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诗歌与音乐在白居易一生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不仅醉心于作诗赏 乐,而且提出了许多有关诗、乐问题的主张、看法和见解,形成了自己的诗乐思 想体系;他不仅把诗、音乐当作参政手段、辅政工具,而且利用诗、乐来颐养情 性、安放心灵,由此形成了其诗乐思想的“二元组合结构特色。在对白居易“二 元组合 诗乐思想的具体表现进行考察、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成因进行分 析、总结,可以达到全面、深入的把握和理解自居易审美思想的目的。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阐述白居易“外向型一诗乐审美思想的具体内容。首 先考察白居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确立、加强诗、乐在宇宙秩序和国家政治秩序 中的崇高地位的努力;其次,阐明白居易在确立了诗、乐的本体地位之后,在音 乐与诗歌领域中提出的“雅 、“正 的创作题材标准与评价标准;第三,说明白 居易关于诗、乐政治功用的主张和观点 第二章从三个方面考察自居易“内敛式一的诗乐审美思想。第一,白居易在 音乐欣赏和诗歌创作方面所持的闲适的审美心态;第二,白居易在音乐欣赏、诗 歌创作的内容与形式方面所体现出的喜新爱俗的审美趣味;第三,自居易以个人 自身情感的抒发和寄托为旨归的诗乐审美目的。 第三章从思想传统、时代背景及个人因素方面入手,分析形成自居易。二元 组合一诗乐审美思想的原因。首先阐明儒家传统与佛道思想在道德与情性的层面 对自居易审美心态前后转变的作用与影响。其次分析白居易崇雅黜俗与喜新爱俗 两种诗乐思想并存的历史、时代及个人方面的原因。最后阐明白居易从政教功用 诗乐理论转变到“为艺术而艺术一诗乐思想的缘由所在。 关键词自居易,诗歌、音乐,审美思想,二元组合 a b s t r a c t 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a r eo fg r e a t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nb a i j u y i sw h o l e l i f e h e n o to n l yw a sa d d i c t e dt ow r i t i n gp o e t r y , b u ta l s op r o p o s e dm a n yp o s i t i o n s , v i e w sa n do p i n i o n sc o n c e r n i n g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 ,t h u sf o r m i n gh i so w n s y s t e mo ft h o u g h t sa b o u t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 h ec o n s i d e r e dp o e t r ya n d m u s i ca st o o l si nh i sp o l i t i c a la f f a i r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h ee n j o y e d h i m s e l fa n dr e f i n e dh i sm i n di n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 t h e r e f o r e ,h i st h o u g h t s o f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r e p r e s e n t e das t r u c t u r eo f “d u a l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i s t h e s i sf i r s te x a m i n e da n dc l a r i f i e dt h ec o n c r e t em e a n i n go fb a i j u y i s d u a l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o u g h to f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 ,t h e na n a l y z e da n d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r e a s o n sf o r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d u a l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s o a st oa c h i e v et h eg o a lo fg r a s p i n g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b m j u y i s 一 。 一。一 。 a e s t h e t i ct h o u g h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dt h o r o u g h l y 咧s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c h a p t e r s ,砀口f i r s tc h a p t e rs e tf o r t ht h e c o m e mo fb a i j u y i s “e x t r o v e r s i v e ”t h o u g h ta b o u t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 i t f i r s te x a m i n e db a i j u y i se f f o r t si ne s t a b l i s h i n ga n d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t h ei o f r y p o s i t i o no f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i ne s t a b l i s h i n gc o s m i ca n dc o u n t r yo r d e