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密云水库油松水源保护林降水再分配特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d a t ao nt h ec l i m a t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v ef o r e s tr e s o u r c e so fb e i j i n gm i y u nr e s e r v o i rc a t c h m e n ta e r a ,t h ea p p r o a c h o fw a t e rb a l a n c eb a s e do nc a n o p ya n dl i t t e rw a sa d o p t e dt od i v i d et h eh y d r o l o g i c a l c o u r s eo ft h ew a t e r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i n t or a i n f a l li n t e r c e p t i o n ,s t e m f l o w , t h r o u g h f a l l , w a t e ra b s o r p t i o nf o rl i t t e ra n dg r o u n dr u n o 伍,a n dd e a lw i t h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o n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f i r s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a n dt h e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n e t r a i n f a l l b a s e do nr a i n f a l 】d a t ao fm i y u nr e s e r v o i rc a t c h m e n ta e r af r o m19 9 9t o2 0 0 6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so fr a i n f a l lw e r ea n a l y s e d i ts h o w e dt h a tt h ea n n u a lr a i n f a l li sv a r i o u s ( t h e a n n u a la v e r a g er a i n f a l li s6 6 0m m ) ,a n dt h e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i nw e ty e a r si s5 8t i m e st h a t o fd r yy e a r s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d u r i n gt h ey e a ri su n e v e n ,a n d8 0t o8 5 p e r c e n to ft h ea n n u a l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c o n c e n t r a t e di nt h ef o o ds e a s o n ( j u n et os e p t e m b e r ) 1 0 年积温小于l7 0 0 ;超过l9 0 0 1 1 1 的 亚高山草甸地区属于冷温半湿润类型。 3 1 1 5 水文 密云水库的净蓄量与流域内的径流量呈正相关。水库上游流域河网密度为0 3 k m k m 2 以上。1 9 1 8 1 9 8 5 年,多年平均径流量1 4 5 亿r n 3 。潮河、白河属季节性河 流,地下水补给量不大,汛期降雨所形成的地表径流是潮河、白河的主要补给形 式,全年径流量的7 0 集中的汛期的7 - 9 三个月。水库流域的水文条件有如下特点: ( 1 ) 年丰枯变化悬殊、频繁。偏枯水年及枯水年约占4 1 ,偏丰水年及丰水 年占3 5 ,平水年占2 4 。 ( 2 ) 丰水年与枯水年交替发生,且变化较大。最大年径流量5 6 1 亿m 3 ( 1 9 3 9 ) , 最小年径流量2 8 3 亿n 1 3 ( 1 9 4 1 ) ,相差近2 0 倍。 ( 3 ) 丰水年、枯水年连续出现。6 8 年间,丰水年连续出现6 次,一般不超过 2 年,枯水年连续发生过9 次。 ( 4 ) 北京市境内局部地区的暴雨频率与水库来水水文频率极不相应,据分析, 1 9 9 1 年6 月个别暴雨中心出现的暴雨频率可在3 5 0 年一遇以上,而密云水库1 9 9 1 年6 月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仅为36 1 0 m 3 s ,其水文频率不足1 0 年一遇( 吴长文, 1 9 9 4 ) 。 ( 5 ) 流域内土壤侵蚀严重,但从水库来水量的沙量来看却很低。平均含沙量 潮河3 3 k g m 3 ,白河2 9 5 k g m 3 ,共计年平均输沙量2 7 0 万m 3 ,这是因为水库上游 北京交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为土石山区,表面土壤层薄,侵蚀物质多为大颗粒卵、砾石,以推移质形式运动, 并在沟道、河道和小型水库内淤积。 ( 6 ) 由于汛期降水多以暴雨为主,水量集中,流速大,入库泥沙量主要集中 在汛期6 - 9 月份,截至1 9 8 0 年密云水库淤积量已达44 0 0 万m 3 。 