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摘 要 山东龙山文化是黄河下游海岱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海岱地区社 会文明化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山东龙山文化已经发现大量的具有文明 因素的遗存城址、礼仪性建筑基址、礼器、卜骨等。礼器是山东龙山文化 文明化进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学术界尚未提出一套系统的界定礼器的标准,对山东龙山文化礼器 亦未有系统研究。本文在对礼与礼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界定礼器的 标准,为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的系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对山东龙山文化的特征 及内涵进行概述,为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的系统研究提供考古学基础。根据所提 出的界定礼器的标准,认为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礼器组合以 黑陶器物群为主、包括白陶鬶在内的陶礼器,由玉冠饰、玉钺、玉锛等玉器组 合而成的玉礼器及少量的乐礼器。以此为基础,对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的总体特 征、承继关系、传播影响及发展演变等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对山东龙山文化礼 器的艺术特点及对后世艺术的影响作综合分析,对山东龙山文化礼器与文明起 源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山东龙山文化礼器,为海岱地区及其它地区 新石器时代礼器乃至整个新石器时代礼器的发展历程提供一套系统的研究模 式。 关键词:关键词:山东龙山文化 礼器 界定标准 艺术成就 文明起源 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研究 ii abstract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archaeological culture in haidai region of the lower reach of yellow river, which had played th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in haidai region. a lot of remains belonged to civilized factors the city sites, the ritual remains, the ritual vessels, the oracle bones and so on, had been discovered in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the ritual vessels are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civilization of shandong longshan cuture. at present, the academia hasnt yet come up with the standard of the ritual vessels, and hasnt systematically researched about ritual vessels of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ritual and the system of ritual,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standard of the ritual vessels, which lay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ritual vessels of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the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nnotation of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which lays the archa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ritual vessels of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the ritual vessels, this article thinks a combination of ritual vesselsthe pottery ritual vessels including black potteries, white pottery gui, etc, the jade ritual vessels including jade crown jewel, jade tomahawk, jade adz, etc, the ritual vessels for playing music, had formed during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on base of the research, this article makes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 inheritance,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ritual vessels belonged to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besides, this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about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ritual