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论文)转轨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pdf_第1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转轨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pdf_第2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转轨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pdf_第3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转轨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pdf_第4页
(金融学专业论文)转轨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高度发展的当今世界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竞 争威胁如何发现和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关键而且根据 wto 协议中国即将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而中 国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普遍低于外资银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商业银行的核 心竞争力进行研究则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战略管理学融合金融中介理论风险分析金融创新理论来研 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站在银行的角度从银行业务与金融中介功能 观的角度说明管理风险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并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联系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从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以及人 力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说明如何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把我们的商 业银行改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金融主体并强化他们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 力以使他们能在国际舞台上和其它跨国大银行以及其它金融企业进行生存 竞争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竞争力理论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从 企业竞争力概念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出发说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因为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表外业务都在本质上经营和管理着风险 风险是商业银行的生计所在而金融中介理论则从理论上支持了银行存在的合 理性以及风险是金融中介管理的主要问题从而说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 风险管理本章最后说明了转轨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现状及其竞争 力状况并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信用风险管理 第二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本章首先综述了新巴塞尔协议的信 用风险管理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战略建 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框架说明虽然依靠目前的技术我们尚未能做 好该框架的全部内容但现在风险管理者已经依据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开发出了 多个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我们可以借鉴应用这些模型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本章介绍了目前流行的三个信用风险管理模 型即 creditmetricstmcreditmonitortm (kmv)creditrisk+ (csfb)并对 他们的优缺点使用条件等作了分析由于现代信用衍生产品对信用风险管理 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本章还介绍了四种常用的信用衍生产品即信用违约 期权信用违约互换总收益互换及信用关联票据最后根据现阶段我国商 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借鉴应用这些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技 术和工具以此来提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第四章提升转轨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因为金融业的竞争 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依赖其进行 日常经营管理因此本章从两个方面即人才与信息技术来说明商业银行应如 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如何进行 人力资源改革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风险管理系统提升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have been growing. and the commercial banks have to face all kinds of threats. how to find and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s the key to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he wto agreements, china should promise the foreign banks to operate rmb business soon. under this background, it is meaning to study the core competiti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n this dissertation, we used the concepts of strategy management,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financial analysis and financial creative theory to study the competiti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 we analyzed the bank businesse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xistence to explain the core competiti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 and we tried to set up a complet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frame. we related with the current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tate of our county, and from many angles, such as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tc, analyzed how our commercial bank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on to become a modernization financial body.