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王夫之《说文广义》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一要 :本文将在目前学界对王夫之说文广义的研究做简单的整理和 回望的基础上,从王夫之释义行文出发,参照先秦两汉文献语言材料 及汉唐注疏、清人集解,借鉴前辈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对王夫之的说文广义做尽可能全面详尽的考察和客观细致的分析。 除引言和结语之外,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三节至第五节,内容包 括三个部分:第三节主要对王夫之说文广义的文字观进行分析; 第四节研究王夫之说文广义的同义词:第五节分析总结王夫之说 文广义的成就与阙失从而确立其在汉语言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王夫之说文广义,文字观,同义词 a b s t r a c t t h i sa r t i c l ed o e sa s i m p l ec o l l a t i o n a n dr e v i e wo ft h ec u r r e n t r e f e r e n c e so n s h u ow e n g u a n gy i b yf u z h iw a n g b a s e do nt h ew a yo f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f u z h iw a n ga n dr e f e r r i n gt ol a n g u a g er e f e r e n c e si n p r e q i n ,h a n ,t a n g ,q i n gd y n a s t i e sa n do ft h e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 e s ,a s t u d yo fw a n g s s h u ow e ng u a n gy i i sd o n ea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 o b j e c t i v ea sp o s s i b l e i na d d i t i o nt o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m a i n p a r t so f t h e a r t i c l ea r ep a r ti i it op a r t 钐i n c l u d i n gt h r e ep a r t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m a i n l ya n a l y z e s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t e x ti n ”s h u ow e n g u a n gy i o fw a n g c h a p t e r i vs t u d i e st h e s y n o n y m s i n s h u ow e ng u a n gy i 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d r a w b a c k si n s h u ow e ng u a n gy i o fw a n ga r e a n a l y z e da n ds u m m a r i z e di nc h a p t e rv t h e nc o m m e n t so nw a n g ss t a t u s i n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i sm a d e k e y w o r d s :w a n gf u z h i s h u ow e ng u a n gy i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e 鸡 s y n o n y m s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龇姗) ,年月y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邕机 日期:弦7 年6 月7 日 导师签名:卵0 如b 席日期:矿穹年钐月日 4 9 千大之说文j 义研究 1 引言 1 1 王夫之和说文广义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市人,生于明万历七年( 1 6 1 9 ) , 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 1 6 9 2 ) ,因晚年隐居于衡阳县曲兰乡( 今船山 乡) 石船山,故自号船山老人、船山病叟,后人称船山先生,是明末 清初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家祖籍江苏高邮,明永乐初 迁入衡阳,到王夫之出生时已是第九代。王夫之出生时,王家文士很 多,其父王朝聘两中副榜,后入国子监攻读,二叔和三叔都是郡文学。 王夫之有三兄弟,他排行第三,四岁起跟随大哥王介之入私塾读书, 七岁读完十三经,十岁从父王朝聘学习五经经义及大量古代哲学 和史学典籍,十四岁中秀才,入衡州府学,两年读尽府学藏书,次次 考试夺魁,十六岁入石鼓书院从二叔王廷聘学诗,致力音韵。