vessels of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final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tual vessels of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and the origin of civilizati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a system model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itual vessels of haidai region and other regions of neolithic age, by researching ritual vessels of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key words: shandong longshan culture, ritual vessels, standard of definition, artistic achievement, origin of civilizatio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附 图 图 2.1 山东龙山文化的地方类型 . 22 图 3.1 山东龙山文化薄胎高柄杯的演变 . 35 图 3.2 山东龙山文化白陶鬶 . 37 图 3.3 山东龙山文化鼎、甗 . 39 图 3.4 山东龙山文化罍、杯、豆、盒 . 42 图 3.4 山东龙山文化罐、盆 . 43 图 3.6 山东龙山文化玉冠饰(临朐朱封 m202:1) . 47 图 3.7 玉圭两面刻纹 . 47 图 3.8 浙江余杭瑶山玉冠饰(m2:1)及其上所刻戴冠神像 . 47 图 3.9 山东龙山文化玉钺 . 49 图 3.10 日照两城镇出土玉锛及玉锛上两面刻纹 . 49 图 3.11 山东龙山文化玉刀(尹家城 m139:11) . 51 图 3.12 山东龙山文化玉璇玑(牙璧) . 52 图 4.1 山东龙山文化陶礼器 . 61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 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 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 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山东龙山文化 1是黄河下游海岱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该文化处于 海岱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同时处于海岱地区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 根据已有的发掘资料,山东龙山文化已经发现大量具有文明因素的遗存 城址、礼仪性建筑基址、礼器、卜骨等。礼器是山东龙山文化文明化进程中 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岱地区是中国史前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被苏秉琦先生称为六大 考古文化区系之一 2;海岱地区文化是中华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 文明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空间分布上,海岱地区以泰沂山系为中心,不同时 期的分布范围有所变动,总体呈逐渐扩大的趋势,鼎盛时期包括山东全省、 苏中、苏北、皖北、豫东、冀东南以及辽东半岛南部在内的广大地域,面积 约 30 万平方公里; 在时间上, 海岱地区大约包括了目前已知的整个新石器时 代和青铜时代,经历了一个产生(后李文化) 、发展(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早中期) 、鼎盛(大汶口文化晚期、山东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和衰退(商周 时期)的过程 3。 依据聚落分布、聚落内部、聚落之间各种指标系统对比,海岱地区古代 社会的演进分为平等社会阶段、分层社会阶段、早期国家阶段。后李文化、 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社会处于平等社会及平等社会向分层社会 过渡的时期,可称为部落社会时期;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聚落内部的社会 分化加剧,聚落之间至少已经形成中心聚落和普通聚落两级聚落形态,个别 地区可能出现了三级聚落形态,文明因素不断积累和增加;大汶口文化晚期 阶段,具有“都、邑、聚”结构的三级聚落形态较为普遍出现,具有早期国 家形态的古国开始产生,部分发达地区开始进入古国时代的文明社会;山东 龙山文化时期,具有早期国家性质的古国不仅更为普遍,而且部分先进地区 可能已经产生古国联盟,即方国时代;岳石文化时期,则步入了古代文明发 展的一个新阶段王国时代。山东龙山文化在海岱地区社会文明化进程中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 亦称“典型龙山文化” 、 “海岱龙山文化” 。本文统一称“山东龙山文化” 。 2 苏秉琦 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a 华人 龙的传人 中国人考古寻根记c 沈 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236-251 3 栾丰实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发现和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1 世纪 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43 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研究 2 中国文明绵延五千年,不断不衰。这在世界上可谓是独一无二,根本在 于中国古代文明的统治秩序是靠礼制建立的。