r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p h i l o s o p h yo n t o l o g y s e c o n d ,i td i s c u s s e dt h a t b a i j u y ip u tf o r w a r d “e l e g a n c e ( y a ) a n d “o r t h o d o x y ( z h e n g ) a s t h e c r i t e r i ai np o e t r yw r i t i n ga n dm u s i ca p p r e c i a t i o na f t e r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 p h i l o s o p h yo n t o l o g yp o s i t i o no f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 ,t h i r d ,t h i sc h a p t e r a l s os t a t e db a i j u y i so p i n i o no nt h ep o l i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p o e t r ya n d m u s i c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n v e s t i g a t e db a i j u y i s “i n n e rw o r l d - o r i e n t e d t h o u g h to f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 f i r s t , b a i j u y ih e l d l e i s u r e da n dc o m f o r t a b l e a e s t h e t i cp s y c h o l o g yi na p p r e c i a t i n gm u s i ca n dw r i t i n gp o e t r y s e c o n d , b a i j u y ie x p r e s s e dt h ef o n do ft h en e wa n dt h ev u l g a ri nm u s i c ,b o t hi n t h ea n df o r mo ft h i r d , w r i t i n o e t r ya n dioyingthec o n t e n ta n dt o r mo tp o e t r y r gi nw m m gp o e t r ya n ( 1e n j o y i n g ln l , m u s i c ,b a i j u y ia c h i e v e dt h eg o a lo fe x p r e s s i n gh i sf e e l i n g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a n a l y z e dt h er e a s o n si nf o r m i n gb a i j u y i s “d u a l c o m b i n a t i o n a e s t h e t i ct h o u g h to f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 t l l i sc h a p t e rt o o k 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o u g h t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i m e sa n dt h ef a c t o ro fb a i j u y i h i m s e l fi n t o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t h ec h a p t e rf i r s te l a b o r a t e do nt h ef u n c t i o n a n di n f l u e n c e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 b u d d h i s m ,a n dt a o i s mt h o u g h to n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fb a i j u y i sa e s t h e t i cv i e w p o i n t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i e 。 m o r a l i t y , f e e l i n g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s e c o n d l y , 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t i m e s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 f a c t o r , i ta n a l y z e dt h er e a s o n s w h yb a i j u y ih o n o r e d “e l e g a n c e ( y r a ) a n dd i s c a r d e dv u l g a r i t yo nt h eo n eh a n d b u th a da i l i n c l i n a t i o nf o rc r e a t i n gn e wa n d v u l g a rw o r k si n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o nt h e o t h e r f i n a l l y , t h i sc h a p t e ra l s oe x p l a i n e dw h y b a i j u y it r a n s f o r m e df r o m e m p h a s i z i n gt h ep o l i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o fp o e t r ya n dm u s i ce n t h u s i a s t i c a l l yt o f o c u s i n go nt h ea e s t h e t i ct h o u g h to f “a r tf o ra r t , k e y w o r d sb a i j u y i ,p o e t r y , m u s i c ,d u a l c o m b i n a t i o n , a e s t h e t i c t h o u g h t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主要是自己的研究所得,除了已注明的地 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 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已在论文的致谢语中作了说明。 