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寻找真实中的差异莫兰迪静物画题材研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寻找真实中的差异莫兰迪静物画题材研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寻找真实中的差异莫兰迪静物画题材研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寻找真实中的差异莫兰迪静物画题材研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寻找真实中的差异莫兰迪静物画题材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莫兰迪的静物画,看似狭窄单一的瓶罐题材,却有着独特巧妙的艺术魅力,本文从 莫兰迪绘画语言的追求和绘画观念方面的探索,在“同一与差异”中寻找到了莫兰迪一 生不厌其烦画瓶瓶罐罐的原因。莫兰迪因为题材的局限,没有向风格的横向扩展,而是 朝着风格的纵深挖掘,创作出了一张张看似重复但又变幻莫测的静物作品,给静物画坛 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母题和方法的同一性并不会束缚艺术家创作的发挥,也 不会阻碍艺术家感性的探索,而是可以将它带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关键词:莫兰迪静物画题材艺术追求客观真实绘画观念 a b s t r a c t m o r a n d i ss t i l ll i f e p i c t u r e s w i t ha p p e a r e d t o b el i m i t e da n d s i n g l et h e m e a b o u t b o t t l e sa n dj a r sh a v e u n i g u em a g i c o fa r t n l i ap a p e re x p l o r e st h ep a i n t i n g s k i l l sa n d c o n c e p to fm o r a n d iw o r k s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i d e n t i t ya n d d i s c r e p a n c y p r i n c i p l e s a n d f i n d i n g o u tt h er e a s o nw h ym o r a n d iw a sn o tt i r eo f d r a w i n g b o r l e sa n d j a r sd u r i n g a l lh i s l i f e o w i n g t ot h et h e m e l i m i n a t i o nm o r a n d i s p a i n t i n gs t y r l e w a sn o th o r i z o n t a le x p a n s i o nb u tv e r t i c a l e x c a r a t i n g m o r a n d i ss t i l l l i f e p i c t u i e sa p p a r e n t l y i d e n t i c a l j r o u p i n g s o f f a m i l i a r o b j e c t s ,a l t e r e db y t h e a d d i t i o n o rs u b t r a c t i o no fa s i n g l e e l e m n t h a v eag r e a t i m p a c t o nt h ef i e l do fs t i ul i f en l e r e f o r e t h e i d e n t i t yo f t h e m ea n ds k i l lw i l ln o tf e t t e rt h ea r t s c r e a t i o na n de x p l o r i n go fg e i s t b u t l e a d i n g 1 1 8i n t oaw i d e r b o u n d a r y k e yw o r d s :m o r a n d i , s t i l ll i f e p i c t u r e ,t h e m e ,a r tp u r