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简媜散文的诗性特质.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简媜散文的诗性特质.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简媜散文的诗性特质.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简媜散文的诗性特质.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简媜散文的诗性特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论简媜散文的诗性特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简媜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大胆的开创性试验在台湾文坛 独树一帜,在海峡两岸拥有众多的读者和研究者。作为诗性散文的实 践者和开拓者,简媜以一支不倦的秀笔在散文诗性艺术探索的道路 上,进行了多方位破旧立新的试验,为中国当代散文突破陈旧呆板的 写作模式、产生现代性的诗学变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论文主要从 意象设置、诗性叙述、诗性语言三个方面对简媜散文的诗性特质予以 分析论述。 第一章主要从意象层面考察探究简媜散文的诗性审美意蕴。 第一 部分在同林清玄佛教散文意象设置手法比较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简媜 散文佛禅意象的诗性和张力;第二部分以简媜作品集空灵为例, 探讨简媜散文在古典意象运用上别具一格的艺术匠心; 第三部分从简 媜一以贯之的女性书写入手, 重点探究简媜散文中女性化意象的系统 营构。 第二章主要从叙述艺术和结构方式层面探析简媜散文的诗性构 成。第一节主要从多元叙述视角的转换、虚构性、回环往复的意识流 叙述等方面阐述简媜散文的诗性叙述艺术; 第二节重点论述简媜散文 的情绪结构、寓言结构、双重结构和“断语体”结构;第三节重点探 讨简媜散文多元结构和诗性叙述的相辅相成所产生的诗性艺术特征。 第三章主要从修辞手法、 语言形式和音韵节奏三个方面详细分析 简媜散文语言的诗性特征。第一节以简媜散文中的具体文本为例,详 4 细分析简媜作品中大量修辞手法的巧借妙用; 第二节着重探讨简媜散 文对佛家禅语、古诗词句和方言俗语等不同语言形式的借用、化用; 第三节重点分析简媜散文在音韵节奏方面的艺术运用。 结语部分总结简媜散文对当代诗性散文创作理论的独特贡献,并 试图论定简媜散文的文学史价值和地位。 关键词:关键词: 简媜散文; 诗性; 意象; 叙述; 语言 abstract 5 abstract janzhengs prose is unique in taiwans literary circles for its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bold pioneering test; she has a large number of reader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cross-taiwan straits. as a practice pioneer of the poetic prose, janzheng has made multi-directional test to destroy the old rule and establish a new one by a tireless pen on the road to explore poetic prose art, she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for chinas contemporary prose in breaking the old writing model and resulting modernity variations of poetics prose. the paper will has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poetic idiosyncrasy of janzhengs prose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the imagery, narrative and language of janzhengs prose. chapter one mainly studies and explores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janzhengs poetic prose from the level of the imagery. the first part mainly analysis the poetry and tension of the buddhist imagery in janzhengs prose at the base of comparing to linqingxuans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unique originality on the use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abstract 6 janzhengs prose by taking janzhengs works kongling for example. the third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system