毒一:嗵日纛型里2 年 月4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学校可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的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对以上规 定中的任何一项,本人表示同意,并愿意提供使用。 储虢物隧导师张丝噍衅月上日 硕士毕业论文 引言 引言 自居易一生酷爱诗、乐,曾自称为“爱琴爱酒爱诗客 n 1 他这样描写自己痴 迷于诗、乐的精神状态:“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一;嘲“妻儿不问唯 耽酒,冠盖皆慵只抱琴;嘲“今日北窗下,自问何所为。欣然得三友,三友者 为谁。琴罢辄举酒,酒罢辄吟诗。三友递相引,循环无已时。一弹惬中心,一咏 畅四肢三友游甚熟,无日不相随。一脚他写下了为数甚多的与音乐和 诗歌审美有关的诗篇、文章,这些诗篇和文章成为后人研究他的诗歌和音乐思想 的重要材料。对于白居易来说,诗、乐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用来实现自己人 生理想的得力工具在他的精神世界中,诗、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诗乐一体 是白居易艺术审美思想的一个基本前提,诗乐相提并论、以乐喻诗、以诗论乐在 他的理论表述中是相当显著的特色。由此出发,他主要在关于诗歌和音乐的地位、 选材与评价标准及功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和看法。 对自居易诗、乐思想的研究,研究者分别从诗歌与音乐的角度作出了许多理 论阐述和概括。关于自居易的诗歌理论,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他的政教功 用诗论方面:成复旺等的:中国文学理论史( 1 9 8 7 ) 、蹇长春的 自居易评传 ( 2 0 0 2 ) 、罗宗强的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2 0 0 3 ) 、张少康的l :中国文学理论 批评史( 2 0 0 5 ) 对其以政教功用为中心的讽谕诗理论作出了阐析。少数研究者 注意到了其政教功用诗论之外的诗歌思想:吴功正的唐代美学史( 1 9 9 9 ) 从 审美心态的角度分析了其闲适诗与感伤诗的思想根源和艺术特色;周晓音发表在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0 6 年第1 期的论自居易对诗歌功能的体认一文 对白居易关于讽谕诗以外其它诗歌功能的观点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关于白居易音乐思想的研究,张涵与史鸿文合著的i :中华美学史( 1 9 9 5 ) 、 杨荫浏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2 0 0 4 ) 、关也维的 唐代音乐史( 2 0 0 6 ) 对其 崇雅尚用的正统音乐思想均有阐述。对于白居易的非正统音乐思想,秦序发表于 中国音乐学2 0 0 1 年第l 期的 崇雅与爱俗的矛盾组合一多层面的自居易音乐美 学观及其变化发展一文、魏季鸣发表于 咸宁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8 期的谈 自居易的音乐思想一文均有论述 关于自居易诗乐一体的艺术品格,研究者历来多重视其表现形式方面,即研 究白居易如何在诗歌当中描写音乐以及如何运用音乐的艺术形式来创作诗歌。然 而,创作题材的选择与创作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思想。 诗乐一体的审美心理结构是自居易在创作中以诗写乐、借乐作诗,并在理论表述 上诗乐互证的决定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诗乐一体在自居易的审美视界中,体现 为一种“二元组合一嘲的结构特色,即一方面是“外向型一的、指向国政民情的 硕士毕业论文引言 诗乐理论,另一方面则是“内敛式 的、意在个人精神情性的诗乐思想。二者贯 穿于自居易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当中,构成了其完整的诗乐审美心理架构,体现出 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颇具代表性的文化品格。 从白居易诗乐一体的立论基础出发,首先对其“二元组合 诗乐审美思想的 具体表现进行梳理、归纳,然后对形成这种“二元结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以 总结。不失为更加清晰、全面、客观地把握和认识白居易复杂且有着多重表现的 审美思想、其审美心理结构和形成缘由的一条途径。 2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自居易“外向型”的诗乐理论 第一章白居易“外向型力的诗乐理论 自居易曾按题材与表现主旨的不同将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 诗、感伤诗和杂律诗。他的诗歌理论包括有关讽谕诗的理论和讽谕诗以外的其它诗 歌理论。其中,讽谕诗理论体现出鲜明的搿外向型一特色,即其思想立场、理论阐 述是与关系国政民情的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自居易在阐述、构建自己的讽谕诗创作主张和理论时,恢复了先秦诗、乐并论 的传统,并援引先秦两汉音乐思想来做有力的支持。这是因为,从理论上来讲,中 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产生与成熟要早于诗歌理论,以儒、道两家的音乐思想为主体的 中国古代音乐思想到先秦基本发展完备,而且当时的音乐思想、音乐理论往往涵盖 文学问题。两汉文学理论的代表性作品 毛诗序基本上继承了苟子乐记的音 乐思想。