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设计原始资料32最小传热阻校核43热负荷计算64采暖系统的选择与确定115散热器的选择126.管道的布置167管道的水力计算178附属设备的选型209参考文献151、 设计原始资料1.1设计题目:济南市某住宅楼采暖设计。本工程为济南市一栋七层的住宅楼,其中有卧室、厨房、门厅、客厅、卫生间等功能用途的房间。层高为2.7米,本工程以95/70低温热水作为采暖热媒,为本住宅楼设计供暖。1.2 设计依据2.1任务书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2.2规范及标准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J114-88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1.3.设计气象资料1.3.1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济南市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查出当地的气象资料如下:设计用室外气象参数单位数值采暖室外计算温度-5.2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6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3.5冬季最多风向ENE极端最低温度-14.91.3.2室内设计温度见表如下:房间功能卧室厨房、门厅客厅卫生间室内设计温度()181818251.3.3土建资料外墙:300mm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分户墙:200mm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隔墙:100mm厚舒乐板(苯板夹丝抹灰)墙体外门:双层实木外门,K=2.33W/(m2.C)窗户:塑料双层玻璃窗,K=2.3W/(m2.C)屋面:选用厚200mm沥青膨胀珍珠岩, K=0.35W/(m2.C)。地面:不保温地面。K值按地带划分计算。二、最小传热阻校核2.1济南地区在不同室内设计温度下的最小传热阻为验证围护结构的热阻满足最小传热阻的要求,本设计先计算出不同围护结构类型下,对应不同室内计温度的最小传热阻,再根据围护的结构来计算需求多少厚度的保温层才能满足需要。计算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 时,围护结构类型类不同选择的公式也不同。式中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为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再根据室内设计温度由式1计算最小传热阻。 式1式中: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采暖室内设计温度,;根据舒适性确定的室内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差,这里取6。2.2校核维护结构传热阻是否满足最小传热阻的要求。2.2.1墙体实际热阻 (m2/W)2.2.2墙的最小传热阻根据公式,根据热惰性指标因为三类建筑。则 该外墙的最小传热阻 (m2/W)经过计算可以看出 R0,满足要求。三热负荷计算(见附表)四,采暖系统的选择与确定5.1 系统形式的选择与确定可供选择的系统形式按系统循环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靠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的系统,称重力循环系统。表3-1供暖系统型式表序号形式名称适用范围特点1单管上供下回式作用半径不超过50m的多层建筑升温慢、作用压力小、管径大、系统简单、不消耗电能水力稳定性好可缩小锅炉中心与散热器中心距离2双管上供下回式作用半径不超过50m的三层(10m)以下建筑升温慢、作用压力小、管径大、系统简单、不消耗电能易产生垂直失调室温可调节3单户式单户单层建筑一般锅炉与散热器在同一平面,故散热器安装至少提高到300400mm高度尽量缩小配管长度减少阻力(2) 靠机械(水泵)力进行循环的系统,称机械循环系统。