management of feminine imagery by starting from janzhengs consistent feminine writing. chapter two mainly analysis the poetic qualities of janzhengs prose from the narrative art and the structure way. section i discusses the narrative art of janzhengs poetic prose from the conversion of multiple perspectives, as well as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narrative art and so on. section ii focuses on the emotional structure, fables structure, double structure and “broken style” structure of janzhengs poetic prose. section iii mainly discusses the poetic idiosyncrasy cau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ultivariate structure and poetic narrative art of janzhengs prose. chapter three mainly discusses the poetic language of janzhengs prose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rhetorical devices, language form and rhythm. section i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the use of substantial rhetorical devices by taking the specific text of janzhengs prose for example. section ii mainly discusses the use of different languages such as zen terminologies, poetry and dialect words. section iii focused on the use of rhythm in janzhengs prose. abstract 7 the conclusion part aggregates the contributions of janzhengs prose to the poetic theory of contemporary prose, and tries to discuss the value as well as status of janzhengs prose in literary history. key words:key words: janzhengs prose; poetic idiosyncrasy; imagery; narrative; language 2 原创性声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 果。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如参考 他人或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法享 有和承担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吴 金 霞 日期:2009.5.26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吴 金 霞 指导教师签名: 倪 金 华 签 名 日 期: 2009.5.26 签 名 日 期: 2009.5.26 引言 1 引言引言 简媜散文以其独特的生命言说方式和艺术审美风格, 独立经营起一片自己的 散文天地,在台湾众多的作家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海峡两岸广大读者的青睐 和研究者的关注。从第一本散文集水问问世起,简媜就开始了她在散文创作 领域的多方探索与实践。在散文创作方面,简媜的审美目光所及,从大学校园到 台北都市,从佛光山寺院到宜兰乡村,简媜以她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感悟能力,写 遍了她足迹所到之处的人生百态。同时,她时刻不忘在散文写作艺术上多方探索 和创新,从语言艺术的革新到散文意象的设置、叙述模式的探索和结构的营造, 简媜在突破散文旧有创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试验, 在散文艺术的诗 性化追求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为中国当代散文写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诗 学意义上的范例,也为中国当代散文新的诗学理论建构提供了现实依据。 简媜,一九六一年生于台湾宜兰县。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曾是台湾文 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担任过联合文学编辑,经营过大雁书店,编过大 雁当代丛书,负责过远流出版社的“大众读物”。