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f 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为主体推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是应对入世挑战的关 键。2 0 0 1 年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 2 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 产的5 5 ,是金融企业改革的重点。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 革转向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银行制度的创新,是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稳 健经营的举措。无可否认,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曾经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促进过 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国有 商业银行的体制不仅束缚了自身的发展,也成为制约国有经济发展的桎梏岁笨一一 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构建有效的公司 治理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演变。主要是由1 9 7 9 年以前的“大一统“高 度集中的体制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 第二部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组织 结构、管理模式以及其他存在的多方问题来看,我国的国有银行还存在很多缺 陷。 , 产权制度不明晰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l 属国有独资,名为独资,实际上所有权由谁代表并没有解决,导致产权关系模 糊,由此而是责、权、利不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具体来说:一是产 权单一。单一公有产权的国有独资制度安排,致使政府所有者缺位,经营者缺 乏所有者约束,导致经营低效率。二是责权不明。公有产权形式决定了四大国 有银行必须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政策性任务,难以摆脱政府部门干预,不 能做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三是政企不分。目前四在银行仍然兼有企业和一 定程度的国家机关二重性质。作为企业,在单一产权体制下,由于约束软化, 不可避免地以“公权”谋“私利”,损害公有产权的效率;作为机关,银行内部 职员的价值取向就会发生偏差,银行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力就会受到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缺陷。就治理结构来说,国有 商业银行具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无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长期以来 官商一体,市场观念薄弱,缺乏竞争意识,自我约束力不强,自我发展欲望不 强。具体表现在:体制陈旧、机构臃肿、内控制度不完善。 就组织方式来说,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不明晰。纵向一体化的管理 层次太多,一方面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另一方面使用委托代理关系的 链条加长,即增加了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又加大了“内部人控制”的道德风 险。 另外,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金融创新水平低,利润来源渠道简单、金融资 产质量较差等问题。九夕、一 第三部分:国外商业银行体制。银行的管理体制主要是银行企业的管理体系 和制度。它的形成与银行经营的环境、一国的经济制度关系密切。其内容包括 l 了银行管理与经营的各个方面,它决定着一个银行的经营机制、经营战略和目 标、组织机构的设置、激励机制的方法以及企业经营和企业文化的建立。 在体制结构上说,可以概括为外部监控型的美英结构和内部监控型的日德 结构,近两年兴起的家族结构或称香港结构也颇受人关注,三种结构的特点各 有不同。 从外部环境来看,金融大并购时代已经到来。银行业务朝着全球化、非中 介化、自动化与电子化方向发展。 从经营理念上看,西方商业银行十分重视客户战略,其经营管理体制也都 是围绕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来安排和设计的。其理念强调银行以满足客户 需要为先,银行要协调、调动全行各方面的资源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银行 内部应加强合作,形成团队精神。l 夕“ 、 n _ _ 一 第四部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策略。国有独资银行改革的目标是:按 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其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 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 , 改革的主要策略:就是改革现有产权制度,构建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l 结构。就产权制度的改革而言,就是在不改变公有制性质的条件下创造一种适 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产权制度,将原来单的封闭的所有权制度逐步改造为 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二重化所有权出资人的终极所有权和企业的法人 财产权,从而形成“投资者拥有企业,企业拥有财产”的现代产权模式。 除此之外,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还要确立清晰战略目标,并使之 阶段性量化;重组业务流程,加大创新力度;建立量化的核算体系;开发和培 育人力资源;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建立多样化、高透明的激励机制;实 、,一,、,一 现充分的信息披露;建立健康负责的董事会;调整机构的设置。土一7 r , 第五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未来的模式选择。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成熟, l 需要有众多的市场主体展开充分竞争来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如果现在允许 混业经营,将导致金融资源集中流向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垄断,因此,暂时 不应立即实行混业经营。但是,鉴于目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的 一大发展趋势,随着加入w t o ,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也 应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有步骤地为将来实行混业经营进行铺路。