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今昔物语集》中的生存意识.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今昔物语集是日本最大的佛教说话集,按照佛教从印度向东传播的顺序, 依次由天竺( 印度) 部、震旦( 中国) 部、本朝( 日本) 部三部分构成。今昔物语 集描写了平安朝末年日本民众立体多元的生存状态,表现了日本民族极强的生存 意识,在借鉴异国故事所蕴含的生存理念时流露出了日本民族欲赶超强国的意图。 通过细读文本,并结合相关史料,本文首先分析了今昔物语集中“最接近社会 新闻”部分的本朝部中的故事,分析了日本民众在平安朝末年的生存状况:他们过 着衣不裹体、食不饱肚的艰难生活,并生活在人情冷漠的弱肉强食世界中。第二章 论述了今昔物语集r 中三种类型的女性。在艰难世事中,许多平民女子焕发出勃 勃生命力,为了生存她们可以不择手段,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女性的多面性。通过分 析今昔物语集中的男性话语,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这些不同以往女性的目的并非 是在呼唤女性解放,而是为了激发日本民族的生存潜力。第三章论述了佛法世界、 中国故事、日本故事中所蕴含的生存理念,分析了日本民族多元的生存诉求,探讨 了日本民族的复杂性以及他们世界性生存视野。综上所述,日本民族具有极强的生 存意识,他们以敏锐的目光洞察世界,在借鉴异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心怀警醒,并 难掩欲赶超强国的意图。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生命力,生存意识 中文文摘 中文文摘 今昔物语集是日本平安时代末期( 1 1 3 卜1 1 5 0 ) 形成的佛教说话集,为中日 文学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自芥川龙之介在1 9 2 7 年发表 关于 今昔物语) 肯定 了今昔物语集的文学价值以后,日本学界兴起了研究 今昔物语集的热潮。 我国有关 今昔物语集的研究则开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相关论著和论述较少, 并且研究主要以比较今昔物语集与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异同为主,对其所蕴含 的复杂内涵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文本分析为主,结合相关史料,试图探求 今昔物语集中所蕴含的日本民族复杂的生存意识。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 :今昔物语集中呈现的生活现状;第二章介绍女性生存世相;第三章分析作品所 蕴含的多元生存诉求。 第一章论述了平安朝末期日本民众艰难的生存现状。今昔物语集反复讲述 盗贼赤裸裸地抢夺弱者衣服的故事,因为衣服代表着尊严和生命,代表着遮盖社会 弊病的表面浮华,剥掉他人的衣服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到羞耻,赤裸裸地暴露社会的 残酷现实面貌。面对艰难时世,人的生存超越了一切伦理道德规范:为了生存去行 盗,因为能够聪明行事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因为有怜悯之心而遭遇杀身之祸, 不仅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反而为人所耻笑。由此可见,在平安朝末期,人伦情感不是 人们评价行为善恶的价值尺度,生存成了高于一切的法则,这或许是潜藏在日本人 内心深处的可怕的生存观。另外,今昔物语集“最野蛮或者说几乎残酷地描 写了他们的痛苦,”呈现出一个人情极度冷漠的社会。为了逃离虎口,母亲可以舍弃 心爱的孩子;为了治病,父亲竟然要取儿媳腹中的胎儿;为了生存;儿女连父母的 财物都抢夺;为了体面,恩爱的夫妻亦劳燕分飞:人们活在令人发指的情感世界中, 为了生存变得麻木不仁,就如禽兽间的弱肉强食般残忍。作者意在说明人间最基本 的亲情因为生存的压力变得不堪一击。这些都预示着平安朝末日的来临。作者极尽 冷漠地叙述日本民众的悲惨的生存现状,不仅仅是为了揭露社会真相,更是为了激 发出日本国民潜在的生存意识。 第二章论述了今昔物语集所展现的女性生存世相。今昔物语集着重描 写了三种类型的女性:被动受难型、幻化寄托型、主动求生型。由于生存观的不同, 她们的人生命运也截然不同。故事中,那些心存依赖美貌与才华博得贵族宠爱心理 的女性命运更加悲惨,异军突起的是那些集勇气、智慧、力量于一身的充满着生命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活力的女性。她们用尽浑身解数、想尽一切办法生活下去。她们不再甘于充当男人 手中争夺权利、谋取官职的工具,为了生存她们敢于主动与男子打招呼,敢于羞辱 男性,甚至敢于鞭笞男性和杀害男性,以求在艰难的世事中尽一切可能争取生存的 机会,她们丰富了物语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分析t :4 - 昔物语集所呈现的男性 话语可以看出, 今昔物语集不是一部纯粹的女性赞歌,也不是在呼唤女性解放, 那些泼辣女性是社会生存中的一部分力量的代表。今昔物语集的作者之所以描写 这么多不同以往充满生命力的女性,不仅是为了增加日本读者的兴趣,更是为了唤 醒日本国民潜在的生存潜力。作者希望日本民众意识到困难不是生存的障碍, 艰难不是死亡的借口,磨难能够激发生命力,即使再柔弱的身躯也会焕发勃勃生命 力,每个人都有无穷的生存潜力。因而无论世事多么艰难,资源多么匮乏,日本民 众都应该努力生存下去。 第三章论述了今昔物语集所体现出来的多元生存诉求。今昔物语集中 所写的佛教故事,其实是作者把自己对生存现状的思考通过佛教故事表达出来,让 日本民众在佛教宣扬的梦幻往生中找到精神上的寄托,在释迦牟尼尊重生命的故事 中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今昔物语集虽以本朝部中的故事为主,但是作者把生存视 野投向了当时日本人心目中的整个世界一印度、中国、日本,试图通过世界上的 故事为读者提供可资借鉴的生存启迪。