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伦理学视野中高校学费政策——中美学费政策的比较研究.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伦理学视野中高校学费政策——中美学费政策的比较研究.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伦理学视野中高校学费政策——中美学费政策的比较研究.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伦理学视野中高校学费政策——中美学费政策的比较研究.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伦理学视野中高校学费政策——中美学费政策的比较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伦理学视野中高校学费政策——中美学费政策的比较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摘摘 要要 公平和效率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两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各国公共政 策面临的两难选择。20 世纪 70 年代后越来越高的教育民主化思潮呼吁高等教育不 断扩大规模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育市场化思潮逐渐占据主 导地位,美国的公立高校开始实施成本分担政策。我国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 来也开始了高等教育学费政策的改革,从 1989 年开始实行“双轨”到 1997 年全面 “并轨”收费,收费实施全面“并轨”后,我国公立高校的学费标准不断上涨。 本研究主要以约翰斯通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约翰罗尔斯的公平效率观 为理论基础,介绍了美国公立高校的学费政策,并分析了其成功经验。“高学费、 高资助”的学费政策为美国高等教育筹集到了更多的资金,成功地扩大了其规模, 大大提高了教育效率。同时美国高校学费政策坚持了“差别原则”,为中、低收入 家庭子女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从而基本上保障了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公平 的入学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缴费上学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高等教 育经费的紧张状况,大大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 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面 对典型的二元结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现实,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经 济承受能力上,高额学费对那些收入偏低的群体而言,都是巨大的负担,这使我国 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显。 罗尔斯的公平效率理论对我国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兼顾 教育的公平和效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坚持“差别原则”,合 理地确定高校学费的标准,实行差别收费,同时完善各项补助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学费政策 公平 效率 差别原则 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abstract efficiency and equity are the two most basic values in our social country, and simultaneously it is also a dilemma for the public policies in most of the countries. after 1970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democracy requires the country extend higher educations scale to meet the need for more and more people. under this background, education marketing occupied the dominant position gradually, and american publ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tarted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sharing the cost. our country began to reform university tuition policy in the middle of 1980s. some students with low score had to pay more in the publ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ince 1989, while the students with high score pay less. and the standard of tuition turned to the same criterion in 1997. the tuition standard has been increasing since 1997. this paper based on johnstones 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john rawls efficiency and equity theory. it introduced the tuition policy in american publ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then analyzed its advanced experience. the “higher-tuition, higher-aid” policy helped public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collect more funds and expand successfully, and improved educational efficiency greatly. at the same time american public university tuition policy insists distinction principle, established perfect students aid system, thus it ensured the low-income students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basically and improved educational equity. the practice of public university tuition policy in our country had also collected more funds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greatly expanded the higher education scale, thus powerfully impelled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transfer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popular education”. simultaneously the universities interior resources disposition efficiency had been promoted. but facing duality in our economy, imbalance of social reality and underdeveloped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low-income people are given great press in their notion and economic ability. iii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john rawls efficiency and equity theory has much enlightenment for the transi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for educational efficiency and equity, we should insist “distinction principle”, decide the tuition standard i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id system, so we can develop higher education harmoniously. key words:university tuition policy efficiency equity distinction principle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 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 导论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20 世纪 70 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石油危机给各国高等教育带来了 沉重的财政危机,同时越来越高的教育民主化思潮呼吁高等教育不断扩大规模以满 足更多人的需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育市场化思潮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的 公立高校开始实施成本分担。