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上古汉语三组常用词演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叫 , 、 摘要 a b s t r a c t 第一节绪 一、关于上 二、常用词 一、巾,i jh 三、研究历 四、研究对 五、语料选 六、相关说 第二节“疾、 一、甲骨文时代7 二、西周和春秋时期1 3 三、战国时期和秦代17 四、汉代2 4 第三节“田、狩、猎 演变研究。3 4 一、甲骨文时代3 4 二、西周和春秋时期4 0 三、战国时期和秦代4 4 四、汉代4 8 第四节“追、逐演变研究5 l 一、甲骨文时代。5 1 二、西周时期5 5 三、春秋时期5 7 四、战国时期和秦代5 9 五、汉代6 l 结语 参考文献。7 0 后记7 3 1_-叫 摘要 上古汉语三组常用词演变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黄成 指导教师:喻遂生教授 摘要 常用词的个案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基础工作。上古汉语常用词的演变研 究,有助于建立完整的汉语词汇史。 本文选取了三组常用词:“疾、病”、“田、狩、猎 、“追、逐”,采用定量和 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它们在上古时期的演变发展情况,探寻演变发展的规律 和原因。在语料选用上,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并重。 文章分五部分。第一节绪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总结了常用词研究的 历史和现状,并对论文的研究对象、方法、语料选用等方面作了介绍。第二节、 第三节、第四节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描写“疾、病 、“田、狩、猎 、“追、 逐 三组词在上古时期的演变发展轨迹。结语部分,对三组词的演变予以总结, 对它们演变的特点和原因作了解释。 关键词:上古汉语常用词历史演变 t w o ,c h a p t e rt h r e ea n dc h a p t e rf o u r , d e s c r i b i n gt h ee v o l u t i o n a r yt r a c to f t h et h r e eg r o u p s : “疾、病”、“田、狩、猎”、“追、逐”i na n c i e n tt i m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c h a p t e rf i v ei s c o n c l u s i o n ij u m p e dt oac o n c l u s i o no f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t h r e ew o r d sg r o u p sa n dg a v ea n e x p l a i n a t i o nt o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c a u s e so f t h e i re v o l u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f r e q u e n t l yu s e dw o r d s ,a n d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 i i j l 第一节绪论 第一节绪论 一、关于上古汉语的界定 关于上古汉语的界定问题,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上古汉语的上限定在殷商时 代,即甲骨文时代,这已成为共识;但是下限定在什么时候,则有不同的意见。 以史存直、潘允中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把上古汉语的下限定在秦代,而以周祖谟、 向熹为代表的学者把上古汉语的下限定在两汉时期。徐朝华在上古汉语词汇史 中指出:“我们认为下限定在两汉比较适当。因为汉代反映封建制度、经济、文化 等方面情况的词,有很多都是继承战国时的词或由战国时的词词义变化而来,和 战国时同类的词关系比较密切,将汉代归入上古时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词汇( 词 义) 的继承和发展。而且,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是汉族全民语的相连的历史过程, 将汉代归入上古时期,有利于研究汉语共同语词的发展。” 我们赞同徐朝华的观点,本文中所指的“上古汉语 上至殷商甲骨文时代, 下到两汉时期。 二、常用词及其演变研究的意义 1 本文中的“常用词”不是词汇学中以词频统计为依据确定的常用词,而是 与训诂学的研究对象“疑难词语 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指那些自古以来在人们 日常生活中都经常会用到的,跟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词,代表了词汇的核心,起 着保证语言的连续性和为创造新词提供基础的重要作用。 2 常用词是词汇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了词汇发展的面貌。常 用词及其演变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蒋绍愚说:“要把汉语历史 词汇研究推向前进,就必须在两个方面同时做工作。首先要对从先秦直到明清的 各个历史时期的词语一个一个地搞清楚,对汉语各个时期的词汇面貌有一个比较 清晰的了解。 张永言说:“不对常用词作史的研究,就无从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 的面貌,也无从阐明不同时期之间词汇的发展变化,无以为词汇史分期提供科学 。史存直:汉语词汇史纲要,华东师大出版社,1 9 8 8 年;潘允中:汉语词汇史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9 年。 