邵望平先生认为,礼制是王权 以各种规则、名分(或爵位) 、礼仪、礼器等手段对社会各集团,特别是贵族 内部各阶层的行为,包括权力、义务的制度化的规定。人类社会从蒙昧到野 蛮,从野蛮到文明,发展的动力在于人类的贪欲。 1在生活资料仅能维持生存 的情况下,人类的贪欲不具备表现的机会。当生活资料有了“相对剩余” ,人 类的贪欲便被刺激起来。一部分人通过“巧取”获得“相对剩余”的生活资 料,导致贫富分化,私有观念萌芽,社会开始进入野蛮时代。当“巧取”变 为“豪夺” ,导致贫富悬殊,社会秩序混乱,社会处于野蛮时代的高级阶段。 面对野蛮时代无序、无度的局面,氏族制度已无力掌控,急需一种新的社会 组织形式支配社会走向有序、有度。于是,王权、国家、礼制应运而生。礼 制作为维系王权与国家正常运行的一套机制,代表着秩序、进步与文明。王 权通过礼制的手段聚敛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用于管理、统治社会,继续创 造维持统治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礼制不断完善,统治不断加强,文明不 断被创造。因此,礼制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反映,是社会文明化的一种体现。 目前,考古学上所看到的礼制遗存,有礼仪建筑基址、大型墓葬等,但更多 见到的则是礼器,即所谓“器以藏礼” 2。同样,礼的载体之一礼器亦是 政治权力的一种标志,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从礼器的演变入手探索 中国文明起源,既符合揭示中国文明起源的道路,也符合中国考古学的研究 现状。 礼器,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是中国古代贵族在 举行祭祀、晏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器物,是使用者身份等 级与权力的象征。礼器,作为重大场合的使用器和上层人士的特殊标志,不 同于普通的实用器。礼器的这种标志性作用要求在制作礼器过程中竭力做到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或使用最珍贵罕见质地最纯的材料,或运用最高超的 工艺,或制造最特殊的造型,或装饰最精美的纹饰,或几方面并用,把人类 最美好的情感融入到礼器的制作中来,满足贵族非物质的、精神层面和文化 层面的迫切需求,因此礼器是古代艺术品中的精品。艺术是服务于政治的, 艺术中的精华艺术更是如此。同样,礼器是为政治服务的。研究礼器即为研 究政治。 研究山东龙山文化礼器,实际上就是研究山东龙山文化的政治,研究山 1 邵望平礼制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征j东方考古研究通讯,2003,(1) 2 左传成公二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东龙山文化的文明。礼器是解读山东龙山文化的一把钥匙。鉴于山东龙山文 化在海岱地区的地位以及海岱地区在整个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研究山东 龙山文化礼器,也就是在解读海岱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史前社会政治,探索 海岱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文明起源问题。 目前,在考古学研究中,礼器研究一直比较薄弱。已有的研究中,多是 关于历史时期礼器的研究,关于史前礼器的研究,不多也不成系统。具体到 海岱地区史前礼器的研究,仅是在单件器物或某类器物的讨论研究中略有提 及。例如,关于大汶口文化中带有刻划符号大口尊的讨论 1,关于大汶口文化 陶器礼器化进程的研究 2, 关于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的讨论3等。 就山东龙山 文化礼器的研究来讲,多是在对山东龙山文化的研究中顺带提及。关于山东 龙山文化礼器的器类、特征、承继及艺术成就等,均无专门或系统的研究。 礼器一直是山东龙山文化研究的薄弱部分。 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礼器必须建立一套礼器标准, 但目前学术界没有建立一套礼器标准。礼器标准的提出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涉及到器物的选材、工艺、造型、纹饰、内涵与出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另 外,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虽是各区系史前文化序列较为清楚的一支,且基础 工作较为扎实,但相对于礼器研究来讲,部分资料尚未发表,已有资料不够 详备。 本文将结合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学科,对礼器的标准进行阐释。 在礼器标准建立及在经调查与发掘所获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将对山东龙山文 化礼器的器物类别、文化特征、承继关系、艺术成就以及与文明起源的关系 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运用地层学、类型学、区系类型理论等方法对山东龙 山文化礼器的器类、承继关系进行研究;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等方法对山东 龙山文化礼器的内涵意义进行研究;运用美术学的理论和知识对礼器的造型 艺术、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运用聚落考古等方法对山东龙山文化礼器与文 明起源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将努力做到以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研究为突破口,提出一套比较合理 的标准,填补界定礼器的标准的空白;对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礼器进行系统 1 a 邵望平远古文明的火花陶尊上的文字j文物,1978,(9):74-76b 王树 明谈陵阳河与大朱村出土的陶尊“文字”a山东史前文化论文集c济南:齐 鲁书社,1986:249-308 2 郭大顺大汶口文化陶器礼器化进程及其意义a东方考古(第集) c,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4:93-107 