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一、显微镜1.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目镜 物镜 ;转换器 ;反光镜 遮光器 ;粗准焦螺旋 ; 细准焦螺旋 ; 镜臂 ; 镜座 ; 镜筒 ; 镜柱 ;载物台 ;压片夹 ;通光孔 ;2. 最重要的结构: 和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决定(计算方法: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3.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 :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两面,分别是平面镜和凹面镜。注意:外界光线强,选择 小光圈和平面镜。外界光线弱,选择 大光圈和凹面镜。4. 调节镜筒升降的结构: :可使镜筒较大幅度的升降。 :一般用于 将物像调清晰。5. 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与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把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桌略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实验桌边缘约7cm。安镜头:检查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是否装好,若没有,则此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 “四转一看” ):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一般选择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3)观察: 安放标本: 将玻片标本置于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玻片约2mm左右。 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4)收镜与整理: 提升镜筒,取下装片,擦拭显微镜(若物镜、目镜弄湿或弄脏,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向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反光镜竖立。6. 显微镜的视野内出现了一个污点,判断污点在目镜、物镜或玻片上的方法:分别旋转目镜或移动玻片,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或玻片上;若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7.观察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减少,形态变大,视野变暗;由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时,视野内的变化是细胞数目增多,形态变小,视野变亮。8. 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实像(上下、左右颠倒,如;”9”在视野中是“6”)。9. 当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右下方),想让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将玻片向左下方(右下方)移动;当将玻片往左下方 (右上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则朝右上方(左下方)移动。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1.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 2以下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正确顺序: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镊子撕取实验材料; 用染液给实验材料染色;盖上盖玻片; 擦拭载、盖玻片; 将实验材料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3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目的: 避免产生气泡)4. 染色方法:滴一滴稀碘液在盖玻片一侧,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练习:1.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显微镜,甲用“10”的目镜和“10”物镜进行观察,乙用“16”的目镜和“40”的物镜进行观察,其中 同学所看到的细胞体积大, 同学所看到的细胞数目多。2. 甲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1,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向 方移动。乙同学在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发现图像如图2,图中的a是_ ,b是_,其边缘是_色,产生b的原因可能是 。(图1) (图2)3.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见右图),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4. .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左图所示。那么,物镜不变,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 A3 个 B5个 C7个 D9个5.(09山东)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胞质内还有 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结构。 2.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质内有线粒体)3. 功能:A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保护和支持)B细胞膜:保护作用,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C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D细胞核:遗传作用,内含遗传物质。E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提供动力。 F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制造有机物G液泡:内含细胞液,含有多种控制气味、颜色等的物质。4. 区别: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右图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简图:1)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很难进入细胞内部,其主要原因是 _。施肥后,肥料中含氮的无机盐 进入细胞,主要是由 _控制的。2)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_。细胞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是 _。3)切西瓜流出的红汁水是 _,它来自于 _。四、细胞的分裂与分化1. 概念 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向不同方向变化,从而产生差异。 组织: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2. 细胞分裂的过程: 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再是细胞质分裂。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去。(保证亲代与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是细胞分裂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变化。) 动物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区别:细胞壁和细胞膜分裂、形成的方式不同。3. 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4.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上皮组织主要分布于体表和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表皮肌肉组织具有运动功能,能够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动力。神经组织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可以使人对外界和内部的刺激作出反应。 结缔组织具有营养、支持、保护、连接等作用。血液属于结缔组织。5. 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营养组织(西红柿果肉)、保护组织(西红柿皮、苹果皮等)、输导组织(导管、筛管等)、机械组织(一些木纤维,石细胞,如叶脉,花生的果壳)。6.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练习: 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的不同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 )A. 生长的结果 B. 分裂的结果 C.分化的结果 D.癌变的结果2.子代细胞在遗传物质组成上与亲代细胞保持着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根本原因是( )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可复制形成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产生了特定的变化,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C.细胞的生长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变化。D.细胞分裂、生长与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3.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 )A. 