二十五 岁那年,王夫之赴武昌乡试,中第五名举人,同年冬天,他赴京参加 会试,后因农民起义阻断了他的仕途。 王夫之著作颇多,其勤恳著述凡四十年,有著作1 0 0 余种,4 0 0 余卷,近8 0 0 万字。有四书训义、庄子解、思问录内外篇、 张子正蒙注等哲学著作,读通鉴论、宋论等系统史论著作, 以及文字学著作说文广义和诗论南窗漫记等。说文广义 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一年( 1 6 8 2 ) ,据今三百二十多年,是王夫之关于 文字学的唯一著作。该书现共存三卷,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有两种版本, 即清同治四年( 公元一八六五年) 的金陵书局船山遗书本和民国二十 二年( 公元一九三三年) 的太平洋书店船山遗书本。据王夫之的儿子 王敌所言说文广义本有四卷,且按王夫之在说文广义发例中 所言以集韵为序,始于东,终于甲,而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版本乃始 于巨字,而且全书的字条排列似乎有所舛乱,所以现今保留下来的说 文广义可能并非完i 陕。该书所收之字以说文解字所收之字为范 围,据王夫之 述评作者廖以厚、黄建荣统计,三卷共 解说古书常用字7 3 1 个,每字立一条。个条解说涉及的相关字9 6 1 个, 硕十学位论文 所以全书说解字数应为1 6 9 2 字。所说解的字以“集颇为序,始於束, 终於甲,每部一从平上去入四声次第为序 其内容以六书之准则为 依据,在许慎说文解字的基础上,广释引申及假借义,广窥一字 数义、同义词、同音词以及形近字之间的联系,广求文字、音韵、训 诂、及语法之间的某些规律。虽然作者著此书的初衷是为正当时文字 讹误从而阐明文字的正确书写,反对古人及当时代的人书法的弊端, 但就其本身而言也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好书,为音韵、训诂之学提供 了宝贵资料,有必要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与探讨。 1 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王夫之的说文广义。从王夫之分析字形、 释音义的语言材料出发,参照先秦两汉文献语言材料及汉唐注疏、清 人集解,借鉴前辈及现当代学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王夫之的说 文广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评价王夫 之说文广义的成就与贡献。 本文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说文广义释义特点作全面的分 析与总结。 2 、浅析王夫之的文字观 3 、验证王夫之说文广义“义同、“义近 、“义通 类字里 的同义词 4 、分析王夫之说文广义在说文学及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 和地位。 1 3 说文广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王夫之说文广义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校勘版本、考释注文、补正缺失等方面。八十年代,参与过说文 广义校勘工作的梅季的 试评( 船山学刊1 9 8 4 年0 2 期) , 的不足之处( 船山学刊1 9 8 6 年o l 期) 和王术加 略论 ( 船山学报1 9 8 4 年第二期) ,王船山关于一字多 。( 说文广义发例:“许式始制一以集酿为序,始於求,终於甲,每部一从平上去入 四声次第为序,不能如今俗字书以画多少为序,而审之未精,增紊乱也。” 2 f 大之说文j “义研究 音的见解对我们的启发( 船山学报1 9 8 6 年第二期) ,对王夫之说 文广义的特色及不足之处予以了初步的研究。 二十一世纪,则有廖以厚、黄建荣的清代 研究的开山之 作( 华东理工学院学报,2 0 0 5 ,4 ) ,方平权的王夫之 在汉语词义研究理论上的贡献(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 0 0 3 ,5 ) , 开始关注说文广义在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及对于词义研究方面的贡 献。 目前,我国研究语言学史的论著日益丰富,但历来研究王夫之说 文广义的学者很少,且大都停留在局部研究,据笔者所知,到目前 为止还没有专文对王夫之的说文广义做过系统的分析总结和深入 的研究探讨。这就使得其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就一直淹没不彰, 因此有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 1 4 研究说文广义的意义 1 4 1 可为词义学和汉语史的研究提供借鉴 王夫之说文广义释字,在许慎说文的基础上,广释其引 申义、假借义,广窥一字数义及同义词之间的联系,可以为当代汉语 词义学研究提供借鉴。如:“息,本训喘也,谓呼吸之气也,从自。 借为休息之息,呼吸一作一止,有所休止之象也。後借为息灭之息, 止则灭矣。息本与消同义,而合言消息,则死为消,生为息,因 有生息、长息之训。 ( 说文广义卷一p 1 5 0 ,岳麓书社版,1 9 9 6 , 下同) 此例中王氏先释息字的本义为喘,再由其本义推出其引申义休 息、熄灭、生息,并阐明各意义之间的联系。