s n i n g ,o b j e c t i v e r e a l i t y ,p a i n t i n gc o n c e p t i o n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本 人声明: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或撰 写过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得南京艺术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歹缸乡矿签字日期:五矽年少月如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京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南京艺 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博士、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艺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_ 孑锄知分 导师签名: 夕口乙刀一 签字日期:2 口矽年月如日签字日期:矿”7 年午月。日 第章简约单一的题材选择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 寻找真实中的差异 莫兰迪静物画题材研究 引言 “画什么? 怎么画? ”这是当今许多从事油画创作的人所面临的困惑,同样思考这 一问题,让我想到“那个画一排瓶子的意大利画家”莫兰迪,他在他的静物画中, 就对他的几个瓶子津津乐道的追求了一辈子,而从未觉得枯燥和无奈,创作出来的画面 是那样的独到。看似简单重复的题材,经过其艺术思维的火花撞击其深厚感情的积蓄, 使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不约而同地感受到是那么的含蓄并充满诗的意境。由此引发了笔者 对他单一静物题材选择的探讨,通过对莫兰迪生活背景,个人性格,艺术语言的追求以 及他绘画观念方面的探索研究,探讨绘画题材是否会约束画家创作表现这一深刻问题, 从而使我们对当今绘画题材的选择有了一个新的思考。 从目前可收集的资料看,大多是从画家生平,绘画风格等多方面进行叙述和探究, 较少从莫兰迪单一静物题材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看似简单重复的题材,却散发出独特的 艺术魅力。因此,对莫兰迪独到的静物题材的研究无疑是对架上绘画的题材选择有着一 定的参考意义。 简约单一的题材选择 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 初次见到莫兰迪的静物画,除了瓶子还是瓶子,感觉他就象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 日复一日地摆弄着一堆玩得掉了漆的积木,而成人似乎难以理解孩子这样的乐此不疲, 总觉得无非是一些造型各异的“木块”,在无意识的组合中呈现偶然而无序的造型定格。 可是,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品昧它时,旋即又会被他不掺杂一丝疲倦、不流于一种无奈 的重复而深深打动。 莫兰迪在他毕生的绘画生涯中,终生研究和创作他所熟悉和热衷的瓶瓶罐罐,他把 长期郁积在胸中的深厚感情毫无保留地倾注于他的那些瓶罐杯盘中,使我们深刻体会到 其作品是那么的沉稳寂静、单纯高雅、清新宛如世外桃源的境界。莫兰迪对他钟爱的这 些陋室器皿倾注了特殊的感受,日复一日,孜孜以求,并以其静观默想型的特点,舍末 求本,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一概万,造就其艺术作品的神妙莫测,成为2 0 世纪当 之无愧的艺术大师。 二十世纪的西方艺术,随着整个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各种风格流派也不断涌现, 照相术和电影的出现又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绘画艺术,于是当时的艺术界出现了 把形式与表达方法的探索看成是拯救绘画艺术的唯一稻草的现象,开始有所回避的去涉 及具象。