根据 我国的国情,在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我国应采取“分 步渐进”的方式实现混业经营的目标。第一步,从总体上仍然维持分业经营格 局。第二步,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逐步放松管制。第三步,发展金融控股公司, 由分业过渡到混业经营。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化就必须让国有商 业银行去从事几个类别的金融服务行业,单一的银行控股公司也可称之为金融 控股公司。而且,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是主要方向,对于个别国有商 业银行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也没有必要盲目地追求“混业”经营的金融 控股公司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的业务仍然应该是国有金融控股公 _ = = = = = = - 一 司最重要的业务。 论文采用了历史演绎和逻辑归纳,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 法。由于笔者理论水平和经验的限制,本文存在不少疏漏之处,敬请指正。) 丘,、一 提要 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商业 银行在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上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如何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步 伐,建立起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成为金融界关注 的焦点。本文在对中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内控制度、经营理念、 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探 求一条适合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道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 就是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治理结构的根本性 转变,通过产权结构的调整,实行纯粹的商业化经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消 除行业垄断带来的弊端和解决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的有效 治理结构,将是一种介于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之间的治理结构。在设计国有独资商业 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时,也要充分重视外部治理的作用,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加快 银行家市场建设、规范产品与生产要素市场。加入世贸组织后,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 业发展的未来走向,但受国情的限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是需要逐步向混业经营模 式过渡,通过渐进式改革,最终发展成为大型的金融控股公司。 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策略与模式 引言 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迎接w t o 挑战的关键,是国有商业银行 改革转向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银行制度的创新,是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 的举措。银行是现代经济的核一t l , ,是市场经济的主要“信用中介”,是提高生产力的“粘 合剂”和“催化剂”。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力军,是金融宏观调控的核心。 无可否认,我们的国有商业银行从建立之初到现在走过了一条不简单的道路,也曾经在 当时的阶段促进过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在今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已经成为制约国有经济发展的桎梏。时不我待,在发展已 成为当今第一要务的形势下,加速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就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本文从 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来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 构等方面的问题。在行文中较多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对西方国家现行银行体制的分 析和比较,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借鉴的改革方向。 本文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一、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演变。以1 9 7 9 年为界,讲述 国有银行如何从改革前的“大一统”体制向现代化商业银行体制进行转变。二、目前国 有商业银行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本部分主要讲述国有银行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金 融创新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障碍因素。三、国外商业银行体制。本部分从内部治理结构 和外部金融环境来介绍西方商业银行现行的几种体制结构。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的策略。提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五、国有商业银行 未来的模式选择。就是要根据现有国情,采取“分步渐进”的方式,发展金融控股公司, 逐步实现混业经营。 一、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演变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指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架构,二 是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及功能。不同时期各金融机构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处的 地位、相互间的关系及其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不同的。解放前,我国银行业几乎是一盘 散沙,银行少、规模小,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逐步建立。下面 分别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时期来分析我国国有银行的体制演变过程。 ( 一)1 9 4 9 年一- - 1 9 7 9 年时期,在这个阶段我国的金融体系初步建立,并逐渐 形成“大一统”的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 s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是通过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官僚资本 银行、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社等途径实现的。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诞 生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为标志。同时根据没收一切官僚资本财产为国家所有的总政策, 官僚资本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取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接管的措施,其中的交通银行和 中国银行根据它们过去的业务经营特点分别改组为专业银行:交通银行改组为长期投资 银行,中国银行改组为外汇专业银行。解放之初,还对民族资本银行和钱庄进行了社会 主义改造。直到1 9 5 3 年以前,基本上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和骨干,但仍保存几家专 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体系格局。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格局有利于国民经 济的迅速恢复,并有力地支持了国有经济的发展。 从1 9 5 3 年我国开始大规模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以后,金融机构也按照当时苏联的 模式进行了改造,并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后来我们把它简称为“大一 统”的银行体系模式。这个体制一直延续到7 0 年代末改革开放前夕。它的特点可以这样概 括: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是那时我国唯一的一家银行;它的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逐级普 设于全国各地,各级分支机构按总行统一的指令和计划办事:它既是金融行政管理机关, 又是具体经营银行业务的经济实体,是作为政权机构和金融企业的体而存在;它的信贷、 结算、现金出纳等制度,基本出发点都是为了严格监督和保证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任务 的执行和实现。 金融体制是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大统”金融体制正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 体制的必然产物。在这种特定的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金融体制指挥协调一致,便于 政策贯彻,也利于全局控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6 0 年代初的三年经济调整期间, 这种金融体制曾十分明显地表现出自己的效率和优点。但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与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应有的发挥。突出 的问题是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作用。从这样的思路和标 准来观察,“大一统”金融模式的缺点就非常明显,那就是只靠行政手段不用经济手段, 从而整个金融系统缺乏活力,尤其是缺乏自主权的基层金融机构,更无法发挥主动性、 积极性。 ( 二) 从1 9 7 9 年开始至今,不断推进和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以及向纵深的不断推进, 在金融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对金融机构体制的变革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阶段( 1 9 7 9 1 9 9 3 ) ,主要是突破过去那种高度集中体制朝多元化方向改革。这 6 个阶段,开始建立独立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国有专业银行。1 9 7 9 年2 月,为适应首 先开始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再次恢复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农村金融业务 全部移交中国农业银行经营。1 9 7 9 年3 月,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 分设出来,完全独立经营。这是适应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往来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1 9 7 9 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也从财政部分设出来。1 9 8 3 年进一步明确建设银行是经济单位, 是全国性的金融组织,除仍执行拨款任务外,同时也可以开展一般性银行业务。1 9 8 4 年 1 月,中国工商银行也最后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它的成立是建立中央银行体制的一 个关键性步骤。也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自此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完全摆脱具体 银行业务。原来的“大一统”金融体制正在向多类型、多层次的格局演变。 第二阶段的金融机构改革是自1 9 9 4 年展开至今的。虽然9 4 年以前专业银行已经纷 纷从人民银行独立出来成为经济实体,它们开始在各自分工的领域内按信贷规律办事, 实行企业化经营。但由于它们是全国性的国家银行,担负着执行国家政策的任务,因而 又很难充分实现这些要求。随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铺开,专业银行体制也开 始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及不适应性。其中一个最大问题是政策性信贷与商业性信贷混营 的问题,这既不利于银行贯彻效益性原则,也不利于政策性业务的开展。为此,1 9 9 4 年 正式启动了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的改革:成立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 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承担原来由国家专业银行办理的政策性金融 业务,推动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而对冠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要求是:通过建立 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经营管理结构以及权力、责任、利益、 风险结构,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所具有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逐步向现 代商业银行过渡。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前景目标是明确而美好的,可是道路却非一帆风顺,改革不是 一蹴而就的事情,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也日益暴露出其先天固有的弱 点,旧体制下的陈疾逐渐成为束缚改革脚步的桎梏。 