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无锡新区国际化物流体系研究.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无锡新区国际化物流体系研究.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无锡新区国际化物流体系研究.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无锡新区国际化物流体系研究.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无锡新区国际化物流体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无锡新区国际化物流体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跨国生产制造体系全球化以及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等新技 术、新商业模式几大因素的有力推动下,现代物流特别是国际物流在我国得到了迅 速的发展;无锡新区作为无锡外向型经济的“增长极”和“龙头” ,理所当然地成 为无锡发展现代物流和国际物流的“样板区”和“先导区” ,因此,结合无锡区域 经济发展的特点,探索和研究新区区域性国际化物流体系的建设问题,将具有极其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探索性。 本文遵循基础理论实际现状及问题分析规划解决方案等为主线来组织全 文,首先对国际物流、国际物流体系和区域经济、区域物流体系以及物流园区、物 流中心等相关的概念、特征及内涵进行了描述,并对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 述。 其次,对无锡新区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对新 区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物流需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同时对无锡新区发 展国际物流的内外环境进行了 swot 分析,在对 swot 分析进行总结的前提下, 构建 swot 战略矩阵,并依据矩阵模型确立了无锡新区国际化物流发展的战略指导 思想。 再次,通过上述现状分析及问题诊断,根据物流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提出了 建设以保税物流功能为核心的国际化区域物流体系的规划思路,形成了具体的无锡 新区国际化物流体系的规划方案,本文还对区域物流体系的构成提出了作者自己的 见解。 最后,本文对无锡新区今后发展国际物流、建设国际化物流体系等工作提出了 具体的政策性并具有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国际物流 保税物流 区域物流体系 规划 ii abstract in the economical global integration, the trans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 manufacture system glob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so on new technical, under the new business model several big factors powerful impetuses, the modern logistics is specially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obtain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the wuxi new district took the wuxi export-oriented type economy the growth extremely and the faucet, natural becomes the wuxi development modern logistics with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he model area and the forerunner area, therefore, unifies the wuxi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newly developed area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ternationalization fluid department the construction question, will have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y foresightedness. this article follows the basic theory - actual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 analysis - plan solution and so on organizes the full text for the master line, first to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system is and the region economy, the region logistics system is as well as the thing flows the garden area, the center of logistics concept,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nnotation has carried on the description, and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to between each other reciprocity. next, was develop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to the wuxi newly developed area fluid has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including will flow the demand to the newly developed area popular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future thing to carry on the widespread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t the same time inside and outside environment which international logictics to the wuxi newly developed area development has carried on the swot analysis, analysis tool constructed iii the strategic matrix model using the “swot” to establish the newly developed area to flow the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guiding ideology. once more, through the abov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the question diagnosis, flows th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thing the strategy guiding ideology,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take bonded logistics the function as the core internationalization region logistics system departments