“震旦孝养卷 主要讲述故事主人公因孝敬 父母感天动地获得意外财富,这种符合伦理亲情的孝心不仅安抚了病痛的心灵,实 际上也在维持尊卑有序的生存秩序。“震旦国史卷 主要写了庄子、卓文君、养 由基、李广、季札、苏武、西门豹等人的故事,作者关注的不是他们的才华与地位, 而是他们的生存智慧、生存勇气、生存技艺等。本朝部主要是有关工艺、技能、医 术、阴阳道、音乐、汉诗、和歌等生存技能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使身心疲惫 的民众感受到生活的色彩斑斓,恢复生存的信心,并意识到日本民族生存能力的强 大。通过梳理物语文学的世界性视野发展脉络,可以看出日本民族赶超强国的心理 在今昔物语集中更加外露。今昔物语集的作者把生存诉求放眼于世界,以坚 定日本民众活下去的信心,在字里行间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流露出了日本民族自卑 又自大的复杂心理,折射出日本民族欲跻身进入与中国、印度并驾齐驱的世界强国 之列的心理。由此可知,日本民族对待异国的心理极为复杂。日本人时刻心怀警戒、 怀揣强国梦想,所以日本常常利用借鉴而来的先进文化提高自己的地位,用自己的 优势去征服弱势国家。 i v 中文文摘 综上所述, 今昔物语集这部佛教故事集里蕴含着日本民族极为复杂的生存意 识,它对了解日本女性、日本平民阶层甚至日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日本国民在艰 难世事中激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在借鉴异国生存智慧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与世界强 国并驾齐驱。 v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k o n j a l m - m o n o g a t a r ic o l l e c t i o n si s t h eb i g g e s tc o l l e c t i o n so fb u d d h i s ts t o r i e s a c c o r d i n gt os e q u e n c eo fb u d d h i s t s p r e a da b r a o d , i ti sc o m p o s eo ft h r e ep a r t s ,i n d i a n s t o r i e s ,c h i n e s es t o r i e sa n dj a p a n e s es t o r i e s k o n j a k u - m o n o g a t a r ic o l l e c t i o n sp r e s e n t s j a p a n e s ea l lk i n d so f s u b s i s t e n c ea n df e e l i n gi nw i n t e rt i m e so fh e i a n , a n dt h ew o r k s h o w su s j a p a n e s e d r e a mo f b e c o m i n g ag r e a tc o u n t r y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z e s k o n j a k u - m o n o g a t a r ic o l l e c t i o n sc a r e f u l l ya n dc o m b ss o m e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r e l a t e dt oi ti n o r d e rt op r o b ei n t oj a p a n e s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b e i n g f i r s t l y , t h e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 j a p a n e s e p a r t t o a n a l y s e sj a p a n e s e f o r m i d a b l es u r v i v a lc o n d i t i o n h u n g e r , t a t t e r d e m a l i o n ,a p a r t n e s s s e c o n d l y , t h e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t h r e ek i n d so ff e m a l e s w ec a l l s e et h e i rd o g g e dl i f e f o r c ea n dk n o wa b o u td i v e r s i t yo fj a p a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t h i r d l y , t h e 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a l ls t o r i e si nk o n j a k u - m o n o g a t a r ic o l l e c t i o n si no r d e rt oa n a l y z e j a p a n e s en o t i o na b o u ts u r v i v a l 。