二、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目前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虽然正在向商业化和市场化方向改 革,但是总体来说内部机制不够灵活,业务限制较大,实际上仍然承担着相当多的政策 性业务,不利于市场竞争。现代商业银行公认的经营原则是“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 效益性。从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其他存在的多方问题来看,我 们的国有商业银行离现代商业银行还有相当距离。 ( 一) 产权制度不明晰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然而改革开放至今,仍然存在产权主体单一, 政企不分,责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属国有独 资,名为独资,实际上所有权由谁代表并没有解决,导致产权关系模糊,资本非人格化 以及所有权与经营权难以分离,由此而来的是责、权、利不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 制,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等。 1 产权单一。我国四大商业银行唯一的产权主体是国家。这种单一的产权存在许多 问题。一是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没有真正的自主权,业务活力弱,效率低下,资本金少, 不良贷款多。国家享有产权的全部效益,不利于责权利的有机结合,产生最大的收益。 单一公有产权的国有独资制度安排,致使政府所有者缺位,经营者缺乏所有者约束, 导致国有银行经营低效率,严重阻滞公司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在市场经营理念方面, 经营思想守旧,经营管理方式粗放,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在经营管理体制方面, 在高度集权的国有独资运营机制下,国有商业银行不能灵敏快捷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 在企业经营效益方面,虽然资产规模连续大幅度增加,但其自身经济效益却未能同比提 高,甚至出现利润下降或增幅不大的局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一支懂经营,会 管理,敢于创新的银行家队伍,必然会影响到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 同时产权的单,直接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决策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政府、财政、 区域性政策的影响。事实也已证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大量起因于财政资金与信 贷资金不分、政策性资金与商业性资金不分,以及银行在政府不正当干预下发放低效益、 无效益甚至无法收回的贷款。大量不良贷款已经为入世后国有商业银行最为头疼的问题, 不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将越来越重。 2 责权不明。四大商业银行的公有产权形式,决定了他们必须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 任和义务、承担国家宏观经济调节和促进社会稳定的政策性任务。难以摆脱政府部门干 预,不能做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经营风险依靠银行本身也难以承担的。 当前国有银行的首要目标是按照党和政府的政策,达成政府预定的目标。在多数情 况下国有银行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 或是国际上许多大银行推行的股东权益最大化) , 而必须要承担许多社会义务,进行政策性贷款。例如- 一| 哿处于困境的国有企业发放贷款, 补贴国有企业的亏损,提供流动资金向下岗工人发放工资,向贫困地区发放社会救济贷 款,支持某些缺乏经济效益的公共投资项目,以优惠利率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发放贷款 等等。尽管在经济改革中不断强调银行本身的利润原则,但是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上 级领导的意图往往左右贷款的发放过程。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报告,按照 r 中央政府指令发放的专项贷款和规定贷款占中国工商银行全部信贷资金的三分之二左 右。中国工商银行可以自行决定的贷款只占三分之一。而就在这三分之一的贷款发放过 程中还要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干预。因此,中国工商银行真正能够自己作主的贷款只有 信贷总额的2 0 。 由于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同属一个老板,银行便无法和国有企业截然分开。据统计, 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处于明亏或者暗亏的状态,而国有企业占有7 0 以上的银行贷款。 许多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必须依靠银行不断输血才能维持生存。明知发放的贷款很有可 能成为坏帐,但是如果银行停止向这些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就有可能造成停工下岗,甚至 国有企业破产倒闭,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减轻当前的政府财政负担,银行往往不得不继 续向那些没有还贷希望的国有企业发放信贷。于是,银行信贷往往落入发放贷款一无法 回收一再贷款的恶性循环。按照官方的统计数字,中国银行体系的坏帐已经超过了信贷 总额的2 8 。其中大部分坏帐都来自于国有企业的亏损。四大国有银行的资产损失已经 远远超过了银行的资本金。国有银行利润逐年下降。四大银行在1 9 9 2 年向国家上缴利润 3 4 3 亿元,1 9 9 4 年降低为1 2 0 亿元,自1 9 9 5 年始三家银行开始出现亏损。之后,试图用 “债转股”的方法来剥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从表面上来看,国有企业的负担减轻了, 在报表上可能亏损额下降,或者扭亏为盈。但是,国有资产公司能否有效地处理和消化 坏帐,谁也说不清楚。国有资产公司持有股份并不能有效地改变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 坏帐依然存在,只不过是换了一个户头罢了。当国有企业出现新的亏损时很可能进一步 加深银行的危机。 3 政企不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兼有企业和一定程度的国家机关二重性质。 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可见国有商业银行是企业是无可争议的;另一方面,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机构仍 然按照政府行政层次设置,实行行政级别和行政官职称谓,因而又具有政府机关的性质。 由于中央和地方分权,国有银行总行缺乏对地方分行、支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在出现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有可能服从地方政府的指令,而对总行 敷衍塞责。