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专业论文)磁力研磨实验研究.pdf_第1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磁力研磨实验研究.pdf_第2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磁力研磨实验研究.pdf_第3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磁力研磨实验研究.pdf_第4页
(机械工程专业论文)磁力研磨实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磁力研磨 s v z - 方法是一种利用磁场作用进行研磨加工的新型表面 光整加工方法。 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电磁理论系统分析了磁 力研磨加工过程中磁性磨料受力情况。 在研制外圆磁力研磨工艺试验台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了研磨铁磁性材料( 4 5 钢) 和非铁磁性材料( 不锈钢1 c r l 8 n i 9 y i ) 工 件外圆表面时,研磨速度、进给速度、磁场强度、工作间隙、磨粒粒度、 等工艺因素对研磨性能的影响。同时,针对研磨不锈钢时压力不足现象, 提出了解决方案。最后,选择优化的工艺参数和改进的工艺方法分别对 4 5 钢和不锈钢y - 件进行了研磨实验,原鲐表面粗裢度为r a 0 8 2 5 9 m 的 4 5 钢工件经1 0 分钟研磨后,表面粗糙度降到r a 0 0 4 5 i t m ,原始表面粗 糙度为r a 0 4 3 4 m 的不锈钢工件经2 0 分钟研磨后,表面粗糙度降到 r a 0 0 9 6 p m 。 关键词:磁力研磨 研磨性能 磁性磨料铁磁性材料 非铁磁性材料 a b s t r a c t t h em a g n e t i c a b r a s i v ef i n i s h i n gi san e wt y p eo fp r o c e s s i n gm e t h o d a s s i s t e db y m a g n e t i cf i e l du s e df o rp o l i s h i n gw o r k p i e c e s u r f a c e t h i s p a p e ra n a l y z e s t h ef o r c e sa c t e do n m a g n e t i c a b r a s i v eb y e l e c t r o n i c - m a g n e t i ct h e o r y al o co fe x p e r i m e n t sa r ec a r r i e do u to nt h eb a s i so fd e v e l o p i n g m a g n e t i c a b r a s i v ef i n i s h i n ga p p a r a t u s f o r p r o c e s s i n g t h ee x t c m a la n d i n t e r n a ls u r f a c eo f v c o r k p i e c e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e c h n o l o g yf a c t o r s ,s u c ha s a b r a s i v ea m o u n t ,m a g n e t i cf i e l ds t r e n g t h ,w o r kc l e a r a n c e ,m e a nd i a m e t e ro f m a g n e t i ca b r a s i v e s ,a n dm a c h i n i n gf l u i d o nm a g n e t i c a b r a s i v e f i n i s h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n e wt e c h n o l o g y m e t h o di s a p p l i e d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f i n i s h i n gp r e s s u r e w h e nt h e n o n f e r r o m a g n e t i c s u b s t a n c e s w o r k p i e c e s a n d m a c h i n e d n o n f e r r o m a g n e t i c s u b s t a n c e s c o m p a r e d t o f e r r o m a g n e t i c s u b s t a n c e s ,i th a s b e e nd e t e r m i n e dt h a tt h e f i n i s h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l ee q u a lq u a l i t a t i v e l y , b u ta r ed i f f e r e n t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 a sa r e s u l t ,t h es u r f a c er o u g h n e s sb e f o r ef i n i s h i n gr a 0 8 2 5 9 mw a si m p r o v e dt o 0 0 4 5 9 m i nt h ec a s eo fg r i n d i n g f e r r o m a g n e t i cw o r k p i e c e ( 1 0 w c a r b o n s t e e l :4 5 ) a n dr a 0 4 3 4 肚mt oo 0 9 6 9 m i nt h ec a s eo fn o n f e r r o m a g n e t i c w o r k p i e c e ( s 诅i n i e s ss t e e l :1 c r l 8 n i 9 t i ) k e y w o r d s :m a g n e t i c - a b r a s i v ef i n i s h i n gm a g n e t i c a b r a s i v e s f e r r o m a g n e t i c s u b s t a n c e n o n f e r r o m a g n e t i es u b s t a n c e f i n i s h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第一章绪论 1 1 机械n t 精度及零件表面质量 机械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为适应机器性 能和使用寿命方面不断提高的要求,在机械制造中,对机械加工精度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十九世纪,机械h = _ t - 精度平均每5 0 年提高一个数 量级,而u - 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平均每三十年提高一个数量级。目前, 加工精度已从六十年代的微米( g m ) 级提高到了0 1 0 0 1 微米级,现 在又正向更高的精度一一纳米( m ) 级进军。 任何机械n , r - 方法所获得的加工表面,实际上都不可能是绝对理想 的表面。机械加工质量包括加工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加工表面层的物 理机械性能的变化。前者主要指表面波度和表面粗糙度i 后者包含以下 三个方面内容:1 ) 加工表面层因塑 生变形产生的冷作z , j 旺4 t s ;2 ) 加工表 面层因切削或磨削热引起的金相组织变化:3 ) h r s r _ 表面层因力或热的作 用产生的残余应力【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即零件的工作精度及其保 持性、零件的抗腐蚀性、零件的疲劳强度和零件之间的配合性质等等。 从而影响机械产生的使用性能。在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中,表面粗糙度是 一个重要指标,是影响工件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存在摩擦、 磨损的场合中起主要作用。据报道,世界上能量的1 4 l 3 以各种形式 最终消耗于摩擦【3 而磨损是零件失效的三种形式( 磨损、腐蚀和疲劳) 之一】。 1 2 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术 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术是适应现代高技术发展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一种机械加工新工艺。精密h = x - 是指加工精度以g m 计的加工方法。光 整h = y - ( 指能获得r a 2 0 1 , m 的加工方法,如研磨、珩磨、超级光磨等) 是生产中常用的精密h = r - 方法,一般其加工精度在i t 5 左右。而超精密 加工是指加工精度高于0 i g m ,表面粗糙度优于百分& g g m 的加工方 法。更严格说,尺寸精度为i t l 或更高的为超精密h a y - - 。而就其加工而 言,超精密h r a s _ 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向传统加工方法不易突破的精度界 7 9 - , 9 l 战的加工,即高精度加工;二是指向实现微细尺寸界限挑战的加工, 即以微电子电路生产为代表的微细加工。 超精密加工技术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都有重要应用,是衡量一个 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超精密加工包括超精密切削( 车削、铣 削等) 、超精密研磨( 机械研磨、机械化学研磨、抛光、液中研磨、非 接触式浮动研磨和弹性发射加工等) 和超精细加工。 