w ec 粗 s e ec o m p l e xm e n t a l i t yo fy a m a t oa n d c o s m o p o l i t a ne y e s h o t i naw o r d , y a m a t o c a ne n v i s a g ec o m p l i c a t e de n v i r o n m e n t , b e c a u s es u r v i v a lo fj a p a n e s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si n t r i c a t e ,a n dw h e nt h e yl e a r nf r o mf o r e i g n c o u n t r i e s ,t h e yk e e pw e a t h e re y ea l lt h et i m e k e y w o r d s :k o n j a k u - m o n o g a t a r ic o l l e c t i o n s ,l i f e f o r c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o fb e i n g n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和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 姓名) 堡叠整学号地2 笸墨专业燃鏊挫星蝗所呈 交的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研奄物话策珍中酌生存葱氓 ) 是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除论文中已特别标明引用和致谢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 个人或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由此产生的一切 法律结果均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福建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子版) ,并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福建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并按国家 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或机构( 如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 所等) 送交学位论文( 含纸质版和电- 子版) 。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亦遵守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焦,香艳 签字日期:钞7 年厂月巾签字日期:钞7 年厂月节 指剥撇:獬 签字日期:矽哆修月矽日 绪论 绪论 第一节 ,芥川龙之介,选自今昔物语集( 三) ,金伟和吴彦翻译的中译本,第1 5 0 6 页 今昔物语的表现形式,藤井俊博,大阪:和泉书院,2 0 0 3 ,第1 - 2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就是整个世界。其中天竺部包括卷一至卷五,故事一百八十七则,主要讲述了 有关释迦牟尼诞生、说法、救世、涅粲及弟子离奇经历的故事,以及有关印度国王 等的世俗故事;震旦卷包括卷六至卷十,其中卷六、卷七是佛法,卷八原文欠缺, 卷九是孝养,卷十是国史,故事共一百八十二则,主要讲述了诸佛、诸经、诸僧等 在中国的灵验事件,中国孝养的因果报应,以及宋朝以前的被神化了的中国圣贤哲 人的故事。本朝部包括卷十一至卷三十一,其中卷十一至卷二十是佛法故事,主要 讲述佛教传入日本后,诸寺、诸塔、诸经的灵验;卷二十一至卷三十一是世俗故事, 主要讲述了日本的历史人物、生存技术、武士、灵鬼、杂事等。 第二节今昔物语集的研究概状 今昔物语集成书后一直沉睡在奈良寺院的某个角落里,几乎没有被人阅读 过的痕迹,直到1 6 世纪中叶的室町时代( 1 3 3 3 - 1 5 6 8 ) 才得以见天日,江户时代 ( 1 6 0 3 - 1 8 6 7 ) 首次出版n 1 。自此日本学者开始考订今昔物语集,但并没有引起 学界的重视。自芥川龙之介在1 9 2 7 年发表关于( 今昔物语) 肯定了今昔物语 集的文学价值以后,日本学界兴起了研究今昔物语集的热潮,至今相关论文 和著作不胜枚举,而国内有关今昔物语集的研究则开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相 关论文和论著相对较少。 一、国内外研究具体现状 ( 一) 原典实证研究 最早对今昔物语集进行出典研究的是冈本保孝,他的( 今昔物语集) 出典 考可视为今昔物语集研究的起点。后来,芳贺失一的考证( 今昔物语集) 、 宫田尚的( 今昔物语集) 震旦部考等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 今昔物语集) 出典 考基础上的口1 ,目前代表性论著是日本小峰和明的( 今昔物语集) 的形成与构造 口1 和中国王晓平的佛典志怪物语啪。前者的论证全面深入,排除了天竺部、 震旦部的故事直接引用法苑珠林等的可能性,认为具有直接出处关系的是三 宝感应要略、冥报记、孝子传等,其他与中国典籍类似的故事是经过日本翻 案的。后者考察了今昔物语集中的中国物语和今昔物语集与中国佛教文学 的关系,就“震旦部”中源出于中国典籍的故事分为六大类,详细论证了今昔物 n 1 男人和女人的故事一日本古典文学鉴赏,山口仲美,张龙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 6 6 页 嘲由于国内资料的缺乏,以上研究成果并没有阅读日文原文,而是来源于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 日本古典文学大辞典,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文学研究室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杜,第3 8 1 页 嘲今昔物语集的形成与构造,小紊和明,东京:笠间书院,1 9 8 5 佛典志怪物语,王晓平,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 9 9 0 。 绪论 语集的作者如何重新构想情节、改编人物关系、突出细节描写等,认为这种改造 与重构是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状况影响了作品的价值标准和审美情趣,同时 也是为了加强说教性、文学性和趣味性。