在经济改革中各地分、支行取得了相当大的独立经营权,在发放信贷、调动 资金和其他金融业务上具有法人资格。于是,地方政府挤占银行资金,干预银行信贷的 案例便层出不穷。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尽力占有更大的 信贷规模而把资金风险转移给银行总行。 作为企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在不损害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追 9 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单一产权体制下,由于约束软化,国有商业银行不可避免地以“公权” 谋“私利”,损害公有产权的效率;作为政府机关,银行内部职员的价值取向就会发生偏差, 银行机构的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力就会受到影响,其目标不是盈利,而是按照上级行政机 关的要求办事,当后者要求其增长时,前者就乱放贷,强调安全性,结果又导致了惜贷 或甚至不贷。国有商业银行这种一身二任”的性质,侵蚀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不能最 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 二)国有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上、经营管理上存在制度性缺陷。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方式陈旧,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机构重叠,机构设 置的区划性明显,带有行政色彩。经营形式简单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综合化的矛盾,监 督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完善,外部监督机制不力,内部缺乏创新。不能充分调动所有者、 经营者、劳动者创造利润的积极性。 1 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上的严重缺陷。谈到内部治理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指国有 商业银行上下级行之间、经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一直不见有大的动作,不良资产剥离之后,再次出现 大批量、大规模的不良资产的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实践证明,治表不治本的做 法是行不通的。 ( 1 ) 体制陈旧。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无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烙 印,长期以来官商一体,市场观念薄弱,缺乏竞争意识,自我约束力不强,自我发展欲 望不强。国有银行基本上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方法。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 性。僵硬的工资体制使得国有银行的员工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引进先进金融工具的积极 性。由于国有金融机构拥有很快强的行业垄断力,在体制内的各个利益集团很难产生改 革动力。 ( 2 ) 机构臃肿。臃肿的机构抬高了交易成本,官僚主义作风使得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 低下。与其说四大银行是商业组织,还不如说他们是一些官僚机构。在四大国有银行当 中,连最小的中国银行也有员工近二十万具体见表( 一) 。2 0 0 1 年排名第8 的德意志银行 的员工是排名第7 的工商银行员工人数的1 5 ,每个员工创造的利润是工行的4 7 倍多, 每个员工所拥有的资本是其4 倍、每个员工拥有的资产是其8 倍多。充分说明,我国国 有商业银行与国际化大银行相比,除了整体的差距外,冗员总是也己成为制约我国国有 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 表(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员工统计表 1 9 9 9 短2 0 0 0 笠2 0 0 1 年 单位 机构数职工数机构数职工数机构数职工数 ( 个)( 人)( 个)( 人)( 个) ( 人) 工商银行 3 1 6 7 14 7 1 0 9 72 8 3 4 54 2 9 7 0 9 农业银行 5 6 5 3 95 3 9 2 9 85 0 5 4 65 0 9 5 7 24 4 4 1 74 9 0 9 9 9 建设银行 2 7 8 8 93 2 4 3 6 02 5 7 6 73 2 0 6 8 22 3 9 2 13 1 6 3 2 9 |中国银行 1 2 9 2 51 9 2 2 7 91 2 5 2 91 8 4 5 2 9 数据来源见2 0 0 2 年中国金融年鉴 ( 3 ) 内控制度不完善。国有银行的组织结构通常是“老三会”形式,其相互制衡能力很 弱,对行长、总经理、主任的约束力很小,权力过于集中,权力没有制度制衡,对决策 者没有责任制衡,对金融业务处理也没有相应制衡,程序不能制约,身兼数职,责权不 够明确。权力过于集中必然失去相互制约,使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的决策行为、经营行 为、责任行为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制度来制约,导致一些违规业务的发生;帐务系统本身 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然关系,违背这种关系,帐务系统就会失去平衡,自然 导致真帐假做,假帐真做,形成潜在的会计风险;权责不明确,遇事相互推诿。在权责 分离的条件下,金融风险必然会乘虚而入;一些银行的核算系统和监督系统没有分开, 监督岗位由核算岗位的人员兼职的较多。在业务繁忙时,兼职监督人员往往无暇顾及或 不够认真;制度流于形式,人为地减少控制点作业和逆控制操作,以致银行内部控制机 制变形,内控机制建设失去应有的刚性;违章不究,“团体违法”使内控制度失去严肃性。 无章可循使内控制度失去健全性,内控制度让位于业务发展,资产流失,亏损增加。 2 从组织方式上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不明晰。在我国金融产权边界 的扩展过程中,纵向一体化的科层结构管理层次太多,一方面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组织成 本,另一方面使用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加长,增加了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再者,由于 各级政府的介入,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的多元化和代理人的多层次性。委托人 与代理人之间又必然存在着目标、风险意识、能够获取的有关企业经营的信息、委托代 理合同的达成与实际执行的过程等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因此,在保持国有银行垄断地位 的情况下,国有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基本上是失灵的。在官本位制度下,无法内生出具有 人格化的合格的委托人。 ( 1 ) 委托代理关系链过长。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这样一长串链条:全 社会劳动人民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与国有银行的经营者、国有银行总行与其分行、分 行再与其分支机构( 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代办点) 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在委托 一代理过程中,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称的冲突,因 f 1 此链条越长,形成“内部人控制”的道德风险也就越大。