著有散文集水问、只缘 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七个季节、一斛珠(与人合著)、私 房书、浮在空中的鱼群、下午茶、空灵、梦游书、胭脂盆 地、女儿红、顽童小番茄、红婴仔、天涯海角福尔摩沙抒 情志、好一座浮岛、旧情复燃和新近出版的吃朋友(与人合著) 等二十余本散文集。曾获得台湾学生文学奖大专散文组第一名、第三十一届文艺 奖章、第三届梁实秋文学奖、第十四届联合报文学奖附设吴鲁芹散文大奖和第十 五届时报文学奖散文首奖等,被认为是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也被 誉为台湾散文第三代传人。简媜散文富于审美创造性,不论在题材还是艺术手法 上,她在每一本散文集里面都努力经营着她多样化的创作理念。二十几本集子下 来,几乎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被她开掘为散文创作的主题,几乎每种可以为散文运 用的文学创作艺术手法都被她拿来加以改造运用。 简媜之所以能够在台湾新生代散文作家中一枝独秀,成绩斐然,这与她那独 引言 2 特的创作理念是分不开的。首先,她提出“作者死亡论”的创作观点。所谓“作 者死亡” ,就是“一我写一书,书成我便瞑目。 ” 1每一本书写成出版,即与作者 本人脱离关系,任它“在书市里浮浮沉沉” ,存灭由命,到下一本书,又是一个 新生的作者与之相对,她认为“创作是分段生死,一段一段的,不死就不会生。 ” 2在简媜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她高度自觉地执行着这一原则,一以贯之地追求着 “新”与“变” ,尽量做到不重复别人,也绝不重复自己。其次,简媜对散文的 艺术虚构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她认为“虚构的必要不仅仅存在于小说和诗中, 也存在在散文里” ,她强调虚构“不仅仅是剪裁的能力,有时候也必须针对所描 写的意境或最后领悟,添加一些细节进去,这些细节不见得是现实当中实际的经 验” , “纯粹虚构会失去散文的趣味,全部写实又会陷入乏味。 ” 因此, “散文是 虚虚实实” 。 3简媜用实际创作实践验证了她的“散文虚构论” ,她散文集中的作 品都“或多或少糅合虚构与纪实的成份” 。 4第三,在散文文体的革新上,简媜 大胆地将诗和小说中的艺术元素引进散文, 打破文体之间的隔阂, 创造出一种 “混 血”文体,试图以散文的“诗化”和“小说化”来为当代散文添加新的元素,以 此提升散文艺术的广度与深度。她的散文集女儿红 , “虽属散文,但多篇已是 散文与小说的混血体。 ” 5简媜甚至预言: “或许有一天,我们必须学习丢开旧名 号与旧尺度,直接议论思想实体吧! ” 6 简媜从一开始走向创作之路,就有 意识地按计划写作、以书为单位出版。她表示,自己“不喜欢将零零散散、杂七 杂八的作品凑在一起出书,所以我是用多篇散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诠释一 个主题。 ” 7 综观海峡两岸学者对于简媜散文的研究,相对而言,台湾方面的研究评价文 章比较多一点,几乎在每一本简媜的散文集出版之后都有相应的评论产生。总的 看来,这些论文大多是针对简媜散文的单篇或者某一本集子所作的评论鉴赏,论 述重点多集中在简媜散文的女性书写意识、 对生命真谛的探求、 佛教因素的渗透、 主题的表达、散文美学风格等几个方面。如伦慧娟的从修辞学看简媜散文的表 1简媜.重如鸿毛自述创作之路.女儿红m.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1996 2蔡素芬记录.郑明娳、简媜对谈散文创作.国文天地j.1988:2 3林丽贞记录整理.误入散文“歧途”下.自由时报n.2001-06-19 4简媜.残脂与馊墨序胭脂盆地.胭脂盆地m.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1994 5简媜.红色的疼痛序女儿红.女儿红m.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1996 6魏可风记录整理. 简媜.许我一张散文脸.联合报副刊n.2000-6-5 7田新彬.涓涓清流水秀逸出尘的简媜.我们的j.1987(3) 引言 3 现风格 , 何寄澎的 “史诗” 式的文本我看 等篇。其中对其女性意识的探讨发掘是一以贯之的,也是开掘得比较深入的一个 方面。如钟怡雯的从父亲到恋人论简媜的父亲角色置换 ,何寄澎 的一半壮士一半地母论简媜等。个别硕士生论文进行了较为全 面的研究论述。如 2002 年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张伟萍的硕士论 文简媜散文研究 ,从创作背景、创作原则、主题意蕴、艺术表现四个方面对 简媜散文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东吴大学中文系 2002 级硕士林玉薇的论文构 建一座壮丽的星系简媜散文研究则从简媜生平与创作基调、简媜散文的主 题内涵、 简媜散文创作观和简媜散文艺术观等方面对简媜散文给予了较为全面的 理论阐释与论析。 由于种种原因,大陆的简媜散文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九十年代初才引进简媜 散文,研究的侧重点并没有突破台湾的研究模式,研究成果也不及台湾全面,不 过发展速度很快。单篇的论文有李琴沉静如水的隐痛 、 简媜散文中的死亡意 识 ,司方维的触摸灵魂的疼痛评简媜散文集 ,谈勇的红尘外 的四月裂帛读简媜散文 ,辛倩儿的美与悲剧的融合和抗衡简媜散文 对女性悲剧的摹写 ,王文云的生死同义不同音赏 析 ,郑晓娟的心间留得净土 尽享人生情趣简析 ,李正兵、 陈立宏聆听那散落一地的铿锵对简媜的解读 ,徐学、陈美霞 的少女无邪眼瞳中的蓝色烟波简媜散文赏析 ,李弗不的盈满 诗意的散文美赏析 ,茅林莺的爱情宣言 生命体悟简媜赏析兼谈其散文的文体特色 ,高方、薄刚的礼赞与悲悯的混响试 谈简媜散文的女性观 ,何平的梦游者天堂简媜散文试论 ,刘胜利的浅 论简媜散文的美学风格 ,杨大中的寻找伊甸园简媜散文基本主题浅论 , 倪金华的简媜散文的生命言说 ,高云的一株行走的草简媜散文品评 , 金永亮的心灵深处的伤痕简媜散文浅析 ,薛南的新古典的现代性灵派 简媜散文论 ,张岩的论简媜散文的佛学意识和审美意蕴等。