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专业论文)碳中空纤维微孔膜的研制.pdf_第1页
(材料学专业论文)碳中空纤维微孔膜的研制.pdf_第2页
(材料学专业论文)碳中空纤维微孔膜的研制.pdf_第3页
(材料学专业论文)碳中空纤维微孔膜的研制.pdf_第4页
(材料学专业论文)碳中空纤维微孔膜的研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材料学专业论文)碳中空纤维微孔膜的研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bs tract 山 盏 c a r b o n h o l l o w f i b e r me mb r a n e i s a n e w k i n d o f me mb r a n e ma t e r i a l wi t h e x c e l l e n t p r o p e r t i e s , w h i c h e n a b l e it p o s s i b l e t o b e u s e d i n t h e h a r s h o c a s s i o n s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w e m a i n l y w a n t e d t o f i n d a f e a s i b l e a n d r e a s o n a b l e w a y t o p r o d u c e c a r b o n h o l l o w f i b e r m e m b r a n e s . f i r s t , h i g h m o l e c u l a r w e i g h t p o l y a c r y lo n i t r i l e ( p a n ) w as s y n t h e t i z e d b y t h e a q u e o u s s u s p e n s i o n p o ly m e r i z a t i o n w i t h t h e r e d o x i n i t i a t o r s , a n d e f f e c t s , s u c h a s t e m p e r a t u r e , m o n o m e r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i n i t i a t o r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r e a c t i o n t i m e 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 o n t h e m o l e c u l a r w e i g h t a n d c o n v e r s i o n o f p o l y m e r . mo r e o v e r , t h e o p t i m a l r e a c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h a v e b e e n f o u n d . s e c o n d , t h e r h e o l o g i c p r o p e r ty o f p a n - d m a c - p v p c a s t i n g s o l u t i o n w as s t u d i e d . f a c t o r s , f o r e x a m p l e , t e m p e r a t u r e , m o n o m e r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a d d i t i v e s 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a n d t h e o p t i m a l s p i n n i n g p a r a m e t e r s h a v e b e e n d e t e r m i n e d . u n d e r t h i s c o n d i t i o n , a v a r i e t y o f p a n - b as e d h o l l o w f i b e r m e m b r a n e s w e r e p r o d u c e d . mo r e o v e r , t h e p r o p e rt i e s o f p u r e w a t e r fl u x a n d r e t e n t i o n we r e me a s u r e d . t h e p a n - b a s e d h o l l o w f i b e r m e m b r a n e s m a n u f a c t u r e d a b o v e w e r e p r e - o x i d i z e d i n t h e a i r a t 2 4 0 0 c f o r t w o h o u r s w i t h t h e s a m p le s c l i p p e d . t h e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a n d t h e e x t e rn a l s u r f a c e s o f t h e s a m p l e