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活塞裙部型面设计与摩擦学研究.pdf_第1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活塞裙部型面设计与摩擦学研究.pdf_第2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活塞裙部型面设计与摩擦学研究.pdf_第3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活塞裙部型面设计与摩擦学研究.pdf_第4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活塞裙部型面设计与摩擦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活塞裙部型面设计与摩擦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e # 自! 詈$ 薯, 2 l , i ! ! ! , 潘塞裙部型孬设计与摩擦学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以低摩擦活塞耀郯设计为硪究内容,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 蟊+ 舞旅部钓罄t 械变形,根据活塞的湿度场,计舞褥部豹热变形,麦:进步 考虑活塞横向摇掇运动( 二阶运动) 能影晌,翱翔g 1 i d e 攘揪分据软 率遴 行润滑计算及裙部的摩擦损失计算,分析活塞裙部的长宽院、瑟较及承歪 角度等结构参数对摩擦损失的影响。以6 l l o 活塞裙部形线的改进为例, 分别计算了不同裙部形线下裙部与缸套间的瞬态油膜压力:横向摆动 角速度; 接触压力;攮击能量# 平均油膜厚度;摩擦力等。据此, 确定了一秘最饯鲍捃郝型鞭设计方案,对今爱灼滔塞撰郝设计有一定姻指 导作瘸。 l f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如下: f ( 1 ) 总结了活塞裙部型狮设计中裙部的横向形线和纵向形线的基本 规律,并分析说明了攒部配缸间隙的确定方法。 ( 2 ) 分桥了活塞豹受力情提及瓣部豹极城交彤帮热变形情援+ 建立 了裙鄢机械交形、热嶷形及综合交形的计算方法。 ( 3 ) 分析摊导了活塞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及裙部润滑、摩擦计算的 r e y n o l d s 方程。说明了用g l i d e 模拟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的理论依据 及所需的参数,在利用g l i d e 软件进行分毫阡计算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活塞 的二除运动、热变形及弹性变形等因素的影响。 ( ) 萃l 用g 1 i d e 模羧分析软件对6 l l e 活塞形线遴行了设计改进,并 得瓢了予眈量装机的筏用骏证。对今赢的活塞裙部设计其有很大的指释作 用。模拟分析计算和装机试验验证都表明合理的裙部型颟设计能保证活 塞裙部在工作过程中处于流体动压润滑状态。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利用摩擦润滑理论,分析了裙部各结构参数对摩擦的影响,对 活塞裙部的整体结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y v 一7 关键词:二阶运动椭圆度 u 、一。 形线温度场有限元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p l s t o ns k l r tp r o f i l ed e s i g n a n dlt st rib o l o g yr e s e a r c h a b s t r c t t h ed e s i g no fp i s t o ns k i r tf o rl o w f r i c t i o np i s t o na st h em a i nr e s e a r c hw a s s t u d i e di nt h i sp a p e r c a l c u l a t et h em e c h a n i c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o fp i s t o ns k i r tb y u s i n go f t h e3 - df i n i t e - e l e m e n tm e t h o da n dc a l c u l a t et h et h e r m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 o fs k i r tb a s e do np i s t o nt e m p e r a t u r ef i e l d ;a n df u r t h e rc o n s i d e rt h ee f f e c to f p i s t o nh o r i z o n t a ls w i n g ( s e c o n ds t e pm o v e m e n t ) c a l c u l a t e l u b r i c a t i o na n d f r i c t i o nl o s so fp i s t o ns k i r tb yu s i n gt h eg l i d es i m u l a t i