3 1 1 6 植被 根据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生态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的研究,1 9 8 7 年应 用陆地卫星遥感技术对密云水库控制流域内的调查得出:流域有以下1 6 种植被类 型:1 ) 以油松、侧柏为主的针叶林。油松在海拔2 0 0 15 0 0 m 的阴坡均有分布。侧 柏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山地的阳坡。在本区内,由于天然油松、侧柏和落叶松数量 很少,大部分是近年飞机播种的,树体较矮小;2 ) 以杨、桦为主的落叶阔叶林。 主要分布在海拔l2 0 0 18 0 0 m 的阴坡;3 ) 以蒙古栎为主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 在海拔l2 0 0 16 0 0 m 的阳坡;4 ) 以蒙古栎、油松为主多分布在海拔l0 0 0 14 0 0 m 的阴坡。但除蒙古栎和油松外还有一部分混交林;5 ) 栎、桦、椴、枫、榆、白蜡 等的杂木林。主要分布在16 0 0 m 以下的湿润沟谷内;6 ) 山顶草甸。主要分布在 海拔14 0 0 m 以上的中山山顶;7 ) 以绣线菊、虎榛子为主灌丛。多分布在海拔5 0 0 1 0 0 0 m 的阴坡;8 ) 蒙古栎、辽东栎及萌生丛的绣线菊、胡枝子,主要分布在海拔 8 0 0 m 以上,由蒙古栎和北鹅耳枥组成的灌丛和萌生丛,多分布在海拔5 0 0 m 以上 的森林附近的阴坡。海拔8 0 0 m 以下以三亚绣球和蚂蚱腿子灌丛为主;9 ) 以荆条、 酸枣为主灌丛。多分布在海拔4 0 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1 0 ) 以荆条、白羊草 为主的灌草丛。也分布在海拔4 0 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这种植被类型是一类 对此处植被反复破坏后演替而成,覆盖度极低;1 1 ) 以油松、落叶松为主的人工 林。油松多分布在海拔2 0 0 15 0 0 m 的阴坡,落叶松多分布在海拔l4 0 0 m 以上的阴 坡;1 2 ) 以山杏或板栗( 低山、丘陵地带) 为主经济林。以山杏为主的经济林多 分布在海拔2 0 0 - 10 0 0 m 以上地带。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多分布在海拔5 0 0 6 0 0 m 以下的地区;1 3 ) 干、鲜果和农作用的耕地均在海拔2 0 0 m 以下;1 4 ) 山地森林草 原。主要分布在流域区的北部坝缘;1 5 ) 裸地。这部分为弃耕地;1 6 ) 含虎榛子、 铁杆蒿、大针茅、克氏针茅等的灌木草原,主要分布在人类反复破坏后的弃耕地 区,由于气候干燥、植被难以恢复,主要生长野瑞香( 阴坡) 、酸枣( 阴坡) 等。 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水源保护林林地总面积( 不包括经济林) 为2 3 5 2 6 3h r n 2 , 按树种统计如下:柞树面积最大为8 5 2 0 3h m 2 ,占总面积的3 6 2 ,油松林次之,面 积为4 2 5 8 9 h m 2 ,占1 8 1 ,刺槐林居第5 位,面积为1 4 3 5 1h m 2 ,占6 1 。各树 种面积及所占比例如表( 3 2 ) 所示。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表3 2 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水源保护林树种面积及比例 t a b l e3 2t h ep e r c e n t a g eo ft h e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f o r e s ti nt h er e s e r v o i rw a t e r s h e d ,b e i j i n g 注:数据引自余新晓等( 2 0 0 1 ) 水库上游流域北京市境内,植被分布以森林为主,可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次生 林。人工林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和低山地带,在中山人为活动多的地方也有分布, 人工林的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刺槐和落叶松,还有部分经济林( 主要以苹果 和板栗为主) ;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中山和低山人为干扰少的地方,树种以山杨、 蒙古栎和椴树为主的阔叶混交杂木林为主。 3 1 1 7 社会经济状况 3 1 1 7 1 人口状况 密云水库流域内共有人口近8 1 万,其中北京地域共有人口约2 3 万,具体分 布状况及社会经济情况见表( 3 3 ) ,平均人口密度为7 3 人k i n 2 。 根据统计资料,在北京市境内的白河流域人口平均密度为6 8 人k m 2 ,潮河流 域人口平均密度为1 4 7 人胁2 ,为白河流域人口密度的2 1 6 倍,这说明潮河流域 是水库上游人们活动相对比较活跃的区域之一。 密云水库周边地区指水库周围1 6 0 m 高程左右环状地带面积2 1 7 k m 2 ,涉及7 个乡( 镇) 的5 0 个村队,人i l l4 3 1 7 0 人,人1 2 1 密度达到2 4 5m u l l 2 。这部分人主 要是建库移民经几十年的增长形成的。水库建成后,多年来一直在低水位运行。 周边人民主要靠种库区的“押宝田”维持生计。八十年代中期后,由于水库功能转变 和水位不断上涨,周边地区人均耕地仅o 0 3 l l l i l 2 ,其中1 3 个村队1 2 8 0 0 人不足 o o l h m 2 ,甚至有5 个村队的4 0 2 6 人不足o 0 0 6 h m 2 ,水源地的保护必然要在定 程度上制约该区域的二、三产业发展。从而导致大批劳动力无地可种,无工可做。 