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全唐诗》颜色词语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全唐诗》颜色词语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全唐诗》颜色词语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全唐诗》颜色词语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全唐诗》颜色词语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全唐诗》颜色词语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全唐诗颜色词语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利 指导教师李海霞教授 摘要 全唐诗颜色词语基本代表了唐代颜色词语的面貌,它是研究唐代口语和书面语极其 宝贵的材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唐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从语言词汇角度去研究唐诗颜 色词语,不仅能了解唐代颜色词语总的面貌及有关唐代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而且 能为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全唐诗颜色词语语义研究。本章考察了唐诗颜色词语句法功能与语义的关 系、语义的对立与交叉、语义分层的静态、动态发展等情况。提出了颜色词语义三阶段说, 颜色词表事物名为第一阶段,颜色成为这个词的核心意义为第二阶段,联想义成为核心语义, 表颜色的语义特征逐渐丧失,为第三阶段。颜色词的语义是有层次性的,分为表层和深层。 发展趋势是由深层的语义特征向表层浮移,而表层的内容逐渐下沉,成为深层语义的词源义。 第二章,全唐诗颜色词语修辞手段研究。本章探讨了唐诗颜色词语语音、旬式、 虚实配合等修辞情况。唐诗的颜色配合,诗人在对比色的配合中常常注意了面积、明度或饱 和度的拉大,在因子配合与短调配合中,有些注意了拉开明度,这表明诗人大多有较好的色 彩审美能力。但是不佳的配合如红与紫等也不少见,这一方面当是诗歌的配色讲究不如绘画 严,一方面似乎同审美水平有关。 第三章,全唐诗颜色词语文化研究。本章考察了唐诗颜色词语国俗语义、审美词场、 意念与取象结构等内容。对绿发、翠鬓表示黑发的语义进行了考释,修正了某些误解。指出 其原因跟“青”表示蓝绿色到黑色一样,反映着远古色彩认知概括的残留。在审美上,颜色 词语体现了自然美、原始美、以尊为美的审美取向。颜色能给人以形象感,“颜色+ 物体”常 常抽象出不同的意念,颜色取象与抽象出的意念形成了双层的取象结构。 第四章,全唐诗颜色词语感觉认知研究。本章探讨了感知、情绪情感、隐喻三个方面 的认知情况。诗人直接用冷暖、轻重、远近修饰颜色词语,反映了他们的色彩感觉。在情绪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情感上,唐代诗人喜欢的色彩是紫、朱、赤、翠、金、绛、绯、红、绀、玄,好恶模糊的是 黄、白、素、绿、青,厌恶的是黑色。在隐喻认知方面,唐诗颜色词语存在情感隐喻、态度 隐喻、状态隐喻、等级隐喻四种类型。 第五章, 全唐诗颜色词语“青”个案研究。本章对“青”颜色义项及原因、使用情 况、与“绿”、“蓝”、“黑”结合能力的比较等方面作了分析。 i i 关键词:颜色词语语义修辞文化认知 a b s n a c t ”t h ew h o l ep o e m si n1 a n gd y n a s t y ”c o l o rw o r d sa n d e x p r e s s i o n sr e s e a r c h m 句o r :c 1 1 i n e s el i n g u i s t i c sp h i l o l o g y s p e c i a l t y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v o c a b u l a 巧 s u p e i s o r :p r o l ih a i x i a a u t h o r :y i n g l i a b s t r a c t n 圮c o l o rw 叫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i i l ”n 圯e n t nt a n gp o 锄”l l a v er e p 他s e i l t e dt 1 圮t 肌g d y 螂t yc o l o rw o r d s 觚de x p 他s s i o 璐a p p e 甜赳l c eb a s i c a l l y w l l i c hc 觚b eu dt 0s t l l d yt h et a n g d y m s t ) ,s p o k c nl 锄g u a g e 觚d 廿l e 、柑t t e nl 锄g 吼g e t h e ya 阳e x 觚l yp 他c i o 璐m a t e r i a l ,f 0 rw 1 1 i c h i sd i 他c t l y 佗f l e c t i l 培l et 细gd y n 鸽t ) ,p e r s 0 心v a l u e s ,t l l e s m e t i cs t a n d a r d 姐ds oo n t bs t l l d ym e t 细gp o e i 】晦c o l o rw o r d sa n de ) 【p r e s s i 0 i 塔缸吼也el a n g u 2 l g e 酉o s s a r y 锄g l e ,n o tc a no m y u n d e r s t a n dm et 抽gd :y i 娜t ) ,c o l o rw o r d s 姐de x p r e s s i o i l s t o t a la p p e a m c ea n dm e1 1 e l a t e dt h i 唱 d y 彻s t yc u l t i l 】嗡t h em a n i 磁sa n dc 璐t o l :i l s ,m es o c i a lp s y c h o l o g ya n d 0 n ,b u ta l s