n ga n a l y s i ss o f t w a r e a n da n a l y z et h es t r u c t u r ep a r a m e t e r sw h i c ha f f e c tt h ef r i c t i o nl o s so fp i s t o n s k i r c _ r a t i oo fl e n g t ht ow i d t h ,a r e a s ,p r e s s u r eb e a r i n ga n g l e ,a n ds oo n t a k i n g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 6 1 1 0p i s t o np r o f i l ea so n ee x a m p l e t h ef o l l o w i n g a s p e c t sb e t w e e nt h ep i s t o ns k i r ta n dt h ec y l i n d e rl i n e r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s k i r t p r o f i l e s h a v eb e e nc a l c u l a t e d 1 t h et r a n s i e n ts t a t eo fo i l l a y e rp r e s s u r e ; 2t h ea n g u l a rs p e e do fp i s t o nh o r i z o n t a ls w i n gm o v e m e n t ;3 c o n t a c tp r e s s u r e 4 5 6 , t h ef o l l o w i n gi st h em a i ni d e a sa n dt h ei n n o v a t i o n a la s p e c t so f t h i sa r t i c l e : 1 g e n e r a l i z e dt h e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o fc o , o u rd e s i g n i n go fp i s t o ns k i r t ( i n c l u d i n g t h et w of a c t o r s :t r a n s v e r s ec o n t o u r p r i n c i p l e a n d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c o n t o u rp r i n c i p l e ) ,a n da n a l y z e dt h em e t h o do fc o n f i r m i n gt h eg a pb e t w e e n t h ep i s t o ns k i r ta n dt h e p i s t o nl i n e r i i i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a n a l y z e d t h e p i s t o np r e s s u r eb e a r i n g c o n d i t i o na n d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 m a c h i n e r y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t h e r m a ld e f o r m a t i o n ,s e tu pc a l c u l a t i n gm e t h o d s f o rm a c h i n e r y , t h e r m a l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f o r m a t i o n 3 a n a l y z e d t o s p e c u l a t e t h e d y n a m i c s f o r m u l ao fp i s t o n s y s t e m a n d r e y n o l d sf o r m u l ai nt e r m so fp i s t o ns k i r tl u b r i c a t i o na n df r i c t i o n a n d i n t r o d u c e d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a n dt h e n e c e s s a r yp a r a m e t e r sf o ru t i l i z i n g g l i d e s i m u l a t i n ga n a l y s i ss o f t w a r et oc a l c u l a t ea n da n a l y z e t h ee f f e c t so f p i s t o n h o r i z o n t a l s w i n gm o v e m e n t ,t h e r m a l - d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e l a s t i c d e f o r m a t i o nh a v eb e e nc o n s i d e r e d d u r i n g c a l c u l a t i o n 4 