1 9 9 1 年剩余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4 0 ,出现了严重的土地超载现象,随着人口 的自然增多,剩余劳力不断加。据专家论证,在充分发挥区域土地资源潜力的前 提下,到2 0 0 2 年,该区域的土地承载力仅为当时人口的4 0 ,其中农业承载力仅 为3 0 。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疏导政策和解决途径,必然导致对各种有限资源的 过渡开采,这对密云水库水源保护是极为不利的。 1 3 北京交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 1 7 2 工农业发展状况 据1 9 9 5 年统计资料,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地区工农业发展概况见表( 3 3 ) 。 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密云水库上游地区工农业总产值为2 5 3 5 6 8 8 万元,其中: 工业总产值为2 2 3 6 2 8 万元,占流域内工业产值的7 4 ;农业产值为2 9 9 4 0 7 万元。 从劳动力使用情况来看,从事人口为6 1 4 3 5 人,工业人口为1 5 1 3 5 人,建筑业6 2 6 0 人,从事农业的人口是工业的4 1 倍,说明该地区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结构, 工业尚不发达。 表3 3 北京密云水库流域社会经济状况统计表( 1 9 9 5 年统计资料) t a b l e3 3t h es o c i a l e c o n o m i cs t a n l so fm i y u nr e s e r v o i rw a t e r s h e di nb e f i i n g 县别 耕地面积乡镇数人口( 万人) 自然增长率( 县 人口密度 三奎些兰堕! 互垄! ( h m 2 ) 平均) ( a j k m 2 ) 农业产值工业产值 注:数据引自密云、怀柔和延庆三县1 9 9 5 年年鉴统计资料。 根据1 9 9 0 统计资料,本地区共有大小乡镇企业1 5 3 家,职工数为1 5 1 3 5 人, 主要是从事机械、食品加工业、采矿业、修理业等,其设备水平较低,技术簿弱 远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为1 0 0 8 0 7 万无,林业为2 0 3 3 万 元,牧业为1 0 1 6 0 7 万元,副业为1 2 0 1 3 万元,渔业为6 9 0 2 万元。从中可以看出: 牧业产值最高,其次为种植业,这充分说明该区域的农业经济是以牧业、种植业、 林业为主导的山区经济类型。 3 1 2 试验区概况 3 1 2 1 地理位置 试验区位于密云水库以东约5k m ,地理位置n 4 0 0 3 07 ,e l l 7 0 1 07 。面积为 2 4 7 5 6h m 2 ,在密云县北庄镇北庄村境内。 3 1 2 2 地形地貌 属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前脸的小型山环地区,即低山、浅山和丘陵区。试 验区海拔高度在2 2 8 4 m 6 3 8 9 m 之间,区内奇峰耸立、山峦起伏,西部及北部边缘 较高,有五峰山等陡峰屹立;而东部和南部则为坡度较为平缓的浅山和丘陵区。 1 4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整个区域由一条状似牛角的牛角峪沟系组成。 3 1 2 3 地质土壤 试验区母岩多为太古代密云群的花岗片麻岩及少量花岗岩,此类岩石属酸性 岩类,极易物理风化,形成松散的砂质堆积物,多形成粗骨性土。山前阶地有少 量次生黄土堆积物,沟谷多为洪积冲积物,一般形成较深厚的砂壤质土壤。气候 条件中的降水量和温度对试验区的土壤形成有着显著的影响,并通过对植被类型 及其生长状况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积累水平和特性。本区大区属半湿 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清水河横穿过境,小区属偏湿润的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 夏季湿度较大,个别土壤剖面出现绣纹绣斑。但由于降水量不大,且多以暴雨形 式集中在夏季,加之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造成土壤淋溶作用不强,生物气候 因素对母质的改造作用不太深刻。此外,近代的尘暴黄土作用,亦使土壤的p h 值 偏高。 3 1 2 4 气候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l o 5 ,平均最低气温一1 8 , 平均最高气温3 8 ( 2 ,无霜期1 7 6 天,日照总时数2 8 0 0 小时。套种麦粮可一年两熟。 平均降水量6 6 9 m m ,主要集中在6 8 月份,雨热同期。 3 1 2 5 植被 共有维管束植物8 9 科2 7 5 属4 2 0 种( 包括种下分类单位) ,如表( 3 4 ) 所示。 其中栽培植物6 8 种,分属于3 2 科6 0 属;野生植物3 5 2 种,包括乔木2 0 种、灌 木3 1 种、藤本6 种和草本2 9 5 种,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按植物的利用价值来分, 有用材树种2 0 种、药用植物2 2 3 种、纤维植物5 6 种、油脂植物6 4 种、鞣料植物 3 2 种、芳香植物7 种、淀粉植物2 1 种、野菜植物2 3 种、野果植物1 7 种和有毒植 物4 1 种,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有必要开发利用。 