i :今昔物语集的原典实证研究为中日古代 文学关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c - - ) 主题结构研究 今昔物语集按照佛教产生、传播的时空顺序分为三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又 分为佛法部和世俗部,每两则故事为同一个话题。从整体结构看,主题是佛教史观, 但有很多内容完全脱离了佛教史观。关于 中梦的研究n 1 和 的梦说话为中心嘲两篇硕士论文,都以 :今昔物语集中的梦为中心,运用 弗若伊德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指出梦对古代人意义重大,梦是实现来世与今生荣光 的场所,通过梦反衬出人们现世的苦难,认为今昔物语集的作者写梦的目的是 关注现实的生活状态。本文认为,今昔物语集所表现出的生存状态不仅仅是梦的 状态,而是立体多元的生存状态。另外,佛经中有关梦的论述是普遍现象,通过梦 来完成故事情节的塑造是常有之事,今昔物语集中所涉及到的梦亦是故事、传奇 等民间文学常用的手法。今昔物语集中的梦中生存仅是当时民众的一种生存状态, 实际上, :今昔物语集中所展现的日本民众的生存状态是立体、多元的,作者把生 存视野投向“世界 ,关注“世界 中的各种生存状态,使人们在各国故事中探求面 对艰难世事的各种途径。 ( 三) 生存用语研究 今昔物语集中使用了大量的“生存 、“死亡 及其相关的词语,这在平安 时期和镰仓时期的作品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咖,可见作者对生存与死亡的强烈意识, 把生存作为今昔物语集的主题来关注。藤井俊博讨论了今昔物语集在生存 用语的使用上所受到的日本灵异记和法华验记等佛教典籍和中国文化典籍 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独特性,但是并没有关注为什么今昔物语集中很多难以 考察出处的故事也具有强烈的现实生存意识这一问题。今昔物语集关于生存的用 语不仅表现在“生存”、“死亡 等用语上,甚至在故事情节设置上都关注生存这一 问题,例如重视各种生存技能、关注生存财产等。 ( 四) 平民文化特色研究 论( 今昔物语集) 的平民文化特色硼一文,首先梳理了平民和平民文化的 概念,确立今昔物语的平民文化特色,并且认为今昔物语中的平民文化内 涵即平民意识,然后从人生态度、政治态度、宗教信仰、伦理主题、审美追求等方 面指出今昔物语集具有平民文化特色,作者关注的是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本 一一一一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认为,今昔物语集从语言到说话形式都具有平民特色,今昔物语集的作者 不是仅仅让人意识到这是一部具有平民特色的故事集,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伦理主题, 关键在于动荡年代中平民具有怎样强烈的生存意识? 能给人以什么样的启发和震 撼? 综上所述,虽然有关今昔物语集生存主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是以女 性、生存角度来研究平安朝末期平民的生存状态的还不充分,对今昔物语集所 展现的平民的立体化生存状态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三、研究方法与价值 今昔物语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我们对今昔物语集中的 活泼女性关注不够全面,她们不仅形象生动,也是在艰难中生存的日本民众的代表, 她们不仅仅是禁忌的破坏者n 3 ,也是让人们意识到世晃悲惨的代表性力量,面对艰 难的世事,她们没有委身于艰难的压力,而是想尽一切办法生活下去。本论文关注 今昔物语集所展现的艰难世界,以女性和生存为切入点,来探查今昔物语集 所体现出来的日本民众的立体性的生存意识。日本女性具有多面性,在艰难的生存 中,日本平民并没有选择沉沦、死亡,而有着多元化的诉求。 这些泼辣的女性在引起人们关注现实的同时,今昔物语集的编者更想让读者 去思考世界上存在多样生存现状有欢乐,有痛苦,有无奈,有罪恶,有向往等 等;有中国的历史故事,印度的宗教信仰,日本的灵异故事,作者在用世界性眼光 向读者描述世间百态。世事易变,人情淡薄,善恶难辨,但是人还是要努力的生存 下去。通过解读今昔物语集中的生存状态,我们不仅能更深入了解日本民间女 性和底层民众的强烈的生存意识,同时也可认识到日本人深层的多元心理结构。 在日本的传说与心灵中,河合隼雄指出西方民间故事中破坏禁忌的多半是女性。河合隼雄著,箍作申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7 ,第2 1 5 页 第一章艰难世事 第一章恶的世界 在 今昔物语集的印度部、中国部、日本部的故事中,无论是神佛、灵鬼还 是人都会历经苦难,可谓是人生各种苦难的总集。在这些苦难故事的讲述中,不管 故事的结局或喜或悲,故事中总充满着罪恶的灵魂、血淋淋的杀戮、人伦情感的践 踏,它们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平安朝末年的残酷景象, 更对如何生存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在 :今昔物语集中,本朝部分的故事占全书的三分之二,由此可知作者把主 题的重心放在本朝部分。其中,世俗部分的故事是“最接近社会新闻的部分 , 那么今昔物语集的作者通过这些“社会新闻一试图揭示出何种社会真相? 第一节本能生存的欲求 今昔物语集卷二十九的“本朝恶行卷 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故事是有关 盗贼的。故事以盗贼抢夺衣服为重点,描述了好心换来被盗、怜悯换来被杀、除了 偷盗无路可寻的社会现状。通过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平安朝末年最大的社会弊病就 是社会治安混乱,偷盗抢劫横行,人民过着衣不裹体、食不饱肚的艰难生活,在这 种情形下,只有能机智地生存下来的人才是值得歌颂令人佩服的人。 一、抢衣服,显耻辱 日本的养蚕技术、纺织技术在弥生时期( 公元前5 世纪到公元3 世纪) 开始兴 起,到了平安时代后期,服装风格趋向于本土化,染布、丝织技术已经出现在中层 家庭里,这在今昔物语集中有所反应。