u t i l i z i n gg l i d es i m u l a t i n ga n a l y s i ss o f t w a r e ,t h ed e s i g no f6 1 1 0p i s t o n p r o f i l eh a sb e e ni m p r o v e d ,a n di th a sb e e nv e r i f i e db yb a t c ha s s e m b l yi nt h e e n g i n e t h i sh a sag u i d a n c er o l ei no u rf o l l o w i n gd e s i g no fp i s t o nc o n t o u r b o t h s i m u l a t i n ga 1 1 a l y s i s ,c a l c u l a t i o na n dv e r i f i c a t i o n b ya s s e m b l y i nt h e e n g i n es h o wt h a tar e a s o n a b l ed e s i g no fs k i r tc o n t o u rc a na s s u r et h ep i s t o n s k i r tu n d e rah y d r o d y n a m i cl u b r i c a t i o ns t a t e sd u r i n g w o r k i n gc o n d i t i o n 5 u t i l i z i n go ff r i c t i o n l u b r i c a t i o nt h e o r y , t h ef r i c t i o ne f f e c tb ya l lk i n d so f s k i r ts t r u c t u r ep a r a m e t e r sh a sb e e na n a l y z e d t h i sh a sa g u i d a n c ef u n c t i o ni n t h ep i s t o ns k i n c o m p l e t es t r u c t u r ed e s i g n k e yw o r d s :p i s t o nt r a n s v e r s a ls w i n g m o v e m e n t ,o v a l i t y , p r o f i l e , t e m p e r a t u r e f i e l d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c a l c u l a t i o n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i l l l 符号说明 a 一面积( m 2 ) b 一滑块长度( m ) 肛一气缸直径( m m ) e 一杨氏模量( g p a ) f 一摩擦力洲) f g 一气体压力( n ) f h 一侧向推力( n ) f 厂惯性力( n ) 仔一椭圆度( n u n ) m 一力矩( n m ) i 一转动惯量( k g m 2 ) l 一滑块宽度( m ) u 一速度( m s ) h 一名义浊骥厚度( 融m ) p r 一半均流体压力( n ) 8 一线膨胀系数( 1 ) 一修歪系数 s 一偏心距( m m ) p 一流体密度( k g m 3 ) 译一流体的动力粘度( n s m 2 ) 一转速( r r a i n ) a 一租髓度均方搬值( pn 1 ) u 一泊松比 v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内燃机工作时,各零件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其运动形式有活塞组 与缸套之间的往复运动,有滑动轴承问的旋转运动等,这些零件间不仅有 很高的棚对运动速度,而且存在麓很大的作用力,活塞平均运动速度达到 7 - 1 6 m s ,活塞侧向推力达数于公斤,在相互接触之阋就会产生切向运动 隰力瘴擦力,融面造成摩擦损失。 一般壤提下,内燃规的机械效率为7 5 ,9 0 ,有1 0 - 1 5 的功率消耗 在摩擦损失上,黪擦力导致内燃枧戆寿效效率下降、枧体的汉度上爨、材 辩性能下降,孽擦还镬极体表瑟瓣按,逸残表甄接皴不良,耀踩增太,产 裳振动和嗓裔,并显降低使瘸寿命,摩擦对内燃概静影响是不霹 氐然豹。 活襄与缸套溺静摩擦,无谂是j ( 重内燃枫静舂效效率,逐是黠活塞与 缸套密损的影响都是很严重懿,它使有效效率下降,活塞与散套闽的润豫 增大,使燃烧性能降低。活塞组件静摩豫损失占总鼙擦损失翁6 0 7 5 , 所以要着重予以研究。 活塞环与缸套间的摩擦岛润滑问题,国内外已有楣警多的论文发表, 为减少活塞环与缸套间的摩擦损失。在减少环的个数、改变坏的形状以及 材质、表面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活塞裙部与缸套之 间的摩擦与润滑进行研究与探讨。 虽然活寨捃部与缸套之间的摩擦损失占活寨组件摩擦损失的比例并 不很大,但是由予在工作状态下,活塞裙部要受到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共 同作用,两产生较大的变形,使得提郝与缸套实际上只在不大的区域上接 触,因此容易造成润澄状态恶化,使活塞裙郝癣损严重,甚至出现擦伤、 挝缸的攮况。所以活塞摄部与缸套之间的摩擦与润滑研究很有必簧,也是 提裹发动机经济牲和使用寿愈豹条重要途径。 从联收集和掌握静爨内鲣资料来看,羁蘸活塞提郯型蘧跫普遍采翅中 楚( 变) 糯黧型嚣设计,糖黧采溺一次椭圆或二次椭爨 曼计,在工佟炊态 辩,熊保证活塞裙都与敬套的良好接舷,改善滤滑。