3 杜在忠试论龙山文化的“蛋壳陶”j考古,1982,(2):176-181 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研究 4 的研究,为其它地区新石器时代礼器及整个新石器时代礼器的发展进程提供 一套系统的研究模式,并从礼器的演变入手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和中国文 明起源的标志问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第一章 礼与礼器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礼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讲,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礼 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历史的洗炼使得礼文化渗透于社会的方方 面面从行为活动到物类器具,从生活习俗到仪式典礼,从思想观念到社 会制度。当礼成为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统治秩序的工具时,礼也就被赋予政治 意义,礼制的雏形便开始出现。历经岁月沧桑,礼文化包括礼制的部分资料 已不可考证。礼表现在器物上,便打上历史的烙印。当器物再现于人们的视 野,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仍是当时社会现象与社会观念的反映。正所谓“器以 藏礼” 1, “器”是“礼”的载体。礼器,承载着礼特有的文化内涵(主要指 政治方面)适时而生。同时,礼器亦是已发现的礼制的物质载体中数量较多 的一类。研究礼器,首先要理解中国礼文化的内涵。本章拟以对礼及礼制相 关问题的研究为出发点,对礼器的有关问题予以探讨。 1.1 礼 礼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礼文化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所关 注的课题之一。下文在学术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礼的相关问题再次予以 探讨与明确,以用来阐述礼器研究的相关问题。 1.1.1 礼的概念 商代甲骨卜辞中已出现 “豊” 字。 2从字源上讲, “禮 (礼的繁体) ” 由 “豊” 演变而来。 3说文解字 :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意思是举行仪礼, 祭神求福。祭神是形式,求福是目的;形式是必需的,态度是虔诚的。在这 里,礼既是指一种特定的仪式,同时又表示一种特定的观念。因此,礼不仅 1 左传成公二年 2 出自殷墟卜辞。见:罗振玉殷虚书契后编(卷下) 1916:8 3 王国维在释礼 (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一册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59)一 文中考察了“禮”与卜辞中“豊”的关系,虽未说明“豊”即“禮” ,但根据“豊” 所反映的意义 (王国维认为 “豊” 反映的是将玉盛在豆中敬神求福 (王国维 释礼a 观 堂集林(第一册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裘锡圭认为“豊”反映的是在鼓 乐声中以玉祭享鬼神 (裘锡圭 甲骨文年中的几种乐器名称j 中华文史论丛, 1980, (2):67-81) ,无论哪种解释, “豊”均与先民的仪式活动有关) , “禮”与“豊”是相 通的。 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研究 6 要求落实到行动上,还要求渗透到观念中。 礼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礼在“豊”字出现之前,便已存在。关于 “礼”在“豊”字出现之前的概念,也即礼最初的概念,将在礼的起源中谈 到。 随着历史的发展,礼在最初涵义的基础上逐渐被引申。着眼于礼在历史 进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属性,礼的涵义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修养和文明的 象征,如“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 “彬彬有礼” 、 “礼貌”等; (二)秩 序、规范和准则,如“礼仪” 、 “礼节” 、 “礼制” 、 “礼教”等; (三)控制社会 的手段,如“礼治” ,在这层意义上,礼与俗、乐、法等相辅而行,构成“礼 俗” 、 “礼乐” 、 “礼法”等新的控制社会的手段。 归纳以上三点,礼已经成为一种处事的标准和尺度,渗透于社会的方方 面面。而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之间,这种处事的标准和尺度往往根据需要 赋以不同的色彩,属于不同的范畴。从性质上讲,这种色彩大致分为两大类: 政治色彩和道德色彩。与此相对应,两大范畴即为政治范畴和道德范畴。礼 的涵义中的三点,第一点基本属于道德范畴的礼,第三点基本属于政治范畴 的礼,第二点则既包括政治范畴的礼,也包括道德范畴的礼。然而政治与道 德往往是一体的,许多属于道德范畴的礼却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而被赋予 政治色彩的礼往往通过道德手段得以贯彻实施。 有研究者提出: “凡人类社会 皆有礼。 ” 1这种观点显然是把政治范畴的礼与纯道德范畴的礼混淆了。作为 政治范畴的礼,有它形成的独特氛围。中国正是因为具有了这种独特氛围, 才使得礼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使中国文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不 同,独一无二。 鉴于研究的需要,本文主要涉及明显为政治范畴的礼以及为政治服务的 属于道德范畴的礼,对于纯道德范畴的礼暂不予以提及。所以本文主要论述 礼作为“秩序、规范和准则”以及“控制社会的手段”时的概念。 在中国传统思想的范畴里,礼是一个很庞杂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被阐 述得非常透彻的概念。广义上讲,礼俗、礼仪、礼器、礼制、礼义以及礼教、 礼治等都属于礼的范畴。