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凯凯里里城城市市总总体体规规划划 ( (2009-2030) ) 凯凯里市第三里市第三轮轮城市城市总总体体规规划划 为加快实施“城镇带州战略” ,推进“大凯里”建设,经过两年的努力,由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负责规划的凯里市第三轮城市规划(20072025年)修编近期完成, 这为凯里今后的建设描绘了蓝图。 一、 、规规划范划范围围 1、 市域规划区:凯里行政区域面积; 2、 城市规划区:东至三棵树、开怀,西至麻江下司; 3、 中心城区:现凯里市建成区; 二、区域定位二、区域定位: 1、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一体化:黔黔东东区域性中心城市,黔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东东南州南州经济经济、文化、服、文化、服务务中心中心。 2、 城市职能的国际化与专业化:具有一定国具有一定国际际影响力的苗、侗文化旅游中心。完成建影响力的苗、侗文化旅游中心。完成建设设国国际际旅游城市的旅游城市的阶阶段性目段性目标标;打造旅游休;打造旅游休闲闲城市,城市,实现实现区域城市区域城市错错位位发发展。展。 3、 城市特色的地域化与个性化:充分融入苗侗民族文化、体充分融入苗侗民族文化、体现现地域性和唯一性。地域性和唯一性。 三、城市建三、城市建设设目目标标: 将凯里建设成为具有国国际际旅游接待能力和苗侗文化特色旅游接待能力和苗侗文化特色鲜鲜明的生明的生态现态现代化城市。代化城市。 四、四、产业发产业发展定位展定位: 贵贵州州东东南部南部现现代服代服务业务业集聚中心,循集聚中心,循环经济环经济和和绿绿色色产业产业基地,承接基地,承接东东部部产业转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中国西部具有国移的重要平台,中国西部具有国际际影响的民族文化,自然影响的民族文化,自然风风光与休光与休闲闲度假相度假相结结合的旅游目合的旅游目 的地和特色旅游城市。的地和特色旅游城市。 五、区域城五、区域城镇镇空空间间的基本框架的基本框架: “一心一心”: :凯里市中心城区是一级中心,含现城区、开发区片区、开怀片区、下司片区。 “三三轴轴”: :1、沿国道65为主轴线,依托其联系下司、开发区、主城区、三棵树组成,是凯里重要的聚合轴,可以和麻江、台江联动发展。 _ 精品资料 2、西翼次轴线,依托省道306、308及今后联系凯里厦蓉高速公路的快速干道形成,联系炉山、万潮等城镇,远景可实现和丹寨、黄平的联动。 3、东翼次轴线,依托省308和凯里至旁海公路展开。 _ 精品资料 _ 精品资料 _ 精品资料 _ 精品资料 _ 精品资料 _ 精品资料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1 第二章第二章 城城乡统乡统筹筹发发展展规规划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 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二节 生产力布局.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三节 人口与城镇化.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四节 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五节 空间管制规划.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六节 综合交通发展规划.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七节 主要城镇给水排水规划 .7 第八节 电力电信规划.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九节 能源结构规划 .8 第十节 环境保护规划.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十一节 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保障.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十二节 城镇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十三节 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三章第三章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总总体体规规划划.1 第一节 城市性质及规模 .1 第二节 规划策略与发展目标 .2 第三节 城市发展方向 .2 第四节 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3 第五节 总体布局 .5 第六节 综合交通规划 .11 第七节 空间管制规划 .21 第八节 绿地系统规划.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九节 给水排水规划 .25 第十节 电力电信规划 .27 第十一节 环保环卫规划 .27 第十二节 燃气工程规划 .28 第十三节 重要基础设施布局 .29 第十四节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9 第十五节 住房建设规划 .30 第十六节 旧城改造规划 .31 第十七节 城市形象设计及景观规划.错误错误!未定!未定义书签义书签。 。 