在实践层面上,音乐在先秦各项艺术中是最受重视且获得了高度发展的一 门艺术,“乐一是儒家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六艺一之一。而且音乐在中 央集权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也己确立。对于以儒家思想立身的白居易来说, 音乐是他造诣颇深的技艺,他谙熟乐论、精通音律,传统音乐思想在他构建自己的 诗歌理论的过程中,无疑是重要的思想资源。 第一节诗、乐本体论 诗、乐是白居易用以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重要工具和充分展开政治活动的两个领 域。为了达到以诗、乐来参政于政的目的,他援引传统音乐思想,在理论上确立了 诗歌在宇宙秩序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为自己的文学思想奠定了宇宙 本体论性质的坚实基础。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基本立论方式是,凡成系 统的文学思想、文学理论都首先需要以思辨的方式从哲学的高度为文学作出证立, 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所作的那样由于音乐问题的论述是与先秦各家学派关 于宇宙秩序的哲学探讨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具有本体论性质。音乐之所以能够在国 家政治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因为它在理论上所具有的宇宙本体属性、在实 践中有着被用来与“礼一一起建构国家政治秩序的现实意义。 音乐之所以具有宇宙本体的属性,根源在于古人对于音乐起源问题的探讨与对 宇宙本体的探索是联系在一起的产生于先秦并一直为后世音乐理论家所继承的五 音说是中国古代音律学的理论基础,它与中国古人的宇宙观阴阳五行学说直接 相关。这种学说认为,_ 六气一与。五行分别是构成天与地的基本要素“世界上 3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自居易“外向型”的诗乐理论 的一切事物,不论自然或社会的事物,在当时的许多思想家看来,都同六气、五 行分不开。一嘲“六气一中最为重要的是阴阳二气,阴阳和谐统一的时候,世界万 物就能正常安定地存在和发展,反之就会产生各种祸害。五音说直接导出于阴阳五 行学说,春秋左传昭公元年中说:“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 声,淫为六疾 ;口1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也写道:鼻则天之明,因地之性, 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嘲到汉代,吕氏春秋 与道家的宇宙本体论相参和,又演化出。本于太一一的说法,其i :大乐篇中说: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也: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 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始生人者,天也, 人无事焉。一嘲汉代桓谭所著新论又把音乐与四时联系起来:“五声各从其方, 春角、夏徵、秋商、冬羽,宫居中央而兼四季,以五音须宫而成。川叫班固白虎通 德论礼乐对音乐所具有的宇宙秩序的象征意义也作了深刻的阐述:“乐以象天, 礼以法地。人无不含天地之气,有五常之性者,故乐所以荡涤,反其邪恶也;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所不能免焉也。乐象阳,礼法阴也。“1 1 1 这样 看来,音乐生于“六气打,成于“五行一,体现阴阳二气的和谐律动。这种音乐思想 体现了中国古人文化审美心理的基本特色之一:艺术的存在和发展要与天地万物和 谐一致,而这取决于创作及使用音乐的人的行为是否与天地和谐统一。这种音乐本 体论思想为白居易所继承。为借音乐本体论思想来提升诗歌的地位,他在为步入政 坛所作的准备工作 策林的写作当中重申、强化了音乐所具有的宇宙本体属 性他在策林议礼乐中说:“序人伦,安国家,莫先于礼;和人神,移风俗, 莫尚于乐。二者所以并天地,参阴阳,废一不可也。川控1 在礼部试策五道第三道 中又说:然则礼乐之同天地者,其文可得而考也。岂不以乐作于郊,而天神和焉; 礼定于社,而地祗同焉:上下之大同大和,由礼乐之训致也。“删新乐府运动结束之 后,自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总结了自己前期的讽谕诗创作指导思想在这篇 文章中,自居易以一种构建极为严整的宇宙论为诗的存在意义作出了论证。文章开 头写道: 夫文尚矣! 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 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 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意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至 贤圣,下至愚髌,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 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 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 4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自居易“外向型”的诗乐理论 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 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炳,决此以为大窦也n 帕 这里作者首先从天、地、人所构成的宇宙秩序中推演出作为人文之首的诗, 接着指出诗因情而感人的艺术品质,因其“华声一的特点而连及“五音一乐律,由、 此将“义一与“音打确定为诗的经纬。由纬这条线索追寻下去,就达至体现宇宙秩 序的音乐,诗因而与天道、圣人联系起来,由此而为诗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提供了最 根本性的证立,也为作者那些仅具政治意义的讽谕诗作提供了最有力的存在根据。 n 习这样一来,诗歌便拥有了和音乐一样的体现宇宙秩序的至高地位,诗歌的写作与 运用由此而具备了崇高的意义,诗人的价值也由此得以凸现。 