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chapter 1: this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we analyzed the banks businesses, which in fact are managing the risk. through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theory we also showed that the risk is the key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 all these show that the core competiti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 is risk management.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we described the current risk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ir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explained why the main content is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core competition. chapter 2: in this chapter, we described the new basl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s first, and then we made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arget and strategy and the basic frame. chapter 3: this chapter introduced three popular credit risk management models, that is creditmetricstm,creditmonitortm (kmv) and creditrisk+ (csfb). and then we analyzed their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this chapter also introduced four common derivative products.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according to the real situation of our commercial banks, we explained how to use these modern managing tools to upgrade the risk management level. chapter 4: because the human resource is the key point for financial competition, and the commercial banks more and more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chapter discussed how our commercial banks to reform th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et up a risk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it to upgrade the core competition.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当今世界一 个国家经济上的强大必须有金融作为后盾而商业银行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但面临的问题也异常严峻在美国市场上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与金融 工具的创新商业银行所占金融资产的比重降低世界性的商业银行坏账增加 其他机构对商业银行传统领域的攻掠高科技网络银行的出现等等使得商业 银行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面对商业银行的这些问题全世界的商业银行家们也在思索与探讨出路 面对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商业银行定义商业银行也利 用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断推出新产品如资产证券化资金管理与顾问金融 衍生产品的设计与交易等等 在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决策层已清醒地认识到改变经济微观主体的运行 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多方尝试改进微观金融主体的效率建立了一个中 央银行一商业银行的现代银行体系构架原专业银行也努力向商业银行转换 但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不良资产的消化商业银行如何改制才能提 高效率增加盈利如何使商业银行具有创新动力等等但至关重要的是银行 经营绩效和竞争能力却一直没有突破而另一方面在市场化过程中涌现出的 一大批中小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他们难以无法进入直接融资市场 而进入间接融资市场也是困难重重 中国是世界上运行最快和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之一银行信用系统却没能它 应有的作用其后果就是一方面银行丧失其竞争能力丢失在经济上升阶段中 壮大自己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削减了民营经济扩张的良好时机 不仅如此我国已经加入 wto银行也将在度过他们短暂的缓冲期后将 与国际一流的大型商业银行正面交锋以我们商业银行现在的状态在 wto 大舞台上和与国际接轨的商业规范下残酷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不难预料的 本文就是在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战略管理学融合金融中介理论风险 分析金融创新理论来研究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第一章 竞争力理论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2 第一章 竞争力理论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理论 一企业竞争力理论 竞争在新帕尔格雷夫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被定义为个人或集团或国 家间的角逐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 有竞争 1相应地 竞争力就是不同行为主体竞争某些相同资源的能力按竞 争主体的不同可将竞争力分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 争力国家竞争力等多个层次的竞争力概念对经济研究而言最主要的是从 三个层次来研究竞争力即宏观层次的国家竞争力中观层次的产业竞争力和 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力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竞争力强弱深刻影 响着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强弱因此企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研究的核心和基 础 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那时的企业竞争力理论侧重于 企业竞争优势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持竞争优势其理论渊源分别来自企业内 在成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比较理论等不同的流派进入 80 年代末西 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热潮这时期直接推动企业竞 争力理论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经济学界对企业非对称性产生极 