第十八节 综合防灾规划 .34 第四章第四章 开开发时发时序分析序分析.36 第五章第五章 制制订订和和实实施城市施城市规规划的重要措施划的重要措施.37 _ 精品资料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五 1 五 编编制目制目的的 为适应凯里-麻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管理和资源 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效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推进凯里-麻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特编制凯里-麻江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五 2 五 规规划指划指导导思想思想 体体现现“科学科学发发展展观观”及及“城城乡统乡统筹筹发发展展”的思想的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 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科学系统的观点,敢于解放思想、放 开思路,对城市的定位、城市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拓展、用地布局、交通组织、城市 形象特色等方向作深入的研究,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推进 扩容进程,提升城市综合功能,注重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的凯里-麻江城 市。 五 3 五 规规划原划原则则 坚坚持持“以人以人为为本、生本、生态优态优先、持先、持续发续发展展”的原的原则则。 。 以凯里-麻江城市丰厚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为基础,立足于城市建设和扩容过程中生 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区域内居民提供享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 五 4 五 规规划主要依据划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四)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五)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六)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年) (七)黔东南州域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年)(待批稿) (八)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 (九)黔东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凯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规范、政策 (十二)凯里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十三)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五 5 五 规规划期限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9-2030 年,共 21 年; 其中:2009-2015 年为近期,6 年; 2016-2030 年为远期,15 年。 五 6 五 规规划划层层次次 本规划按二个层次进行: (一一)市域城市域城镇镇体系体系规规划:划:主要工作是明确规划设计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凯里- 麻江城市各级城镇的分工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配置,确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原则, 明确空间管制范围,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二二)城区城区总总体布局:体布局:主要工作是确定凯里-麻江城市的性质、职能、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发 展目标,研究城市合理的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城市的空间布局型态及功能划分,明确城市特 色,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合理布局交通及基础设施,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 针。 五 7 五 规规划范划范围围 为合理引导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划范围为三个 层次。 (一一)市域市域规规划区:划区:包括凯里市和麻江县的全部行政辖区范围,分别是 1222.2km2和 1305.9km2,总共为 2528.1km2。 (二二)城市城市规规划区:划区: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控制地区,其中凯里市范围包括城西、大十字、西门、 洗马河、湾溪办事处和鸭塘、舟溪、三棵树镇、凯里经济开发区以及炉山镇,面积约为 712.3 km2;麻江县范围包括麻江县城杏山镇和下司、宣威镇以及龙山、碧波乡,面积约为 _ 精品资料 797.9km2,至此,凯里-麻江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 1510.2km2。 (三三)中心城区范中心城区范围围: :中心城区包括,即凯里市城区范围和麻江县城区范围,面积分别为 377.0km2和 415.4km2,总面积为 792.4km2。凯里市城区范围为以现状凯里老城区为主开发发 展的区域,包括凯里老城区、开怀片区、开发区、巴拉河片区以及炉山片区;麻江范围包括麻 江县城及碧波片区、龙山-宣威片区和下司片区。 1、凯里范围:范围包括城西、大十字、西门、洗马河、湾溪街道办事处及开怀、蒿支坪、九 寨、 (岩脚)、清新、马鞍、翁堤村、凯里经济开发区(西区)及炉山镇局部地域,总面积 377.0km2(其中涉及到凯里经济开发区面积为 65.4 km2,炉山镇面积约为 74.4km2)。 2、麻江范围:范围包括麻江县城杏山镇及下司镇、宣威镇、碧波乡和龙山乡局部地域,总 面积 415.4km2(其中涉及到麻江县城杏山镇 66.5 km2,下司镇面积约为 82.7km2,宣威镇面积 约为 117.3km2,碧波乡面积约为 60.7km2,龙山乡面积约为 88.2km2)。 