除了体现宇宙秩序的本体意义之外,音乐还被赋予了体现国家政治秩序的现实 意义。儒家认为,人间的政治秩序是与天地秩序相和谐一致的,体现天地秩序的音 乐当然也体现国家的统治秩序。儒家经典乐论著作礼记乐记以五音来配国家 政治秩序中的基本成分:搿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 则无怙滞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臣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 乱则哀,其民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叠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 亡无日矣。川蚓如果五音不乱,就说明国家的政治秩序是和谐稳定的,那么人的存在 和发展也就与宇宙万物和谐一致,这才是社会上下所共同期望的所谓“治世 音乐 因而也就成为了朝政时局的重要象征。 倡导讽谕诗写作的初期,自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明自己写作新乐府的目的 在于“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川打1 有 乐记以五音配君、臣、 民、物、事五者的理论资源,他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一就不是随意排比,乃 是为了提高诗歌在宇宙秩序与政治系统中的地位。既然音乐的基本元素五音来 自于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五行,那么,通过社会政治 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君、臣、民、物、事而与五音相连的讽谕诗的政治意义因 而也就具有了宇宙本体的意义。至此,自居易的诗歌理论就不再是一种单纯实用性 的说明,而具有了宇宙论的构架和存在论的根据。,嘲 新乐府中又有法曲、 立部伎、华原磬、五弦弹四篇专言音乐问题这样一来,由于新乐府所具 有的诗、乐两方面的意义,新乐府组诗便不仅具有了被提升至最高层次的诗、乐 自身的本体意义,而且体现了。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一的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内 容。讽谕诗由此具有了音乐所具有的双重象征意义宇宙秩序与国家政治秩序的 体现,其创作的选材与评价标准、创作目的也由此得以确立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自居易“外向型”的诗乐理论 第二节诗、乐标准论 自先秦以来,雅俗之辨一直是音乐领域的一个基本论题。关于雅乐, 礼记乐 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 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 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 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 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c 1 9 】 其他典籍关于雅乐的提法基本上与此相同或相似。“起源于周代的雅乐,主要是 指用于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仪式中的音乐与歌舞。一嗍雅乐的精神实质在于使君臣、 君民上下交流并达到和谐一致。向臣属宣扬王朝当政者的文治武功,强调音乐感化 人心、合敬同爱、移风易俗的教化作用,要求用理性调节、引导、制约人的情感, 这是雅乐的一项重要职能。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观周乐,称赞雅、 颂“五声和, 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一瞰1 而各地的俗乐因不合雅乐的法度而备 受崇尚雅乐者的排斥:。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骜辟乔 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川篮】孔子的崇雅黜俗思想不仅在 当时具有代表性,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赞美韶( 雅乐曲之一) 尽善 尽美,闻之_ 三月不知肉味。一嘲而流行于各地方诸侯国的俗曲谣讴,如郑、卫 以及四方之乐( 华夏以外其他民族音乐) 等,则被贬斥为轻佻靡艳,粗鄙不堪入耳 他力主“放郑声、远佞人一,幽以防止甜郑声之乱雅乐也一嘲雅俗之辨在后世影响 到了其他艺术领域,如诗歌、美术、戏曲。雅与俗的对立在现实中的表现之一是古 乐与民间俗曲、新乐的对立。在崇雅黜俗思想的影响下,后世儒家在有关音乐标准 的问题上都竭力推崇雅乐的正统地位,雅乐因而被尊为。正乐一、“正声”。 自居易继承并强化了儒家的崇雅黜俗音乐思想他力主加强雅乐的正宗地位, 贬斥民间俗乐和汉族以外其他民族的音乐。他在策林议礼乐中向皇帝建议: “伏惟陛下虑其减削,则命司礼者大明唐礼,防其盈放,则诏典乐者稍抑郑声。如 此则礼备而不偏,乐和而不流矣。继周之道,其在兹乎? 一 策林沿革礼乐中又 说:。礼莫备于三王,乐莫胜于五帝;非殷周之礼,不足以理天下:非尧舜之乐,不 足以和神人是以总章辟雍、冠服之制,一不备于古,则礼不能行矣;干戚羽旄、 屈伸俯仰之度,一不修于古,则乐不能和矣。古今之论,大率如此。一嘲他非常惋惜 甚至痛苦地在诗文作品中多次谈到雅乐在当世地位的沦丧一:“天下无正声,悦耳 6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自居易“外向型”的诗乐理论 即为娱一;踟“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芹;嘲“雅音替 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徵。圆丘后土郊祀时,言将此乐感神祗,欲望风来百兽舞, 何异北辕将适楚。工师愚贱安足云,太常三卿尔何人。片在自居易看来,不夹杂“新 声一与“夷声 的雅乐才是天下的“正声一,才能担负起自古以来音乐所承担的和人 神,移风俗的重要作用。他对当朝音乐体制及乐工的音乐素质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一 一“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梨园子弟调律吕,知有新声不如古一;跚 。