大的兴趣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得到强调经济理论研究取得了新进展这 些使得企业竞争力理论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兴趣二是国际化和信息技术的 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企业的组织形式竞争战略的变化等使得管理 实践开始转向侧重于环境因素的企业竞争力国际比较和侧重于企业内部的企业 核心竞争力问题 企业竞争力来源和内涵的研究众说纷纭流派纷呈其中的理论研究主要 是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他偏重于分析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基础认 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主要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波特 认为从国际分工的角度看比较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产业竞争的角度 看竞争优势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现实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际上 共同决定着各国各产业的国际地位及其变化趋势2未能认识到比较优势与新的 国家竞争优势的区别和联系是经济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经济 的繁荣取决于创造一个能够使一国的要素可以得到有效地利用和升级的企业环 境及其配套的制度 在理论与学术界波特所倡导的生产率概念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广为接受的 竞争力概念它建立在双赢基础之上认为生产率的提高会拓展市场并且许 多国家会从中实现经济繁荣如果其具有效率和创新能力的话它为理解企业 行为和指导竞争行动提供了基本方法与结构性的知识框架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1约翰 伊特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北京:经济 科学出版社19921:577 2迈克尔 玻特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第一章 竞争力理论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3 核心竞争力思想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管理学思想的一次变革1990 年普 拉哈德和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在欧 美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成为战略管理的主流理论掀起了一场关于企业核心竞争 力的研究和应用的热潮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 展的根本因素它是蕴藏在企业所拥有的有形的物质资源和无形的规则资源 背后的一种能力另外几种主要的核心竞争力思想有1詹姆斯迈夫认为 能够使企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推出各种各样产品的一系列核心能力 2鲍埃里克森杰斯珀米克尔森认为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 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 境的重要性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到体现而后者可以反映企业文化并 可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的产物3巴尼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要成为持 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应当满足四个条件即应当是有价值的异质的不能完全 仿制的很难被替代的 核心竞争力思想成为企业战略思想的主流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 现实意义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 下竞争的加剧企业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产品与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 越短今天的强势企业也许明天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因此如何超越具 体的产品或服务赢得长期竞争优势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而核心竞 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只有将内在的资源与能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才能使自己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 银行作为金融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样存在是否具备竞争力的问 题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外资银行的进入中国 的银行怎样应对挑战是否具有和外资银行竞争的能力能否长期生存和持续 发展下去成为银行从业者政府和民众都密切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银行业务金融中介的主要管理问题来说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 争力就是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风险 银行作为一个发行存款合约作为负债同时持有贷款合约作为资产的特殊 经营组织其业务本身就蕴含着风险首先银行向贷款人提供的债权其价 值由存款合约标识出来独立于银行本身持有的资产组合价值之外其次银 行自身所持有的资产通常是不可转让的银行充当了流动性保险者的作用向 需要流动性的贷方提供资金同时又满足借方为其长期保存资金的需求这一 业务特点决定了银行必须面对流动性需求风险信用风险等而这些风险也 是银行利润的依托所以银行必须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才能确保利润和竞争 优势另外现代商业银行还有大量的表外业务这些业务也蕴含着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现代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 括自有资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自有资金包括其成立时发行股票所筹集 的股份资本以及公积金为分配的利润一般来说现代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 中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自有资金不过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外来资金的 第一章 竞争力理论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4 形成渠道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 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所以说存款是整个银行负债 的核心银行在吸收存款的时候事实上担负了随时为存款人提供流动性的 功能而存款人对流动性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这就给银行带来了流动性风险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获得的货币 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而这其中贷款的比重是首位 的贷款人的信用风险则是银行必须承受到风险信用风险源于借款人的不 良表现或是因为借款人没有能力或是因为借款人不愿履行事先定好的合约 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指银行从事的除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它业务的总称银行以 其自身实力信誉经营网络和营销渠道等为基础为客户提供除资金存贷业 务以外的业务这些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能给银行带来负债可能转化为表 内业务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银行的整个业务过程中充斥着风险或者更 进一步说银行就是在买卖经营风险既然如此银行的竞争力或更深人的核 心竞争力就应该体现在对风险的管理和经营上哪一家银行善于管理和经营风 险哪一家银行就具有比竞争者强的竞争优势银行为了成功必须寻求风险 如果哪一家银行能够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并为风险正确定价它们就将是赢 家银行对风险资源的管理是它们成功或失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风险管理金融中介的主要管理问题 很多年来银行业的学者和理论家都在试图解答一个问题银行到底为什 么会存在?