当同时代的画家热衷于各种艺术活动或者以慕尼黑的时尚为营养跟随时下流行 的种种形式的时候,英兰迪却坚定地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前进,他远离了一切时髦、轻浮 和造作,以及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坚定的继续走自己对物写生的具象主义道路,他认为 “没有什么比真实更抽象”,他坚持对物写生,而且这些“物”又仅仅局限在了他热衷 的几只瓶子,这些瓶予在今天都还可以在他的画室中看到,它们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南京艺术学院硕上学位论文 的器物:水罐、水瓶,花瓶、油罐、方盒、圆盒或茶壶,平凡无奇。但莫兰迪对它们充 满感情,他将这些瓶瓶罐罐散漫地堆放在周围,让它们每天伴随着他的晨起晚睡,使他 每天能够观察研究到它们,在莫兰迪的眼里,陋室内外的一切有看不透的变化、想不完 的奥妙,一组坛坛罐罐随意的排列组合都会令他激动不已。这些看似简单平凡的瓶瓶罐 罐最后成了他终身绘画选择的题材。 “为什么就只画瓶子? ”看到莫兰迪的静物画,大家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在一 次采访中,莫兰迪说:“我记得伽利略的话,真正的哲学之书、自然之书的文字跟我们 自己的字母表相去甚远。它们的文字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球体、棱锥体、圆锥 体以及其它的几何形。伽利略的思想支持着我长期持有的一个信念:这个可见世界是一 个形式的世界,要用词语去表达支撑着这个世界的那些感觉和图像是极其困难的,甚至 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归根到底它们是感觉,是与日常物体和事件没有关联的感觉,或者 可以说它们只有一个间接的关联,这些事物是由形式、色彩、空间和光线来精确地决定 的。”他还曾提到:“我相信,没有什么比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更抽象,更实在的 东西了。我们作为人在这个客观世界里所能看到的东西,从来就不是像我们所看到和理 解的那样实在地存在着的。事物存在着,但是它没有它自身的内在意义,没有像我们为 它附加的那样的意义。”“1 因此,莫兰迪钟情于瓶子,他认为,越是简单、平凡无奇 的物体,就越能从多余的诠释中解放出来。他借着不断反复排列这些形状单纯的瓶子, 尝试推翻我们透过定义所认知的世界,而回归到视觉观察的、纯粹形体的世界里。他摒 弃了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也撇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凭借纯真的心态去寻找物体 之间单纯而和谐的相处关系和存在状态。透过他谦抑的手,创作出来的看似简单重复的 静物绘画作品,却是如此透明清澈、空灵见性,以完全纯净的方式吸引着我们的注意。 这也正是中国禅学者“不生忧乐悲喜之情,不粘不着,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的心态, 或者是王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王维能禅师碑并序) 的 境界。 莫兰迪终身选择瓶罐作为它的描绘对象,创作中题材同一却不一定图像同一,而是 风采各异,情致有别。这些都是和艺术家特定的体验状态内在的维系在一起,因为我们 在不同的时候感受到的同一形象都会产生不同的印象。对象是人的意识所面对的对象, 而人的意识是具备时间性的,不断生成,不断流变的意识流,事物对象就是在此“不断 生成,不断流变”的方式中被意识着的,于是,同一对象在意识流之中就成为“无限多 的意识”之所对应着。莫兰迪正是理解了这一点,它在简约单一的题材范围内,寻找着 同一对象的不同印象,寻找着真实中的差异,表面上重复不变,其实却总有不同,难以 预测。他立足于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状态中去寻找有意味的形式,并在画面上得以 真实的呈现,因而更强调绘画作品的本位性和油画语言的本体性。他面对一堆杂乱的瓶 瓶罐罐,并不着意去表现常人眼中的比例、结构、体积、空间和质感,也没有过多地注 入个人的情感因素,而是较为理性地从平面化的角度去经营对象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和画面的空间分割。方与圆、虚与实、显与隐、松与紧、正形与负形、完整与残缺、分 解与整合,构成了一幅单纯而神秘的图画。 莫兰迪一生都不厌其烦的画他的瓶瓶罐罐,津津乐道,没有一丝疲倦和无奈。