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常用的几种型式: 表3-2供暖系统型式表序号型式名称适用范围特点1双管上供下回式室温有调节要求的四层以下建筑常用的双管系统做法排气方便室温可调节易产生垂直失调2双管下供下回式室温有调节要求且顶层不能敷设干管时的四层以下建筑缓和了上供下回式系统的垂直失调象安装供回水干管需设置地沟室内无供水干管,顶层房间美观排气不便3双管中供式顶层供水干管无法敷设或边施工边使用的建筑可解决一般供水干管挡窗问题解决垂直失调比上供下回有利3、对楼层扩建有利,排气不利4双管下供上回式热媒为高温水,室温有调节要求的四层以下建筑解决垂直失调有利排气方便,能适应高温水热媒,可降低散热器表面温度3、降低散热器传热系数,浪费散热器5垂直单管顺流式一般多层建筑常用的一般单管系统做法2、水力稳定性好,排气方便,安装构造简单6垂直单管双线式顶层无法敷设供水干管的多层建筑当热媒为高温水时可降低散热器表面温度2、排气阀的安装必须正确7垂直单管下供上回式热媒为高温水的多层建筑降低散热器的表面温度2、降低散热器传热量、浪费散热器8垂直单管上供中回式不易设置地沟的多层建筑节约地沟造价,系统泄水不方便2、影响室内底层房屋美观,排气不便 9垂直单管三通阀跨越式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1、可解决建筑层数过多垂直失调的问题10单双管式八层建筑以上避免垂直失调现象产生可解决散热器立管管径过大的问题克服单管系统不能调节的问题11水平单管串联式单层建筑或不能敷设立管的多层建筑常用的水平串联系统,经济、美观、安装简便散热器接口处易漏水,排气不便12水平单管跨越式单层建筑串联散热器组数过多时入口设换热装置造价高13分层式高温水热源1、入口设换热装置造价高14双水箱分层式低温水热源管理较复杂采用开式水箱,空气进入系统,易腐蚀管道注:1.无论系统大小,有条件时,尽量采用同程式,以便压力平衡。 2.水平供水干管敷设坡度不应小于0.003。坡度应与水流方向相反,以利排气。考虑到本工程的实际规模和施工的方便性,本设计采用上供下回式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同程式散热片安装形式为同侧的上供下回。单独设置设备间,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布置干管和立管,为每个房间分配散热器组。(见图3.回水干管的坡度不应小于0.003,坡度应与水流方向相同。五散热器的选型考虑到散热器耐用性和经济性,本工程选用铸铁柱型散热器。结合室内负荷,选择铸铁M132散热器。结合室内负荷,散热片主要参数如下,散热面积0.24m2,水容量1.32L/片,重量7Kg/片,工作压力0.5MPa。多数散热器安装在窗台下的墙龛内,距窗台底80mm,表面喷银粉。5.1 散热器的计算本设计采用M-132型散热器。(1)、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散热面积的计算可按供热手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的确定。本设计在计算时,不考虑管道散热引起的温降。对于双管热水供暖系统,为系统计算供、回水温度之和的一半,而且对所有散热器都相同。(2)、散热器片数的计算散热器片数的计算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 利用散热器散热面积公式求出房间内所需总散热面积(由于每组片未定,故先按1计算);2) 得出所需散热器总片数或总长度H;3) 确定房间内散热器的组数m;4) 将总片数n分成m组,得出每组片数n,若均分则n=nm(片组);5) 对每组片数n进行片数修正,乘以b,即得到修正后的每组散热器片数,可根据下述原则进行取舍;6) 对柱型及长翼型散热器,散热面积的减少不得超过0.1 ;7) 对圆翼型散热器散热面积的减少不得超过计算面积的10。5.1.1 散热器数量的计算 确定了供暖设计热负荷、供暖系统的形式和散热器的类型后,就可进行散热器的计算,确定供暖房间所需散热器的面积和片数。5.1.2 散热器的散热供暖房间的散热器向房间供应热量以补偿房间的热损失,根据热平衡原理,散热器的散热量应等于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散热器散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散热器的散热量(W);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供暖室内计算温度();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片数修正系统的范围乘以对应的值,其范围如下: 片数修正系数每组片数200.9511.051.1另外,还规定了每组散热器片数的最大值,对此系统的M-132型散热器每组片数不超过20片。1、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 2、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表示当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pj与室内空气温度tn的差为1时,每平方米散热面积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单位为W/(m)。