除了这些 单篇的论文之外, 一些相关的文学史著作和作家论专著也开始列出专章专节对简 媜散文进行评判和文学史定位。这方面的论著有 2002 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的倪金华教授的台湾散文新观察,书中专章探讨了简媜散文的主题特色和艺 引言 4 术风格,尤其对简媜散文中的意象和语词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和分析。此外,2003 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振金著中国当代散文史、2004 年由百花洲文 艺出版社出版的方忠著20 世纪台湾文学史论灯下学术文丛(第一辑) 、 2005 年由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刘红林的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新论 、2006 年由民族 出版社出版的陆卓宁的20 世纪台湾文学史略 、2007 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 版的由江少川、朱文斌主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等文学史著作都以 相当的篇幅评介了简媜散文。 通过对简媜散文作品的研读探究和对简媜散文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 本人觉 得对于简媜这样一位有着独特散文创新意识与创作理念, 创作成果丰硕的台湾女 性散文家,除了以往的研究者所重点探讨分析的简媜散文的女性书写意识、对生 命真谛的探求、佛教因素的渗透、主题的表达以及散文美学风格等方面,是否可 以从简媜散文的诗性特质和诗性审美创造方面入手, 对简媜散文进行一番诗性美 学的考察呢?诗性散文是近年来散文理论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也是当代散文创 作发展的大趋势,简媜散文在诗性追求上做了很多革新试验,体现出独具特色的 诗性特质,但从散文诗学方面着手、系统地研究简媜散文诗性特质的论文到目前 还没有。 因此, 本论文在参考与简媜散文有关的作品论述、 学术论文、 期刊杂志、 简媜本人的演讲以及对她的访谈记录等资料的基础上, 详细研读简媜的二十几本 散文集,从简媜散文的意象设置、诗性叙述和诗性语言三个方面切入,综合运用 文本细读以及意象学、修辞学、叙述学、语言学等美学理论方法,着力从散文诗 学方面对简媜散文的诗性特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并试图就简媜散文的诗性 创作实践对中国当代散文诗学理论的贡献及其文学史价值予以初步定位。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5 第一章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意象”一词,在西方最早源自于拉丁文,其意思也跟今天的文学艺术没什 么直接关系。文艺复兴之后, “意象”一词才渐渐地被一些文学批评家用于诗歌 批评, 用来指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当诗歌中意象的作用被普遍重视起来以后, “意 象”才真正被作为一个批评术语进入到文学批评中来,但主要是针对诗歌批评。 因此,周发祥认为: “意象作为批评术语,是新的诗歌观和新的感觉论美学的产 物。 ” 1在中国, “意”和“象”最初是以两个概念的身份单独出现的, 易经 中就有“立象以尽意”的说法, 淮南子里也对“意”和“象”做了较为详细 的论述。王充的论衡第一次提出“意象”的概念,并给予“意象”一词新的 解释,但这个时候, “意象”还没有进入文学领域。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次 将 “意象” 一词作为一个文学概念引入到审美批评的范畴, 将 “意象” 界定为 “作 家在构思中通过种种感受在内心所形成的形象” ,开创了中国的审美意象说。此 后,文学范畴内的“意象”说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内涵日益丰富,形成各家各 派不同的阐释。 但因为都是针对古代诗歌词曲的创作研究来界定 “意象” 一词的, 总的来说, “从古代意象理论发展过程来看, 意象理论最本质的内核,就 是在于探索、解决创作者的主体情意和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 ” 2 (p205) 到了近现代,一些学者引进西方的“意象”理论并结合中国传统的“意象” 说,把“意象”一词运用到小说的研究中,借助原型批评的方法来挖掘作品的思 想深度。但自从“意象”作为一个文学审美术语进入文学艺术的理论研究领域之 后,对于它的定义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来没有统一过。由于中国古代的文 论注重感性领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今天我们在研究中使用的“意 象”概念主要是以西方的理论成果为基础的。周发祥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 上,将“意象”的涵义界定为: “意象是在心理上引起某种体验(尤其是视觉体 1参见第六章第一节.周发祥.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胡雪岗.