如:“而,本训颊毛也。 其用为尔、汝之称者,则音与尔、汝相近,方言清浊不 同,故随借一字行之。 ( 卷一p 7 0 ) 此例中王氏释而字的本义为颊毛, 并指出作为尔汝之称是而字的假借义。如:“靠,相违也。今俗 用为倚靠字,盖在前而倚日漏,从后而倚日靠,亦相背之 义,庶几可通。 ( 卷一p 71 ) 从此例王氏对靠字的解释我们可以清楚 的知道同义词“靠 与“漏的区别与联系。 除此之外,王夫之说文广义释义过程中对于造字理据的重视 和对本义的追根溯源,有助于我们了解汉语词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音 3 硕十学何论文 义结合变化规律和词义的发展演变规律,从而还原汉语发展的真实轨 迹。如:“鲜、勰,皆音相然切。焦为新勰之鼎:而鲜乃鱼名, 出貉国。高丽之水名鲜,盖以出此鱼耳。今白( 周礼) 外皆用鲜 字,传写者趋易而讹也。其发为上声、音息浅切者,亦当作鼎。 陈陈相因则多,新鼎者少也。字或作趁。 ( 卷一p 7 7 ) 从王氏对 于“鲜”的释义中我们可以得知,新鲜的鲜的本字为“熊 ,“鲜 的 本义是鱼名,后来“传写者趋易而讹,除周礼外都写作“鲜”。 鲜又引申为少义,发为上声,以示与新鲜义的区别。因此,对王夫之 说文广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能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文 献语言材料。 1 4 2 有助于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及源流 王夫之说文广义说解词义,总是力图揭示词义变化的理据, 即词义内部原因和外部的社会文化原因,并扣住意义、声音与形体三 者来阐述词义的引申变化。因此王氏的论述也或多或少地从客观上分 析了汉字的演变规律及源流。如:“但,本但裼之但。其 从衣作袒者,音丈苋切,衣缝解也,今俗作绽。但,本去衣 露体之名,而借为徒然、仅有之义,但裼去饰,仅露身也。又 为转语词者,言大略不然,独有一说仅存,当别论也。其云但令、 但能者,他皆不恤,独此为得,如衣虽去而身存也。今人止知但 为转语、仅有之词,不知但裼之本训,乃以袒裂之袒为但衣, 而别立绽字以代袒,皆非。 ( 卷一p 8 9 ) 从王氏对于“但” 的释义中我们可得知,“但、袒、绽 三字的字义与字形递相换位, “但 的本义字形变为“袒 ,“袒”的本义字形变为“绽”。另外王 氏释义时,奉六书为宗主,如字形不能显示字义( 本义或引申义) , 则多斥为“非是”、“不典、“犹不成字”等。如:“须,面毛也。俗加 髟作蠡,非是。乡,毛饰也,须既从乡,何又加髟? ”( 卷一p 8 0 ) 又 如:“侠,游侠者,交游豪僳,以气势役使人也。俗有侠士之称,去言 游侠,则失其义矣。若豪侠之侠,自宜作僳。侠、僳,音相近而讹耳。 僳,傲也,才气有余则傲世,故称豪僳。若俗有杰字,出梁四公传, 不典。”( 卷一p 9 6 ) 在说文广义中王氏诸如此类的分析很多,虽 4 手大之浼文j “义研究 然其初衷是为了辨正字形,虽然今天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用字上 去回复它们的本来面目,但了解分析王氏说文广义的这些材料无 疑有益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汉字演变规律及其发展源流。 1 4 3 为俗字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中国传统里文字有正俗之分,又称为正写和俗写。正字是较 符合造字原意,为字书接受者;而俗字则是区别于正字而言的一种 通俗字体。唐代颜元孙干禄字书把汉字分为俗、通、正三体。说 明俗字是一种未必符合官方标准的浅近字体,是适用于民间的通俗文 书,适宜平民百姓使用。王夫之说文广义在释义时也常常提到某 字的俗写,如:“傲,读如浣,幸也。傲幸、惠傲字本如此, 若俗写傲幸字作侥,尤谬。 ( 卷一p 1 4 3 ) 又如:“齿斤,齿根 为断,语斤切。从齿从斤,谐声。俗作龈,讹。 ( 卷二p 2 0 7 ) 从 上例王夫之的释义中可以得知其对俗字是持否定态度的,但也在客观 上为我们指出了哪些字是正字,哪些字是俗字,因而为俗字研究提供 了丰富的材料。 5 硕j “冀侮论文 2 说文广义的释义特点 现当代一些学者对王夫之说文广义的释义特点己做过较深入 的分析,他们提出的主要观点有:( 1 ) 说文广义的释义具有系统 性、科学性及战斗性。( 2 ) 说文广义释义时重视六书,强调正 确用字。( 3 ) 说解词义时,力图揭示其变化理据。( 4 ) 解释字( 词) 义,深入浅出,深刻透彻。等等。这些观点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说 文广义的体例与训释特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下面,笔者在前贤的 基础上再归纳几点: 。 2 1 训释灵活,不拘形式 释音义顺序较灵活,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据释字的需要而定 王夫之的说文广义释字的音义时不拘泥于固定形式,灵活多 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 2 1 1 单纯释义( 一般先释本义,再释其引申、假借义。) 如: ( 1 ) 裹,藏侠也。懔,念思也。裹抱、中裹、裹私裹寅之类,砦 当作裹。藏之于心,思憾不忘。汉人用之自别。俗概作馕,误。( 卷 一p 7 1 ) ( 2 ) 裁,制衣也。借为断制、节俭之辞,去其有余以合度也。转 借为乍然未久之称,谓初如此也。裁与初,皆截布为衣之始。