礼俗是为解决某些特定矛盾对人类的行为作出的约 定俗成的特殊规定,与习俗比,礼俗带有人为的方向性和明智的理性。礼仪 是为表示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某种仪式,如吉、凶、军、宾、嘉五礼等。礼 器是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晏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代 表贵族等级身份的器物。礼制是王权以各种规则、名分、礼仪、礼器等手段 1 陈戍国秦汉礼制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对社会各集团行为、权力和义务制度化的规定。礼义是在理论上阐释和总结 礼仪、礼制,对礼的真谛的探索与研究。礼教是将礼义推而广之,制定维护 宗法与等级制度的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 用以宣传教育人民, 使之接受服从。 礼治是用贵族等级制即礼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维持统治。以上提到的各 方面均是礼的内容之一或是礼的具体表现,但是仅其中某一方面并不能称之 为完整意义上的礼。礼作为一种文化,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礼被延伸并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融汇成一个文化丛体。 杨志刚认为“礼”是“以礼治为核心,由礼仪、礼制、礼器、礼乐、礼教、 礼学等诸方面的内容融汇而成的一个文化丛体” 1。本文认为, “礼”以礼制 为本质内容,通过礼仪、礼器等直观表现和礼义、礼学、礼教等衍生内容, 达到礼治目的的文化丛体。但探讨到礼最初的概念和内涵时,便不得不需要 从礼的起源入手研究。 1.1.2 礼的起源 谈到礼的起源问题,首先要给“礼的起源”作一界定,也就是讲以怎样 的方法和标准来衡定礼的出现。从前文的叙述中可知,在礼的概念中,礼制 是礼的内容基础。礼仪和礼器是礼制更为直观的表现,礼制透过礼仪和礼器 得到强化,三者相互贯通。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 加强,礼仪、礼器日益增多,礼制日益完善,成为维护统治秩序的有力手段, 使得中国文明绵延五千年不衰不断。一定程度上,礼制的起源等同于礼的起 源,研究礼制的起源即研究礼的起源。 学术界对礼(或礼制)的起源研究存在诸多不同观点,已有研究者对学 术界关于礼(或礼制)起源的现有观点作过总结 2。学术界关于礼的起源观点 暂可归纳为十一种: (一)生产和生活说;(二) 风俗说;(三) 原始礼仪说; (四) 祭祀说;(五) 原始社会巫术说 ;(六) 交往说;(七) 人情和历史说; (八) 分别说;(九) 父权制说;(十) 阶级压迫说;(十一)多元说。 礼源于生产和生活说认为礼源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某些定型化的生活 方式。这与礼源于风俗说基本一致。风俗即人类在共同生活和劳动的过程中 逐渐定型化的生活方式或生活习惯。但风俗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是所有 的风俗都是礼。风俗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的一个概念,从风俗上升到礼,要经 过质的飞跃,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伦理道德的范畴。礼源于原始礼仪说是在风 1 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 2 曹建敦、郭江珍近代以来礼制起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平顶山学院报,20(6): 247-252 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研究 8 俗说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认为礼源于风俗习惯中属于固定仪式的部分。祭 祀和巫术活动均是原始礼仪中比较重要的仪式,巫术往往是祭神祀祖的一种 手段,祭祀和巫术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礼源于祭祀说和礼源于原始 巫术说是在原始礼仪说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界定。礼源于交往说认为中国最初 的交换带有浓厚的 “礼仪” 性质, “礼尚往来” 的礼品交换实际上是货物交易。 以上各种观点均是从礼最初出现时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出发。这些观点,或 忽略礼的特殊内涵,或只强调礼的某一方面的重要性,对于礼的实质内涵问 题没有明确。礼本于人情和历史说源于礼记中的“反本修古”说法。 “本” 是指人的本性,即人情; “古”是指历史的根源。 “人情”与“历史”是形成 礼的重要因素,但不足以构成“礼” ,也不是关于礼的起源的实质性的表述。 礼源于分别说是指礼是由于不断出现分化渐次形成的,由男女有别到排除血 婚,再到夫妇定位,最后到君臣有正,这是礼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表现。礼源 于父权制说与礼源于阶级压迫说都是礼源于分别说的一部分。礼源于父权制 说就是礼源于分别说中的夫妇定位,即实行个体婚制,父权占主导地位。礼 源于阶级压迫说就是礼源于分别说中的君臣有正,即上下贵贱等级有分,阶 级社会和国家形成,礼最终形成。以上三种观点已涉及到礼的性质与作用问 题, 但就礼形成的最初原因仍未明确。 礼源于多元说认为礼是层累地造成的, 意识到礼起源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礼起源性质的复杂性。 谈到礼的起源,本文认为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礼的观念因何而生,二 是礼的表现从何而来。 首先要理解礼的观念因何而生。在中国古代,礼被用于别等差、序人伦, 与人类社会的等级差别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平等社会不存在礼。