oi tc 锄p 附、,i d e s o m eb e n e f i c i a lr e f e r e n c e sf b r 也e 醇o s s a r yl l i s t o 巧他s e a r c h m f l l l l t e x t i s 蛳d e d i n 幻丘v c c h a 硼潞 1 kf i r s tc h 印赋”e n t nt a n gp o 锄”c 0 1 0 rw o r i d sa n de x p r e s s i o n ss 即l a 埘c sr e a r c h 1 1 1 i s c h a p t e ri i i s p e c t st h et h i 唱p ) 锄c o l o rw o r d s 瓤l de x p r e s s i o 璐s 弘l t a xf i l i l c t i o n 姐dm es e m 觚t i c 他l a t i o 璐,m e 删i co p p o s i t i o n 弛do v 盱l a p p i l l g ,s 锄觚t i cs i t 嘶。粥锄ds o w bp r o p o n l e c o l o rw o r ds 廿n 枷c st 0 l r e es t a g e st h a t :t l l ec o l o rw o r d sm e a nm i l 唱s 眦m l ei st l l ef i r s ts t a g e ,t l l e c o l o fb e c o i i 圮st h ec o mi n e 锄i n go f l i sw o r df o rt l l e c o n ds t a g e ,懿s o c i a t i o nr i g h t e o u s n e s s b e c 咄st l l ec o ms e f n 觚t i c sa n dt i l ec o l o rs c r n 枷cc h a r a c 俩s t i cl o s e sg r a d u a l l yf 0 ft l l et l l i r ds t a g e 1 t 坨c o l o rw o r d sa n de x p r s i o n s s 曲埘1 t i c si ss 臼锄i f i e d ,讹c hi sd i 、,i d e dh l t 0 廿1 es u m 吣ea n d m d 印ml a y e r t h e 缸e n do fd e v e l 哪,m e n tn o a t sf b mi l l - d 印n l m 枷cc h a r a c t e r i s h ct 0 l es 耐k e l a y e r ,b 1 吐t h e 吼i 西a c el a y e rc o l i t e n ts i i l l 【s 伊删l y 锄db e c o m e si i l d 印ms e i n a n t i c se t y i n o l o g y r i g h t e o l i 鳓e s s 1 ks e c o n dc h 印帆”e n t nt a n gp o e m c o l o rw o r d s 锄de x p r e s s i o 璐r h e t o r i cm e n l o dr e s e a r c l l t l l i sc h a p t e rh 勰d i s c u s s e dt h n gp o 锄c o l o rr h e 自嘶cs i t u a t i o 璐锄de x p 托s s i o 脑p r o n u n c i a t i o i l i i i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s e m 朗c et ) ,p e ,a c n l a ls i 眦i o nc o o r d i n a t i o n n et 细gp o e mc o l o rc 0 0 r d i n a t i o n ,m ep o e t sh a v ep a i d a t t e n t i o nt 0n l ea r c a ,m eb r i l l i 柏c e0 rd e g r e eo fs a t u r a t i o ne n l a r g i n g 仔e q u e n t i yi nt l l ec o n 仃舔t c o l o ,sc o o r d i i l a t i o n ,i l lt l l es i i i l i l a rc o l o r 觚dn l es 锄ep l a i l l c o l o r e dc o o r d i i l a t i o n ,s o m e 、) l ,:h a tp a i d a t t 锄t i o nt op u l l 叩e 1 1n l e 晰l l i 锄c e ,“s 砌c a t e d l a tn l e p o e t sm o s t l yh a v en l e9 0 0 dc o l o re s m e t i c a b i l i 够b u tb a dc 0 0 r d i n a t i o nl 墩er e da i l dp u i p l ei sn o t 脚e ,o n0 n eh 觚dn l i sc o 嬲i d e r 曲屺p o e 缸y m a t c hc o l o r si si i l f - e r i o rt 0n l ed r a w i i 培s t r i c n y 0 nt l l eo n eh 肌d 弱i fc o n c e r l l sw i t h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压刷 签字日期:即孑年p 月汐日 导师张彳参艰 签字日期:诉月咖 引 论 引论 o 1研究唐诗颜色词语的意义 在中国历史上研究唐诗的人很多,他们大多数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出发,而从语言词汇角 度去研究的并不多见。因为颜色具有直观、凸显功能,所以颜色词语在唐诗中的使用频率很 高。颜色词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唐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文化心理现象,而前人 赏析时颜色词语往往一笔带过。就算有些研究,也只是零星片断地对某一作者或某一作品 作一些粗略地阐述,谈不上系统细致研究。