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论文)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特殊天气过程中变化特征研究.pdf_第1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特殊天气过程中变化特征研究.pdf_第2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特殊天气过程中变化特征研究.pdf_第3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特殊天气过程中变化特征研究.pdf_第4页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特殊天气过程中变化特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科学专业论文)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特殊天气过程中变化特征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特殊天气过程中变化特征研究 利用2 0 1 1 年5 。6 月东海航次和1 0 月东、黄海航次观测了中国近海大气颗粒物 的数浓度谱分布,发现5 6 月东海大气中颗粒物数浓度为0 1 7 1 7c m q ( 平均1 4 4 c m 。3 ) ,1 0 月东、黄海大气中颗粒物数浓度为3 2 4 8 5c m 七( 平均1 2 2c m 。) ,明 显低于观测同期青岛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与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基本呈 单峰分布( 峰值主要出现在o 3 o 5g m 的细颗粒上) 不同,东、黄海大气颗粒物数 浓度谱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o 5 1 0 岬的细颗粒和3 0 5 0 岫的粗颗粒上, 显示了海盐粒子对海上大气颗粒物的贡献。中国近海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受陆源大气 颗粒物影响显著,随离岸距离增大,颗粒物数浓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依据观测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结合文献发表的不同粒径颗粒物密度, 估算了2 0 1 0 - 2 0 1 1 年观测期问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青岛大气颗粒物质 量浓度平均为1 6 7 7 岭m - 3 ,与近年来在青岛直接观测的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当。依据 沙尘发生后不同粒径颗粒物数浓度均呈指数衰减的规律,提出了利用观测的颗粒物 数浓度估算大气颗粒物干沉降速率的模型,并结合估算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计算 了观测期间大气颗粒物的干沉降通量。结果显示2 0 1 0 2 0 11 年观测期间,青岛大气 颗粒物干沉降通量以春季最高( 1 5 8 8m gi t i 之d q ) ,冬季( 1 4 4 2m gm 。2d d ) 、秋季 ( 1 3 2 6m gm 七d 1 ) 次之,夏季最低( 7 8 5m gm 五d 以) 。中国近海大气颗粒物的干 沉降通量在2 0 1 1 年5 6 月约为4 2 + 7 m gr n 。2 d ,1 0 月约为1 8 8m g m 。2 d 。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数浓度;沙尘;霾;干沉降通量;青岛;中国近海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a t m o s p h e r i c p a r t i c l e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n q i n g d a oa n d v a r i a t i o n si nd i f f e r e n tw e a t h e rc o n d i t i o n s a b s t r a c t a t m o s p h e r i cp a r t i c l e sc o u l di n f l u e n c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t h ea t m o s p h e r ea n dt h eg l o b a l c l i m a t e t l l e ya l s oh a v eg r e a te f f e c t so nh u m a nh e a l t h t h ea e r o s o lm a s sa n dp a r t i c l e 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a r eh i 曲l yv a r i a b l e i ns p a c ea n dt i m e ad e t a i l e dk n o w l e d g eo f c h e m i c a la n dp h y s i c a lp r o p e r t i e so fa e r o s o l si sn e e d e dt oe s t i m a t ea n dp r e d i c t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f f e c to ft h ep a r t i c l e s 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a t m o s p h e r i c p a r t i c l e si n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c o u l db e c o m er e l e v a n tt op e r f o r mt h e s ee s t i m a t i o n s t h e r e f o r ei ti si m p o r t a n tt oc h a r a c t e r i z et h ep a r t i c l e si nd i f f e r e n tg e o g r a p h i c a la r e a s f o r t h i sr e a s o n ,i nt h el a s td e c a d em e a s u r e m e n t so fp a r t i c l e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a n ds i