选用散热器时希望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越大越好。 通过实验方法可得到散热器传热系数公式为 式中: 在实验条件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由实验确定的系数,取决于散热器的类型和安装方式;从上式可以看出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差越大,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就越大,传热量就越多。2、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应根据热媒种类(热水或蒸汽)和系统形式确定。 1)热水供暖系统 式中: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 散热器的进水温度(); 散热器的出水温度(); 对于单管热水供暖系统,各组散热器是串联关系,所以各组散热器的进出口水温不同,应用以下公式计算:式中: 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散热器的进水温度();散热器的出水温度();散热器热负荷(W);散热器的进流系数;水的比热;立管流量,Kg/s;6.1 散热器的计算实例 以机房为例计算: 查供热工程附录2-1,对M-132型散热器 =2.426(72.5)0.286 =8.26W/(m.)先假设片数修正系数=1.0,查供热工程附录2-4得 =1,散热器采用明装,查供热工程附录2-5 =1.02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1697.3111.02/7.99(82.5-18)=3.21 m2M-132型散热器每片散热面积为0.24m2则散热器的片数为n=3.21/0.24=16.5 取17片同理计算出其他各房间的散热器片数。其余的列于附表中;6.1 散热器的布置布置散热器应注意以下规定l、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这样能迅速加热室外渗入的冷空气,阻挡沿外墙下降的冷气流,改善外窗对人体冷辐射的影响,使室温均匀。当安装或布置管道有困难时,也可靠内墙安装。如设在窗台下时,医院、托幼、学校、老弱病残者住宅中,散热器的长度不应小于窗宽度的75;商店橱窗下的散热器应按窗的全长布置,内部装修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可暗装。2、为防止冻裂散热器,两道外门之间,不准设置散热器。在陋习建或其它有冻结危险的场合,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解阀。3、散热器在布置时,不能与室内卫生设备、工艺设备、电气设备冲突。暖气壁龛应比散热器的实际宽度多350400毫米。台下的高度应能满足散热器的安装要求,非置地式散热器顶部离窗台板下面高度应50毫米,底部距地面不小于60mm,通常为150mm毫米,背部与墙面净距不小于25mm。4、在垂直单管或双管供暖系统中,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以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可同临室串联连接。 5、公共建筑楼梯间的散热器,宜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住宅楼梯间一般可不设置散热器。把散热器布置在楼梯间的底层,可以利用热压作用,使加热了的空气自行上到楼梯间的上部补偿其耗热量。6、在楼梯间布置散热器时,考虑楼梯间热流上升的特点,应尽量布置在底层。住宅建筑分户计量的散热器选用与布置还应注意:(1)安装热量表和恒温阀的热水采暖系统宜选用铜铝或钢铝复合型、铝制或钢制内防腐型、钢管型等非铸铁类散热器,必须采用铸铁散热器时,应选用内腔无黏砂型铸铁散热器;(2)采用热分配表计量时,所选用的散热器应具备安装热表的条件;(3)采用分户热源或供暖热媒水水质有保证时,可选用铝制或钢制管形、板式等各种散热器;(4)散热器的布置应确保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并应可能缩短户内管道的产度;(5)散热器罩会影响散热器的散热量和恒温阀及配表的工作,安装在装饰罩内的恒温阀必须采用外置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间温度的位置。 