他在 简约单一的瓶罐题材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方式,在他小幅的油画作品中却蕴藏着宏大的 艺术魅力。有人评论道:“站在莫兰迪的作品前,总有种莫名的感受,不大的画面,却 如一只只比肩而立的无字之碑,驻足旷野之间,在一个没有对白的世界里,任凭清风吹 拂,细雨抚慰。溟蒙中几个相安无语的僧人,聆听着从天际传来的淡淡的梵音,在一个 没有终极的时间里,目送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1 莫兰迪的静物画隐含了几分禅意, 是画家大彻大悟的视觉沉思,他不停地从对于真实物体的最细心的观察出发,直到最后 超越这种对实体的观察,他那看似简单重复的瓶罐题材,体现出来的却是以小见大、以 2 第二章人隐于世的生活态度个性脱俗的艺术追求 少胜多的独特艺术魅力,莫兰迪关注的是一些细小的题材,反映的却是整个宇宙的状态。 他以智慧和感觉创造了自己的艺术形象,以形和色的巧妙妥协,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就凭几个简单的瓶瓶罐罐造成了他画面最奇特、最简洁、最和谐美的气氛,安静得足以 穿透人的灵魂。 大隐于世的生活态度 个性脱俗的艺术追求 莫兰迪为什么能不厌其烦的一辈子画那些瓶瓶罐罐? 而且创作出来的一幅幅看似 简单重复的绘画作品却都能展示出他那不可及的独特艺术魅力? 简单而不空洞,单一而 不单调,重复而不反复。这与他大隐于世的生活态度和个性脱俗的艺术追求分不开。 乔治莫兰迪( 6 i o r g i om o r a n d i ,1 8 9 0 1 9 6 4 ) 出生于意大利的波洛尼亚,波洛 尼亚地处于亚平宁半岛,这座城市没能象周边城市米兰、威尼斯等在城市政治制度上泽 被后世,也不如拉文、铭耶纳这些小城市拥有深厚的宗教底蕴,但是文艺复兴带来的科 学气质浸润其中数世纪,使得波洛尼亚人比其他地方的拉丁人更懂得欣赏理性,在波洛 尼亚,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面对那些看起来笨拙,实质却可能异常严谨的东西。这为莫 兰迪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瓶瓶罐罐找到了基本的环境人类学依据。 莫兰迪终身在家乡的一所美术院校里任职,忠于意大利北部的外省中产阶级的传 统,过着一种古板的生活,几乎没出过远门,他没结过婚,一生都独自一人过着简朴的 生活,淡薄名利,生性平和宽厚,淡泊高远,还带着一丝纯粹个人的谦逊,羞怯和苦行 僧的风度,因此有人称他为僧侣画家,使他以他自己平和的方式成为一个异类。年轻时 因经济困难无法到巴黎学画,又很少外出旅游,全凭阅读艺术杂志和报章美术评论,了 解当代艺术发展趋势,弥补波洛尼亚艺术环境资讯的不足。在一次采访中,他曾很自信 地说:“如果在意大利象我这一辈年轻画家中,有谁曾经十二万分地热衷研读法国当代 艺术发展新趋势的,那个人就是我。”当时他更多的是经常与朋友聚集在咖啡馆,议论 当时艺术最新动向。他似乎奉行着与克利十分类似的谦虚作风和个人色彩,有好多年, 莫兰迪鲜为人知,即使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也是。他这种“大隐于世”的生活态度为他能 选择简单的瓶罐作为他终身的绘画模特找到了基本的人生哲学依据。 莫兰迪个人的性格,充分反映在了他的画面和取材上,他喜欢孤芳自赏,离群索居, 厌烦和人打交道。但在艺术上却百般挑剔,孜孜以求,务必要畅抒胸臆,而绝不肯随波 逐流,他跟当时波洛尼亚的艺术界格格不入,无论是学院派的保守人士还是先锋派的时 髦者,都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他的画风显得孤独和寂静异常,在题材的选择上,莫兰迪 热衷于从旧货商店和市场收集来的简单平凡的瓶瓶罐罐,他每天都在他那简陋的几平米 的房间里思考、工作、幻想和休息,和那些瓶罐对话,而且和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 情,这种感情深厚的积蓄最后在他的一幅幅看似重复却各有千秋的画面中充分体现出 来。莫兰迪就是这样在他自我建筑的精神堡垒里创造和导演着自己的神话,他生活的世 界,虽是如蜗之居,但他艺术中的天地,却是旷荡幽邃,神妙莫测,破除了时空的限制。 莫兰迪初涉画坛受到塞尚影响,后来跟契里科、卡拉等人交往,涉猎形而上派绘画, 这时期的画呈显出一种超现实的冷峻的神秘感,同时也显示出了他对色调运用的微妙和 平衡的天赋。追求绘画的寓意性,画面结构过于理性而显得机械造作。到了中期,回到 一种直接写生的状态,由于接近对象“真实”的困难,反复涂抹,所以画面显得笨拙, 原始而没有技巧,这一时期,我们看到的是具有物质感的瓶子和瓶子本身的造型,但是 已经凸显出他对瓶子内在形状的敏感。