衣始于 裁,终于缝,故乍而日裁,终事日踊缝。俗别作绕,非。( 卷一p 7 2 ) ( 3 ) 裔,衣裾下垂者。步趋中度,则吹裾有檐如之容,故谓和缓 之态为容裔。苗本在下,其末上出;衣领在上,其末下垂,故以苗裔 称子孙,言其所生所垂也。( 卷一p 7 5 ) ( 4 ) 忽,本训忘也。轻忽、傲忽,皆谓不足记忆也。借为忽然云 者,忘其如此而遽如此也。( 卷一p 1 4 9 ) 1 o 梅季说文广义) ) 试评 j 1 湘潭:船山学报,1 9 8 4 2 。 。王术加略论说文广义【j 】湘潭:船山学报,1 9 8 4 2 。 。方平权王夫之( ( 说文广义努在汉语词义研究理论上的贡献【j 】湛江: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 0 0 3 5 。 西廖以厚,黄建荣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 j 1 上海:华东理工学院学报,2 0 0 5 4 6 下大之说文j 。义研究 2 1 2 音义兼释( 注音的位置不固定,有时在最前面,有时边释 义边讲读音,有时最后注音。) 如: ( 1 ) 惹,人者切,乱也。恁,如甚切,安也。词曲家以惹为招致 之辞,恁为如此之辞,浮屠语录亦然,皆委巷鄙猥之言,君子不道。 ( 卷一p 1 4 6 ) ( 2 ) 鲜,鲜、鼐,皆音相然切。赢为新氨之鼎。而鲜乃鱼名,出 貉国。高丽之水名鲜,盖以出此鱼耳。今自周礼外皆用鲜字,传写者 趋易而讹也。其发为上声、音息浅切者,亦当作氨。陈陈相因则多, 新鼎者少。字或作匙。( 卷一p 7 7 ) ( 3 ) 傅,正音直恋切,本训递也。递者,骝递也。从人从毒,枣 人与鄄舍以待,命至斯行也。其读作平声者,傅之行也。要亦无异议, 自可概作去声读之。( 卷一p 9 2 ) ( 4 ) 禽,龙貌。今俗谓神座为禽,不知何所沿而云然。神座有覆 有屏者,或可谓之广,音读如假。音讹而字从之讹。( 卷一p 6 1 ) 2 1 3 单释音读( 也有极少数只讲读音,不释意义的。) 如: ( 1 ) 借,正音资昔切,读如稹。今通读为子夜切,乃北人不能有 入声,以入作去而。若借重、借权之借,则藉字之转,省作借字,当 音慈夜切。( 卷一p 9 4 ) ( 2 ) 卓,古无居音,韵书两收之,不知所畴。大抵古今殊读,楚、 夏殊音。鱼、麻二韵,古相近而今相远,如家亦读如姑,苄亦读下。 ( 卷一p 1 2 6 ) 2 2 左右钩连,善于比较。 在字与字的比较中释音义、纠讹误、正字形是王夫之说文广义 一个重要特点之一。在这比较指同义词、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在 这些比较和对比中每个字的形音义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联系都清晰明 朗,让读者一目了然。通过同义词的比较辨析来释义的如: ( 1 ) 巨,本规巨之巨字,或作榘,今省作矩。其借为大义,与细对者, 字当作钜。钜,大刚也。刚过则庞然自大,故可借为大训。然与大义 微别:大与小对;钜,粗大也,与细对。( 卷一p 5 9 ) 按:王氏在对“巨 的释义中比较了同义词“钜 与“大,并 7 颂 j 学何论文 举各自的反义词来指出两者的细微差别。 ( 2 ) 不动而物自畏之,日威;若盛气凌人,则猛而已,虽厉物, 物不畏之。( 卷二p 2 1 9 ) 按:王氏在对“威 的释义中比较了同义词“威”与“猛 ,指 出两字的区别在于“威 多指本身具有的威严和威望,即使没有任何 举动也会使他人敬畏。而“猛 则指行动中表现出的盛气凌人,并不 会使他人产生敬畏之情。 ( 3 ) 靠,相违也。今俗用倚靠字,盖在前面倚日冯,从后面而倚 日靠,亦相背之义,庶几可通。( 卷一p 7 1 ) 按:王氏在对“靠 的释义中比较了同义词“靠 与“冯”的区 别指出两字都有相背之义,不同的是“冯”指从前面而倚,“靠 指 从后面而倚。 ( 4 ) 亏,气之舒也。本于嗟字,今俗作吁嗟。其以于为指所在之 语助者,知其所在则心舒而言畅,故于某日、于某地皆言于。於,雍耋 叹词,而亦为指所在之词。其义正同,而用之微别:固然在彼日于; - 用意经度、安措挹取於彼日於。既指所在,而又推言之,如于是、於? 焉之类,则于、於同用。盖于为舒气之词而缓,於为叹词而急。固然 在彼,则缓言之,用意措彼,则急言之,以此微分。( 卷一p 7 9 ) 按:王氏在对“亏 的释义中比较了同义词“於 与“于 ,指 出两者都为指所在指词,并指出两字在用法上细微差别。 ( 5 ) 云,本古霎字。云与日虽可互用,而日者直述其言也,云有 咏叹抽绎其言之意,或约略所言之要,不尽如其所言之词也。( 卷一 p 9 9 ) 按:王氏在对“云 的释义中比较了同义词“云 与“日 ,并 指出两者虽可互用,也有用法上的细微区别。 ( 6 ) 骤,马疾步也。大步骋日驰,小发亟行日骤。从聚者,聚足 速行也。( 卷二p 2 7 1 ) 按:王氏在对“骤的释义中对同义词“骤 与“驰 进行了比 较,两者区别是“驰 指马大步快跑,“骤 指马小步快行。 形近字、同音词的比较中释义正字形的如: 手大之说文,“义研究 ( 1 ) 孥,牵别也;挈,持也。二字音同二义别。纷孥字从奴,牵 引纷乱也。擒持不使逸及举物而持之日挈,字从如。今俗以孥为挈问、 挈物字,失之。( 卷二p 2 8 8 ) ( 2 ) 呼,与哮同音而义别。呼,出息也,与吸对;噱,号也。呜 哮自当作哮,今概用呼,及读式虢式嘘作火故切者,皆谬。( 卷二p 2 9 6 ) ( 3 ) 祗,从氏,巨支切,地祗也。祗从氏,旨夷切,敬也。祗借 为但然之辞,以祗敬者,心所专向,故为但如此而无他之义。( 卷二 p 3 0 8 ) ( 4 ) 模,木素也,谓未经断削者。朴,木皮也,药有厚朴,其皮 厚也。同音匹各切,而义自别。模为木素,可通为质素之义,朴不可 通。