第二章第二章 城城乡统乡统筹筹发发展展规规划划 第一第一节节 经济经济社会社会统统筹筹发发展展 五 8 五 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1、总体目标 到 2030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同期国内中等水平,形成 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的市场机制、和谐的生态环境和协调的社 会发展体系,实现市民素质、生活质量、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2、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型工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经济结构明显 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持续增加,人均 GDP 达到国内旅游城市前列,城乡全面进入 小康社会。规划近期 2015 年生产总值达 170 亿元,人均 GDP 超过 20000 元,地方财政收入 达到 20 亿元。规划远期 2030 年生产总值达到 1140 亿元, 人均 GDP 超过 40000 元,地方财 政收入达到 100 亿元。 3、社会人文目标 形成拥有良好精神文明的社会风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现 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融;挖掘和传播优秀的苗侗民族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文化、教育、科技、 医疗、社会保障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主要社会人文指标逐步达到国内城市平均水平。建立 均衡化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 和谐、繁荣、稳定、文明。 4、城市建设目标 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建设具国际水平的旅游接待设施,拥有先进的城市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保持优秀的城市生态环境。2030 年人均 居住面积达 27m2,人均道路面积达 15 m2,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 12m2。通过 20 年时间的 努力,将凯里麻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旅游接待能力和苗侗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型现代化城 市,人口规模达到 160 万。 5、环境发展和资源利用目标 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森林植被、自然地貌、水源地、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合理 保护,形成功能合理、科学布局的生态绿地网络。工矿企业得到全面整治,污水、废弃物、烟 尘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居民生活环境安全,全市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 续发展。土地、水、矿产和能源等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集约使用。资源、能源 的利用效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节水技术得到全面推广, 节能减排得到有效控制,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得到全社会的倡导和有效利用,自然生态系统 和人工生态环境达到和谐共融。 五 9 五 城城乡发乡发展指展指标标体系(体系(强强制性内容)制性内容) (1)规划采用经济、社会人文、资源、环境共 4 大类、15 中类、36 项指标进行引导和控 制,其中各项规划指标详见附表 1“凯里麻江城市发展指标体系汇总表”。 (2)指标体系中引导性指标 9 项,是各阶段评估和检查总体规划实施完成情况的重要参 数。 (3)指标体系中控制性指标 27 项,是保障城乡资源得到科学集约利用、环境得到合理持 续保护、确保社会公平、保护城乡弱势群体公共利益的刚性指标,应严格执行。 _ 精品资料 五 10 五 区域区域协调协调策略策略 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和泛三角经济区的竞争与合作,承接产业的梯度转移和产业链地延 伸,吸引区域流动要素进入优势、特色产业,进入交通、能源、市政、环保旅游开发等领域。 凯里麻江城市发展成为一个 160 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成为贵州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按照州域“四圈一区”区域战略分工,谋求凯里城市经济圈与州域其余经济单元的错位发 展,推进州域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凯里麻江城市整合发展,争取行政区划调整,统筹城市分区功能和市政基础设施、社 会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与雷山、台江、黄平、丹寨在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共 建共享。 五 11 五 凯凯里城市里城市经济经济圈城圈城镇协调镇协调 到 2030 年,在凯里城市经济圈范围内形成如下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一级城镇:凯里麻江中心城市。包含凯里老城区、开怀城区、下司城区、杏山碧波城 区、龙山宣威城区、炉山城区在内,人口规模为 160 万人。 二级城镇:卫星城。以雷山、丹寨、台江县城为卫星城。人口规模达到 6-10 万人。分布在 该级城镇的城镇人口总量为 22 万人。 三级城镇:重点镇。以旁海、革一、施洞、西江、永乐、兴仁、谷硐为重点镇。各重点镇人口 规模达到 1.0 万人左右。分布在该级城镇的城镇人口总量在 7 万人左右。 四级城镇:一般镇。其余城镇为一般镇,共 27 个,各一般镇人口规模达到 0.5-1.0 万人。 分布在该级城镇的城镇人口总量在 18 万人左右。 