我们知道社会发展需要投资而投资从储蓄转化而来随着社会分 工的发展储蓄向投资转化的三种具体形式中金融转化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 而这正是金融中介存在的根本目的即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3 金融机构之所以能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其主要原因是它能帮助储蓄者和 投资者解决储蓄向投资转化过程中所存在的矛盾即利润分配问题流动性问 题和安全性问题这三个方面实质上可以概括为一个风险问题因而金融中介 又可定义为通过交易金融资产而经营金融风险的机构依据中介发行交易或 偿付金融资产的实际功能金融中介正管理并交易着风险4正如默顿1989 所说的中介所具有的特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将风险进行打包或拆分不过 专门由中介处理的某些风险并不是由中介直接承受的有的风险会被转移或交 易有的则会被完全消除实际上我们可以把风险分成三种类别1能够 通过商业行为消除或规避的风险2能够转移给其他参与者的风险3必 须积极管理的风险对于第一类风险金融中介的职责是通过消除对金融交易 而言是多余的风险如通过保险标准应有的勤勉要求资产组合的多样化等 措施来减少发生特定损失的可能性对于第二类风险可以通过金融交易来消 3franklin allen, anthony m. santomero,the theory of intermediation, working paper, the whart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enter,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http / 4franklin allen & anthony m. santomero 金融中介理论见: 北京奥尔多投资研究中心,风 险不确定性与秩序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9 第一章 竞争力理论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5 除或至少通过风险转移来达到减少的目的例如通过抵消某种形态或有支付 的分离式合约如互换来实现或者通过发行金融合约把交易的一些内在风险 留给其他市场参与者来实现如利率可调整的借贷合约对于第三类风险企 业积极吸收风险主要有四个理由其一合约明确规定索取权不能交易如明 确收益的养老金计划或者保险与股权的复杂捆绑的保单等其二业务活动的 内在风险特性复杂且难以向非企业层面利益者说明这类情况通常发生在银行 机构其三道德风险的存在促使利益相关者为维护自身利益要求风险管理 成为标准操作程序的一部分最后吸收风险是中介商业目的的中心总之 在上述情况中风险管理要求管理层监视风险及风险管理业务本身的回报这 是中介营业性质的一部分 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风险管理 美联储主席阿兰 格林斯潘在其文章风险监管与未来 5中指出过 银行之所以能够为现代社会做出这么多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们愿意承担风险 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富古森也曾指出6过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 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这表明商业银行 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管理 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盈亏和生死在最近2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危机 中所有倒闭被政府接管的银行无一例外地都是因为在风险管理方面出现 了严重问题从美国储贷协会危机到日本银行业危机从拉美金融危机到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些事实一再证明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在日 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中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再是机构网点人员的数量 和分布范围也不是其拥有的业务特长而是源于银行的最本质的属性向 社会公众提供金融中介服务而衍生出的风险管理能力 第三节 转轨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及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 国内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主要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起研究的主要 内容还集中在对各种竞争力指标的分析上如王李元旭以实际调查为基础对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经济效益安全能力业务能力等进行了比较 分析探索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7赵彦云和 汪涛(2000)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资本成本的大小资本市场效率的高低 股票市场活力和银行部门效率 4 类要素共 27 项指标指出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 主要是资本与银行效率的竞争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由 于金融效率不高李营(2000)对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比 较分析又与世界前 1000家大银行的各项指标安排进行了比较焦瑾璞2001 具体实证分析中国银行业的具体竞争力指标并勾画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 研究的理论模型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具体对其竞争力进行数量分析和 排序 8 5阿兰 格林斯潘银行家1999.12 6罗杰 富古森题为回到管理银行风险的未来的演讲2002.3 7李元旭等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金融研究2000.3 8焦瑾璞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第一章 竞争力理论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6 一转轨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 转轨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与内控机制问题长期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国际性商业银 行具有极度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其已形成成熟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与 内控机制经营效率较高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机 构设置大多具有行政化色彩实行总分模式内设业务部门和非业务部门两大 块并且业务部门之间相互交叉导致了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现象的发生同 时也不利于对外形象的统一在内部运作流程上一方面存在多头领导与无 人管现象另一方面没有切实按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进行优化运作流 程不畅增加了运作成本降低了服务质量 近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通过改革重新确定了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经 营管理的重点其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强调资产结构调整与质量问题但却没有 把效率与效益放入战略重点中从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有商业银行大而不强 的竞争特征也就是说一味地强调存款立行和机构扩张并不能真正形成自 身的竞争优势 2 . 