礼是人类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礼的产生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观念、源 于一种什么样的动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生命必须从外界摄取所需才能存在,而摄取就是占有,因此, 占有是生命的本质。人类最初的占有只是出于一种本能。面对生存的困境和 死亡的威胁,生产力低下的人类如果要占有,必须合群。鉴于生产力的低下, 群体的占有目标是自然物,是动物和植物,占有物也是平均分配的。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人类有了稳定的收获和相应的积累手段,在维持生存所必需的 生活资料之外有了“相对剩余” 。剩余的存在刺激起人类的占有欲望。最初可 能是氏族首领等略有一些权力的人通过“巧取”占有“相对剩余”的生活资 料,导致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私有观念萌芽,社会开始进入野蛮时代。这时 的占有应该在氏族制度的容忍下,占有的不均使得社会分化还处于最初的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段,社会还是处于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当“巧取”发展为“豪夺” , “占有” 发展到“贪婪” ,最终导致社会成员贫富悬殊,社会体制失控,社会处于野蛮 时代的高级阶段。面对野蛮时代无序、无度的局面,氏族制度已无力掌控, 各个利益冲突的集团急需一种最有效且最强硬的组织形式支配社会走向有 序、有度。于是,王权、国家应运而生。礼制,代替氏族制度,作为维系王 权与国家正常运行的一套机制,随之产生并发展。此时,真正属于政治范畴 的礼随之产生。礼源于对贪欲的制约,制约贪欲是礼产生的动力。 其次要理解礼的表现从何而来。 礼制, 作为维系王权与国家正常运行的 一套机制,不是突然出现的。礼制,是巧妙地利用人类已有的被普遍接受的 根深蒂固的观念或行为,冠以新的名义,借以制约贪欲,维系王权的稳固与 国家的稳定。那么,到底哪些观念或行为能够为礼制借用呢?在生产力低下 的远古时代,人类面临着深重的灾难和死亡的威胁,死亡愈多,人类对生殖 的祈求就越是强烈。 “以无限的生殖对付连续不断的灾难和死亡, 这是远古人 类的根本哲学。这个哲学就是对生殖的崇拜。 ” 1之后,人类对生殖的崇拜, 在中国发展为对祖先生殖力的崇拜,而在西方则发展为对神生殖力的崇拜。 某种意义上讲,祖先也是一种神,正所谓“祖先神” 。无论祖先或神,都是人 们精神需求的寄托体。已有研究者通过对中国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大量的具 有代表性的文物的考察,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是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文 化的结论。 2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祖先都可以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人们所崇 拜的是那些具有旺盛生殖力的祖先,之后渐渐转变为对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 的祖先的崇拜,但仍以崇拜具有旺盛生殖力的祖先为主。与生殖崇拜和祖先 崇拜并存的还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其崇拜的自然神或图腾就是神的一 种,也是人们精神需求的寄托体,源于原始共同体的整体意识,或者进一步 说是血缘意识。生产力逐步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人高于自 然的观念逐渐兴起,人们不再通过自然神或图腾来保护氏族,而是希望祖先 的灵魂像其生前一样,能够庇佑氏族成员。祖先崇拜愈来愈成为巩固血缘关 系的精神支柱,祖先愈来愈被人类所尊崇祖先,尤其是具有旺盛生殖力 的祖先成为尊者,成为上者,乃至神者。当王权、国家产生,急需一种新的 机制维持其正常运行,而这套新的机制最终要能被当时人们普遍接受。祖先 为尊者,为上者,对祖先的崇拜也就是对尊、上的崇拜。于是,当时处于社 1 车广锦中国传统文化论关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考古学研究j东南文化, 1992, (5) :21 2 车广锦中国传统文化论关于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考古学研究j东南文化, 1992, (5) :20-61 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研究 10 会上层的统治人员巧妙地把人类对具有旺盛生殖力及其他能力都比较强的祖 先的崇拜转变为对他们自己祖先的崇拜,再而转变为对其自身的崇拜,赋予 自己尊者、上者的身份,并使这种身份合法化。祖先崇拜本身反映的就是不 平等的关系,人们所崇拜的只是那些能力比较强的祖先,于是这些处于社会 上层的统治人员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威, 把祖先崇拜的这种不平等性合法化。 享有被崇拜权利的仅是处于社会上层的统治人员,而处于社会下层的平民百 姓只有崇拜统治人员的义务。而即使在社会上层这个圈内,不同级别的统治 人员享有被崇拜的权利也是有等级差别的。对祖先崇拜的巧妙利用和借鉴, 便形成一种新的机制礼制,面对无度的掠夺,即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上层 人士的贪欲,又能限制不同阶层的贪欲。 当人们把祖先崇拜作为自己崇高的信仰时,为祖先举行高规格的仪式, 并施以最好和最多的祭品,认为是理所应该的;当处于社会上层的统治人员 担任祖先的角色时,那么,为这部分人举行重大仪式,并允许这部分人获取 最好和最多的物品,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有关祖先崇拜的物化 表现转而变成礼制的物化表现。例如,针对祖先崇拜而举行的各种仪式和使 用的各种物品相应地转变为为礼制服务的礼仪和礼器。 礼制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礼也就出现了。 关于礼起源的时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礼起源于龙山 时代;一种观点认为礼起源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根据大量的考古资料,在黄 河、长江的中下游和辽西、燕山地区,有许多属于距今约 55004000 年的重 要遗址,均发现了“礼”的踪迹,即已出现了“礼器” 、 “礼仪”及其它反映 礼制的相关遗存。