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目寰目_ 目目目! i 一一 i i i ii s ! _ e e s ! ,_ 活塞裙熬静a e 蹈台型结构设计,是通过降低撰郏与短套的接触强积 ( 在活塞裙部土设计骞品字型凸客,逮过凸念与疑套接触) 寒降低摩擦损 失,该种活塞可撵高发动辊经济经4 ,提离功率5 。 a e 公司研制的“x ”垄活塞,龟是遴避降低裙郝与锰套静接触鬻积 来达副降低摩擦损失效采的,经济性可提高2 。 拖鞋式短裙活塞则通过缩短裙长来减少裙部与缸套的接触面积,疆减 少摩擦损失,这楚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塞裙部结构。 现代发动机活塞裙部是非常复杂的空间曲面形状,这种设计是综合 考虑了活塞的力、热变形,对活塞环、活塞进行了混含流体动力润滑分析 而 :导剿的结果。髓前,在国外的活塞设计中采用了这种方法,如m a h l e 、 a e 、k s 簿公司,借助其先进的模拟分析技术和齐全的测试技术,形成了 爨己豹理论拜发体系以及丰塞豹数据痒资源,根撼用户提出的发动枫技术 参数,能迅速的设计出溪塞结擒( 氛捶撼部型瑟) ,一般一次成功,但是 对于蔟牵豹瓒论依据、诗簿方法等介绍静极少。蔼函内活寒裙部型蠢设计, 主要蹩经验对比设计,然后通过装梳实验来进行修正,也有的稠鞘在活塞 裙部涂复合材料朦后进行额定工况的磨合试验,然后辩磨合的裙部外形尺 寸进行精密测量和拟合,来确定裙部型面,这种方法耗时,而且大量的实 验使得成本提高。开发周期长,已不能满足甩户的要求。 本课题的研究,将借助计算机有限元分析技术,利用活塞摩擦副专用 分板软件( g l i d e ) ,对不同裙郝型聪的活塞进彳亍润滑、摩擦分析对比,从中 确定最拢的设计方案,为活塞捃部型面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第二章活塞裙部型面设计的基本规律 活塞裙部型面并。| 简单的圆柱形设计,而是综合考虑了活塞捃部的热变形、机械 变形、运动及润滑等各方面因素后设计的复杂型面,本章主要是对活塞裙部型面的 设计规律进行分析、总结。 2 1 横向形线规律分析 f 6 圈2 - 1 洒塞裙部变形及气缸变形 a ) 在气体压力作用下的裙部变形b ) 在侧向压力下的裙部变形 c ) 裙部的热变形d 1 气缸变形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燃气压力、侧压力以及活塞销座附近的金属堆积,使活塞工作时 裙部在销孔方向增大,而气缸套产生沿销孔方向缩短的椭圆变形( 见图 2 1 ) 。因此,活塞裙部通常设计成椭圆形,使活塞在热状态下不至于在销 孔方向卡死,并使整个截面与缸壁问隙均匀。一般横截面椭圆规律设计 为单椭圆、双椭圆及椭圆与偏心圆组合规律等。 2 1 1 椭圆形状的设计计算 活塞裙部横向截面外形形线设计计算模型是根据薄壁圆筒在径向对 称正中载荷下产生弹性变形理论建立的1 1 1 。如图2 2 所示。活塞椭圆形状 一般是按照单椭圆进行设计制造,为了改善裙部与气缸套的贴合情况又能 满足制造过程的工艺性,经常需要对上述公式进行修正,即采用双椭圆公 式: 单椭圆公式:a = g 4 ( 1 一c o s 2a )( 1 ) 双椭圆公式:a = g 4 ( 1 c o s 2q ) 1 3 ( 1 - c o s 4a ) 】 ( 2 ) 式中:g = d - d 表示应变后椭圆长轴与短轴之差,即椭圆度 p 为修正系数a 与椭圆长轴的夹角 图2 - 2 裙部横向截面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2 椭圆度g 的确定: 通过合理的椭圆设计,使活塞横向设计成均压横向形线,即在o 一3 5 。5 0 。范围内变形后的摩擦面的曲率半径与缸径接近,实现均压接触, 侧压力均匀分布,根据侧向推力和裙部结构,柴油机活塞裙部椭圆度一般 设计为o 3 5 0 6 0 ,自上至下直线减小,汽油机活塞裙部椭圆度一般设计为 o 4 5 0 7 5 ,自上至下直线增大。 2 1 3b 的选取 按照a = g 4 ( 1 - c o s 2a ) 设计后,由于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影响:活 塞结构的影响,即并非薄壁圆桶;随着变形的发展,集中载荷变成近似 均压。因此活塞缸壁在4 5 。左右的接触并不理想,经常需要进行修正, 即采用= g 4 ( 1 c o s 2d ) p ( 1 c o s 4a ) 】的椭圆设计1 2 1 。 通常,柴油机活塞1 3 0 ,即在4 5 。方向减小缩减量,而汽油机活塞 则相反。这是因为: 柴油机活塞侧推力大,而且结构刚性好,壁厚变化大,不能看成 均匀的薄壁圆筒。 柴油机活塞配缸间隙大一些,为了扩大接触面积,增加了曲率补 偿部分。 通常1 3 的取值范围:o 2 5 1 3 次( 即主推力面瘦一些) 。柴油机 活塞则相反主 o ) z - 一裙长( 从裙顶算起的裙长) 假定: 1 ) 活塞线膨胀系数为常数( 1 i o c 一2 0 0 ) o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一与传热有关的,m 值 当发生热膨胀后,活塞裙壁将变为圆柱形。然而,从润滑理论上看, 在活塞、缸套高速滑移运动中,它未能利用油楔效应,因此出现了另种 曲线规律抛物线规律,即:,= a z 6 式中:z 一意义同上a ,b 为常数 z 一至裙部中凸点的距离 誊顶 c m 弋:、 一三fr l 兰幽i 型一 缸孔。 