表3 4 北庄维管束植物统计表 t a b l e3 4t h ev e g e t a t i o ns p e c i e so ft h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a r e a 注:数据引自刘世海等( 2 0 0 1 ) 1 5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就植物区系的特征来看,示范区天然植被为偏重于旱生的次生类型,面积为 7 8 4 3h m 2 ,占示范区面积的1 3 1 ,共有7 个类型,其中森林植被类型两个,灌 木植被类型5 个。区内大部分植被属人工植被,面积5 2 2 0 5h m 2 ,占示范区总面积 的7 2 9 ,共6 个类型。 ( 1 ) 天然植被 天然植被中以荆条群系为主,主要分布于海拔11 0 6 5 0m 的阳坡,但阴坡上也 有分布。灌木层盖度0 6 5 ,伴生灌木有酸枣、薄皮木、蚂蚱腿子、多花胡枝子等; 草本层盖度0 6 5 ,以丛生隐子草、细叶苔草、旱生卷柏、中华卷柏占优势;居次要 地位的有三桠绣线菊群系、蚂蚱腿子群系、平榛群系、胡枝子群系、山杨群系和 小叶白蜡群系等。根据实际调查所确定的植被分类系统,从动态的角度看,可以 说各植物群落类型都是本区次生演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类型,体现了示范区植被 的进展演替序列。 ( 2 ) 人工植被 示范区大部分植被为人工植被,共分6 个类型,为刺槐林、油松林、侧柏林、 杨树林、经济林( 板栗、苹果、山楂、核桃、山杏等) 和很小面积的农作物( 玉 米、谷子、高粱、菜地等) 。 3 1 2 6 土地利用及森林资源状况 ( 1 ) 土地利用 示范区总面积6 0 0 4 8h m 2 ,其中林业用地5 8 2 6 7h m 2 ,占总面积的9 7 0 ;非林 业用地1 7 8 1 h m 2 ,仅占总面积的3 o 。可以看出,示范区主要规划为林业用地, 这是由其作为密云水库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性质决定的。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 积为3 81 15 h m 2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 5 4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l18 5 9 h m 2 ,占 2 0 4 ;疏林地和灌木林地( 3 5 0 陡坡上的天然灌丛) 所占面积较小,只有4 3 : 无林地面积为5 8 1 2 h m 2 ,占1 0 0 ( 其中包括裸岩除地4 3 ) ,如表( 3 5 ) 所示。 可见经林业工作者3 0 余年的努力,以使示范区林地初具规模,需要造林的宜林荒 山面积已很少。南、北示范区比较而言,南示范区有林地面积已占其林业用地总 面积的9 1 4 ,宜林荒山只占4 8 ( 其中包括除地1 2 ) ;而北示范区有林地仅 占其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 8 1 ,未成林造林地却占到4 6 o ,宜林荒山占1 7 4 ( 其 中包括除地8 6 ) 。所以,示范区造林、补植和幼林抚育任务主要在北示范区,而 南示范区以对现有林的经营和改造工作为主。 1 6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注:数据引自刘世海等( 2 0 0 1 ) ( 2 ) 森林资源情况 示范区有林地面积3 8 1 1 5h r n 2 ,森林覆被率6 6 8 6 。各林种按面积从大到小 的顺序排列为薪炭林、经济林、防护林和特用林,区内无确切意义上的用材林。 薪炭林面积2 0 1 7 6h m z ,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 2 9 ,总生物量1 4 6 3 吨,树种为刺 槐,其不仅给当地群众提供了充足的薪材,还成为山顶、阳坡等较差立地条件上 的主要水土保持植被,发挥着极大的水源涵养和固持水土作用;经济林面积1 1 4 3 1 h m 2 ,占有林地总面积的3 0 o ,其总产量没有统计,主要树种包括核桃、板栗、 苹果、梨、柿和山楂,对带动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有巨大的作用;防护林面积6 3 1 9 h m z ,占有林地总面积的1 6 6 ,总蓄积量2 5 6 4 1m 3 ,主要树种为油松、侧柏和杨 树等,目的是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1 8 9h m 2 的特用林是为研究林地的水源涵养作 用而设置的;区内无用材林。南、北示范区的情况比较来看,南区各林种面积都 大大超过北区。南区已形成山顶、阳坡和阴坡条件较差的立地以刺槐薪炭林为主, 阳坡较好立地以板栗经济林为主,间或有油松和侧柏的防护林,沟底以苹果、山 楂、杨树等树种为主的林种景观配置结构。 3 1 2 7 社会经济状况 3 1 2 7 1 劳动力状况 试验区范围共有北庄和苇子峪两个村,总人口3 8 1 7 ,劳动力2 2 4 2 人,实有劳 动力2 0 5 0 人。区内劳动力主要从事工业、农要牧渔业、种植业和林业,其中从事 农林牧渔业和林业劳动力共为7 3 6 人,占总数的3 5 9 ,如表( 3 6 ) 所示。林业 劳动力大部分来自于临时雇佣的民工。 1 7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注:数据引自刘世海等( 2 0 0 1 ) 3 1 2 7 2 经济状况 近年来,试验区周围工业发展较快,工业收入已成为两村的主要收入来源。 以1 9 9 5 年为例,北庄村经济收入9 5 8 2 万元,其中工业占9 3 6 ,而林业收入仅占 1 5 。在林业收入中,经济林果品收入占了绝大部分,试验区内两村主要的经济 林树种有核桃、板栗、苹果、梨、柿、山楂等,其中产量居第一位的苹果,其次 为梨,然后是板栗和山楂,其他果品产量较少。其中板栗是该区的名、特、优产 品。 