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朱家峪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趁塑玺鳆翻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翠导师签名:丘螽举 期:速豳墅)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古村落位于章丘市官庄乡境内,是山东省第一个国 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古村不仅历史悠久,在历史长河中保持了完整的格局和风貌, 而且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小小山村内蕴含着建筑文化、耕读文化、民间信仰文 化等丰富的传统文化。朱家峪古村落体现了中国北方山区特有的建筑文化,在环 境选择和具体的建筑布局等方面都深受风水文化的影响;受“耕读文化一的影响, 重视教育成为村子的一贯传统;古村内到处可见民间信仰的影子,土地庙、关帝 庙、观音堂、龙王庙、五圣祠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近年来,随着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热的兴起,朱家峪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也取 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 古村风貌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古村“空心化一严重;旅游开发水平低,没有深 入挖掘古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且当地村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参与程度低, 从旅游开发中受益较少。 朱家峪古村落具备旅游开发的条件,古村格局保存完整,自然环境优美,交 通方便,可进入性良好。当地村民支持旅游开发,使朱家峪的旅游开发容易取得 成功。但是由于重开发,轻保护,旅游开发水平低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朱家峪 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使朱家峪古村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 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坚持整体保护的原 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坚持深入挖掘朱家峪的文化 内涵的原则;坚持保护村民利益,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坚持综合效益的原则。 在实践中尽快出台法律法规,制定完整的古村落保护规划。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 深入挖掘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在设计具体旅游产品时,加强对古村“耕 读文化一的利用,深化旅游开发水平。朱家峪古村落周边景点众多,文物古迹丰 富,可以进行一体化开发,构造区域旅游的格局。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保 护当地村民的利益,探索村民参与的多种途径,发挥当地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和旅 游开发中的作用,促进朱家峪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朱家峪:古村落;保护;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z h uj i ay u 觚c i e n tv i l l a g e ,w t l i c hi st t 忙f i r s tf - a m o u sc h i n e h i 蜘r i cc u l t u m i v i l l a g ei ns h 锄d o n gp r 0 v i n c e ,i sl o c 纳e di nz h 锄g q i uc i 吼z h uj i ay u 锄c i e n tv i l l a g e h 勰al o n gh i s t o 礴a n di t 瞅a i n sah n i q u ep a 拉e m 鲕dl 鞠d s c a p eo f 锄c i e n tv i l l a 萨 i n t e g 豫l i yt h m u g i lt h ei o n gc h i n e s eh i s t 0 哆i ti sav i i i a g ew i t hv a r i o u st 翔d i t i o 觚l c u l 沁r e ,娜c h 弱a r c h i 锨知r a lc u h r e ,f o l kr e l i g i o nc u l t u r e 锄d z h uj i a ” 锄c i 锄tv i l l a g ee m b o d i e st h ea r c h j t e c t u 豫lc u l t u 聆o fm o u n t a i n o u sa r e ai nn o n hc h i n a 锄di t i s 鲈矾yi n f l u e n c e db yg e o m a n t i cc u j t u r ei n 朗v i 姗m e n tc h o o s i n g 锄d c o n s 咖c t i 伽鲫撇g e m e n t z h uj i ay u 锄c i e n tv i u a g ea n a c h e sm u c hi m p o 咖c et o c d u c a l i o n t 试l so ff o l kr e l i g i o nc 锄b cs e 朗e v e 巧抵i nt h ev i l l a g e 跚c h 弱馏n p l e o fg 啪g i g ,t e m p i eo fk w 锄- y i n 锄ds 0o n i nr e c e n ty 铭r s ,m ec o n s e f v a l i o n 觚de x p l o i 组t i o no fz h u j i ay u 觚c i e n tv i l l a g e h 嬲m a d es 0 哪ea c h i e w m e n t s i i lt 量l em e 觚t i m e ,t h e 陀w e 陀a l s os o m ep r o b l e m sd u r i n g t h ep 贼e s so ft o u r i s me x p l o i t a l i o n a st m u c hi m p o n 锄c e 、) i 粥a t t a c h e dt 0t h e c x