法曲法曲合夷歌,夷声邪乱华声和,以乱干和天宝末,明年胡尘犯宫阙,愿 求牙旷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一蹄u “淡而无味一的琴声是他最喜欢的乐声之一, 因为琴是传统的雅乐所用乐器,琴声中蕴含着雅声古韵“丝桐合为琴,中有太 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一;嘲“古琴无俗韵,奏罢无人听奔车看牡丹,走 马听秦筝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声。一闯 雅乐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观风俗一、。正得失一。 毛诗序中这样总结诗歌六 艺风、赋、比、兴、雅、颂中的“雅一:搿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川矧雅直接 来自雅乐与 诗经大雅、小雅的传统。这就是说,反映天下之事,表现国家兴衰 原因的诗,叫做“雅,这里强调的是雅具有的理智认识作用。对于这点,唐人孔颖 达在l :毛诗正义中疏解的极为明了:。言天下之事,亦谓一人言之诗人总天下之 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咏歌王政,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发见四方之风,所 言者乃是天子之政,施齐正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故广也。川匍由此可见,雅乐创 作的选材范围应该是与国政民情有关的重大题材,要有助于使最高统治者充分了解 国情民意,进而达到查漏补缺、革除弊政的目的。这也正是自居易借强化雅乐在政 治意识形态中的地位而为其讽谕诗创作所树立的题材选择标准搿为君为臣为民 为物为事一经过安史之乱的打击,士人们开始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唐王朝的统治 在哪里出了差错,以至于在国家极为强盛之时发生如此重大的变故。自居易认为根 本问题出在君王不能充分了解下情民意上而君王要想对下情民意有充分的了解和 掌握,其关键在于:合天下人之耳目而后使天子一人之耳目得以聪明、合天下人之 心思而后使天子一人之心得圣汹1 自居易认为作臣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作天子的 耳目为此,他规定自己的讽谕诗创作要反映国政民情,达到裨补时缺的作用,而 不是对上虚伪地歌功颂德。他指责当时由于诗风俗艳而导致君王被蒙蔽的歪风:“郊 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恶。夕郎所贺皆德音,春官每奏唯祥瑞。君 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州明他批评 诗 经以后的历代诗歌或“各系其志一、或。彷徨抑郁一、或“嘲风雪、弄花草一,不合 7 硕士毕业论文第一章自居易“外向型”的诗乐理论 “风、雅、比、兴 ,也就是没有按“雅 的标准去反映社会重大事件,没有做到“以 诗补察时政。他为自己的诗歌创作规定了“雅 的标准:“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 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不能发声哭, 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嘲在他看来,自己那些反映国事民情的 讽谕诗才是“正声一“一篇 长恨) 有风情,十首( 秦吟) 近正声。莫怪 气粗言语大,新派十五卷诗成。川别事实上,自居易的讽谕诗创作确实坚持了其“为 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 等重大题材而作的选材标准。 第三节诗、乐功用论 先秦时期的音乐和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道德教化、政治统治的工具,而不是 唤起人们欣赏的单纯艺术。i :春秋“工执艺事以谏一是现知较早的“乐以箴谏一的 观点。吕氏春秋音初中说:“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 外而化乎内。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盛、衰、 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故日乐之为观也深矣。川划孔子尽管 亲身感受过诗、乐艺术美的魅力,然而,他之所以强调学诗观乐,其目的在于修身、 为政。儒家关于诗、乐政治功用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礼记乐 记在阐明音乐创作的现实来源是人的情感及其变化之后,接着就指出:“是故治世 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 之道与政通矣。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川n 】 正因为音乐是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直接表现,所以朝廷政策的得失、国家的治乱 兴亡都会通过当代的音乐间接地体现出来。由于认识到音乐所具有的这种现实政治 方面的重要作用,周朝的统治者在运用音乐方面采取了两项政策。其一是由王者作 乐,在臣下与民众中间广泛传播,以发挥音乐广教化、和人心、移风俗的作用。这 就是礼记乐记中所记载的“先王立乐之方一其二便是采集民间音乐以了解民 情、裨补时政。这种政策就是被后世儒家乐教和诗教所竭力推崇的“采诗一制度。 关于“采诗 制度的来历, 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记载:搿天子五年一巡守,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一;嘲 中也有记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 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一;嘲 汉书艺 文志还写道:。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民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一洲汉代的 统治者确曾有意识的推行过“采诗一制度,采集民歌民谣,一方面以应宴享歌唱之 需,一方面也确曾以此作为觇政手段。