资本实力与资产质量问题资本实力与资产质量是构成商业银行竞争力 的决定性因素外资银行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大都具备了较强的国内与国际竞 争力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资金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组成2001年1 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协议草案草案提出以资本充足率为核 心的银行监管三大支柱即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新 巴塞尔协议希望资本充足率标准维持在8%的水平上但对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方法做了重大调整尤其是给出了两种计算信用风险的做法即标准法和内部 评级法(irb)计算方法的改变无疑将在事实上调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 准并很可能相对提高发展中国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近年来国际银行 界普遍执行了巴塞尔协议我国也不例外目前国际上一些国家或地区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都高于8%如美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平均为 11.38% 欧洲为12.22% 澳大利亚为10% 新西兰为11% 我国香港地区为17.5% 新加坡为19.5%.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偏低(几乎没有附属 资本)比如2000年底我国10家非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平均为9.73% 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则只有4-5%左右若扣除在呆滞贷款中的损失资本 充足率还将大打折扣 此外资产质量差也是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过去由 于受政策所驱使不能完全按照商业化运作以至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使得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不足 表1-1 2003年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及利润率% 资料来源各银行2003年年报 由上表可看出国内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 很高而资产利润率却很低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相对较低 3.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创新是银行业务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由于金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 不良资产率16.199.1216.293.151.29 资产利润率1.190.010.120.440.38 第一章 竞争力理论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7 融体制监管政策市场环境制约以及金融主体创新动力和意识不强等原因 今日创新相对滞后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虽已很激烈但多为低层次的机构数 量竞争关系竞争少有真正以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打动客户的高 层次的竞争业务创新在 80 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突破但多是对发达国家已有金 融产品的模仿自主创新的很少而且很多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金融产品和交 易方式还没有引入 看到这些问题后我们会从直观上获得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并不强的感 觉而事实也是如此2004 年 10 月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的外部环境经 营状况业务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由中国人民银行营 业管理部撰写了北京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调研报告从这个报告中可 看出综合竞争力排名的前 12位没有一家中资银行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居第一 得分是 0.807随后是里昂信贷汇丰东亚摩根大通花旗等国际知名银行 的北京分行在中资银行中排名最靠前的是第 13 位的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得分 是 0.651然后是排在 20 位的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排行榜的后 13 位全部被中 资银行包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更是排名垫底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 行和农业银行依次位列 34到 37位排在最后的农行只得到了 0.378分与第 位的渣打银行 0.807分相差了 1.13倍 表 1-2 2004 年各商业银行北京分行竞争力排行榜 银行名称名次得分银行名称名次得分 渣打银行北京分行10.807民生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200.580 里昂信贷北京分行20.799外换银行北京分行210.568 汇丰银行家北京分行30.786美洲银行北京分行220.565 东亚银行北京分行40.767蒙特利尔银行北京分行230.561 摩根大通银行北京分行50.759南洋商业银行北京分行240.554 花旗银行北京分行 60.747 深圳发展银行北京分行 250.543 法国巴黎银行北京分行70.695浦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260.526 大华银行北京分行80.691兴业银行北京分行270.520 荷兰银行北京分行90.689北京银行280.515 美一银行北京分行100.687广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290.484 澳斯银行北京分行110.657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300.480 奥地利银行北京分行120.653中信实业银行总行营业部310.448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130.651光大银行总行营业部320.437 日连银行北京分行 140.640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 330.430 新加坡星展银行北京分行150.636工商银行北京分行340.407 瑞穗实业银行北京分行160.635中国银行北京分行350.404 东京三菱银行北京分行170.628建设银行北京分行360.390 德累斯登银行北京分行180.601农业银行北京分行370.378 有利银行北京分行190.592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调研报告新华网 