s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b y s e m t e c h n i q u e , a n d t h e h e a t b e h a v i o r o f p r e - o x i d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w a s r e s e a r c h e d b y d s c a n d t g m e t h o d s . t h e n ,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 w a s m a d e i n t h e p u r e n it r i g e n a t m o s p h e r e a t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o f 8 5 0 0 c . t h e f in a l p o r o u s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t h e c a r b o rn m e m b r a n e s w e r e f o r m e d t h r o u g h t h e d u e p r e - o x i d a t i o n a n d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iq u e s . t h e c a r b o n h o l l o w f i b e r m e m b r a n e s w it h t w o c h a n n e l s o f t h e f i n g e r - l i k e s t r u c t u r e h a v e b e e n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p r e p a r e d i n o u r e x p e r i me n t s . k e y w o r d s : c a r b o rn m e m b r a n e , h o l l o w f i b e r , p o ly a c r y l o n i t r i l e , a q u e o u s s u s p e n t i o n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 , r h e o lo g i c p r o p e r t y , p r e - o x i d a t i o n , c a r b o rni z a t i o n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 论 1 . 1膜工业的 发展现状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分离技术, 自 从6 0 年代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 应用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其品种日 益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被认为 是2 0 世纪末到2 1 世纪初最有发展前途的高 技术之一。由 于在膜分离过程 中,物质不发生相变 ( 个别膜过程除外),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可在 常温下避免热破坏, 使得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电 子、纺织、轻工、冶金和 医药等领域得到了 广泛应用,发挥着节能、环保和清洁等作用,在国民经 济中占 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膜技术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之相关的 科学研究也日益活跃。 常见的液体分离膜技术 ( 其分离对象是溶液, 特别是水溶液) 有反渗 透 r . o .( r e v e r s e o s m o s i s )、超滤 o f ( u l t r a f i l t r a t i o n )、微滤 m f ( m i c r o fi lt r a t i o n ) 、 透析 ( d i a l y s i s ) 及电 渗析e .d . ( e l e c t r i c d i a l y s i s ) , 其组件形式有板式、卷式、管式、中空纤维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由于其占 地面积小、操作方便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 前 p l , 我国己 建 成了1 .3 x 1 0 t/ d 的 海水淡 化大型厂, 2 .4 x 1 0 4 t / d 苦 咸 水e d淡化工厂,用膜近万平方米的大型超滤退浆废水处理厂,2 4 0 0 t / d 的 地表水微孔过滤净化工厂,使膜技术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 用,有效地脱除了水中的臭味、色度、消毒副产物前体及其它有机物和微 生物。另外,每年救治几十万人生命的人工肾 ( 透析器)也已 成为现代的 重要医疗手段。 