNP=GDPGNP=GDP- -国外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100=100- -7=937=93 2、国民生产净值 NNP=GNP-折旧 Depreciation 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本教材没有,补充! 3、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工资+地租+利息+利润=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 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 总和。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 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 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 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在使用价值上,国民收入是由体现新创造价值的生产资 料和消费资料所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 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及商业等。 9 4、个人收入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 图图 1 1- -1 1 与与 GDPGDP 相关的其他指标相互关系相关的其他指标相互关系 1、间接税(Indirect Tax) , “直接税”的对称,政府税收的其中一个分类, 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 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间接税为对商品和劳务 征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通常均将税款附加或合并于商品价格或劳务收 费标准之中,从而使税负发生转移。间接税既然以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为 征税对象并且又存在税负转嫁现象,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目前,世 界各国多以关税、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关税、消费税、销售税、货物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种为间 接税。 在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中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增值税为主;二是以关 税和消费税为主。间接税在不少国家财政收入中长期占有重要地位。实行 以间接税为主体税制结构的多是发展中国家。 目前,对税收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区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的观点还有几种 不同看法。 (1)从管理角度上解释,认为直接对最终纳税人所征收的税就是直接税,而要 通过第三者(如批发商)征收的税则是间接税。按这种解释,所得税是对 收入取得者征收的税,没有经过第三者,称为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不 10 是对消费者征收,而通过了第三者,这些都是间接税。 (2)以立法者的意图为标准。凡立法预定税收负担不会由纳税人直接承受,而 可以顺利转嫁给别人,这些税就是间接税;凡立法者的意图是使某种税的 纳税人即是税负实际负担者,不能转嫁给别人,为直接税。 (3)以税源为划分标准,对收入征税的就是直接税,而对支出征税的则为间接 税。按这种分法,所得税为直接税,消费税为间接税。 2、直接税(Indirect Tax)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所得、劳 动报酬和利润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征 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间接税包括销售税,还有对财 产、酒类、进口品和汽油等所征的税。 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分类方法是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的。所谓直接税,是 指纳税义务人同时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不能或不便于把税收 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属于直接税的这类税收的纳税人,不仅在表面上 有纳税义务,而且也是实际上的税收承担者,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一致。在 世界各国税法理论中,多以各种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险税各种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险税等 税种为直接税。 直接税以归属于私人(为私人占有或所有)的所得和财产为课征对象,较之对流 通中的商品或劳务的课税而言,有突出的优越之处: 1) 、直接税的纳税人较难转嫁其税负。 2) 、直接税税率可以采用累进结构,根据私人所得和财产的多少决定其负担水 平;同时,累进税率的采用,使税收收入较有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自动 平抑国民经济的剧烈波动。 3) 、直接税中的所得税,其征税标准的计算,可以根据纳税人本人及家庭等的 生活状况设置各种扣除制度以及负所得税制度等,使私人的基本生存权利 得到保障。 因此,直接税较符合现代税法税负公平和量能纳税税负公平和量能纳税的原则,对于社会财富的再 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满足具有特殊的调节职能作用。 3、财政收入: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 财力保证。主要包括: (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 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 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 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 税、契税、烟叶税等。 (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 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收入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划分为中央本级收 11 入和地方本级收入。 4、财政支出:指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 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 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 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 服务等事务、金融监管支出、国土气象等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 储备管理等事务、国债付息支出等方面的支出。财政支出根据政府在经济 和社会活动中的不同职权,划分为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 来源: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税收 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或国民收入(NI)的 比例来表示。生产力发展水平、政府职能的范围以及政府非税收入规模等 是决定宏观税负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宏观税负问题始终是税收政策的核 心,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的财力,发挥税 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宏观税负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税收收入占当期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是反映一个国家税收的总体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从税收与 GDP 关系看,税收主要来源于 GDP 中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通过对一个国家 在不同时期宏观税负水平的纵向比较,可以分析税收制度的完善与国家经 济发展的协调状况;通过对不同国家之间宏观税负水平的横向比较,可分 析一国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或国际通行税制的差异。宏观税负水平既是税 收与经济互相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政府掌控资源的规 模,进而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因此,确定适度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 是我国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财政资金的立足点,也是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的 出发点。 