超精密切削是在超精密机床上,使用锋利的金刚石刀具对工件进行 车削和铣削的,主要用于加工表面质量和形状精度要求高的有色金属或 非金属零件。如加工平面或非球面反射镜、磁盘、v t r 轧棍、有色金 属阀芯和多面棱镜等、超精密丰削可达到r a 0 0 0 5 r t m 的表面粗糙度和 0 1 9 m 的非球面形状精度。 超精密磨削主要用于加- v - k 寸及形状精度要求很高的伺服阀、空气 轴承主轴和陀螺仪超精密轴承等。超精密磨削可达到r a 0 0 0 5 1 t m 的表 面粗糙度和0 0 1 9 m 的圆度。 超精密研磨主要用于加工高表面质量与高平面度的集成电路芯片 和光学平面及兰宝石窗1 2 等,超精密研磨可达到5a 的表面粗糙度和 入2 0 0 的平面度( 0 1 0 0 m m ) 。 从国际上看,美国、英国、荷兰在超精密加工方面起步较早,处于 国际领先水平。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 l l l ) 于1 9 8 4 年成功研制 出8 4 ”超精密金刚石机床d t m 3 ,该机床可加工直径中2 1 0 0 m m ,重 4 5 0 0 k g 的工件,采用恒温油喷淋冷却,油温变化可控制在2 0 o 0 0 2 5 之内,以1 5 m 3 m i n 的流量喷淋机床与工件。机床采用液体静压导轨, 直线度为0 1 p m 1 0 0 0 m m ,位移误差为o 0 1 3 a m ,扭摆 1 ) ,则 m = :( 一跏川, 式中, 为椭球的长短半轴之比,n 由下式确定 肚南l 卜志舢信历j 当0 = 4 5 。, = 1 5 2 时,m 。取得最大值。在研磨加工时,这个力 矩可以使磨粒更有效地切削。 c ) 磨粒与工件间的摩擦力 加工区域内的磨粒和工件表面之问的摩擦力可用以下公式确定: f = k f p , ( 2 - 6 ) 式中,k :磨粒粒度、形状修正系数; 正摩擦系数; p 研疆& 交, d ) 作用在磨粒上的离心力 磨粒受到摩擦力或工件表面的吸附力,将随工件一起旋转,由于磨 粒具有质量,故必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离心力的大小可由下式计算: r 堋j 。) 式中,m 为单个磨粒的质量( k g ) ;v 为磨粒因摩擦作用而随工件转 动的瞬时速度( m s ) ,其值小于或等于工件转动的线速度;r 为工件轴 截面半径( m ) 。 ( 二) 加工区域内各磨粒间的作用力 如假设磨粒为球形,可由下式计算: f f , , 。= 1 5 m 2 t o x :焉 ( 2 - 8 ) 式中,:磁性磨粒的半径,一般在3 0 1 5 0 m 左右;x 。:磨粒的 磁化率。 这个力是沿着磁力线方向的,它使磁性磨粒沿磁力线排列,形成“磁 性研磨刷”,同时,由于磨粒的相互吸引,也能防止加工时磨料的飞溅。 ( 三) 磁性研磨刷的受力 由上述分析得知,处于加工区域的磨粒,相互吸引并受到指向加工 表面的磁场力的作用,靠得很紧,排列时使自身长轴沿磁力线方向。显 而易见,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一条条自磁极到加工表面排列的磁性磨粒链 ( 简称磁链) 。 如图2 4 所示,当工件转速n = 0 ,各磁链将沿磁力线方向排列,由 电磁理论可知,两种不同导磁材料( 相对磁导率不同) 互相接触时,磁 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这个接触面,并且在界面上的磁压力为: 只= ( 芸 ( 去一爿 , 式中:b :界面上的磁感应强度( t ) ; ,f ,:不同材料的相对磁导率。 4 若假定研磨刷的相对磁导率为_ t 卅,则上式可表示为: 只= ( 默一剖 由于磁性研磨刷可以认为是由构成磁性磨料的f e 和a 1 2 0 3 以及空 气组成,由电学和磁学的相似性,利用e u c k e n 原理,可以近似推得研 磨刷的相对磁导率为: p m l 2 上 o 卜嚣+ 吩器j + 卜嚣+ 器) 。 式中,:磨粒中舍a 1 2 0 3 的体积; 昧磨粒中舍f e 的体积; t g ,t 。,:分别为空气、a 1 2 0 3 、f e 的磁导率。 由于空气和a 1 2 0 3 的磁化率。“0 ,故心“儿。风,而铁磁性材 料的相对磁导率由电磁学的理论得以= ,, u 。因此,式( 2 - 1 1 ) 可写 成: ;兰攀( 2 - 1 2 ) 2 万万酉而 但是,粉状体的磁化现象是相当复杂的,一般是不能化为简单的模 型,因此整体相对磁导率取决于磁性研磨粉颗粒中铁的相对磁导率与磁 场强度的关系若磁性研磨粉颗粒为球形,每颗粒子中含有铁的容积率 为,且按正方晶格均匀排列时,以= ,_ r c o 6 ,对于颗粒大小不同或分 布不同时,一般取h _ 0 5 2 4 0 8 1 7 ,则式( 2 - 1 2 ) 可写成: 肛。:6(2+t,)-21r(1-t,)co ( 2 - 1 3 ) ” 6 ( 2 + ,l ,) + 丌( 1 一,f ,) c o 。 式( 2 - 8 ) 可写成 p :旦 型丝二塑 ( 2 - 1 4 ) 1 4 ,如3 ( 2 + ,) + 石( ,一1 ) 国 从上式可以看出,研磨压力与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随磁感应 强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但由于磁性磨粒在一定磁感应强度下会产生饱 和,故研磨压力存在最大值。