plan mentality, formed the concrete wuxi newly developed area internationalization logistics system departments plan plan, this article also proposed to the region fluid departments constitution had the distinct opinion. finally, this article to the wuxi newly developed area next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 the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logistics system will be and so on the work proposed the concrete policy-type and had the opinion and the suggestion which might operate. keywords: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bonded logistics the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近我所知,除文中已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数。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1 1 绪绪 论论 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1.1.1 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物流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物流 近年来,全球经济贸易蓬勃发展,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源和生 产要素,从而导致物流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多的超越了国与国的边界,这使得加强 国际间的物流合作与交流显得非常必要,由于物流的外延扩大和内涵深化,国际物 流作为物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日益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各国正在审 视和调整各自的物流发展战略,构建日益发达的物流体系。在发达国家,物流业对 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持作用十分明显, 世界城市发展的经验表明,发达的物流业已 经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成为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 分。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际物流的发展,是与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进程 密切联系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日益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贸易大 国、世界性的制造基地和吸收外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中国对外贸易持 续增长,1978-2004 年间年均增长 16.7%,2004 年贸易总额超过 1 万亿美元,比 1978 年增长了 56 倍,由 1978 年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对外贸易增长连续三年超过 30%,三年内增长一倍;如果未来几年保持 15%年增长 速度,2008 年有望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2015 年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 球最大贸易国。 自 1993 年以来,我国连续十二年居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首位,主要方式是直 接投资。2004 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 5621 亿美元,超过亚洲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 资的 50%。全球五百强企业中的 90%和世界信息技术一百强企业中的 80%在中国投 资。这些投资使我国制造能力迅速提高,生产规模居全球第四位。目前有 172 种商 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包括农产品、工业制成品、电子产品和一般消费品。其中,激 2 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 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 录机占 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日用陶瓷占 50%以上,彩电、笔记本占 40%以 上,手机占 30%以上(刘旭, 张一 , 2005)。 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导致国际间商品进出口量的急剧增加, 据海关统计, 2005 年, 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 14221.22 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 23.2%, 出口 76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4%;进口 6601.22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7.6%, 这对我国物流业,特别是与国际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条件、国际系统网络以及国际 物流运作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规划和建立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全国性的 及区域性的物流体系,如何提高国际物流运作和管理水平,就成为各级政府和专家 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也是本文选题的来源之一。 1.1.2 无锡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无锡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 无锡地处经济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有 着雄厚的工业基础,无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 gdp 前十位,成为中国 15 个经济 中心城市之一;2004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50 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 9 位, 人均 gdp 达到 53000 元人民币(约 6300 美元)人均 gdp 位居全国前 10 位。 无锡新区作为无锡经济发展的龙头,作为无锡市国际资本和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 要承载体,其外向型经济和外向型产业特色明显。