p l o i t a t i o no ft h ev i l l a g e 幽e rt h 鲫t 0t h ec o n s e r v a t i ,t l l el 锄d s c a p eo ft h e 锄c i e n t v i l l a g ew 镪d e 蛐y e dt 0ac 硪a - n 删t h ee x p l o i 蜥o no f t h ev i l l a g ew 懿a l o w l e v e l ,a n di ts h o u l db ed e e p 伽脚b 鹪i d 懿,t h ed b o r i g i n a l s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w 勰l o w - l e v e l d u r i n gt i l ep 础豁o f t 0 嘶锄以p l o i t a t i o n 1 p a n e m0 fz h uj i a ”锄c i e n tv i l l a g ei sk e p ti n9 0 0 dc 伽d i t i o n ,锄dt h e n a 主i l 他锄v i r o n m e n to fi ti s9 0 0 d ni sa :v a i l a b l et 0t o u r i s t s f u r t h e rm o 他t h e a b o r i g i n a l sa 陀i na 伊m 翎tw i t h t o u r i s me x p l o i t a t i t h e 陀f 0 陀,t i l et o u r i s m e x p l o ;协t i o no fz h uj ;8y u 醐e i e n tv i l l a g ec 锄e 雒i l ys u c c e e d h o w w e r t h ep f o b l 锄s e x i s t i n gd u r i n gt h ep 眦e s s o ft o u r i s me x p i o i t a t i o nc 0 帅t e 豫c tt i l es u s t a i n a b i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z h uj i ay u 鲫c i e n tv i l l a g et r i 锄 t 0g u i d et h ec o n 辩r v a t i o no ft h ez h uj i a ”锄c i e n tv 1 l a g c ,w es h o u i dm a k c 鲫r et h a tt h ec s e r v a t i o no ft _ h e 鲫c i e n tv i l l a g ei sp r i m a 锄dm a k eu 辩o fi ti n r 髓n l 删ss h o u l da l s ob ee 腑c t e d 锻s o o n 嬲p o s s i b i et 0c o n r y et h e 鲫c i t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i u a g p 锄dc o m p 毗朗s i v ep l 锄i n gs h o u i db ei n s t i m 同w es h o u l dd e e p e nt h el e v e l o ft h et o u r i s me x p l o 觚i o n 锄dm a k e9 0 0 du o ft h ec u l t u 坞c o n n o 切t i o nc o n t a i n e di n z h uj i ay u 叽c i 眦v i l l a g e s 幻嘶锄僦o u 赋t h e 他骶m 龇yh i 咖r i cs i t e sa r i d 加n o 惦i cs p o t sa m 帆dz h uj i a ”a 眦i e n tv i l l a g e ,锄i n t e l 卿i v ee x p l o i t a t i c h l s h o u l db e r r i c d 也u g h i i it h ep 雠髓so ft 0 丽s me x p l o i t a t i o mw es h o u l dp t e c t t h ea :b o r i g i m l s b 蜘e f i tt 0 c e i e 豫钯n l es 吣t a i n a b l cd e v e l o p m e n to fz h uj i ay u 觚c i e n tv i l l a g e 脚 w o r d s :z h uj i a y u ;锄c i e mv i l l a g e ;c o n r v a t i o n ;t o u r i 湖e x p l o i t a t i ; 龇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t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绪论 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古村落,这些古村 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珍贵财富,当 代人有责任保护好这一笔财富。1 9 8 6 年,国务院在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时,首次涉及到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提出“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够 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 落等也予以保护,可以根据他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 历史文化保护区 。这拉开了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序幕。2 0 0 2 年,新颁 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即“保存 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村庄 ,以法的 形式确立了历史文化村镇在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 2 0 0 3 年1 1 月,为了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 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 村。至今已经公布了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这极大地促进了古村落的保护工作。 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对古村落来说既是一个很大的荣誉,同时又是一个责 任。 