意象范畴的流变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6 验)或者传达某种意蕴的艺术形象” , 1但他主要是针对诗歌意象来说的,主要 参照西方意象主义运动中休姆和庞德等人的理论界定和刘若愚中国诗艺的研 究成果。 而“意象”一词进入到散文创作研究中来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由于“意 象”一词作为理论术语进入散文研究的时日较短,相关的界定也很少。在台湾, 余光中是最早提出“散文革命”的人,也是“最早将意象引入散文创作的台湾作 家之一” , 2 (p94)他的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在批判了几种落伍散文的基础上, 推出了一种新的散文形式, 即讲究弹性、 密度和质料的 “现代散文” 。 大陆方面, 陈剑晖将西方的意象界说和台湾散文理论家郑明娳的观点加以整合, 提出了一套 散文意象的理论体系。他将意象定义为: “意象是经作者的心理、情感和意识多 重综合而构成的一个或多个词象组合,是心和概念与现实意蕴的统一” , 3 (p152) 并将散文的意象分为精致的或繁复的意象、象征性意象、叠合式意象以及潜沉或 扩张式意象四大类,然后结合具体散文作品区别分析了这四类意象。虽然这套理 论还不够完善,但是对于当代散文理论薄弱的现状而言,无疑是一个新的突破, 为当代诗性散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章对简媜散文的解读和探讨就以陈剑晖的散文意象理论为主要依据, 从意 象学、美学的角度入手,在仔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探讨一下简媜散文作品中独 特繁复的意象设置及其对传统散文创作观的突破。 第一节 佛禅意象的诗性演绎 第一节 佛禅意象的诗性演绎 在台湾,佛教盛行,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在文学创作 上,就是大量的佛教因素渗入到文学创作中,涌现出一批运用佛教禅理创作的文 学作品。佛教散文, “是散文作者游身于佛教教义,把佛教造诣与平素充实于胸 中的文学素养融会酝酿的成果” 。 4(p14-15) 简媜凭借大学毕业后在佛光山编译佛经 的一段机缘,获得了从佛学角度审视芸芸众生、思索生命存在的新视角,佛理禅 1 参见第六章“小结”.周发祥.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江少川、朱文斌主编.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剑晖.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4倪金华.台湾散文新观察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7 意时时成为她散文中诠释生命存在的依据。 她试着 “磨练出一种空灵文字与境界, 渲染佛义,演绎世间之缘起缘灭” , 1写就了充满佛禅意象、用佛理来观照人生 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书。本节拟以简媜散文集只缘身在此山中里的佛禅 意象与自然意象为主要考察对象, 通过对比简媜和林清玄在佛教散文中意象设置 手法的异同,来探讨简媜散文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对前人的艺术超越。 陈剑晖在他的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一书中把并置式意象界定为: “是将两个意象不加评论地并置在一起,由此产生一种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 2 (p156)他对并置式意象和叠合式意象进行了比较,认为“并置式意象组合更多的见 诸于诗歌的创作中,而散文家则更乐意于叠合式意象组构” 。 3(p157)而在简媜散文 中,并置式意象是随处可见的,我们可以由此入手去探寻简媜散文的诗性特征。 在散文集只缘身在此山中里,简媜常常把自然物象、佛禅意象和人生命 题巧妙地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审视生命和探索生存终极意义的全新视角,让人 读了之后,仿佛脱离万丈红尘而置身于佛禅的清净世界,从而对人生命题产生新 的思考。如在天泉一文中,简媜将“奔雨如帘”中带着斗笠的“师父”和忙 着穿梭的“燕子”意象与“菩提非树”的佛禅意象并置在一起,从中体悟到两种 人生境界:一种是如雨中燕群一般局限于“我身之执”的尘念, “忙不迭地就要 往往返返”的浮躁心境;一种则如那师父一样,涤净心尘,进入“本来无一物” 的境界, “已是如风如雨” 、 “一路袖藏”了。作者只是把几种意象并置在一起, 并未指出它们之间有任何关联,也未就两种人生境界作出任何评议,只是在文章 的最后,拷问“我”自己: “眼前这天泉,我是认或不认呢?”这就给读者留下 了广阔的思索空间,体现了简媜散文在意象组构上的弹性和张力。如果作者在描 绘了雨中的燕群和师父两种不同的情状之后,明确地告诉读者:我们要像师父一 样放下“我身之执” ,追求内心清静,任其自然,达到“本来无一物”的人生境 界,那就流入了说教的俗套,不仅糟蹋了意象传达某种意蕴的功能,也破坏了散 文的诗性。 再如山水之欸乃一篇。整篇意境取自柳宗元渔翁诗,作者用大量清 新秀丽的文字描绘出一连串的自然意象,如“帘上湘绣的竹叶” 、 “山邈邈” 、 “七 眩宝珠” (朝阳) 、身姿婀娜如醒来的白蛇又被朝阳洒满“金屑”的“高屏溪” 、 1简媜.重如鸿毛自述创作之路.女儿红m.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1996 23陈剑晖.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8 镶金的水面上的“一叶扁舟”等。