3 2 研究方法 3 2 1 试验地选择 在调查收集当地的气象、土壤及水文资料的基础上,在密云水库库区库东试 验区的北试验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水源林进行研究。在油松人工林内,依据 地形、地势等因素选择一个面积为2 0 x 2 0 m 2 的试验样地,并做样地调查。 3 2 2 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 在上述样地内测定油松林的林木生物量及其持水性能、降雨量、林内穿透雨 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枯落物持水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等反映森林水文效 应的降水再分配指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森林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测 定方法如下: 3 2 2 1 林外降雨量p 利用设在试验区的雨量观测场获得降雨资料,在观测场内布设自计雨量计, 1 8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记录降雨过程、雨量和降雨时间。降雨强度可由降雨量和降雨时间求得。 3 2 2 2 林内透雨量t 在北庄镇南山上布设油松林观测小区,小区面积为2 0 x 2 0 m 2 ,郁闭度约为0 8 。 在试验标准地内分别按林木胸高直径分级( 每隔5 c m 为一径级) ,选样9 棵树形和树 冠中等的标准树,在树冠的下方以三角形状布设3 个直径为2 0 c m 的塑料容器( 如图 3 1 ) 收集穿透雨。测量每次降雨的穿透雨量,于每次雨后称重,根据容器承水面 积换算成i n l l l 单位。 图3 1 林内透雨量观测设备 f i g 3 1e q u i p m e n t sf o rf a l l t h r o u g ho b s e r v a t i o n 3 2 2 3 树干茎流量s 采用收集槽法。在选好的标准树树干上将粗糙不平的树皮修平,用直径为 2 5 c m 的聚乙烯塑料管剖开后沿树干呈螺旋形状固定在树干上( 至少保证塑料管沿 树干环绕2 周以上) ,塑料管下端用容器收集。每次降雨后人工测量容器内承接到 的雨水重量( g ) ,按雨水密度为l c m 3 换算成体积( m 1 ) ,再根据树冠投影面积换 算成林内树干茎流水深( n u n ) 。用式( 3 1 ) 计算树干径流: c = 击喜等m , , 式中:c - 树干茎流量( r a m ) ; 卜单位面积上树木株数; c 。某一径级的树干茎流量( m 1 ) ; k 。某一径级树冠平均投影面积( c m 2 ) ; n 各径级数; m 。某一径级的树木株数。 3 2 2 4 t , 冠截留量( i ) 的计算 森林对降水的调节作用的首要层次表现为林冠对降水的截留过程。降水进入 1 9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森林后进行了一连串的再分配过程,形成林内透雨( t ) 、树干茎流( s ) 、林冠 截流量( i ) 。 到达林冠的降雨,被林管截留而形成了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林冠截留不能 由仪器或装置测定,只能根据上述各项测定值计算。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公 式为: i = p t s ( 3 2 ) 式( 3 2 ) 中,i 代表林冠截留量,p 、t 、s 分别代表相应时空区间的林外降雨 量、穿透降雨量和树干茎流量。 3 2 2 5 枯落物截留量( k ) 的测定 分别在所选的9 棵标树下方放置1 个雨量筒,取原状枯落物置于雨量筒上, 每次降雨后,测定透过水量。把对照雨量筒测得的大气降水量与透过水量比较, 计算枯落物层的截留量和截留率。 3 2 2 6 枯落物持水性测定 3 2 2 6 1 林下枯落物的采集 在样地内分坡面上部、中部、下部各取面积为2 0 x 2 0 c m 2 的枯落物样方1 个。 采集枯落物时,将未分层和半分解层分别收集装袋。未分解枯落物系指基本上保 持其原有形状及质地的枯枝落叶;半分解层枯落物系指未完全腐烂、肉眼观察能 分辨出其枝叶大体形状的枯枝落叶。现场记录各层厚度,并将枯落物在实验室内 烘干、称重,以用于测定枯落物储量及单位面积的干重( 取3 个样方的平均值) 。 3 2 2 6 2 枯落物持水量及其吸水速率的测定 ( 1 ) 枯落物吸水过程 将在样地内收集的枯落物烘干后,称取不同重量( 2 0 9 、4 0 9 ) 的油松烘干枯 落物,每一重量做4 个平行样,将枯落物样方装入网孔直径约3 m m 的自制塑料网 兜并浸水,观测其在2 4 h 内不同时间段的持水量并作记录,测定时段为:1 5 m i n 、 3 0 m i n 、l h 、2 h 、4 h 、1 5 h 、2 4 h 。在每一次时段测定时,每一个样品重复测5 次, 每次间隔i m i n 。每次从浸泡容器中取出称重所得的枯落物湿重与其烘干重差值, 即为枯落物浸泡不同时间的持水量,该差值与浸水时间的比值即为枯落物的吸水 速率测定值。再将所测的水量( g ) 按所取小样方的面积换算成m m 。 ( 2 ) 枯落物最大持水量 测定时间为2 4 h 时,所测的持水量即为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3 2 2 6 3 枯落物截持降雨能力的测定 应用小型( 针具式) 人工降雨机,在试验区1 0 年一遇的雨强下( i = 1 2 0 m r n h , 历时t = 5 0 m i n ) ,测定枯落物层的截持降雨量。 ( 1 ) 实际雨强 将人工降雨机雨强调至i = 1 2 0 m m h ,将d = 2 0 c r n 雨量器置于人工降雨机正下方 三个不同位置,一定时间内量取三个不同雨强,然后求其平均值,即为该条件下 的实际雨强; ( 2 ) 透过雨强 称取不同重量( 2 5 9 、5 0 9 ) 的油松烘干枯落物铺放在d = 2 0 c m 的土壤筛内,将 土壤筛置于降雨机正下方,土壤筛下接容器( 同直径小桶) ,打开人工降雨机,同 时开始计时,每次降雨时间控制为5 0 r a i n ,然后取出容器测量,即可测定出铺有枯 落物的透过雨强。 3 2 2 7 地表径流量的测定 小区地表径流由设在观n 4 , 屋的多孔分流水箱,并配以容器收集地表径流, 每次降水后测定收集量( m 1 ) ,并根据小区面积换算成n l l n 单位。 3 2 3 内业数据整理及分析 在野外实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e x c e l 、s p s s 等计算机软件,应 用数理统计、多元统计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 析,应用水文学知识,对油松人工林的水文过程进行分析,找出水文规律,同时 对油松林的降水再分配及再分配个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 2 1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油松水源保护林降水特征分析 4 1 标准地基本情况 北试验区面积2 4 7 5 6h m 2 ,在北庄村境内,地处密云水库库东,距密云水库约 5 k m 。其中原始林很少,只在大岭子村有原始油松( 只以淞t a b u l a e f o 删括) 林1 2 4 k m 2 , 占试验区总面积的0 5 :以杨( p o p u l u s ) 、桦( b e t u a l a ) 、栎( q u e r c u s ) 等树种 组成的天然次生林面积为9 8 k m 2 ,占试验区总面积的3 9 ;大部分植被为人工植 被,共分为6 个类型,即刺槐( r o b i n i ap s e u d o a c a c i a ) 林、油松( p i n u st a b u l a e f o r m i s ) 林、侧柏( p l a t y c l a d u so r i e n t a l i s ) 林、杨树( p o p u l u s ) 林、经济林( 板栗( c a s t a n e a m o l l i s s i m a ) 林和苹果( m a l u s p u m i l a ) 林) ,面积为5 6 9 k m 2 ,占试验区总面积的 2 3 。天然植被中以荆条( v i t e xn e g u n d o ,:h e t e r o p h y l l a ) 群系为主,主要分布于 海拔l1 0 6 5 0 m 的阳坡,面积为9 7 6 k m 2 ,占试验区总面积的3 9 4 。该地的土壤 类型主要为砂壤质土壤。 标准地的坡向为n ,坡度多在2 0 2 0 之间。土层厚度多在2 5 5 0c n l 之间,有的 标准地厚度大于5 0c m ,有的较薄,只有1 5c l t i 。 灌木种类有荆条、胡枝子、酸枣、绣线菊等。但荆条较多,平均高多在8 0 1 0 0 c l l l 之间,较高的可达1 3 0c l n ,低矮的高度只有2 5t i l l ,相差较大。且盖度多在0 5 0 9 之间,盖度较大,最大的高达0 9 ,较小的只有0 2 ,差异较大。 枯落物层较厚,多在8 1 2t i n 之间,因不断有当地村民采集,所以多保持在此 厚度。且分解部分较少,在1 - 1 5 c m 之间,半分解多在2 5 4t i n 之间,未分解的多 在4 6c m 之间。 林木初植时的迹象仍依稀可见,水平阶整地,株距多为1 5m x 2m ,有的较密, 后未经间伐、修枝等抚育管理,林分生长情况不良。根据采访与实地调查测定, 标准地内油松林的年龄多在2 5 3 5a 之间,多为7 0 年代左右营造的林分。郁闭度 较大,约为0 8 。标准地基本情况见表( 4 1 ) 。 表4 1样地基本情况调查表 t a b l e4 1t h eb a s i cs i t u a t i o no f p 伽u st a b u l e a e f o r m i sf o r e s tp l o t 密度郁闭坡向坡度坡位坡型胸径树高灌高密度( 株枯落物厚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分解层 ( 株h 一)度( )( c m )( m )( c m )确( c m )( c m ) ( c m )( c m ) 1 1 2 50 8 1n 2 0 2 中部凸1 2 5 9 6 48 086 15 2 油松水源保护林降水特征分析 4 2 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大气降水特征分析 大气降水是陆地上水分的主要来源,其特征不仅决定了自然界物种和植被的 形成与分布,同时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降雨特征是影响森林 对大气降水输入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大气降水输入的林冠降雨分配、流域 水量平衡及水循环过程都会有所不同( k a m r a ne t a t ,2 0 0 3 ;m a t i ne t a l ,2 0 0 0 ;o z l e r , 1 9 9 9 ;w i n o g r a de t a l ,1 9 9 8 ) 。密云水库库区四季分明,干、雨季差异明显,加之 处于内陆,其降雨特征和变化趋势对于研究该地区的森林水文有重要意义。本地 区已有相关研究报道,对丰富的水资源以及长期气候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研究( 李 青春等) ,同时李青春等还对降雨的年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李青春,张 朝林等) 。