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氯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涉氯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涉氯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涉氯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涉氯安全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资料涉氯安全管理制度四十一、氯内含氢检测管理制度1.目的:氯内含氢是氯碱生产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这项指标的高低与氯碱生产的安全稳定密切相关。为了规范氯内含氢的检测,及时掌握氯内氢气含量,避免因氯内含氢高而造成的事故,特制定此管理制度。2.适用范围:2.1离子膜电解槽氯内含氢的检测2.2隔膜电解槽氯内含氢的检测2.3氯气液化后尾氯中氢气含量的检测3. 适用人员:公司质检科分析工、氯碱厂相关部门人员4. 检测标准:Q/XD JS01/2-02:20105. 主要内容:5.1 离子膜电解槽氯内含氢的检测5.1.1 氯内含氢指标:0.13%,最高不得超过0.4%。5.1.2 分析频次:单槽1次/天5.1.3 分析人员:公司质检科分析工5.1.4 分析工对氯内含氢进行检测后,应把分析结果立即报离子膜DCS室操作工。5.1.5 如电解槽氯内含氢超过0.13%,则应对该电解槽氯内含氢重新取样分析,同时应立即向氯碱厂负责人汇报。516氯碱厂负责人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该电解槽进行检查,查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DCS室操作工和电解现场操作工应加强对该电解槽的巡回检查,密切注意该槽的各项运行数据;分析工应增加对该电解槽的分析频次。517如电解槽氯内含氢超过0.4%,则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对该电解槽进行除槽处理。52隔膜电解槽氯内含氢的检测521氯内含氢指标:0.13%,最高不得超过0.4%。522分析频次:总管2次/天,电解槽1次/2天。523分析人员:公司质检科分析工524分析工对氯内含氢进行检测后,应把分析结果立即报隔膜电解操作工。525如氯总管氯内含氢超过0.13%,则应立即对氯总管氯内含氢重新取样分析,同时应立即向氯碱厂负责人汇报。526如两次分析结果都超过0.13%,则应立即分析单槽氯内含氢,查找出有问题的单槽,后通报给隔膜电解操作工和氯碱厂负责人。527氯碱厂负责人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该电解槽进行检查,查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DCS室操作工和电解现场操作工应加强对该电解槽的巡回检查,密切注意该槽的各项运行数据;分析工应增加对该电解槽的分析频次。528如电解槽氯内含氢超过0.4%,则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对该电解槽进行除槽处理。53氯气液化后尾氯中氢气含量的检测531尾氯含氢指标:3.0%532分析频次:2次/天533分析人员:公司质检科分析工534分析工对尾氯内含氢进行检测后,应把分析结果立即报氯气液化岗位操作工。535如尾氯内含氢超过3.0%,则应立即对尾氯含氢重新取样分析,同时立即向氯碱厂负责人汇报。536氯碱厂负责人接到通报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氯气系统进行检查,查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液化岗位操作工可降低液化冷冻水流量,降低液化效率,提高尾氯中氯气含量,降低尾氯中氢气含量;分析工应增加对尾氯的分析频次。四十二、防止三氯化氮产生、积聚、定期检测和控制管理制度1.目的防止三氯化氮引起的爆炸。2.范围适用于氯碱厂和公用工程车间。3.职责适用部门严格做好操作记录。4.控制程序4.1、加强对原料盐和化盐用水监测的管理,通过控制总氨含量从源头控制三氯化氮的产生。确保进槽盐水无机铵质量浓度1mg/l,总铵质量浓度4mg/l,检测频次:每周1次。4.2、加强氯气洗涤塔的使用效果,通过氯水喷淋除去氯气中部分三氯化氮,使气氯中三氯化氮含量30mg/。4.3、严防冷冻的氨系统泄漏,定期用PH试纸监测冷冻盐水PH值,发现PH值升高则检测冷冻盐水铵根含量。4.4、对液氯排污中三氯化氮的含量进行检测和控制:要求三氯化氮的含量60g/l,含量80g/l时应加大对液氯贮罐与汽化器的排污频次。4.5、排污应采用湿法排污,禁止“干排”,保证残液中三氯化氮质量浓度5%;严禁排污物同油脂、橡皮等引爆物质接触;排污物中三氯化氮浓度较高时,加入适量的四氯化碳或氯仿等,稀释后方可排污,严禁以下操作:启、闭阀门,敲击,撞击,液体冲击,用水蒸气汽化等4.6、加强设备检修的管理,认真履行审批手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液氯汽化器检修时,必须经排污处理,彻底清洗置换;氯气盘管检修时,要将氯化钙盐水排净,加盲板与系统断开,防止盐水进入氯气系统。四十三、防强酸强碱灼伤管理1.目的防止强酸强碱泄露引起的安全事故。2.范围涉及强酸强碱的生产场所、应用场所及运输场所。3.职责安全部门是监督部门,各分厂各自负责。1、强酸强碱贮罐、主管道上设置危险警示告知标志。2、强酸强碱密集区域内设置应急洗眼器和冲淋装置,并配备适当的冲洗剂或中和剂。3、改善生产环境,加强设备和管道的维护、更新和巡检工作,杜绝强酸强碱跑、冒、滴、漏等现象。4、强化个人防护意识,加强强酸强碱灼伤应急救援及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使用培训。5、强化强酸强碱设备和管道检修作业时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等劳护用品穿戴工作。6、强酸强碱灼伤处理步骤、立即离开现场,迅速脱去污染的衣裤、鞋袜。