稿底 图2 - 6 抛物线规律活塞裙部工作时的流体动力润滑效应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按抛物线规律【5 1 1 6 】设计的活塞在热变形后依然 能保持中凸桶形,能产生双向油楔间隙,获得良好的润滑作用和活塞稳定 导向,避免产生裙部的边棱负荷,改善了活塞的工作条件。如图2 - 6 所示, 为活塞不同运动方向、不同部位的油膜压力示意。 b a g c i 和s i n g h 采用有限差分法【8 j 对有限宽平面滑块的最佳油膜型面 ( 即最大油膜承载能力) 进行了研究,就油膜承载能力而言,认为曲线型 面比直线型面大。不考虑侧泄时。二次方抛物线具有最大的油膜承载能力, 而考虑侧泄时,二二阶摆线具有最大的油膜承载能力,但抛物线仅比二阶摆 线低2 3 ,而指数函数曲线则低1 8 2 ,因此,从润滑观点来看,设计中凸 桶形活塞裙并采用抛物线规律是合理的。 活塞裙部在连杆摆动平面上的纵向形线,又称基线。活塞裙部的基 线主要由上面所述的两种形式。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i 指数函数规律 当基线取指数函数规律时,其一般形式可写成:a 。= “r “,式中各 参数含义如前所述。当己知基线上不同位置的收缩量,用z = ae 拟合 裙部基线规律时,可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表2 一l 、表2 2 分别为两种不同 活塞的曲线拟合情况: 表2 - i :6 1 1 0 活塞的拟合曲线z = o 1 8 9 e 0 0 7 4 2 弋 o37 51 31 82 32 83 8 计算值 0 1 8 90 1 5 l0 1 1 00 0 7 20 0 5 00 0 3 40 0 2 40 0 1 1 图纸值 0 1 8 0o 1 4 00 1 l o0 0 7 50 0 5 50 0 3 50 0 2 50 0 1 0 表2 - 2 :t d l 2 0 a 活塞的拟合曲线z = o 1 0 9 e 0 0 5 5 2 釜弋 o1 02 03 04 05 06 0 计算值 0 1 0 9 0 0 6 30 0 3 60 0 2 l o 0 1 20 0 0 70 0 0 4 图纸值o 1 0 90 0 6 30 0 3 90 0 2 70 0 0 90 0 0 70 0 0 4 表2 1 、表2 - 2 是活塞基线服从指数函数的例予,但更为常见的活塞 基线是按抛物线规律设计的。 2 2 2 抛物线规律【9 1 【0 1 当基线取抛物线规律时, 其形线如图2 7 所示,一般 可写成:a z = a z 6 式中:z - z 处径向缩 减量( 相对于最大葭径) 扩系数 b - - 指数 当用该式拟合活塞裙部 图2 7 裙部形线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线规律时,可设:u = l n a z a = l n ab 3 bz 2 l n z 则:u = a + b z 运用最小二乘法,令:乞= 吉z 。 万= 专n = z f 2 - 专( z ,) 2 k ,= z z ,一专( z ,) ( u ) 其中,n 为数据个数则b = 每,爿= 西城 由此编制小程序,很容易确定式z _ a z 6 表2 - 3 、表2 - 4 分别为两种 不同活塞的曲线拟合情况:( 相对误差不大于2 ) 表2 - 3 :1 9 0 活塞的拟合曲线z = 2 1 6 5x 1 0 。7 2 2 9 8 永 2 74 l5 36 37 l7 88 48 9 计算值0 0 0 40 0 1 40 0 3 0 0 0 5 00 0 7 l0 0 9 40 1 1 70 1 4 0 幽纸值0 0 0 4 0 0 1 40 0 3 00 0 5 0o 0 7 l0 0 9 3o 1 1 60 1 4 0 表2 4 :4 1 3 活塞的拟合曲线z = 2 4 3 7 x1 0 5 2 1 9 6 3 泌 51 02 3 53 3 54 8 55 8 5 6 8 5 计算值0 0 0 0 60 0 0 2 20 0 1 20 0 2 4 0 0 4 90 0 7 l0 0 9 8 图纸值0 0 0 0 50 0 0 2 5 0 0 1 50 0 2 30 0 4 40 0 6 5o 1 0 5 在实际活塞设计中,普遍采用抛物线规律设计,并且使用效果令人 满意,一般的,公式a z = a z 6 中b 的取值范围在1 9 3 4 ,中凸点以上部 分一般取3 左右,以下部分一般取2 左右,a 的取值范围较大,其数量级 在1 0 一一l o 5 之间。 2 3 本章小结 1 分析表明,中凸桶形活塞的横截面主要采用标准椭圆、修正椭圆、 椭圆与偏心圆组合的设计规律,一般总能找到合适的数学规律表达。修正 系数的选取主要考虑保证工作状态下裙部与缸套的贴合面积,对柴油机活 塞。其修正系数一般选取负值,汽油机活塞则不同。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渐变椭圆的椭圆度应按线性规律变化,一般情况下柴油机活塞自 l 而f 逐渐减小。 3 中凸桶形活塞的纵向形线可由指数曲线和抛物线很好的逼近,由 j 二抛物线形线有效地利用了流体动力润滑效应,因此目前普遍采用。 4 活塞的纵向形线、横向形线均可编成一个统一的程序,只要输入 必要的初始数据,就可以确定裙部外表面上任一点的位置,为活塞的c n c 加工奠定了基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工作状态下活塞裙部变形计算 活塞裙部受到机械负荷和热负荷作用下,将发生机械变形和热变形, 这一章主要分析活塞的受力、受热状况,分析机械变形和热变形,并对这 两种变形进行计算。 图3 1 活塞机构受力分析 f g 3 1 工作状态下裙部变形情况分析 3 1 1 活塞机构受力分析【1 l 】 图3 - 2 裙部扩张变形 在活塞顶上作用有气体压力f g ,它通过活塞销传到连杆曲柄上,惯 性力f j ,以及受到缸壁的侧推力f h 。