口 周祖谟:汉语发展的历史,见周祖谟语言文史论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向熹:简明汉语 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o 徐朝华:上古汉语词汇史,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第1 2 页。 o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1 2 月,前言第2 页。 l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的依据。 常用词的演变研究意义不仅如此,它对辞书编撰和古籍整理也有重要意义。 汪维辉说:“如果我们能把一批常用词在历史上更替演变的来龙去脉描写得清 清楚楚,不但对词汇史的建设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贡献,于辞书编撰、古籍整理特 别是疑伪古籍的鉴别和断代等也大有帮助。 回 三、研究历史和现状 王力、周祖谟等老一辈语言学家先后提出要深入研究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 首先需要进行专书词汇和断代词汇的研究 。王力汉语史稿简单勾勒了一些常 用词变迁更替的轮廓,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专 - j n 释了1 0 0 0 多个常用词。 此后,蒋绍愚、张永言等学者也在常用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探索。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一书专门讨论了常用词演变的研究,并且在关于 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几点想法、白居易诗中与“口 有关的动词中 探讨了几组词的演变发展情况。张永言从词汇史看 的撰写时代和关 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同汪维辉合著) 中考察了一些常用词的演变更替 情况,提倡常用词的演变研究 。 常用词演变研究的专书主要有李宗江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汪维辉的东 汉一隋常用词演变研究。 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 是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书, 包括“专题研究 和“个案研究”两个部分。“专题研究 部分探讨了八个问题: 关于常用词的界定;衍生性演变;交替性演变;常用词演变的原因;常用词演变 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方法;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意义;常用词 演变研究存疑。“个案研究 部分收录作者关于常用词演变个案研究的文章1 0 篇, 其中有8 篇是讨论虚词的,另外2 篇是关于“进一入 的历时替换的。 汪维辉东汉一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对常用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很大。 该书考察了东汉到隋这一阶段共4 l 组常用词,语料丰富,描写详细,并且采用了 张永言、汪维辉: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见中国语文,1 9 9 5 年第5 期。 o 汪维辉:常用词历时更替札记,见语言研究,1 9 9 8 年第2 期。 o 王力:诗经词典序,见向熹诗经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周祖谟:吕氏春秋词典序, 见张双棣等编吕氏春秋词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4 年。关于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几点想法, 见中国语文,1 9 8 9 年第l 期。自居易诗中与“口”有关的动词,见语言研究,1 9 9 3 年第l 期。 o 张永言:从词汇史看 的撰写时代。见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9 1 年。 西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 9 9 年。 o 汪维辉: 东汉一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5 月。 2 第一节绪论 数量统计、考察词的组合关系来说明同义词的演变交替过程。该书就常用词演变 的规律和原因进行了理论探讨,具体包括:常用词演变的类型;新旧词的关系; 新旧词替换的时间、过程;判断新旧词替换的标准等。作者在此基础上,对汉语 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此后的常用词及其演变研究成为汉语史研究的一大热门,大量相关的单篇论 文和硕博论文不断问世。 单篇论文有:董志翘再论“进 对“入”的历时替换( 1 9 9 8 ) ;陈秀兰的 敦煌变文与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 2 0 0 1 ) ;唐莉近代汉语词语发展的更替现 象( 2 0 0 1 ) ;史光辉常用词“焚、燔、烧 历时替换考( 2 0 0 4 ) ;金颖汉语 “洗澡”义动词的历史演变( 2 0 0 4 ) ;张莉娜从几个常用词演变浅析词汇和词 义的发展( 2 0 0 4 ) ;丁喜霞“桥”、“梁”的兴替过程及原因( 2 0 0 5 ) :王彤伟常 用词“疾 、“病 的历史替代( 2 0 0 5 ) ;吕传峰“嘴 的词义演变及其与“口 的历时更替( 2 0 0 6 ) 等等。 