来源: 第二节 价格水平及其衡量P11-14 一、一组物品价格的衡量问题 一般价格水平(价格指数) t P、PP11,理解 理解 二、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P11,理解理解 1、GDP 平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 CPI 2、GDP 平减指数=名义 GDP实际 GDP 12 三、通货膨胀的含义了解了解 tt 1 t t 1 PP 100% P 例:一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 100 增加到今年的 112,那么这一时期 的通货膨胀率为 T=(112100)/100100%=12%,通货膨胀率为 12%,表 现为物价上涨 12%。 第三节 失业及其衡量 一、劳动力的构成P15-17,了解了解 1、 2、 %100 劳动力总数 失业人数 失业率 3、 %100 劳动力总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4、 %100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人数 劳动力参与率 中国主要年份中国主要年份就业人员就业人员 项目项目 单位单位 20092009 20102010 20112011 20122012 20132013 20142014 总人口总人口 万人万人 133450133450 134091134091 134735134735 135404135404 136072136072 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 万人万人 7751077510 7838878388 7857978579 7889478894 7930079300 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 /总人口总人口 % % 58.0858.08 58.4658.46 58.3258.32 58.2758.27 58.2858.28 就业人员合计就业人员合计 万人万人 7582875828 7610576105 7642076420 7670476704 7697776977 第一产业 万人 28890 27931 26594 25773 24171 第二产业 万人 21080 21842 22544 23241 23170 第三产业 万人 25857 26332 27282 27690 29636 就业人员构成(合计=100) 第一产业 % 38.1 36.7 34.8 33.6 31.4 第二产业 % 27.8 28.7 29.5 30.3 30.1 第三产业 % 34.1 34.6 35.7 36.1 38.5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 城镇就业人员 万人 33322 34687 35914 37102 38240 乡村就业人员 万人 42506 41418 40506 39602 38737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万人万人 921921 908908 922922 917917 926926 就业人员就业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万人万人 7674976749 7701377013 7734277342 7762177621 7790377903 13 农村失业人数农村失业人数 万人万人 761761 13751375 12371237 12731273 13971397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3 4.1 4.1 4.1 4.05 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劳动力) :指在 16 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 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 =就业人就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员和失业人员。 就业人员:指在 16 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的人员。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是 研究我国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 周岁至退休年 龄) ,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 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扣除使用的农村劳 动力、聘用的离退休人员、港澳台及外方人员) 、城镇单位中的不在岗职工、 城镇私营业主、个体户主、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 人员之和的比。 来源: 表表 中国主要年份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中国主要年份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 年份 年末总人 口 (万人) 按年龄组分 总抚养 比 (%) 少儿抚 养比 (%) 老年抚 养比 (%) 0-14 岁 15-64 岁 65 岁及以上 人口 数 比重 (%) 人口数 比重 (%) 人口 数 比重 (%) 1982 101654 34146 33.6 62517 61.5 4991 4.9 62.6 54.6 8.0 1990 114333 31659 27.7 76306 66.7 6368 5.6 49.8 41.5 8.3 1995 121121 32218 26.6 81393 67.2 7510 6.2 48.8 39.6 9.2 2000 126743 29012 22.9 88910 70.1 8821 7.0 42.6 32.6 9.9 2005 130756 26504 20.3 94197 72.0 10055 7.7 38.8 28.1 10.7 2010 134091 22259 16.6 99938 74.5 11894 8.9 34.2 22.3 11.9 2011 134735 22164 16.5 100283 74.4 12288 9.1 34.4 22.1 12.3 2012 135404 22287 16.5 100403 74.1 12714 9.4 34.9 22.2 12.7 2013 136072 22329 16.4 100582 73.9 13161 9.7 35.3 22.2 13.1 1、总抚养比:也称总负担系数。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 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说明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 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用于从人口角度反映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 计算公式为: 其中:GDR 为总抚养比;P014 为 014 岁少年儿童人口数;P65+为 65 岁 14 及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P1564 为 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数。 2、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 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表明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要 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 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 其中:ODR 为老年人口抚养比。 3、少年儿童抚养比:也称少年儿童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 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以反映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 要负担多少名少年儿童。计算公式为: 其中:CDR 为少年儿童抚养比。 来源: 二、失业的简单分类P17-18,理解理解 1、失业:在现行工资水平下,有工作能力并愿意工作但还找不到工作。 2、非自愿性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指工 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是 1936 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概念。 3、分类: 失 业 自愿失业 现行工资水平下,能找到工作但不愿意就业 非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正常的劳动力流动 结构性失业:职业性、地区性 季节性失业:某些部门的间歇性生产特征而造成的失业。主 要表现在农业部门或建筑部门或一些加工业如 制糖业。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来自经济周期的循环波动。 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 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 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 产, 大量裁减雇员, 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三、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P18,掌握掌握 1、当一个经济体中不存在周期性失业不存在周期性失业,所有失业都是摩擦性、结构性和季所有失业都是摩擦性、结构性和季 节性的节性的,则该经济体达到了充分就业。 