另外,随着含铁的吝积率的减小,研磨压 力也会减小。 如图2 3 所示,当1 1 0 时磨料链将随工件转动而转动一定角度,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随工件转动的每个粒子都将受到磁力矩的作用,而 粒子所受的力矩可以简化为一个集中力和一个力偶。设处于加工表面并 随工件转动的粒子数为m ,则工件表面受到由磁矩产生的集中力为: 户:y 声 ( 2 - 1 5 ) 式中,只。为单个磨粒简化的集中力矢量。 因此,在研磨加工时,研磨刷与工件表面间的研磨压力是式( 2 - 1 4 ) 计算出的压力公式与式( 2 1 5 ) 中集中力在实际接触面积上所产生的压 力的矢量和。 2 3 磨粒飞溅的临界速度 由以上分析可知,磨粒产生飞溅的条件是,作用在磨粒上的离心力 的超过了磁研磨压力。对于铁磁性材料而言,这种临界条件可表示为: r = p s o ( 2 1 6 ) 式中,岛为磨粒与工件的接触面积。 将式( 2 7 ) 和式( 2 1 4 ) 代入上式,可得出磨粒飞溅的临界速度 ”o = b ( 2 1 7 ) 可见,在磨料的密度和工件的回转半径一定的情况下,磨粒飞溅的 临界速度与工作间隙中的磁感应强度、磨粒与工件的接触面积、磨粒中 铁磁性材料的相对磁导率、磨粒中含铁的容积率和磨粒的粒度有关。 也就是说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磨料飞溅的程度: ( 1 ) 增大工作间隙中的磁感应强度,这可通过增大激磁线圈中的 电流强度或减小工作间隙的宽度来实现。 ( 2 ) 采用磨粒接触面积与平均质量之比较大的磨料加工。 ( 3 ) 提高磨粒中的含铁的容积率。 ( 4 ) 提高磨料中铁磁性材料的相对磁导率。 第三章磁力研磨装置设计 本章作者将在阐述磁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上,根据实验要求和设 备的具体条件设计出一套适合工件外圆表面加工的磁力研磨装置。 3 1 磁路设计理论概述 一组闭合的磁力线所经过的全部路径,叫做磁路。磁路设计和计算 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以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来进行。但是由于磁路本身 的复杂性,如磁路的非线性及磁路参数的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直接用 麦克斯韦方程组计算非常困难。所以,磁路设计和计算至今不成熟。 下面简单阐述一下磁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 ( 一) 麦克斯韦方程 1 、经典麦克斯韦方程 ( 1 ) 关于变化电场与磁场的关系 扣d i = ,+ d ( 3 1 ) ( 2 ) 关于变化磁场和电场的关系 伊d t = 一d ( 3 _ 2 ) ( 3 ) 关于电场性质 扣峦= q ( 3 - 3 ) ( 4 ) 关于磁场性质 伊d g = o ( 3 - 4 ) 2 、在交直流激磁带铁心电磁路中,上述的麦克斯韦方程可用下面 的实用的关系式来表示。 ( 1 ) 电磁感应定律 由式( 3 - 2 ) 得: p :一j v 坐( 3 - 5 ) 8 式中,p :感应电动势( v ) ; :激磁线圈匝数( 匝) : d e , :磁通变化量。 e l l ( 2 ) 电压平衡定律 由图3 1 所示简化电路可得: u = i r z - e = i r l “甍= i r t - 4 4 4 趟串( 3 - 6 ) 式中,u :电网电压( v ) ; r :线圈电阻( q ) ; ,电网电压频率( h z ) 。 r l 一一 f 图3 1简化的等效磁路 ( 3 ) 全电流定律 弦a i = n i t3 - 7 ) l ( 4 ) 磁势方程 全电流定律从理论上分析可以认为,积分回路是任意取向的,且可 得到理想的结果,而在计算过程中往往需要选取积分线路与磁力线方向 一致,从而使矢量计算化为标量计算,对于直流带铁心电磁路在使用式 ( 3 7 ) 时,可作如下解说: 1 ) 在磁性材料构成的磁导体中,磁感应强度方向都与磁导体中心 平均磁感应强度平行,即计算时可以取平均磁感应强度。 2 ) 假定在与平均磁感应强度线垂直的任何面内,磁通分布是均匀 的。 1 9 图3 2 有气隙的磁路 图3 2 所示的有气隙6 磁路,可以看作由气隙和此导体串联构成的 闭合回路,取磁导体中心线为积分回路,根据式( 3 7 ) 可得: 叠d i = l a 蕊+ l a 。d i t 3 一g ) 若磁导体是由n 段不同截面,不同材料组成,则 严d i = 疗d i = e 形。2 帆 ( 3 9 ) 式中,:第,段磁导体中通过的磁通: b “第,段磁导体的磁阻。 对于空气隙可得: i h d d l = 以r j ( 3 1 0 ) 吾 式中,。:空气隙中通过的磁通量; 曰。:空气气隙磁阻。 将式( 3 8 ) 、( 3 - 9 ) ( 3 - 10 ) 代入式( 3 7 ) 中得: ( 破r 。,+ 热r 。) = j v i ( 3 1 1 ) 上式即为磁路的磁场方程,它表示磁路中各段磁压降之和等于总激 磁磁势。 ( 二) 磁路欧姆定律 在一个闭合磁路中若不计漏磁,并类比于电路可得出下面的公式: ( 3 1 2 ) 通过磁路截面的磁通密度( w b ) ; 磁动势( - 靠x - r i ) ,f 。