博士学位论文有:浙江大学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 ( 2 0 0 4 ) ;四川大学赖积船 汉魏注中的常用词比较研究( 2 0 0 4 ) 南京 大学杨荣贤汉语六组关涉肢体的基本动词发展史研究( 2 0 0 6 ) :南京大学吕传 峰汉语六组涉口基本词演变研究( 2 0 0 6 ) ;苏州大学张庆庆近代汉语几组常 用词演变研究( 2 0 0 7 ) ;安徽大学杨世铁先秦汉语常用词研究( 2 0 0 7 ) 。 硕士学位论文有:徐州师范大学陈国华古汉语两组常用词演变的语义场考 察( 2 0 0 4 ) ;陕西师范大学白利利“睡觉 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 2 0 0 5 ) 。 这些论著推动了相对薄弱的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发展,但前人的研究对象多集 中在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常用词上,对上古汉语常用词的关注少,较少使用出土 材料,使用甲骨文、金文材料就更少了,这对于建立完整的汉语词汇史来说是不 够的,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应该重视上古汉语常用词的发展演变,重视 出土材料尤其是甲骨文、金文材料的利用,把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结合起来研究 古代汉语词。裘锡圭说:“古书里保存下来的商代、西周和春秋时作的作品很贫乏。 尤其是商代作品,不但数量极少,而且显然经过后人比较大的修改,不能代表商 代的语言的真面貌。古文字资料里有数量很多的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和西周、春 秋时代的金文,正可补古书的不足。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有很大的重 要性。” 裘锡圭:谈谈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中国语文,1 9 7 9 年第6 期。 西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汪维辉指出:“常用词的演变更替每个时代都在发生。我们的初步设想是分段 进行。按照目前的一般看法,可以先粗略地把整个汉语史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 语、近代汉语三大段,每一段选取若干组有变化的常用词,弄清楚它们在这一时 期的发展变化情况: 关于中古和近代汉语常用词研究成果颇多,但是上古汉语 常用词研究不多。因此我们目光上移,把上古汉语中的常用词作为我们的研究对 象,特别重视汉语的源头甲骨文材料,选取了“疾、病”、“田、狩、猎、 “逐、追 三组词,扎实描写其演变过程,探寻演变的规律和原因。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义位为线索,搜寻不同时期典型 语料中的用例,选择典型例句加以辨析;统计新旧词语在各个时代典型语料中使 用的数量,同时考察新旧词词义、语法功能的演变,分析比较新旧词的组合关系, 以此展现常用词演变发展的轨迹,寻找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五、语料选用 1 出土材料 出土材料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这些材料较之传世文献要零碎一 些,但是它也有着传世文献不可比拟的优势:年代较早,特别是甲骨文还没有同 时代的传世文献可以替代;年代比较明确、未经后人传抄而真实性强。这些出土 文献是上古汉语语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2 传世文献 传世文献较之出土文献,数量巨大。当然,商代阙如,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作 品并不多。上古时期的传世文献流传千年,已很难保持其原貌,关于它们的内容 和成书年代多有争议。我们只选取成书时代比较明确的典型语料作为考察对象, 对于情况比较复杂、争议较大的西周传世文献的确定,主要参考了张玉金西周 汪维辉:东汉一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5 月,第1 4 页。 4 第一节绪论 汉语语法研究中相关语料的处理办法。 ( 1 ) 周易 周易包括经和传,经分上下篇,内容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和爻辞;传即十 翼。目前学界多数学者认为,周易古经( 卦、爻辞) 成书于西周时期。张玉 金在西周汉语语法研究中指出:“这样,研究西周汉语语法时把周易作为 一种语料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赞同张先生的观点。至于十翼,目前多数 学者的意见是大约成书于战国到秦汉之间。 ( 2 ) 诗经 诗经3 0 5 篇,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们的创作时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 中叶。具体来说,哪些诗篇是西周所作,哪些诗篇又是春秋所作呢? 前辈学者对 此多有论述。目前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周颂为西周早期或前半期的作品, 大雅是西周的作品,小雅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可能兼有春秋的作品) ,国 风产生于春秋时期( 可能兼有西周作品) ,鲁颂、商颂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 3 ) 尚书 尚书5 8 篇有真古文和伪古文之分。我们只用真古文即今文尚书作为 我们研究的语料。关于今文尚书各篇的成书时代,王国维、梁启超、顾颉刚、 陈梦家、裘锡圭等前辈学者多有研究。