( 卷二p 3 3 8 ) 如以上各例,王夫之在说解字义时,妙语精言,往往寥寥数语便 巧妙地将同义词、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串连其中,不仅将字形的演 变过程及其同义词、形近字、同音字之间的区别清晰的呈现出来,也 达到了其正字形的初衷。 2 3 。旁征博引,曲尽精妙。 王夫之除了通过同义词、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来说解字义也常 征引先秦两汉及各代的文献典籍来证明己说,同时还不忘纠正某些典 籍中用错的字。如: ( 1 ) 襄,解衣耕谓之襄,劳之甚也。书日:“思日赞赞襄哉! 劝 其勤也。故相承为勤劳成事之辞。谥法:“辟土有德日襄,言如农之 冒暑释衣,以务垦土也。( 卷一p 7 4 ) ( 2 ) 殿,本训击声也。诗“殿天子之邦 ,整饬兵刑,以正乱邦也。 军收后日殿,反击在后也。古不用宫殿字。史秦始皇本纪乃言“作阿 房前殿 。叶梦得谓屋殿吻者为殿,于义无取。殿盖坫之误。堂有坫 序,因谓之坫,汉人与堂通用。黄霸传言“先上殿 ,颜师古日:“丞 相所坐之屋。 至汉以下,始专为皇宫之名,臣下不得而称矣。( 卷一 p 8 1 ) ( 3 ) 斯,本训析薪也,诗“斧以斯之”。又借为语助辞,如“二爵 而言言斯 ,谓如此之形象也。又与则相近、而急于则,如“陶斯咏, 9 硕十学何论文 咏斯犹,谓已如此,则必如彼也。( 卷一p i o i ) ( 4 ) 称,本训铨也,铨亦品量也。以权衡省轻重日称。易“称 物平施 ,中庸“既禀称事 ,谓称量其事而厚薄之,皆如字读,俗 作去声、音昌孕切者,谬。( 卷一p 1 2 3 ) ( 5 ) 品,聚庶也,从三口,犹古众字从三人也。聚,庶类也,故 借为品类字。易“品物流行 ,庶类也:书“金三品,三类也。 ( 卷二p 3 0 2 ) ( 6 ) 晏,本训天清也。陶诗“日晏天无云 是已。( 卷三p 3 5 8 ) ( 7 ) 介,本训云:“画也 。画着,分别界限之谓,故本训又云: “人各有介,犹言人各有节也。不逾其限,则人与禽、夏与夷、君 子与小人,各保其贞而不乱,故易日:“介于石。 孟子日:“不 以三公易其介。 借为使副之称者,宾主相接,介居其中,不相嫱也。 左传言“一介行李 ,使尊介卑,谦言不敢当其遣使而云介而。 孟子“一介不以与人”,言人己分界,各有应得,不逾所画之间也。 ( 卷三p 3 6 7 ) 王夫之在说文广义里这种引他说证己说的释义方法,在其他 同类型的著作中可谓少见,他所引用的这些文献典籍,在说文广义 里的作用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说明文里的论据,而也正是有了 这些丰富的论据,才使其说解的字义更具说服力,也更容易让人理解。 2 4 说解字义,系联语源。 王夫之说文广义在说解字义时,常联系语源来说,他总是扣 住意义与形体读音三者来阐述文字间的孳乳关系,运用词的音义线索 推出了一些词的来源,如: ( 1 ) 衰,本“衰笠 之“衰 。上世草衣,人皆服衰,以莎草为之, 故音与“莎 同。上有负版,下垂草不剪,后世丧服象之。古约今侈。 丧服居约,亦犹古冠之为丧冠,非别制一衣冠以饰哀,哀岂有饰者哉! 凡“衰笠 、“齐衰,皆音莎。俗于“衰笠”字从卿作“蓑 ,而读“衰 服为“催 ,或加“糸 作“缭 ,皆非。( 卷一p 7 3 ) 按:在对“衰 的释义中,王夫之不仅指出了“衰 孳生出“蓑、 “j l ;衰的过程,也揭示了“衰 与“莎语源上的关系。又如: l o 。f 穴之说文j “义研究 ( 2 ) 傅,正音直恋切,本训遁也。遁者,驷遁也。从人从枣,喜 人于鄄舍以待,命至斯行也。其读作平声者,傅之行也。要亦无异议, 自可概作去声读之。借为“经傅 之傅者,傅所以透述经意,令通达 也。国史纪人之行业初终,亦日傅,述其人以达于后也。t 卷一p 9 2 ) 按:在对“傅 的释义中r 王夫之联系其声符“枣来说。古代 的“傅z h u a n 是快车,左传成公五年中的“晋侯以传召伯宗 与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以傅食于诸侯 ,其中的“傅z h u a n 都 指接力快车。而“尊人于鄄舍以待,命至斯行”就是保持这种连续性 接力赛跑的状态,因而揭示了“傅”与“粤 在语源上的关系。 ( 3 ) 僻,避也,音普击切,盘旋让避也。今俗用为“邪僻 字者, 谬。“邪辟 之“辟”,不从人,借用“法辟 字,假托礼法,外示公 正,而居之不疑,无能匡正,以成乎偏诚也。唯“幽僻 之僻,则可 作“僻”,幽僻之所,避人之壤也。( 卷一p 9 5 ) 按:在上例中王氏用声训的方法释“僻 字,揭示了“僻、“避 、 “辟”三字之间的语源上的关系。 ( 4 ) 惠,惠之为言得也。外得于人为“恩惠 ,内得于己为“心恧 , 从直从心,所得者心之直道也。通为感人恩惠之辞,得于人者心不忘, 亦直道也。加“彳 作“德 ,升也。( 卷一p 1 4 9 ) 按:说文心部:“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段注说文心部: “惠,俗字假德为之。”玉篇心部:“惠,今通用德。可见“恧 为“德”的古字。管子心衍上:“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 以然也。 可见王氏用“得”来训释“恧 ,意在揭示两字的语源关系。 ( 5 ) 媛,兽之属皆从犬、从豸,独“媛”字从虫。徐铉日:今俗 别作猩,非是。,从虫者,以媛升木,纵送屈伸似虫然。既为兽类, 则从犬亦可,不必定谓“猩为非是。若此类,虽不泥古可矣。但从 :爰者,以其善攀援,故从援省。( 卷二p 2 1 4 ) 按:在对“媛的释义中,王氏揭示了“媛 、“援”、“爰三字 的语源关系。 早在先秦时代声训就己广泛运用,宋人王圣美提出从声符求字义 的“右文说 ,王夫之是认同的,并广泛运用在说文广义里,如 硕十学位论文 上文中所举各例。