= n ; r m :磁路磁阻,r 。= 心,而f 、s 分别为磁路的长度、 导磁率和截面积。 与电路的欧姆定律相比较,称式( 3 - 1 2 ) 为磁路的欧姆定律。 ( 三) 磁路基尔霍夫定律 ( 1 ) 磁通连续性原理(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 0 ( 3 - 1 3 ) 即流入某点的磁通之和等于流出该点的磁通之和。 ( 2 ) 全电流定律(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谚r 。,= ,= f f ( 3 - 1 4 ) 它表示磁路的任一闭合回路中,各部分磁位差的代数和等于环绕该 回路所有磁势的代数和。 ( 四) 磁路的串、并联 ( 1 ) 磁路串联 总磁通等于各支路磁通,即 = 珐= :一 总磁动势等于各支路的磁压降之和,即 n = h l ,i + 日2 ,2 + 总磁阻等于各支路磁阻之和,即: t 。= 心i + 2 + ( 2 ) 磁路并联 总磁通等于各支路磁通之和,即: ( 3 1 5 ) ( 3 1 6 ) ( 3 1 7 ) 毋r 一如 , 一 中 式 矽= 破+ 2 + - ( 3 一1 8 ) 总磁动势等于各支路的磁压降,即: n i = h l ,l = h 2 ,2 一 ( 3 - 1 9 ) 总磁阻倒数等于各支路磁阻的倒数和,即: 上:上+ 上+ ( 3 2 0 ) 月。月柑尺。2 3 2 磁路设计分析 本节准备就直流励磁回路的设计计算进行分析,从而提供一个磁力 研磨实验的实用磁路设计方法。 ( 一) 磁路结构 根据磁力研磨的使用安装要求和磁路设计中尽量采用简单结构形 式的设计原则,设计磁路结构如图3 3 所示的i i 型结构,主要组件有1 磁极体;2 极靴;3 被研磨工件;4 铁心;5 激磁线圈;6 磁轭。 阢彰钐彩笏彤 6 4 i : l ;j l l 整: 珏 - i噩; 旺 - 三 : : : ii 藕; : 随i 蕊添溯翎测删 图3 3 磁研磨装置结构 对于直流激磁电磁路,铁心上没有涡流和磁滞损耗,因此,铁心材 料可以选用具有较高磁导率和饱和磁感应值,而且价格便宜的工业电磁 铁。另外,为了在铁心上得到较为均匀的不随时间变化的恒定磁通以及 在电磁力作用下均匀,激磁线圈5 采用螺线管式,磁极由磁极体1 和极 靴2 组成,这是为了便于更换极靴形状,以便加工不同形状工件,从而 扩大加工范围。磁轭6 设计时,为了防止磁饱和而使磁路非线性增大, 一般应使其截面积比铁心截面积大5 1 0 。 ( 二) 磁导和漏磁导的计算 在磁路设计当中,工作间隙磁导和非工作气隙磁导以及漏磁导的计 算是至关重要的,工作气隙磁导计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际7 - 作时气隙 磁通量的大小,漏磁导的精确计算,是磁路磁通利用率和激磁磁势确定 的主要依据。另外,工件与极靴圆弧的相结位置,对气隙磁导计算有较 大影响。本节将以图3 3 所示的磁路结构为基础来分析计算磁路的磁导 和已知7 - 作气隙磁感应强度情况下,磁路所需激磁磁势的计算。 图3 3 所示磁极和铁心可简化为如图3 4 ( a ) 所示工件与极靴圆弧 同轴放置的简图。工件半径为r 1 ,极靴圆弧半径为r 2 ,气隙长度为 b = r 2 - r i ,极靴圆弧圆心角为c 【,极靴高度为a ,宽度为。 ( 1 ) 工作气隙磁导 吁羽p o b a 图3 4 磁路简图 ( 3 - 2 0 ) 式中,g g :工作气隙磁导( h ) ; p o :空气磁导率( 4 丌1 0 7 h m ) 。 在考虑磁通边缘影响时,b7 为极靴当量宽度,且有 6 ,:6 + 丛墨 型( 3 - 2 1 ) 7 a 为极靴弧当量圆心角,且有 a 2 d + k ( r 2 一r 】) 础2 磁通边缘影响系数一般取k = o 3 0 7 1 “。 ( 2 ) 靴斜面非工作气隙磁导 ( 3 2 2 ) g ,:l l o b i n r 3( 3 - 2 3 ) 。c 2 式中,r 3 :a 、e 两点所在圆的圆弧半径( m ) ; :两极靴斜面间的夹角( t a d ) 。 ( 3 ) 心柱上任一截面磁导及柱问漏磁导 图3 4 ( b ) 所示的两直径为d 的铁心柱,由于其在磁场中流过截 面磁通是非亘定的,因此,只能先计算其比漏磁导的大小,即有: g 。靠 式中,n = l d 。 l h 。+ d u ( 3 - 2 4 ) ( a )( b ) 图3 5 具有集中磁势和磁导的简化磁路 图3 3 所示的磁路结构可以简化成具有集中激磁磁势和集中磁导的 磁路计算。因此,首先简化为图3 5 ( a ) ,并作如下分析,设在铁心柱高度方 向x 处取增量d x ,x 处磁位为u m x , 则d x 段磁位增量为d u 通过d x 段磁 h u 通增量为d e ,漏磁通增量为d 。,由基而霍夫第一定律可得: d e ,= 一d 虹( 3 - 2 5 ) 由于铁心柱间存在漏磁,而且其单位高度上的漏磁导( 即比漏磁导) 可由式( 3 - 2 4 ) 求得。因此,d x 段铁心柱的漏磁通为: 却。= u( 3 - 2 6 ) 因此,式( 3 - 2 5 ) 可写成: d 母l = 一u 。x g d x t3 - 2 7 ) 设铁心单位长度上具有激磁磁势为产2 向( n i 为磁路总激磁磁 势) ,x 处的磁化场强为凡。类比于电路,磁路可用图3 6 ( b ) 表示, 取图示逆时针方向积分,由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得: d u 。