稍后一个时期,这种敏感性越来越突显,较过去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被过多明暗层次所淹没的较为孤立的瓶子外形来说,减弱了明暗层次,将瓶子的外形剪 影般的显现出来,归纳每个瓶子的形与状之间的关系成了莫兰迪即时的追求。后来又受 塞尚“回到事物的最本源之处”的思想影响,将瓶子的形状通过光与色,重叠与切割, 进行分解和重构,有的瓶子外形被融化在背景中,有的重叠后幻化出另外的形状,有的 仅仅勾勒出它的投影部分,莫兰迪继承了塞尚的分析法,并发展了自己的方式。 莫兰迪题材选择的单一并没有阻碍他的艺术发展,相反,简单的题材更激发了他个 性脱俗的艺术追求。看到莫兰迪的静物画,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没有象传统静物画那样对 他钟爱的“瓶罐”进行精美逼真的模仿,相反,他将瓶子涂上颜料,有的甚至等它们积 淀上足够的灰尘,把它们上面的标签质感,表面的反光减至最弱,使描绘对象还原到物 体自身纯粹中性和持久不变的形态。于是,与此相适应的就是莫兰迪对色彩表现的克制, 他的色彩既不是写实性、象征性、主观性的运用,也非印象派分析的分解性色彩,他将 直观中的物体固有色和空间环境各种因素的可能现象综合调和,直观呈现。由此获得一 种简练明晰而又丰满微妙、朴素含蓄的色彩。在他的画面上,几乎不用鲜亮的颜色,每 一个色块都是灰暗的中间色,沉郁浑朴,这些孤立看来都毫无生气的颜色,经他的巧妙 摆弄,不但不脏、不闷、反而熠熠生辉,显得高雅精致,浑然天成。色彩上脱尽了火气, 造成视觉上宁谧湿润的效果,充分显示出画家温文尔雅的修养和恬淡超逸的品格。杯盘 瓶罐严峻的、冷漠的调子被禁锢于深处,四周包围着中性的背景,它们以完全真空的状 态存在,一种神秘的感觉悄悄袭进在简单、亲密的景致中。 在造型上,莫兰迪为了能直奔主题,索性抽离掉对象中含有的物性,大刀阔斧的省 略了可能产生琐碎感的细枝末节,只剩下可供常规判断的大致形态。他对他画面中的艺 术形象进行了极为大胆的简化,删繁就筒,颇似中国画中的大写意,寥寥几笔仿佛来自 东方的禅画一般精练传神。物象经他“过虑”后显得神态安定,他以线、形、色在画布 上“布阵”,活而不乱,随意而又透着严谨,单纯而又饱含着意趣。他的造型显露出的 是一种既古拙而又不生涩,一种看似单纯却又决无寒酸的韵致,正所谓“主观的解释” 和“知性的理解”的集合物。画面中极简的造型并没有给观者留下丝毫的空虚之感,因 为,莫兰迪随即将全新的审美基因埋植其中,使我们从这些缄默不语的瓶瓶罐罐背后感 悟到一种更为灵性的生命之像,一种陶然与自然的活性物体,一种恬然自适的心灵写照, 一种澄怀观道的符号组合,一种削发为僧的超脱和宁静。 形过实,固然如茧自缚,容易捆住手脚;形全无,则失去凭借,有不知所云之弊。 莫兰迪的造型做到了似而不似,不似而似,极端简化而不空洞,随心所欲而不逾规,成 为传情达意的绝好载体。总之,他笔下的瓶罐杯盘,形简而韵长,情浓而意远,而它们 又裹上如此高雅脱俗的色彩,越发造成既实又虚,如真似幻的神气效果,给人以非此非 彼、亦此亦彼的飘忽印象,引入进入审美的胜境,悠哉游哉。 莫兰迪画中的安静,也来自他画面的构图,来自瓶罐的水平排列,它让我们的眼光 随着瓶罐的形状,缓缓从左到右移动,没有复杂构图的干扰。即使瓶子垂直放在画面中 央,也因为几块正方形的画布,而使它们达到了视觉的完美平衡。莫兰迪画面中的空间, 既不同于传统的空间概念,它不是一个透视关系来表达并可以存放物的空间,也不同于 现代绘画中所表现的纯粹平面、抽象和空间构成。它不是既定的,受限制的被生空间, 它是一个由物的聚合而生成的空间,是不断的流变,开放的能生空间。那些摆设着的为 数不多的瓶罐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要使其周围空间与这一空间的空荡荡的气氛产生一 种呼应,莫兰迪的作品就是由这种空白中的呼应“虚实相间”所构成的,而且其中的间 隔与间隔之间如此和谐地相互共鸣,以至于要久久凝视才能辨析它们的异同。在莫兰迪 的画面中,这些看似普通的瓶罐杯盘一经他捏合,就成为了十分紧凑的网,去除其中一 个便如同从塞尚的画中拿走一只苹果一样,使整幅画发生伤筋动骨的声响,因而,奠兰 迪的构图,都是在他审慎透析后,赋予画面的一种视觉真实,轻易增加和减少其中的成 4 第三章不似而似的客观真实单纯唯美的绘画观念 分,都可能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后果。 莫兰迪将他瓶罐的空间结构和极简的造型、浑然雅致的色彩牢牢地焊接在一起,造 就了一份宁静,颜色不是简单地浮在画面上的材料而是物体,画布是他心灵的归宿,是 他爱的深谷。 