在国有商业银行中主骚表现为所有 者与经营者舱餐益嚣椽严重德离。经理入员静穰蓝嚣标在璃有体割下主要有嚣个:是 保住自己的官位,以便更快地升迁;二是保证本部门利益的蠛大化。因此,方面,当 货币当局要求发放一整政策德贷款或指定用途的贷款对,经理人员往往没有自主权,只 能不折不扣地执行,短不管贷款能否收回。妫一方丽,经理为了本部门的利益,经鬻不 考虑贷款规模( 根本涉及不到瓷产负债比例管理) ,将多余的资金投向高风险领域,以增加本 部门靛收入。 ( 2 ) 不健全的委托代理关系引发道德风险。国有键行的委托一代理问题,无论在其外 部还楚在箕内部,嫠建残袭懿;墓鸯壤行簸纾长、经理俸为没有委援久懿钱瑾天,实凌 上就是“内部控制人”。也就难免出现代理人在经营活动中,采取各种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 雨损辔委事卺入糕益静淹题。诸魏行旁短籁德,不考虑企、监静长远利蘸;增热成本支壅, 侵蚀企业利润;盲目扩大规模,以提高个人在同行中豹地位;过分的在职消费,增加非 生产往开支;勇立帐户,转移资金,侵吞所肖者资产;虚盈实亏等锦。绝对国有产权下 的的邋德风险,是国礴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枧制失灵的产权制发根源。 ( 三) 众融创新水平低,利润来源渠道简单。 衾转翅获是国黪愈融雾簸重要您发震趋势之一,辑谭“捌耨”总楚糖对“健统”嚣言, 它的具体内密相当广泛,但可归纳为四类,即包括金融工具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的创 薪、金融市场懿餐薪以及金融俸帝l 静翎薪。锵耨是一个索强瓣活力掰在。缴凌全球余敲 业,其发展史本身就鼹一部创新史。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还处于人为的压抑状态, 目前仍主要以存款、贷款、绦汇等传统业务为主,产品品种少,利润来源革,缺乏核 心竞争力。 1 制度因素阻礴创新。豳有商业银行事无巨细,都要层层审批的制度,严重阻碍了 瑟产晶豹开发磅突以及接广土赘。对予具有缀袭性,但是琴i j 澜丰厚特点豹产舄,操本上 不了圈有商业银行的餐桌,因为当产品还在繁冗的审批过程时,机会早已失去,市场已 被灵活税动懿黢份割锻行占领。新戳造成了瓣蠢裔曼缀行斡产晶始终傈耩麓传统瞧、长 期性,而短期产品基本没有的现状。即使新产品审批通过,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推广, 就这样,国裔银行在金融中总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失去翻掰金融翻新剑遗幂l j 润、占领 市场的主动权。2 0 0 2 年“爱立信倒戈”事件,起因即是交通银行无法为其办理无追溯权 的应收账款转让。国有商业银行更是有过之丽无不及,要开展任何新业务,就必须逐级 串擐。缀多急鬟资金贷款或金融鼹务鹣金业爨为不龛钞瓣心“等铸凡令月,最嚣移揍爨恋。 国内银行为金融创新产品落后支付了昂贵的学费。 1 2 2 产品结构不合理,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中,九成左 右来自利息收入。探讨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之所以实施不了,主要障碍也在于此,当 利息收入减少后,国有商业银行将很难存活。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大部分 己进入现代银行业务阶段,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已成为重要 利润来源,甚至超过了利息收入所占比重。据统计,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 部收入的比重,己由8 0 年代的3 0 上升到目前的3 8 4 ,日本银行由2 4 上升到3 9 9 , 英国由2 8 5 ,上升到4 1 1 。在国内,2 0 0 2 年中间业务开展最好的建行中间业务实现 收入4 8 亿元,同比增长3 6 ,占总收入比例1 4 。相比之下,差距可窥斑。 从理论上来讲,在中间业务领域,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具有较大的优势的。一是起步 早。国有商业银行要先于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办中间业务,如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 设银行在1 9 9 4 年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分离时,其中的政策性业务直接转为代理性业 务,中国银行从成立时就办理国际结算业务。二是发展快。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开 拓发展中间业务方面用力较多,特别是在开拓争办新业务、新产品方面倾注了很大的精 力,也有较好的收获,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有十多个类别2 0 0 多个品种, 中国建设银行2 0 0 0 年中间业务收人1 6 亿多元。三是发展潜力大。从发展看,国有商业 银行凭借其众多的机构网点和完善的业务功能,可以办理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所有的中间 业务。但为什么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间业务仍然不见太大改观,总结起来共有三个主 要原因:( 1 ) 科技开发力量滞后。受现有系统技术、安全和费用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市 场急需的产品创新相对滞后。( 2 ) 现行业务运行体制滞后。一是快速、灵敏的市场反应 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难以满足产品创新快速、灵活的要求,导致产品开发速度迟缓;二 是金融产品由各业务部门归口管理,产品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整合,导致产品创新缺 乏整体规划,产品功能整合不够,难以形成对市场具有“冲击力”的“拳头型”产品。( 3 ) 现 行产品管理机制滞后。一方面是没有形成一套针对产品创新的有效的评估体系和监测体 系,产品难以具有持续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是缺乏对银行业务全面、精通的人 才,不能满足现代商业银行产品管理的需要。 从国际金融格局来看,目前创新己成为国际金融活动的主流,科技的进步正促使各 国政府及监管当局鼓励本国金融市场创新。加之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带来的新风险,使 银行对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大大提高;机构投资者也需要更多、更复杂的风险转换工具。 很显然,伴随着中国金融业不断融入国际金融业,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向客户提供更多更新的金融服务手段,己变成了 一个十分现实和迫切的问题。 f3 ( 四) 金融资产质澄较差,积累了火量不良资产。 鞫有蠢效镀行缀难摆脱竣府懿予颈,为了支持鬻有企鼗的发震,莺家对其敲资方瑟 的扶持往往形成了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负担,如历史上,8 0 年代的“拨改贷”,9 0 年代企业 股份制改造向银行冠包袱,溺然,逐有奉命向国有企、监发放的求急性工资贷款等。褥加 上作为债权人的国有商业银行与作为债务人灼国有企业之阅出于最终都为嗣家所有,因 而无法形成真正的借贷关系,导致国肖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 l 。