= 2 ( f h ,) ( &( 3 - 2 8 ) 为推导方便,先忽略铁心磁阻的影响,即皿= o ,则有: d u 。,= 2 弦 ( 3 2 9 ) 图3 5 ( a ) 简化边界条件可表示成: f ,h = 0 = o 。 = 。 g ;( 3 - 3 0 ) 对式( 3 - 2 9 ) 积分并代入边界条件,可求得: = 2 乒( 3 - 3 1 ) 再对式( 3 2 7 ) 积分可得铁心上任一截面的磁通: 庐,= 励2 + 2 乃g 。一f g x 2 ( 3 - 3 2 ) 铁心柱上任一截面磁导为: g ,= g 。+ g ( h :- x ( 3 - 3 3 ) 铁心柱间的漏磁导为: g 。= 严= ( 4 ) 磁路的总漏磁导和总磁导 ( 3 - 3 4 ) ( a )( b ) 图3 6 等效磁路 为了精确计算图3 3 所示结构磁路的磁导,可用图3 6 ( a ) 作为集 中磁势和磁导的等效磁路。图3 5 ( a ) 所示磁路可以简化为图3 6 ( b ) 所示等效磁路来计算。因此,磁路总漏磁导为: g ,= 2 可+ g * 。 ( 3 3 5 ) 磁路总磁导为: g = g 。+ g 。 ( 3 - 3 6 ) 图3 4 所示磁路的漏磁系数为: 。 ( 3 3 7 ) ( 三) 磁路激磁磁势计算 设磁路工作时,气隙工作磁感应强度为展( 对于磁力研磨加工,希 望岛越大越好,而且可调。因此,以选取时根据磁路结构尺寸和材料, 取不使磁路产生磁饱和的最大值,而根据文献和本实验申采用的磨料的 性能,当磁感应强度为1 2 t 时,磨料产生饱和,而此时磁路以不产生 饱和为宜。) 由极靴的结构尺寸可求得气隙面积品。因此可得工作气隙 所需磁通为: $ g = b g sg ( 3 3 8 ) 2 6 由磁路磁通利用系数( 5 = ,为总磁通) 与漏磁系数盯的关 系( 盯= z ) 可得磁路所需总磁通为: 驴咿九 ( 3 - 3 9 ) 若计及磁路各部件磁阻,则磁路总磁阻为: r = r 。+ ( 3 - 4 0 ) 由磁路欧姆定律可得磁路的总激磁磁势: m = 九月 ( 3 - 4 1 ) ( 四) 线圈设计 首先根据工作要求和环境温度选取线圈导线的电流密度j 和线圈允 许工作温度。然后按下列步骤进行: ( 1 ) 线圈厚度 8 = p ( m ) 2 ( 2 0 珊丑巧2 ) ( 3 - 4 2 ) 式中,p :线圈导线电阻系数( q m m 2 m ) ; ,7 线圈散热系数( w c n 2 ) 丑:线圈填充系数; 芦:线圈长厚度比( d = 3 8 ) 。 ( 2 ) 线圈匝数 n = v l p l o l , ( 3 - 4 3 ) 式中,”激磁线圈端电压( v ) : lo = r t ( d 十e ) :每匝线圈单位长度( m ) 。 ( 3 ) 激磁电流 ,= ( n ) n ( 3 - 4 4 ) ( 4 ) 线圈导线直径 d = 4 ;o l q ( m ) c r y ) ( 5 ) 磁感应强度 根据气隙磁感应强度与线圈输入电压的关系 应强度的大小为: ,- s 口= l 一矿 5 _ c z p l s 。r 式中,s :线圈导线截面积; 肌线圈总匝数: p :线圈导线电阻率; 上:线圈导线总长度; 受:_ t - 作气隙截面积; j r :磁路总磁阻。 ( 3 - 4 5 ) 求实际工作气隙磁感 ( 3 - 4 6 ) 3 3 磁路参数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并参考有关文献,对于图3 3 所示的i i 型磁路结构, 给定下列结构参数: 磁极高a = 4 0 m m ,宽b = 5 0 m m ,气隙长度1 3 ;1 ,5 m m ,工件半径 r l = 2 0 m m ,极靴圆心角c 【- - - 9 0 0 ,铁心直径d = 5 0 m m ,高度h = 1 0 0 m m , 铁心柱间距l = 1 7 0 r a m ,工作气隙磁感应强度b 。= 1 2 t ,激磁电压u = 2 1 v ( d c v ) 。 则磁路各参数值为: 工作气隙磁导g g = 3 8 7 1 0 h ,磁路总磁导g = 5 1 2 1 0 7 h ,磁路 激磁磁势n i = 6 0 4 0 安匝,线圈总匝数n = 3 0 2 1 匝,激磁电流i = 2 a ,环 境温度t = 2 0 时,线圈实际温升t = 6 0 。 3 4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是通过对c m 6 1 2 5 型( 济南第一机床厂制造) 车床改造而 得到的。主要改造有: ( 1 ) 拆去中拖板,将磁极及线圈构成的磁研磨装置通过设计的燕 尾座安装在中拖板底座上,并通过调节并燕尾座上的螺钉可以调节工作 问隙的大小。 ( 2 ) 由于本实验不要求主传动与进给传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 希望进给速度在大范围内无级可调,故单独建立进给传动链,用研磨进 给速度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经过变速箱来带动丝杠运动,再通过丝杠 带动中拖板底座,从而实现在0 5 0 0 m r r d m i n 范围内无级交速进给。另 外,由安装在床身上的行程开关来实现自动循环进给运动。 在研磨加工中,主轴的旋转带动工件转动,从而实现研磨,本文称 这个速度为研磨速度。