六,管道的布置6.1 干管的布置供回水干管设置在管道井中,每个用户都从干管上接出一个支管,而形成各自的独立环路以便于分户计量。6.2 支管的布置本设计入户的支管均设置在户内垫层内,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本系统散热器支管的布置形式有供、回水支管同侧连接和供、回水支管异侧连接两种形式,且支管均保证为0.01的坡度,以便于排出散热器内积存的空气,便于散热。7.1 管道支架的安装管道支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的规定:位置应准确,埋设应平整牢固;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对活动支架应采用U形卡环。支架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若设计上无具体要求时,可按下表的规定执行:表3-5 支架间距的选择公称直径mm1520253240507080100125150200250300支架的最大间距保温管1.5222.533444.556788.5不保温管2.533.544.55666.5789.51112七, 管道的水利计算7.1 绘制系统图 根据暖气片组装片数的最大值将其分为几组后,确定总的立管数,绘制系统图,标明各段干管的负荷数,以及每组暖气片的片数和负荷数,并对各个管段进行标注(见系统图)。7.3 水力计算7.3 供暖系统水力计算的任务在满足热负荷所要求的热媒流量条件下,确定系统的管段管径,以及系统的压力损失。水利计算应具备的条件是,必须首先确定供暖系统的设备及管道布置,已知系统各管段的热负荷及管段的长度。(1)按已知系统各管段的流量和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压头)。确定各管段的管径;(2)按已知系统各管段的流量和各管段的管径,确定系统所必需的循环作用压力(压头);(3)按已知系统各管段的管径和该管段的允许压降,确定通过该管段的水流量。室内热水供暖管路系统是由许多串联或并联管段组成的管路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从系统的最不利环路开始,也即从允许的比摩阻最小的一个环路开始计算。由n个串联管段组成的最不利环路,它的总压力损失为n个串联管段压力损失的总和。热水供暖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机械循环提供的作用压力,水在散热器内冷却所产生的作用压力和水在循环环路中困管路散热产生的附加作用压力。各种供暖系统型式的总循环作用压力的计算原则和方法。进行水力计算时,可以预先求出最不利循环环路或分支环路的平均比摩阻Rpj,即 (4-1)式中: P最不利循环环路或分支环路的循环作用压力,Pa; L最不利循环环路或分支环路的管路总长度,m; a 沿程损失约占总压力损失的估计百分数。 根据式中算出的及环路中各管段的流量利用水力计算图表,可选出最接近的管径并求出最不利循环环路或分支环路中各管段的实际压力损失和整个环路的总压力损失值。 当系统的最不利循环环路的水力计算完成后,即可进行其它分支循环环路的水力计算。暖通规范规定,热水供暖系统最不利循环环路与各并联环路之间(不包括共同管段)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应大于15。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了平衡各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往往需要提高近循环环路分支管段的比摩阻和流速。但流速过大会使管道产生噪声。目前, 暖通规范,规定。最大允许的水流速不应大于下列数值:民用建筑 1.2m/s生产厂房的辅助建筑物 2m/s, 整个热水供暖系统总的计算压力损失,宜增加10附加值,以此确定系绕必需的循环作用压力。7.5 确定最不利环路水力计算方法本设计的计算过程同程式双管热水供暖系统管路的水力计算过程,在整个系统中每一个户内环路构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分别计算,计算步骤如下:(1)首先在系统图上,对各管段进行编号,并注明管段长度和热负荷。(2)计算通过最远立管的环路的总阻力,根据所选值R(60120 Pa/m),和每个管段的流量G的值,查阅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初选各管段的d、R、v的值,算出通过最远立管的环路的总阻力。流量G的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4-5)式中: Q管段的热负荷,W; 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 系统的设计回水温度,。