到 2030 年,凯里城市经济圈内城镇人口总量达到 210 万人。 五 12 五 城城乡统乡统筹策略筹策略 树立城乡空间规划和建设上的整体生长观,合理配置资源,按照生态优先、整体最优、集 聚发展、机会均等的原则,加强城乡空间整合,促进城乡空间协调、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健全城乡产业体系,建立城乡产业关联。积极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引 导发展多元化农业,不断提高城镇和乡村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活力。 城乡公共资源统筹。合理配置社会教育、卫生、科技等公共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安排,消 除乡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资源匮乏的局面。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结构体系,形成层次清晰、 体系完整、健康运转、集约利用的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城乡制度公平。打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障碍,建立推进城乡社会公平的制度体系。 城乡财税统筹,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平税赋,实行以工补农;城乡就业统筹, 实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一的用工制度和统一的劳动保障;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实行城乡 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管理(体制)统筹,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第二第二节节 生生产产力布局力布局 五 13 五 生生产产力布局力布局 1、产业选择 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发展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化学工业、绿色轻工业;承接东部发达地 区产业转移,发展新型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依托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业;依托区域 性中心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化的特 色种植及养殖业。 2、产业发展布局 建立“一心两区两带”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一心(中心城区):近期发展以商贸流通、房地产、餐饮服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 娱乐、大中型专业批发贸易市场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中远期发展总部经济区及中央商务区 等。 两区(两个工业聚集区):建设凯里经济开发区和碧波炉山工业聚集区。其中,凯里经 济开发区重点布局发展民族制药、特色食品、加工制造、现代物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承 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碧波炉山工业聚集区布局发展现代物流、加工制造、 建材等相关产业。 两带(特色旅游经济带、休闲旅游经济带):以凯里市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重点规划布 局三棵树巴拉河舟溪龙山特色旅游经济带及清水江下司河休闲旅游带,大力开发以 特色民族文化业。 _ 精品资料 第三第三节节 人口与城人口与城镇镇化化 五 14 五 总总人口控制目人口控制目标标 2015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0以内,总人口控制在 85 万人;2030 年人口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 6.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 190 万人。 五 15 五 城城镇镇人口人口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2015 年城镇人口达到 59 万人;2030 年城镇人口达到 170 万人。 五 16 五 城城镇镇化目化目标标 2015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 69%;2030 年城镇化水平达到 89%。 五 17 五城城镇镇化化战战略略 (1)有序城镇化、健康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 (2)促成凯里地级市,极化带动全州城镇化发展。 (3)加快凯里中心城市职能优化与调整;优化麻江县城、炉山、宣威等城区职能。 (4)适度超前建设城市,扩大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5)以推动“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乡村城镇化进程。 第四第四节节 城城镇镇体系体系结结构与构与组织规组织规划划 五 18 五 城城镇镇空空间结间结构构总总体布局体布局 在凯里麻江范围内形成“一心二轴”的城镇空间基本框架。即以凯里麻江城市中心城 区、沿沪昆高速城镇聚合轴和凯里都匀城市空间聚合轴构成区域城镇空间主体结构。 凯里麻江中心城区由主城区、炉山城区、杏山碧波城区、龙山宣威城区组成,是市 域城镇空间的极核,也是黔东南州城镇体系的一级中心。 沿沪昆高速城镇聚合轴依托沪昆高速公路联系下司、开发区、主城区、三棵树组成,实现 和麻江、台江的联动发展。 凯里都匀城市空间聚合轴依托凯里至都匀城市快速干道,以宣威城区为重要的节点, 与都匀市联动发展。 五 19 五 城城镇镇空空间结间结构构实现对实现对策策 1、片区空间组合 在凯里麻江市域范围内分 5 个功能区进行组织:即中心重点发展区、西北部矿藏富集 区、东北部沿清水江片区、南部巴拉河禾里水库生态控制区、西部沿贵新高速公路片区。 