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基础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基础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基础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基础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护理,.,2,医学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人类在生产劳动的同时,在长期同自然灾害、猛兽、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纯靠经验的早期医学。如穿着衣服、构巢、修筑住所以防恶劣的气候,从而产生了人类最早的卫生保健。,3,何谓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4,中医护理发展史,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饮食必时”、“洒扫庭内”、“土厚水深,居之不疾”、“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喜怒忧思悲恐惊初步形成:战国-东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华佗,5,中医护理发展史,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孙思邈千金方首创葱管导尿法、灌肠等充实阶段:宋金元食疗养生、调护成熟阶段:明清李时珍本草纲目当代护理学的蓬勃发展1959中医护病学第一本中医护理专著,6,中医护理优势,理论特色:整体论特色;自然哲学特色;中医护理方法优势:辨证施护;注重个体情志护理;选择时服药护理护理操作优势:灵活多变,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热烫、熏洗、气功、蜡疗等疗效明显,使用器具简便,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泛。中医养生保健优势,7,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医护并行没有分家医家集看病、抓药、煎汤、护理于一身弟子和家属代劳专业的护理人员古老又年轻,8,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四时气候与人体地区方域与人体昼夜晨昏与人体,9,辨证施护,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10,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同病异护3.异病同护4.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5.正护与反护,11,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1.观察的基本内容对病情的观察在中医护理中尤为重要,通过神色、精神、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睡眠、饮食的观察提供施护依据,观察还要重视病情的主要病证,在一系列病证中最令病人痛苦或最易导致恶变的症状是观察的重点。围绕主证的观察而作为观察病情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又一特点。,12,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舌象与脉象舌象舌象是中医观察病情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辨证施护中更为重要。舌为心之苗,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极其丰富,其粘膜上皮薄而透明,乳头反应灵敏,故机体一般情况,消化系统和体液变化均可在舌上迅速地反映出来。近年来研究舌象的资料日益增多,重视舌象观察也是中医护理观察的又一特殊手段。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质,亦称“淡红舌、薄白苔”。舌象与脏腑关系一般以:舌根属肾;舌中属脾胃;舌尖属心、肺;舌旁属肝、胆。由此可观察和推断病证的进展。如肝硬变患者若原为淡红舌薄白苔或薄黄苔,一旦转鲜红光剥,常为肝功能变坏之兆。,13,辩证施护观察的内容,脉象脉象是由脉搏的速率、节律、强度、位置和形态所组成,与心排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质和量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状态等有关。正常脉象称“常脉”,或“早脉”,常脉一息四至(约6880次/min),不浮不沉,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但也常因年龄、性别、体质、气候差异而不同。脉象以浮脉、沉脉、虚脉、迟脉、实脉、洪脉、细脉等表现病证。如:浮脉主病表证,沉脉主病里证。,14,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1、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运用问诊辨别疾病的虚实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15,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知内脏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如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目光神态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16,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两个方面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病位深浅。,17,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治疗情况、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情志状态等,为辨证施护提供可靠的依据。如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只能由问诊得到资料。,18,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包括脉诊、按诊两个方面,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以及病变局部的部位、性质、大小等。,19,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护理的基本原则扶正祛邪护病求本标本缓急三因制宜预防为主,20,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辨证施护,1中医护理评估2中医护理诊断3中医护理计划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21,中医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22,中医护理计划,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23,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在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随时评估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病人有关健康问题的各种反应,应用中西医理论提出护理诊断,及时实施有效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并进行正确评价。通过中西医理论观察、分析病人现存的健康问题,给予辨证施护,达到预期效果的护理过程。,24,运用好辨证施护方法的几个条件,学习中医护理必须学好辨证施护必须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打破一张文凭包用一生的观念,学习中医知识绝非一日之功。临床护理中要勤于思考,勤于观察。要有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25,结语,学习中医、发展中医大势所趋。运用辨证施护,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发挥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术特色。在实践中完善,尊重中医学自身的规律,积极吸取并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中西医并重,不断创新提高。,26,中药注射剂应单独给药,尽可能减少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必要时分瓶滴注或间隔一定时间滴注,以防止药物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含有蛋白质等成分,可致过敏反应,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后易产生严重ADR,甚至死亡。具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常对多种药物发生过敏反应史,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反应史。,27,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多发性:多数中药注射剂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口服药;多样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良反应常涉及多个器官。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多见。品种差异性: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多于单方制剂;厂间、批间差异性;配伍禁忌性:与一些药物配伍或联合应用可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28,1.中药注射液输注速度应控制在60滴/分钟以内,活血通脉类的注射液更应减缓滴速。2.正常人的瞳孔大体为34mm,新生儿和乳幼儿瞳孔比成人为小,青春期瞳孔最大,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缩小,老年人和脑动脉硬化的病人瞳孔相对更小,正常成人瞳孔小于2mm,称之为瞳孔缩小,大于4mm称之为瞳孔散大。,29,头部引流管接管处需严格消毒,并用无菌纱布包扎。若为脑室引流管,引流管应高于引流口1015cm,避免过度引流。脑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