如图3 - 1 所示。气体压力: = x d 2 1 4 惯性力:e = b ,+ 豫+ 竿r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侧向推力:e = f + 卵f = 尼+ 巧 3 1 2 机械负荷引起的变形状态1 2 】 在气体力f g 的作用下, 活塞顶在销座跨度内发生弯 曲,导致裙部产生相应向外的 扩张变形,如图3 2 所示。 在侧推力f h 的作用下, 裙部垂直于销座方向有压扁的 趋势,销座轴向裙部尺寸伸长, 如图3 3 所示。 惯性力f i 对变形的影响 较小。 3 1 3 热负荷引起的变形状态 图3 - 3 径向变形情况 活塞在工作时,由于高温燃气的热量传递,使得活塞在不同的横截 面上的温度不同,在某一横截面上,受热负荷作用,径向将发生变形。其 变形情况也是导致销孔方向伸长,与图3 3 所示类似。 热变形应包括自由热膨胀和热应力引起的两部分的热变形。但是活 塞内由于一部分的膨胀取决于相邻部分的膨胀,即热应力引起的相应变 形,相比较自由膨胀来说很小,在计算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关于热负 荷对变形的影响,只考虑由温度引起的自由膨胀部分的变形。 机械负荷引起的变形,随机械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而机械负荷随曲 轴转角的变化而变化,机械负荷引起的变形是时间的函数,起伏值变化较 大。 热负荷相比机械负荷来说,要稳定得多,处于某一工作状态下活塞 的热负荷变化很小,由此引起的热变形相应较稳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 4 热变形和机械变形的合成 热变形和机械变形综合起来,将得到工作状态下活塞的总变形。 在机械负荷的作用下,气体压力的作用,使得活塞裙部有上部收缩 下部向外扩张的趋势,见图3 - 4 。在热负荷的作用下,活塞裙部上部的膨 胀将大于下部的膨胀,这两种变形的叠加如图3 - 4 所示。可以看到,在工 作状态下,直筒活塞裙部与 缸套将产生这种不利的接触 状态,只有裙部的上下边缘 与缸壁接触。 从理论上分析,或从使 用过的活塞上都可以看出这 种情况,在裙部的上下边缘 找到擦亮的痕迹,这种接触 方式,使得大部分裙部表面 不承受活塞侧推力。 因此,为了使活塞 在工作状态下与缸壁处 于一种良好的接触状态, 应考虑设计的裙部在冷 态时,具有中部凸出的形 状,使得活塞在工作状态 时,受机械负荷和热负荷 作用下,变形之后的形状 能形成流体润滑,从而使 活塞裙部与缸壁的滑动 状态改善。 图3 - 4 裙部变形情况 f g 图3 - 5 受力及约束情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2 机械负荷引起的裙部变形计算 活塞划分成三维网格【】,根据对称性,按四分之一活塞的受力变 形计算,其受力及约束情况如图3 5 所示( 惯性力未标出) ,因为需要的 是活塞裙部的变形数据,所以裙部划分的网格较细活塞头部划分的较粗。 根据发动机的示功图、结构参数、运转参数,模拟分析在不同的曲 轴转角情况下,活塞在气体压力、侧推力、惯性力共同作用下的变形量, 得到总的机械变形量,见图3 - 6 。 图3 - 6 机械负荷引起的变形 图3 - 7 机械负荷引起的轴向变形( 气体压力)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藤、 图3 8 机械负荷引起的径向 变形( 气体压力) 图3 - 9 侧推力引起的径向变形 图3 7 、图3 8 分别为机械负荷引起的轴向变形和径向变形情况,图 3 - 9 为侧推力引起的径向变形情况,t t 、p p 、q q 、u u 分别为自上而 下不同的裙部横截面。 3 3 热负荷引起的裙部变形计算 活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一部分的膨胀取决于另一些相邻部分的 膨胀。所以,工作状态时活塞每一个截面上的径向变形可看作由两部分组 成,一部分为自由膨胀,另一部分为热应力引起的变形,本文热应力引起 的变形用三维有限元计算。 可将热应力部分引起的变形量忽略不计【1 4 l ,仅考虑受热自由膨胀引 起的变形。这样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或实际测量活塞的温度场,就可以确 定活塞的温度分布情况及热变形情况,见图3 l o 、3 - l l ,甚至可确定分布 曲线,= 厂( x ) ,x 轴为活塞的中心轴向。活塞由室温加热到温度t 时,直 径增量为:a d = 口d ,一,0 ) 式中:t 。一室温假设为20 1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线膨胀系数 d 一气缸直径 图3 - 1 0 活塞渝度场分布 活塞由室温加热到温度t 时,直径增量为: 4 = d d ( ,一f 。) 式 中: to 一室温,20 a 一 线膨胀系数d 一气缸直径 图3 - 1 1 活塞热变形 图3 - 1 2 中,( :弼为机械负荷引起的变形量,为轴向温度曲线,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热负荷引起的热变形量,为总的变形量。图3 1 3 为热负荷、 机械负荷共同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i 机 | l4 1 1 5 16 1 7 1 1 l 生篓 三| 立 二1 生 一- t 翼 i 城负荷引起轴向5 0 。