1986 年美国纽约大学校长约翰斯通在他的专著高等 教育成本的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大学生的财政资助中系统 地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美国高校学费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高校学费 政策为美国高等教育筹集到了更多的资金,成功地扩大了其规模,大大提高了教育 效率,同时其相对完善的资助体系也基本保障了中、低收入家庭子女公平的入学机 会,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后,我国开始借鉴美国经验,逐步展开了高校学费政策改革。 1985 年, 中共中央颁发了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提出高等教育 “可 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自费生,学生应交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 ”此决定促使我国高 等教育向成本分担迈出了一大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特别是 1999 年大规 模扩招后,大部分高校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将部分办学成本以学杂费 的形式转移到学生身上,高校学费迅速上涨。虽然经过几年的实施,交费上大学的 观念日渐得到了人们的承认,但学费的不断上涨和贫困生的日益增多仍然令人担 忧。据不完全统计,到 2006 年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 320 万,其中连基本生活都 无法保障的特困大学生则有 100 多万 1,“大学 4 年学费相当于一个农民 13.6 年的 收入” , “高校学费,穷人的毒药”2等报道悄然见于报纸、网站等各大媒体。教育 被称为国人头上“新的一座大山” ,因为高学费引发的悲剧也屡屡发生,巨额高校 学费已成为众多贫寒学子不堪承受之重。 1 http: /education. 163. com/06/0327/13/2d7nf3eq00291n20. html 2 http: /news. qq. com/a/20051007/000311. htm 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高校学费政策改革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学生,千千万万的家庭,而且关系到 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学之门到底为谁而开?作为社会公平重 要部分的教育公平又何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公平和效率的天平上,我们究 竟该偏向哪一端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的学费政策,特 别是公平与效率视野中的学费政策改革进行清晰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同时借鉴美 国的成功经验,并依照我国的特殊国情作出相应的修正,从而促使我国公立高校学 费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高校学费政策不仅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一个 至关重要的问题。对高校学费政策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人力资本理论、公平与效率 理论,而且极大地发展了教育经济学理论。我国目前关于高校学费政策的研究大多 是以纯经济学为视角, 带有经济为中心的色彩, 公平往往是处于一个被兼顾的地位。 而高校学费政策与教育公平、效率密切相关,所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不仅仅是一个 经济学问题,更是一个伦理学问题。本研究以伦理学中的公平和效率为视角,可以 从深层次上揭示和理顺高校学费政策与教育公平、效率的关系,从而一方面对高等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进行修正,另一方面也充实社会公平的相关理论,加深人们对教 育公平的认识。 1.2.2 实践意义实践意义 高校学费政策改革不仅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而且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 点。本研究从公平和效率两方面入手对其深入的分析,有助于人们了解高校学费政 策改革的现状,明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可能的解决对策。目前我国大学中的贫 困生群体在不断扩大,对学费政策中公平的关注,不但有利于解决贫困生问题,而 且会推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顺利实施,同时又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 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3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高校学费政策改革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广大学者 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学费政策主要是解决公平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关于高校 学费政策的伦理价值主要是从公平和效率两个角度出发的。 1.3.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1)公平角度 (1)高校学费政策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汉森、萨哈罗普勒斯、伍德霍尔等知名学者对美国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间 各阶层中大学生比重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统计。各种资料显示,在政府投入巨资推行 了几十年免费或低费的高等教育后,低收入阶层的子女上大学的比例仍然很低。免 费高等教育实际上使得社会财富悄悄流向富裕阶层。艾舍尔(either.j.c)对发展中 国家高等教育收费的研究和 m布雷对国际高等教育收费的比较研究也都得到出了 相似的结论,即出生于富裕阶层的年轻人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校,所以免费的高 等教育是让穷人来支付富人上大学的费用。 很多学者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个人受益率。著名 教育经济学家萨哈罗普勒斯的研究表明:(1)高等教育的私人受益率和社会受益率之 间存在着巨大差距;(2)高等教育的私人受益率较高,并且几乎所有国家的私人受益 率都超过社会投资平均受益率。故个人应该分担部分教育成本。1菲利普g阿尔特 巴赫也认为高校收费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因为来自各国的数据都表明,高等教育 能确保毕业生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机会。此外詹克斯也运用大量数据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美国25至64岁男性,受教育年限是获得最终职位的最佳预测指标。里佛科 韦茨和gs贝克尔也认为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人会更加关注健康,教育能够提高 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总之高等教育更多的是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从而增加未来的经济收入, 带给了受教育者丰厚的回报, 所以高校学费政策改革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1 martin carnoy. 