我们采用裘锡圭的观点 ,认为大诰、康 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爽、多方、立 政、顾命( 含康王之诰、费誓、吕刑) 可以作为西周汉语语料使用;文 侯之命、秦誓可以作为春秋时期的语料使用。 本文使用语料及年代确定情况表 语料 年代 出土文献传世文献 商代晚期殷墟甲骨文 西周西周金文周易( 卦爻辞) 、西周诗、今文尚书( 部分) 春秋春秋金文国风左传国语论语 战国秦楚简、秦简墨子庄子孟子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 汉代汉简部分 史记盐铁论新书淮南子论衡汉书 张玉金: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8 月。 o 见张玉金西周汉语语法研究第2 页。 o 参见裘锡圭谈谈地下材料在先秦秦汉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作用关于尚书各篇时代的论述,载古 代文史研究新探,4 6 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 5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六、相关说明 1 本文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徐朝华:“如果不用大量语言事实来说明词汇 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只靠几个例子来谈词汇的发展变化、词汇发展的规律,势 必失之空泛,实际效用不大。 我们希望通过大量的语言事实帮助说明词汇的发 展演变情况。 2 本文中的统计数据是笔者调查统计得出。虽参考大量专书索引、专书词典 和大型字典辞书,以及文白对照译注等资料,然个人能力有限,加之这些资料不 能覆盖所有的情况,例证中词义的确定主要靠自己判断,难免会出现失误甚至错 误,敬请批评指正。 3 引例说明 文中所引甲骨文例句引书用简称:甲骨文合集合集;小屯南地甲 骨屯南:怀特氏所藏甲骨文集怀, 天理大学附属参考馆甲 骨文字天理,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花。 文中所引金文例句后用( ) 标明器物名称、著录书及编号和器物年代。殷周 金文集成均省作集成,其后数字表示其在集成中的卷数和编号。 所引甲骨刻辞、铜器铭文以及简牍释文采用宽式,口表示该处缺一字, 表示该处缺数字,( ) 内的字是根据上下文增补的。 本文写作中,参考前人引用前贤著述甚多,在此谨致衷心的谢意。为省篇幅 引用时均直呼其名,省去“先生 “老师 等称谓。 。 徐朝华:上古汉语词汇史,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第5 页 6 , 第二节“疾、病”演变研究 第二节“疾、病”演变研究 人有生老病死,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人类同疾 病斗争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疾病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在上古汉语中, 表示“疾病 、“生病”概念的常用词主要有“疾 和“病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 来,关于“疾 、“病的考辨一直是传统训诂学研究和古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一 个热点。前人关于常用词“疾 、“病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疾、“病 的训诂和考辨。 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李人鉴释“疾”“病 “疾病 ,张俊文“疾”病 诂训质疑 ,洪华志疾”轻“病 重辨 ,胡继明疾 有“重病义 固, 王彤伟“疾 轻“病 重质疑 。这些文章批驳了“疾 轻“病 重的说法, 或提出“疾 也有重病义,或提出“病也可以指轻病和一般的病,认为“疾 和“病”没有轻重的区别。黄金贵“病”本义考证 一文,考察了诗经等 八部上古文献中“病 、“疾病 的用例,对其所有词义及其训诂作了梳理,认 为“病 的本义是困苦义。 2 “疾 、“病刀的历时考察。 王彤伟常用词“疾”、“病”的历时替代从汉语常用词历时替代的角度入 手,考察了先秦两汉的传世文献( 包括医学典籍) 和汉译佛经等材料,讨论了“疾”、 “病”的历时替换情况。 前人关于“疾 、“病”的研究大多忽视了对出土文献的考察。我们将把传世 文献和出土文献结合起来考察,对“疾 、“病 的使用和替换情况作深入的研究, 尝试对其替换的原因和机制作出解释。 一、甲骨文时代 甲骨文是汉字现存最早的成系统的材料,其所记录的语言,一直被视为汉语 。载于扬州师范学院学报1 9 8 2 年第3 - 4 期合刊。 o 载于河北大学学报1 9 8 3 年第2 期。 o 载于杭州大学学报1 9 9 6 年第2 期。 回载子古汉语研究20 0 2 年第1 期。 载于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 0 5 年第3 期。 回载于语言科学2 0 0 9 年第4 期。 o 载于北方论丛2 0 0 5 年第2 期。 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现在所能追溯的最早源头,对甲骨文的研究,亦被视为汉语史研究的起点。甲骨 文关于疾病的b 辞甚多,但有“疾”无“病。 ( 一) 前人对甲骨文中“疾的认识 “疾 在甲骨文中的常见字形有: 萨( 合集2 0 9 6 4 )扩( 合集1 2 6 7 1i e ) 忙( 合集1 3 7 5 7 ) 钴( 合集4 4 0i e )稚( 合集1 3 6 5 2 )肃( 合集2 1 0 5 2 ) 钕( 合集3 6 7 6 6 )群( 花6 9 ) 萨、舻象人卧床之形;或加小点作惦、钴、碌,小点可能表示汗液;或像人 中矢之形人,如巾、协。 比较特殊的字形有: 蹲( 花2 4 1 )雅( 花2 4 1 )囱( 花3 ) 关于甲骨文中“疾 字的认识问题,前人多有论述,现略述如下: 孙诒让释之为“疥 。见契文举例上:“当是疥字,说文 广部:疥, 从广介声。又八部泉,画也。从人从八。此从采即介字,或作骨,其变体也。 