然而,随着农业化肥、杀虫剂的大量持续使用,工业废水废气的超标 排放和人们生活污水的大量增加,导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供应日 益 紧 张。 在 城 市 废水中 , 工 业 废水 所占 的比 重 最 大。 据 统计 1z 1 , 1 9 9 3 年 全 国的废水排放量为 3 5 5 .6 x 1 0 4 m 3 , 其中工业废水量占7 0 % ,生活污水量占 3 0 %。因此,人们在寻找新水源的同时,己把节约用水和废水的重新利用 视为与寻找水源同等重要。 第一草绪论 柏林 r u b l e b e n 3 j 废水 澄清装置即 将废水经 通常的生 物澄清和机械澄清 后, 通过超滤装置对城镇废水做进一步的净化,可使水中病原体的排放量 达到标准。此外,将膜工艺与沉淀工艺相结合,可使排水口处的磷酸盐浓 度显著降低。总磷含量从澄清装置排水口处的 0 .2 - 0 .5 m g / 1 ( p ) 降低至小于 0 .0 5 m g / 1 ( p ) . 膜工艺与 其它工艺相比 较,一 个主要优点是 它对进料浓度的 波动相对来说不太敏感。大众汽车公司卡 塞尔厂用超滤装置处理油乳胶和 洗涤用水,使污水排放及水质等级达到标准。 在水处理工程中,超滤技术除用于除菌、除热源、胶体和大分子有机 物外,还可以用于许多其它特殊溶液的分离、精制,如血液净化、蛋白质 精制、大分子有机物与盐的分离和脱水等。同时,由于超滤过程是常温操 作,对那些热敏性物质,如汁、生物制品的分离、浓缩、精制特别有效, 节能效果尤为显著。 随着膜技术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对膜组件的耐高温性、 耐有机溶剂、 耐化学腐蚀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溶剂对膜的作用会造成膜的结构如孔 径、孔隙率、孔径分布和膜厚等发生变化,而且有些溶剂会造成膜的破裂 溶 解, 使 膜强 度下降。 骆 广生 等人川 也发 现, 溶胀会使膜萃取总传质系数 有较大的下降,微孔膜发生溶胀后,孔隙率明显变化。因此,寻找一种新 型的膜材料,使之能应用于处理条件苛刻的场合,是当前膜科学的发展方 向之一。 1 .2膜材料的发展趋势 目 前, 市场上常 见的 膜材料主要分为 两 类1 5 1 : 有机高 分子 膜材质, 如 聚枫 ( p s )、聚丙烯睛 ( p a n)、聚偏氟乙烯 ( p v d f )和无机膜材质, 如陶瓷膜、特种钢膜、玻璃钢膜、碳膜。 无机膜的制备始于2 0 世纪6 0 年代,长期以来发展不快。近来,随着 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对膜使用条件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其中 有些是有机高分子无法满足的,如耐高温、耐酸碱物质、高的热稳定性、 无老化问题、可反向冲洗、可控制的分离极限和选择性等。因此,无机分 离 膜日 益受到重 视并取得 重大进展。目 前 6 1 , 市 场中 无机膜只占 膜市 场的 2 - 3 ,但年增长速度预计将达到 3 0 - 3 5 %远高于有机膜;至2 0 0 0 年市场 2 第一章绪论 占 有率将超过1 2 %. 超滤从7 0 年代进入工业化应用后发展迅速, 已成为应用领域最广的膜 技术7 l 。 为了 提高 膜的 抗污染性、 热稳定 性和化学 稳定性, 一 方面开发了 耐热、 耐溶剂的高分子膜, 如日 本的聚醚飒o f 膜d s - 4 0 有优异的耐热性, 以 聚酞亚胺树脂 p i - 2 0 8 0所制的膜有极好的耐溶剂性。另一方面, 无机超 滤膜的开发也得到应用。 日 本已开发了孔径为5 - 5 0 n m的陶瓷超滤膜, 能截 留 分子量为2 万的 组分, 并已 成功 地开 发出 直径为1 - 2 m m , 壁厚2 0 0 - 4 0 0 e tm 的陶瓷中空纤维超滤膜,特别适合于生物制品的分离提纯。 美国能 源部对 膜过程 进行调 研网 , 提出 应优先研究的 课题中, 耐高 温、 抗溶剂的膜和组件分别排在第 1 0 位及2 0 位,耐高温、耐酸碱和耐氧化的 膜排在第2 8 位,这无疑对无机膜的开发是个机会。 然而,无机膜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其易碎的特性要求有特殊的构造, 投资费高,膜本身的热稳定性常由于密封材料的缘故而不能得到充分利 用。所以,也限制了其应用。 碳中空纤维膜作为一种新型的膜材料,兼具有机膜和无机膜的特点。 它是利用有机膜材质挤出成型后, 碳化制膜。 这既保持了原有的纤维形状, 又具有了无机膜的长处, 可用于处理条件苛刻的场合, 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有着极好的应用前景。 1 .3碳中空纤维膜原材料的 选择及碳化的条件 碳中空纤维膜除具有比强度、比模量相当高,比重较小之外,还具有 一般碳材料所具有的各种优良睦 能,如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热膨胀小、 耐烧蚀等。 在2 0 0 0 0 c以 上的高温惰性环境中, 碳材料是唯一强度不下降的 材料 (8 ) 。 因 此, 碳中 空 纤维 膜的 研制和应 用就得到 迅速 发展。 碳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与碳纤维相似。由于至今尚未找到溶解元素碳的 溶剂,要使碳熔融也必须在 l 0 0 a t m和 3 8 0 0 0 c以上的高温下才能实现。因 此,不可能直接从元素碳按照一般合成纤维的生产方法来制造碳纤维。