我国重视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2 0 0 5 年9 月1 5 日至1 7 日,“中国古村镇 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 在山西省临县碛口古镇召开。在这场研讨会上发表了我 国关于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碛口 宣言。在宣言中呼吁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古村镇的保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 规章制度,各地政府应编制和完善古村镇的保护规划,提出保护目标和具体措施, 还应把古村镇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保护资金,并鼓励社会力量 参与古村镇保护,开展最广泛、最有效的保护工作。 2 0 0 6 年4 月2 6 日至2 8 日,“中国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在浙江西塘举行。 此次论坛通过的“中国古村落保护国际高峰论坛西塘宣言 指出:古村落是 祖先创造的第一批文化成果。也是我们今天最后的精神家园。保护古村落是农村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化发展中走现代化与传统化相融合、经济与文化相统筹、自然与社会相和谐之 路的一种可行的模式,是文化农村的最佳选择。 2 0 0 6 年l o 月3 1 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村) 联谊会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研讨会在安徽黟县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建设部有关人士表示我国将着手建立历 史文化名镇( 村) 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和保护监督员制度,适时建立历史文化名镇 ( 村) 退出机制,对传统风貌遭到严重破坏、已不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村) 标准的,将及时取消其称号,从根本上杜绝少数地方“重申报轻保护一的现象。 2 0 0 6 年1 1 月1 1 日一1 3 日,第三届中国古村落保护国际研讨会暨“古村落 保护与新农村建设高峰论坛在江西婺源举行。这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如何使新 农村建设和古村落级文物保护协调发展。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表示,新 农村建设对中国古村落的保护是挑战,更是机遇。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 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我们的古村落应该抓住机遇,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保 护好各自的特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历史文化名村是古村落中的精品,更应 该如此。 2 0 0 7 年7 月2 6 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草案) ( 征求意见稿) 由新华社受权发布。第五章监督管理第三十四条规定: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名村,因保护不力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严重影响历史文化价值的,批准机 关应当将其列入濒危名单,予以公布,并要求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完善保护制 度、限期采取补救措施、改进保护工作。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情况 继续恶化的,批准机关应当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专家论证,对不再符合本条例第 十条规定的条件的,应当撤销其称号。2 0 0 8 年4 月, 正式公布,并将自2 0 0 8 年7 月1 日起执行。我国的历史文化名村的保 护有了法律的保障。 这一方面给我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带来了福音,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历史文 化名村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实践中,我国的古村落旅游发展势头迅猛。江苏周庄,江西婺源、流坑, 云南束河,浙江西塘、诸葛村、芙蓉村,安徽宏村、西递等一批古村落吸引了成 千上万的游客。西递、宏村古村落2 0 0 0 年“申遗”成功后,旅游人数每年呈1 0 0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增长。2 0 0 6 年“十一一旅游黄金周,“中国最美的乡村一婺源县共接待游客超 过2 5 3 6 万人次,同比增长9 2 8 ;旅游综合收入4 4 0 l 多万元,其中门票收入 5 0 0 多万元,比同期黄金周又上升1 7 5 6 。o 古村落旅游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带 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增加古村落的保护资金,但是另一方面无序的旅游开发也给 古村落带来了破坏,使古村落的保护面临着“旅游性破坏舛。在第三届中国古村 落保护国际研讨会上,参加会议的中外专家们就担心盲目地发展旅游业会掏空古 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 朱家峪古村落位于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境内,2 0 0 5 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 名村,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的旅游开发开始于2 0 0 0 年,至今已有8 年的历史。和目前在全国出现的“古村落旅游热 相反,朱家峪 古村落旅游这几年一直不温不火,而且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也有欠缺。