z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h a v eb e e np e r f o r m e di nd i f f e r e n tl o c a t i o n si nt h ew o r l d q i n g d a oi sl o c a t e d i nt h es o u t ho fs h a n d o n gp e n i n s u l a , b o r d e r i n gt h ey e l l o ws e a , w h e r ei si nt h ed o w n w i n d r e g i o no ft h ea s i ad u s ts o u r c ea r e aa n dn o r t hc h i n au r b a na g g l o m e r a t i o n p a r t i c l e sa r e i m p o r t a n tp o l l u t a n t se s p e c i a l l yw h e nt h ew i n dc o m e sf r o mt h en o r t h w e s to fc h i n ai n s p r i n g t i m e s oi t sa l l - i m p o r t a n tt oe x p l o r et h ea e r o s o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t h ea t m o s p h e r i c d e p o s i t i o n t h ep a r t i c l e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n d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w e r em e a s u r e di n q i n g d a os i n c em a r c h2 0 10t oj u l y2 0 11 t h es e a s o n a lv a r i a t i o n s a i rm a s so r i g i n sa n d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w e r ed i s c u s s e di nt h i sp a p e r ,a n dc o m p a r e d 、i t ht h ed a t ao v e r t h es e aw h i c hm e a s u r e dd u r i n gt h ec r u i s ec a m p a i g n si n2 011 n l ep a r t i c l e sd r yd e p o s i t i o n v e l o c i t ya n df l u xw e r ea l s oe s t i m a t e d p a r t i c l e ( 0 3p m ) 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nq i n g d a oi sa tr a n g eo f2 7 - 5 4 1 6c m , 2 6 1 8c m o na v e r a g e w i t ht h ep a r t i c l es i z e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d e c r e a s e sg r a d u a l l y o 3 - 0 5 肛m ,0 5 - 0 7l m ap a r t i c l e sa r e9 0 o ft h et o t a l ,w h i l e0 7 - 1 0 i x r n ,1 o 2 0i x m ,2 0 - 5 0 ma r ea b o u t1 0 t h es e a s o n a lv a r i a t i o n ss h o wt h a tt h e 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o ft h ep a r t i c l e s 2 0l x mp a r t i c l e s a r em a x i m u mi ns p r i n ga n dm i n i m u mi ns u m m e r i ns p r i n g t i m et h ed u s te v e n t sh a v eg r e a t 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c o a r s e s i ns u m m e rt h ea e r o s o l sa r e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m a r i t i m ea i r m a s s i na u t u m na n dw i n t e rt h e ya r ea f f e c t e db yt h en o r t hl a n ds o u r c e s t h ep a r t i c l e 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a n d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a r ea l s ol i k e l yr e l a t e dt oa i rm a s st r a j e c t o r i e s 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o ft h ef i n ep a r t i c l ea r em u c hh i g h e rw h e nt h ea i rm a s sc o m i n g f r o mt h es o u t h 而ec o a r s e sa r eh i g h e s tw h e nt h e y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t h ed e s e r t w e a t h e rc o n d i t i o n sc o u l da l s oi m p a c tt h es i z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a t m o s p h e r i cp a r t i c l e si n i i i a c c o f d i n gt ot h e n u m b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p a r t i c l e si nd i 髓r e m s i z ea n d 也e 竺h 妣d p 二ea c n s 咄一c o n c e n t r a m t i 哪o n s c a r e e e s 删t i m a ;t 刚e df n r o q m 心t h e 舯y e a r2 0 6 7 1 0 t o9 2 0 m - 3 ,1 1 t 1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m e f l l lp a r t i c l e 盥站d m 砒1 0 nu 叫“喵。 : 砌c hi si na g r e e m e n tw i 血m e o b s e e dd a t a n u m b e rc o n c e m a t 妞s a r em m 7 1 a w o e x p o n e n t i a ld e c a ya m r t h ed u s te v e n 乜,s ow e 。f f e ra n e wm o d e la b o u td r yd 印o s m o n t l ? u s i n gm e d a 协。fp 矾c l en 啪b e r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a 1 1 de s t i m 砒e h e 岫d 印。s h l 。n 1 嗽! i n 2 0 1 0 一2 0 1 1m ea 舡n o s p h e r i cp a n i c l ed r yd e p o s i t i 。n f l u xi nq i n g d a oi sk 嘤? ? , ( 1 5 8 8m g m _ 2d _ 1 ) t h a ni nw i n t e r ( 1 4 4 2n a gm - 2d - 1 ) a n da u t u m n ( 1 3 2 6 m g m 。d 1 ) :鼍c h :st h e1 0 w e s ti ns u m m e r ( 7 8 5m gm d 5 p a r t i c l ed r y d e p o s i t i o nf l u x 眦。恤饥洲髓 i s4 2 7m gm 。d - ii nm a y t oj u n e ,a n d1 8 8m g m 2d 。1i no c t d b e r k e ,啊。r d s :a t m 。s p h e r i cp a r t i c l e ;n u m b e r c 。n c e n ”a t i 。n ;d u s t ;h a z e ;a t m 。s p h e n c d e p o s i t i o n ;q i n g d a o ;t h e c h i n as e a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 前言 大气颗粒物无处不在,其组成、分布及来源不仅是研究大气性质以及全球气候 的变化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与人类健康及生活紧密相关。尤其随着工业的发展、城 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大气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大气中的颗 粒物己成为影响全球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大气颗粒物通过吸收、 散射太阳辐射以及作为云凝结核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全球辐射平衡及大气化学循 环,改变大气的光化学性质( c h a r l s o ne ta 1 ,1 9 9 1 ;l o h m a n na n df e i c h t e r ,2 0 0 5 ) 。而 流行病学的相关研究也已经发现,大气细颗粒物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 和肺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p o p ee ta 1 ,2 0 0 4 ,h o e ke ta 1 ,2 0 1 0 ) ,毒理学研究结果则 表明同颗粒物质量浓度相比,颗粒物的组成成分及数量是影响人体健康更为直接的 因素( j i m d n e ze ta 1 ,2 0 0 0 ;w i l s o ne ta 1 2 0 0 2 ,d o n a l d s o ne ta 1 ,2 0 0 5 ;a n dm o n t e i l l e re ta 1 , 2 0 0 7 ) 。另外颗粒物数浓度与能见度之间的关系又进一步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 p e n t t i n e ne ta 1 ,2 0 01 ) 。目前,大气质量标准是基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如p m l o , p m 2 5 ) ,实际上,与人体健康联系更为密切的细颗粒物在颗粒物质量浓度中并不占 优势,但在颗粒物数浓度中却占主导,这一现象在城市地区更为明显( s e i n f e l da n d p a n d i s ,1 9 9 8 ) 。因此研究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分布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大气颗粒物的 环境效应( p e n t t i n e ne ta 1 ,2 0 0 1 ) 。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濒临黄海,这种地理位置使得青岛地区大气组分受到 海洋及陆地气团的共同影响。在青岛开展的大气气溶胶研究多围绕气溶胶的化学组 成、不同化学组分的来源、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展开( 王珉,胡敏,2 0 0 1 ; 盛立芳等,2 0 0 3 ;陈兴茂等,2 0 0 4 ;杨雅琴、高会旺,2 0 0 8 ;耿存珍等,2 0 0 9 ;伯 绍毅等,2 0 0 9 ;乔佳佳等,2 0 1 0 ;于丽敏等;2 0 1 0 ;石金辉等,2 0 1 0 ) ,对大气颗 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气团来源、天气条件等对其影响的研究 相对较少。本文利用2 0 1 0 2 0 11 年观测的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析了其粒径谱分 布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季节、不同来源及不同天气过程对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的影 响;结合2 0 1 1 年在两个东、黄海航次中观测的中国近海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对比分 析了近岸和近海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的差异:依据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估算了颗粒物 的干沉降速率及干沉降通量。 