、立即用大量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1530分钟。、强碱灼伤用弱酸(1枸橼酸或3硼酸溶液)中和,强酸灼伤用弱碱(2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再用水冲洗创面,冲去剩余的中和剂及防止发热。、冲洗清创完成后,局部可用纱布或无菌敷单复盖,送保健站或医院进一步救治。四十四、液氯槽罐车充装安全管理1.目的防止液氯引起的恶性安全事故。2.范围液氯生产场所及运输场所3.职责安全部门严格监督,氯碱厂负责液氯的充装。4.控制程序4.1、充装前必须有专人对槽罐车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完好,按规定进行气密性试压后,方可充装。4.2、槽罐车充装系数为1.20kg/l,充装压力1.1Mpa。4.3、充装前采用汽车衡对液氯槽罐车空车计量,充装时用累积式质子流量计计量,充装完后用汽车衡进行复称。防止超装。4.4、充装前后和复验的重量均应登记,作为使用期中的跟踪档案。4.5、充装后按规定填报运输路单及充装记录。4.6、罐车有以下情况,不得充装:(1)、汽车槽车使用证或准运证已超过有效期;(2)、汽车槽车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3)、汽车槽车漆色或标志不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4)、防护用具、服装、专用检修工具和备品、备件没有随车携带;(5)、随车必带的文件和资料不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或与实物不符。 (6)、首次投入使用或检修后首次使用的汽车槽车,如对罐体介质有置换要求的,不能提供置换合格分析报告单或证明文件;(7)、余压小于0.1Mpa;(8)、罐体或安全附件、阀门等有异常。四十五、液氯钢瓶充装安全管理1.目的防止液氯引起的恶性安全事故。2.范围液氯生产场所及运输场所3.职责安全部门严格监督,氯碱厂负责液氯的充装。4.控制程序4.1、液氯充装只允许充装本公司自有气瓶。4.2、充装计量衡器应设有超装警报和自动切断阀,并定期检验衡器。4.3、钢瓶充装前必须有专人对钢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充装。4.4、钢瓶充装量系数为1.25kg/l,充装压力1.0Mpa,严禁超装。4.5、充装后钢瓶必须复验充装量,复磅应专人专衡器进行。4.6、充装后的钢瓶应逐只检查,发现泄漏或其它异常情况,应妥善处理。4.7、充装原始记录要完整,内容至少包括:气瓶编号、气瓶容积、实际充装量、包装前后检查者、充装者和复称者姓名、充装日期。记录应妥善保存,备查。4.8、入库前挂贴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必须注明:瓶号、容量、重量、充装日期、充装人和复称人姓名。4.9、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钢瓶,严禁充装:(1) 漆色、字样和气体不符合规定或漆色、字样脱落,不易识别气体类别。(2) 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3) 新瓶无合格证。(4) 超过技术检验期限。(5) 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6) 瓶阀和易熔塞上紧后,螺扣外露不足三扣。(7) 瓶体温度超过40C。四十六、液氯安全管理制度在生产、经营、贮存、使用氯气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氯气安全规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以及公司有关的规程和制度。建立健全液氯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液氯生产安全制度和岗位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液氯的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懂得氯气的物化性质、中毒原理、急救方法,并掌握化救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考试及格,方可上岗操作。液氯生产、使用、贮存现场,应配备足量的抢修防护器材,并定期检查和保养。液氯生产、使用、贮存等厂房、库房结构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并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在环境、气候条件允许下,可采用半敞开式结构;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液氯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氯气泄露报警仪,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液氯生产主要设备液氯中间槽、液氯贮槽等必须安装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等安全附件,安全附件必须定期检验,确保灵敏、好用。液氯设备管道检修时,必须执行公司安全作业管理制度、施工与检修安全管理制度,即切断物料来源和传动设备电源、泄压、放尽物料、气体置换和气体分析合格,办理相应作业手续,检修时设专人监护。液氯钢瓶的管理,执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销售液氯时要向用户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不得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液氯。液氯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对工艺、操作环境发生较大改变的需适时进行风险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