有的学者认为所有的形声字,声旁都兼表字义。王 夫之虽然没有明确地这样说过,但从说文广义分析形声字时只有 少数几处指出其声符作用是谐声而其它绝大多数形声字都分析了声 符的意义作用来看,他实际上是有这种观点的。 2 5 训释词义,阐释文化 王夫之说文广义在释义时,常联系特定的民俗文化来说,饶 有文化趣味。如我们所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殊文化,不同时 代也有不同时代的文化。词义及字形变易变化往往也与一个民族当时 的文化和生产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明确了这些联系,也就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理解字义。如: ( 1 ) 铖,贯缕以缝之铁也。上古草衣,以竹为箴刺缀之,故礼记 作“箴,说文亦日缀衣箴也。后世衣皮帛,改用铁缄,故字改作 “缄 。从竹者,志其始也;从金者,因时制也。( 卷一p 1 5 7 ) 按:从王氏对“铖的释义我们可以得知字形的变化与当时生产 力发展的情况,上古草衣是以竹为箴刺缀之,后世衣皮帛,改用铁缄, 故字也因时而制改作“缄”。 ( 2 ) 威,本训姑也。妇人谓夫之母日威,从戌从女。戌,阴之老 也。借为“威严 字者,姑者妇所敬惮,父称严君,姑称威。妇人之 威静正,故不动而物自畏之,日威。( 卷二p 2 1 9 ) 按:“威,从戌从女。戌,阴之老也。从王氏对“威 的释义中, 我们可以得知,“威 的形义与中国传统阴阳学说有关。而“威严 一义,则反映了在我国传统的民间生活中家长制与婆婆对媳妇的绝对 权威。 ( 3 ) 奸,犯淫日奸,读如干,言干犯女人也。行私日蠡,读如间, 三女同处,必有阿私忮害之心,故借为怀私作慝之辞。( 卷二p 2 2 1 ) 按:从王氏对“奸的释义,我们可以得出其间包含的对女性歧 视。 ( 4 ) 委,本训随也,顺随而下也。从禾从女,禾熟则下垂也,女 以降下顺随为道也。( 卷二p 2 2 4 ) 按:“女降下顺随为道也 是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一种要求,从王 1 2 千大之说文j 。义研究 氏对“委”的释义,我们可以窥见千百年来女性的一种生存状态。 ( 5 ) 族,本矢上镝也,加金作“镞 则训利也。古者“剡木为矢”, 其锐谓之族,后加金镝,谓之利兵。借为宗族之族及四阊为族之族, 则以同姓聚于魔中,四闾聚而相保,若矢族之聚于鞑弓也。又借为乐 之节族者,节以纪分,族以纪合,节乐句、族乐章也。今专以族为“宗 族 、“族阊 字,而矢镞加金,及读“节族 之族为奏者,皆非本义。 ( 卷二p 2 3 9 ) 按:从王氏对“族的释义中我们可以很好的了解中国的宗族文 化。 ( 6 ) 里,本训居也;有田有土,乃可居也。古者方里而井,八家 居之,疏密之节,相去一里而一家,故以里居之里为记远近广狭之名。 古里百步,汉里三百六十步。法天之度,虽变古而近理。后世强豪兼 并,苟避徭役,乃以十甲百家为一里,僻远州县,乃至有方数十里而 谓之一里者,甚至一县仅一里半者。一王之字,曾无定法,于古“方 里 、“里居 之义,澌溅尽矣! ( 卷二p 21 1 ) 按:王氏对“里 的释义中反映了当时的乡居布局及“强豪 横 行的社会现象。 硕十学何沦文 3 王夫之说文广义的文字观 在本节里笔者将从说文广义的释义行文出发分析王夫之的 文字观。以下所述的各文字观,有的是王夫之在释义时直接道明的, 有些则是笔者总结归纳出来的。如下: 3 1 重视六书,强调正确用字 王夫之的说文广义是“奉六书为宗主,以广说文之义。 其纠正古籍传刻中的别字伪字依据便是说文解字的六书理论。 六书是关于汉字构造和使用的理论,王夫之的说文广义中的说字, 则是本以六书,以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之法审视古 书的用字正确与否,如字形不能显示字义( 本义或引申义) ,则多斥 为“不典 、“非是”、“大谬 、“迷真 、“与六书无取 、“荒谬可哂有 如此者”、“凿矣 等。如: ( 1 ) 舆,凡两人相合、两物相凑共成一事,皆曰舆。若取与之与, 俱作与,不当作从舁,后人以舆字茂美,遂通用之。大抵书法之弊有 二:一则府史书佣、市井簿券苟趋简便,故省多而之少;一则工书者 欲上下相配,疏密长短相称,取同音茂美者以成章,而不顾六书之旨, 或至“休 下增“一 ,“林檎”为“来禽”,更作不典,但务整丽, 后人因之不能复改。( 卷一p t s ) ( 2 ) 须,面毛也。俗加髟作霾,非是。乡,毛饰也,须既从乡, 何又加髟? ( 卷一p 8 0 ) ( 3 ) 麇,从三鹿,言如群鹿之奔突也。凡作事莽率者谓之靡。若 精粗之粗,从米从且,谓舂米苟且不熟,故凡疏栝不精皆借用之。粗, 音徂古切,读如祖。今人读粗为纛,以麇率为粗率,以粗疏为赢疏, 皆误。俗或省作麓,犹不成字。( 卷一p 8 2 ) ( 4 ) 侠,游侠者,交游豪僳,以气势役使人也。俗有侠士之称, 去言游侠,则失其义矣。若豪侠之侠,自宜作僳。侠、僳,音相近而 。说文广义发例:“十三经、诸子、吏记汉书皆在说文之先,而所有文字,说文多缺, 不知许氏何以如尔其略兹奉六书为宗主,以广说文之义” 1 4 千大之说文j “义研究 讹耳。僳,傲也,才气有余则傲世,故称豪僳。若俗有杰字,出梁四 公传,不典。( 卷一p 9 6 ) ( 5 ) 辈,军发车百两也。从非,象排比齐进之形。借为等辈字, 犹言队也。俗写从北,非。( 卷一p 1 2 8 ) ( 6 ) 焙,旱气也。“焙热 字本如此。旱气逼人,人不得苏,草木 当之,无不枯槁,故借为焙吏之焙,焙犹暴也。其从酉之“酷”,乃 酒味厚也。酒以厚为美,曾残虐之吏而如美酒乎? ( 卷二p 2 6 9 ) 王夫之的说文广义诸如此类的分析很多,其以六书为宗主, 强调正确用字的观点对于我们现今的汉字规范仍然有用。