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的风格定.doc_第1页
园林的风格定.doc_第2页
园林的风格定.doc_第3页
园林的风格定.doc_第4页
园林的风格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理论教学教案(总第3-4学时)项目名称实用阅读能力训练-帅选整合信息授课学时2任务名称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基本常识。2、 了解中国园林的风格。3、掌握引用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运用4、领会课文语言典雅凝练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园林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中国园林的特点。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活动设计说明文基本常识一、定义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二、类型事物性说明文说明事物事理性说明文解说事理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三、顺序空间顺序: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时间顺序:年代、季节等。 原因结果 现象本质(结果原因)逻辑顺序: 概括具体 主要次要 整体局部四、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分类别 作诠释 打比方下定义 作引用 摹状貌一、导语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留园建于明嘉靖,有湖石峰12座著称。如今都成风景名胜。那么中国园林有怎样的特色呢? 二、学习课文: (1)、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名园林学家。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本文节选自说园 本书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 。 (2)、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总起:第1段 分写:第2-8段 总括:第9段(3)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1.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2.归纳出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3.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的领略园林的美? 明确:1、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1段)要求:四字词语,总体特点 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2、归纳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8段)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 之一:动静之分。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之三:讲究含蓄,耐人寻味。之四:景物有仰观和俯看之别。之五:景物要曲中取直,曲直自如。之六:讲究以少胜多,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 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 之七:讲究简与深。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 3.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的领略园林的美? (9段)丰富生活 渊博知识三、研读风格,深化内容(28段)。 快速阅读感知课文: 提问: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明确: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小组讨论后分析: 1、“动静之分”的依据是什么?具体如何处理。静:有驻足的观赏点 动:有较长的游览线庭静观 小园静主动辅 大园动主静辅要看园林面积大小2、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样的境界,在景物布局上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处理好山、水、树的关系,会借景,能入画简以救俗,深以补淡,笔简意浓,画少气壮,艳而不俗,淡而有味。意境3.研读风格,深化内容-小组赏析其他风格筛选整合信息。(4段)含蓄、耐人寻味 美人峰 立峰 鸳鸯厅特色:白皮松、梅、水4.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5段)山际安亭,水边留矶 仰视、俯视5.研读风格,深化内容(6段)曲中寓直 曲直自如曲折有度6.研读风格,深化内容(7段)以少胜多 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总结课文结构内容和语言特点语言:典雅凝练小结:归纳中国园林的分格有静观与动观之分 讲究诗情画意 讲究“含蓄”“耐人寻味” 有仰视与俯视之别 讲究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讲究以少胜多 讲究意境 四 启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确立主题: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 1、园林的定义及规律; 2、园林图片收集;3、著名园林知多少; 4、颐和园园林资料。 五 关于说明方法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