但是后来,“采诗 作为一项政策,不可避免 3 硕士毕业论文 第一章白居易。外向型”的诗乐理论 地出现了名不符实的情况。魏晋以后,采诗入乐的制度仍然存在,但其觇政的意义 和作用却已经大大减弱甚至逐渐消失了。 到唐代,政府的音乐机构仍然负责采集民歌民谣,但采集的歌谣于教化政事均 无所裨益,致使统治者无法从政治的角度加以利用。这种情形正像白居易在 一诗中所记述的那样:“周灭秦兴至隋代,十代采诗官不置郊庙登歌赞君美, 乐府艳词悦君恶若求讽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一虽然搿十代采诗官不置一的 说法有过激而与事实不符之处,但采诗不再能够起到“讽谕规刺蚪的政治作用却是 确定无疑的。而导致采诗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赞歌艳词的严重泛滥。从政治 功能着眼,白居易认为应该花大力气扶起搿讽谕规刺”的“诗道一,重新发挥诗歌的 政治作用。他在与元九书中痛惜诗道的崩坏,陈诉自己为扶起诗道所作的努力: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泻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 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别矣仆尝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辍哺, 夜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艘而当时的实际情况却是,采诗制度式微,观风觇政 的精神只在乐的层次上还保存着嗍乐与政通、因乐著教的古老观念仍然保留在儒 家诗教、政教思想体系及唐人的心理意识当中。杜佑 通典乐序云:。乐也者, 圣人之所乐,可以善人心焉。而人间胡戎之乐,久而未革。古者因乐以著教, 其感人深,乃移风俗,将欲闲其邪,正其颓,唯乐而已。一嘲张谓 进宝应长宁乐表 中说:“夫雅者三代之乐,贵之则郑卫不行;宫者五音之名,用之则角徵咸叙。兴亡 理乱,实系于兹今臣见宝应乐用宫调,知皇家运祚无疆,故制造其词,发挥 成曲,庶登乐府,上达天朝。一嘲在这种情况下,自居易为了达到恢复“采诗一传统、 发挥诗歌讽谕作用的目的,做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反复重申、强调乐与政通的传 统观点,为自己的诗歌创作主张在理论前提上作充分的准备。策林复乐古器古曲: 日:。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盖政和则情和,情和则声和;而安乐 之音,由是作焉。政失则情失,情失则声失;而哀淫之音,由是作焉。斯所谓音声 之道,与政通矣一;嗍法曲一诗中写道:“乃知法曲本华风,苟能审音与政通 ; 华原磬中又说:“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詹二是在理论表述上恢复 先秦诗、乐并论的传统,从音乐的觇政作用顺理成章地推及诗的讽谕规刺作用。他 在 中为当朝天子分析。上下交和,内外胥悦弦并“臻至理一、搿致升 平一的关键在于:搿圣王酌人之言,补己之过,所以立理本,导化源也。将在乎选观 风之使,建采诗之官,俾乎歌咏之声,讽刺之兴,日采于下,岁献于上者也。 故国风之盛衰,由斯而见也;王政之得失,由斯而闻也;人情之哀乐,由斯而知也。 然后君臣亲览而斟酌焉:政之废者修之,缺者补之,人之忧者乐之,劳者逸之川棚 硕士毕业论文 第一章自居易“外向型”的诗乐理论 他在 与元九书中总结自己前期诗文创作的主旨是:“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合为事而作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 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 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清楚地表明讽谕诗的创作主旨 是把诗歌当作谏书来写,以疏通朝野上下内外,发挥诗歌讽谕规刺的政治功能,实 现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他在采诗官中诚挚恳切地告诫当政者:“欲开壅蔽达人 情,先向歌诗求讽刺”;在寄唐生中阐明诗歌创作的最高标准应该是:“篇篇无 空文,句句必尽规。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川的1 不仅如此,自居易还从理论上总结概括了自己讽谕诗创作所遵循的入乐原则:“其体 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一( 新乐府序) 这样一来,白居易所创作的讽谕诗 就不仅有了理论上的存在根据,而且具备了现实政治意义,其功用也将有望达到作 者所期望的目标。 1 0 硕士毕业论文第二章自居易“内敛式”的诗乐思想 第二章白居易“内敛式一的诗乐思想 白居易的诗乐思想体现为一种。二元组合”结构,“二元 的界限格外分明。除 了搿外向型 的、指向自身外部生存环境的一面,即从宇宙本体的意义层面强化和 确立诗、乐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反映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作品作为 创作和评价标准,最终达到以诗、乐来补察时政的政治目的之外,还有着与此截然 相反的一种表现。这就是讽谕诗以外的。内敛式 的诗、乐思想。在这种审美思想 作用下,白居易把诗、乐完全看成是只与自家身心有关的审美活动,他不再以政治 家的心态去强调诗、乐的宇宙本体论意义了,而是以一种闲适澹然的心态去赏乐、 作诗;不再把“雅一作为欣赏、创作和评价的唯一标准了,而对诗、乐当中俗的新 的东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再把发挥诗、乐的政治功用放在首位了,而是突出强 调二者在个人精神生活与心理安慰方面的意义。其“外向型一的诗乐思想源出于儒 家,而其“内敛式的诗乐思想则更多地受到了道家乃至佛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审美心态闲适 从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作江州司马起,他的审美心态逐渐由早年的激进、 功利转向闲适、淡泊宦情渐冷的他日日流连于诗酒酬唱之中,时时沉醉在歌吹舞 动之所。他在 醉吟先生传中对自己作为闲适之士的形象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画: “往往乘兴,屦及邻,枕于乡,骑游都邑,肩舁适野,舁中置一琴,一枕,陶、谢 诗数卷,舁竿左右,悬双酒壶。