细胞数目增多 B. 细胞体积增大 C. 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体积增大 D. 细胞分裂五、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 概念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如:皮肤就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植物有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如:马铃薯、藕等都是茎,甘薯是根,黄花菜、菜花是花。系统:由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如:人体有八大系统: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可这样记忆:呼吸运动、消化循环、内分泌尿、神经生殖)。2.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 植物体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练习】 1. 右图所示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2.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A. 皮肤 B. 神经纤维 C. 肌腱 D. 唾液腺3. 与人类和动物相比,植物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 ( ) A. 细胞 B. 组织 C. 系统 D 器官六、生物的分类:通常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1.分类的基本依据: 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 其中,分类的最主要依据是形态结构特征。2.生物分类等级(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3 种 是最基本最小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生殖能力。 如,骡子是马和驴两种生物产生的后代,骡子就不具有生殖能力。4.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生物数量越少;生物间亲缘关系越近,相似程度越大植物的类群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有茎叶,无根,无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出现输导组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三类共同点: 都不产生种子,生殖过程离不开水。)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 种子植物是真正的陆生植物,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的限制。A“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泛绿的原因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B 可以监测空气污染(二氧化硫)的植物是 苔藓植物。 (原因是 苔藓易受侵害而死亡)C 地层中的煤的形成 是 古代蕨类植物。 (有的蕨类植物还有观赏、药用等价值)D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植物是被子植物 (即 绿色开花植物)。动物的类群1. 根据动物的身体内是否具有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 无脊椎动物 占动物种类的95, 共同点是体内不具有脊柱。A.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如蚯蚓、蚂蟥、沙蚕等。B. 节肢动物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防止体内水分散失。 可分为昆虫纲(家蚕)、甲壳纲(虾蟹)、蛛形纲(蜘蛛)和多足纲(蜈蚣)。注意:昆虫的判断依据是 成虫具有三对足,两对翅。3. 脊椎动物 共同点: 身体背部具有脊柱。 A.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流线型,体表一般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身体两侧有感觉器官侧线,能够感知水流、测定方向。B.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C. 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 体表有坚硬的鳞或甲,用肺呼吸。D. 鸟类:适于飞行。 主要特征:身体流线型,体表有羽毛,前肢变成翼。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动力。 双重呼吸(肺和气囊)为飞行提供充足氧气。E. 哺乳类:最高等的动物。 胎生哺乳, 体表被毛,体内有膈。4. 恒温动物: 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恒定,不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变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微生物的类群1. 病毒:A. 主要特征: 没有细胞结构; B. 生活方式:寄生。C. 结构:蛋白质保护和 核酸遗传。2. 细菌:A. 主要特征:无成形的细胞核。 B. 生活方式:寄生和腐生。C. 结构:基本结构(共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特殊结构(有的细菌具有) 鞭毛运动 荚膜保护,耐高温干燥D. 形态: 杆状、球状、螺旋状。 可根据形态对细菌分类3. 真菌:A. 类别: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霉菌)等。 B. 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无叶绿体【注意】1. 细菌、真菌、病毒都没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才具有叶绿体。 2. 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类生殖,大多数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二)七、概念知识点比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生物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应环境。生物学 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 具有生命的物体。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现在已知生物约200万种,其中动物约150万种,植物约30万种。生命现象 这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即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叫做应激性。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等。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生物圈 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整体。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表面。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如营养物质、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水分等。栖息地 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如,绿孔雀的栖息地是热带雨林。生态因素 所有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指环境中的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等。 生物 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练习】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中影响鸭的生活的因素是_。2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属于 因素。 3某城市规定,居民住宅楼建设中,楼间距与前栋楼的高度比不得低于1.2,主要考虑的因素是_ _。4分析词语中的环境因素:潮湿和干燥_;温暖和寒冷_;明亮和阴暗_。5蚯蚓疏松土壤,是生物对环境的_,仙人掌叶退化为刺,是生物对环境的_。八、科学探究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中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假设是对实验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一种有根据的猜测。所以可能与结论不符合。实验是验证假设的途径,包括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有的实验可能有多个变量)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即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目的是 确保实验结果的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获取事实和证据的途径有观察、调查、实验等;得出结论的重要过程是推理和判断。【练习】 1. 科学探究时,常常需要进行 实验,同时还要选出控制 ,这样才可能成功。2. 如果要证明“真菌适宜生存在温暖、潮湿以及富含营养物质的环境中”这个结论,应该要设计 组对照实验。九、动物的运动1.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主要有飞行、游泳、爬行、行走、跳跃、奔跑等。2.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其运动方式与运动结构是相适应的。 单细胞生物没有运动器官,但具有运动结构,能够进行运动。(如草履虫的纤毛)3.运动系统: 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构成,其中主要组成部分是肌肉。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个部分构成。