方向的变形 械负荷引起轴向7 0 。方向的变形 械负荷引起轴向9 0 。方向的变形 向量度曲_ | 毳 负黄引起的轴向变形 向5 0 。方向的总变形 自7 0 。方向的总变形 向9 0 方向的总变形 图3 12 机械负荷、热负荷引起的变形情况 m * 一* 一一一一群:1 t w 一 图3 1 3 活塞热负荷、机械负荷共同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4 本章小结 1 机械负荷引起的裙部变形就是活塞在气体压力、侧推力、惯性 力共同作用下的变形量。 2 热负荷引起的裙部变形主要考虑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自由膨胀, 忽略了热应力引起的变形。 3 由于热变形相对稳定,总的变形量是在热变形计算的基础上进 行机械变形计算求得。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裙部润滑及摩擦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内燃机中,机械损失约占6 0 消耗于活塞一缸套一活塞环摩擦副。 为减少这一损失,活塞设计极其重要。另外,活塞一缸套一活塞环的设计 还直接影响发动柳肭其它各项性能,如发动机的噪声、排放和可靠性等。 现代发动机活塞裙部是非常复杂的空间曲面形状,这种设计是综合考虑了 活塞的力、热变形,对活塞环、活塞进行了混合流体动力润滑分析而得到 的结果。目前,在国外的活塞设计中采用了这种方法,而在国内活塞设计 方法仍然停留在经验设计和试验类比的阶段,这种方法耗时,而且大量的 实验使得成本提高。 所以,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活塞设计分析方法,借助于现有的活塞 摩擦副系统的模拟分析软件( g l i d e 软件) 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我们活 塞系统的设计丌发水平,也有利于对现有活塞进行分析改进。 4 1 活塞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活塞系统是典型的曲柄滑块机构,图4 1 为活塞系统几何尺寸以及 作用在活塞上的力和力矩。活塞沿气缸往复运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皆 可以表示为曲柄转角0 的函数。在垂直于活塞销的平面内,作用在活塞上 的力和力矩将引起活塞在缸套内作微小的平动和转动。由此而产生的活塞 裙部顶端和底端的偏心矩可分别表示为e ,和e 。在这些力和力矩中,是 由燃烧室中气体压力所产生的作用在活塞系统上的力;f h 是r h 流体动压 行为引起的作用在活塞主、次推力面上的法向压力,m 。为其作用在活塞 销上的力矩:f 。是由流体动压行为引起的作用在活塞主、次推力面上的 摩擦力,m 。为其作用在活塞销上的力矩:凡和e ,分别为活塞往复运动 引起的活塞惯性力和销惯性力,凡、m 。和e ,分别为活塞二阶运动引 起的活塞惯性力、惯性力矩和销惯性力;f 为连杆作用在活塞上的力,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其方向始终沿连轩长度方向。在这里,暂不考虑活塞环和缸套间的摩擦力 及活塞销处的摩擦力。 活塞誓蔷 弱匪 羹区 图4 一l 活塞系统几何尺寸及作用力和力矩 上述力和力矩作用在活塞销处的平衡方程为: = + 厶+ 昂+ 最+ p c o s 妒= 0 f 。= f h + f | p + f | r p s i n 妒= 0 2 ( 4 1 ) ( 4 2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p = m h 七融i c 七f t g 砩一f f ce 午t i cp 勤m = 0t 4 3 1 方稔( 4 。1 ) 和( 4 ,2 ) 连力求解可消去连秆力尹,并导出下式: 一f m f k = f h + f 。午f m t a n , t 4 4 1 而上式中f 可袭示为: f = p 0 + ,_ + 以j t a n 庐 ( 4 5 ) 方程( 4 - 3 ) 可重新表述为: 一m “一敝、一6 ) = 肼 + m ,+ m m ( 4 - 6 ) 丽上式中m 。可表示为: m ,一兄c ,一坟g ( 4 - 7 ) 从方程( 4 6 ) 式和( 4 7 ) 式可以毳出,c 翔 t 是与活塞轴向加速 度、燃烧室气体压力和遗枵与蜒套皴线间的夹角审套关的物理量l j 7 】。 对予以恒定角遽度m 旋转豢的麴轴,涎塞沿轴线方囱数位穆、速度 秘热速度霹采照一f 述式予 1 3 l f l 9 l 表示: y = + r ) 2 一唧严一:一b 2 y 5 一r c o s 蚕 口ui鲁j-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5 7 a 方案7 活塞缸套间接触压力 c r a n v a r , g t d e g _ c a l m n y x _ vx - 帅y ( - m jk * _ m n y jm m n y 0 r t , 由0 0 的笛2 i 柚 2 0 1 4 8n d萄” 图5 7 b 原活塞裙部缸套间接触压力 4 0 一乙卜i石写j廿又量舯ujok芑墨jou j a 墨2 5 锚j d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馆n 幽1 9 i 戊蹭一o 图5 8 a 方案7 活塞裙部撞击能量 l a y e r _ l 图5 8 b 原活塞裙部的撞击能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薯 z 喜 吞 童 l 差 嚣 l a y e r j 粥5 9 a 方案7 活塞萃能质蘩撞击能嚣 l a y e l l 挪o 砷2 ,o3 e o 4 6 0 删椭 甜键,确9 l 氆4 j l 圈5 - 9 b 原活塞单位质量的撞击能量 啪瞄坩辨雠泓咐搬蛳。 