目前在新区的出口加工区,新加坡 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了一批来自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 地区的外资企业,全球 500 强公司已有 40 余家在无锡新区投资了 70 个项目,是国 内著名的“日资高地”,“韩资版块”,现已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及精密机械、 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 5 大主导产业,这些外资企业的采购、销售对象遍 布世界各地,由于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对产品交货时效, 品种变换都要求更快,这些企业的元器件、产成品种类繁多,大至数以吨计的生产设 备,小到米粒大的专业电阻,还有需在净化、恒温条件下保管的材料,这些产品特 点对物流服务体系的适应性、时效性、可靠性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无锡新区及整个无锡地区的外贸出口已达到相当水平,庞大的工业生产原料和 3 生活资料的输入以及产成品的输出,需要功能齐全的物流通关设施配套,才能支持 保障制造业的高效运转。具统计,无锡新区 2005 年地区生产总值 375.1 亿元,进出 口总额达 160 亿美元,进出口货运量达 110 万吨,进出口集装箱 15 万标箱,累计 引进注册外资 80.6 亿美元,到位外资 45 亿美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无锡及无锡新区的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锡市和 无锡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均提出了将无锡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性物流中心 及苏南国际物流枢纽” 长三角区域性物流中心 及苏南国际物流枢纽”的战略目标,但无锡现有的物流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整 个新区区划一直在调整中,目前尚未形成整体的物流规划,新区现有的通关物流设 施虽然集中,但各项设施功能没有很好的协调布局,目前物流设施特别是保税物流 设施还不能满足新区企业的实际需求,新区整体物流行业的运作水平还有待提高, 另外,无锡新区正面临着如何优化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国外投资者的问题,而区域 物流体系的完善和物流环境的优化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高效和便利的物流 环境无疑是构成无锡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锡新区政府迫切需 要制定清晰完整的物流体系战略规划方案,这正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1.2 国内外概况国内外概况 现代物流发展的实践总是要超前于物流理论的研究,而我国现代物流实践的发展 水平又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理论研究就更具 有紧迫性和挑战性。目前国内关于国际物流系统研究的主流观点研究认为,国际物 流系统的应该按照货物进出口的流程来划分成各个子系统,如商品的包装、储存、运 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董维忠 ,2005),( 散襄 军, 2001 ),这种划分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可能没有将诸如各国政策法律环境的限制以 及物流信息系统等重要的支持系统考虑进去,因此,本文在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方面 认为应该把国际物流系统分为四大类比较合理:包括物流基础网络系统、物流操作 系统、信息系统和环境系统,每一大类又由若干子系统组成。 此外,虽然国内对保税物流园区发展的研究很多,大多数只是针对拥有港口和保 税区的城市来研究,强调在保税区的基础上拓展国际物流功能,强调”区港联动“的重 4 要性(董维忠, 2002), (王惠珍 ,2005) , (刘小卉,2001) ,但对大多数没有港 口或保税区的其他地区而言,如何利整合利用好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来 发展国际物流,则还没有好的成果出现,作者针对无锡新区的研究成果应该对其他类 似的地区具有参考价值。 对区域物流系统的研究方面,国内作者的研究强调了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相 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作用,注重将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运用于区域物流系统的研究(刘 文茹等,2001), (魏守华等,2002) ,也有的作者对区域物流规划的原则和和程序进 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李刚,2004) 。 国外有的学者比较注重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如美国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弗 里德曼(j.friedmann)给出了区域经济的准确定义,法国经济学家 f.佩罗克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了“增长极理论” ,这些理论对区域物流的研究无疑提供了有力的 理论支撑;有的学者则从文化的多元性角度来阐述多元文化对国际物流的影响 (alberto g. canen, ana canen,2001) ,应该说有一定的新颖性,也有的学者从企 业在国际经营环境下提高供应链敏捷性的角度,探讨了有关国际物流对企业跨国经 营的影响(edmund prater, markus biehl, michael alan smith,2001)。 关于区域物流的研究,国外有的学者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了一个 国家物流经济的发展对另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上的影响和依赖性(marilyn a. stone,2002), 提供了一个新颖的研究视角,但由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的特点,学 者对物流发展的宏观研究不多,特别是从政府层面来关注物流发展的研究成果很 少,难以对我国物流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但日本政府对物流业的宏观指导和 规规管理经验则对我们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我国拥有类似国外自由贸易区性质的特殊的经济开放区域发展迅速,自从 1990 年 5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内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开始,迄今为止,我 国己建成包括天津港、大连、深圳福田、厦门象屿等 15 个保税区, 从 2000 年开始 至今,全国已批准 39 家出口加工区,推出了 6 家保税物流园区和数家保税物流中心 (a、b 型)的试点(陈柳钦,2003), 上述特定经济区域经过十几年的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发挥了吸引投资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成为国内和国外 5 两个市场的重要窗口和桥梁。2004 年,全国保税区实现增加值 985.34 亿元,同比 增长 31.8070 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 1773.32 亿元,同比增长 34.1070;进出口货物总 额达 742 亿美元,同比增长 45 070。出口加工区这一新型加工贸易管理模式也门以 倍增的实绩和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全国出口加工区己引进企 业 823 家,投资总额达到 101 亿美元。2004 年,封关运作的 33 个出口加工区进出 口总值 354.4 亿美元,增长 96.4(詹毅 ,2005) 。 