例如,在许多遗址中,相继出土了一批特殊的玉器、漆木 器和陶器。从质料、形制和纹饰看,许多已脱离原来的实际用途,同三代的 礼器相似或有联系。 而且多数只出土于随葬品丰富的大型或较大型的墓葬中, 从墓葬形制、随葬器物群可见墓主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成员的身份。这些被 少数显贵占有、用以体现其特殊身份并具有特定含义的器物,应被视为“礼 器” 。这些“礼器”的出现,已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而是相当普遍并表现出 一定的规律 1。这体现了形成中的“礼制” 。由此可知,至少在距今约 5500 4000 年间,即考古学上通常讲的龙山时代,礼制已经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礼 已经存在。 1 高炜龙山时代的礼制a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9:23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1.1.3 礼的实质 中国古代文明的统治秩序是靠礼制建立的。 “礼制是王权以各种规则、 名 分(或爵位) 、礼仪、礼器等手段对社会各集团,特别是贵族内部各阶层的行 为,包括权力、义务的制度化的规定。 ” “王权为了保护贵族整体的、根本的 利益,必须制约贵族个人一己的贪欲;把贵族间的利害斗争限定在秩序 的范围内,以制衡无度的厮杀。 ” 1相对于野蛮时代的无序、无度,礼制的出 现,代表着秩序、进步与文明。礼制,主要是为处于社会上层的统治人员规 范地获取更多利益服务的。 在礼制的庇护下, 这个群体不但拥有较大的权力, 而且拥有较多的财富,因此,可以把这个群体称为权贵阶层。 中国古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礼”的论述。 礼记祭统 : “凡治人之道, 莫急于礼” ,是讲在“治人之道”即政治中,礼占有重要地位。 礼记曲礼 : “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 管子五辅 : “上下有 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这里讲礼强调 和维护各种尊卑贵贱。而强调和维护各种尊卑贵贱的目的就是为权贵阶层享 受额外或特殊权力提供合法的保障。 礼制本是为制约贪欲而产生, 而在一定范围内, 又更大程度地满足权贵 阶层的贪欲。分析起来,礼制制约贪欲,是指不同的阶层只能在允许的范围 内谋取利益,而在允许的范围内谋取利益,则是受到礼制保护的。而对于社 会下层,礼制所起的作用就是他们不具谋取额外利益的权力。正所谓“刑不 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当然,权贵阶层为保障自己谋求额外或特殊利益可以 持续顺利实施,往往也对剩余财富的再分配多顾及一点给社会下层,也就造 就了历史上的国泰民安时期。 综上可知,礼制就是使权贵阶层的贪欲在一定的制度下合法化。礼制之 所以具有这种功能,就是因为礼具有标志等级和权力的作用。礼的实质就是 区别等级的尊卑和权力的大小。 1.2 礼器 在礼的概念中,礼制是礼的基础内容。礼仪和礼器是礼制更为直观的表 现,礼制透过礼仪和礼器得到强化,三者相互贯通。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礼仪、礼器日益增多,礼制日益完善,成为 维护统治秩序的有力手段,使得中国文明绵延五千年不衰不断。而就目前从 1 邵望平礼制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特征j东方考古研究通讯,2003,(1):9 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研究 12 考古学上所看到的礼制遗存,有礼仪建筑、大型墓葬等,但更多见到的则是 礼器。 1.2.1 礼器的概念 学术界一般这样定义礼器: 礼器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 而产生,是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晏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 的器物。 在此,需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仪式活动用品都是礼器,必须能够代表 等级,象征权力。山顶洞人时期也曾出现仪式用品,却不能称之为“礼器” , 就是因为这时的仪式用品还没有代表等级、象征权力。本文认为,礼器是新 石器时代晚期随着氏族贵族或王权的出现而产生,是中国古代权贵阶层在举 行祭祀、晏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用以代表等级和象征权力的器物。 那么, 具体到器物本身, 应该如何界定该器物为礼器呢?这就需要为礼 器的界定建立一套标准。 1.2.2 礼器的标准 礼器,包括“礼”与“器” , “礼”是“器”的内涵, “器”是“礼”的载 体。礼器,承载着礼特有的文化内涵适时而生,同时又通过自身特征体现礼 的内涵。礼器的内涵意义必须通过器物的外在特征来体现。对礼器的界定, 需要在理解礼器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器物的外在特征来确定。 礼器,作为在祭祀、晏飨、征伐及丧葬等重大场合的使用器和权贵阶层 的特殊标志,不同于普通的实用器、装饰品或财富的代表物品。普通的实用 器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为满足物质需要的必需品;一般的装饰品是人 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充实基本精神生活的物品;普通的财富象征物品是人 类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体现自己物质价值的一种夸富物品。而礼器承载着特 有的文化内涵,这个文化内涵就是标志等级,象征权力。当时社会的权贵阶 层在一定程度上借助礼器的作用使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合法化,为自己更多地 享有某些权力找到合法的保障。但礼器的文化内涵往往要通过礼器的外在特 征来表现。