不似而似的客观真实 单纯唯美的绘画观念 艺术不是自然的摹仿和翻版,它是艺术家表现意象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艺术家既不 是一个庸常而虚幻的外像的模仿者,也不是一个沉思形而上学“实体”的探索者,在艺 术家的心灵中一直栖居着一个美的辉煌原型,作为创造者,他敏锐的眼睛可以洞察此原 型。尽管内在原型的绝对完美性不可能完全进入其作品之中,但他最终完成的作品将展 示出一种美,这种美胜过对现实的单纯摹写,也在某种意义上胜过“真实”的简单映像, 莫兰迪正是充分的领悟到了这一点,将瓶瓶罐罐作为探寻生命本质的对象,而且全神贯 注于它们的成长,把它们看成是世界的缩影,有历史、有呼吸、有灵性,努力探求它们 之间微妙无穷的复杂性,题材的同一性没有阻碍他感性的摸索,而是不断将他带入一个 沉思的境界。 当我们面对自然时,首先要做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切不可装腔作势。 最好让其自然流露,要动情于自然。只有认真观察,细腻体会,才能找到主体与客体之 间的沟通渠道。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讲过:“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 称,仅仅为了视觉的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1 莫兰迪的每张作品都如禅宗话头 般直指人心,不仅仅在视觉上,而且从心灵上感动了观众。他关注的是物体深处的“灵 魂”,“借形达意,借物抒情。”巴尔蒂斯曾这样说莫兰迪:“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 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不满足表面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情感。” 莫兰迪的艺术就是这样与中国的艺术不谋而合,他将自己融进了画面中,力求表现平凡 客体在最平凡的状态中的深层意义,追寻着一种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莫兰迪在画坛坛 罐罐,又不在画坛坛罐罐。他津津乐道的,以瓶罐杯盘为点划撇捺,按照他的方式“作 书”,从表面上看,他一生创作的诸多静物作品,似乎只有这些器物种类的更换和数量 增减的变化,只做了不同排列的组合,既无深意,又单调重复。其实,这是无知者的浅 见,是大谬不然的。他每作一画,都在追求一种新的构成空间,追求一种新的感情抒发, 追求一种新的精神境界。 莫兰迪从来没有离开过对瓶子的写生,但越来越超越瓶子本身,是让瓶子本身的形 象来呈现它的意义。就像郎培多维塔里所说的那样:“莫兰迪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真 实,但同时也总是越来越走向一种抽象,这种抽象正是按照他的方式加工过的真实。”1 莫兰迪侧重于发现和传达主体认识的客观对象的存在状态,从中寻找美的因素,归纳美 的法则,其审美的方式更趋于理性化。他在艺术创作中,虽然力求主观的表现,但他并 不认为主观表现可以不必借助必要的客观再现,尽管这种客观再现已经压缩到最低限 度。在他的艺术作品中,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辨证统一的:形与神、肉与灵、物与我, 都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即是我,我即是你。他的作品体现的是他与实在 之物的关系,实在之物的形象与“自然之真理”之间的关系,以及记忆与真理之间令人 困惑的关系。莫兰迪的这种追求“不似而似”的客观真实充分体现了艺术家与客观对象 的一种交会方式。 在一次采访中,莫兰迪曾说:“我想我还一直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信徒,不喜欢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为了宗教信仰、社会正义或者民族荣誉而艺术。一件艺术品转而为其他目的服务,而不 是为艺术作品自身所包涵的那些目标服务,没有比这更不合我胃口的事了”他这种 “为艺术而艺术”单纯唯美的绘画观念充分体现在了他的绘画作品中,那就是力求和谐 画面的呈示,不仅是一个和弦之美,而且是数个和弦相连成曲。莫兰迪的执着在此,一 生的努力在此,他所要求的是将感知直接呈现于画面,直接对画负责,这是他作为一个 画家真正的职分,这或许也是他称得上“画家中的画家”之赞语的原因。