虽然发展形势喜人,但全国各地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经济区域的发展 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比如现有的保税区、加工区还没有很好的利用和开发保 税物流功能,各区域的功能定位不清,由于政策因素,各区域既有职能交叉重叠又 存在相互缺乏沟通的情况,如保税区与港口分属不同管理机构,两者之间不能互通 和联动,人为的造成物流环节多,手续复杂,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物流效率的 提高(刘华林,2004)。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为了解决保税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推出了保税物 流园区和保税物流中心(a、b 型)的试点工作,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同样面临诸 如原有特殊监管区域职能怎么合理划分以及功能整合的问题;海关监管资源分散的 问题以及各特殊区域间的物流系统是否协调一致,平稳对接的问题,因为一个地区 的物流体系是一项开放的系统工程,如果各子系统不能很好的协同作用,势必造成 物流环节人为分割,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等问题。(陈梅 君,张亦弛,2003)由于无锡新区本身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对该区域 现有的物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为主要方式, 以保税物流功能为核心功能同时兼顾非保税物流需求,建设综合性区域性国际化物流 体系的规划思路,相信对国内其他经济区域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目前,国内能够将区域物流系统的规划理论结合地区的国际化物流的需求并运 用于实际物流规划工作的案例还不是很多,由于本文作者实际参与了地方物流规划 的编制工作,现将工作成果和体会总结整理起来,无疑是物流规划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的一次很好的尝试,相信会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供相关学者研究讨论。 6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是遵循基本理论 现状分析战略环境分析实证性规 划方案的形成等几个步骤来组织全文。 首先,回顾了有关国际物流和国际物流体系以及区域物流体系、物流园区的概 念、特征,探讨了区域物流体系规划的理论基础和规划模式,研究了区域物流与区 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关注了保税物流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和特征,其次, 分析了无锡及无锡新区的国际物流需求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特别关注了物流体 系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运用区域物流规划理论、方法以及 swot 分析方法, 提出了无锡新区国际物流发展的战略定位,制定了新区国际化物流体系的规划方 案,给出了无锡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具体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1.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综合运用了以下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充分掌握现有区域经济和物流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新 区物流相关管理部门及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对 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符 合实际的区域物流发展策略。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在物流问题中,有些只能进行定性分析的, 而有些则是必须而且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两者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全面揭示物 流问题的本质和特征,使论点更明确,论据更充分,论理更清晰。 (3)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本课题侧重于从宏观方面提出在区域经济条件下发展区 域物流体系的方法措施,同时从微观方面对物流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园区的发展提 出具体的措施建议,力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本文分别运用抽样统计调查,swot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德尔斐法等定性和定量方法来展开研究工作,主要的研 究特点是理论和实际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国际和国内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结合, 当然由于作者能力水平有限,难免会有不够严谨和疏漏的地方。 7 2 区域物流体系与相关概念区域物流体系与相关概念 2.1 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体系国际物流与国际物流体系 2.1.1 国际物流的概念、特征国际物流的概念、特征 随着我国加入 wto,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开放,包括物流行业也开始面向外资 开放, 同时伴随着的是国际贸易的持续升温,世界制造业中心也正向中国转移,这 些变化导致我国物流市场的潜力迅速释放。据统计,2004 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 11 548 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 展必将推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和关注本国以及国际物流 的发展,以便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 国际物流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相对与国内物流而言的,特指两个或两以上 的国家(地区)之间的货物的流动,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相对国内物 流而言,它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 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 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国际物流的总目 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 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陈梅君,张亦 弛,2002)。 由于国际物流的运作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相对与一般物流而言, 其具有一些不同的特征。 (1)国际物流运作存在环境差异性。 各国物流环境的差异是国际物流一个非 常显著的特点,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不同国家的物流适应法律不同,不同国 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也会造成国际物流技术的差异,不同国家的不同标准也造 成国际间接轨困难,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也使国际物流受到很大限制。