显然,研磨速度的控制是通过机床实现的,本实 验中的机床的主轴调速范围为6 3 3 1 5 0 r p m ,下表给出了主轴转速与工 件线速度的关系。 表3 1 主轴转速 6 31 2 52 5 03 2 04 0 05 0 06 3 08 0 0i o o o 1 2 5 01 6 0 02 0 0 0 2 5 0 03 1 5 0 ( r p m ) 工件戏速 度00 6 60 1 3 0 0 2 6 2d3 3 50 4 1 80 5 2 40 6 6 0口9 3 81 0 4 71 3 0 91 6 7 62 0 9 4 2 6 1 832 9 9 ( m p s ) 第四章磁力研磨实验研究 利用作者研制的磁力研磨装置,对4 5 钢和不锈钢s - 件的外因进行 了研磨实验,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研磨h o - y - - 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作 了4 5 铜和不锈钢工件优化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4 1实验条件 ( 一) 实验仪器 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有w y j 3 0 系列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长春市蓝 菱电子技术研究所) ,c s t - 1 i a 型特斯拉计( 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 , s d y - 1 型电感式测微仪( 分辨率o 0 1 9 i n ) ,2 2 2 1 型轮廓仪( 哈尔滨量具 厂,分辨率o 0 1 “m ) 。 ( 二) 磁性磨料 磨粒的粒度以及其它性能对磁力研磨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实验 中所使用的磨料是哈尔滨科技大学研制的m a c 系列磨料,它是由具有 优良导磁性能的铁粉和具有切削能力的白刚玉粉,在高温高压下烧结, 经粉碎而制成的,其结构大体如图4 1 所示,其性能如下: 铁戳性材科 磨粒 固4 1 磨料结构示意图 比重为2 3 2 6 ; 抗变形温度为1 3 0 。c ; 分解温度为4 5 0 1 c ; 抗压强度( o 。) 8 0 0 k g c m 3 ( 2o ) ; 抗拉强度( 叽) 12 0 k g c m 3 ( 2 0 。c ) : 抗冲击强度( 盯。) 2 k g c m 3 ( 2 0 ) 。 研磨粉的磁导率在本实验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磁导率越高,磁力 研磨中的研磨压力越大,表4 1 是实际测得的m a c 系列磨料的磁导率。 表4 1m a c 系列磨料磁导率 粒度4 0 48 0 41 0 0 “1 0 0 4 1 6 0 # 一 2 0 0 “2 5 02 5 0 4 1 6 0 42 0 0 4 3 0 0 8 磁 导率 74 27 6 176 5 7 7 27 8 27 8 77 9 5 ( p h m ) 研磨粉按粒度大小可分为三类,即磨粒( 8 4 8 0 4 ) 、磨粉( 1 0 0 “ 2 0 0 “) 、微粉( w 4 0 w 5 0 ) ,研磨加工中一般所用的磨料是磨粉和微粉, 磨料粒度及颗粒尺寸如表4 2 所示。 表4 2 磨粒粒度及颗粒尺寸 类别粒度 颗粒尺寸范i i l ( p m 1 类别粒度 颗粒尺寸范围( 肚m ) 83 1 5 0 2 5 0 0 磨 1 5 01 0 0 8 0 1 02 5 0 0 2 0 0 01 8 08 0 一6 3 1 22 0 0 0 1 6 0 0 粉 2 4 06 3 5 0 1 41 6 0 0 1 2 5 02 8 05 0 一4 0 磨 1 61 2 5 0 1 0 0 0w 4 04 0 2 8 2 01 0 0 0 8 0 0w 2 82 8 2 0 2 48 0 0 6 3 0w 2 02 0 一1 0 粒 3 06 3 0 5 0 0w 1 41 4 一1 0 3 65 0 0 4 0 0 微 w 1 01 0 7 4 64 0 0 3 1 5w 7 7 5 6 03 1 5 2 5 0 粉 w 55 3 5 7 02 5 0 2 0 0w 3 53 5 2 5 磨8 02 0 0 1 6 0w 2 52 5 1 5 1 0 01 6 0 1 2 5w 1 51 5 1 0 粉1 2 01 2 5 1 0 0w 1i 0 o 5 ( 三) 试件 根据材料加工性质、导磁性及在实际当中应用的广泛性,实验中选 用4 5 钢( 铁磁性材料) 和1 c r l 8 n i 9 t i 不锈钢( 非铁磁 生材料) 作为实 验材料。4 5 钢试件直径书2 0 r a m ,长3 0 0 r a m ,研磨长度1 4 0 m m ,经磨 削后表面r a 在0 3 0 9 9 i n 之间,表面经淬火处理硬度为h r c 5 0 左右: 不锈钢试件直径审2 0 m r n ,长13 0 n l m ,研磨长度10 0 m m ,经磨削t t a 在o 2 0 7 9 i n 之问。 ( 四) 各种工况下的磁场强度 根据加工要求,使用标准试件来调整间隙,供选间隙值0 5 m n l 、 1 m m 、1 5 r a m 、2 r a m ( 这里及以下的间隙大小均指单侧间隙) 。