在古村落保 护工作要求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对朱家峪的保护和 旅游开发进行深入地研究,更好地保护朱家峪,并且使朱家峪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协调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朱家峪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 题,并且提出朱家峪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一些具体 的设想,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让人们都来关注朱家峪,促使朱家峪古 村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二) 研究综述 1 对古村落的研究综述 我国学术界对古村落的研究开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主要以古村落和古村落 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对象:一开始的研究大多是从建筑学的角度对建筑结构、装饰、 材料、布局等建筑技术进行讨论。后来的研究开始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2 0 世纪8 0 年代初,单启德在 建筑史论文集上( 第六辑) 发表的 村溪天井马 头墙徽州民居笔记一文,对徽州黟县的古村落如西递、碧山、屏山、宏村、 唐模、呈坎等作了一定的环境分析,得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 是 母 旅游“双刃剑”别伤着世界遗产 。h 却m 崩聪鲫h u 删2 0 倒麒5 ,1 3 ,f 踟s 2 2 0 拍1 3 6 9 s h t f l i i 。婺源县“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2 5 万,咖m f n 纠s s i 眦恤c l 蚶2 6 - l 呻8 1 0 5 2 l o l 2 8 5 s s l 岫i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徽州民居的难能可贵之处。 1 9 9 4 年6 月,彭一刚教授出版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正式开始 把主题切入到传统村镇,而不仅仅是乡土建筑。圆1 9 9 7 年。刘沛林的古村落: 和谐的人聚空间一书,把“意向 的概念引入到古村落的研究中,总结了中国 古村落在选址和空间布局上的共同特征,又按地域分析了各地古村落的特色。 在 这之后,一些对有代表性的古村落的研究成果陆续出版,如1 9 9 9 年陈志华的楠 溪江中游的古村落对楠溪江中游的古村落如芙蓉村、苍坡村、岩头村、蓬溪村 等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些古村落的宗族管理、村落选址与格局、村落与自然的和 谐相处以及村落中的建筑如住宅、宗祠、文教建筑、寺、庙、观等进行了介绍, 让人们感受到楠溪江中游古村落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同年,胡念望的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 0 0 2 年l o 月 哪朱晓明:历史、环境,生机t 古村落的世界)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 2 年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对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研究综述 随着古村落旅游的迅猛发展,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刘 沛林的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一书已经涉及到了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并 且提出了建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构想;1 9 9 8 年,刘沛林的论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保护制度的建立一文,全面论述了建立“中国历史文化 名村 保护制度的构想,对历史文化名村的确认条件、保护内容、原则、方式、 措施及开发方向等作了具体的分析;1 2 0 0 2 年,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 一书出版,编者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工作进行了回顾,指 出了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村镇的重要意义。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 利用与发展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编制, 并给出了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实例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南浔保 护规划。 对古村落旅游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曹国新的:文化古村落:一类 重要而特殊的旅游资源、吴冰等的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研究以陕 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等论文研究了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及其整体评价:卢松等 人的 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 递、宏村为例、冯淑华的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卢松等 的 西递国内游客特征、旅游动机及旅游效果的初步研究等文章涉及到了古村 落旅游客源及客流分布,指出了古村落游客源市场的一些特征;冯淑华的 2 5 年第8 期:第l 诈l 酌页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 进行设计;o 雷海燕等的古村落旅游形象设计的社区参与模式以党家村为 例一文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对古村落旅游形象进行研究,建立了古村落旅游形象 设计的社区参与模式,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分析 了该模式的具体运用;晰国荣等的古村落开发与旅游运营机制研究以安 徽省黟县宏村为例、黄芳等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经营模式探讨、齐学栋的古 村落与传统民居旅游开发模式刍议等文章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和运营机制 进行了研究。