而“采取断代的方式好处很多,它可以做到源流 并重,可以帮助使用者了解某些词在一定时限内使用到什么程度,便于统计词的使用频率; 可以对汉语发展过程中某一历史阶段的具体语言获得一个总的了解。”我们希望通过对唐诗 颜色词语的断代研究,了解唐代颜色词语总的面貌及唐代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内容, 深化人们对唐诗的认识。 在汉语史中,词汇史的研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这是因为词语数量太大,又不好把握。 每个时代都有一批新词产生,旧词消亡,词义转移。我们只有把每一个时代的有代表性的专 书研究好,才能真正让词汇史完备起来。颜色词是词汇中的一个重要集合,它们的词义也有 产生、发展、萎缩或转移的历程。我们希望通过对唐诗中的颜色词语进行系统的、较全面的 描写,同时与上古及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进行比较,找出这一类词语的特点及发展规律,为 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o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0 2 1 研究内容 唐代诗歌数量巨大,其中有些诗人爱用口语化的词语作诗,有些诗人则侧重书面语,所 以唐诗是研究唐代口语和书面语词汇的极其宝贵的材料。我们将从全唐诗这本集子入手, 从语义、修辞手段、心理认知、文化内涵等方面对 全唐诗的颜色词语进行微观和宏观的 研究,对唐代颜色词语的使用情况作一个较全面的考察。 0 2 2 研究方法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对唐诗中的颜色词语进行描写与解释。 统计的方法。对颜色词语使用频率、语法功能进行统计,以期发现同义词近义词在语 言中的作用。 归纳综合法。对相近颜色词语的使用语境进行归纳综合,力图找出他们的使用规律。 。周荐主编,词汇论著指要,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6 月版,3 页。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利用绘画、美学、物理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进行交叉研究。 o 3 颜色词语定义及论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 2 0 0 5 版) 对颜色的解释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 觉所产生的印象。科学证明颜色是存在于自然现象中的连续体,那么颜色词语应该就是对这 一印象进行分割概括而形成的词语。每个民族、甚至同一民族的不同时代在主观上对光波的 分割都是不同的,对他们的概括自然不同。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中华民族在唐代主观上对光波 的分割所产生印象概括而形成的词语。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除颜色词之外,还包括一部分颜色词词组。因为词和词组之间缺乏一 个明确的界限,为避免在词和词组这个问题上纠缠,本文的研究对象确定为颜色词语。同时, 我们认为,对颜色词及其词组进行研究,更能全面、细致、深入地考察唐诗颜色词语的使用 情况,更能系统、具体、完整地反映唐诗颜色词语的全貌。如果局限于对词的研究,反映的 只是一部分颜色词使用情况,另外,在实际操作中,也会陷入词和词组的纠缠当中,造成研 究范围不明确等问题。还有,为了全方位地考察颜色词的使用情况,含有颜色词素的词语也 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如“朱门”。 需要说明的是,“实物+ 色”也表颜色的词语如“寒鸦色”等此类词语被排除在外,不属 本文研究对象。 o 4 取材范围及语料价值 材料来自全唐诗。全唐诗共九百卷,清康熙年间彭定求、杨中讷等人所编纂。该 书共收整个唐五代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余人,是迄今为止古典诗歌总集中篇 幅最大的一种,它对于研究我国唐代的语言及其有关的文化心理现象,无疑有着极大的价值。 唐代是一个诗歌鼎盛时期,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喜欢写诗,如全唐诗中有李世民和 武则天的诗,也有不知名的宫女及市井小民的诗,好诗常常被谱成流行歌曲在整个唐朝传唱。 另一方面,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是最重要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当 时的读书人没有一个不会写诗的。尽管囿于体裁,唐诗中的语言相对口语来说要典雅些,但 人们写诗时使用的语言基本能代表唐代的语言,如果不是这样,好的诗歌无法被广泛地理解, 更无法在酒肆街头被传唱,所以相当一部份的诗比较接近口语。在中国,还没有一部集子像 全唐诗那样收辑这么多的诗歌和作者,我们认为全唐诗中的颜色词语能基本代表唐 代颜色词语的面貌。隋唐五代时期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上承先秦两汉的古语词, 同时又有大量口语词出现,与现代词汇相承接,研究唐代词汇面貌是有意义的。 0 5 颜色词语分类说明 我们把所收录到的颜色词语按色调分为六类:红色调类、紫色调类、黄色调类、蓝绿色 2 引 论 调类、白色调类和黑色调类。 红色调类包括红、朱、赤、绛、绯、赭和丹; 紫色调类包括紫、绀; 黄色调类包括黄、金; 蓝绿色调类包括蓝、绿t 、青- 、青。、苍。、翠。、黛和碧; 白色调类包括白、素; 黑色调类包括黑、乌、玄、绿z 、翠:、青。和苍。 说明:绿指绿色,绿。指黑色;青。指绿色,青z 指蓝色,青s 指黑色;苍。指蓝绿色, 苍。指灰白色;翠- 指蓝绿色,翠z 指黑色。文中未用数字标识的“绿”、“青”、“苍”、 “翠”指般意义上的蓝绿色。 3 西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一章全唐诗颜色词语语义研究 语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使用词语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语言使用者通过使用语言赋予了语 词在特定语境中产生的语用信息。