2、中心镇协调组织 选择现状基础较好、交通相对便利的旁海、谷硐作为市域范围内次一级的发展极核,整 合所在区域的资源,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有选择地分担中心城区转移出来的部分功能。 3、基础设施引导 按照禁止建设区保障生存条件、控制建设区限制发展条件和优先建设区创造积聚条件为 原则引导建设区域性基础设施。 4、制度推进 跨越现有乡镇行政界限,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共建、产业联合开发等方面广泛进行乡 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逐步推行乡镇财税改革,对因为生态优先而发展受到限制的区域进行 必要的转移支付支持。 5、凯里城市经济圈协同发展 凯里城市经济圈范围内组织实施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框架。推动中心城区的极化发展,增 强中心集聚能力;注重和凯里市紧密区域内的麻江、黄平、台江、雷山、丹寨之间的联系和互 动,整合区域资源,注重区域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以心聚群;以群强心”。 五 20 五 城城镇镇体系功能体系功能结结构构 凯凯里里麻江城麻江城镇镇功能功能结结构构规规划一划一览览表表 序列序列等等级级序列序列城城镇镇名称名称城城镇职镇职能能 一中心城区 由主城区(含凯里老 城、开怀片区、开发 区、下司片区)、炉山 城区、杏山碧波城 区、龙山宣威城区 组成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苗族文化中心城市和侗族文 化传承地;贵州东部重要的旅游服务中心和新 型工业化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东南州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新型工业和旅游 服务业为主导的综合型城市。 _ 精品资料 旁海 东北部中心镇,以发展特色民族产品加工、农 副产品加工和农村产业服务的农贸型城镇。 二中心镇 谷硐 西部中心镇,以发展矿产品加工和建材工业为 主的工业型城镇。 舟溪 发展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城郊镇。 万潮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城郊型工业为主的城郊镇。 龙场 发展城郊型工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工贸型小 城镇。 湾水 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特色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 型小城镇。 大风洞发展矿产采掘加工为主的矿源型小城镇。 凯棠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小城镇。 贤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型小城镇。 景阳 市域西部重要的交通节点,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的小城镇。 三一般镇 坝芒发展矿产采掘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小城镇。 五 21 五 城城镇镇体系体系规规模模结结构构 凯凯里里麻江城麻江城镇镇体系体系规规模模结结构构规规划一划一览览表(表(2030 年)年) 规规模等模等级级城城镇镇名称及名称及组组成成 规规模模 (万人)(万人) 数量数量 (个)(个) 凯里麻江中心城区 160 凯里老城区35 开怀片区15 开发区30 主城区 下司片区15 95 炉山城区10 杏山-碧波城区20 一 其中 龙山-宣威城区35 1 二旁海、谷硐1-22 三 舟溪、万潮、龙场、湾水、大风洞、凯棠 贤昌、景阳、坝芒 0.5-17 五 22 五 城城镇镇建建设设用地分用地分类类指指导导 城镇人均建设用地视现状用地情况确定,并可在以下规定允许调整的幅度内有所增减。 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允许调整幅度(m2/人) 50一、二 应增 5-20.0 50.1-60.0一、二可增 0-15.0 60.1-80.0二、三可增 0-10.0 80.1-100.0二、三、四可增、减 0-10.0 100.1-120.0三、四可减 0-15.0 120.1-150.0四、五可减 0-20.0 150五 应减至 150.0 以内 五 23 五 村庄建村庄建设设分分类类指指导导 扩建型村庄:妥善处理旧区、新区的改建、保护和开发、建设关系,沿续原有村庄的空间 格局,统筹安排新、旧区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序建设新村;村庄改造应重视保护 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村庄新扩建要与原有村庄 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良好衔接,在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等方面有机协调, 尽量形成组团状紧凑布局,避免无序蔓延。 新建型村庄:应考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浓郁乡风民情特色和时代特征;集约、 _ 精品资料 节约用地;合理配套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制定新村环境建设要求和实施措施。 保护型村庄:坚持保护第一、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划定严格保护区、一般 保护区和环境协调区,严格保护好历史文化古村的整体风格;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挖掘地方 文化内涵,保护地方特色的延续;在保护好传统风格的前提下,可以对传统住宅进行内部装 修,进行改水、改厨、改厕,适应现代生活要求;在村庄保护的环境影响范围内,严禁新建影 响保护风格的建设项目;制定实施保护、利用的步骤和措施。 