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 第一版. 闵维方译.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1973年,桑德莫(sandmo) 根据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理论,着重从消费角度研究 了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 goods),即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产品。高等教 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即对求学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这种知识和技能会为受 教育者和社会带来受益,同时大学实行的是大班上课,个人的消费不会导致他人对 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从这个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具有非排他性。但高等教育又具有 选拔性,高校收费也将部分学生排除在校门之外。大学规模扩大之后,学生之间关 于教育资源的竞争也更加明显。从这方面来说,它又接近于私人产品。高等教育兼 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所以属于准公共产品。它的部分私人属性要求受教 育者承担部分教育资本。 (2)高校学费政策改革偏离了公平的价值取向 berne, stiefel 等人首先从经济学理论出发, 认为高等教育不具备必需品的特性, 高校学费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居民对其需求的下降。 据雷利斯、 布林科曼的研究结果, 学费上涨 10%,将有 6.2%的中学毕业生做出不上大学的决定。学费的大幅度上升 可能会导致高校中高收入家庭学生所占的比重增大, 低收入家庭学生比重减少, 中 收入家庭学生选择层次较差的学校,高等教育机会呈现出向高收入家庭倾斜的趋 势。1 larry leslie, thomas kane michael 等学者还对高校学费政策的实施影响作了大 量的实证调查,结果发现学费为弹性价格,每上升 100 美元,将会使入学率降低 1-2%。高学费对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影响最大。高等教育实施实行成本回收后,贫穷 家庭学生要么选择放弃接受高等教育,要么选择以减少其它物品的消费为代价来支 付学费,或者把自己的选择局限于某些类型的高校或专业。2 carolyn p.griwold 和 ginger minton marine 在political influences on state policy: higher-tuition, higher-aid, and the real world 中还提到了另外一种观点: 高 学费对于富人几乎没有影响,低收入学生又能获得高资助,而中等收入的学生既要 面临高学费的压力,又得不到足够的补助。所以高低收入学生公平的入学机会是以 1 转引自周保利. 美国家庭高等教育费用的结构及特点. 江苏高教, 2004(2): 121 2 转引自张民选. 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家比较.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140 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牺牲中等收入学生为代价的。1 2)效率角度:高校学费政策改革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率 约翰斯通在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一书中从公共财政理论出发,认为 在没有补贴或减少补贴的情况下,消费者仍有可能购买该产品或该服务,那么对这 产品或服务进行补贴是没有效率的。而高等教育正属于这种服务,所以可以减少对 高等教育的投资,而将节省的税收投资到其它更急需的公共项目或减少税收或财政 赤字。 marc nerlove 也认为高等教育学费应该从经济角度定价,并认为可以把学费的 增长作为一种提高公立学校质量和效率的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aysegul sabin 博士在其博士论文the incentive effects of social policies on education and labor markets中也指出不管是对成绩差还是成绩好的学生而言,免 费或低学费政策都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高校学费政策改革可以克服这一 弊端。2 1.3.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1)公平角度 (1)高校学费政策改革有利于改善教育公平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免费高等教育事实上造成了社会资源从低收入家庭向高 收入家庭的转移。袁连生教授在教育成本计量探讨中就指出免费(低费)高等 教育是用公共资金来补贴高收入阶层。著名教育经济学专家闵维方教授在论高等 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决策依据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中也都提 出高等教育在我国属于非义务教育,同时具有很高的个人受益率。它属于准公共产 品,只有少数人可以享用,如果由政府免费提供,对大多数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 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规模宏大而国家财力有限。要促进教育 公平,首先要扩大教育规模,让更多的人进入高校。成本分担政策正是达到这一目 1 carolyn p. griwold and ginger minton marine: political influences on state policy: higher-tuition, higher-aid, and the real world, public policy and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american, 1999: 287-293 2 aysegul sabin. the incentive effects of social policies on education and labor markets.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2002 6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的的最佳途径。其次高校收费还有利于调节教育经费在各教育阶段的分配。王善迈 教授在论高等教育的学费中也指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可以使政府集中力量 支持基础教育,从客观上实现了将公共教育经费向较低层次教育的转移,从而改善 了我国教育经费对各级教育的投资。”1 (2)高校学费政策改革偏离了公平的价值取向 尽管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成本回收政策整体上有利于提高整个教育系统内的公 平,但这是以牺牲部分低收入家庭子女公平的入学机会为代价的。大多数学者从一 般经验层面出发,认为与我国居民收入相比较,学费上涨速度太快。徐德乾在其硕 士论文中国农民子女大学费用承受能力研究中指出我国高校学费水平大大超过 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上大学的费用远远超过了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支付能力。 2宁顺 兰在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中指出:“高校中贫困生群体的生 活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生活的窘迫、心理的焦虑与自卑,他们成功的可能性也远低 于其它学生。” 3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施不仅可能会影响到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子女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甚至可能会对中等、初等教育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育选择产 生一定影响。欧阳宇在其硕士论文走向公平: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之研究中也写 到“大量低收入者对大学望而却步或提前辍学。”