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特殊天气过程中变化特征研究 1 文献综述 大气颗粒物可通过吸收、散射太阳辐射以及作为云凝结核等,直接或间接的影 响全球辐射平衡及大气化学循环过程( l o h m a n na n df e i c h t e r ,2 0 0 5 ) 。大气颗粒物的 粒径分布和化学组成等不仅是研究大气性质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还会对人 体健康产生影响( p o p e ,2 0 0 0 ;p e n t t i n e ne ta 1 ,2 0 0 1 )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大气颗 粒物污染与人类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升高有密切关系( p o p ee ta 1 ,2 0 0 6 ) 。现有研 究大部分是以p m l o 及p m 2 5 的质量浓度来描述颗粒物特征,而事实上颗粒物、尤其是 细颗粒物数浓度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d e l f m oe ta 1 ,2 0 0 5 ) ,且大气颗粒 物的数浓度谱分布是决定气溶胶光学特性以及云凝结核数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 n i s h i t ae ta 1 ,2 0 0 7 ) 。因此,目前颗粒物数浓度的相关研究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 r u u s k a n e ne ta 1 ,2 0 01 ;w o oe ta 1 ,2 0 0 l ;s t a r t l e re ta 1 ,2 0 0 4 ;g a oe ta 1 ,2 0 0 7 ;w ue t a 1 2 0 0 8 ) 。 1 1 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 1 1 1 国外研究结果 在城市地区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f t 变化与交通状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t u c he t a 1 ,2 0 0 3 ;s t a n i e re ta 1 ,2 0 0 4 ) ,例如,在交通高峰期,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数浓 度会明显升高( s h ia n dh a r r i s o n ,1 9 9 9 ) 。因此在城市地区,交通污染排放被认为是 大气颗粒物的一个重要来源。在风速较低且存在逆温的条件下,交通排放对大气颗 粒物数浓度的影响更为显著。k e r m i n e n 等( 2 0 0 7 ) 冬季在芬兰赫尔辛基进行的研究 发现,在夜间交通不繁忙时段,大气中气体的冷凝及颗粒物增长过程占主导,且后 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中颗粒物的数浓度谱分布;在早晨交通高峰期,颗粒物 数浓度较夜问可上升一个数量级。另外新粒子的生成及转化也是大气颗粒物的一个 来源( s t a n i e re ta 1 ,2 0 0 4 ) ,如光化学反应引起一些污染气体转化凝聚成细颗粒物, 随后这些细粒子叉可以碰撞聚集生成大的粒子,从而改变了大气中颗粒物数浓度谱 分布( s h ie ta 1 ,2 0 0 1 ) 。 风速、风向、光辐射强度等气象条件及季节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颗粒物数浓度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谱分布。h u s s e i n 等( 2 0 0 6 ) 在芬兰赫尔辛基的研究发现,颗粒物数浓度与环境温度 及风速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风速增大时颗粒物数浓度会受到稀释作用的影响, 当风速高于3m $ - 1 这一临界值时,颗粒物数浓度明显降低( g 6 m e z m o r e n oe ta 1 ,2 0 11 ) 。 a g u s ( 2 0 0 7 ) 的研究发现,在有风的日子里,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峰值会向细粒径移 动,同时爱根核模态范围缩小。除风速外,风向也会对颗粒物数浓度分布有显著影 响( v a 。k e v a 等,2 0 0 0 ) 。季节变化对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粒径颗粒 物浓度会呈现年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如l a a k s o 等( 2 0 0 3 ) 发现在芬兰积聚模态粒子 浓度在春季最高,而爱根核模态粒子浓度则是在秋季最高。h u s s e i n 等( 2 0 0 4 ) 发现, 在芬兰赫尔辛基大气颗粒物数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和春季,低浓度出现在六、七月 份。此外远距离输送也会影响颗粒物数浓度分布( t i i t t ae ta 1 ,2 0 0 2 ;n i e m ie ta 1 ,2 0 0 4 ) 。 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h a r r i s o n ( 2 0 0 1 ) 在英国5 个地区 对颗粒物数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显示,干旱季节大气中粗颗粒物数浓度明显 上升,乡村地区大气中粗颗粒物占总颗粒物的比例明显少于城市及城郊地区,在主 要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城市地区粗颗粒物浓度有明显的周变化和日变化规律。w e h n e r ( 2 0 0 3 ) 在莱比锡一个居住区的楼顶对大气颗粒物的长期测量发现,细颗粒物数浓 度冬季高于夏季,工作日高于周末。h u s s e i n 等( 2 0 0 4 ) 在芬兰赫尔辛基的观测发现, 细颗粒物数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工作日、尤其是周五,最低值出现在周末。c y r y s 等 ( 2 0 0 8 ) 的研究发现,在德国受交通影响较大的两个市区观测点,颗粒物( 7 n m - 3 k t r n ) 平均数浓度分别为1 6 9 4 3c m - 3 和2 0 7 0 2c m 一,而在市郊不受交通排放影响的观测点数 浓度值为l1 6 5 6c m 一。 