叶玉森释为“瘳 。见殷虚书契前编集释:“予谓爿、e 乃古文床字,龄 象一人病新瘸,就床起立手足腰膂无力之状,瘳象也。其作张之形者,予玩辞义, 仍当作瘳。盖人旁有水点,意谓病瘸之人已能起立,宜沐浴也。”圆 丁山释为“疾 。见说耜:“耜即周易常见之也。许君言糕:从广 矢声,而秦两诏椭量刻辞丞相斯去疾,疾则从人作颖,与牡所从之刁同也。又 按祭b 辞作铒,杀b 辞作讯育b 辞作谯,所从之:皆像血液,则外之:亦可谓 象血液形。爿本象大版,亦象斧依。人体流血依版寝息,此耜之全形,亦疾之初义 矣。释为疾不特合于形义,验诸所b 各辞,亦无不怡然字顺。” 胡厚宣赞同丁山的考释,他在殷人疾病考中讲n -“举秦两诏椭量刻辞 疾字作们,以证被之为疾,实形义俱安,不可移易之论也。此字在武丁时卜辞中 无屡数十百见,明乎字之为疾,然后可以论殷人之疾病问题。 杨树达释为“广 ,他在读胡厚宣君( 殷人疾病考) 中指出:“胡君依丁 。孙诒让:孙氏契文举例二卷上第2 6 页,见甲骨文献集成第7 册据蟑隐庐印行1 9 2 7 年8 月石印本影 印,四川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6 月。 o 叶玉森:殷虚书契前编集释,第6 7 页,见 甲骨文献集成第7 册据上海大东书局1 9 3 3 年l o 月石印本 影印,四川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6 月。 o 载史语所集刊第一本第二分,4 3 4 5 页,民国1 9 年。 回胡厚宣:殷人疾病考,见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北京图书馆出版,2 0 0 0 年, 8 i 第二节“疾、病”演变研究 山之说释种、牡为疾字,义则是矣。余去秋以来,三治甲文,释此字为广。 广既 象人有疾病倚着之形,自含疾义。广疾文虽小异,义实无殊,以之读卜辞诸文, 固无碍隔也。” 此外甲骨文合集第2 1 0 5 2 片有卜辞作:“癸酉b ,贞万1 田凡生衍。 十二月。 罗振玉释靠字为“疾 ,他在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中说:“象矢著人 腋下,毛公鼎愍天疾威之疾作靠,与此正同。”“矢著人,斯为疾患。 于 省吾认为:“ 广为 广病之 广,甲骨文作舯,象人卧床上。欺象矢著腋下,矢亦声, 系会意兼形声字。依据上述,则广与欺之本义有别,但也有时通用,甲骨文的田 凡生欺( 缀合3 6 4 ) ,他辞皆作田凡生广;毛公鼎的愍天疾威,诗雨无 正的吴天疾威是其证。 从前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甲骨文中张、种、利、衍等字形, 不管是隶定为“广字,还是隶定为“疾字、“欺 字,它们都是记录的同一 个词,常表达“疾病”“生病”意义。 ( - - ) 甲骨文中“疾”的词汇语法分析 1 - 甲骨文“疾 的语义分布 查询汉达文库,殷墟甲骨文中的“疾”字共见6 9 1 次( 不包括欺) ;殷 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中“疾 字共见3 8 次 。绝大多数“疾 字表示“疾病”、 “生病 意。从语法功能来看,甲骨文中的“疾 一词是兼类词,它兼名词、动 词和形容词。本文只讨论“疾”作名词和动词的情况。下面是甲骨文“疾”的语 义分布表: 疾疾病义生病义急速义残辞 6 9 13 4 22 5 81 37 8 “疾 作形容词时,表示“急速 、“猛烈 义,举例如下: 贞,今夕其雨疾。( 合集1 2 6 7 0 ) 国见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第5 8 页。 o 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第7 5 页,见甲骨文献集成第7 册,据东方学会1 9 2 7 年2 月石印本影印, 四川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6 月。 西见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广、欺,中华书局,2 0 0 9 年。 o 汉达文库收录甲骨文、竹简帛书及金文等出土文献,以及先秦两汉及魏晋南北朝等传世文献,可进行 全文榆索。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古籍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 喻遂生师 中的“疾”字( 兰州学刊,2 0 0 9 年第l o 期) 一文对花东甲骨 中“疾”字的字形、词义和语法有详尽研究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今,不雨疾。( 合集1 2 6 7 4 ) 贞,今夕不大雨疾。( 天理0 0 1 3 1 ) b 辞中有许多残辞,无法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例如: 疾。二月。( 合集1 3 6 2 1 ) 疾亡( 合集1 3 6 7 2 正) 王疾( 合集1 3 7 0 1 ) 疾( 合集1 8 6 5 6 ) 2 名词“疾 ( 1 ) 名词“疾”的搭配 在甲骨文中“疾”的名词义为“疾病 宾语。 1 ) “疾 和动词的搭配 甲骨文中的“疾 与动词“生( 有) 病义。例如: ,表示疾病的统称,充当句子主语和 、“亡( 无) 等搭配,表示有无疾 贞,子商其生( 有) 疾。( 合集1 3 7 2 1 ) 丙午,贞,多臣亡( 无) 疾。( 合集2 2 2 5 8 ) “疾 与“降”、“祉( 延) 搭配,表示疾病的来源和疾病延续发展义。 贞,亡( 无) 降疾。( 合集1 3 8 5 5 ) 贞,妇好不祉( 延) 疾。( 合集1 3 7 1 1 ) “疾 也可同祭祀动词“告”“卸( 御) 等搭配,表示为疾病而祭祀祷告。 贞,告疾于祖乙。( 合集1 3 8 4 9 ) 。 贞,告疾于祖丁。( 合集1 3 8 5 3 ) 于祖辛卸( 御) 疾。( 合集0 1 7 2 0 ) 2 ) “疾 和限定语的搭配 “疾 的限定语主要是表示“人体器官”的名词,有“首 、 “目 、“自 ( 鼻) 、“口 、“心 、“腹、“肱 等,表示疾病的类型,意思是“某 个器官的疾病 ,但用例不多: 甲b ,子首疾亡( 无) 祉( 延) 。( 花4 4 6 ), 子弗艰目疾。