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doc_第1页
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doc_第2页
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doc_第3页
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doc_第4页
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1905年随着定军山问世,中国电影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漫长旅程,经历了战乱,国破家亡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前仆后继,一直不停地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努力探索。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张石川(19221980),和郑正秋联合创办新民电影公司,并联合执导了难夫难妻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通过包办婚姻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造成了难夫难妻的生活,对现实批判意义极大。劳工之爱情是以戏剧的手法通过一个木匠为追求爱情和开诊所治骨折的未来岳父的闹剧来勾画了当时贫困的社会普遍现实,也是中国电影喜剧萌芽的开端。秋【1888-1935】黎民伟(18821953),中国电影之父,生于日本,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和兄弟黎海山,黎北海,妻严珊珊共同创作并演出庄子试妻,黎民伟反串庄子之妻,1926年,他随军北伐,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拍下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1930年组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他著名的作品古都春梦。抗战爆发后,他辗转于粤桂为抗日宣传而奔走,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直到1953年逝世。黎民伟和他的庄子试妻洪深(18941955)中国早期电影的开拓者。编导作家,戏剧批评家,曾于19251937年任明星影片公司 做编导,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电影文学剧本申屠氏,并引进了有声电影技术。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英文秘书。8月与田汉等发起成立并以光明剧社名义加入中国左翼剧团联盟(1931年改组为“左翼剧作者联盟” ) ,任总书记。1931年到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34年回到青岛,在山东大学任外文系主任。授课之余仍从事戏剧研究和有关活动。他参加了著名京剧票社“和声社”,带领师生演出了话剧寄生草,创作了正规的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就是由他编剧。他的弟弟洪济,原在上海主持金龙影片公司兼任导演,先后拍摄了飞龙传、黑夜怪人、海上女侠、荒塔奇侠等影片。抗战前夕,洪济应邀赴香港拍片,并创建了华南影片公司。他的妻子钱似莺是中国电影第一位侠女,他的孙子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洪金宝 。第二代导演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晓丹、张骏祥、桑弧等。 “第二代导演”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第二代导演是在左翼电影运动影响下开始电影创作的,他们遵循反帝反封建的制片路线,追随时代前进步伐,贴近社会生活,摄制了一大批表现工人、农民、妇女和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影片。他们的代表作有吴永刚的神女、程步高的春蚕、费穆的城市之夜、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渔光曲以及沈西苓、袁牧之的桃李劫等。可以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孙瑜(19001990),早年留学美国,1930年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导演了故都春梦等,重要作品大路小玩意长空万里及武训传,被称为电影诗人,新中国建立后,他继续电影事业,51年导演的武训传被批后,他又相继导演了乘风破浪青年鲁班等,孙瑜是受西方戏剧结构感染的导演,他的镜头视觉给人轻松流畅之感,这是当时很少见的。蔡楚生和他著名的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19061965),广东潮阳人,参与了27部影片的创作,其中任编导的有10部,被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1933年的都市的早晨是他的成名作,其代表作有:新女性、迷途的羔羊、孤岛天堂、前程万里、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导)分别创造了当时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1935年2月,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使中国电影首次享誉国际影坛。蔡楚生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人物性格刻画细腻入微,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一江春水向东流在香港上映数月达票房最高纪录,当时万街空巷,人们奔走相告这一奇观,至今仍是电影史辉煌的一页。吴永刚(19071982),生于江苏吴县。1932年后参加影片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的拍摄工作。1934年编导处女作神女,一举成名。他一生共拍摄了27部影片,有忠义之家、终身大事、迎春曲等。1936年的国防影片壮志凌云,体现了团结抗敌的时代精神,使他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著名导演。解放后,他导演了新中国第一部表现土地改革的影片辽远的乡村。1961年,他接连拍摄了戏曲片碧玉簪和尤三姐,堪称戏曲电影的精品。1980年与吴贻弓合作的巴山夜雨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之作。吴永刚一生治学严谨,素以“艺贵真实”律己。在导演艺术上讲求质朴、真实,形成了独特的素描风格,成功地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群像。费穆(1906年1951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吴县。他擅长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并调动电影的各种元素为塑造人物服务。1933年,其导演处女作城市之夜公映,轰动上海滩。1935年,与罗明佑联合导演的天伦开创中国电影的两项第一:第一部从头至尾配上音乐的影片,第一部采用中国传统古乐和民间音乐的影片。1936年导演的狼山喋血记,被认为是国防电影的代表作。