(3)计算通过最近立管环路的总阻力,计算方法同1,2两部。(4)求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不平衡率,使其不平衡率在15%以内,以确定通过环路各管段的管径。(5)根据水力计算的结果,求出系统的的总压力损失,及各立管的供、回水节点间的资用压力。(6)根据立管的资用压力和立管的计算压力损失,求中间各并联立管的压力损失不平衡率,使其不平衡率在25%以内,从而确定出各立管的管径。由于此系统为机械循环异程式热水供暖系统,所以其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如下:计算通过最远立管的环路的压力损失,确定出供水干管各个管段管径。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通过最近立管I的环路,从而确定立管I和回水各管段的管径及其压力损失。并联环路立管上的压力不平衡率,使其不平衡率在正负百分之十范围之内。据水力计算结果,求出系统的总压力损失及各立管的供水和回水节点间的资用压力。定立管的管径。根据各立管的资用压力和立管的计算压力损失,求各立管的不平衡率。不平衡率应在正负百分之二十五范围之内。水力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l)采暖系统水力计算必须遵守流体连续性定律,即对于管道节点(如三通、四通等处)热媒流入流量之和等于流出流量之和。热媒的流速是影响系统的经济合理程度的因素之一。为了满足热媒流量要求,对于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增大热水流速虽然可以缩小管径,节省管材,但流速过大,压力损失增加,会多消耗电能,甚至可能在管道配件(如三通、四通等)处产生抽力作用,破坏系统内热水正常流动,使管道发生振动产生噪音。f因此,采暖规范中规定:采暖管道中的热媒流速,应根据热水或蒸汽的资用压力、系统形式、防噪声要求等因素确定。(2)采暖系统水算必须遵守并联环路压力损失平衡定律。系统在运行中,构成并联环路的各分支环路的压力损失总是相等的,并且等于其分流点与合流点之间的压力总损失。在设计时只能尽量的选择在保证热媒设计流量的同时使各个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接近于平衡的管径。只要保证并联环路各分支环路之间的计算压力损失差值在允许范围之内,则流量的变化是不大的。热水采暖系统的并联环路各分支环路之间的计算压力损失允许差值查表。在进行系统水力计算时,系统并联环路各分支环路之间的计算压力损失差值如果超过了允许差值,就必须调整一部分管道的管径,使之满足要求。并联环路备分支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允许差值查手册。表4-1并联环路各分支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允许差值系 统 形 式允 许 差 值(%)系 统 形 式允 许 差 值(%)双管同程式双管异程式1525单管同程式单管异程式1015 (3)热水采暖系统最不利环路的单位长度沿程压力损失,除很小的系统外,一般以不超过60120Pam为宜。(4)由于计算、施工误差和管道结垢等因素的存在,采暖系统的计算压力损失宜采用10的附加值。 (5)供水干管末端和回水干管始端的管径不宜小于DN20,以利于排除空气,并小数显著的影响热水流量。(6)采暖系统各并联环路,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主要是为了系统的调节和检修创造必要的条件。 7.5 水力计算的示例本设计以最不利环路为例进行水力计算:(1) 在系统图上对个管段进行编号,并注明各管段的热负荷和管长。(2) 根据各管段的热负荷计算各管段的流量,以管段1为例进行计算: =0.8663783.4/95-70 =2194.5查供热工程附录4-5取公称直径DN50用补差法计算可求出v=0.28,。R=22.92(3) 确定长度压力损失:。Py=Rl=22.9211.1=254.41Pa(4) 确定局部阻力损失Z:根据图中各管段的实际情况列出各管段的局部阻力管件名称(见表4-2),查供热工程附录4-2得到局部阻力系数列于表4-2中。管段1的局部阻力系数为=6.5据流速查供热工程附录4-3查出动压头=38.0;则:(5) Pj=6.538=247.3Pa(6) 则管段1的压力损失为:Py+Pj=501.7Pa 八,辅助设备的选择8.4 水泵选型采暖热水按供回水温差25计算,热水流量约为1.012T/h,取1.1安全系数,热水泵流量选择1.11T/h。扬程按下式计算: Pa 式8式中:水系统总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损失,Pa;设备阻力损失,Pa;本工程选择的半集热式盘管换热器压阻损失为20kPa,则Hp=9530.6+2000029530.6Pa。