控制型村庄:对现状居民点以整治为主,严格控制新建居民点;村民新建住宅,必须向新 规划的居民点集中。 撤迁型村庄:除危房加固维修外,不得进行任何建设活动(包括危房改造);其建设活动应 纳入所并入的村庄进行规划建设,确保该类村庄逐步拆迁撤销。 五 24 五村庄建村庄建设规设规模与模与标标准准 提高乡村地区建设密度,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应控制在 120m2 以内。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 10002000m2建筑面积计算,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设 施(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优先发展。 第五第五节节 空空间间管制管制规规划划 五 25 五 空空间间管管制分区制分区 为有效的保护土地和水资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加强指导和监督,结合资源现状,规划将凯里麻江城市区域划分为禁 止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 五 26 五 分区范分区范围围(强强制性内容制性内容) 1、禁止建设区:禁止安排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区。 包括基本农田、水源地、重要地下矿茂蕴藏地。其中水源地主要指里禾水库及各乡镇水 源地。 2、适宜建设区:规划确定的可以进行项目建设的地区。 包括城市(镇)规划建设区、工矿区、农村居民点,以及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区。 3、控制建设区:有条件许可项目建设的地区。 市域内除禁止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其他区域,包括文物保护区,生态恢复区等。 五 27 五 管制依据及措施管制依据及措施(强强制性内容制性内容) 1、禁止建设区:主要依据土地法、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水法、 环境保护法、 森林法 等法律法规进行管制,该区应强化管理,严禁开展任何破坏性建设。国家重点项目确需占用 基本农田的,应按程序报批。 2、适宜建设区:主要依据城市规划法、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土地法及城 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等进行管制、该区应严格执行“一书两证”或“一书一证”制度,规范管 理、有序建设,严禁违章建设。 3、控制建设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铁路、公路等相关规划,协调城镇规划、风景区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管治,该区应加强管理,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大型项目和污染类项目应 严格执行“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项目建设前还应先进行文物调查 和用地预审制度。 第六第六节节 综综合交通合交通发发展展规规划划 五 28 五 铁铁路路规规划(划(强强制性内容)制性内容) 积极配合“长昆”快速客运专线铁路和拟建都匀至德江铁路在境内段的建设工作,在开发 区设置凯里快铁车站,同时做好与贵广快速铁路的衔接工作。做好湘黔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使年流通能力达到 2000 万吨左右;抓紧沿线的桐木寨火车站、凯里火车站的改造工作。建议 结合炉山工业区建设,由株六铁路复线引出铁路支线至炉山。 五 29 五 公路网公路网规规划划(强强制性内容制性内容) 1、规划建设目标 构建区域快速交通系统,连接周边县市的主干出境公路全部改造成为二级及以上公路。 通住各城镇区的公路运输网全部建成三级及以上油路,其中到中心镇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 实现村村通公路,有条件的村通等级公路。完善各城镇的场、站建设。 2、高速公路协调规划 _ 精品资料 积极配合沪昆高速、贵新高速公路在凯里、麻江境内的管理维护工作;积极配合余庆 安龙高速公路及至雷山支线高速在凯里境内的选址和建设工作。 规划建设凯里麻江中心城区环城高速公路,妥善处理环城高速与 GZ60、余庆安龙 公路以及中心城区主要出口道路的联系。 3、公路网规划 保留现有市域公路网络,改造 S309、S306 和 S305 省道为二级公路;改造中心城区至主 要乡镇及周边县的公路达到二级标准。 五 30 五 航空航空 航空运输主要依托贵阳龙洞堡机场,并积极争取黄平机场实现民航运营。 五 31 五 站站场规场规划(划(强强制性内容)制性内容) 1、客运站 规划在开发区、宣威各设一个二级客运站;炉山片区、开怀片区、杏山各设一个三级客运 站;旁海和谷硐设四级客运站。下司片区设旅游客运专用站。其余乡镇设客运简易站。 2、货运站 规划在凯里市开发区区建设货物流通中心,在炉山、桐木寨、宣威各规划建设一处大型 货站。 第七第七节节 主要城主要城镇给镇给水排水水排水规规划划 五 32 五用水量用水量标标准准 乡镇最高日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含公建)标准 160L/cap.d,工业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 20%计, 其它用水量及不可预见水量占总用水量的 30%。 五 33 五重点城重点城镇远镇远期供水期供水规规模模 旁海:5000m3/d 谷硐:4000m3/d 五 34 五水源水源选择选择 (一)各乡镇采取集中供水,供水水源就近取用境内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的选择应考虑 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与其它市政设施协调建设,避免与城镇发展方向相冲突。 (二)建立区域性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制,强化区域水资源管理,依法治水。