但在今昔物语集中,盗贼偷盗衣服 的故事频频出现,有时候为了剥取衣物甚至可以杀死穿衣人,抢劫时竟然有“看你 可怜,留条内裤吧 嘲的惊人之语,唐朝虽然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 寒 的心酸感叹,却没有一部作品像今昔物语集这样如此关注衣服被抢、突出 被抢夺时的细节。今昔物语集之所以反复讲述盗贼赤裸裸地抢夺弱者的衣服,是 为了揭示出平安朝的平民怎样生活在悲惨的现实境遇中,弱肉强食的兽性行为可能 会发生在每个角落,这也预示着平安朝末日的来临。 故事中,有的盗人进入家中行盗,有的路上抢劫,有的设计行骗,大多以抢夺 关于 今昔物语) ,芥川龙之介,选自今昔物语集( 三) ,吴彦、金伟的中译本,沈阳:万卷出版社, 2 0 0 6 ,第1 5 0 2 页 嘲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参拜鸟部寺女人遇盗人的故事。吴彦、金伟的中译本,沈阳:万卷出版 社,2 0 0 6 ,第1 3 9 3 页。( 该文以后所引文本均为吴彦、金伟的中译本)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故事中,有的盗人进入家中行盗,有的路上抢劫,有的设计行骗,大多以抢夺 衣服作为故事重点,感谢别人的恩惠,最大的回报也是给予他人衣服。今昔物语集 中的行恶情节大多会涉及到衣服被抢,既有暴露社会残酷的一面,又在潜意识中把 日本人最不能忍受的耻辱赤裸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例如,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 生f - j ) ) 就取材于今昔物语集中的盗人登罗城门上见死人的故事,小说丛林 中取材于携妻行丹波国于大江山被敷的故事。芥川龙之介所关注的这两个故事 都与行盗有关,故事本身虽然没有芥川龙之介重新创作后的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但 的确是对社会生存现状的赤裸裸的呈现,客观再现了发生在平安朝末年的震撼人心 的事情,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 盗人登罗城门上见死人的故事n 1 一开始并没有描述罗城门的阴森与破败, 而是讲述天一大亮盗人就藏在了罗城门下,怕被他人看见,就爬到了罗城门的第二 层。故事发生在白天,白天发生行盗更能增强人们心理上的不安与恐惧。当白发苍 苍的老妪坐在死人的枕头上、拼命地撕扯死人的头发时,盗人问老妪在干什么,老 妪说:“我的丈夫死了,没人安葬,就放到这里了。那女子的头发很长,想拔下来做 假发,来帮一把。老妪看上去很残忍,但还是没有剥掉死人的衣服,给死人留下了 最后的一点尊严。故事的结尾让人出乎意料,“盗人剥下死人的衣服和老妪的衣服, 又夺过拔下的头发,跳下来逃走了。 这里没有对盗人看到老妪在罗城门上抓死人头发时的心酸心理进行描述,也未 对老妪连死人都不放过的残忍进行斥责,盗人也未对自己的抢劫行为做任何的自我 辩解,行恶后不假思索地逃走。作品在这里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陈述客观,且 无作者的情感介入,在简短而冷漠的叙述中增加了故事的震撼力,增强了故事的社 会批判性。作品真实地展现了人的生存处境,凸显了人的本能欲望。在今昔物语 集中,这样的故事还很多,这种残酷的、赤裸裸的行为描述更能激发读者的憎恨 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携妻行丹波国于大江山被敷的故事乜1 写一个京城男子与妻子前往丹波国,路 上遇到一个年轻强壮的男子,于是一路同行。京城男子身上背着弓和箭,年轻男子 拿着一把有名的大刀,年轻男子提议两入交换武器。京城男人自认为赚了便宜,就 与他交换了武器,并走在他的前面。走到竹林深处,年轻男子把箭扣在弦上、拉 “1 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盗入登罗城门上见死人的故事,第1 3 8 9 页。 乜 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携妻行丹波国于大江山被敷的故事,第1 3 9 4 - 1 3 9 5 页。 第一章艰难世事 满弓对准京城男子,要求他放下佩刀,并把他捆在了树上。年轻男子在京城男子的 面前玷污了他的妻子,之后年轻男子骑马逃跑了 故事的深刻性在于,年轻男子并没有杀害京城男子与他的妻子,而是让京城男 子亲眼目睹妻子被玷污的情景,这不仅是对京城男人的最大侮辱,更是京城男子所 代表的贵族阶层的耻辱。但是,京城男子却没有因为蒙受这样的耻辱而选择自杀或 与年轻男子搏杀,而是继续带着妻子前往丹波国,这说明贵族在末世宁肯过着耻辱 的生活,也不愿做出任何反抗,他们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已经成为往昔的记忆。故事 的结尾这样评价两个男子:“年轻的男子真令人佩服,没有抢女人的衣服。这个丈夫 真是可耻,在山里把弓箭给了从未见过的男人,太愚蠢了。 可见,作者是从实际生 存角度而非伦理角度来评价两个男子。年轻男子为了满足性欲,玷污了他人的妻子; 为了生存,略施伎俩抢劫了他人的财物,这种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作者却未从伦 理角度来批判年轻男子的行为,而是从生存角度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因为他“没 有抢女人的衣服 ,“衣服 所代表的生存尊严超越了伦理要求。京城男子没有警惕 心,把自己的防身武器轻易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看到自己的妻子被人玷污却毫 无作为,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软弱意味着生命力的丧失,意味着必将被艰难的生 存境遇打垮。重视生存意识的作者认为,自己的妻子被欺负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 具有强者意识的日本民族对京城男子的举动表示不耻,所以痛斥京城男子。 