这些意象联结成一幅明朗灵秀的自然画面,为 的就是容纳“不见有钓竿,也不见有竹篓” , “而他仍是悠悠一撑而过”的渔人。 而处在如此清新灵秀的山水之中的“渔人”意象,被作者并置于“接引佛” 、 “金 刚经”和“须菩提”等佛学意象之侧,从而在现实的层面重新诠释了柳宗元渔 翁一诗的意境,传达出对能够“得无得之得 ”的人生境界的欣羡向往之情。 放下功利心、 悠然自得地生活于鲜活的大自然之中的 “渔人” , “是好一个须菩提” 啊!在“我”的眼中, “他是这样富有的人” 。有了这样的体悟, “才回身,便感 觉竹叶如醒张的只只凤眼,只只把我看成一身壁上的游影” ,至此, “我”对生命 境界的了悟,也得到了顿悟式的提升。 其他篇什如行经红尘 、 燕剪西楼 、 醒石以及“寻常饮水” 、 “行僧” 、 “无尽意” 、 “无缘缘”中的篇目,虽然意象的设置不如上述两篇精致齐整,但在 文章构思上也都是以佛理观照世俗人生,去寻求生命终极意义的。由于受到佛光 山一段经历的影响,佛学的思想教义已经渗入简媜思想意识的深处,成为她价值 观念的一部分,贯穿于她此后的整个创作过程中。除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外, 其他集子中的某些篇章也经常出现佛禅意象或佛禅名词术语,如她的名篇四月 裂帛 。 同是佛教散文作者,林清玄的散文在艺术张力和诗性表达上,就远不如简媜 的散文,原因就在于意象设置手法的不同。林清玄在他的佛教散文中也用到一些 自然意象来说佛示禅,向读者传达一种明心见性的佛禅精神,引导读者开悟。在 他的文章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就是花的意象,从莲花到昙花、凤凰花、木棉花、含 笑花、天人菊、马蹄兰、仙人掌,甚至青菜花、醡酱草花,都曾被他拿来作为引 导禅悟的载体。他经常采用的方式有三种: “一是以花示禅;二是以花喻禅;三 是花禅相融。 ” 1不管是用哪种方式,在意象的设置上,他都是采用一些单一的 “花”的意象,然后通过对花本身品性和形象的解读,寄托与之相契合的佛禅精 神,形成花禅两相对应的审美关系,再对这些佛禅教义进一步予以阐发和诠释, 尽量演绎为妇孺皆知的浅显道理, 以达到他的说教目的。 按照陈剑晖的散文理论, 林清玄散文中的意象只能算作是“精致或繁复的意象” , “由于较简单清晰,又多 少有装饰意味,因而是属于低级和浅显的意象范畴” , 2 (p161)就算是那些已经被视 1黄敏.禅意花中寻林清玄以花释禅的三种方式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 2陈剑晖.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9 为佛花,或者具有佛性的“莲花”和“昙花”意象,也是“公共象征因缺乏独创 性而流于浅显和落套” 。 1(p161)而简媜的散文则不然。她很少用单一的精致或繁复 的意象,也不会在列出意象之后花大篇幅加以评论,唯恐读者不懂地说教。她常 常把自然意象、佛禅意象和人生命题交叉互融地并置在一起,亦真亦幻,似假似 真,让读者在无穷的余味中去思索生命的真谛。 试看林清玄的不著于水和简媜的莲众的比较。同样是写莲花,林清 玄采用“近一两年当学生的时候去年秋天”这样的时序分别叙述了自己 在“花市里” 、 “南海学园”和“南仁湖畔”看莲和觉悟佛道的经历。先是写看到 花店里用大瓮装的“五色明媚”的莲花,作者想到“唯有莲花的香气可以与我们 的心灵等高,或者说,唯有莲花才能使我们从尘世的梦中之梦,闻到一些超尘的 声息,甚而悟到身外之身。 ” 2 (p263)然后回忆学生时代在南海学园俯瞰植物园的千 朵莲花时, “突然悟到,如果能真正的进入莲花,则心中自有水沉香,还需要什 么香呢?” 3(p264)接着又进一步忆及“去年秋天”在南仁湖畔清晨看池莲时, “惊 奇的想,是不是人也可以坐成一株莲花呢?” 4(p264)这样,从花市之莲到大自然 之莲,从远观之莲到眼前之莲,作者在一步步地接近与领略了莲花的香气之后, 联想到佛经中讲的莲花四德以及阿含经里说“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伸 出水上,而不著于水”的品性,最后从中悟出: “一念心清静,处处莲花开;一 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 ” 5(p266)并由此教育读者, “愿我们在观看莲花的时候, 也能反观自己的莲花,在我们一念觉悟、一念慈悲、一念清静、一念柔软、一念 芬芳、一念恩泽等等菩提心转动的时候,我们的莲花就穿出贪嗔痴慢疑欲望的水 面, 在光明的晨光中开启了。 ” 6(p267)在这篇文章中,与其说林清玄把莲花设置为 审美意象,还不如说他把莲花当作参佛悟道的载体,他一再抒写看莲的经历也无 非是想通过自己一步步发现莲的佛性来达到引导读者悟道的目的。而简媜的莲 众则从清晨在与莲独对中觉悟自性开始,然后“从这样的晨光花影中回醒时, 在凝眸望芸芸众生” ,升起一个度人度己的心愿。推己及莲, “我”心便深深走入 莲花世界,佛教中“借花献佛”的公案故事在此被简媜放在红尘中重新演绎了一 遍,掩卷回醒,不知哪是桥下之莲?哪是卷中之莲?不知“哪五茎是生生世世 为我妻子?哪两茎又是同作未来姻缘?”这样,自然之莲的意象、云童子 1陈剑晖.中国现当代散文的诗学建构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3456林清玄等著.半是青山半白云m.台北:佛光出版社,1989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10 和贤者姻缘之莲的意象就浑融于佛经的卷内卷外。直至最后,简媜也没有做任何 的解释和说教,但却足以让我们在掩卷之后,既为贤者感动,也不由得不为现世 的世俗姻缘陷入深深的思考。 且不说审美意象的张力和弹性, 仅从阅读效果上看, 简媜散文在意象设置上就比林清玄的高上一筹。 这也正是简媜散文在艺术上对前 人有所突破和发展的地方。 这一时期,简媜散文因为融入了佛禅的因素和审美意象的运用,褪去了先前 散文集水问时期的稚嫩、单薄、雕琢、绚烂,变得智慧、深刻、空灵、有质 感起来,渐渐有淡化刻意雕琢文字的意识,在后来的篇章集子中慢慢发展到自然 朴实流畅。 