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模式归纳起来有两种,一是内生性开发模式,也 就是由当地村民及其基层组织来进行旅游开发,另外一种是外部介入性开发。目 前一般的做法是由公司承包经营。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古村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来选择;巫纪光等的 ,小城镇建设 2 0 0 6 年第l l 期,第3 9 页 o 马千里、刘志军:明清古村朱家峪 。走向世界2 3 年第1 期,第5 5 - 5 8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等。雍振华的古村朱家峪及其传统建筑对朱家峪的传统建筑进行了研究,包 括建筑的类型、年代、结构与装饰等方面,并指出古村朱家峪及其民居存在的意 义就在于古村的整体,因此要对古村从整体上进行规划以促进古村的可持续发 展;温莹蕾等的齐鲁古村朱家峪的特色分析一文主要从村落布局和古村内 的公共建筑等方面分析了朱家峪的特色;圆游小文等的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 题研究以朱家峪村为例一文主要是在介绍朱家峪的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评 价的基础上,对古村保护进行了研究,提出要保护古村原始风貌和传统生活方式, 建立健全保护机制,最后提出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古村的发展。国 这些文章无疑对于本文的写作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但是朱家峪是国家 历史文化名村,蕴涵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仅从建筑、景观等方面进行研究介绍显 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对古村落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刻解读;而且不仅古村的保护 需要认真探讨,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古村落的客源市 场有其自己的特点,应该对朱家峪的客源市场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本文在 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朱家峪客源市场的基本特征;朱家峪的旅游经过几年的 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总 结朱家峪旅游开发的历程,找到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 些思路。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l 、古村落与历史文化名村 目前古村落的概念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刘沛林的定义是:有幸 保存下来的古代村落,若村落地域基本未变,而且村落环境、建筑、历史文脉、 传统氛围等均保存较好,这样的村落即是我们所称的“古村落 ,即现代环境里 所能见到的古代村落( 村落的主体一人除外) 。朱晓明认为古村落是“保留了 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布局、村落选址基本保持原貌,延续了独特 。雍振华:古村朱家峪及其传统建筑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 工程技术版) 第1 9 卷第3 期,2 0 嘶年9 月, 第4 l - 4 5 页。 印温宝蕾、游小文、王化新:齐鲁古村朱家峪的特色分析 ,四川建筑 第2 7 卷第2 期,2 7 年4 月, 第6 嘶2 页。 协游小文、温宝蕾、边克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以朱家峪为例) ,规划师 济南专辑第2 5 卷。2 0 0 7 年,第3 4 3 6 页。 由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窄间 ,l 海:上海三联书店,1 9 9 7 年,第l 页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民俗民风和传统生活方式,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纡。她认为作为一个古村 落不能单纯从建村时间着眼,还要结合是否形成完整的建筑布局、是否继续作为 生活系统使用等因素综合来看。他们都强调古村落的选址、布局等要保持原始风 貌,并且要延续传统文化,重要的一点是古村落至今还为人们服务,还有人的生 活。 结合已有的研究,本文对古村落是这样定义的:古村落是历史上形成的,保 持了原有格局和风貌特色,蕴涵着丰富传统文化,至今还有人生活的村落。 历史文化名村不是一个法律概念,而是一个荣誉称号。为了更好地保护、继 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由建设部和国 家文物局在全国选择一些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 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村,分期分批公 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圆历史文化名村是古村落中的精品,被评为历史文化名 村是一种荣誉,特别是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更是如此。 本论文中的朱家峪首先是一个古村落,古村风貌和格局保存完整,在2 0 0 5 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 、乡村旅游与古村落旅游 国内学术界对乡村旅游概念的认识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并且有狭义和广 义之分。有的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 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一; 有的则认为“乡村旅游是以 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市场目标,以满足旅游者娱乐、 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一;魄两种观点都是狭义的乡 村旅游的定义。