但是,由于 王夫之过分强调字的本形、本义,忽略了“约定俗成”这个文字规范 的重要要则,也不明白汉字形体变化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最根本的 原因在于汉字是记录书面语的符号。为适应记录汉语的需要,减省笔 划使之易认、易写、易记,降低书写难度,提高书写速度,字形简化 是必然趋势。当然,汉字字形简化,用笔势代替笔意,必然降低和模 糊汉字以形表义的特征,消解汉字的构形理据。 所以说文广义 中被王夫之斥为“不雅 、“本不成字 的,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去对 其加以分析判定,如上例被王夫之斥为“非是”的“须 与“鬃”, 斥为“皆误 、“犹不成字”的“粗、赢、麓 实为异体字。 3 2 重视字理,提倡合理简省 王夫之研究文字,以六书为宗主,认为“临池之士求研美者,如 休下箸一,陈从阜卓之类,则不可从。至吏胥市 侩之类,辈作准,验做验,及村塾蒙师撰圣、荚、观、 李等字,不待此之屑辨也。 对于“临池之士 、“吏胥市侩 、 及“村塾蒙师”等人交乱六书予以批判,旗帜非常鲜明,这点在上面 已经给予论述。但王夫之同时又指出,有的字“难以下笔,虽不合六 书,无妨变通 。认为有些难写字也可以简省,但须合乎字理于意义 无防,且简省后的字必须是本来没有的。如: ( 1 ) 惹,蓑度之薏,从筹从心。今“蓑度 字作“筹者,省; 。廖以厚、黄建荣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 丁】上海:华东理工学院学报,2 0 0 5 4 。童第德说文广义点校说明 圆说文广义发例:“篆有不能通于隶,难以下笔,虽不合六书,无妨变通” 1 5 硕十。学位论文 然如此类,从省亦可通。但言篝即有度量之义,尤但言矢即有陈列誓 发之义,虽省去心,而义自具。蓑字冗长,难于下笔,省之可尔。( 卷 一p 1 4 3 ) ( 2 ) 寿,从止从舟。此字俗隶省“止 作“一”,加“刀 作“前 , 不知从寿从刀乃“前伐”字。俗以“前 为“寿 ,于“前”字更加 刀作“剪 ,尤为谬戾。( 卷二p 2 0 5 ) ( 3 ) 滞,洁游之滞,从水从静,俗省作“洚 ,不知自有洚字,音 士耕切,读如峥,鲁北城门池名;从争者,以形势所必争也。凡省而 从简,本无此字,犹之可尔,既别有此字,何容互乱,假令省“天 作“人”,省“地”作“也”,其亦可哉! ( 卷二p 1 9 5 ) ( 4 ) 童,罪人没入为奴,男日童,女日妾。其“僮子”之“僮”, 从人;今俗于“僮子 字省去人旁,已指良为贱;于“童仆 字反加 人旁,尤为颠倒。凡字不得已而从省,未有可妄为增益者也。( 卷一 p 1 1 3 ) 王夫之所提出的简省字须于意义无妨,须本无其字的文字观,虽 然是针对当时的滥刻书籍以及众多的别字、讹字,用以匡正字形,但 在今天看来仍有其积极意义,对于现代汉语的简化工作有及其宝贵的 参考价值。 3 3 重视借字,区分假借、通假 假借乃“六书 之一,许慎给假借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 托事”。意思是语言中某个词无本字,人们根据这个词的语音线索找 一个同音字来代替。这个定义历来为文字学家们所认可。王夫之在说 文广义发例中说:“有义无字,假它字以通之日借 ,指出了造字之 借,通称为假借。在释义时如为假借也多指出,如: ( 1 ) 那,乃地名,在安定。初无别义。而诗“受福不那 、训为多 也;左传“弃甲则那,训为何也。盖皆古者方言,初无定字,随用 一同音之字加之尔。( 卷三p 3 9 7 ) ( 2 ) 邪,从邑。琅邪,地名。借为语词,与“乎 相近尔,缓于 “乎”,盖古人方言,借音不借义也。( 卷三p 3 9 8 ) ( 3 ) 俞,空中木为舟也。虞书用为应允之词,故今上命允行者, 1 6 下大之说文j “义研究 谓之俞旨。古今言语异,而古人文字未备,故不知字义之所自假借, 如“俞 为“然 ,“都为“叹美 ,“肆 为“故、今 ,皆以今文 传古语,不可以意义测之。( 卷二p 1 3 9 ) 通假即本有其字而不用,为省便快捷,使用了同音或音近之字代 替本字。从语音的角度看,这就叫做古音通假。严格说来,通假实际 上是汉字使用上的别字问题,只是后来得到了大家的公认,被称为通 假。王夫之对于通假现象也多在释义时给予明白指出,如: ( 1 ) 而,本训颊毛也。其用为“尔 、“汝 之称者,则音与“尔 、 “汝相近,方言清浊不同,故随借一字行之。( 卷一p 6 9 ) ( 2 ) 肆,豕也。今隶作肆,于六书无取,俗字也。若文移以代“四” 字,则以同音而用之,与专壹为一,副贰为二,卒伍为五,陵陆为六, 无齿捌为八,玖玉为九,拾取为十,但取多画,防奸吏之改窳耳。( 卷 三p 3 1 3 ) ( 3 ) 矜,矛柄也。转借为“矜寡字,与“鳏 通用,则以矜、 鳏音近,而老无妻,如独柄无刃,人不畏之。( 卷一p 1 4 0 ) ( 4 ) 般,音北潘切,象舟之旋回。因般、班之音相近,遂写“般 师 为“班师 。( 卷一p 13 9 ) 由上可见王夫之对于借字说有自己的明确观点并在释义行文中 明确的阐述出来,这在清以前很少见。王夫之的借字观无论是对我们 今天整理、阅读古文,还是进一步理解并研究古代文献典籍都具有很 大的启发作用。 3 4 重视字义,阐明字义之间的关联 王夫之的说文广义释义时以本字为基点,广列字的各种意义, 注重对字义引申理据的分析,并力图阐明其各个义项之间的内部联 系。如: ( 1 ) 方,本训进舟。n - 舟相垃以渡,取其安也。大夫方舟,士 特舟。通为“比方”之“方 ,如二舟相垃,长短相絮也。借为“方 圆”之方,舟之制长,垃则方也。“四方 云者,方则四维整齐分明, 南北东西有定向也。转借为“方始”之方,以蹈行方隅者,甫离此隅, 即正向彼,非如循环而行,有渐次也。又为“端廉 之称,与圜合相 i7 硕士学位论文 反。