4 还有部分研究通过实证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陈晓宇、闵维方等人对学费 增长对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做了抽样调查,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也对我国四个城市 的14所高等学校(包括综合院校、师范院校、理工科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 查(在校生样本量13511)。调查结果都显示:随着学费的提高,高校学生中低收入家庭 学生的比重在下降, 高等教育机会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贫困家庭的倾向。 而在学费水 平较低的师范、农林院校则相反,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比重却在上升。5 张民选等人根据对各国学费政策的比较研究,也对我国当前的学费政策提出了 1 王善迈. 论高等教育的学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6): 24-26 2 徐德乾. 中国农民子女大学费用承受能力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杨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3 宁顺兰. 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争鸣, 2006(1): 39-40 4 欧阳宇. 走向公平: 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之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3 5 陈晓宇.闵维方. 成本补偿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 教育与经济, 1999(3): 1-6 7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批判:在学费水平提高的同时,学生资助由于其体系不够健全,或资助额度不能保 持与学费水平同步增长,往往不能有效地减轻低收入家庭的负担。1 2)效率角度 国内从效率角度审视学费政策的文章很少,笔者搜集到的这方面文章仅有两 篇:王善迈教授的论高等教育的学费和王培峰的硕士论文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王善迈教授认为高校收费政策促进了教育资源在三级教 育中的合理分配,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2王培峰认为高校收费总体上扩大 了教育资源,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但 同时也造成了部分人才的流失。3 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实施影响的研究大 多是从经验层面出发,对宏观的学费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不但缺乏理论性,同时 也缺少科学性和操作性。 公平和效率是高校学费政策两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但在我国关于学费政策的 研究却大多只以公平为视角,很少有人从效率角度来考察学费政策,更不用说从公 平和效率两方面综合研究。但公平和效率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效率的 提高会为教育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教育公平的改善也会促进效率的提高。如 果把公平和效率分开来考察学费政策,只能是片面的。所以对于学费政策的研究要 兼顾公平和效率。 1.4 分析视角与研究方法分析视角与研究方法 1.4.1 分析视角分析视角 “价值中立” 曾经在政策科学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m韦伯 (max weber) 以“价值无涉”或“价值中立性”为特征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为“价值无涉”奠定了 方法论基础。而 y 德罗尔(ydror) 、j 哈贝马斯(jhabermas)等人对这种倾向 1 张民选. 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家比较.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 王善迈. 论高等教育的学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6): 24-29 3 王培峰.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商学院, 2005 8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性进行了修正。20 世纪 6080 年代,经过对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反思,人文社会 科学强调“价值涉入”已成为一种趋势。与此相应,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分析也逐渐 由“价值无涉”向强调“价值涉入”的研究范式的转变。 公立高校学费政策的伦理审视实际上就是研究学费政策的价值诉求。我国著名 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说过“高等教育当前的许多重大改革与发展,都应当根据效率 与公平作为决策的依据”。 1所以本文以伦理学中的公平和效率为研究视角,具体分 析了我国公立高校学费政策改革对公平和效率的影响。 对学费政策的伦理分析,不仅可以判断出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制度和学费政策 是否坚持了公平和效率的价值选择,而且有利于将公平和效率的价值理念内化到高 等教育制度和学费政策中去。 1.4.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1)历史研究法 亦称历史文献法, 该方法是一种通过收集、 整理、 研究文献为主的、 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与论题有关的国内外历史文献,为笔者的研究提供基础, 同时找出目前研究存在问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为研究的创新提供启发。本研究的文 献主要分为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学费政策的政策文本,学费政策的实证研究。 2)比较研究法 广泛搜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 对文献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和横向 的国际比较分析。通过横向比较了解美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的实施状况,高等 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公平的关系,从而借鉴他们先进的经验。同时通过纵向比较了 解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实施前后,我国教育公平变化的情况,提出我国学费政策 重构的一些建议。 3)数据分析法 本文收集了大量我国和美国学费的具体数目,上涨幅度等数据, 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和美国的高校学费政策。 1.5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政策分析的概念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基础,并 1 潘懋元. 公平与效率: 高等教育决策的依据, 公平与效率: 20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厦门: 厦 门大学出版社, 2003. 2 9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着重分析了罗尔斯的公平效率观和其教育哲学观。 第二部分介绍和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的背景,美国现行的“高学 费、高资助”学费政策以及美国高校学费政策的成功经验。 第三部分介绍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在我国的探索。首先介绍了我国高校学费政 策的历史,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的背景,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分析了中国学费政策对公平和效率的影响。 在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高校学费政策的探索走的是“高学费、低资助”之路, 为了更好的实施教育公平,我国应该借鉴美国的经验,坚持“差别原则” ,加大对 弱势群体的补助力度。 10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2 概念分析与理论综述概念分析与理论综述 2.1 概念分析概念分析 2.1.1 高校学费高校学费 在顾明远主编的 教育大辞典 中, 学费是指受教育者向学校或教育举办者 (单 位或个人)缴纳的培养费,实际上也就是国外的 tuition fees,即为学习而付的费用 (与伙食费、住宿费相对而言) 。 ( 西方教育词典英国德.朗特里主编) 本研究借用了顾明远先生对学费的定义,高校学费即高校按照一定比例要求学 生(学生家长)分担的教育成本,它包括学杂费,但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本研 究中的高校主要是指公立四年制本科院校。 2.1.2 学费政策分析学费政策分析 政策是处理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它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原则 和决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政策的定 义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但关于政策在教 育领域的含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贵州出版社翻译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总结了当前关于政策研究四个主要的含义:一是目的和意向的阐述,它主要是由政 治体系中最高阶层决定的,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最高价值观;二是关于计划和预算的 决策,是有关预算、法律、规章、法制等实际性纲领性决策,是较低权力层、官僚 和技术人员规制的;三是指被贯彻执行的计划,强调的是政策执行的过程;四是指 政策执行的结果。 20 世纪 50 年代后,政策分析在经济、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中都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著名的政策科学家 ss 那格尔(stuart snagel)认为政策的研究 可以分为“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 。1我国学者袁振国在其教育政策学中 则严格地区分了“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 。他认为“政策研究”是“对一项政 1 美斯图亚特. s. 那格尔主编. 政策研究百科全书. 第二版. 林明译. 北京: 教育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0. 447 11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研究,侧重于理论探讨” ,1而“政策分析”是“对因素、策略 方法等的研究,是对怎样才能制定出一项好政策的研究。 ” 2政策分析主要涉及三个 基本的内容领域,即事实分析、价值分析和规范分析。3本研究中的政策分析主要 借用了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关于政策的第四个含义,即政策执行的结果,而政 策分析则主要是做价值分析,即对政策执行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 教育政策分析是政策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育政策分析涉及到整个教 育活动领域,既包括教育政策系统和政策问题的一般性理论研究,也包括关于具体 教育决策、实施与评价的应用性研究。教育政策分析是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之 间一个必不可少的中介。教育是人类生活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一种 特殊的培养人的活动,因此价值与意义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在中国封建社会和欧洲文艺复兴之前,高等学校一直是选择少数政治精英和学 术精英的机构。因此,高等教育只适于上层社会,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 革命的开始,社会对科技和技术娴熟的工人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和技术才逐渐得 到了承认,并受到重视。 当高深知识运用于复杂社会时,产生了许多中间性职业和中间水平的知识。高 等教育不再是狭隘深奥的,而是由许多专门知识组成,有的深奥,有的相对简单。 4这种新型知识的逐渐扩张,使得大学和学院的大门逐步向普通大众敞开。资产阶 级革命的成功不仅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还使得民主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 多的人意识到:高等院校不再是少数精英阶层的象牙塔,而在分配职业和社会地位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于是要求进入高校的人日益增多。这一趋势迫使“开放 入学”的呼声越来越高。二战后,世界各发达国家纷纷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大 大增加了社会各阶层青年进入大学的比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职能也在日益扩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从现 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里写到: “教育不可能置身于思想和行动的 1 袁振国主编. 教育政策学. 第二版.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7 2 同上 3 转引自刘复兴. 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 第一版.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5 4 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 第三版. 王承绪等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71 12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新潮流之外,它在更新价值观念方面大有可为。人们教育不仅能满足人与和社会的 基本要求(和谐的个人发展、社会正义) ,而且希望它也能面对世界的重大问题。 1 大学和学院不仅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机构,也成为个人为生活及某种职业做 好准备的一种机会。诚如霍拉斯曼所说“教育是实现人类公平的伟大工具,它的 作用比其他人类发明都要重要的多。 ” 2因为高等教育不仅具有培养人才的功能,而 且具有选拔人才和社会分层的功能。高等教育成为人们选择职业、提升社会身份和 地位最广泛、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公平的瓶颈,因此提高收取高 额学费基本上成了各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共同选择。但高学费的增加无疑加大了 贫困家庭子女的负担,又损害了教育公平,效率和公平成为高校学费政策的两难选 择。本研究中的学费政策分析就是分析高校学费政策是否坚持了两个最基本的价值 取向,即公平和效率,高校学费政策实施后对公平和效率有何影响。 2.2 理论综述理论综述 2.2.1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 经济学们家很早就注意到了教育对个人和经济增长的作用。17世纪中叶,英国 经济学家配第(william pett)就意识到了人的素质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1776年,亚 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收入和工资结构的影响,及人的 才能的取得需要教育。19世纪末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也认为 最有价值的投资就是对人本身的投资。 但人力资本收益理论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首先是由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教授(theodore schult)于1960年提出的。舒尔 茨在著名的演说论人力资本投资中明确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 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要重要的多,并且接 1 s拉塞克, g维迪努. 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第一版. 马胜利, 高毅等译. 北京: 教育 科学出版社, 1996. 188 2 转引自布鲁贝克. 高等教育哲学. 第三版. 王承绪等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76 13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受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最重要的形式。