2、充分就业情况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下的失业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自然就自然就 15 业率业率。 结论:某一个经济体中,只有周期性失业,结论:某一个经济体中,只有周期性失业,此失业率此失业率即为自然失业率即为自然失业率。 3、潜在潜在 GDPGDP 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充分就业状 态态下所能生产的 GDP。反映的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实际 GDP 水平。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 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 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 用。PMI 通常以 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 高于 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 扩张;低于 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来源: 第四节 本章评析 一、对 GDP 指标的评析P19-21,掌握掌握 1、衡量总产出但不反映收入分配蛋糕大小、蛋糕如何分配 2、只反映合法市场经济活动,不反映家庭自给自足活动、地下非法经济活动 3、不能反映环境污染代价 4、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绿色 GDP 习题习题集集第九章第九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及其衡量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 )的市场价值总和。 A.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 B.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 C.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 D.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产品与服务 2、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主要区别是( ) A.名义 GDP 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实际 GDP 则没有 B.实际 GDP 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名义 GDP 则没有 C.名义 GDP 跟适合于比较若干年的产出 D.实际 GDP 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 3、如果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 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4、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 等于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 16 C.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D.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 5、政府向公务员支付的工资属于( ) 。 A.消费 B.投资 C.政府购买 D.转移支付 6、如果个人收入为 3000 元,个人所得税为 150 元,个人消费为 2000 元,个人 储蓄为 850 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 。 A.3000 元 B.2850 元 C.2000 元 D.1000 元 7、假设 2011 年为当年,2011 年的 CPI 为 120,假设 2010 年的 CPI 为 100,则 2011 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 。 A.12% B.16.7% C.20% D.26.7% 8、失业率是指( ) 。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失业人数占劳动力资源的百分比 9、某个大学生毕业后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属于( )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10、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11、某个纺织工人因为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业,属于( )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12.下列哪一项不应该不应该计入当年的 GDP?( )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的价格增值部分 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车按照评估价的销售价格 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13.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 500 亿元,在本年度生产了 125 亿元的资本 品,资本消耗折旧为 100 亿元。则该国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 。 A.125 亿元和 25 亿元 B.625 亿元和 525 亿元 C.125 亿元和 100 亿元 D.35 亿元和 400 亿元 14.下列各项中,不列入不列入 GDP 的是( )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C.经纪人为一套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B.政府转移支付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5.如果 A 国经济在 2010 年(基期)的 GDP 为 2000 亿元,如果在 2011 年的 GDP 平减指数为 2,而实际 GDP 增加 50%,那么 2011 的名义 GDP 等于( )亿元。 A.8000 B.7000 C.6000 D.5000 上财 2007 年 16.下列行为中,属于经济学中的投资的是( ) 。 A.某厂因为产品滞销而导致的存货增加 B.邻居为孩子读书而购买的教育基金 C.小李向房东租的房子 D.小王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的股票 17.如果个人收入为 57 元,个人所得税为 9 元,消费 43 元,利息支付 1 元,个 17 人储蓄 4 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元。 A.50 B.48 C.47 D.40 18.下列( )项应该计入 GDP 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C.家庭主妇购买的股票 D.以上各项都不应该计入 19.假设 A 公司为 B 公司提供企业战略咨询服务,双方约定的报酬为 20 万元。 事后 B 公司为 A 公司提供价值 10 万元的电脑抵消部分款项,再用价值 6 万元的 售后服务抵消了部分余款,最后转账支付 4 万元给 A 公司。上述情况下,GDP 的 增量为( )万元。 A.20 B.4 C.40 D.36 20.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 GDP 的政府支出是指( ) 。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源市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真题2024
- 2025年宜宾市公益性岗位招聘真题
- 2025年毕节市公益性岗位招聘真题
- 基金从业巡查考试及答案解析
- 固态电解质材料行业市场调研及趋势预测
- 未来五年高性能锦纶行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制定与实施分析研究报告
- 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技术方案及测试流程
- 教育督导条例学习心得与体会范文
- 养殖池塘生态环境优化方案
- 恒流二极管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总投资17000万元)
- 2025中数联物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北农业大学第二批招聘102人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小学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课件
- 2025北京市实验动物上岗证试题及答案
- 道路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年度考核报告
- 制药设备改造协议书
- 读书分享成品《窗边的小豆豆》课件
- 【2025年】员工食堂培训试题及答案
- 财务会计基本规范与操作手册
- 2025年大学《历史学》专业题库- 中国古代史的专题研究
- 隧道下穿燃气管道爆破施工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