还有一种定义,认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的自 然田园风光或乡村特点的民俗文化、农业文化、聚群文化、民居文化等作为旅游 吸引物吸引游客的旅游形式一。囝这是广义的定义,它更加注重乡村旅游的文化内 涵。 学术界还没有给古村落旅游下一个统一的定义。只是笼统地认为古村落旅游 母朱晓明:历史、环境、生机;古村落的世界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 2 年。第3 页 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树) ( 第批) 的通知 ( 建村1 2 0 0 3 】1 9 9 号) 。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 9 9 9 年第1 0 卷第3 期,第铝页 鲫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 ,旅游学刊 1 9 9 9 年第2 期,第3 8 页 主秀红: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述评。重庆工学院学报 第2 0 卷第3 期,2 0 年3 月,第1 1 5 页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以古村落为旅游吸引物的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 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村落逐渐被保护起来,并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与利用,古村 落旅游逐渐走向市场,并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 学术界也 有人认为古村落旅游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圆从广义的乡村旅游的概念来 说,古村落旅游属于乡村旅游,乡村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 重要方向之一。 ( 四) 研究方法 本文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在深入了解朱家峪古村落文化内涵的基 础上,对朱家峪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 了朱家峪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设想。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文献综合研究方法:通过阅读有关古村落和古村落旅游的大量文献资料,获 取有关古村落的资料,力争在资料翔实的基础上进行本文的研究。 实地考察研究方法:通过在朱家峪古村落进行的实地考察,加深对朱家峪古 村落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认识,为本文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朱家峪的社会调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针对朱家峪的 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得出了朱家峪古村落旅游的客源市场的基本特征;第二类 是对当地村民的访谈,了解村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程度;第三类是到鲁能朱家 峪开发有限公司和朱家峪村委会收集资料,为朱家峪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 状及问题分析积累数据。 资料分析研究方法:对游客调查问卷和收集到的资料、数据等进行分析,得 出了相关结论,支持本文的研究。 国冯淑华:古村落旅游客源i h 场分析与行为模式研究 ,旅游学刊,2 0 0 2 年第6 期,第4 5 页。 。肖光明、郭盛晖、汤晓敏:占村落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一以德庆县金林水乡为例 ,热带地 理 第2 7 卷第1 期,2 0 0 7 年1 月,第7 l 页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朱家峪古村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 ( 一) 朱家峪古村落的位置及历史沿革 朱家峪在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境内,位于乡政府驻地西南3 7 公里处,在胡 山东北角下。距离济南市约4 5 公里,距离章丘市5 公里。在 2 0 0 6 年第l l 期,第3 9 页 。山东省济南市朱家峪村委会: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 ,小城镇建设2 0 年第l l 期,第4 0 页 1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建了一道防御性围墙,保护了村子的安全。随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朱家峪也不能再继续往日的1 日梦。2 0 世纪初,朱家峪开始有了新式教育。1 9 3 2 年开明人士朱连绂、朱连第创办了朱家峪女子学校,这是中国农村地区较早的女 子学校。在此基础上,几年之后,朱家峪开办了山阴小学。2 0 世纪7 0 年代, 为了方便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在古村的北面建立了新村,使古村得以完整地保存 下来。 ( 二) 朱家峪古村落的文化内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大的农村里保存着丰厚的乡土文化,从村落选址 到建筑布局无不体现着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朱家峪古村落历史悠 久,它的文化内涵也值得我们去探讨。 1 建筑文化 朱家峪古村体现出中国北方特有的建筑文化,古村内的建筑类型齐全,民居、 公共设施、文教建筑、宗教建筑等一应俱全。古村内的民居都是高台阶,青石根 基,山字顶,依山就势而建,这是为了防止雨水和洪水的冲刷,显示出了北方山 村古村落的基本特征。 朱家峪古村落建筑的布局又受到风水思想的影响,蕴涵 着深厚的风水文化。 风水思想是对中国古代村落选址和建筑布局最显著的影响力量。