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成为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代表作小城之春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和电影化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被海外影评家评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太太万岁桑弧(19162004),桑弧的几个第一,在中国影响极大,桑弧先生作为导演在中国电影史上创下的三个“第一”纪录: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戏曲片(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1956,根据鲁迅原著改编);新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魔术师的奇遇(1962)。他的太太万岁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让观众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张爱玲的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获得极大成功。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山(19021955),编导,原名匡韶,浙江海宁人,出生于杭州,早年曾从事美术和戏剧活动,1922年进入影坛参与创作了杨花恨、儿孙福、同居之爱、王氏四侠等影片。1932年与蔡楚生等合作拍摄共赴国难抗日战争爆发后,拍摄有抗战四部曲保卫我们的土地、好丈夫、胜利进行曲、还我故乡等片。后与阳翰笙、蔡楚生、郑君里等人组织联华影艺社拍摄由他编导的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曾轰动中国影坛。新中国成立后史东山编导了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获第六届卡洛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奖,并著有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论电影镜头的组接等书。史东山编导的影片,内容丰富,人物完整,具有历史的概括性与生活的真实感;在艺术上富于简练、明快、流畅的特点。第三代导演“百年六代,影像中国”。当蔡楚生、费穆等第二代电影人完成了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并创造出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后,一群从战争年代过来的革命文艺战士开始在电影艺术创作中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在如何表现生活本质、反映时代风貌、展现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等诸多方面,努力探寻中国式的表达: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这批活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电影人,被称为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崔嵬(19121979),中国电影演员、导演。1930年入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编剧。1936年末参加陈波儿等组织的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保卫芦沟桥的创作演出,后加入救亡演剧一队。1938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任中南文化局局长,中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1955年主演故事片宋景诗。他导演的影片有一种气势磅礴、浓郁粗犷的艺术风格。在环境的渲染上,充满着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在人物刻画上,既善于表现强烈的戏剧动作,又努力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青春之歌中这一风格得到完整的体现。他导演的小兵张嘎,手法纯熟,画面流畅而富有韵味,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崔嵬还先后导演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穆桂英大战洪洲等戏曲艺术片。他导演的戏曲艺术片杨门女将于1962年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水华,男,原名张毓番,1916年11月在江苏南京出生,中国著名电影导演。 水华17岁就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参加左翼戏剧运动。1936年赴日本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武汉,参加了抗敌演剧队。他与王滨合作将歌剧白毛女搬上银幕,他们在忠实于原剧精神的基础上又作了新的电影处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该片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多年历演不衰。 1954年,他与梅白等合作完成了影片土地,接着,他导演了影片林家铺子,该片是水华的一部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充分表现出他在导演艺术上的成熟与功力,影片场景朴实而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色调变化丰富,导演处理上既注意了艺术上的整体性,细节处理又很讲究,1986年11月香港22位影评人在电影双周刊第200期上选出中国电影史上10部大片,林家铺子名列第五。 六十年代初,水华连续拍摄了革命家庭和烈火中永生。这两部影片在导演处理上深沉含蓄,精致凝练,塑造出周莲、江姐、小萝卜头等颇有光彩的艺术形象。 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他成功地拍摄了影片伤逝,该片在导演手法上又作了新的探索,寓意深远,富于哲理。谢晋主要作品: 1957年,女篮五号,成名之作。 1962年,红色娘子军,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5年,舞台姐妹 1975年,春苗 1977年,青春 1979年,啊!摇篮 1980年,天云山传奇 1982年,牧马人 1984年,秋瑾,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 1989年,最后的贵族 1992年,清凉寺的钟声 1993年,老人与狗 1996年,女儿谷 1997年,鸦片战争 2001年,女足九号谢晋1923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一个书香门第。童年在上海浦东中学求学, 1941年考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受到中国著名戏剧家曹禹、焦菊隐、马彦祥等师辈教导和培育, 1943年辍学后,跟随马彦祥、洪深、焦菊隐去重庆中央青年剧社工作。在少年游、黄花岗、鸡鸣早看天等剧中任剧务、场记和演员,这时他确立了向导演专业发展的志向。 1947年至1948年开始电影导演生涯,从影后第一部担任副导演的影片是吴初之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讽刺喜剧哑妻。他的成名作是女篮五号与红色娘子军。由谢晋导演的许多影片曾频频在国际、国内获奖,他是目前中国获奖最多的电影导演。