由物流环境 的差异迫使一个物流系统需要在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的环境 8 下运行,无疑会人为增加物流的难度和系统的复杂性。 (2)国际物流必须有国际化信息系统的支持。 国际化信息系统是国际物流, 尤其是国际联运非常重要的支持手段。国际化信息系统建立的难度,一是管理困难, 一是投资巨大。而且由于世界上有些地区物流信息水平较高,有一些地区较低,所 以会出现信息水平不均衡。建立国际物流信系统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与各国公共物 流信息平台系统联网,连接各国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或海关电子口岸,以便及时掌 握有关各个港口、机场和联运线路、站场的实际情况,方便制定和调整物流运作计 划方案。 (3)国际物流的标准化程度要求更高。 要使国际物流畅通起来,统一标准是 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各国统一的标准,国际物流水平很难提高,目前,美国、欧 洲基木实现了物流装载工具和设施的统一标准。在物流信息传递技术方面,欧洲各 国不仅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而且也实现企业之间及欧洲统一市场的标准化, 这就使欧洲各国之间系统比亚洲、非洲国家交流更简单、更具有效率。 (4)国际物流以远洋运输为主,包括多种运输方式组合。国际物流运输方式 有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以及将这些运输手段组合而成的国际 复合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选择和组合的多样性是国际物流一个显著的特征。国际物 流运营商会根据客户的要求,综合考虑时间、成本、效率、可靠性等因素,选择不 同的运输方式组合,在国际物流活动中, “门到门”的运输方式越来越受到货主的 欢迎,使得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国际复合运输方式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物流 中运输的主流。全球复合运输方式的目的是追求整个物流系统的效率化和缩短运输 时间。 (5)国际物流的风险性和复杂性。 由于上述不确定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导致 国际物流运作的复杂性,加大风险性,降低运作的稳定和可靠性。国际物流的风险 性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指由于所经过国家的政 局动荡,如罢工、战争等原因造成货物可能受到损害或灭失;经济风险又可分为汇 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指从事国际物流必然要发生的资金流动,因而产生汇率风 险和利率风险;自然风险则指物流过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如海风、暴雨等而引 9 起的风险。 2.1.2 国际物流体系的概念国际物流体系的概念 国际物流体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包括国内、国家间、区域间和洲际间) 为进行物流活动,由物流人员、物流设施、待运物资和物流信息等要素构成的具有 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对国际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的一 系列过程就是国际物流系统化。 国际物流系统是一种集各种一般物流功能与一体的开放系统,它既包含一般物流 系统的功能要素.诸如包装、装卸、储存、运输、流通加工、国际配送、物流信息等 子系统系统,还涉及与货物跨境移动相关的一些特殊的物流问题,诸如商检、海关 通关、国际支付、单证传递等。要使国际物流系统正常和良好地运作,使其价值得 到充分发掘和利用,就必须按照一般物流系统规程,结合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的特 殊性,科学地构造国际物流系统,通过各种物流系统化安排,实现国际物流合理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物流功能。 虽然国际物流系统可以按上述功能要素来划分为 5 大系统,即运输子系统、运 输子系统、仓储子系统、检验子系统、商品包装子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这一划分 方法是从国际物流操作的流程角度来研究的,应该说是非常合理科学的;本文为了 便于国内物流体系与国际物流体系相比较,为了突出国际物流系统中环境因素的重 要性,我们将国际物流体系划分为国际物流基础网络系统、国际物流操作系统、国 际信息系统和国际物流环境系统四部分组成。 (见图 21) 10 图图 21 国际物流体系框架国际物流体系框架 下面我们分别对国际物流体系的各构成部分进行分析: (1)国际物流基础网络系统。 按照网络术语,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是由多个收 发货的“结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 息流动网络的集合。以这种网络概念来解释国际物流系统,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其 运作机理和一体化的过程。所谓收发货“结点”是指进出口国内外的各种仓储设施, 也就是货物流动过程中“停留”的地点,包括港口、机场、仓库、物流中心、配送 国 际 物 流 体 系 国际物流基础网络系统各国物流网络节点体系 国际物流运输系统 国际物流操作系统 国际物流环境系统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国际物流仓储系统 相关运营组织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国际商品检验系统 国际商品包装和流通加工系统 物流结点信息系统 海关及商检监管体系 政治经济法律体系 交通运输管制 11 中心,国际贸易商品就是通过这些“结点”的收入和发出以及存放保管,实现国际 物流系统的时间效益,克服生产时间与消费时间上的分离,促进国际贸易过程的顺 利进行。 所谓“连线”是指连接上述国内外众多收发货“结点”间的运输通道,这些“连 线 ,是库存货物移动(运输)轨迹的物化形式。每一对“结点”之间可以有许多“连 线”以表示不同的运输路线、不同产品的各种运输服务。各“结点”的状态表示存 货流动暂时停滞,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移动(收或发)。 从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国际物流主要是利用各国物流设施、物流体系来完成 货物在国与国之间的空间移动,货物移动的物理轨迹和停留结点还是利用各个国家 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如港口、仓库、空港、铁路、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因此, 可以认为国际物流的基础网络体系是由世界各国国内的物流网络体系功能的国际化 延伸而组建的起来的,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是由相关国家的物流网络结点体系有 机整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全球性的网络。它体现了国家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是国际 贸易、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成果,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物流的特 点,即各国物流系统有着天然的差异性,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只有设法消除这种 差异性,达到各国系统无缝对接,推行国际化才能构造一个完整、便捷、高效的国 际物流体系。 (2)国际物流操作系统。 国际物流操作系统与一般物流功能要素一样,也包 括运输、仓储、商品包装和流通加工以及商品检验等子系统,最为重要的是运输系 统和仓储系统。