本研究通过对密云地区1 9 9 9 2 0 0 6 年的自记降雨资料的分析,总结了本 地区近年来的降雨特征和变化趋势,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 4 2 1 密云水库集水区降雨特征概况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内平均年降水量6 6 0 m m ,年降水变幅大,最多为1 4 0 6 m m ( 1 9 5 9 ) ,最小为2 4 2 m r n ( 1 8 6 9 ) ,丰水年的降水量是枯水年的5 8 倍。年降水量 平均距平为1 0 0 4 1 6 0 7 m m ,相对变率为2 0 2 5 ( 见表4 2 ) 。 表4 2 流域降水变率 t a b l e4 2t h ev a r i a b l er a t i oo f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i nt h ee x l x r i m e n t a lw a t e r s h e d _ _ - _ _ _ _ _ - - _ _ - _ _ _ _ _ _ _ - _ - -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 _ _ _ _ _ _ _ - - _ _ _ _ _ - _ 1 11 i i - - - _ _ _ - _ _ _ - - _ _ _ - _ - _ - - _ _ - _ _ _ _ - - - _ _ _ - _ _ - _ _ _ _ 一 测站 年半( r a m 均降) 水且盂挚平黧变率 年代年数 ( m m ) ( ) 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全年降水量8 0 8 5 集中在汛期( 6 9 月) ,并多以暴 雨形式出现,参见表( 4 3 ) 。降雨历时短,强度大,夏季雨量往往集中在几场降雨 之中,有时一次降水量甚至可占全年降水量的6 0 7 0 。 表4 3 北京降水量年内分配统计表 ! 璺! ! ! 堡:! 塾! 璺i ! ! 蔓! 竺垒2 呈p 1 2 p 巫垡z2 1 已堡! 1 2 i ! 呈垒2 望i 21 1 呈堡! 堑i 旦墨 时段la6 - - 9 m 其中3 0最人3最人l d dd 占全年总降水量的百分比( ) 1 0 08 5 - - 9 34 0 - - 7 01 4 - - 3 0 1 0 - - 2 0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 2 不同年份间降雨量的差异比较分析 根据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1 9 6 1 2 0 0 2 年逐年平均降雨量资料的统计分析表 明,2 0 世纪5 0 年代为相对多雨期,平均降水量为7 1 9 8 m m ,6 0 年代平均降水量 为5 5 7 m m ,7 0 年代平均降水量为5 8 9 5 m m ,8 0 年代为少雨时段,平均降水量为 5 4 8 3 m m ,9 0 年代平均降水量为6 0 1 8 m m 。进入9 0 年代,初期降水量偏多,年平 均降水量为正常或偏多。9 0 年代后期的1 9 9 7 2 0 0 2 年7 年降水量偏少( 除1 9 9 8 年) , 7 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 0 0 m m ,不到5 0 年代平均降水量的一半,是北京集水区近百 年来最干旱少雨的时段。分析北京观象台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可看出( 见图 2 1 ) :1 9 9 7 2 0 0 2 年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年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时分明显,是减少幅 度最大的时段。这可能是造成目前北京水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 图4 11 9 6 1 2 0 0 2 年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曲线 f i g 4 1v a r i e t yc u r v eo fa v e r a g ea n n u a l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i nb e i j i n gm i y u n r e s e r v o i rc a t c h m e n ta e r a f r o m1 9 6 1t o2 0 0 2 通过1 9 9 9 年至2 0 0 6 年在北庄林业站的气象观测降雨资料( 见图4 2 ) 表明, 该地进几年雨水比较丰富,年平均降雨量达4 0 0 8 m m ,自2 0 0 4 年以后,年降雨量 均在4 0 0 m m 以上,最大的达到7 8 1 3 m m 。密云水库库区大气降水变率较大,降水 不稳定且分配不均匀。 2 4 油松水源保护林降水特征分析 1 0 0 0 童8 0 0 v - 适:0 0 3 蓬2 0 0 0 拶妒梦梦 年份 图4 2 密云县1 9 9 9 2 0 0 6 年年降雨总量 f i g 4 2a n n u a l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i nm i y u nf r o m19 9 9t o2 0 0 6 4 2 3 不同月份间降雨差异比较分析 将试验区2 0 0 4 2 0 0 6 年5 1 0 月各月份降水总量做图,由图4 3 可推知,密云水 库集水区2 0 0 4 年至2 0 0 6 年间年平均降水量为5 7 8 7 4 m m ,5 月至1 0 月间各月的平 均降水量依次为2 2 3 0 m m 、9 4 4 2 m m 、1 6 6 1 8 m m 、2 2 8 4 9 m m 、5 2 5 5 m m 、1 4 8 0 m m , 各占年平均降水总量的3 8 5 、1 6 3 2 、2 8 7 1 、3 9 4 8 、9 0 8 、2 5 6 。