1983年、1985年和1992年法国、美国、印度分别为他举行“谢晋电影回顾展”。他的作品得到国内外几亿观众的承认和喜爱,海外影评家们赞誉谢晋为“当今国际影坛上最有名望的中国人”!谢晋的影片充满着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精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个性。他说:“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倾注导演最大的激情,是艺术家人品、修养的结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烧。”“我拍影片更多的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希望对祖国、对人类贡献美? 谢晋曾三次担任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主任委员,还曾经担任过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塔什干电影节、阿尔及利亚电影节、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评委。他是中国电影史一座永远的丰碑!谢铁骊,1925年生,江苏淮阴人,中国电影导演。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1940年入新四军淮海军政干部学校学习。1941年入苏北新四军淮海剧社任演员。 1945年任三十军文工团团长 。 曾创作话剧剧本吹灯、三勇士、海城起义等。 1940年参加新四军,在新四军三师淮海剧团当演员。1950年到北京,在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任教员兼表演系副主任。 1956年,任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副团长,同年,进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副导演。 1959年,独立导演了影片无名岛。1960年,导演了影片暴风骤雨,真实再现了土地改革运动的磅礴气势,细致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农民形象。1963年,根据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导演的影片早春二月,在民族风格与电影表现手法结合方面作出了成绩,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名片。1964年,改编并导演了影片千万不要忘记。70年代相继拍摄现代京剧舞台艺术片智取威虎山、龙江颂、海港和杜鹃山。1975年,改编、导演海霞。1978年,与陈怀皑、巴鸿联合导演影片知音。1983年,改编、导演影片包氏父子。1984年,改编、导演影片清水湾,淡水湾。 谢铁骊的导演艺术创作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具有新颖脱俗的艺术魅力,能将深刻的思想内容,缜密的情节结构,精细的人物刻画,优美的抒情色彩和浓郁的诗的意境融汇在一起。影片今夜星光灿烂以群像表演刻画战争的残酷性,一张张活生生的面孔,想漫天的星斗永远陪伴着我们,要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为新中国而献身的英雄们!八十年代末期,谢铁骊把宏篇巨著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红楼梦六部搬上了银幕,在该片中谢铁骊积聚了自己几十年导演艺术创作的经验,以磅礴的气势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段再现了那曲封建制度的挽歌,为表璋他的突出导演成就,中国电影家协会授予他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中国演员网) 进入九十年代,谢铁骊仍活跃在电影界,先后导演了月落玉长河、天网等优秀影片。 代表作品:暴风骤雨、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红楼梦六部、海霞、早春二月、清水湾,淡水湾、知音、大河奔流、千万不要忘记、天网、包氏父子、月落玉长河 红楼梦六部获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导演奖 “第四代导演”主体是60年代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提出中国电影“丢掉戏剧的拐杖”,打破戏剧式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的风格和开放式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意义性和从生活中、从凡人小事中去开掘社会与人生的哲理。第四代导演有理论有实践是这一时期获得重大成就的一支导演力量。主要代表人物吴贻弓、吴天明、张暧忻、黄建中、滕文骥、郑洞天、谢飞、胡柄榴、丁荫楠、李前宽、陆小雅、于本正、颜学恕、黄蜀芹、杨延晋、王好为、王君正等。和滕文骥导演的生活的颤音friend: Discount MBT Masai Shoes Discount MBT Shoes Clearance MBT Shoes US Clearance mbt shoes outlet Masai MBT Shoes Outlet1939年10月25日生于陕西省三原县西阳镇。祖籍山东莱芜。 1960年2月从影,任西安电影演员剧团演员。1974年至75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1976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红雨”摄制组见习,从师于著名导演崔嵬。1977年,返西安电影制片厂任场记、副导演。1979-1981年与滕文骥联合导演电影生活得颤音和亲缘。前者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优秀青年创作奖。1983年导演影片人生因影片揭示了当代农村青年的追求与命运,在全国引起轰动,成为当年上座率最高的影片之一,1983年10月至89年3月,任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任职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胆启用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家,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后来被称为中国电影第五代代表人物的张艺谋黄建新、周晓文,顾长卫等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脱颍而出。这批青年艺术家的作品立意独特手法新颖,连连在国内外获奖,为中国电影赢得了荣誉。这不但使这批青年艺术家在影坛站稳了脚跟,也使名不见经传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成为国内外注目的中国新潮电影的摇篮。1986年,导演电影老井(Old well)。由于影片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获87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配角奖。第五代第六代相信广大影迷都如数家珍,他们为中国是电影焕发了新兴的力量,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吴子牛,何群成为中国电影的中流砥柱,陈凯歌的黄土地、大阅兵打破了以往传统模式,对新文化有着一种新的追求,霸王别姬是陈凯歌的巅峰之作,影片对新旧文化 废弃与传承进行了大胆的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