城市和各 乡镇在加强蓄引水工程建设和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前提下,因地制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解决供水问题。 五 35 五水源保水源保护护 按国家水源保护的有关要求划定水源的保护区,出台水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 护水源。 五 36 五排水体制排水体制 凯里-麻江规划区和旁海、谷硐等重点集镇采用分流制,一般集镇近期采用合流制,远期 采用分流制,农村地区采用合流制。 五 37 五污污水水处处理理设设施施 城区区和各乡镇应建设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一般乡镇和 农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或采用生物塘、人工湿地等处理污 水。 五五五电电力力电电信信规规划划 五 38 五负负荷荷预测预测 预测凯里市总负荷 2015 年达 924MW,其近期年均增长率为 13.11%,到 2030 年预计凯 里市 110kV 电网总负荷将达 2000MW,远期年均增长率为 5.60%。麻江县总负荷到 2015 年 达 245MW,其近期年均增长率为 10.72%,到 2030 年达 587MW,远期年均增长率为 6.0%。 五 39 五电电源需求源需求预测预测 到 2015 年,凯里市 110kV 电网将需要增加 870MVA 的电源容量,到 2030 年,将需要在 2015 年的基础上增加约 2000MVA 的电源容量。麻江县近期将增加约 180MVA 的电源容量, 远期将增加 540MVA 的电源容量。 _ 精品资料 五 40 五电电网网规规划划 220kV 电源:近期新建 220kV 变电站有三棵树变电站和凯里西变电站,其中三棵树变电 站主变容量为 2240MVA,凯里西变电站本期容量为 1240MVA。麻江 220kV 变电站扩容 为 2240MVA。 110kV 电网:近期新、扩建的 110kV 变电站有: 白午变电站,城西变电站,城东变电站,新寨变电站,金泉变电站,炉山变电站,龙场变 电站,下司变电站,新牌变电站,宣威变电站,坝芒变电站等,新增主变容量为 1050MVA。及 时配套调整 110kV 输电线路,完善凯里市电网结构,满足负荷发展的需要。远期应加强电网 联络,合理增设 220kV、110kV 变电站,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绿色电网,高质量地满足 用户需求。 五 41 五高高压压走廊及走廊及线线路安全距离路安全距离 进入城区或在城区附近架设的 35kV 以上电力高压线路,应预留高压走廊。 电力线路与建、构筑物应保证预留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在城区通过的 35kV 以上的高 压线路其杆塔金具等安全系数4.5。高压走廊下不应建建筑物,不得种植高大树木。 电力部门应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密切配合,合理安排新建变电站或改造增容时的用地。 110kV 户外式变电站占地 8000-10000m2。220kV 户外式变电站占地 15000-25000 m2。 五 42 五电话电话普及率及普及率及电话电话装机容量装机容量 预测近期全市电话普及率达 36 部/百人,总电话户数约 30.5 万户,其中中心城区电话普 及率为 50 部/百人,用户数 27.5 万户,乡镇及农村电话普及率 10 部/百人,用户数约 3 万户。 远期全市电话普及率达 45 部/百人,总电话户数约 86 万户,其中中心城区电话普及率为 51 部/百人,用户数 80 万户,乡镇及农村电话普及率 20 部/百人,用户数约 6 万户。移动通信方 面也应达到并超过上述指标。 五 43 五交交换换机机规规划划 近期全市所有交换机容量应增加至 40 万门,远期全市交换机总容量应增至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数字面板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按摩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
- 考题格式与技巧中级经济师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小微金融产业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家用制冰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国内时尚期刊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国内干电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策略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商务外包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吊车行业投资机会及风险投资运作模式研究报告
- 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分析试题及答案
- 《电力市场概论》 课件 第五章 系统安全与辅助服务
- 《10000以内数的读、写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湖南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秘书公文写作范文
- 《民法典》2024年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案 (三篇)
- 旅游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经济师考试(中级)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
- 高中化学新课标知识考试题库大全(新版)
- 2024年江苏南京金陵中学特长生选拔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详解)
-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完整版)
- 《火灾调查 第2版》 课件全套 刘玲 第1-12章 绪论、询问 -火灾物证鉴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