又为“方术 之方,以医卜有成法,犹四方定在也。( 卷一p 1 2 9 ) ( 2 ) 息,本训喘也,谓呼吸之气也,从自。自,鼻也。息出于鼻, 生于心,象人之息以喉,静以调之,使自心生,则息不戾矣。借为休 息之息,呼吸作一止,有所休止之象也。复借为息减之息,止则减 矣。息本与消同义,而合言“消息 ,则死为消,生为息,因有生息、 长息之训。息,又借为音息、信息,及事之微有端者日消息,则以呼 吸之气微密,略可诊知,而借其义。( 卷一p 1 5 0 ) ( 3 ) 施,本训旗动貌。旗动而风飚之,有飘扬自得之象,故“施 施 ,自得貌也。动旗所以命众,故借为“施命 、“施教”之施。旗 动则大展,故借为“施张 之施。有发扬麾散之义,故借为“施与” 之施。( 卷二p 2 3 7 ) ( 4 ) 盖,本训苫也,以草覆屋也。古虽天子之室,皆以草盖,后 易用陶瓦,亦仍其名。通为上覆下之辞,故缴亦日盖,器之上覆者亦 日盖。又借为罩压之辞,盖居屋上,人物皆在屋下,故气高者日气盖 一世。又借为语助词,或申释上文,或概思其义而衍之,以下所言者, 皆以此意蔽之也。( 卷二p 2 5 9 ) ( 5 ) 将,君主也。将为君主,有操持运动、统众从己之道,故借 为持也。又借为送也,与所送者偕行,如兵将相从也。又借为请也, 请人从己也。又借为大也,将统三军,势盛大也。( 卷三p 3 2 4 ) 如上例所示,王夫之寥寥数语,便将“方”、“息 、“施”等字的 各个义项及其各义项之间的内部联系解说得透彻明了。但并非所有的 字其各个义项都有联系,遇到这样的情况时,王夫之便会在释义时提 出质疑。如: ( 1 ) 蕾,本训“蕾留 ,鸟也。以为“新蓓 字,不知所借何义。 谛考深思,不得其解。( 卷一p 1 0 9 ) ( 2 ) 验,本马名,于证验之义无取,而借用者,不知何意。( 卷二 p 2 71 ) ( 3 ) 祺,一岁周也。禾一岁而一登,故从禾,与年同义。传写经 典者作“期”、“瞢”,非也。期乃“期会 之期,从月,月之朔望有 恒期也。祺,一岁也,与月奚取焉! ( 卷一p 12 2 ) 一穴之浼文j “义研究 把字的各个义项以及各个义项的来由讲得如此清楚,无疑是非常 难得的,但也正是因为王夫之过分强调各意义的来源始末,而使得说 文广义在释某些字义的来由时有牵强附会之嫌,关于这点笔者将在 第五节予以详细阐述。 3 5 辨析字音,主张义通则音同 一个字兼作几个词的书写符号,而这些词又并不同音,王筠称这 一现象为一字数音。王夫之在说文广义里对一字数音发表了许多 精辟的见解,并对以体用分四声、无别义立别音的现象表示不满,并 在释义时予以批评。他反对不必要的一字数音,认为即使有体用之别, 但只要一个字其各个意义间相互有联系,便可一音到底,反对另立它 音以示区别。如: ( 1 ) 分,别也。或读作去声扶问切,以体用分耳。义通则音可同, “名分字,何不可音纷耶! ( 卷三p 3 6 6 ) ( 2 ) 行,步趋日“行 。道路者人所步趋也,故路亦日行,音皆同。 凡一字之体、用、能、所,义相通而音不必异,明矣。t ( 卷一p 1 3 3 ) ( 3 ) 空,空寂、空乏,皆可如字音苦红切。空,正训寂也。转为 虚也者,寂中虚也。转为乏也者,虚则乏也。义本相因,而俗读“空 寂 为“孔 ,“空乏 为控,皆训诂学家之琐说。( 卷三p 3 7 2 ) ( 4 ) 处,与尻同意。业所安止日居;乍来安止日处;转为处所云 者,所止之地也。体用异而音义本通,训诂家发为去声,亦赘。所处 之谓处,犹所居之谓居;所居之居亦音裾,所处之处何独无不可音杵 乎? ( 卷二p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会计硕士模考模拟试题附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中医内科中医诊断治疗技术综合考核试题答案及解析
- 平安银行惠州市博罗县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焊工考试题库试题(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
- 招商银行济宁市邹城市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招商银行唐山市路南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杭州市临平区事业单位紧缺专业人才招聘2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招商银行无锡市新吴区2025秋招笔试价值观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中信银行廊坊市广阳区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参考答案
- 农发行苏州市姑苏区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一例老年房颤的个案护理-护理-个案
- GB/T 29178-2012消防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指南
- GB/T 20160-2006旋转电机绝缘电阻测试
- 结肠息肉课件培训课件
- 饮食营养与健康课件
- Unit 4 Reading and Thinking 学案-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广告及宣传印刷品制作服务方案
- 安全评价工作程序框图流程图
- 医共体成员单位人力资源工作制度
- 如何建立高效学习小组
- 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