风水思想是 人类在同环境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类从一诞生便与环境打交道,环境的好 坏往往对人的生活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人们无法凭自身的力量对环境 圈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唯一可行的就是对自然环境作出正确的选择。风水就是因 此而产生的一门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 特别是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 农民更不可能对环境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在建村的时候便首先要对环境进行 选择,趋吉避凶,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以及心理上的安全感。尽管风水思想 里有一些封建迷信的内容,但是在迷信的背后,风水思想里也潜藏着许多不可忽 视的合理成分。 。山东省济南市朱家峪村委会: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 ,小城镇建设 2 0 嘶年第1 1 期。第4 0 页 国山东省济南i 仃朱家峪村委会: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9 年,第2 8 页。 。胡念望:楠溪江古村落文化)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9 年,第2 8 页 谤胡念望:楠溪江占村落文化: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穆年,第2 9 页。 。曹f q 新:文化古村落:一类萤要而特殊的旅游资源。江西社会科学 2 3 年第9 期,第2 0 2 页 。朱连鹏,明清占村落朱家峪) 。 1 8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塾停办。但他仍备有“耕读书屋一,种田之外,读书作记,习字赋诗,抒发对山 乡之衷爱,对时弊之感伤。回 耕读文化也影响到朱家峪人对环境的选择以及村子的规划、布局。为了使村 子文运昌盛,村子附近必须有圆锥形的山峰,尤其是在村子的东南方,并且一般 会命名为。文笔峰一。在朱家峪的南面就有这么一座文笔峰。在文笔峰附近还有 三座相连的小山被称为“笔架山 。除了选择环境以外,人们还会在风水大师的 指导下对村子的建设进行规划,以弥补环境的不足。如前面提到的文昌阁和魁星 楼的修建,就是在风水大师的指导下修建的。文昌、魁星是主宰文运的神,朱家 峪的村民们希望可以通过对他们的祭祀使本村文运昌盛。 耕读文化的影响使朱家峪人一直遵守朱子治家格言中“子孙虽愚,经书 不可不读 的教诲,重视文化教育成为村子一贯的传统。明清时期出了不少举人、 进士。明末,朱振典五岁就考取了贡生,精理学,有文望,著有三字经注疏 一书,行于世;清代,朱逢寅自幼聪颖好学,屡试屡第,由季才考至廪生、贡生, 被光绪皇帝钦命为“明经进士一。朱逢寅的两个学生刘仲度、刘元亮都考中了进 士,这便有了“一门三进士一之说。进士故居也成为朱家峪一处著名的人文景点, 故居的雕花门楼极其精美,述说着当年的荣耀。 村子里私塾的数量也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仅从清代至建国前古村主要的私 塾达十七处! 表l 、朱家峪主要私塾一览表圆 塾师姓名执教时间私塾地址 朱调清代中后期村子南北街其故居内 朱士访清末村子南北街其故居内 朱逢寅清末朱氏南楼院内 朱廷访清末西崖头其故居南院 朱廷鸿清末村子西北角其故居内 朱连第清末至民国年间村子西北角其故居内 朱秉枚抗战前朱氏北楼西院 朱连勋抗战初期 文峰山下 。朱连鹏:明清古村落朱家峪 。朱连鹏:明清古村落朱家峪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塾师姓名执教时间 私塾地址 朱连雷抗战初期 南北街,朱秉兴故居内 赵继成 抗战前东崖头其故居内 抗战前至解放战 赵继和东崖头赵立琪故居内 争 张游 抗战初年村东南角张景文故居内 李精一 民国前期 古立交桥南 李茂柏建国前坛桥七折北其故居内 马纯懋清末至民国初年西崖头北侧其故居内 马昌厚抗战前西崖头其故居内 马福厚民国至建国前西崖头北侧其故居内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民国时期村子创办了女子学校,这在当时反响很大。女 子学校的创办和朱家峪人重视教育的传统以及开明是分不开的。民国二十一年 ( 1 9 3 2 ) ,在章丘教育先师朱连绂的大力支持下,开明人士朱连第等人创办了女 子学校。学校共设一个班,二十多名学生。女子学校的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走门 串户,劝说那些已经和正要缠足的少女放足。这一活动深得民心。 朱家峪最著名的学校当属山阴小学,该校系四进院落,占地6 6 亩,南北长, 东西宽,校门是模仿黄埔军校校门而建。山阴小学的创建和章丘教育先师朱连厚 分不开。朱连厚一向十分重视文化教育,认为要强国富民离不开教育。他积极敦 促朱连勋等人大力开展募捐活动,不断筹措建校资金。民国三十年( 1 9 4 1 ) 动工 创建“山阴小学”,民国三十三年( 1 9 4 4 ) 九月,学校竣工。 建国之后朱家峪人更是遵守着重视教育的一贯传统,从建国到现在朱家峪出 了1 9 0 多位大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著名学府都有 朱家峪学子的足迹。 3 宗族文化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族而居的农业社会。人与 人之间的一切关系几乎都以血缘为坐标来展开。“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以血缘 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一种聚族而居的村落的雏形。如西安半坡遗址的情况就说明了 这一点。仰韶文化时期的半坡村已是一个拥有五六百人的大村落,整个村落由中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央的一个大房子和周围的4 6 个小房子组成,而且小房子的门多面对着大房子而 呈辐聚向中心状态捧布,小房子之外则是村落的边缘,并以壕沟为界标,无疑这 个大房子是半坡村的政军文教中心。一古村落作为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活的标 本,默默地诠释着这样一种格局。在古村落中,宗祠是最能体现这种宗族关系的 建筑。“村落的整个心理场都是以宗祠为中心层层扩展的,这种具有正价的引力 场( 即心理场) 不仅使宗祠成为村民日常活动的中心( 各种祀祖、诉讼、喜庆等 族中大事均在此进行) ,而且使宗祠也成为村民心目中的精神文化中心。许多表 面上看似松散的传统村落,实际上却被一种潜在的宗族关系连接为一个感应强烈 的心理场,这个场的中心就是祠堂。修圆 朱家峪人重视宗祠的建设,历史上朱家峪有朱氏家祠、李氏家祠、赵氏家祠 等。其中,朱氏家祠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 朱氏家族的子弟们遵守l :朱子治家格言中“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的 教导,为了报本追远,敦宗睦族在清光绪八年( 1 8 8 2 ) 修建了朱氏家祠。