语义研究是以词义为轴心的,它涉及的内容有词源、词义 的类聚一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词的中心义和色彩附属义、词义和概念的关系等,既 包括语言意义、言语意义又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语义关系等。限于时间和精力,本章 对全唐诗颜色词语语义的研究,仅从唐诗颜色词语句法功能与语义的关系、颜色词群内 部的区分、颜色词语语义在唐代的发展演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1 颜色词语的句法功能与语义的关系 语义与句法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互相影响并且相辅相成。语义发生变化有时会影 响到句法功能的表现形式及其种类,句法功能多样化以后语言对语义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颜色词语通指后,句法功能会多样化。同时,具有多样性句法功能的词也推动颜色词语通指 的进程,并且在语言经济性原则下更容易淘汰其它同一色调的颜色词语。 红色调、黑色调颜色词语的句法功能与语义情况比较典型,下面我们就以它们为例对全 唐诗颜色词语的句法功能与语义情况进行考察。由于颜色词语有单用又有与其它语素或词 合用使用的情况,我们把它们分为两类:a 单用;b 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 1 1 1 红色调类 a 颜色词“红” ( 1 ) 单用 作谓语,例如: 秋光净无迹,莲消锦云红。( 顾况初秋莲塘归) 晚果红低树,秋苔绿遍墙。( 耿漳秋晚卧疾寄司空拾遗曙卢少府纶) 作主语,例如: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杜甫北征)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李璩游后湖赏莲花) 作宾语,例如: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郑锡襄阳乐)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温庭筠相和歌辞懊恼曲) ( 2 ) 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 红+ 事物名,例如: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杜甫丽人行) 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 戎昱玉台体题湖上亭) 4 第一章全唐诗颜色词语语义研究 红+ 叠音后缀,例如: 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簌簌。( 元稹连吕宫词) 。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枝下。( 李贺杂曲歌辞十二月乐辞十二月) 修饰语+ 红,例如: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孟郊巫山曲)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红+ 色,例如: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叹花) 肌肤红色透,髭发黑光生。( 齐己谢人惠丹药) 红与其它颜色词连用,例如: 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 杜甫秋野五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游城南十六首晚春) b 颜色词“朱” ( 1 ) 单用 作谓语,但此种情况较少。例如: 尾如流星首渴乌,口喷红光汗沟朱。( 李白:天马歌) 作主语,例如: 漆愧同时黑,朱惭巧处丹。( 僧齐己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 不觉朱蔫脸红,霜劫鬓漆。( 僧贯休杂曲歌辞轻薄篇二首) 作宾语,例如: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武则天如意娘) 相逢杯酒一言失,回朱点白闻至尊。( 李益杂曲歌辞汉宫少年行) ( 2 ) 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 朱+ 事物名,例如: 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 黄钺诛群盗,朱旗扫多罪。( 封泰山乐章凯安) 朱+ 色,例如: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崔日用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六章) 朱与其它颜色词连用,例如: 朱紫烂兮,传瑞晔兮。( 顾况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苏方一章) 朱青自掩映,翠绮相氤氲。( 道恭出赐玄奘衲、袈裟衣应制) c 颜色词“赤” ( 1 ) 单用 作谓语,例如: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山叶傍崖赤,千峰秋色多。( 刘长卿龙门八咏水东渡) 九月山叶赤,溪云淡秋容。( 岑参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作主语,例如: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 杜甫喜雨) 或赤若秃儒,或熏若柴檩。( 韩愈南山诗) 作宾语,此种情况较少。例如: 闪红惊蚴虬,凝赤耸山岳。( 韩愈等纳凉联句) ( 2 ) 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 赤+ 事物名,例如: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李白横吹曲辞幽州胡马客歌)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 王维冬日游览) 赤+ 叠音后缀,例如: 相思空怅望,庭叶赤纷纷。