这些 数据说明密云水库集水区降雨主要集中于5 1 0 月份,尤其以7 8 月份居多。 1 0 9 枣8 正7 6 5 2 0 0 4 - 2 0 0 6 年间 05 01 0 01 5 02 0 0 2 5 0 月平均降雨量( m m ) 图4 3 试验区2 0 0 4 2 0 0 6 年各月份平均降雨量 f i g 4 3t h em o n t h l ya v e r a g er a i n f a l li ne x p e r i m e n t a la r e af r o m2 0 0 4t o2 0 0 6 4 2 4 日降雨分布特征 根据2 0 0 4 2 0 0 6 年5 1 0 月问的观测,分析日降雨量频度分布,如图( 4 4 ) 。 北京交通入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平均年降水量为5 7 8 7 4 r a m ,有6 1 次降雨过程。在总降雨 日数中,1 1 5 0 m m 的占8 ,5 1 2 0 0 i n n l 的占5 6 ,2 0 1 5 0 0 m m 的占2 6 , 5 0 1 1 0 0 m m 占8 , 1 0 0m m 的只占2 。由观测结果可以看出,本研究区大气 降水变率较大,降水不稳定且分配不均匀。 盆 、_ 一 型 舔 l l 一, 1 1 、5 05 1 、2 0 02 0 1 4 5 0 05 0 1 4 1 0 0 1 0 0 曰降雨量( 咖) 图4 4 日降雨量频度分布 f i 9 4 4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f r e q u e n c yo fd a i l yr a i n f a l l 4 2 5 研究期间大气降水分布特征 研究期间共有1 6 场降雨,降雨总量3 9 4 5 5 m m 。2 0 0 7 年7 月9 月间共有8 场 降水,总降水量1 8 1 5 5 m m ,其中7 月下旬一场雨单次降雨量最大,达6 7 7 m m ,8 月6 场降水总量7 4 6 n u n ,占总降水量的6 0 6 7 ;2 0 0 0 年7 月8 月间共测得8 场 降水,总降水量2 1 3 0 0 r m n ,8 月份降水较多,为1 3 6 0 0 m m ,占总降水量的6 3 8 5 。 总的来看,2 0 0 7 年及2 0 0 0 年总的降水量偏少,特别是2 0 0 7 年全年的降水量也不 足多年平均降水量的一半。观测时段内各月降水量分配如表( 4 4 ) 所示。 表4 4研究期间大气降水分配 降水时间 降水量t r a m ) 比牢( )降水时间 降水量( r a m )比率( ) 2 0 0 7 7 3 0 6 7 7 03 7 2 92 0 0 0 7 45 0 2 02 3 5 7 2 0 0 7 ,8 13 8 8 52 1 4 02 0 0 0 7 2 73 o o1 4 l 2 0 0 7 8 4 2 2 2 0 12 2 32 0 0 0 8 22 6 o o 1 2 2 1 2 0 0 7 8 713 5 07 4 42 0 0 0 8 1 05 1 7 02 4 2 7 2 0 0 7 8 1 81 1 3 06 2 22 0 0 0 8 1 58 1 03 8 0 2 0 0 7 8 2 2 4 6 02 5 32 0 0 0 8 2 05 0 2 02 3 5 7 2 0 0 7 8 2 5l9 7 0lo 8 52 0 0 0 9 42 1 2 09 9 5 2 0 0 7 9 83 7 02 0 42 0 0 0 9 2 02 6 0 1 2 2 总计 1 8 1 5 51 0 0 总计 2 1 3 0 01 0 0 ,。,。,。l 印 们 卸 加 。 油松水源保护林降水特征分析 小结 密云水库流域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降雨分布不均匀,全流域内多年平均降 水量为4 8 8 9 m m 流域内6 8 月降水约3 0 0 4 0 0m l n ,占全年降水量的6 5 7 5 ,多 雨年与少雨年之比约2 4 :1 ,丰水年的降水量是枯水年的5 8 倍。年降水量平均距 平为1 0 0 4 1 6 0 71 t 1 1 t i ,相对变率为2 0 一2 5 。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全年降水 量8 0 8 5 集中在汛期( 6 9 月) ,并多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消防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子宫肌瘤术前课件
- 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课件
- 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解课件
- 年度安全再培训考核记录课件
- 威廉的洋娃娃课件
- 湖北公务员考试真题2025
- 平面设计渐变课件
- 平面设计x展架课件
- 平面构成中的骨骼课件
- 2025合伙制合同协议书
- 福建省全国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联合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广工建筑电气试卷及答案
- 2024年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招聘真题
- 公路施工质量培训课件
- 2022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表
- (完整)脑出血护理查房ppt
- 监控系统项目监理规划
- 光伏电站三级安全安全教育
- 化工总控工项目6任务28精馏操作专项训练课件
- 委托办理原产地证书授权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