口囊o口o o o o o 黧裟篡l l 一。 呈嚣,|o惩d,尊稳km苫鬈望菱椎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0 1 8 0 。0 0 8 0 0 0 6 0 0 0 4 0 。0 0 2 0 0 0 0 - 0 0 0 2 - 0 0 0 4 一鑫。0 0 6 - 0 0 0 8 - 0 0 1 0 n n 7 及入。 况 1人冠仄“ n lqx 怒捌氛 z 、 露x s -5 哕彝9;a v 5 | 她 | 叫| t | 7 |讼 09 e 1 8 0 2 7 03 6 0 4 5 0 6 4 06 3 07 2 0 c r 朝k a n g | d e g 一。a l 二溅嚣譬裟罱。孤 一c l e 毫# n c er e d u c e d0 0 4 ,l 图5 一1 0 不同间隙情况r 裙部上端横向速度对比 氐八 八7 r; 一 | 、 、 k ! ;z、 , r 。 v 。,一 、- , 7 v i 八i 八l 7 、,z l i l 1 0 9 0 1 8 02 7 03 6 04 5 0 5 4 0 6 3 0 2 0 c r a n k a n g d 蚁c a 一- - 。o n r lt t h e h e t s t s3 ;怒 鞠5 - ll 裙部主、次推力侧油膜厚度对眈 u 拈m 瓷) i v姑#-”o一州#p8h埘hoo属php州”oh。 _i)-嚣k盘。墨p苫ssq话霉扁卜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冁 卷 譬 如 番 笛 0 i7 一r |、:、 1 二 i 一z 疋弋【 f一矿弋r 铲 、lf , u l:、 l万r 、 ,|氐: : 乎 。 2 f氐 。 ,7 叭厂 :,r 一k 一 i 、。 一 i n e a r jt y 酗5 - 1 2 不同裙鄹形线摩擦力的对比 p r o f i l e d r o f i l e 上述备豳分析说明如下: 圈5 - 3 为g l i d e 软件计算分析所建立的计算模型。 图5 - 4 为发动机瞬时压力图( 示功图) ,根据发动枫工作时的缸内毽 力确定。 围5 5 为g l i d e 软传计算分叛的活塞与缸套之间的瞬态油膜压力示 意。 图5 - 6 a 、5 - - 6 b 分别为方案7 秘缀形线活塞横向摆动角速度的对比, 方案7 活塞韵最大摆动角速度为3 2 4 3 7 7 r a d s 。原形线活塞为 3 3 6 9 2 7 r a d s ,盈原形线活塞摆动角逮度钓平均僵也鹳撮大予方案7 活 塞。 图5 7 a 、5 7 b 分和为方案7 和原形线活塞裙部与缸套间的接触压力 数值,其最大值和平均值基本相当。 圈5 8 a 、5 8 b 分别为方案7 和原形线活塞疆部与缸套间的撞击能量 计算结果,可见原形线活塞其撞击能量的最大值及乎均值均大于方案7 活塞的分析僮。 4 4 m啪啪柏印们粕。啪哪珊啪m m m mr 氰胬小 一 甚鬻g o n”姓na 0 r博。 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5 - 9 a 、5 - 9 b 分别为方案7 和原形线活塞裙部与缸套间单位质量的 撞击能量计算结果,与图5 8 a 、5 8 b 结果一致。 图5 一1 0 为不同间隙情况下裙部上端横向速度对比,可见,裙部问隙 越大,则横向速度越大,裙部下端横向速度变化与裙部上端相似。 图5 1 1 为方案7 活塞裙部主、次推力侧平均油膜厚度对比,从图中 及分析计算数据中可得出以下结论: 裙部主推力侧在运行过程中,平均油膜厚度在1 2 o 2 1 5um ,波 动不大,在上行时油膜波动较下行时明显增大,原因可解释为上行时因缸 壁粘附的油膜量相对下行时少;瞬时最小油膜厚度在7um 左右,在裙部 中部中凸点附近;瞬时最大油膜厚度达到4 0pm ,最大油膜厚度在上行和 下行时均出现在裙部上端与油环相邻部位,这是由于油环刮油和布油的原 因所致。 裙部次推力侧在运行过程中平均油膜厚度在1 3 2 2 3 3um ,在上 行时油膜厚度连续波动不大,下行时油膜厚度有- 4 , 幅度波动;瞬时最小 油膜厚度在9 um 左右,也在裙部中部中凸点附近;最大油膜厚度达到4 6 um ,最大油膜厚度在上行和下行时也均出现在裙部上端与油环相邻部位。 图5 1 2 为方案7 中凸形线与锥形直线型形线摩擦力的对比,可见中 凸形线摩擦力明显小,也说明中凸形线其润滑状态好,根据摩擦力可计算 出摩擦功率。 通过对上述七中型面及现型面的摩擦学计算,得到表5 - 4 所列的结 果。 表5 - 4 :油膜厚度及摩擦功率计算结果 l 234567 原型面 油膜厚 0 0 1 1 5 ,0 o l l 4 ,0 0 1 1 3 ,0 0 1 1 4 0 0 l | 4 ,0 0 1 1 4 ,o 0 1 2 0 ,0 0 l l6 , 度范围 0 0 2 0 50 0 2 0 70 0 2 l l0 0 2 1 80 0 2 300 2 2 60 0 2 3 30 0 2 0 8 ( m m ) 平均摩 擦功率 3 8 2 2 43 9 8 2 22 9 4 2 82 8 l9 22 7 10 42 7 9 2 72 6 0 1 53 8 77 l ( w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从表5 - 4 中看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