第二节 古典意象的现代新解 第二节 古典意象的现代新解 我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源远流长。从有文字开始,散文就开始了它曲曲折折 的发展历程。从质朴无华的青铜器铭文到灵逸诡谲的庄子逍遥游 ;从百花齐 放的诸子百家到气势磅礴的秦汉大散文; 从唐宋八大家到元明清的各派各家再到 近现代白话文运动,中国的散文作品可谓是汗牛充栋、气象万千,散文理论也一 路走向系统和成熟。虽然新文化运动之后提倡白话文写作了,但是周作人、朱自 清、冰心等一代散文大师从来就没有把古典散文艺术摒弃在现代散文创作之外, 而是在白话散文中融入古典文学因素, 创造出一种清新朴实而又不失简洁典雅的 现代白话散文体式。这种创作理念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散文创作。由于历史和政治 的原因, 相对于大陆来说, 台湾的散文作家更注重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传承和借鉴, “从老一辈的林语堂、梁实秋、台静农、张秀亚、琦君,到余光中、杨牧、许达 然、张晓风、陈幸蕙、简媜等新一代的作家,莫不深深感受到古典文学从语言文 字,到文学素养、文学风格对他们的深厚影响。 ” 1(p59)他们从小就注意加强自己 古典文学的修养,后来有的成为散文界“一代宗师” ,有的成为大学中文系教授, 有的成为“全才之笔” ,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古典散文艺术都是深谙于心的。因 此,在散文创作中,他们自觉地把古典文学的因素引进散文,为现代散文注入一 1倪金华.台湾散文新观察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11 股古朴典雅之气。 台湾散文家在散文创作中,对丰富的古典文学资源的运用上,可说是各取所 长,各擅胜场。但总的看来,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引用古诗词句、意象、 典故入散文;二是化用古诗词句、意象、典故入散文。简媜散文中也不乏这些手 法的运用,但是她并不满足于到此为止。简媜认为, “山水诗里那份对人世的沉 重悲情,对乾坤的无止境探问,使诗中的一山一水,隐喻了一人一情” 。 “不管 是幽篁里抚琴的高旷,或烟寺晚钟的清寂,中国的山水诗总是与人世互证” 。 于是,她“虚构了一个旅人,走过二十七首诗词曲,始于空山灵雨 ,止于雪 夜柴屋 ,追寻他最后的归宿。每首诗,或取其意象,烘托旅人流浪的过程;或 取情境,暗合他那驿动的宿命。 ” 1 简媜散文集空灵中收录的二十七篇散文, 每篇都以一首古诗或词、曲开篇,各篇无论“取其意象”还是“取其情境”立意 成篇,都各自独立,自成方圆。同时又以那不知名姓的“旅人”履迹为连线,串 起二十七颗亮丽的珍珠,做成一条“空灵”项链。她或有意识地将古诗词曲意象 放入现代生活现实中重新加以诠释, “和古代的诗人们去印证心灵中的生活感 受” , 2或根据古诗词曲中的意境创设新的现代散文意象,在对古典意象的诠释 和创新中反观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思索生命的缘起缘灭。 简媜善于直取古诗词曲意象作现代诠释。在一株行走的草中,简媜取北 朝民歌敕勒川中“草”的意象开篇立意。 “我”来到草原上,聆听一株“草” 的生灭故事,感受大自然的荣枯。在这里, “草”已不是被牛羊啃啮的、单纯自 然意义上的草, 它 “无所求地萌发, 无所怨悔地凋萎, 吮吸一株草该吮吸的阳光, 占一株草该占的土地, 尽它该尽的责任, 而后化泥, 成全明年春天将萌生的草芽” 。 它默默地被牛羊啃噬, 默默的向人们预告着生生不息, 默默地恪守着荣枯的本分。 千千万万如此的“草” ,构成一个和谐的草原世界。草原,也只是“天地伦常的 一部分” 。此时的“我” ,也是世界万物中的一小块岩石,抑或是一朵游云,一杆 草茎,一根羊毛在万丈红尘中摸爬滚打的我们,都是耽溺了灵魂的一株行走 的“草” 。在这里, “草”的意象被简媜从敕勒川中剥离出来,用来诠释一种 自然和谐的生存状态。 简媜希望, 当 “我” 再次启程出发, 应是 “一株行走的草” , 因为, “人不能自外于山水” 。简媜总是能够将古诗意象和现世生命相印证。再如 1简媜.牵动一潭星序空灵.空灵m.台北:汉艺色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1 2颜昆阳.请你做生活诗人.简媜.空灵m.台北:汉艺色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1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12 空城一文。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歌石头城里的“空城”意象在简媜的笔 下,已不再是见证历史沧桑和城市盛衰的载体,而是能够照见生命孤独的“心灵 之空城” 。与那种“虽空,不常空”的历史之城相比, “心灵之城”则不但随着时 间流失而空,而且是一旦空,永远空。心还在,人依旧,但是“人,不可能给两 个人同一种梦;也不可能给同一个人两种梦。 ”时间的唯一,心的唯一,时间的 变化,心的变化,注定下一秒之后我们就不能再“合梦” ,只能守着各自心灵的 “空城” ,品味着各自无法言说的、最深的孤独。因为人不能一次踏入两条河流, 也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简媜从哲学的层面上反观“空城”意象,从“每个 人都是孤独者” 1这一角度重新阐释了“空城”的意象。所谓“空城” ,就是我 们每一个人注定要永远空着的心灵之城。此外, 一口闲钟 、 带酒江月也都 是取古诗意象,反观现世人生,作出现代意义的美学阐释。 简媜还长于根据古诗词意境创设新的意象。 