目 前,纤维状碳主要是将有机纤维在保持纤维形状下碳化高分子材料而得 到。与此类似,将纤维状有机高分子膜经预氧化、碳化后,就可得到碳中 空纤维膜。 第一章绪论 用于碳化的有机原纤应满足如下几项主要要求: i ) 碳化过程中 纤维不 熔融;2 )碳化后对原丝来说碳化收率较高;3 ) 成品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较 好或具有某些特殊性能;4 )产品为长丝时,原丝也应是稳定的连续长丝。 碳纤维的原材料主要有聚丙烯睛纤维 ( p a n f ) 、 沥青纤维和粘胶纤维 三种。聚丙烯睛基碳纤维由于其产品性能好,易于规模化生产,一直占 主 要地位, 今后这一趋势将继续。聚丙 烯睛基碳材料的广泛使用应归结为其 碳的收率较高。由p a n为预制体生产的碳纤维, 有较好的强度和模量, 纤 维中的孔隙少。 本实验中, 我们采用p a n基中空纤维膜来制备p a n基碳中空纤维膜。 1 . 4 p a n墓碳中空纤维膜的研究现状 p a n基碳中空纤维膜是当代膜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由于受 p a n高 分子材质的影响,p a n膜多为超滤膜。因此,碳化后制得的p a n碳膜的 孔径也大体相近, 控制不同的工艺条件, 已 制备出孔径在5 0 - 4 0 0 n m的碳膜 1 0 。由 于孔隙总体积和单位膜表面孔数的减少,企图获得孔径更小的碳膜 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1 9 8 3 年, k o r e s h 和s o f f e r 1 11 首 次 报导了 用于 气 体 分离 的 碳 膜 分子 筛的 制备过程,即将中空纤维用联氨水溶液处理后, 进行预氧化和碳化。该膜 具有高的 流量 和较好的 选择透过性。 之后 1 2 1 , 该 组又 控制 预氧化条件, 制 备出了 孔 径 分 布均 匀的 不同 孔 径尺寸 的 碳膜。 y o n e y a n a 和n i s h i h a r a 13 ,1 4 1 也申请了专利,成功的制备出了 p a n基碳中空纤维膜。另外,台湾的 m in g - c h ie n y a n g 1 5 ,16 ,1 7 1 还 从p a n纤 维 出 发 , 经 过 预 氧 化 一 碳 化 一 活 化 , 制 备 活 性p a n碳中 空 纤 维。 国 内, 大 连 的白 金 锋等 人 1 8 ,19 1 对p a n基 碳中 空纤维膜的碳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其制得的碳中空纤维膜的弯曲半径己达 到2 5 m m o 综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得出制备碳膜的两种原液组成: 1 ) 原液组成为高分子聚合物一 溶剂一 添加剂。即先制备纤维状有机高分 子,然后进行预氧化一 碳化,最终得到碳膜。 2 )原液组成为高分子聚合物一 溶剂一 增容剂 热分解物。 先制备纤维状有 机高分子, 在进行热裂解的过程中, 基体中的低分子量物质开始降 第一章绪论 解或分解成孔,得到碳膜。 本课题采用第一种方案进行。 1 .5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 )选择适宜于碳中空纤维膜纺丝一 预氧化一 碳化的p a n共聚物组成、 聚 合方法,自 行制备a n - ma - i a三元共聚物,并寻找最佳的分子量范围。 2 ) 对p a n - p v p - d m a 。 纺丝原液进行流变性能的研究。 3 ) 对分子量适宜的p a n共聚物进行纺丝, 初步探讨纺丝液浓度、 后拉 伸倍数、添加剂浓度对中空纤维膜性能的影响,并测试其纯水通量、截留 率等性能。 4 ) 对纺制出的中空纤维膜进行预氧化一 碳化, 进行表面形态测试, 并分 析其热行为。 第一章绪论 参考文献: 1 :徐荣安,水处理技术, 2 1 : 龙作亮等, 环境保护 3 : 德r r a u t e n b a c h 著, vo l . 2 5 , no . 5 , 1 9 9 9 : 2 4 9 - 2 5 4 no . l , 1 9 9 9 : 1 7 王乐夫译,膜工艺一组件和装置设计基础,化学 工业出版社,1 9 9 9 : :骆广生,夏芳, 2 4 6 - 2 5 0 戴酞元;水处理技术,v o l .2 5 , n o . 1 , 1 9 9 9 : 9 - 1 3 :德 r .r a u t e n b a c h著,王乐夫译,膜工业一 组件和装置设计基础,化学 ,.jl.j j件j r.lf.l 工业出版社,1 9 9 9 : 1 5 - 3 4 刘茉娥等编 刘茉娥等编 膜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膜分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1 9 9 8 : 1 9 9 8: 1 5 - 1 9 9 :王茂章,贺福,碳纤维的制造、性质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1 9 8 1 : 1.j、jl.口 67苦0八 flflr.l 2 四 】 :王茂章,贺福,碳纤维的制造、 性质及其应用, 科学出 版社,1 9 8 1 : 1 3 1 0 : v l a d i m i r m.l i n k o v , r o n d . s a n d e r s o n , e d p .j a c o b s , p o l y m e r i n t e rn a t i o n a l , v o 1 . 