( 花4 4 6 ) 贞文自( 鼻) 疾。( 合集11 0 0 6 正) 辛亥卜,子告有口疾妣庚,亡册( 花1 4 9 ) 庚卜,子心疾亡( 无) 征( 延) 。( 花1 8 1 ) 子腹疾,弱御( 花2 4 0 ) 第二节“疾、病”演变研究 口口( 卜) ,贞,中子肱疾,乎( 呼) 田于凡。( 合集2 15 6 5 ) ( 2 ) 名词“疾”的语法功能 1 ) “疾 作主语 舌,王疾祉( 延) ( 合集1 3 7 1 0 ) 妇妗子疾不祉( 延) 。( 合集2 2 2 4 6 ) 这当是一个主谓谓语句,“妇够子”是句子的主语,“疾不祉 是主谓结构 作谓语。也有人认为,这条b 辞可以释读为“妇够子疾,不祉? 那么,此“疾” 就是动词。 2 ) “疾”作宾语 癸未卜,争,贞,子央隹( 唯) 其生( 有) 疾。( 合集1 0 0 5 7 ) 3 ) “疾 作偏正短语的中心语 庚b ,子心疾亡( 无) 祉( 延) 。( 花1 8 1 ) 戊寅b ,子卸( 御) 有口疾于妣庚,册牝。( 花2 2 0 ) 3 动词“疾 甲骨文中的“疾 的动词义为“生病 ,充当句子的谓语。“疾可以带宾 语,也可不带宾语。 ( 1 ) 动词“疾 不带宾语 贞,王疾。( 合集1 4 3 1 5 反) 贞,其疾。六月。( 合集1 2 7 0 4 ) 贞,不疾。( 合集1 3 7 2 6 ) 癸卯卜,弗疾。( 合集3 4 0 7 3 ) ( 2 ) 动词“疾”带宾语 甲骨文中“疾”用作动词时,常由表示人体器官的名词来充当其宾语,组 成“疾+ 器官”的形式,表达某器官生病的意思。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把“身”也看 着是器官。 汉达文库中“疾首”见1 1 例,“疾目 见1 1 例,“疾耳”见3 例,“疾 自 见2 例,“疾口”见3 例,“疾齿”见4 0 例,“疾舌”见2 例,“疾身 见 11 例,“疾皆( 肱) 见3 例,疾疋( 足) 见3 例,“疾止 见1 4 例。例如: 旬生需,王疾首,中日羽。( 合集1 3 6 13 ) 贞,王其疾目。( 合集4 5 6 正) 贞,疾耳,隹( 唯) 生也。( 合集1 3 5 3 0 ) 1 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贞,生( 有) 疾自,隹( 唯) 生崔。( 合集11 5 0 6 正) 贞,疾口。( 合集1 3 6 4 2 ) 贞,疾齿,不隹( 唯) 生由。( 合集1 3 6 5 7 正) 贞,疾舌,需于匕( 妣) 庚。( 合集1 3 6 3 5 ) 贞,王疾身,隹匕( 妣) 己崔。( 合集8 2 2 正) 贞,疾肱,0 。( 合集1 3 6 7 7 正) 丁巳卜,争,疾疋,卸( 御) 于父庚。( 合集7 7 5 反) 贞,疾止,隹( 唯) 生( 有) 齿。( 合集13 6 8 3 ) 汉达文库中“疾言 见4 例,于省吾说:“言与音初本同名,后世以用 各有当,遂分化为二。周代古文字言与音之互作常见指喉音之临将嘶哑言之。 徐锡台认为“病言 即“病音”,“音 与“痦”同,病音即患咽喉系统疾病。 例如: 贞,生( 有) 疾言,隹( 唯) 齿。( 合集4 4 0 正) 贞,疾言, 卸 ( 御) 于祖口。( 合集1 3 6 3 9 ) 贞,言其生( 有) 疾。( 合集1 3 6 3 7 正) 比较少见的是由人或人名来充当“疾的宾语,例如: 贞,疾人,隹( 唯) 父甲老。( 合集2 1 2 3 ) 贞,生( 有) 疾羌,其逸。( 合集0 0 5 2 6 ) 王, 固( 占) 日:吉,勿疾帚( 妇) 好。( 合集1 7 9 3 反) 甲骨卜辞中还有卜辞云: 疾罕。( 合集1 3 6 2 9 ) 说文:“民,萌也,从古文之象。 林义光在文源中认为民的古文象 草芽之形。袁庭栋在殷墟卜辞科学技术篇中认为“民”是“萌 的初文, “萌 是后起形声字,卜辞中的“疾民”者,谓其病初起,今之谓“发病 也 。 宋镇豪则认为合集第1 3 6 2 9 片卜辞中的“牡罕 记眼疾犹如针刺。郭沫 若认为:“民之古字象以刃物刺一左目形,乃盲敌囚左目以为奴征。 我们认为, 甲骨文中的“民 仅出现5 次,且多在残辞中,“疾罕 作何解,还有待于更多 材料的发现,需要进一步的考察。 o 见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言第8 7 页, 圆见徐锡台殷墟出土的一些病类卜辞考释,载于殷都学刊1 9 8 5 年第l 期。 。见袁庭栋、温少峰殷墟t - 科学技术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8 3 年,第3 0 1 页 回见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第4 2 1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4 年9 月。 西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科学出版社,1 9 6 2 年 1 2 第二节“疾、痫”演变研究 ( 3 ) “疾+ 器官 作宾语 生( 有) 疾目不祉( 延) 。( 合集1 3 6 2 0 正) 贞,生( 有) 疾自,隹( 唯) 生( 有) 齿。( 合集11 5 0 6 正) 壬戌卜,亘贞,生( 有) 疾齿,隹( 唯) 生( 有) 也。( 合集1 3 6 4 4 ) 贞,生( 有) 疾身,隹( 唯) 生( 有) 齿。( 合集7 0 9 正) 甲骨文中“有+ 疾+ 器官 的形式非常普遍,我们认为,“疾+ 器官或部位”是 动宾短语,充当动词“有 的宾语。此外“疾+ 器官 结构也可作“梦”、“告 等词之后作宾语。例如: 贞,王梦疾齿。( 合集1 7 3 8 5 ) 贞,勿于父乙告疾。( 合集1 3 6 7 0 ) 二、西周和春秋时期 在西周金文中有“疾 无“病 ,其字形作“杰 但都不表示“疾病”、“生 病意义。 败( 曼) 天疾畏( 威) ( 8 2 8 4 1 ) ( 毛公鼎,集成5 4 8 2 1 西周晚期) 今日天疾畏降丧( 8 4 3 4 2 ) ( 师询簋,集成8 4 3 4 2 西周晚期) 王文耀简明金文词典:“疾,急,猛烈。疾畏( 威) ,即发威、震怒之 意。或用作人名。”乃至春秋战国金文中,都只有“疾”而没有“病”。 毋疾毋已( 1 2 7 2 8 ) ( 叔尸钟,集成1 3 7 2 春秋晚期) 邓尹疾之盗洒( 4 2 2 3 4 ) ( 邓尹疾鼎,集成5 2 8 1 7 春秋晚期) 上郡守疾之造( 1 7 1 1 2 9 7 ) ( 王六年上郡守疾戈,集成1 7 1 1 2 9 7 春 秋时期) 因此我们主要讨论传世文献中的“疾 ( 一) “病 西周时期传世文献中出现了“病 字,但它并不表示“疾病 、“生病 的 意思。