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们之间收入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各自人力资本存量存在差 别,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人收入较高,人力资本存量低的人则收入较低,而教育是提 高人力资本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若要发展经济、缩小收入差距,最关键的措施是 发展教育、提高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收益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学者加强了关于教育收益的研究。教育不 但可以通过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从而促进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 发展,而且可以促进一个社会的知识进步和民主社会的建设,增强社会的稳定感和 民族凝聚力。教育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还会带给受教育者丰厚的回报。教 育可以提高个人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增加未来的经济收入。据萨尔.d.霍夫 曼估计,在美国,高中毕业生终生收入比非高中毕业生终生收入高出 40%,但比大 学毕业生少 40%。1此外教育还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降低失业的可能性。总 之它对个人未来的生活质量、劳动能力、健康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回报率,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经济原则,受益者 应承担部分教育成本。人力资本理论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 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 195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根据产品的 竞争性和排他性将产品划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纯公共产品具有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如国防、行政 管理、治安、环境保护等。1973年,桑德莫(sandmo) 根据萨缪尔森的理论,着重从 消费角度研究了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 goods).他认为这种产品具有局部的排它性 和局部的非竞争性。桑德莫认为在通常情况下,商品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即 处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某个位置上。越靠近公共产品这一端,这种商品 供给就更适于公共产品供给理论。越靠近私人产品的那一端,则更适于私人产品的 供给理论,国家可能很少或者不给予经济支持,个人为了享受这种商品的服务,就 1 martin carnoy. 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 第一版. 闵维方译.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9 14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需要支付部分或全部价格。 根据该理论,高等教育既不是在消费上具有完全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 也不是在消费上完全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 品的成分,所以属于准公共产品。从排他性上看,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培养人 才,即对求学者传授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生产活动,会为受教 育者和社会带来收益。同时大学实现的是大班上课,个人的消费不会导致他人对该 产品消费的减少。但是高等教育的招生选拔系统,和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已经将部 分学生排除在大学的校门之外。大学扩招之后,学生之间关于教育资源的竞争也更 加明显。从这方面来说,高等教育又接近于私人产品。 高等教育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所以属于准公共产品。它的部分私 人属性要求受教育者承担部分教育资本。 2.2.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1986年美国纽约大学校长约翰斯通在他的专著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英国、联 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大学生的财政资助中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他指出: “高等教育是有投资、有收益的活动,满足了多个主体的需要。收益人包括 国家、受教育者个人、纳税人、企业、家庭、大学,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谁收益 谁付款,高等教育的成本必须由这些主体分担。 ”1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基础上的。约翰斯通 认为,就整个社会而言,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种人才。同时 高等教育还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和特殊功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政治及思想文化功 能,具有较强的经济外溢性。因此,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获益者,应该为高等 教育的发展承担主要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正如人力资本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学 生通过上大学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谋生技能,走向社会后又能得到较高的 货币收入和相应的社会地位,因此受教育者本人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或者说内在受 1 d. bruce johnstone. 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france,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1986: 2-3 15 华华 中中 科科 技技 大大 学学 硕硕 士士 学学 位位 论论 文文 益者。学生的家长,即家庭,学生的未来收入不仅是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其经 济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家庭的社会地位。 约翰斯通还提出了高等教育成本的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应当考虑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三是学校培养成本;四是学校差别、专业差别、 收益率差别。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力原则和收益原则,能力原则要求能力强者负担教 育成本多,能力弱者分担较少。成本分担理论同时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 谁收益、谁付费。它提出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欢迎,成为大多数国家高校学费政策 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公共产品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我国高校学费政策的 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施。再加上经费短缺一直 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上述三种理论也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困境指 明了方向。 2.2.4 罗尔斯的公平效率理论罗尔斯的公平效率理论 正义是人类具有永恒意义的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因而也是教育政策进行 价值选择时最基本、最核心、最普遍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