礼器作为等级身份和权力象征的标志,要求人们在制作礼器的过 程中,对礼器的材料、工艺、造型、纹饰等方面竭尽全力显示礼器的与众不 同,显示礼器所代表的地位的高贵性、权力的神圣性、谋取利益的合法性。 另外,礼器仅为权贵阶层所拥有,并在特殊场合使用,结合器物的出土环境 可以推测器物使用的场合,进而界定器物是否具有礼器的内涵意义。以下将 分别从材料、工艺、造型、纹饰、出土环境等方面探讨界定礼器的标准问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一)材料 可以拥有礼器的仅是社会中的权贵阶层, 这部分人享有特殊权力, 拥有 大量财富。为了彰显他们身份的不同,在礼器材料的选择上,必定选择珍贵、 罕见、质地纯净、蕴含特殊内涵、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而不是使用普通的、 大众的、平民百姓都可拥有的材料。对于珍贵罕见的材料,即使是普通社会 成员可以获得,也要通过各种手段规定这种材料只能为权贵阶层所拥有。对 权贵阶层来讲,珍贵的材料就是财富,就是资源。拥有珍贵的材料,也就是 占有了财富,控制了资源,为维护权力提供了保障。他们拥有的不仅是材料 本身,而是材料所象征的资源与权力。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和东北地区的红 山文化,获取玉料较为便宜;而玉又是指“石之美者” ,相对于石料,并非人 人都可获得,是较为珍贵的材料;而玉本身多“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 温润” , 质地较纯。 玉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等级身份象征的条件, 因此, 这两个文化的礼器,有相当一部分用玉料加工而成。而黄河下游的山东龙山 文化,所处的地区玉料较少,但是这并不妨碍权贵阶层占有其它罕见珍贵的 材料,如制作黑陶器的细泥土、制作白陶器的高岭土,进而控制资源,维护 权力,而为数不多的玉器制品更加代表了其身份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当然, 不同文化有使用不同材料器物的习惯,但这种使用习惯往往受材料产地的制 约。另外,人们在最初发现某种新的且较为珍贵的材料时,因为技术的原因, 往往不会先用于礼器,而当人们一旦能够掌握材料的使用时,这种材料通常 被用来制作礼器标志权贵阶层的身份。例如,龙山时代已经出现了铜,虽然 当时铜是一种较为珍贵的材料,但开始时人们还不能完全熟练掌握使用铜的 技术,因此,最初铜并没有作为制作礼器的材料;而到夏商周时期,人们一 旦熟练地掌握了使用铜的技术后,铜作为当时社会存在的一种珍贵材料,铜 礼器也就顺势出现,成为权贵阶层身份的标志。 (二)工艺 在制作礼器的过程中,往往运用最先进的技术,达到最高超的工艺。最 初,处于社会上层的统治人员为维护自己的权力,通过各种手段,把礼制的 观念灌输到普通社会成员的思想中。久而久之,人们便也接受了这种观念。 最初, 工匠在制作后来演变为礼器的器物的过程中倾注了他们对于氏族图腾、 诸神和先祖们的全部情感和敬畏。他们是用心在侍奉氏族图腾、侍奉神明、 侍奉先人。为此,他们不厌其烦地修饰加工器物,竭力做到一丝不苟、精益 求精。当王权出现,礼制产生,工匠们在制作礼器的过程中,把原有的对氏 族图腾、神明、先人的情感与敬畏转变对王权和权贵阶层的情感与敬畏,把 山东龙山文化礼器研究 14 最先进的技术和最高超的工艺用于礼器的加工制作。例如,古人制作一件薄 胎高柄杯的陶坯就要花上数天的时间, 还需要不厌其烦地修饰打磨器物表面, 精益求精地追求完美效果。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制作工序更是繁琐,制作工 艺更是要求精湛,尤其是大型青铜礼器的铸造,需要多名技术熟练的工人配 合,经过许多道严格的工序方可完成。 (三)造型 在造型的设计上, 礼器为了显示权贵阶层的身份或权力, 必然不同于非 礼器的造型。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绝不同于一般的青铜器,青铜礼器大多大 气超凡,厚重典雅,蕴含一定的象征意义。当然,礼器最初也是从实用器发 展而来;后来,礼器便兼有实用器与礼器的双重功能;再后来,部分礼器脱 离实用器,只具备礼器的功能,部分礼器仍兼有实用器与礼器的双重功能。 判断一件器物是否是礼器,对于不具备实用功能的器物比较简单一些,但是 对于同时具有实用功能的礼器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通过理解器物造 型的内涵意义,进而界定是否属于礼器。玉琮,外方内圆,象征着沟通天地, 被赋予神圣的权力,造型上具有礼的内涵。大口尊,虽然造型简单,但显然 是仿男性生殖器,象征对祖先的崇拜,也即象征对尊者、上者的崇拜,是等 级身份的标志,亦明显具有礼的内涵。觚、薄胎高柄杯在造型上基本不具备 实用功能,但又相当精美,可以放在礼器的范畴思考。有研究者根据器物的 造型归纳出两个定理弧腹象征定理与折腹圜底象征定理,反映女性生殖 崇拜、男性生殖崇拜的观念 1。生殖崇拜后来发展为祖先崇拜,而礼的观念又 由祖先崇拜发展而来。礼的观念反映在器物上,仍带有最初的生殖崇拜的影 子,只是这种影子已经演变为礼的象征。人们在制造器物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苗班培训总结
- 老年智能机培训
- 防疫歌曲教学课件
- 暖通施工技术试题及答案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试题及答案
- 建设银行2025东营市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吉林地区
- 邮储银行2025宣城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家具制造应用
- 邮储银行2025南通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桩基础平法施工图(平法施工图识读)
- GB/T 9113-2010整体钢制管法兰
- GB/T 23338-2018内燃机增压空气冷却器技术条件
- 癫痫的急救与护理课件
- 海姆立克急救法完整版本课件
- 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实施方案课件
- 控压钻井技术及实践培训讲义工艺课件
- 厚度仪点检表
- 北京市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
-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实践研究
- 无领导小组面试评分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