( 贯休闻闵廷言周琏下第) 严霜白浩浩,明月赤团团。( 权龙褒皇太子夏日赐宴诗) 赤+ 色,例如: 今朝一度见,赤色照人寒。( 刘长川宝剑篇) 捣冶入赤色,十二周律历。( 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 赤与其它颜色词连用,例如: 龟蛇采二苓,赤白寻双术。( 王绩采药) 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困。( 韩愈送惠师) d 颜色词“绛” ( 1 ) 单用 唐诗中,“绛”不作主语,偶尔作谓语、宾语,例如: 石攒丛兮云锦淙,波连珠兮文沓绛。( 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云锦淙) 革咽丝烦欢不改,缴绛垂缇忽如晦。( 李咸用富贵曲) ( 2 ) 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 绛+ 事物名,例如: 腾绛霄兮垂景祜,翘丹恳兮荷休征。( 武则天唐大飨拜洛乐章归和) 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 刘希夷采桑) 修饰语+ 绛,此形式只有“浅绛”,例如: 浅绛浓香几朵匀,日熔金铸万家新。( 吴仁璧金钱花) e 颜色词“绯” ( 1 ) 单用 “绯”不作主语、谓语,有时作宾语。例如: 6 第一章全唐诗颜色词语语义研究 追逐轻薄伴,闲游不着绯。( 李廓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腾蹋众骏事鞍鞔,佩服上色紫与绯。( 韩愈送区弘南归) ( 2 ) 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 绯+ 事物名,例如: 忽脱身上殷绯袍,尽买罟攫尽有无。( 卢仝观放鱼歌) 乌帽拂尘青螺粟,紫衣将炙绯衣走。( 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修饰语+ 绯,例子很少,例如: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不复牙绯。( 沈俭期回波词) 绯与其它颜色词连用,例如: 又寄百尺彩,绯红相盛衰。(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 奇哉乳臭儿,绯紫绷被间。( 元稹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f 颜色词“赭” ( 1 ) 单用 不作主语、宾语,有时作谓语,例如: 尾掉沧波黑,汗染白云赭。( 元稹八骏图诗)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 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 2 ) 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 赭+ 事物名,例如: 赭衣登蜀道,白首别秦川。( 杜淹寄赠齐公)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镫鳞。(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 赭与其它颜色词连用,例如: 新调赭白马,暂试黑貂裘。( 韩翎赠王逖)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 和凝宫词百首) g 颜色词“丹” ( 1 ) 单用 作谓语,例如: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郑倍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李白横吹曲辞幽州胡马客歌) 作主语,但较少见,例如: 清晨绿堪佩,亭午丹欲然。( 宋之问玩郡斋海榴) 作宾语,也较少见,例如: 华表千年鹤一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刘禹锡杂歌谣辞步虚词) ( 2 ) 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 丹+ 事物名,例如: 7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素车谁家子,丹旒引将去。( 赵微明相和歌辞挽歌)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 李白琴曲歌辞飞龙引二首) 丹与其它颜色词连用,例如: 朝暾艴丹紫,夜魄炯青翠。( 杜审言南海乱石山作) 王湛床头见周易,长康传里好丹青。( 李颀同张员外锺酬答之作) 红色调类的颜色词主要充当定语,基本上都能充当谓语,有时能充当主语、宾语。在与 其它语素或词合用时,“红”的组合功能最为丰富,有“红+ 事物名”、“红+ 叠音后缀”、“修 饰语+ 红”、“红+ 色”、“红+ 其它颜色词”等形式,它的活跃又集中体现在“红+ 叠音后缀”、 “修饰语+ 红”上。“红”的组合功能之所以如此丰富,是冈为它的语义较上古丰富多样,常 用于口语中,已经基本能通指红色了,如“深红”、“粉红”、“浅红”等。在现代汉语中“红” 的语义不再有什么限制,口语与书面语都可以用、积极语境与消极语境都可以使用。 组合功能次之的为“赤”,因它部分保留通指的性质,各种句法成分基本都能充当。唐代 以前,“赤”通指红色,组合功能比红色调里其它颜色词丰富得多,不限于“赤+ 事物名”的 形式,有“形容词+ 赤”的形式,如周易说卦“为大赤,为良马”中的“大赤”。到唐代, 由于“红”逐渐代替“赤”的通指地位,“赤”主要在表高贵义和庄重场合中使用,一般用于 书面语,“形容词+ 赤”的形式逐渐消失。“绛”、“朱”、“丹”、“绯”的组合形式主要是“颜色 词+ 事物名”,这些词的组合能力之所以低于“红”和“赤”,是因为它们的语义以及使用的范 围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只限于表示某一特定颜色,无通指功能。“赤”、“绛”、“朱”、“丹”、 “绯”的句法功能较“红”少,导致到后代使用频率降低,使用空间被“红”挤压得更小。 