衣服是文明的象征,是生存的基本需要,故事中的衣服更代表着尊严和生命, 代表着遮盖社会弊病的表面浮华,剥掉他人的衣服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到羞耻,赤裸 裸地暴露出社会的真正残酷现实。日本民族是个羞耻感很强的民族,被剥去衣服就 如同被夺去了生命,今昔物语集中盗贼横行的故事让人在恐惧和担心中意识到, 如果长期存在这样的现象,日本民族的尊严就会被强者夺走,国家也会随之走向消 亡,社会必须改革。 二、无路可寻 今昔物语集从总体上看是一部佛教故事集,主要是要宣扬佛教的善恶有报 的因果报应观,但是面对实际的艰难现状,善有善报的思想并不符合现实生存逻辑。 很多故事讲述的是:好心换来被盗,怜悯换来被杀,恩将仇报的事情频频发生,只 有谨慎行事、聪明应对才是最可行的做法。因此,故事中的很多盗人被释放后,生 存的职业就是继续行盗。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例如,祷垂于关山假死杀人的故事n 3 讲述一个叫祷垂的人以盗窃为业,被抓 捕入狱又被释放出来,躺在路边装死。一个背着弓箭、带着许多随从的武士看到后, 整理好弓箭远远地注视着死人,之后打马离去。相反,一个没带随从的武士出于怜 悯靠近了死者,祷垂便利用这一时机杀死了他。祷垂随后带领刚出狱的十几个人沿 路抢劫衣物,所向无敌。 带着很多随从的武士见到躺在路边装死的祷垂,选择谨慎地离开,这增加了故 事的神秘性,为下文独身一人的武士被祷垂所杀埋下了悬念。祷垂躺在路边不是等 死而是另有企图,当他杀害单身武士时,他对有怜悯之心的武士说到:“这是为了报 世仇 。故事中的祷垂被释放后之所以率领众盗贼重操旧业,是因为除了偷盗与抢劫 之外,社会并没有为他们提供能合法生存的职业,或者能令其改邪归正的生存环境。 这是一个充满死亡气息与随时可能被夺去性命的社会。为了生存,只能不择手段; 为了生存,必须提高警惕,提防一切可能存在的危险。故事中写到,祷垂杀害单身 武士的原因为“报世仇”,其意义深刻。此处的“世仇”并非指个人的世世代代的冤 仇,而是指以祷垂为代表的那些无路可走的底层民众,对即将衰亡的整个社会的仇 恨。他们无法与手握重兵、拥有特权的达官贵人对抗,只能把无路可走的仇恨报复 在同处一个阶层的善良武士身上,为了生存只能弱肉强食。 在连近距离的“看客 也不能做的年代,人的处境的艰难可想而知。故事的结 尾,那个保持着高度警惕的武士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人们认为他的行为是明智之举; 那个单身武士因心生怜悯而去接近陌生人,最终被杀害了,人们非但不同情他的死 亡,反而嘲笑和讥讽他的不慎举动。在今昔物语集中,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 譬如有个博士发现家中被盗,因扬言要告官抓捕盗人,结果被盗入砍了头,然而人 们非但没有谴责盗人的没有人性,反而认为博士缺乏机智应对的本领乜1 。 也就是说,面对艰难时世,人的生存超越了一切伦理道德规范,无论是武士、 博士,或者是法师、盗人,人们对他们的评判不是根据信仰或道德伦理,而是根据 他们应对生活的技巧或能力。今昔物语集传达出这样的生存理念:为了生存去行 盗,因为能够聪明行事而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因为有怜悯之心而遭遇杀身之祸, 不仅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反而为人所耻笑。由此可见,在平安朝末期,人伦情感 1 1 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祷垂于关山假死杀人的故事,第1 3 9 0 1 3 9 1 页。 埘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明法博士善澄被强盗杀害的故事,第1 3 9 页。 第一章艰难世事 不是人们评价行为善恶的价值尺度,生存成了高于一切的法则,这或许是潜藏在日 本人内心深处的生存观。宗教信仰虽然宣扬的是弃恶从善,但在艰难时世里,如果 没有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很难抵达这样的宗教理想。从另一角度而言,故事也在向 读者传达这样的警醒:一个民族如果缺乏道德约束力和一定的制度保障,当生存的 欲望失去任何的内外约束与钳制时,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泯灭、令人发指的恶行将 会湮灭人世的一切美好事物与心灵,迎接人们的将是末世的黑暗。 第二节撕心裂肺的痛 在盗贼横行的年代,因为生存艰难,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无情。为了逃离虎口, 母亲可以舍弃心爱的孩子;为了治病,父亲竟然要取儿媳腹中的胎儿;为了生存, 儿女连父母的财物都抢夺;为了体面,恩爱的夫妻亦劳燕分飞。人们活在令人发指 的情感世界中,为了生存变得麻木不仁,就如禽兽间的弱肉强食般残忍,人们的心 灵承受着撕心裂肺般的滴血之痛。 一、令人发指的人伦情感 在:今昔物语集中,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的感情因为生存变得不 堪一击。他们或者是为了基本的生存,或者是为了活着的尊严,不借牺牲亲人的生 命,就如兽类之间的弱肉强食,愚昧、残忍的禽兽行径令人发指。 例如,丹波守平贞盛取儿肝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武士平贞盛身上起了恶疮,医 生说要用当天胎儿的肝脏来医治。武士要求怀孕的儿媳从腹中取出婴儿的肝脏来做 药引。由于医生说“自己的血脉不能入药 ,武士家怀孕六个月的厨女被切腹取婴, “一看是女婴,直接丢掉了 。武士最后去外面寻找“儿肝 才保住了性命。 作者没有描写平贞盛听到医生说需要当天“儿肝 来治恶疮时的震惊,他很自 然地想到怀孕的儿媳,便要求儿子来完成取“儿肝”的任务。平贞盛的身份是武士, ”箭伤对武将而言是“莫大耻辱 。如果去外面寻找“儿肝 用于治疗,“箭伤 的消息就会路人皆知,荣誉就会受损,正受朝廷重用的平贞盛也会随之失去一定的 社会地位和发展机会。于是,在蒙受耻辱与抛弃亲情之间平贞盛选择后者,保住性 命与地位的同时又不丢失尊荣。平安朝末期,武士集团逐渐形成,“主君以恩赐来换 取武士的忠心,武士以性命来换取报酬,川力这种“主从关系”影响到了武士对亲人 的要求。