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 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 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国际货物 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运 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比重。国际运输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 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有关方面,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以国际多式联运为代表, 综合的运用海运、空运、陆路运输等各种方式,规划运输线路,以最小的成本,合 理的线路、在需要的时间完成“门到门”的服务。商品储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 12 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商品流 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国际贸易和跨国 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须临时存放一段时 间,再装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 的。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 保税制度是对特定的进口货 物,在进境后,尚未确定内销或复出的最终去向前,暂缓缴纳进口税,并由海关监 管的一种制度。这是各国政府为了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而采取的一项关税 措施。 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它必须具备专门储 存、堆放货物的安全设施;健全的仓库管理制度和详细的仓库帐册,配备专门的经 海关培训认可的专职管理人员。保税仓库的出现,为国际物流的海关仓储提供了既 经济又便利的条件。有时会出现对货物不知最后作何处理的情况,这时买主(或卖 主)将货物在保税仓库暂存一段时间。若货物最终重又出口,则无须缴纳关税或其 他税费;若货物将内销,可将纳税时间推迟到实际内销时为止。 从物流角度看, 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 转。 商品检验是国际贸易过程不可缺少的以各环节, 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 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 统。在我国,商品检验分为法定检验和非法定检验, “法定检验”是根据我国有关 商品检验法规确定的,在进出口时必须强制进行检验的商品,非法定检验指一般的 合同协议检验。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在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 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与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 等。 在国际贸易中,从事商品检验的机构很多,包括卖方或制造厂商和买方或使 用方的检验单位,有国家设立的商品检验机构以及民间设立的公证机构和行业协会 附设的检验机构。在我国,统一管理和监督商品检验工作的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 检疫局及其分支机构。究竟选定由哪个机构实施和提出检验证明,在买卖合同条款 中,必须明确加以规定。 13 商品包装和流通加工系统, 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贸易壁 垒或运输等原因,包装和流通加工成为国际物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物流形式。流通 加工一般包括分拣,拆包,换包装,刷唛,贴标签等工作,主要在出口区、保税区 和保税仓库进行,其作用是使商品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另一种是生产性 外延加工,如剪断、平整、套裁、打孔、折弯、拉拨、组装、改装等,是为了提高 商品附加值的增值服务。为了便于国际销售和运输,国际物流商品的包装也成为一 个重要的系统,国际市场和消费者是通过商品包装来认识企业和商品的,加上各国 消费习惯和风俗文化的差异,商品的外包装成为国际贸易成果与否重要因素,此外, 商品包装还必须满足国际运输和中转的需要,如集装箱运输,因此商品的包装也成 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在国际物流运作中的作用怎么强调 都不过分,该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 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我们又可以将它分两类: 一是以各国海关公共监管信息系统为主要构成的公共信息平台,二是与各国物理物 流网络体系相对应的物流结点信息网络。 以海关信息系统为主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时了解和掌握货物在结点的停滞 状况和通关程序运作情况,可以为相关部门进行“无纸化电子监管”创造条件,还 可以了解港口、机场、铁路等口岸的运作信息,为运输方式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物流信息结点网络系统则是物流运作的单证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其信息 网络的“结点”是各种物流信息汇集和处理之点,收集和传递诸如国际订货单据、 编制进出口单证和装运单证,制作用于国际结算用的信用单证,传递客户信息资料 等,而信息网络的“连线”则是通常包括国内外的邮件,或某些电子媒介如电话、 电传、电报以及目前的 edi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目前运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还是 电子数据交换edi 系统,即与商务或管理交易有关的计算机程序信息的电子交换 使用统一的标准格式。它可以用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的买方、卖方及其他机 构.诸如承运人、货运代理、银行等之间的信息交换。其与“无纸贸易”具有同等含 义.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货物的运输过程迅速、经济、高效.使货物得以“适时地运送” 14 到目的地。运输预定、发票、购买预订、付款指令、货物清单、空运单、海关入境、 托运以及许多其他的交易环节都可以通过 edi 来完成。将来,这类通讯系统可以与 联合国发起的为行政管理、商务、运输服务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fdifact)等国际 系统连接起来.从而为国际贸易的各个参与方提供一种电子交换商务信息的共同语 言。 (4) 国际物流环境系统。 货物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 因素就是各国的物流环境的不同,为此,我们将国际物流环境系统分为关税及贸易 政策、政治经济法律环境、海关及商检程序和交通运输管制等几大因素。因为各国 不同的关税征收方式和贸易政策的变动,会给国际物流运作带来很大的风险,在研 究国际物流的时候应该引起重视。同样的原因,各国的政治、法律、和经济环境会 有所不同,如外汇管制及汇率变动,都会给参与国际物流的相关主题造成经济损失。 同时,不可忽视的海关和商检的办事程序和查验的比例也会给整体的物流运输时间 造成影响。还有同国内运输一样会遇到的就是交通管制和航道港口管理,这些因素 都会影响国际物流的整体顺利的运行。 