例如: 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 尚书吕刑) 按:病,痛苦。 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 尚 书顾命) 按:病,困苦。 黄金贵在“病”本义考中考察了诗经、山海经、仪礼、易 关于“病”在战国前的用法详见此文,语言科学2 0 0 9 年第4 期。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经、 尚书、国语、左传、论语共八种上古文献中的“病 、 “疾病”用例,他认为战国以前“病”没有“疾病”、“生病 义。发现早期疾 病义都用“疾 ;“疾病”连用,“病”为形容词的危重义,并且进一步考证“病 的本义是“困苦 。我们基本赞同黄先生的观点。 我们发现论语中有一个用例中的“病”可以理解为“疾病 。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日:“久矣哉! 由之行诈也,无臣而 为有臣。吾谁欺? 欺天乎? 且予与其死於臣之手也,无宁死於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 论语子罕) 上例中,前“病 表示( 疾病) 危重的意思,这是确凿无疑的,因为只有在 孔子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子路才会安排人来组织孔子的“治丧委员会 。黄金贵 先生认为后“病同前“病”义,“病间”谓危重之状稍解。从语境来看,“病 间的确是指孔子的病情减轻或者痊愈了。“间 ,病愈也。左传文公十年: “王正月,及齐平。公有疾,使季文子会齐侯于阳谷,请盟。齐侯不肯,日:请 俟君间。 杜注:“间如字。病瘳。 左传襄公十年: “及著雍,疾, 卜桑林见。苟偃,士句欲奔请祷焉,荀警不可日:我辞礼矣,彼则以之。犹有鬼 神,於彼加之。晋侯有间,以倡阳子归,献于武宫,谓之夷俘。”杜注: “间, 病差也。”方言:“南楚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间。 从左传中“间 的用例来看,“君间”主谓结构,“间”动词作谓语,表示“病愈 义,“君间” 就是指鲁文公病好了。至于“晋侯有间的用法比较特殊,它是同“晋侯有疾” 相对而言的。此处不言“子问”,或省略主语“子”,单言“间 ,或言“子有 间”,而说“病间 。从句法结构来看,“病间当是主谓结构,“病”不可能 是形容词,只能是名词,表示“疾病 义。但是在春秋文献中,仅此一例。 ( 二) “疾” 1 “疾刀的使用情况统计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表示“疾病 、“生病 主要用“疾 ,其使用情况见 下表,表格中前一项指出现的总次数,后一项指表“疾病”、“生病”义的次数。 1 4 诗经尚书易经论语左传国语 疾 1 1 51 81 51 7 1 41 61 2 1 9 61 2 15 24 5 2 名词“疾”的词汇语法分析 ( 1 ) 名词“疾 的搭配 第二节“疾、病”演变研究 1 ) “疾 同动词的搭配 “疾”可以同“有 、“无”搭配构成“有疾 、“无疾的组合,表示“有 或者没有疾病的意思。 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国语周语下 宋元公为鲁君如晋,卒於曲棘。叔孙昭子求纳其君,无疾而死。( 左传昭 公二十六年) “疾”同“生遇”、“去”、“除 等组合,表示疾病的产生和消除。 四姬有省犹可,无则必生疾矣。( 左传昭公元年) 周、冶既服将命,周欷先入,及门,遇疾而死。( 左传僖公三十年) 伍员日:“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 左传哀 公元年) 使医除疾,而日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 左传哀公十一年) “疾”同“称”、“问”搭配,表示慰问疾病和称病的意思。 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日:“寡君之疾病, 卜人日:实沈台骀为祟! 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 左传昭公元年) 蒸于武公,公称疾不与,使奚齐莅事。( 国语晋语一) 2 ) “疾”同修饰语的搭配 名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修饰“疾”,表示疾病的类型。例如: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日:阴、 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蕾。阴淫寒疾,阳淫 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 内热惑蛊之疾。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 ( 左传昭公元年) 明日徇於军,日:“有眩瞀之疾者,以告。”王亲命之日:“我有大事,子 有眩瞀之疾,其归若已。後若有事,吾与子图之。”( 国语吴语) 晋胥克有益疾,邰缺为政。( 左传宣公八年) 3 ) 固定组合 “疾 还常和一些单音节词组合成并列式的复合词。例如: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左 传桓公六年) 按:隐疾,隐痛疾患。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周易遁) 二三子间於忧虞,则有疾疚,亦姑谋乐,何忧於无君? ( 左传哀公) 秋,郑公孙黑将作乱,欲去游氏而代其位,伤疾作而不果,驷氏与诸大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夫欲杀之。( 左传昭公二年) 及郸,子驷使贼夜弑僖公,而以疟疾赴于诸侯。( 左传襄公七年) 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公族穆子有废疾,将立之,辞日( 左传襄 公七年) 1 6 ( 2 ) 名词“疾”的语法功能 1 ) 作主语 疾急,命召仲。