当平贞盛决定取儿媳腹中的“儿肝一时,他的儿子纵然“眼前发黑,大脑 1 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丹波守平贞盛取儿肝的故事,第1 3 9 7 页 翻论日本武士道的源流及其演变 ,金翰钧,时代文学) ,2 0 0 8 年第2 期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空白 ,还是说道:“立刻去准备”。平贞盛听后非常高兴,便要求儿子去准备儿媳的 后事,以防儿子反悔。其实,平贞盛要求用儿媳腹中的“儿肝 做药引,同时也是 他对儿子忠心的考验。 病好以后,平贞盛便安排儿子在路上射杀给自己看病的医生。但故事并不像今 昔物语集中其他行恶的故事那样用“无端杀害他人罪恶深重”来结尾,平贞盛的 儿子并没有射杀医生,而是挽救了医生。因为平贞盛的儿子曾在医生面前哭诉自己 妻子将被父亲解剖,医生便告诉平贞盛“自己的血脉不能入药”,平贞盛的儿媳因此 保住了性命。平贞盛身为武士,是平安朝末期新生势力的代表。他们不再像贵族阶 层那样软弱萎靡,他们更加崇尚勇武,但却漠视家庭伦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 今昔物语集的作者看来,为了生存,人们的偷盗抢劫行为可以原谅,但不能以 牺牲人伦亲情为代价。一个民族的发展如果违背人伦亲情,则意味着最根本的生存 力量最终会消亡。今昔物语集作为一部佛教故事集,为了获得更多的读者,它力 求增加故事的兴趣性、劝诫性、震撼性,却在力图还原生活真实时流露出了一定的 人道主义色彩,以实现人文关怀。 在今昔物语集中,作者在描写父亲或母亲狠心“杀儿 这类故事时,往往 流入出不忍的情感,以实现对人伦亲情的关注。例如,猎人之母成鬼啖子的故事 写一位干瘪枯瘦的母亲因为饥饿想吃掉两个儿子。故事本可以赤裸裸的呈现惨烈的 “吃人 情景,作者却给母亲披上了“鬼”的面纱,“母亲年迈,变成鬼要吃儿子”。 n 1 这样的描述虽然i 1 1 1 了原生态呈现生存现状以批判社会的力度,却维护了母亲的 形象。其实,“父亲要吃儿肝 、“母亲要吃儿子 能够达到令读者产生痛感的效果, 以至唤醒人们心灵深处对亲情的渴望,同时也告诉人们:无论生存怎样艰难,都不 能以牺牲人伦亲情为代价。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即让读者在撕心 裂肺的痛苦中思考生存与人伦亲情的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伦亲情并非牢不 可破,亲情的维系需要一定的生存基础,欲建构和谐美好的情感关系必须有一定的 经济基础作保障。 二、野蛮残酷的弱肉强食 今昔物语集中有很多描写人与动物、动物之间的故事,故事的目的并不在于 体现深刻的和谐生态思想,也不是在宣扬动物解放,而是在暗喻人的灵魂中如果没 有爱与情感的存在,人与人相处变得麻木不仁就如同回归到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 f 1 j 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七卷,第1 2 6 9 1 2 7 0 页。 第一章艰难时世 人性与兽性的区别之一便是人有爱,有情感,能够用理性来控制本能欲望,可以通 过情感交流来处理矛盾与纷争。 今昔物语集认可佛教思想中人的生命要比动物高 贵的观念,地狱中三恶道之一便是畜生,今生作恶太多来世会转化为畜生,作者欲 彰显人性,痛斥兽性。 “蛇入鹫窝,死死的缠住鹫的脖子和一只爪子,最终鹫被缠得身子都细了,闭 上了眼睛。可是,鹫并没有死,而是又睁开了双眼,摇了摇头,喙被吞到了根部正 被往下拽,鹫抬起另一只没有被缠住的爪,抓住缠在颈肩部的蛇身猛的一扯踏住。 被吞下去的喙从蛇头里拔了出来。又抬起被缠住的爪,抓在缠在翅膀上的蛇身,开 始那样扯下来踏住。抓起刚开始踏住的部分,噗嗤噗嗤撕扯着吃了起来,把蛇头撕 扯了一尺长。接着又抬起后爪撕扯着吃了起来。把蛇扯断成三段,叼着扔到前。n r 蛇与鹫之间没有任何情感,蛇入鹫窝的目的即以鹫为美餐,但经过残忍的殊死 搏斗,蛇却成了鹫的美食。蛇与鹫之间的斗争被作者描述的如此详细,如此残忍, 意在暴露人为了生存奉行“弱肉强食 原则的可怕性。“缠住、“挣脱 、“撕扯 、 “踏住”、誓拽 等这些与斗争有关而与温情无缘的词汇令人胆颤心寒,如果只有你 死我活才能生存,这与蛇和鹫有何区别? 但是,在平安朝末年,人们为了生存,兽 性吞没了人性:“连父母的财物都抢夺,不论亲疏贵贱,伺机坑蒙拐骗,肆无忌惮地 夺取弱者的财物,据为己有”跚。生存在这样的社会,连宣扬佛法的法师为了生存 亦忘记了兽性行为的恶报:一个劝人信仰阿弥陀佛而四处云游的法师,遇见一个背 着行李的男子,此男子打算把食物分给法师吃,可是法师财迷心窍,他趁着男子没 有注意把带有钢叉的拐杖扎进男子的脖子,把他杀死了。法师夺走了男子的行李和 衣服咖。 这样的社会令天上的菩萨都为之动容,“天人控制不住自己总是眨眼睛,天人头 上的花蔓枯萎了,天人的衣服不知在哪里沾上了尘垢,天人的腋下出汗,天人的宝 座也找不到了”。社会即将衰亡,可民众的父母官却依仗手中的权力变本加厉地 鱼肉百姓。 “有人拎过活野鸡来褪毛,野鸡煽动着翅膀扑嗒扑嗒挣扎了一会儿。有人上来按 住,胡乱地拔起鸡毛来。血一样的泪水从野鸡的眼中留下来,鸡的眼睛眨动着环视 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肥后国鹫啮杀蛇的故事, 第1 4 0 9 页 叫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铃香山蜂螫杀盗人的故事,第1 4 1 3 页。 伽今昔物语集,第二十九卷,阿弥陀圣杀人宿其家被杀的故事,第1 3 7 7 - 1 3 7 8 页 今昔物语集,第一卷,释迦如来投胎人界的故事,第l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周围人们的脸。面对这番情景,有人不忍目睹先走开,也有的人残忍地笑着继续拔 野鸡身上的毛,拔完野鸡毛后,又将野鸡活活地切开。菜刀上的血滴滴答答地 往下流,杀鸡的人一边不断地擦着菜刀上的血一边切开鸡,野鸡发出无法形容的惨 叫后死去。”m 故事中“拔鸡毛 、“切割活鸡”是地方官吏在无情地搜刮民脂民膏、在民众身 上汲取各种苛捐杂税的反映。平安朝末期,贵族对政治并不热心,整日活在醉生梦 死的虚荣繁华中,地方官吏趁机对农民进行一切可能的压榨,官逼民反的事件在历 史上有所记载圆。面对“血一样的泪水从野鸡的眼中留下来 ,有的人还是“笑着继 续拔鸡毛 ,地方官吏根本不在乎民众的情感。