取1.1安全系数后,水泵扬程选32483.7Pa,即3.18mH2O。选择“格兰富”立式管道泵,性能参数见厂家提供的选型计算书。水泵选择一用一备的方式安装。8.2膨胀水箱选型当供回水温度为95、70时,膨胀水箱的有效容积(即相当于检查管到溢流管之间的高度容积)按下式计算3: L 式9式中:系统内的水容量,L。全楼总采暖负荷乘以1.1系数后约为42.9Kw,根据每种设备单位供热量的水容量(表7)来确定系统中总的水容量。计算得系统内水容量为1759L。则膨胀水箱有效容积为59.8L,约0.06m3 。选择公称容积为0.3 m3 的标准规格即能满足要求。膨胀水箱构造见国标图。表7供给每1kw热量所需设备水容量(L)换热器四柱640散热器室内机械循环管路38.37.88.7 热计量表的选型1.规格热量表具体选用规格大小不应简单地仅从管道口径的大小来进行,而应根据表的工作能力的大小来选取。这样一方面可使表工作在一个准确的范围内,另外也可降低因采购不准而引起的购表费用。具体可从二个步骤进行: 1)功率我国民用住宅或办公楼的供暖功率通常按80100设计,所以可按实际面积的大小首先计算出所需多大功率的热量表。 2)公称流量根据上步计算出的功率值,求出应选用表的公称流量值:根据计算公称流量值选取对应规格热量表。 2.压力损失 热量表引起的管网压力损失量与流量的大小成反比,表质量的好坏具体现出压损值的大小。按标准要求,在公称流量下压损值不得大于0.025MPa,好的进口表此值通常不大于0.01MPa,所以因采用口径较小的表不会给管网压力带来影响。热量表由热水流量计、一对温度传感器和积算仪三个部分组成。热水流量计用来测量流经散热设备的热水流量;一对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进而确定供回水温差;积算仪,根据与其相连的流量计和温度传感器提供的流量及温差数据,计算出户从热交换设备中获得的热量。选型方法:根据负荷计算结果确定热量表安装的供暖回路的设计流量;根据供暖系统的运行方式确定该供暖回路的最小可能流量,最大可能流量及最常用流量;查热量表性能参数表格中的流量数据,根据设计最大流量小于热量表允许最大流量,设计最小流量大于热量表允许最小流量(最好是大于分界流量),常用流量接近热量表额定流量的原则进行选型。表5.4 热量表选型参考表建筑面积(m2)热负荷(W)流 量建议选用额定流量续表3024910478688362990.0360.2990.22504998723174103005990.30.5990.450079917445278776009590.60.9590.6表5.5 热量表性能参数表热量表型号连接口径流量下限额定流量流量上限长度Lm3/hm3/hm3/hmmSR-0.2DN150.0120.20.4110SYR-0.2DN150.0120.20.4270SR-0.4DN150.0120.40.8110SR-0.6DN150.0120.20.4110SYR-0.6DN150.0120.061.2270SR-1.5DN150.031.53110SR-2.5DN200.052.55195SYR-3.5DN250.073.57225SR-6DN320.0126122308.4 平衡阀的选择 平衡阀用于调节主管环路管道与立管的压力平衡,根据其连接管道的流量和管径选择。选择见下表5.6 表5.6 平衡阀型号 平衡阀及其安装平衡阀型号平衡阀规格水流量m3/h阀体长度L(mm)开启高度H(mm)重量kg链接方法SP15F-10 SP15F-16DN1549011010螺纹链接DN205.71151201.5DN258.71251251.8DN3213.914013020DN40201601402.5SP45F-10 SP45F-16DN503223019510法兰连接DN655527022013DN808031023018注:1平衡阀适用公称压力1.6介质温度t150的水蒸汽管路上。2、表中的水流量为阀门 前后压差等于0.1时的值,3、平衡阀体上的两个测压小孔与智能仪表用软管连接,可以很方便地显示阀门前后的 压差及流经阀门的流量。4、平衡阀的型号选用: 4.1流量系数Kv 式中:P阀门前后的压差,KPa; G通过阀门的流量,m/h; 4.2平衡阀的开度在60%到90%范围8.7 排气阀的选择必须保证系统各部位都能通水。这就要求系统要有良好的排气,不使气泡阻断水流。一般情况下,系统的最高点、上凸部位都要设排气,多采用自动排气阀。气泡在水流速较高时也有可能被水流带出而使水流连续,但这终究不是可依赖的。散热器上一般亦应设放气阀。本设计中选用B11X-4型自立式自动排气阀,接管规格为DN20、DN25;使用范围:=95热水、冷水系统,工作压力=400Pa。8.7 除污器的选择l、除污器的作用是用来清除和过滤管道中的杂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