运动的产生:在神经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使骨绕着骨连接产生动作。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块骨骼肌协作完成的。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提重物: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 掷出铅球(属于伸肘动作):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十、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有助于生存和生殖,更好地适应环境。1.动物的行为是动物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如活动、体态、发声等。2.行为的主要类型: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节律行为(如鸟类迁徙和鱼类洄游)3.社群行为(又称社会行为):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一个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中,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营社会生活的动物一般比较高等,如蚂蚁、蜜蜂、猩猩、狒狒、羚羊、鹿等。4.从行为获得途径可分为 先天性行为(本能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 (只能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5.后天性行为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一、叶 叶是植物体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器官。1. 观察叶片的结构 表皮 表皮细胞: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上、下) 保卫细胞(半月形,成对存在,围成叶肉叶片 气孔):控制气孔的开闭,含叶绿体 栅栏层:细胞整齐紧密,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层: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叶脉 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向上); 筛管运送有机物(向下)2.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进出的“窗口”。(通过气孔进出的气体主要是: 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3. 叶片上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其它细胞不含叶绿体) 叶肉中含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4. 叶绿素:在叶绿体内,绿色。作用是吸收光能。 形成条件:必须在光下形成。【练习】1. 洋葱地下部分黄白色原因是未见 ,没有形成 。2. 叶片呈现为绿色主要原因是 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 。3. 叶片的上表皮的绿色比下表皮更深,原因是 。二、植物的蒸腾作用概念: 植物体由根吸收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场所:主要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有少量进行。 意义:对于自身促进对水的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降低植物体温度;对于环境促进水循环,提高降水量,增加湿度,降低温度。过程: 水根茎叶表皮的气孔散失到空中 (水分主要由成熟区根毛吸收,经根、茎、叶中的导管向上运输;大部分水由叶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影响因素: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流动状况的影响。应用:1)移栽植物时要去掉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移栽植物) 2)大树底下好乘凉1. 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 B. 茎 C. 叶 D. 花2. 促进水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原因是( )作用。A.呼吸 B.蒸腾 C.光合 D.输导3. 下列哪一项不是蒸腾作用的应用?( ) A. 在大树下乘凉 B. 夏天早晚给植物浇水 C. 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D. 移栽大树时,去掉部分枝叶三、植物的光合作用1、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 )遮光照射:在黑暗处,用黑纸把一片叶的 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目的: 进行 。实验的唯一变量是 ) 然后移到阳光下, 照射3至4小时。取下叶片:剪下遮光的叶片, 去掉黑纸。酒精脱色: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隔水加热的原因 )叶片逐渐由_色变成_色。(酒精的作用是 。)碘液染色:取出叶片, 用清水漂洗干净。 然后放在培养皿里, 向叶片滴加碘液。滤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观察结果。(遮光部分的颜色 ,没有遮光的部分的颜色 。原因 。) 结论:1.绿叶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 2.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2、光合作用的发现: 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 说明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物质是水。(注:实际上,使柳树重量增加的物质不是水,而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普利斯特莱实验:植物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3. 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4. 光合作用的实质: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释放氧气。 物质的转化:简单的无机物 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能量的转化: 光 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光 照5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叶 绿 体6. 光合作用的意义: 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提供有机物 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有机物为动植物及人类生活提供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7. 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二氧化碳。 (碳酸氢钠受热易产生二氧化碳) 甲装置为实验组(装有碳酸氢钠溶液), 乙装置为对照组(装有清水)实验现象:两个装置在光下都有气泡产生。甲装置产生的气泡多于乙装置。 (两个装置收集到的气体都是 ,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注意:甲装置的碳酸氢钠可以换为氢氧化钠。不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产生的气泡会比清水中产生的气泡更少。8.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 、间作套种(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原因: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光能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1概念: 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2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3. 呼吸作用的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二氧化碳。 物质的转化:有机物 无机物 能量的转化:化学能 生命活动所需能量4意义: 呼吸作用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5实验: 甲瓶有萌发的种子,乙瓶有煮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中山市重点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黑河市重点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淄博市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深圳实验三部联考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外外学校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 船员证书工作管理办法
- 色情涉案资金管理办法
- 芜湖维修基金管理办法
- 苏州园区负荷管理办法
- 医疗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
- 宇宙弦结构演化模拟-洞察分析
- 风力发电项目工程承包合同
- 幼儿园课件之大班语言《我是大班小朋友》
- 政府专职消防员入职考试250题及答案
- 砖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
- 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22-2035年)
- 气压治疗课件
- 《口腔材料学》教材笔记(12章全)
- 七上数学期末26天复习计划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课件-项目二-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