野鸡的“翅膀扑嗒扑嗒挣扎”、它的 “眼睛眨动着环视周围人们的脸”、它的“血滴滴答答地往下流”,实际上是被地方 官吏压榨的民众在“挣扎 、“环视”、“流血”,是民众在垂死边缘痛苦呻吟与挣扎的 真实写照。农民就似那奋力挣扎的野鸡渴望着地方官吏心慈手软,但是他们对此视 而不见。 以上杀家禽的场景令读者饱受了情感的折磨,正如芥川龙之介所言:“源氏物 语最优美地描写了人们的痛苦。而大镜最质朴地描写了人们的痛苦。总之, 今昔物语集最野蛮或者说近乎残酷地描写了人们的痛苦。州3 1 世事艰难,人 们如何既不放弃生命又能使病痛的心灵得到解救呢? 故事中,当主人公定基看到杀 鸡人听着鸡的惨叫声无动于衷,直至野鸡死去也没有流露出半点同情时,他决定出 家。佛教宣扬普度世间苦难的众生,众生皆平等,口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极乐 世界,因而定基最后选择出家。纵然,出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佛教的大爱理念 可以使人找到心灵的归宿,保留心中的那份温情,在虚幻的想象中保留做人的权利, 让无情无义、麻木不仁与世隔绝。今昔物语集的作者有意识的在平安文明中呈现 野蛮残忍的事实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希望读者在痛苦中振奋起来,勇敢的走出软 弱虚无的反抗,重新焕发民族活力,寻求民族生存与发展之道。 今昔物语集,第十九卷, 参河守大江定基出家的故事,第8 9 7 页。 例日本历史“国民”批判,井上靖著,阎伯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 9 5 7 。第5 7 页。 关于 ,芥川龙之介著,选自今昔物语集( - - - ) ,吴彦、金伟中译本,沈阳:万卷出版社, 2 0 0 6 ,第1 5 0 5 页 第二章女性生存世相 第二章女性生存世相 物语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创作于十一世纪初,相隔一个世纪后的今昔物 语集则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王朝时代。平安朝后期的物语创作大多模仿 源氏 物语,但今昔物语集别具一格。紫式部把创作视野投放在平安朝的京城,用优 美纤细、悲苦哀婉的手法在源氏物语中描写了生活在虚假繁华中的贵族的争权 夺利,多数女性成为贵族政治斗争的工具,依赖美貌与才华以博得贵族宠爱而生存 的女性最终以悲剧结束人生。今昔物语集则赤裸裸的呈现了平安朝末世的种种世 相,那些高谈阔论、恣意享乐的贵族子弟则沦为侍奉他人的侍从,活在源氏物语 阴影中的京城女性在艰难世事中的命运更加悲惨,异军突起的是那些有勇气,有智 慧,有力量的全身都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女性,她们用尽浑身解数、想尽一切办法生 活下去。 第一节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 今昔物语集描写了众多女性,该文根据女性与现实生存状态的关系,把今 昔物语集中的女性分为三种类型:被动受难型、幻化寄托型、主动求生型。 一、被动受难型 被动受难型的女性主要是指那些拥有京城身份,失去父母或家族后无依无靠, 从而遭遇被骗、被利用、被凌辱的命运,最终凄惨离开人世的女性。 作者在描写这类女性时往往把她们的出身定位为“京城的刀,京城代表着昔日的 繁华贵族世界,这意味着这类女子具有贵族环境所浸染的特性:情感纤细,柔弱无 力,依赖性强,自我生存意识匮乏,但作者并没有用任何笔墨去描写“京城的”往 昔,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同时也因贵族女性的幽怨已经在源氏物语中被 诠释得淋漓尽致,京城女子曾经的闺中生活此时已经不能激发读者任何的羡慕,一 句“她是京城的 即预示出这类女性将来的命运。 京城身份还有一个更深的含义:这些女性曾经拥有重视声望和荣誉的繁华家族。 平安朝时期中下层的贵族女子是家族兴旺发达的砝码,同时家族会耗尽全部心血竭 尽全力的让自己的女儿接受良好教育,为其提供各种优越的生存条件,为她们献计 献策。女子接受教育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女性意识和实现追求自由的梦想,而是借 此吸引贵族男性达成攀龙附凤的目的,以实现家族赋予自己的重任。因而,她们的 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家族的援助与支持。如果失去了家族和婚姻这两大靠山,她们的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命运就如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培训机构品牌跨界合作与市场创新策略分析
- 侨联业务培训课件
- 鲅鱼圈垂钓管理办法
- 行政报务中心管理办法
- 企业用电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唐矿新质生产力转型实践
- 出航前安全培训教育内容课件
- 出渣班安全培训课件
- 1.2 人口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2025合作店合同书化妆品合作店合同书
- 2025医院防控试题及答案
- 2025江苏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期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
- 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24)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二+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艾青诗选】批注
- MOOC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改造工程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非计划再次手术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