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字结构前的“之”分析.doc_第1页
所字结构前的“之”分析.doc_第2页
所字结构前的“之”分析.doc_第3页
所字结构前的“之”分析.doc_第4页
所字结构前的“之”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之+所字结构”中“之”用法的质疑在古汉语中,“之+所字结构”的用法十分常见,“之”的用法更是众说纷纭。要弄清此结构中“之”的用法,还必须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所”字结构的特点。“所”字结构最基本的模式就是“所+动词”,当然也可以在动词前插入介词(如“以”“从”“与”等)。“所”字结构表示行为动作产生的原因,处所,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方法,或与该行为动作发生有关的人。不管是哪一种用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所”与后面的动词一起构成了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可翻译成“(所)的人”“(所)的原因”“(所)的地方”“(所)的工具(方式、方法)”“(所)的东西”等。其次,我们必须了解古汉语中一种特殊句式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它是区别于叙述句、描写句而言的,即以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叙述句是以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谓语的句子,描写句是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的短语作谓语的句子。这三种句式是根据谓语成分构成的不同而划分的)。现在我们回到“之+所字结构”用法的讨论上来。多数人,包括一些高中教参或测试卷答案都一致认为此结构中“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如果此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就可以这样认为:“之”前的是主语,“所”字结构是谓语。这样,问题就来了,“所”字短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果“所”字结构作谓语,那此句就必然是一个判断句了。果真如此吗?试看下面几个都是判断句的例句,“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亦余心之所善兮”(离骚)、“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其表判断的都非“所”字结构部分,而是划横线的部分。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大家可以扩大搜寻范围,最终你可以发现“所”字结构根本没有作谓语的用法。所以,“之+所字结构”中的“之”根本就不是用于主谓之间之间。那到底此结构中的“之”是哪一种用法呢?其实,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和他著述的汉语史稿早给了我们答案,即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上述事例中“吾剑”“礼”“余心”“师”都是对后面“所”字结构所表达的内容对象上的限定。可以佐证的就是在古汉语中,有时对“所”字结构所表达的内容进行限定可省略助词“之”,如“驼所种树”(种树郭橐驼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是什么句式“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里能够说得完呢?这样看来,这句子就不是定语后置了,定语后置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句末的“者”是指代前面的中心语,而前面的中心语是“后世”,这个“者”指代某种情况,所以,这只能算一个一般的句式,不是定语后置。下面是网上的几种译法,我支持最后一种,先把它们都摘在下面:“后世歪曲他的传说以至于没有人能叫出他的名字的原因”后代弄错了那些传闻,而再没有人能说得出真相,(这种事)哪能说得完呢!从结构分析,“后世”是名词作主语,“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谬”为动词,作谓语,“其传”是名词作宾语。但是,“谬”本义中有做动词的义项,是“欺诈;迷误”的意思,所以不是词类活用。李占才同志读教材札记二则一文(中学语文教学1989年11期),对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把苏洵六国论“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释为被动句提出异议,认为“为之所”不是表示被动的句式,“所劫”是“所”字结构,“秦人积威”是“所劫”的定语,“之”是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结构助词,并将此句译为“却成了秦国的积久的淫威所挟制的对象”。这个争论由来已久,例如黄岳洲先生早在70年代就曾指出:“只有为所式,没有为之所式”,如果把这句话看成被动句,“之”字就没有着落了(见文言难句例解,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所以至今仍然有人提出这类问题,恐怕主要是因为持被动句说的同志并没有从古书中找出根据,证明“为之所”也是被动句式。近年来,随着古汉语被动句式研究的深入,“为之所”这种句式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吴金华同志南北朝以前的“为之所式(载中国语文通讯1985年第4期)、唐钰明同志汉魏六朝被动式略论(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二文,用大量例句和统计数字证明“为之所”也是古汉语被动句的一种形式。这种句式大约始见于战国末年,两汉续有所见,六朝时期更多起来。据唐钰明同志所见,西汉有2例,东汉有4例,六朝有47例。在这种句式中,“之所”的语法功能与“所”相同。王力先生说“例不十,法不立”,看来这条“法”是可以立得住的。下面略举数例以明之: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管子枢言)神龙失水而陆居兮,为蝼蚁之所载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人之所贼。(贾谊集惜誓)朝则冒雾露,昼则被尘埃,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冬则为风寒之所偃薄。(汉书王吉传)父母之于子也,岂可坐观其为寇贼之所屠剥,立视其为狗豕之所噉乎?(潜夫论边议)肃宗所幸潘嫔,以轨为假父,颇为中宫之所敬惮。(魏书阉官)例“为人之所制”犹言“为人所制”,此句倘译为“有控制别人的人,也有成为别人所控制的对象的人”,就未免太别扭了。例“为蝼蚁之所裁”犹言“为蝼蚁所裁”。以下诸例同。据此,则六国论中“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句,也应视为被动句。这样理解“不仅上下文意通顺”,而且有理有据,决不会像李占才同志所担心的那样,“陷入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之中”。当然,把“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理解为“成为秦人积威所劫之对象”,也可以说得通;甚至连“为人所杀”也无妨理解为“成为别人杀戮的对象”。马建忠就是把“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这一典型的被动句释为“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之人”的(见马氏文通卷四受动字四之二)。因为“为所”式本来就是由“成为所的对象”这个意义发展演变而来的(说详王力汉语史稿)。但是当我们确认“为所”已经发展成为表示被动的固定格式后,就不必再把“卫太子为江充所败”理解为“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之人”了,所以杨树达才在马氏文通刊误中指出马氏此解之不妥。同样,当我们已经确认“为之所”也是一种被动句式时,自然也就不必再像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