3 5 , 1 9 9 4 : 2 3 9 - 2 4 2 1 1 : k o r e s h j .e ., s o ff e r , s e p e r a t i o n s c i . t e c h n o l . , v o l . 1 8 , 1 9 8 3 :7 2 3 - 7 3 4 1 2 1 : u . s . p a t e n t , 4 6 8 5 9 4 0 , 1 9 8 7 汇 1 3 1 : u . s . p a t e n t , 4 9 1 9 8 6 0 , 1 9 9 0 1 4 :r a d r i g u e z - r e i n o s o , f . , r o u q u e r o l ,j ., s i n g ,k .s .w. , a n d u n g e r ,k .k .,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p o r o u s s o li d s l l , l n p r o c i u p a c s y m p o s i u m , c o p s i 1 , e l s e v i e r , a m s t e r d a m , 1 9 9 1 : 3 1 9 1 5 : mi n g - c h e n y a n g , d a - g u a n y u , t e x t i l e r e s e a r c h j o u rn a l , v o 1 . 6 6 , n o .2 , 1 9 9 6: 1 1 5 - 1 2 1 1 6 : m i n g - c h e n y a n g , d a - g u a n y u , j o u rn a l o f a p p l i e d p o l y m e r s c i e n c e , v o 1 . 5 9 , 1 9 9 6 : 1 7 2 5 - 1 7 3 1 1 7 : m i n g - c h e n y a n g , d a - g u a n y u , j o u rn a l o f a p p l i e d p o l y m e r s c ie n c e , v o 1 . 5 8 , 1 9 9 6 : 1 8 5 - 1 8 9 1 8 1 : 白 金锋, 段世慈, 刘淑琴等, 燃料化学学报, v o 1 .2 5 , n o . 1 , 1 9 9 6 : 8 5 - 8 9 1 9 1 : 白 金锋, 刘淑琴, 尤隆渤等, 燃料 一 化学学报, v o l .2 5 , n o . 1 , 1 9 9 7 :9 1 - 9 5 第二章高分子量 p a n共聚物的合成 第二章 高分子量p a n共聚物的合成 2 . 1概述 2 . 1 . 1 p a n共果物组成的 选择 对于p a n基碳纤维而言,由于纯p a n原丝在预氧化过程中放热反应 集中而且剧烈,容易出现局部过热而发生熔融断裂现象,所以要加入合适 的共聚物单体以 起到松散超分子结构,缓和放热过程,并有催化环化的作 用。 共聚单体 组分l 1 1 是 含有一个或多 个烯双 键的单体, 包括: 丙 烯酸、甲 基丙烯酸、衣康酸及其醋类衍生物,如丙烯酸甲酷、丙烯酸乙酷、甲基丙 烯酸甲醋、甲基丙烯酸乙醋;其酞胺类衍生物,如丙烯酞胺、甲 基丙烯酞 胺等;其卤代衍生物,如氯乙烯甲基丙烯酞胺等;其磺酸类衍生物,如甲 基丙烯磺酸钠、 苯乙烯磺酸钠等。 其中, a n 一 甲基丙烯酸, a n 一 丙烯酸甲酷 一 衣康酸,a n 丙烯酸甲酷一 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尤其适用于p a n基碳中 空纤维膜的制备。 综合考虑纺丝及预氧化一 碳化工艺,我们选取丙烯睛 a n 、丙烯酸甲酷 m a 、衣康酸i a为p a n基共聚物的共聚组分。 2 . 1 . 2菜合物分子f的 要求 p a n 中空纤维膜是生产碳中空纤维膜的原丝,它不同于一般膜材料, 尤其是在力学和热性能方面。 在力学性能方面, 要求p a n原丝具有高强度 和高模量,因为最终碳膜的质量受原丝强度及模量的制约。国内外许多学 者一般采用高分子量的p a n中空纤维作原丝, 以制取性能优良的碳中空纤 维膜。 在热性能方面,要求其热谱图放热峰宽,且起始峰温度低,以 使预 氧化缓和放热。这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共聚单体、合适的聚合条件及纺丝 条件来实现。 中 科院山 西 煤化 所2 )采 用混 合 溶剂 法, 制得的p a n共聚 物分 子量 达 5 2 - 3 1 6万, 其共聚组分为 a n - i a , 树脂的可 溶性好, 适宜于配制纺丝 液, 可用于干喷 湿纺新工艺生产原丝,纤维强度高达 8 .8 c n ( d t e x ,取向度 9 0 - 一 进- 色 一创t z p a n a w vj m竺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9 3 % , 可 用 来 制 取高 强 中 模 或高 模中 强 碳 纤维。 张 旺 玺 等 3 1 利 用一 步 法, 以 a n - i a , a n - ma , a n - 甲基丙烯酸为共聚组分, 制出的p a n共聚物分子量 为9 .5 - 1 0 万。 王占 平14 1 以z n c l: 水溶液为溶剂,以 有机过氧化物为氧化还 原引发剂,对a n - m a - i a在z n c l : 水溶液中的 聚合进行了 报导。 p .b a j a j 等 5 ,6 1用 不同 的 方 法得 到了p a n共 聚 物, 并 进行了 结 构 分 析。 b a n g y .h . 分 析了丙烯酸甲酷含量对高分子量p a n热处理时微观结构的影响。