寻山望水,率情便去:抱琴引酌,兴尽而返。一嘲 自居易从早年起就接受了佛、道的影响,他在写给一位道士的 中说:“自我学心法,万缘成一空一,嘲已经借佛家 修心之法来排解仕途不得意的烦恼了只不过当时高涨的政治热情使他与佛老尚保 持着一段距离,而且在有关国政民事的重大问题上对佛道持排拒态度。政治热情逐 渐消退之时,自居易栖心释道的倾向便表露无遗了搿达摩传心令息念,玄元留 语遣同尘。八关净戒斋销日,一曲狂歌醉送春。酒肆法堂方丈室,其间岂无两般身捧; 刚“曾陪鹤驭两三仙,亲伺龙舆四五年天上欢华春有限,世间漂泊海无边! 荣枯 事过都成梦,忧喜心忘便是禅。官满更归何处去? 香炉峰在宅门前一;嗍_ 人生百年 内,疾速如过隙。先务身安闲,次要心欢适事有得而失,物有损而益。所以见道 硕士毕业论文 第二章白居易“内敛式”的诗乐思想 人,观心不观迹。一嘲1 在自居易的精神世界中,禅道兼容等观,二者与其狂歌醉咏、 诗酒放浪的生活相合一,共同体现了他安然、淡漠的心境与情怀 讽谕诗以外的其他诗作,白居易基本上都是以一种闲适的心态创作出来的。对 于白居易而言,现实生活中没有不可以入诗的题材,也没有不可以用诗来表达的内 容,“诗歌成了他日常生活的详细记录,举凡官职迁转、人事升沉,生老病死、种植 经营,一切都在诗中加以咏歌,津津乐道,他丰富的诗集就仿佛是一部详细的 回忆录,寄托了他整个的人生。斗嘧力正因为保有一种闲适、安然的心态,才能做到以 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面对仕途与现实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并以诗的艺 术形式一一书写记录下来。在他的诗歌中,有六十多首是以“闲 为题的。如晚 秋闲居、闲吟、闲咏、 秋凉闲卧、闲游、东亭闲望、:闲 行、闲忙、l :闲意、官舍闲题、闲夕、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 营闲事、闲适、闲乐、小阁闲坐、夏日闲放、 春池闲泛、 闲眠,其中尤以包含“闲居一、“闲吟 、“闲咏一、“闲卧一、搿闲游 、“闲 望一的诗作为最多。他还在多首诗中描写自己做诗时的“悠闲一、“适意一的心境, 如搿平生闲境界,尽在五言中一;嘲“爱君水阁宜闲咏,每有诗成许去无 ;嘲。浅 把三分酒,闲题数句诗一;洲。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 得,每逢风月一闲吟。一m 1 他安闲平和、宁静洒脱的创作心态在他的多篇长篇酬唱 和答诗中更是表露无疑。自居易不仅以一种安闲适意的心态进行自己的诗歌创作, 而且在欣赏、评价他人的诗歌作品时同样拥有一颗“闲 心,如“独酌无多兴,闲 吟有所思。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一;嘲“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 只是有元家 ;嘲“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偶得幽 闲境,遂忘尘俗心一嗍 人到中年、仕途失意的白居易不仅在诗歌的创作与欣赏方面持一种闲适、平静 的心态,而且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同样安适闲澹、自在惬意。他这样描述自己欣赏 音乐时的心境:“醉遣收杯杓,闲听理管弦。池边更无事,看补采莲船一;嘲搿黍香 酒初熟,菊暖花未开。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一而自弹自唱自理曲的心怀更 是闲适惬意“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嘲“春 酒冷尝三数盏,晓琴闲弄十馀声 ;嗍“坐对珠笼闲理曲,琵琶鹦鹉语相和疗:蚓“信 意闲弹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疏迟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删许多时候, 闲适的心境于作诗、吟诗、听琴、理曲都很相宜,这种情形下的诗、乐在诗人心目 中紧密结合,化作了同一种精神境界一独善其身的象征,如“诗思又牵吟咏 发,酒酣闲唤管弦来一;叭1 搿虚白堂前衙退后,更无一事到心中。移床就日檐间卧, 1 2 硕士毕业论文第二章自居易。内敛式”的诗乐思想 卧咏闲诗侧枕琴弦;【嘲“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既 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纾;h 1 “自嫌习性犹残处,爱咏 闲诗好听琴。一从这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心闲意适的白居易已经把诗乐从宇宙 本体的高处拉回了自身的精神生活当中。 同一种创作与欣赏的“闲 的心境,在吟诗与赏乐两种活动中,也有着精神旨 趣的不同。具体说来,诗侧重于记闲,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剪纸技法课件
- 河北省秦皇岛市一中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鲁能巴蜀数学试卷
- 公安信访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进员工安全知识培训
- 2025年民用雷达行业当前市场规模及未来五到十年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地板钉行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增长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文化多样性与全球视野试题
- 2024年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简版)样本(带水印-可编辑)
- FZ∕T 73037-2019 针织运动袜行业标准
- 急危重症的观察与处理课件
- 开发旅游地接服务人员潜力的培训计划
- 第五章 第三节 罪犯的义务
- XF-T 3004-2020 汽车加油加气站消防安全管理
- 湘艺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套)
- 2.2算法的概念及其描述课件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 出货管理实施手册标准版
- 乡镇干部健康知识讲座
- 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题库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