从上面的数据可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普遍低于外资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一个主要的传统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从中获取利差收入 尽管今天的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已经大大扩展了但信贷业务仍然是银行业的 第一章 竞争力理论与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8 核心业务贷款收益也是银行的主要收入贷款组成了银行资产的主要部分 而标外授信业务的信用证及其他担保和承诺更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 些业务在给银行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风险 信用风险是由于债务人不能依据契约规定按时足额偿付应付款项的一种 可能性由于信用风险涉及本金的安全而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只是部分地 影响一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对于同等规模的风险暴露额来说信用风险可能 导致的损失要比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得多因此信用 风险是金融风险中最主要的一种风险是储蓄与企业家存在的主要矛盾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就是信用风险管理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9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第一节 新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要求 在国际金融界享有盛誉的巴塞尔委员会于2001年1月发布的信用风险管理原 则 9对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内容包括风险战略授信风 险监测风险控制风险的外部监管等很多方面对我国都有很强的借鉴性 一信用风险管理原则 一信用风险的管理环境建立信用风险战略 管理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对组织构成影响或潜在影响的任何因素而管理 战略则是企业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行动谋划和对策研究对此巴塞尔 协议文本提出了3项原则所述内容都是围绕着银行应建立信用风险战略或计划要 求董事会和管理层建设执行和依照风险战略和政策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处 置信用风险提高整个银行识别信用风险的能力该战略计划具有以下特点或要求 1含有授信业务目标2具有灵活性稳定性和连续性能够长期适用于经济 周期的各个阶段3具备权威性能够令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严格执行4兼容 性即银行在引进和开展新产品和新业务之前应采取措施设法将其中的风险置于该 战略计划充分的管理和控制之下 二确保贷款行为在稳健的授信程序下运行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所辖服务区及其客户所规定的 内部控制的信用额度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各地区金融风险及客户信 用状况对各地区及客户授信在巴塞尔委员会的文件中对这一部分提出了4项原则 要求银行制订和依据明确可行的贷款标准运营在审批过程中充分掌握借款人和交易 对象的信息 合理 审慎地确定对特定借款人的贷款限额 健全贷款的审批发放流程 配置好授信组合采取适当步骤控制和缓解由于对关系人放贷而产生的风险 三保持有效能的对信用风险的衡量和监测 信用风险管理原则对此提出了6项要求1要求银行建立系统性的风险 管理体系能够对风险进行持续管理2要求根据银行规模和资产状况设置好信 贷人员管理幅度和职责权限建立实用严谨高效灵敏的规程3要求风险 体系能够监测和评估单笔贷款以及银行资产组合的质量4鼓励银行开发和使用 各具特色的内部风险评级系统来管理信用风险5要求银行掌握一定信息系统和 分析技术以帮助管理层衡量所有表内外业务所蕴含的信用风险6要求银行建设 管理信息系统应能以及时有效和可靠的方式收集综合比较和传送银行与客户 的内外部信息 四确保对信用风险的控制 在贷款质量出现下降可能出现信用风险时银行应具备强有力的补救程序 文件提出了3条原则这些程序包括发现程序评估报告程序特殊个案处理程序 对信用风险的控制的原则性要求有独立持续地进行信用风险管理评估直接向高 层提出报告确保将信用风险控制在符合审慎监管原则和内部控制限额的范围内对 9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协议和文件主要有 1975 年的 对国外银行机构监督的原则1978 年的综合资产负债表原则及修订本1995 年的市场风险的资本要求及修订本1997 年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10 质量下降和有问题授信进行及时补救和处置等 二新资本协议下信用风险评级法 针对防范信用风险所需要的资本新资本协议提出了基于外部评级的标准法 (standard approach)和内部评级法(11binternal -rating based approach) 1.标准法适用于复杂程度风险管理水平不是很高的银行采用外部评级机构的 评级结果确定资产风险权重标准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等于信用风险敞口(ead)与 外部评级机构确定的客户风险权重乘积风险敞口是指由于债务人的违约所导致的可 能承受风险的信贷业务余额风险权重由外部评级机构(如穆迪标准普尔公司等)根 据客户的相关信息评定分为0% 10% 20% 50% 100%和150%六级 2.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内部评级法的目标之一是使资本要求与银 行暴露的信用风险更准确地匹配在内部评级(irb)法中风险加权资产等于风险敞 口(ead)与风险权重的乘积资产风险权重主要由商业银行根据自己对客户的信用评 级确定风险权重由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和期限(m) 3个因素确定违约 概率是指未来一段时间内借款人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违约损失率指预期违约损失占风 险资产敞口的百分比与资产的交易特征有关如是否有抵押品违约概率违约损 失率与期限参数调整一起计算出风险敞口的风险权重在初级法中金融机构需根据 内部数据对于不同信用级别的借款测算违约概率(pd)而其他参数由金融监管当局确 定在高级法中上述参数全部由银行自行测算决定但必须符合监管当局的有关要 求经监管当局加以确认初级法和高级法在计算公式及授信期限等调整因子上也存在 一定差异最终导致金融机构在计算风险资产及准备金提取上产生差异 第二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目标与战略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目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处理等方法 预防回避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保证银行经营安 全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 收益的最大化二是在收益一定的条件下风险最小化 从微观角度来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处置和控制风险防止和减 少损失最终保障商业银行正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具体地讲它包括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在风险损失产生以前为了保障其自身经营的安全商业银行通过有效的风 险管理以最低的损失控制费用来获取控制风险的最佳效果实现防患于未然二是 在风险产生以后为了尽快地弥补损失商业银行通过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使商业银 行不致因各种风险的产生而危及其生存最终确保盈利目标的实现 从宏观角度来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单个商业银行的稳键经营 确保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正常地运转避免商业银行倒闭的多米诺效应的产生 最终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0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战略 风险管理战略的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根据风险状况在机构范 10乔埃尔 贝西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11 围内进行合理的资本配置以及为达到上述目标而构建结构化的组织机制11风险管理 战略应该提出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全面覆盖银行所有业务与职能在任何时间 都可以为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一个准确的风险分析报告可以协助管理层 不断评估银行运作是否达到预设的业务目标符合银行所能承受的风险并与银行订 立的业务优先次序相符风险管理的框架也必须反映出银行特定的业务目标策略 可承受的风险管理层经营理念及文化信息系统组织架构等内容 风险管理战略不是孤立的必须围绕银行业务发展紧密展开战略落实到具体 的目标上体现为 1.