1 1 2 国内研究现状 姜忠等( 2 0 0 3 ) 研究发现北京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谱呈单峰分布,峰值偏向于粒 径为0 3 0 5 岬和0 5 0 7 m 的细粒子,其数浓度比粒径5 0 岬以上的粗粒子要高出 4 个数量级,通常细粒子的数浓度占粒子总浓度的7 0 以上,粗粒子、尤其是粒径 5 0 啪的颗粒物数浓度很小。在沙尘季节和沙尘天气中,大气细粒子的数浓度增加多, 而粗粒子数浓度增加的比例大。分析北京大气颗粒物粒子谱分布的季节变化发现, 粒径 0 7 岬的颗粒物数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依次是秋季高于冬季、春季 和夏季。王玮( 2 0 0 1 ) 等人在隧道中观测了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以 青岛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特殊天气过程中变化特征研究 及大气能见度,结果表明,细粒子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其中0 7 0 8 肛的粒 子对能见度的影响较大。钱凌等( 2 0 0 8 ) 研究了2 0 0 6 年7 1 2 月南京北郊0 叭 2 5l a i n 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谱的分布特征,得到其总数浓度高达1 0 4c m 一,其中超细粒子( 粒 径0 0 1 - - - 0 1p a n ) 对总粒子数浓度的贡献为8 7 。夏季超细粒子的浓度最高,这可能 与高温、高湿、强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有关;而对于1 o 2 5l a m 的粒子,在南京、上 海、北京大气中的数浓度平均为7 0c m 4 。张涛( 2 0 0 9 ) 等的研究发现广州大气颗粒 物数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与p m 2 5 质量浓度、温度呈 正相关关系。段菁春( 2 0 0 9 ) 等观测了北京市冬季远郊区、交通道路和生活区的大 气细颗粒物数浓度,结果表明在远郊区颗粒物的数浓度与长距离迁移、村庄生活排 放以及附近铁路机车排放有关:在交通道路主要与机动车排放污染有关;在生活区 与机动车排放和燃煤排放有关。 青岛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受海、陆的共同影响( 王珉,2 0 0 1 ) ,总悬浮颗粒物 ( t s p ) 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其中p m 25 的质量浓度约占t s p 的5 0 ,p m l o 的质 量浓度则占t s p 的7 5 ( 王珉,2 0 0 1 ) 。青岛距我国沙尘源区较远,但却位于内陆 沙尘粒子向东部海域输送的通道上( 高会旺等,2 0 0 9 ) ,有研究指出青岛地区沙尘发 生日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以春季晟高,颗粒物的浓度在3 月和4 月较高,粗( 2 1 l x m ) 、细粒子( o 4 3 2 1g r n ) 分别占总颗粒物浓度的8 0 和6 2 ,其他月份中粗、 细粒子所占比例较接近( 张仁健等,2 0 0 4 ) ,春季粗粒子的相对贡献增大是由于大气 颗粒物在春季受到了内陆传输而来的沙尘粗颗粒物的影响。 1 2 特殊天气过程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影响 1 2 1 沙尘天气影响 沙尘天气是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对于我国北方地区来说,春季是沙尘天气 的多发季节。沙尘天气包括气象观测规范中定义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3 种( 朱炳 海等,1 9 8 5 ) 。我国北方和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的沙尘天气大多属于浮尘或扬沙,不到 沙尘暴的等级。 我i n z l p , 方地面沙尘的释放量约为4 3 x1 0 6 吨年,春季起尘量约占全年的一半以上 ( 宣捷,2 0 0 0 ) 。庄国顺( 2 0 0 0 ) 等人曾分析指出沙尘暴期问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 的浓度比平e t 高近3 0 倍,主要污染源来自局部地区及沙尘天气传输过程中的区域污 4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染源。孙业乐等( 2 0 0 4 ) 的研究指出,2 0 0 2 年北京沙尘暴期间总颗粒物浓度达1 0 9m g m 3 ,地壳源元素高达一般天气条件下3 0 5 8 倍,二次污染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几倍 到十倍,其中部分是来自沙尘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矿物气溶胶与沿途污染源排放的污 染气溶胶的混合,矿物气溶胶、尤其是细粒子有利于污染物的积聚和转化。y i n g ( 2 0 0 5 ) 等的研究也指出沙尘天气发生时当地的空气污染具有明显的自然沙尘和人为污染的 混合特征。沙尘粒子的传输距离和影响范围主要取决于粒径的大小( 陈广善等,2 0 0 6 ) 。 邱玉瑁( 2 0 0 9 ) 等利用w p s 粒子谱仪研究了2 0 0 6 年3 、4 月份内蒙古地区不同天气 背景下沙尘气溶胶数浓度及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尘天气对 1 0l x r n 大气颗粒物数 浓度影响较大,沙尘暴过程中1 0 2 5g m 粒径颗粒物数浓度约为背景天气的3 5 倍。 杜吴鹏( 2 0 0 9 ) 等分析了沙尘天气对沙尘源区和其下风向影响区域的代表城市空气 质量的影响,发现春季沙尘天气加重了城市大气污染,对沙尘源区内代表城市的影 响超过了区域本底污染指数的5 0 。谷雨等( 2 0 0 8 ) 对2 0 0 8 年春季呼和浩特市的沙 尘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过程中大气颗粒物以p m l o 为主,且t s p 与p m l o 呈线性相关。张仁健等( 2 0 0 4 ) 分析了2 0 0 0 年沙尘暴期间北京近地层气象 要素的变化和沙尘期间土壤尘谱分布及其来源,发现沙尘暴发生时近地层风速明显 增大,空气相对湿度迅速减少,边界层湍流交换强烈,沙尘暴期间土壤尘浓度高达 3 9 0 6gm 3 ,大部分为粗粒子,粒径大于1 6 “m 、8 岬和2 岬的土壤尘浓度分别占 总土壤尘浓度的6 7 、7 8 和9 4 ,而沙尘暴过后,粗粒子的浓度及其占总浓度 比重明显下降,但仍高于非沙尘期间。 发生于亚洲地区的沙尘天气在高空强西北气流作用下,可以到达我国华北广大 地区和东部海域,也会影响到中国南海及邻国日本和韩国,在特殊天气条件下,甚 至可以到达美国和欧洲以及北极和赤道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