银行按学致区潮设置橇掩,不羁手提舞资金捷麓效益。鏊有亵渡镊幸亍按照萼亍致隧翘 层层设置分支机构,并形成“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经营管璎体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机 构设鬻静行致色彩,番分支税构的黉众来源羁运用被筠限在繇在彳亍敢区域国裔经济豹酰 有格局之内。方面,地方政府可干预银行和通过银行向中央银行大量借款戡通过同业 拆僖满足所辖行政区内企业对贷款资金需求。另一方磷,由于其分支机构是当地社会组 织系绕的一个蓬要的缀威单元,地方欺府为了社会安定和当地经济发攫,往往于预银行 贷款的发放,维持长期处于亏损的国肖企业,使银行不良债权迅速增加。 2 银行超额贷款,加大了贷款的风险。改革以来,我餮经济高速增长,并主要通过 银行的贷款来维系。19 80 l9 96 年豳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约5 倍, 国家锻行各项贷款增加约20 倍。由于银行越额贷款,其发放的贷款持续地和较大幅度 建超过了英吸收懿存款,l985 一l993 年,嚣蠢意业锻行存款澍贷款懿比重平均 在80 左右,l 994 年以后才达到10 0 。由于银行过度追求信贷的扩张,超过 了垂努翡承受能力,在镑贷软绞柬懿悸撬下,避一步翻大了贷获最殓。 3 售贷约募款化严重,贷款质量下降。长期以来,国有齑业银行承担了大量的政嫠 性贷款。国家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以后,从表面上看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 毽著不等于圜骞袁塑缓行哥数宠全实凌_ 奏正懿薅、韭纯缀营。三豢政策蠖镊行静些其钵 经营业务还要交国有商业银行承担。此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和掌握全国 大部分静信贷妲务,箕主要斡贷款对象是餮鸯企韭, 掰国有企业经营穰素l 没蠢穰本转交, 使国莉商业银行一时难以从资众供给制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造成信贷约束软化,贷款质 量下降。 4 。镊嚣没有健全瓣内部渗遴结稳帮严格鹃贷款繁灌鞠度,使襞款潜转缓浚,风黢熬 大。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注重扩大机构和规模,没有建立起现代企融机构的内部治理 结构、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统一法人管理体制和严格的贷款管 理制度,有的甚至绕规模发放贷款和从事帐外经营,使贷款周转缓慢,回收困难。 三、国外商业银行体制 银行的管理体制主要是银行企业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它的形成与银行经营的环境、一 国的经济制度关系密切。其内容包括了银行管理与经营的各个方面,它决定着一个银行 的经营机制、经营战略和目标、组织机构的设置、激励机制的方法以及企业经营和企业 文化的建立。 ( 一) 西方商业银行的体制结构概述。 国外的商业银行其体制主要是建立在公司治理结构之上的。自上个世纪9 0 年代兴起 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结构主要被概括为两种类型:美英结构和目德 结构。前者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后者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美、英、德、目四个国家 亦被视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代表性国家。近几年来,随着东亚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和相关 理论的兴起,家族结构,或称香港( 东南亚) 结构也开始被国际上广为关注。 1 美英结构:外部监控型的法人治理结构。美英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股东高度分散, 并且流动性强。公司治理结构依赖于企业运作的高度透明和相应完善的立法及执法机制。 一般认为,美国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是最发达的,美国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是最 严格的。由于股权分散,在公司决策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不足以对公司管理产 生压力,加之有一个庞大、发达的资本市场可以依托,美英结构中的持股人无论 是机构持股人还是个人持股者通常不直接干预公司运营,而更关心股票市场的涨 落,通过股票买卖的形式来“参与”公司重大问题决策,也被称为“用脚投票”。持股的 短期性质使股票交易活跃,公司接管或兼并事件频繁发生,市场上股票价格对公司管理 者形成间接约束。对公司管理者的选择、监控和激励主要依赖于外部市场,特别是资本 市场。在运行机制上,主要是以首席执行官( 简称c e o ) 为首的行政决策系统指挥管理 公司,很多公司的董事长兼任公司c e o 。美英结构的公司治理更为关心短期收益,把股 东财富最大化视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注重分工和制衡,收入中红利的比例较大,使 资金重新回到市场,而不是留在企业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择本身也是市场行为,流 动性较大。 2 日德结构:内部监控型的法人治理结构。日德结构的最大特点是股东相对集中、 稳定。德国多为大银行直接持股,银行与企业的存贷关系使银行成为一个重要的利益相 关者。银行控制的方式是向监事会派出代表。德国的公司实行双重委员会制度,设监事 会和管理委员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雇员代表和独立董事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的委 员称为执行董事,负责公司具体运营。日本则是公司法人间相互持股,董事会成员主要 来自公司内部,决策与执行都由内部人员承担。外部的监督与约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持股法人和主银行。一个企业集团内部公司相互持股,总裁会就成为大股东会。主银行 虽不直接持股,但对公司有实际的控制权。日本略有不同的是公司董事长多为退休总裁 或外部知名人士,对公司决策过程影响不大。大陆结构的公司治理,更着眼于公司的长 远利益,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强调协调、合作,经理人员多为大股东选派,其变 动更多地受该大股东的影响,而不是市场,相对稳定。 3 香港结构:家族结构与德日结构有相近之处,突出特点是稳定和个人( 或家族) 控股。以香港为例,除汇丰银行以外,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大多数公司( 不包括h 股) , 从第一次公开发行起,大股东就一直保持控股权。内部人管理和经理人员高比例持股, 使得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趋于同步,实现双重激励,是公司的主要控制方式和行为特征。 ( 二) 西方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 一个企业的管理体制的形成一般决定于企业所在国家的经济制度与经营环境。西方 国家的国有银行一出生就长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组建不管是谁来投资,即是企业, 它必定是市场里一个独立经营实体,需建立一个适应市场运行的管理体制才能生存。这 也是法国和意大利德国的银行为什么能由一个适应市场运行的管理体制,并能实现企业 化经营的重要原因。 1 金融大并购时代的到来。金融业的竞争与日俱增,加速了国际银行业的改革步伐, 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正是在竞争日趋激烈,风险不断提高的环境中,为保持优势, 提高竞争力,越来越多的银行选择了兼并或合并的道路。