业务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战略紧密结合以保证银行的竞争优势和承担的风险 一致 2.风险管理过程设计与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外部市场环境一致 3.从风险角度考核分支机构业绩把分支机构行为与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目 标有机结合起来 4.提高收益的质量和稳定性满足客户需求增加银行股东价值 5.选择达到风险管理目标需要的恰当工具 第三节 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框架 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基本框架 风险管理模型是风险管理者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将告诉信 用风险管理者如何将稀缺的信用风险资本配置给各种业务以使整个企业获得最优的风 险与回报特性下图为资产组合信用风险管理模型12的主要组成部分 图表来源马克洛尔列夫博罗多夫斯基金融风险管理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图2- 1 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模型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模型能实现上图中的所有项目但风险管理者根据 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科威茨的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布莱克和舒 尔茨的期权定价理论斯蒂格利茨等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 var 理论等创 立了各种识别和量化风险的管理模型及技术如 creditmetricskmv 等模型这些 模型和方法已经成为国外银行机构在风险复杂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 保护手段花旗银行的内部评价系统有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构其中客户评级是通过 11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12马克 洛尔列夫博罗多夫斯基金融风险管理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资产信用风险管 理模型 信用风险定价模 型 市场风险定价模 型 敞口模型 信用风险计算 资产组合统计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12 使用验证过的统计模型(债务评级模型)外部评级 打分模型或主观判断方法得出的 债项评级使用客户评级结果作为起点然后再考虑其他一些影响贷款损失的因素如 母公司支持抵押品或贷款结构状况等确定最终评级结果瑞士银行的风险评级体系 根据其所用的主要评级工具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纯粹的判断为主以模版为 主以打分卡为主以纯粹的模型为主阶段纯粹的判断主要用于未评级企业模版 主要用于缺少共性的大型企业打分卡纯粹的模型主要用于具有共同风险特征的中 小企业 二资产信用风险模型 资产信用风险模型由两个子模块组成信用评级模型和动态信用评级模型信 用评级模型计算某种资产的当前信用风险而动态信用风险评级模型则计算信用风险 的变动情况信用风险可以是违约的概率或者是信用评级的结果如国际上的信用评 级服务或是内部的评级系统得出的信用等级 图表来源 马克 洛尔 列夫 博罗多夫斯基 金融风险管理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图2- 2 资产信用风险模型 三信用风险定价模型 信用风险的价格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信用评级另一部分是超过零风险 回报的差价即市场对于一个特定信用风险的要价这种差价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 定的可能不随潜在风险的变化而变化 图表来源马克洛尔列夫博罗多夫斯基金融风险管理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2 图 2-3 信用风险定价模型 信用风险相关性 信用风险期限结 构模型 动态信用风险期 限结构模型 清偿模型 基本要素经济数据市场数 据和交易方数据 信用评级模型 动态信用评级模 型 参数历史的经 济数量的市场 信用评级模型的 相关性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13 第三章 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前文已说过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型能实现第二章所描述的风险管理框架中 的所有项目但现在有许多公司开发出了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这些模型为信用 风险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本章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说 明中国的商业银行如何借鉴应用这些新技术 第一节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在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后银行业的开放程度逐步增加意味 着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金融活动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将会增多因此要与国际 上大银行机构竞争首先必须强化自己的风险管理机制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 的风险管理经验必须用国际标准来要求自己为了建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 理模型和有效的执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风险 管理模型和技术方法作系统的研究和比较对模型中所隐含的概念理论和方 法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所构建或选择的模型适合自己银行贷款组合的特征 以及自己的信贷文化关于这些模型已经有一些比较研究文章13本章试图对这 些模型从总体框架上比较研究并说明它们的优缺点 目前国际上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流行的模型主要creditmetricstm 14 creditmonitortm (kmv)15 creditrisk+ (csfb)16 等这些模型也是巴塞尔委 员会所建议使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而且在新巴塞尔协议中关于资本金或 经济资本计算公式的设计和相关参数的确定与校定所依据的正是 creditmetricstm creditmonitortm和creditrisk+模型的思想方法 一信用计量模型 一模型介绍 在银行业最早使用并对外公开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是j. p. morgan于1997年 开发的creditmetricstm模型它是通过度量信用资产组合价值大小进而确定信 用风险大小的模型它给出了一种测量信用资产价值大小的具体方法并由此 判定一个机构承担风险的能力认为风险的动因是资产价值的变化模型的输 出结果是资产组合的var值该模型包括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库它以信 用评级为基础刻画资产(或贷款)组合在信用等级发生变化(上升下降违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