v .l i n k o v 等人18 1 用扫描电镜对不同 分子量的p a n基碳中空纤维膜进行研究后, 发现 川 = 2 .3 5 的p a n碳中 空纤维 膜表面, 并没有 类 似p a n基石墨 碳纤维的 取 向 的 棒 状结构;l t i 卜 3 .2 1的 碳中 空 纤维膜 表面孔 类似于用氢等离 子 体处理 过的碳纤维; m w = 1 5 0 , 0 0 0 的p a n基碳中空纤维膜有类似于p a n基碳纤维 的棒状表面,然而,碳纤维所固有的针状微孔却没有观察到。 在碳中空纤维膜的制备中,山 几 其原丝中己有部分孔隙结构的存在, 使其碳化后强度模量不高。 因此, 须采用较高的p a n分子量以弥补其结构 的不完善;但分子量太大,又会使纺丝困难。综合考虑,我们拟采用分子 量1 0 - 1 5 万的p a n共聚物为原料,来纺制碳中空纤维膜。 2 . 1 .3合成方式的选择 丙烯睛的聚合属自由基链式反应。丙烯睛可以进行本体聚合、乳液聚 合和溶液聚合,实际生产大多采用溶液聚合。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可分 为均相溶液聚合和非均相溶液聚合。均相溶液聚合所得的聚合液可直接用 于纺丝,故又称为 一 步法,如以浓硫氰酸钠水溶液、浓氯化锌水溶液、硝 酸、 碳酸乙醋、二甲基亚飒._ 丁_ 甲基甲酸胺、二 甲基乙酸胺为溶剂的聚合, 均为均相溶液聚合。非均相溶液聚合所得的聚合物不断地呈絮状物沉淀析 出,进行分离后用合适的溶剂溶解,以制成纺丝原液,此法称为两步法。 由于介质通常采用水,所以又称为水相聚合法。由于该法质量较易控制, 聚合体可分等用于 纺丝,既经济又 j. 保证后序纺丝各批纤维的质量均匀, 因此本实验采用两步法制取p a n基共聚物。 丙烯睛的聚合因不同溶剂路线和不同的聚合方法,对引发剂的选择也 有所不同。 水相沉淀聚合通常采用氧化一 还原体系引发剂, 该法具有以下优 点14 1 , 第二章高分子量p a n共聚物的合成 1 )同有机溶剂相比,采用水相沉淀聚合法有两个优点:水的资源丰 富,价格低廉;水作反应介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废水的处理也 较有机溶剂容易。 1 )同均相反应体系相比,采用水相沉淀法进行聚合反应,使得共聚 物容易同残余的单体分离,从而既提高了共聚物的纯度,又简化 了共聚物的后处理工艺。 1 )以狡s 2 0 8 - n a h s 0 3 为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引发效率高,可产生 两个引发自由基,而且可在低温下引发 ( 0 - 5 0 0 c )。 但是该 法在聚合过程中 1 0 ,反 应釜釜 壁易 结 疤, 釜内 聚合体容易 沉淀 堆积。前者干扰金属釜的导热,使聚合温度难以控制;后者使聚合釜的有 效容积减小,影响聚合时间。沉淀物的脱落易使管道梗塞或使搅拌功率急 a r 升。这是该法的缺点,应采取i ii 施加以克服。 2 .2实验部分 2 .2 . 1实验仪器 1 . 超级恒温器j y 一5 0 1 型,江苏南通实验电器总厂 2 . 搅拌器d -7 4 0 1 型。天津市华兴科学仪器 3 . 干燥箱1 0 1 一1 型,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实验仪器总厂 4 . 分析天平t g 3 2 8 a型,上 海天平仪器厂 5 . 油泵6 . 四口瓶 7蒸馏烧瓶8 . 分液漏斗 9移液管1 0 . 布氏漏斗 2 .2 .2原料与试剂 ! , 原 料 名 称 分 i式等级 分析 纯 生产厂家 丙烯睛 ( a n ) c h z = c h ( c n ) - c h北京福 星化 工厂 第_ 章 高分了 3 p a n共聚物的合成 衣康酸 ( t a ) c h z 丫 - 0 0 0 h c h z c o o h 化学 纯 郑 州 市新 华 活性材料研 究所 丙烯酸甲酉 旨 ( m a ) c h z = c h - c o o c h ,化学 纯 天津市化学 试剂二厂 亚硫酸氢钠n a h s o 3 分析 纯 天津市塘沽 新 华试剂二 厂 过硫酸钾k a s a 分析 纯 天津 市天大 化工实验厂 乙二胺四乙 酸二钠 ( e d t a ) n ao o g w v c lw o o llb w - k 伙 h o c k 屯 h c 0 c o o h m o 分析 纯 天津 弊 跃化 工 制 品有 限 公司 n , n 一 二甲基 乙酞月 安 ( d m a c ) h c o n w h o ) ,化学 纯 天 津 市 化 学 试剂二厂 丙酮c it l c o - c h分析 纯 天津 市化 学 试剂二厂 蒸馏水h2 o膜 天 公 司水 厂 2 . 2 .3试剂的 提纯 a n的提纯:用 0 . 1 m o l / 1 的n a o h溶液洗涤 a n,除去其中的阻聚剂; 然后用蒸馏水洗涤直到洗涤液p h = 7 ,洗去n a o h后用 c a c 1 2 干燥除去水 分,最后将干燥过的a n通过蒸馏收集7 7 的馏分作实验用。 m a的提纯:在蒸馏中收集 8 0 的馏分作实验用; i a的提纯: 将i a在 7 0 时溶解, 然后降温到2 5 结晶提纯后留作实 验用。 第二s高分了鉴p a n共聚 物的合 成 2 .2 .4聚丙烯睛( p a n ) 水相沉淀聚合 向四口 瓶中加入所需量的蒸馏水、丙烯睛、丙烯酸甲醋和衣康酸, 缓 j漫搅拌几分钟后调节体系p h 值为3 . 5 ,同时通入氮气作保护气。 在搅拌下 水浴加热至实验温度后, 加入亚硫酸氢钠水溶液和过硫酸钾水溶液( 分三次 加入) 。 反应结束后用布氏漏斗抽滤, 然后依次用丙酮和蒸馏水洗涤。 抽干 后于 5 0 - 6 0 在普通恒温烘箱中烘 4小时, 再在恒温真空烘箱中于 5 0 - 6 0 0c 下烘6 小时。 