表4 3 是用c s t - 1 1 a 特斯拉计测出的各种实验条件下工作气隙的磁感应强度 范围。 表4 3 各种x - 况 f 的磁场强度 电 压( v ) 91 21 5 1 82 l 电 流( a ) 1 11 3l61 8 2 1 工 问隙 况( r a m ) 场强范围( t ) 无 0 50 1 9 3 - 03 8 502 3 2 - 0 4 4 502 5 6 - 05 0 00 2 7 0 - 0 5 4 002 8 6 0 5 6 5 工 件 l00 1 9 2 03 6 00 2 2 4 0 4 0 00 2 5 8 0 4 5 602 7 0 - 0 5 1 002 8 3 05 5 8 和 磨 1 501 7 5 - 0 3 4 50 2 1 2 - 04 1 80 2 4 i - 0 ,4 7 20 2 6 0 05 1 202 7 3 - 0 5 3 5 粒 200 1 6 3 03 2 50i8 9 - 0 3 9 702 2 5 - 0 4 4 2 0 2 4 l - 0 4 8 20 2 5 8 05 1 2 低 0 507 6 0 - 1 1 4j08 9 5 i 2 8 00 9 3 0 13 7 00 9 8 5 1 4 4 210 0 2 14 8 5 炭 锏 1007 0 0 12 3 608 0 5 - 1 3 0 308 5 0 - l3 8 409 8 0 j 4 3 9 10 0 6 - i4 9 i 外 固 1 506 9 0 - 08 7 50 ,8 0 0 - 0 9 9 508 4 5 i1 0 009 3 0 - 1 1 6 509 9 0 12 】0 无 磨 2 o0 6 4 2 07 7 30 7 0 2 08 9 308 4 0 0 9 7 00 8 8 4 10 3 009 2 0 10 7 l 料 05017 5 02 5 002 1 5 - 0 2 8 00 2 4 0 - 03 0 002 6 0 03 2 002 7 5 - 03 3 5 不 镑1 001 7 0 0 2 4 20 2 0 8 0 2 6 802 3 2 - 0 2 8 802 4 5 - 03 1 20 ,2 6 0 03 2 4 钢 外i501 6 2 0 2 3 602 0 0 ( 1 0 2 5 20 ,2 2 0 0 2 7 002 3 0 03 0 00 2 5 2 03 0 8 圈 2 0o 1 5 0 02 2 80 1 9 2 - 02 4 00 2 0 8 - 02 5 60 2 2 0 ,02 8 80 2 4 4 02 9 6 4 2 实验结果分析 4 2 1 甭开磨用量白勺影响 1 ) 研磨速度影响 矗 i q 证 n , ll_ii - iii i _ l 盛i 二l耐l o 脚脚4 1 0 唧棚 呻,嚏 图4 2 研磨速度的影响 实验条件:v a f = 2 0 0 m m m i n ,u = 1 2 v ,= l m m t = l s 0 s ,g = 1 0 0 4 ,工件:4 5 铜 图4 , 2 是研磨4 5 钢工件时研磨速度对研磨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 图4 3 中,n 为主轴转速即研磨速度,v 。f 为进给速度,u 为磁力研磨装置电源电压,为工作间隙,t 为加工时间,0 为磨料粒 度,以下不再说明) 。由图可见,固定研磨加工时间t = 1 8 0 s ,在n = 5 0 0 r p m 时,研磨去除量最大,而在n = 4 0 0 r p m 时,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得最大。 由第二章的分析,研磨中磨粒受到摩擦力p ,、p :,当摩擦力超过磁场保 持力f ,、r 时,一部分磨粒粘着在工件表面以一定的速度随工件转动而 受到离心力f o , - 3 离心力大小超过磁研磨压力p 。后,磨粒将会飞溅出 去。如果飞溅严重,使参加研磨加工的磨粒数减少,就会影响加工,甚 至使加工无法进行。在本实验中,发现n 苏 卜、l 、 d24ee 1 0坦 t r n m ) 图4 1 1 优化加工 实验条件:n = 4 0 0 r p n l ,v = 1 0 0 m m m i n ,u = i 8 v 研磨液:乳化液,工件:4 5 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找出在本实验条件下的相对较好的工 艺参数,并采用分段加工的方式进行优化加工。图4 1 1 对4 5 钢的优化 加工结果。由图可以看出,在段加工中使用了粗磨料,对粗糙表面进 行大去除量研磨,使表面粗糙度得到迅速降低,工作间隙没有调到最小 是为了增加磨料的自锐性。在这个阶段,工件表面粗糙度由最初的 r a 0 8 2 5 m 经四分钟研磨后,迅速降到r a 0 3 2 0 1 a m ;在段加- r 中,使 用了中等粒度的1 0 0 4 磨料,这样能够进一步在较短时间内将表面粗糙度 降到较低水平。由图可见,经四分钟研磨,工件表面粗糙度降到了 r a 0 1 3 0 p m ;由于表面粗糙度已经相对低,故第段使用细磨料( 2 0 0 8 ) 加工,经四分钟研磨后表面粗糙度降到了r a 0 0 4 5 m 比较三个阶段发 现,粗糙表面加工,磨料粒度越大,粗糙度降低得越快,而粗糙度相对 较低的表面,则需要用细磨料加工,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