1 1 2 黑色调类 a 颜色词“黑” ( 1 ) 单用 作谓语,例如: 阵云暗塞三边黑,兵血愁天一片红。( 沈彬横吹曲辞入塞曲) 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 温庭筠相和歌辞春江花月夜) 作主语,例如: 未明重绕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触。( 王建相和歌辞乌夜啼) 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 杜甫戏为双松图歌) 作宾语,例如: 几度归侵黑,金吾送到家。( 李廓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丽人纨素可怜色,安能点白还为黑。( 韦应物棕榈蝇拂歌) ( 2 ) 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 黑+ 事物名,例如: 8 第一章全唐诗颜色词语语义研究 酆郊赤乌见,邙山黑云上。( 郊庙歌辞祀圜丘乐章凯安)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李白杂曲歌辞悲歌) 黑+ 叠音后缀,例如: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李贺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碛分黄渺渺,塞极黑漫漫。( 杨巨源和吕舍人喜张员外自北番回至境上,先寄二十韵) 修饰语+ 黑,例如: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洞门昼阴黑,深处惟石壁。( 王建温门山) 黑+ 色,例如: 青苍犹可濯,黑色不可移。( 韦应物感事) 一尺圆潭深黑色,篆文如丝人不识。( 薛逢灵台家兄古镜歌) 黑与其它颜色词连用,例如: 庶以白黑谗,显此泾渭质。( 沈俭期被弹)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王昌龄出郴山口至叠石湾野人室中寄张十一) b 颜色词“乌” 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无“乌+ 叠音后缀”、“修饰语+ 乌”、“乌+ 色”、“乌+ 其它颜色 词”组合形式,只有“乌+ 事物名”,例如: 岸傍骑马郎,乌帽紫游缰。( 温庭筠相和歌辞江南曲) 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陈子昂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c 颜色词“玄” “玄”表颜色很少单用,表颜色一般与事物名连用,例如: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李世民辽城望月) 玄鸟司春,苍龙登岁。(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d 颜色词“青s ” “青。”表颜色很少单用,表颜色一般与事物名连用,例如: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杜甫凤凰台) e 颜色词“绿z ” “绿z ”表颜色一般与事物名连用,例如: 绿鬟富去金钗多,皓腕肥来银钏窄。( 白居易盐商妇一恶幸人也) 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李白相和歌辞怨歌行) f 颜色词“苍z ” “苍z ”表颜色很少单用,表颜色一般与事物名连用,例如: 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李白相和歌辞来日大难)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翩翩羽林儿,锦臂飞苍鹰。( 孟郊杂曲歌辞羽林行) 黑色调类里,通指黑色的是“黑”,其它表黑色的颜色词“乌”、“玄”、“青。”、 “绿。”、“苍z ”,组合形式只有“颜色词+ 事物名”。只有“黑”能充当谓语、主语、宾 语,“乌”“玄”“青s ”“绿z ”“苍z ”一般作定语。在与其它语素或词合用时,“黑”的组合 功能最为丰富,有“黑+ 事物名”、“黑+ 叠音后缀”、“修饰语+ 黑”、“黑+ 色”、“黑+ 其它颜 色词”,它的活跃又集中体现在“黑+ 叠音后缀”、“修饰语+ 黑”上。“黑”的组合功能之所 以如此丰富,是因为它的语义丰富多样,已经基本能通指黑色了。“乌”、“玄”、“青。”、“绿 z ”、“苍z ”的句法功能单一,是因为它们不能通指黑色,语义单一具体。 1 2 颜色词语群语义的对立与交叉 同词群的颜色词语的语义既有对立又有交叉,对立是指它们语义有差别或虽语义相同 却各有不同的语用环境,交叉是指同一语义场的颜色词可以换用。下面我们对唐诗颜色词语 群语义的对立与交叉进行分析。 1 2 1 红色调 a 颜色词“红” “红”通指红色,不太用于表“高贵”的附加意义。“红紫”中的“红”没有高贵义, 而“朱紫”、“绯紫”中的“朱”、“绯”有高贵义。例如: 风露拆红紫,缘溪复映池。( 钱起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 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 李端鲜于少府宅看花)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高适宋中送族侄式颜) 安知四十虚富贵,朱紫束缚心志空。 ( 元稹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次用旧韵) 奇哉乳臭儿,绯紫绷被间。( 元稹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 以上“红紫”、“朱紫”、“绯紫”都表红色和紫色,但内涵意义却大不相同。“红紫”指 花的颜色,不含高贵的附加意义,而“朱紫”、“绯紫”有指高官厚禄、富贵荣华的意思。“红” 虽然是通指,但在此处却不能与“朱”、“绯”互换。再如“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陈 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中的“朱蕤”,虽是红花却万万不能换成“红蕤”的。另外,在 唐诗里描写太阳的颜色词语有“白日”、“朱轮”、“赤日”“赤乌”、“朱乌”、“红日”。