环境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就是国际物流的相关运营组织-包括各国的货 代、报关、承运人、仓储、装卸、外贸公司等参与国际物流的相关主体,其相互协 作和运营质量的好坏将对国际物流系统运作顺畅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各国物流业的发 展水平差异又较为明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更多的国际物流巨头纷纷以投资或合 资的方式进入物流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构建全球性的经营网络,这一动向值得 我们研究和关注。 2.2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体系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体系 2.2.1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相关概念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相关概念 (1)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联系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 成的经济联合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在空间上的反映。随着经济全 球化,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在加快。区域经济可以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合体, 15 也可以是一个国家内各地区结成的经济联合体,在本文中主要指一个国家内相关城 市结成的区域经济发展体。 (2)区域物流。区域物流是指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物流活动。它侧重于城 市之间、城乡之间的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物品的运输与集散一体化的过程,目的是 运用区域概念和战略的手法解决有关范围内物流的各种主要问题,实现区域物流的 最佳化。从物流产业运作的角度来看,物流体系由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合适的区 位、货物储运设施、物流信息通信系统、物流服务管理和优质的物流服务质量等构 成。一个国家的物流体系在总体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来 说,由于经济的、社会的、地理和空间的原因,使得其物流体系必然是由一个个地 区性的区域物流体系构成。 (3)区域物流体系。由于国内外理论界对区域物流体系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物流体系的概念。区域物流体系是 指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货物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 的信息传递等诸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的总体。其特定功能是运用区域经济的思想 解决区域物流的各种主要问题,实现区域物流最佳化。 2.2.2 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以及物流体系的关系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以及物流体系的关系 (1)区域经济是一种聚集经济,是人流、商流、资本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在一 起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批量化和连续性为特征。但是,聚集目的是为了商品的 扩散,如果没有发达的物流系统做保障,生产的大量产品就无法实现商品的价值和 使用价值,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区域物流 的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物流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必然要求 相适应的物流体系来支撑和保障,区域经济的从某种角度说,区域经济的发展刺激和 推动了区域物流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2) 高效率运作的区域物流体系对于提高该区域物流活动的效率、保障货物的 有效流通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是区域经济活动的动脉,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 带。可以认为区域物流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区域物流产业增长和壮大 16 的过程,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将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发挥物流产业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 作用。 (3) 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由多环节、 多功能构成的物流系统必须为区域经济服务。首先,区域物流体系是保证区域开发 的先行条件;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的积累,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既 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系统输入输出量不断增长,对区域物流的地域范围和能力规 模提出新的要求;最后,经济格局在地域上迅速扩展,经济联系日趋复杂,要求区 域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为物流的空间格局由点 线状向网络状发展以及区域物流系统内部各功能子系统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物 流对区域经济结构、规模和空间布局的引导和反馈作用。实质上也是将区域物流体 系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过程。区域物流体系的完善程度往往是吸引对 该区域投资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越发达,对建立区域物流体系的需求就越大,区 域物流体系就越完善,反之亦然。 2.3 物流园区相关概念物流园区相关概念 2.3.1 物流园区的概念及特点物流园区的概念及特点 物流园区是物流产业簇群的空间分布与组织形式和特定区域场所,即物流园区 能将众多物流企业、物流及配送中心,甚至相关生产企业都聚集在一起,按专业化、 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原则,组织管理物流业务活动与信息活动,共享各种物流基础设 施、配套服务设施和物流信息资源,为顾客提供优质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发挥产业 集群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的特定区域场所。 物流园区集约了多种物流设施,是物流线路的交汇地。它具有集约、调节、转 运、集中库存、信息枢纽等综合功能。物流园区区位规划的主要要求是:紧临港口、 机场、铁路编组站,周转有高速公路网,必须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相连接;地价较 低,适当设置远离市中心区,使大城市的流通机能,道路交通状况能够得到改善; 要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为工业企业的发展留有余地。 17 2.3.2 物流中心的概念物流中心的概念 (1)物流中心的概念。 物流中心是接受并处理下游用户的订货信息,对上 游供应方的大批量货物进行集中储存、加工等作业,并向下游进行批量转运的设施 和机构。这一定义参考了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