( 左传昭公四年) 疾病,外内皆扫。( 仪礼既夕礼) 2 ) 作宾语 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尚书大 诰) 穆公有疾,日:“兰死,吾其死乎! 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 左传宣 公三年) 上面例“疾”作动词的宾语,它也可以做介词的宾语。例如: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论语阳货) 遂以疾辞,方暑,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 左传襄 公二十一年) 3 ) 作偏正短语的中心语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周易无妄) 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 左传昭公元年) 於是乎有沉溺重腿之疾。( 左传成公六年) 明日徇於军,日:“有眩瞀之疾者,以告。”王亲命之日:“我有大事,子 有眩瞀之疾,其归若己。後若有事,吾与子图之。”( 国语吴语) 3 动词“疾 的词汇语法分析 ( 1 ) 动词“疾不带宾语 六五,贞疾,恒不死。( 周易豫)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 左传隐公三年) ( 2 ) 动词“疾带宾语 故奉牲以告日,博硕肥艚,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 谓其不疾瘊蠡也,谓其备艚咸有也。( 左传桓公六年) 按:疾,患病 意。瘊蠡,六畜病名,癣疥之病。 西周和春秋时期,“疾”带宾语非常少见,在我们所考察文献中仅见上面一 一 , 第二节“疾、病”演变研究 量曼皇曼皇曼曼鼍寡皇量曼曼曼曼曼鼍曼曼曼詈皇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皇曼皇曼寡i 皇曼曼曼曼皇量量曼量曼曼曼曼皇曼量曼曼鼍 个例子,“疾“后所跟的宾语是表示疾病名称的名词,构成“疾+ 疾病名 的形式, 而不是甲骨文中常见的“疾+ 器官的形式。甲骨文中最为常见“疾+ 器官 的动 宾结构形式几乎消失。小雅小弁:“心之忧矣,疚如疾首。”左传成公十三 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呢就寡人。”仅有的这两个例子中的“疾 都不是其本义,而是引申为“痛”,所谓“疾首 就是头痛。 4 “疾病 春秋时期,出现了“疾”、“病 连用的情况。但是“疾病 并非同义连用, 而是构成了主谓结构的短语,表示“病情危重”之意,“病 表示“危重 的意 思。例如: 士处适寝,寝东首于北墉下。有疾,疾者斋。养者皆斋,撤琴瑟。疾病,外 内皆扫。( 仪礼既夕礼)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日:“必嫁是。 疾病则日:“必以为 殉。 及卒,颗嫁之,日:“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日:“彼良医 ? 也,惧伤我,焉逃之? ”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医至,日:“疾 不可为也! 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公 日:“良医也! ”厚为之礼而归之。( 左传成公十年) 齐侯疾,崔杼微逆光,疾病而立之。光杀戎子,尸诸朝,非礼也。妇人无刑, 虽有刑,不在朝市。( 左传襄公十九年) 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 : 人日:实沈台骀为祟! 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 左传昭公元年) 齐侯疥,遂痦,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梁丘据与裔款言於公日:“吾 事鬼神丰,於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诸侯不知,其 谓我不敬,君盍诛於祝固、史器以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新媒体运营师岗位能力认证面试要点解析及预测题集
- 2025年医学基础知识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级香席设计师考试必-备模拟题答案及考试趋势分析
- 2025年市场营销实战手册面试模拟题及应对策略
- 分布式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2025年市场推广创新与技术创新策略报告
- 2025年互联网行业校招面试题解析与备考策略
- 2025年工程造价师实务指南案例分析与答案
- 2025年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方案计划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计划
- 2025年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面试模拟题对比分析
- 法人变更交接协议书
- 自愿顶名协议书范本
- 老年人多重用药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解读课件
- 2025-2030中国别嘌醇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上海中考复习必背英语考纲词汇表默写(汉英互译)
- 委托投标合同协议书范本
- 车库洗车日常管理制度
-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度职责及工作流程
- 旅行社安全管理制度
- 宿管面试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圆创教育教研中心2025届高三三月联合测评物理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