在美、日、欧洲,一股席卷全 球的银行兼并浪潮正在兴起,以兼并求发展,正成为9 0 年代国际银行战略调整的一个突 出特点。 2 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其一,金融非中介化。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发展,大型 工商企业采用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从而使商业银行收存放贷、赚取息差的传统 中介角色逐渐淡化。在德国,1 9 9 4 年的银行信贷总额为1 1 3 0 亿美元,而资本市场有价证 券市场却达4 1 1 2 1 亿美元。为保证盈利,银行都设法加强非利息收人( 佣金和手续费) , 致使家庭银行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得到明显发展。同时,为了规避风险以及获取各大的 利润,衍生性金融业务开始突飞猛进,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潮流。 其二,自动化与电子化。9 0 年代起,人类步入了第四次产业革命信息革命的时 代,银行面临着处理巨大信息的挑战,金融服务业务的突出,更要求银行与企业、家庭 1 6 互联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为此提供了一种条件,使银行业务融入 了信息与声像技术相结合的潮流。计算机化的程度如何,愈来愈决定着未来银行经营的 成败。目前,西方各大银行在以下三方面加强了投入:普及自动机部件,包括外币找 换机、客户风险评估和视频系统等;开拓家居银行服务,如英国汇丰银行利用微软公 司的个人理财软件m o n e y 与其现有的h e x a g o n 电子银行服务,开发出新软件, 使客户可足不出户地办理个人帐务和投资事务。发展电子货币,即智能卡,这种工具 能快捷地为顾客处理大量的信息。目前,欧美包括国民西敏寺银行、汇丰银行等在内的 银行正在构思一个电子货币联网计划m o n d e x 系统。 其三,业务全球化。如今,现代科技已把银行领域融为一体,一个全时区、全方位 的一体化国际金融市场正在形成,西方各大商业银行也都以全球眼光来发展业务。 ( 三) 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金融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要以占有客户为其 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谁拥有了优质客户,谁就能在激烈的银行同业竞争中处于领 先地位。因此,目前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都十分重视客户战略,一些比较成功的大银行 都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其经营管理体制也都是围绕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来 安排和设计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是银行管理的思想支柱。这一理念包括如下方面: 银行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先,满足客户需要优于银行产品推销,银行客户关系战略集中于 银行的目标客户;银行根据客户面临的难题及市场环境变化而改变;为客户提供解决问 题的方案和办法是银行的责任:银行要协调、调动全行各方面的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 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银行内部为此要加强合作,形成团队精神。, 1 按客户群而不是按银行业务设立机构。英国巴克莱银行的机构设置为四大部门: 零售银行、公司银行、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其中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业务基本上集中 在总行,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业务则在总行、大区分行、分行分层次、分地区合理划分。 零售银行内又设立零售客户部、客户服务部、理财服务部、信用卡部、产品开发部、人 力资源部、公共关系部、业务支持系统等部门,公司银行内设置公司服务部、大公司客 户服务部、人力资源部、公共关系部、财务部、风险管理部、国际业务部、市场开发部 等。 2 对客户进行分类,确定目标客户群。过去银行对客户分类并不很重视,尽管银行 有许多客户信息,但并没有集中起来建成完整的客户信息系统,用于客户分析。现在, 巴克莱银行、汇丰银行等大银行都十分重视对客户群的细分,并都有一套划分客户的办 法。区分是否是重要客户,主要标准就是看给银行带来利润的大小,同时要注意潜在的 】7 重点客户,即能给银行带来潜在利润的客户。一般地说,银行8 0 的利润来自2 0 的重 点客户,所以银行必须集中大部分资源,为这2 0 的客户提供服务。巴克莱银行正在研 究将银行服务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服务;二是一般服务,在基本服 务基础上增加一些不是对所有客户都提供的服务,如电话银行;三是高级服务,包括一 些可以不提供但提供了客户会很高兴的服务;四是全面服务,包括一些客户本身都没有 想到的,为客户特定提供的服务。同时也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半年广元市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笔试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大功率多功能电子式电度表合作协议书
- 2025广西大岭乡储备村“两委”后备人才8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东揭阳惠来县校园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1套
- 2025湖北省通山县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引进6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广东中山市西区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宁波慈溪逍林镇人民政府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面向普通高校应届师范类毕业生招聘16人(第二批次)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岑巩县医共体总医院招聘乡村医生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品质部个人工作总结10篇
- 2025至2030铝合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医院中医科常见病症诊疗规范
- 2025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民政局招聘窗口服务岗政府雇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电子商务概论》(第6版) 教案 第11、12章 农村电商;跨境电商
- 202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大象牙膏教学课件
-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措施研究》6600字(论文)】
- GB/T 6342-1996泡沫塑料与橡胶线性尺寸的测定
- GB/T 1423-1996贵金属及其合金密度的测试方法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配套教学课件
- 2022年曲靖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