喝眼前的酒一文用马致远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营 造的苍凉意境置换出一个“旅人”的意象,他“一脸虬髯,布衣风尘” , “他的人 生只是不断地寻找驿站, 给马一抱枯草, 给自己一碗酒” 。“他” 是得了又失的人? 是从未得到过、寻找分内的人?都是。 “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化身,是每一个 漂泊的心灵的标志。我们一直在路上行走,不断地寻找下一个目标,作为短暂的 休憩地。哪一间茅屋,是最后的归宿?哪一个人,是最后托付的人?“旅人”不 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路在西风的袍袖中,在夕阳的咽喉里。”我们每个 人的一生,都是怀着一份对未来的茫然未知和憧憬,在出发、行走、再出发的不 断寻找过程中,实现个体的价值,完成人生旅程的。简媜取天净沙秋思的 意境,幻化出“旅人”意象,演绎出世人的人生之路。此外,在春风送网一 文中,简媜借李煜的渔父一诗创设出“路”的意象,探讨了在千差百异的人 生道路上,我们该以怎样的心路来最大限度地获得“埋藏在路中”那等量的“自 由” 。 栖在窗台的白鹭一文则用“白鹭”的意象形象地阐述了人情的微妙和人 世的变迁。 在对古典意象的运用上,简媜力求避免意象的单一化。不论是“草”的意 象还是“空城”的意象,抑或是“旅人”的意象,简媜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 1简媜.石径爪痕.空灵m. 台北:汉艺色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1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13 予以复式的、立体的幻化和阐释,尽可能地扩张它们所传达的审美意蕴,从而使 读者获得无尽的想象和阅读创造空间。 第三节 女性化意象的系统营构 第三节 女性化意象的系统营构 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妇女解放运动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之后, 妇女问题日 益受到重视,妇女的地位较之以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 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关注自身和整个女性群体的命运。简媜就是其中 一位能够以自觉的女性意识观照当今女性生活状态、挖掘女性内在感情世界、透 视女性问题实质的作家。她清醒地认识到, “几千年来中国人从结绳记事到敲击 键盘发 e-mail 给南半球、北半球之友人、敌人,怎么女人拥有的东西还是没多 大变化?” 1在她看来, “女人真正拥有的是她自己的眼泪和经血” 。2因此,她 通过自己的一支健笔,描画出当今社会的一幅幅女人血泪图,希望藉此引起社会 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唤起女性自身的注意,从而有一天能够在精神内在的层面真 正实现“男女平等”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只停留在肤浅的议题表层。 “勘探女性内在世界” 、 “窥其情感奥妙” 、 “听其扎挣之声” ,并诉之于纸笔, 是简媜关注男权话语下女性悲情命运的独特方式。她“故事里的女人各有各的艰 难行旅,她们没有外援,只能自己作自己的领航” 。简媜以女性“自身的经纬” 来丈量她们的人生, “追踪她们的步履,摹写女性的壮丽与高贵” 。 3女性书写一 直都贯穿于简媜的创作之中。阅读过简媜散文的人都知道,她“一路的作品处处 可见女踪” 。 4她用一连串独具女性化特征的密集意象, 烘托出一长卷悲壮的 “女 者”群像图。这些意象往往以单一的状态出现,散落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看似毫 不相干,但如果配合以人物的内心状态,就可以感觉到,这些从一个、两个扩张 到一个极具张力的系统性意象群的意象, 往往与女主角的内在精神状态是深深契 合的。这些意象的设置, “一方面加大了文章本身的艺术含量,另一方面以形写 神,传达女性生存的悲凉意蕴。 ” 5简媜在女性化意象设置方面最具代表的作品 124简媜.重如鸿毛自述创作之路.女儿红m.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1996 3简媜.红色的疼痛序女儿红.女儿红m.台北:洪范书店有限公司,1996 5辛倩儿.美与悲剧的融合和抗衡简媜散文对女性悲剧的摹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 (1) 第一章 别出心裁的意象设置 14 是散文集女儿红 。 首先, “红”这个颜色自古以来就和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女性 的代名词,古人常用“红妆” 、 “红颜”等词来指代女性,尤其是漂亮的女性。简 媜散文集女儿红就用“红”这个象征“女性生命的原色调” 1的意象统领全 书,由“暗红” 、 “砖头红”和“火鹤红”三个颜色层次的“红”的意象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意象系统。而这个完整的意象系统又由一个个小的意象群组成: “暗红” 统领“女性的情爱之痛” ,是“残酷的红” ; “砖头红”则象征了“令人感到温暖” 的“母者的爱” ; “火鹤红”又是“藏有不为人知的灼痛”的“女性心灵的寂寞” 之色。这一个个小的意象群又集体烘托出一个系列的女人孤寂伤痛的灵魂。 在“暗红”的意象群里, 四月裂帛一文由“山腰的杜鹃与瘦樱” 、 “三月 的鬼雨” 、 “海洋”和“舟” ; “苦茗”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