在 表达高贵祥瑞的虚化义时用“白日”、“朱轮”、“赤日”“赤乌”、“朱乌”,例如唐代人还 常常把“白日”比作皇帝或皇帝的恩泽,( 见第三章) ,表达高贵祥瑞的虚化义时不用“红” 来描写太阳,“红”一般在比较俚俗的语境里使用。 但是,当红色调中的颜色词不表高贵或低贱义只修饰普通事物时,同色调内部的词又可 以互换。如:红唇= 朱唇= 绛唇,都是指红色的嘴唇:红铅= 朱铅,都是指红色的铅粉。 b 颜色词“赤” 1 0 第一章全唐诗颜色词语语义研究 “正红日赤”( 通雅衣服) ,“赤”也通指红色,如“赤尘、赤绂、赤电、赤枣”等。 与“红”相比较,它能用在表高贵附加意义的语境中。如“赤绂、赤乌( 太阳) 、赤墀( 皇帝 宝座前红色的台阶) ”等,而“红”却不可以。但在高贵语境中,赤乌= 朱乌、赤绂= 朱绂、赤 墀= 丹墀,“赤”、“朱”、“丹”交叉使用。 c 颜色词“绛” “大赤日绛”( 通雅衣服) ,“绛”是比“赤”还深的颜色,与“赤”对立,能使用“绛” 的地方一般不使用“赤”。在使用频率上也体现了一种对立,它的使用频率比“红”和“赤” 低得多,常用于积极语境。例如: 千里温风飘绛羽,十枝炎景剩朱干。(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腾绛霄兮垂景祜,翘丹恳兮荷休征。 ( 武则天唐大飨拜洛乐章归和) 圆洞开丹鼎,方坛聚绛云。( 卢照邻赠李荣道士) 但在修饰普通事物时,“绛”可以与“红”、“朱”、“赤”交叉使用,如:红旗= 朱旗= 绛旗= 赤旗,都是指红色的旗。 d 颜色词“朱”、“丹”、“绯” 朱,礼记月令:“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孔颖达疏:“色浅日赤,色 深日朱。”可见“朱”是比“绛”要浅比“赤”要深的颜色,与“绛”、“赤? 对立。“朱”的 附加含义也有高贵义,如“朱门、朱楼、朱阙、朱绶”等。 丹,文选左思( 吴都赋) :“赦丹明玑。”李善注:“丹,丹砂也。一古代用作 涂料。仪礼乡射礼:“凡画者丹质。”郑玄注:“丹浅于赤。”据此,“丹”是丹砂 的颜色,浅于“赤”。丹砂用来炼丹,所以与道家有密切关系,附加了祥瑞的意义,例如: 瑞气萦丹阙,祥烟散碧空。( 李世民重幸武功)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 李治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 李治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 “赤”、“绛”、“丹”语义上有交叉现象。如:赤心= 丹心,赤旗= 绛旗。 绯,“绯亦赤也。”( 通雅衣服) 它的使用频率很低。据旧唐书舆服志,唐从 贞观四年开始,经过几番更改,规定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深绿, 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因为四品、五品是高官的象征,“绯”也打上了“高贵”的 烙印,例如: 追逐轻薄伴,闲游不着绯。( 李廓杂曲歌辞长安少年行十首)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不复牙绯。( 沈俭期回波词) 乌帽拂尘青螺粟,紫农将炙绯衣走。( 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绯”的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衣物上,如“绯衫、绯袍、绯袖、 绯衣”等,而“朱”“赤”、“绛”、“丹”不只用于衣物;在使用频率上“绯”也远低于 “朱”“赤”、“绛”、“丹”。在使用范围以及频率上,“绯”与“朱”“赤、“绛”、 l l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丹”对立。 1 2 2 紫色调 这一色调主要是“紫”,它表通指,更多的时候附加了高贵和祥瑞的意义。如“紫陌、紫 墀、紫泉、紫泥、紫绫、紫禁、紫芝、紫茸、紫烟、紫冥、紫霞、紫阳、紫气、紫芝曲、紫 风、紫微、紫阙、紫台、紫庭”等。 “绀”的使用频率很低,与佛教关系密切,指黑里透红的颜色。如“绀宇”即绀园,佛寺 之别称。“绀宫”即绀园。“绀发”原指佛教如来的绀琉璃色头发,后亦指道教得道者之发, 或泛指一般绀青色头发。 “紫”与“绀”语义的对立主要表现为:“紫”一般用于道教,而“绀”一般用于佛教。 “紫”的使用频率远高于“绀”。 1 2 3 黄色调 “黄”是通指,使用频率很高,是黄色调的最主要成员,积极、消极语境都可以使用,由 于此色调内部成员很少,只有“黄”、“金”两个,所以表达“深黄”、“浅黄”等意义用 “形容词+ 黄”的形式表达。 、 “金”指黄金的颜色。表颜色时使用频率很低。“黄”与“金”语义上的对立主要表现为: 在使用频率上,“黄”远远高于“金”:在语义范围上,“黄”通指,可以使用在各种场合, “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积极语境中。 补充说明一点,“橙”在唐代并没有成为颜色词,只表示“橙子”。 1 2 4 蓝绿色调 a 颜色词“绿t ” “绿。”通指绿色,像“红”一样用于日常用语中,如“绿丝绦、绿林、绿树、绿苔、绿 枝、绿樽、绿杨”等。它常修饰普通事物,与“青。”、“翠。”对立,表高贵义时,一般使用 “青- ”、“翠,”,但有时也有交叉,当修饰普通事物时,“绿。”、“青。”、“碧”、“翠。” 有时可以互用。如:绿柳= 翠柳= 碧柳= 青柳。 b 颜色词“青。、青。” “青- ”指绿色,“青z ”指蓝色。指绿色时有通指意味,常用于书面语中,使用频率低于 “绿”,与“绿”对立,但有时也有交叉,如:青嶂= 绿嶂、青苹= 绿苹、青竹= 绿竹、青 树= 绿树、青桐= 绿桐。指蓝色时常用于书面语和典雅的语境中,如“青冥、青楼、青天、 青霄、青女、青琐、青轩”等,与“蓝”对立,“蓝”常用于口语和通俗语境中,如“蓝叶、 蓝裾、蓝天”。( 见5 3 2 ) c 颜色词“翠,” 1 2 第一章全唐诗颜色词语语义研究 “翠。”,蓝绿色。唐代富贵人家常用翠绿色的羽毛作装饰品,故“翠。”常用于高贵的语 境中,如“翠釜、翠华、翠辇、翠帏”等。“翠。”与“绿h 黛、苍t ”对立,“绿t 、黛、苍- ” 一般修饰普通事物。但有时也有交叉,当修饰普通事物时,“绿t ”、“青- ”“翠。”可以交叉使 用。如:翠柏= 绿柏= 青柏。 d 颜色词“碧、黛、苍- ” “碧”一般表青绿色或青白色,与“青- ”、“青z ”、“翠- ”、“绿- ”有细微区别,但在描 写自然景物上,语义与“绿。”、“青,”、“青:”、“翠。”