用托盘天平称重(5 , 9 ) 2 . 2 . 5分子f的测定 称取0 . 0 4 2 g 样品, 置于2 5 m 1 容量瓶中, 加入d m a 。 至刻度线, 振荡, 水浴加热使之完全溶解。 将乌氏粘度计置于2 5 的恒温水浴中, 分别测出 d ma c 及样品的流出时间,计算分子量 计算公式【 川 如下: ( r l = 3 . 9 2 x 1 0 z x m0 7 5 2 .3结果与讨论 2 .3 . 1温度对p a n聚合物分子it和转化率的影响 改变反应温度, 其他条 件相同 ( 四l j 瓶容积2 5 0 m l , 单体( a n ) 浓度2 1 %, 单体质量比a n : m a : i a = 9 3 : 6 : 1 ,体系中引发剂浓度为 0 .0 9 1 8 %, 氧 化剂/ 还原剂= 1 : 1 , 聚合时间1 . 5 小时, 蒸馏水1 2 0 m l , 反应体系p h = 3 .5 , 搅拌速度恒定。 ) 的情况下进行聚合,实验后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转化 率。实验结果如图1 ,图2 所示。 根据自由基聚合动力学的研究结果,稳态时聚合度的方程式为: k p m d 。 二. 2 ( f k , k ) v l i 1 2 ( 2 - 1 ) 第二章 高分子量p a n共聚物的合成 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式为: f k d v p k , ( 一 ) 1/2 1 1 1/2 m 1 2 /3 k t 式中, d p : 聚合物的 平均聚合度 f :引发剂引发效率 i :引发剂浓度 m :单体浓度 ( 2 - 2 ) v p : 聚 合 速 率 k p : 链 增 长 速率 常 数 k d :引发速率常数 k , :终止速率常数 图1 表明, p a n的平均分子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这是由于温度是化 学反应最活跃最敏感的因素。当温度升高时反应体系能量增加,链增长速 率常数变大,链增长速度加快,体系反应总速度增加。然而,温度的升高 又会使引发剂引发速率常数增大, 引发剂分解速度加快,自由基浓度增加, 聚合度下降。而且,当温度升高时,偶合终止和岐化终止都加强,链转移 也比较容易发生,总的作用是使聚合物分子量的下降。在低温时,尽管聚 合速率减小,但引发剂受温度的影响引发速率明显降低,而且 a n 自由基 聚合的终止方式以双基自由基偶合终止为主,双基岐化终止为辅,在低温 下不易发生链转移,有利于分子量的提高。 叮一01火呈姗卜求 温 度/ 图1 温度对分子 量的影响 第二章 高分子创p a n共聚物的合成 印 %哥牟排 溥一. 图2 沁 气 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由图2 可知, 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转化率也提高。 由式 (2一 2) 可知, 温度升高,链增长速率增大,单体和活性链获得的能量较高,其运动也变 得容易,单体同活性链的接触机会增多,单位时间内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增 多,因而转化率升高。如果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链增长速率变小, 单体聚合速度变慢,转化率降低。 水相沉淀聚合时,反应温度过低会使反应比较缓慢,转化率下降;但 反应温度过高,虽然转化率升高,可是聚合物平均分子量下降。综合考虑 反应速度、转化率、 平均分子量等因素,一般反应温度控制在45比较合 适 。 2. 3. 2单体(an)浓度对p a n聚合物分子 t和转化率的 影响 改变单体协n ) 浓度, 其它条件同上, 进行聚合,实验后测定聚合物的 分子量和转化率。实验结果如图3 ,图4 所示。 由图3 可知, 聚合物p a n的平 均分子量随着单体( a n ) 浓度的增加而增 大。 据 ( 2 一 1 )、 ( 2 一 2 ) 式,由于单体( a n ) 浓度的增加, m 增大, 提高了 链增长反应的速度,故平均聚合度提高,分子量增大。 由图今 可知,转化率也随着单体( a n )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单 第_ 音 a分了星p a n共聚物的合成 体( a n ) 浓度增大,聚合速率增加,单体( a n ) 同活性链有效碰撞几率增大, 参加反应的单体数增多,从而导致转化率升高。 甲。一通崛阵巾 1 7 . 5 2 2 . 5 2 7 . 5 3 2 . 5 图3 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眨印 岁料习派于 2 4 2 s 浓度% 图4 浓度对转化率的影响 但是, 也不是单体( a n ) 浓度高就好, 在丙 烯睛三元共聚中, 鉴于丙 烯 睛的竞聚率最大,如果a n浓度过大,则其在丙烯睛聚合物中含量过高, 这对后面的纺丝、预氧化和碳化工艺都不利。因此,为了 得到性能较好的 聚丙烯睛聚合物,必须严格控制单体 a n的浓度。本实验为制取分子量范 第二章高分子量p a n共聚物的合成 围在 1 01 5 万之间的聚合物,丙烯睛浓度为2 1 % 比较合适。 2 . 3 . 3引发剂用f对p a n 聚合物分子f4 1 转化率的影响 改变引发剂用量,其它条件不变,进行聚合,实验后测定聚合物的分 子量和转化率。实验结果如图 5 ,表一所示。