家祠分 里外两院,外面的院子是一方空地,祭祖之前人们要在这方空地上正衣冠后才能 进入祠堂。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家祠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这和刘沛林指出的 宗祠既是村民日常活动的中心,又是村民心目中的精神文化中心一致。 朱氏家祠是祭祖的中心空间,每年正月初一,朱氏子孙搿入室思静,肃然致 哀一,。非敢谓光前裕后,实不忘报本追远一。家祠成为人们尊祖敬宗,怀念先人 的场所,也成为激励子孙后代不能忘本,继承祖先的精神,不断进取的场所。 4 民间信仰文化 民间信仰,一向在历史上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和积极作用。民众对于那些为 人类安全而补天纳地的创世神之崇拜,对于为维护民族生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 英雄祖先之崇拜,对于创造发明有特殊贡献的名工巧匠之崇拜,还有对于圣贤豪 杰和爱国志士之崇拜,汇成了历代民间信仰的主流。9 中国的民间信仰崇拜形式 归纳起来,大致分为四大类:一是对自然物、自然力的崇拜;二是对幻想物的崇 拜;三是对附会以超自然力的人物的崇拜;四是对幻想的超自然力的崇拜。回朱 。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 9 9 7 年,第9 7 9 8 页 。刘沛林:论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空问 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年第l 期, 第4 5 页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 。乌丙安:中国民闻信仰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4 页 2 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家峪作为一个古村落其中包含着深刻的民间信仰文化,一些具有普遍影响力的崇 拜形式在朱家峪都能够找到踪迹。 首先是对幻想物的崇拜,包括对保护神、世俗神等的崇拜。在民间,土地保 护神是全国普遍崇拜的神灵。汉族作为最大的农耕民族,最崇拜土地神。到清 代,土地神的崇拜已成为最广泛的全民崇拜。国土地神灵保佑一方水土一方人的 安宁这个职司是民间广泛认同的。 在朱家峪古村内就有一座土地庙,位于古村 下崖沟中段路东,女子学校东上院的西北屋。在土地庙内塑有土地正神一尊。村 民们在这里祭祀土地神,祈求土地神保护村民们的平安;山神也属于保护神,在 胡山东北角下有山神庙,相传农历三月十六为山神的圣诞日,村民在这一天会前 来祭拜以求人畜平安;对龙王的崇拜是一种很普遍的世俗神崇拜。在古代,龙王 是主管各地水旱和农业丰歉的神,因此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创造 并沿袭了许多祭龙王的仪式。在胡山东麓的圣水庙里也有一座龙王庙,人们来这 里祭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圣水庙内送子娘娘、眼光奶奶、石大夫爷等也都属于 世俗神。这些俗神在当地的崇拜中享有香火,往往有很强的影响力。 其次,对一些附会以超自然力的人物的崇拜。在中国民间信仰中,赋予实有 人物神性或半神性的信仰实体大致有四种;一是神入,二是仙人,三是圣人,四 是巫师。民间对于关公或关帝、关老爷的崇拜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典型的神人 崇拜。其影响之深广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各路神灵的崇信,有清以来遍布全国各地 城镇乡村的关帝庙就是最有力的明证。 朱家峪古村中也有一座关帝小庙,位于 古村双井北,建于明代,复修于清嘉庆十三年( 1 8 0 8 ) 。小庙三面用大青石扣砌 而成,座北面南。在其他地方这种体量的庙一般供奉土地神,在朱家峪却供奉关 公,可以说体现了朱家峪民俗的独特性。 朱家峪的圣人崇拜主要体现在对儒家思想有重要贡献的几位先哲的崇拜上, 在胡山东麓有一座五圣祠,祠内供奉着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和朱熹五位儒家 圣人。五圣祠建于明代,几经修复。古时,文人学士多游于此,是章丘一大名胜。 5 、民俗文化 西岛丙安:中国民问信仰 ,上海:,卜海人民l n 版社1 9 9 6 年,第1 2 l 页 密乌丙安:中陶民问信仰 ,上海:,i :海人民 i j 版社,1 9 9 6 年,第1 2 2 页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第1 2 2 页 鲫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 ,f :海:1 二海人民 i :版社,1 9 9 6 年第1 8 l 页 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商银行2025西宁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医疗
- 2025年3D打印的医疗植入物研发
- 工商银行2025天津市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交通银行2025宜春市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2025行业品牌建设成功案例
- 交通银行2025阜新市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2025白山市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建设银行2025太原市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中国银行2025巴中市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个人独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简化方案
- 数学游戏(单元复习课件)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 新学期幼儿园小班新生家长会课件
- 2024年车险理赔保险知识试题库(附含答案)
- 极简化改造实施规范
- 热固复合聚苯乙烯防火保温板应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 线性代数精第一章第一节课件
- 计算机系统原理13015习题答案
- 动物病料的采集运输保存
- 创意设计垃圾桶
- 截肢患者康复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