交叉,如:碧山= 青山、碧峰= 翠峰、 碧溪= 青溪、碧草= 绿草。 “黛”一般表青黛的颜色。常用于书面语中,使用频率很低,与“绿h 碧、苍- ”对立。 “苍。”指绿色、蓝色。表绿色,如“苍苔”;表蓝色,如“苍天”。在语义上与“青- ”“青 z ”交叉,如:苍苔= 青苔、苍虬= 青虬、苍龙= 青龙。 1 2 5白色调 “白”通指白色,一般语义比较通俗。例如: 梅花雪白柳叶黄,云雾四起月苍苍。( 阎朝隐明月歌) 旋添青草冢,更有白头人。( 于武陵横吹曲辞洛阳道) 上述诗句中的“白”用于通俗的语境,不能用“素”替代,因为“素”一般用于典雅的语 境中。例如: 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武平一杂曲歌辞妾薄命) 双双素手剪不成,两两红妆笑相向。( 崔颢杂曲歌辞行路难) 金行在节,素灵居正。( 魏征五郊乐章肃和) “素肤”、“素手”、“素灵”比较典雅,不能换成“白肤、“白手”、“白灵”,“白” 语义通俗,与“素”形成对立。 1 2 6 黑色调 “黑”通指黑色,一般用于消极语境中,与“玄”对立。 “玄”指黑色,一般用于积极语境中,有时有祥瑞的附加意义。例如: 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 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 李世民帝京篇十首) 玄鸟司春,苍龙登岁。(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肃和) 例句中的“玄鬓”指黑色的鬓发,象征着青春年少,“玄鹤、玄鸟”都有祥瑞的附加意 义,因此“玄”与“黑”对立。 “绿z ”、“翠。”指黑色,只限于毛发。与“黑”对立,有时与“玄”交叉,如:绿鬓= 翠鬓= 玄鬓。 1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青。”只限于积极语境和书面语中,与“黑”对立。有时与“绿:、翠:”交叉,如:青丝 = 绿发= 翠发。 1 3 颜色词语语义分层的静态与动态发展 唐诗颜色词语的语义是有层次性的,它的表层是明确的、主要的,有区别作用的那部分 词义内容,包括理性意义、语法意义等。深层是不明确的、主观色彩浓厚的,代表次要特征 的、常识性的语义特征,包括词源义、联想意义、次要理性意义、经验性的感知等。以“金” 为例,它的表层义是黄金或金属,例如: 翠羽装剑鞘,黄金饰马缨。( 卢照邻横吹曲辞刘生) 流觞想兰亭,捧剑得金人。( 李适三日书怀因示百僚) 前一例句中的“金”指黄金,后一例句中的“金”指金属。这是它们的表层意义,“金” 的经验性感知是黄金和金属的颜色即金色,这是它的深层意义,虽不被使用,却为人们所感 知。例如: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李适重阳日即事) 唐诗颜色词语不光有层次性,而且有时代性,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总的发展趋势是 由底层的语义特征向表层浮移,而表层的内容逐渐下沉,成为深层语义的词源义。语义特征 逐渐下沉和上升,在时间的长河里一点点变化,社会生活推动着颜色词语的发展,颜色词语 的次要理性意义、经验性的感知等深层语义逐渐被人们经常使用,从而逐渐发展为上层的语 义特征。颜色词语起初都是某种事物的名称,如唐之前的“红”指红草,可能红草常被古人 用来染色,后来“红”就指红色的丝,到唐代指红色。例如: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李世民出猎) 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武则天唐明堂乐章羽音) 以上两例中的“红”都表示红色,不表事物名。 又如“蓝”,它最初指的是蓝草,由于能染各种蓝绿色,后来它就用来指蓝色。我们把处 于“红丝”、“蓝草”这一阶段的颜色词语称为准颜色词语,这一阶段为第一阶段。 颜色词语的深层语义包括某种颜色经验性感知,人们的思维是从具体向抽象发展的,深 层语义浮向表层即颜色浮向表层,颜色成为这个词的核心意义,而表层义“红草”或“红色 的丝”则成了“红”的词源义。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表层义下沉到人们看不见感受不到, 只从字形上可以猜测到,这是颜色词语的第二阶段。 有些颜色词语常常使用在某一语境中,从这一语境获得的语义特征由于逐渐上升,从底 层上升到表层,表颜色的语义特征甚至丧失了,我们称它为第三阶段。如“红色”成为“红” 的表层义时,它必然经常和某些事物联系在一起,譬如“红颜、红袖”等,这些词产生了“美 丽女性”的联想义。“红”的红色语义特征逐渐下沉,而“红颜、红袖”中的红色义基本丧失, 此时的“红颜”与脸红没有必然关系,“红袖”也不一定是指穿红衣服的女子。这是颜色词语 1 4 第一章全唐诗颜色词语语义研究 的第三阶段。 颜色词语发展中的第三阶段并不是必然的,在同一共时平面三个阶段的状态都可能存在, 也有可能只存在前两个阶段,甚至只有第一阶段。我们以“紫”为例: 紫 色 高贵 祥瑞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第三阶段a第三阶段b “紫”在第一阶段,表层语义指“紫色丝”,深层语义特征指“紫色”,如陆机疏:“华紫, 似今紫草。华可染皂,煮以沐发即黑。”( 毛诗正义卷十五) “紫”最初当为染色草,可染 丝,造字时从丝此声,因紫色丝的颜色是紫色,故深层语义特征为紫色。在唐诗中,“紫”发 展到第二阶段,表层语义上升为“紫色”,深层语义指“紫色丝”( 此义不为人们注意,逐渐 消失) ,如“兰芽纡嫩紫,梨颊抹生红。”( 王周自和) 在唐诗中,“紫”也发展到第三 阶段,这个阶段可再分为a 、b 两个小阶段。a 阶段:表层语义上升为“紫色”,深层语义指“高 贵祥瑞”,如“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 宋之问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 “身着紫衣 趋阙下,口衔丹诏出关东。”( 韩翔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 宋诗中的“紫泥”是皇 帝专用紫色印泥,表层义是紫色,深层义是高贵。韩诗中的“紫衣”也是如此。b 阶段“紫”: 表层语义为“高贵祥瑞”,深层语义指“紫色”,如“馔玉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