根据稳态时聚合度的方程式 ( 2 - 1 ),显然,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引发的自由基增多,活性中心数 增多,从而导致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卜 降。 表一 表明,引发剂用量除了影u h 聚合物分子量之外,还影响单体转化 率和聚合物的颗粒特性。引发剂用量太少,虽然能提高聚合体的分子量, 但转化率降低,增加了回收的负荷;同时反应颗粒大,甚至结块,不利于 研磨。引发剂用量太大,虽然能提高转化率,反应颗粒也小,但不能取得 足够分子量,而且颗粒太小,会降低聚合物淤浆的过滤速度。 确定引发剂用量时,应根据纺制中空纤维膜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它 对分子量、转化率和聚合体的颗粒特性。本研究体系选择引发剂用量为 1 / 2 9 8 ( 引发剂与单体a n 摩尔比 ) ,实验效果较好。 甲10x落咽斗求 5 0 . 0 0 20 . 0 0 30 . 0 0 4 引发剂浓度仁 i / 仁 m 图5 引发剂少 村 量对分子量的影响 第二章高分了量p a n共聚物的合成 表一、引发剂用量对转化率及颗粒特性的影响 引 发 剂 用 量 1 1 / m1 1 1 4 0 0 1 / 3 3 21 / 2 9 8 聚合物分子量 ( mx 1 0 ) 2 1 . 0 31 1 . 2 1 0 . 7 转化率 ( %) 7 5 . 98 1 . 58 6 . 3 4 颗粒特性颗粒较大, 结块颗粒较小, 均匀颗粒较小, 均匀 2 . 3 . 4聚合时间对p a n 聚合物分子f和产率的影响 改变聚合反应时间,其它条件不变,进行聚合,实验后测定聚合物的 分子量和转化率。实验结果如图6 ,图7 所示。 由图 6 表明,随着聚合时间的增加,聚合物分子量呈山峰型变化。对 于自由基聚合,一般认为,聚合物的分子量几乎和时间无关。但在常规分 子量的睛纶实际生产中也曾发现,随着聚合时间的增加,聚合物平均分子 量有所下降。聚合时间较短时,聚合反应体系中尽管存在各种副反应,但 以自由基共聚反应为主,聚合物分子量呈上升趋势。当聚合时间过长时, 由于多种反应和副反应,特别是链交换充分进行,从而使聚合物分子量分 布加宽,平均分子量降低,使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变差。 5 时间/ h 2. 5 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l 6 56 氏图 第 二章高分了量 p a n共聚物的合成 7 0 r %哥攀掌 令. 时间对聚介物转化率的影响 1512 0让图 图 7表明,随着聚合时间的增加,单体转化率提高。这种反应规律符 合自由基聚合的一般规律。 为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 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 聚合时间应选择为 1 . 5 小时。 2 .4结论 1 ) 随着引发剂k 2 s 2 0 8 - n a h s 0 3 用量的 增加, p a n 转化率提高, 聚合物 颗粒变小,但分子量下降,这与普通分子量p a n 的规律相一致。 根据实验 结 果, 认为引 发剂与 单体 摩尔比 i i m = 1 1 2 9 8 时 较 好。 2 )随着单体浓度的提高,聚合物p a n 的转化率和平均分子量都提高。 为得到分子量范围在1 0 - 1 5 万的 p a n 聚合物, 选用的单体浓度为【 a n 卜 2 1 % 3 ) 聚合温度升高,引发剂引发效率提高, 转化率提高, 但聚合物平均 分子量下降。推荐使用的反应温度为4 5 c o 4 ) 聚合时间对分子量和转化率影响, 随着聚合时间的增加, 聚合物平 均分子量有所下降,转化率提高。反)勿月间以1 .5 小时为宜。 第_章高分了量 p a n共聚物的合成 参考文献: 1 : u . s . p a t e n t , 5 0 8 9 1 3 6 , 1 9 9 2 2 : 张引 枝, 李志敬等, 合 成纤维, n o a 1 9 9 3 : 2 2 - 2 6 3 : 张 旺 玺, 刘 建军 等, 合 成 技 术 应 用, v o l . 1 4 , n o .3 , 1 9 9 9 : 1 0 - 1 2 4 : 王占 平, 合成纤维工业, v o l .2 0 , .n o .2 , 1 9 9 7 : 1 6 - 1 8 5 : p .b a j a j , d .k .p a l i w a i , a .k . g u p t a , j o u rn a l o f a p p l i e d p o l y m e r s c i e n c e , v o l .4 9 , 1 9 9 3 : 8 2 3 - 8 3 3 6 : p . b a j a j , k .s e n , s .h a j ir b a h r a m i ,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p o l y m e r s c i e n c e , v o 1 . 5 9 , 1 9 9 6 : 1 5 3 9 - 1 5 5 0 7 : b a n g y .h ., j o u rn a l o f a p p l i e d p o l y m e r s c i e n c e , v o l . 1 3 , 1 9 9 9 : 2 2 0 5 - 2 2 1 3 8 : v .l i n k o o , r .d . s a n d e r s o n , e . p .j a c o b s , j o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