莫兰迪本质上 就是那种画静物画的画家,传达出的是份宁静和隐秘的氛围。 在莫兰迪生活的年代,随着整个社会各方面呈几何数发展,西方艺术也纷繁复杂起 来,各种风格爆炸似的涌现,多种方法,多种媒介手段介入绘画,人们开始眼花缭乱, 一时间,许多原来的评判标准失去了效用,似乎只要不在形式上重复过去就是好的,而 莫兰迪却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和独立,剔除任何不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宛如“入禅”的心 境,万念俱寂,远避尘埃,终日与杯盘瓶罐为伴,大胆重复着它的绘画题材,追求着同 一题材中的不同差异。他画画追求闲适丽恬静的心境,不具有那种压迫的张力,既不是 逼入你的眼帘,也不是那种畏缩的后退,没有丝毫招揽的动机,一尘不染,清静淡雅, 含而不露。莫兰迪将油画语言放置在一个高位上,他的瓶瓶罐罐传达出一种绘画观念: 在庄严的绘画态度的支持下,语言自身所具有的弹性具有无限的感性空间,感受可以随 着语言的演变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这使得艺术家在风格内部开拓疆场成为了可能。 奠兰迪的绘画没有形而上绘画时期那样深不可测的象征和难以破译的隐喻。对于莫 兰迪来说,绘画就是可见可感的形式的现象真实本身,就如事物本身各自有着不可替代 的言说,他的工作仅仅是沉默倾听。于是他又像一个调音师,把十几只瓶子盒子看作乐 器协调同一起来,然后又重新搭配,重新协调;而这个调音师没有标准音器,只凭自己 的感觉,对于他来说,协调同一并非等同于单纯一致性的沉闷,而是如海德格尔所言: “同则是不同东西的共同归属,它需要差异的方式把不同的东西聚集起来,只是在差 异性的实现和定位之中,同一的聚集性质才得以实现”。“1 这正是为什么面对莫兰迪似乎 重复相似的绘画,我们总是自自然然,悠缓轻松,在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沉醉中, 在倾听“同一与差异”的区分之间,在与真实的间距之间,感受到最亲密的气息与回音。 莫兰迪画的是瓶子,但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瓶子本身。因为题材的局限,莫兰迪没 有向风格的横向扩展,而是朝着风格的纵深挖掘,创作出了一张张看似重复但又变幻莫 测的静物作品,他是在向世人证明“真实”是在不断流变的,也是难以接近的。他是在 寻找“真实中的差异”,而这个“真实”的主题,来自于绘画本身。他作为艺术家用画 笔传达了生命的韧性和诚挚,使我们在今日面对其作品时仍能感受到那不可遏制的艺术 力量。曾任意大利文化部长,又曾是法兰西评论主编的久塞帕博塔依曾这样发表 了他对莫兰迪艺术的看法:“在一个奇妙房间的神秘中,在不安缪斯的暗示下凝聚了一 股精神的能量,让莫兰迪的莱德地方的瓶罐发出光彩;是首次我们衡量他艺术现象 的伦理因素。其中寓意,没有教会式的祈祷意味,没有令人不解的歇斯底里感。这种致 力于形之趋向简化与确定,如将世界概略为人的忧苦,我们在形中找到庇护与赎罪。这 种艺术家的人文精神,其历史的责任,传统宗教内化的新价值将艺术家带到真理的境界; 总之这种新的意义,在理论上与审美上是无法否定的,对意大利艺术与艺术批评,审思 以至于世界文化都是十分重大的。”n m 6 第四章结论 结论 莫兰迪的画风独立不群,不但坚决摆脱了文艺复兴倡导的科学写实一整套清规戒 律,在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时,采取不同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艺术家通常所采取的观点 和方式,而且沿着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所开辟的道路,又走到一个新的阶段。莫 兰迪创造出西方艺术史中所未见的“一元化”世界,他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他平 凡而沉寂的一生像极了他的画作,静静的向观者展现最平凡的物和它最不平凡的概念。 总之,纵观美术史,我们会发现尽管每个时代对静物画理解有所不同,不管你从哪 个角度,也不管你是主观地还是客观地理解静物画,但唯有一点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 我们要面对物质世界,要对自然动之以情,因为“物”是有其生命的存在,而可变的是 我们对“物”的态度。因此,从莫兰迪的艺术魅力和他题材的选择上我们不难发现题 材的局限不会阻碍我们对艺术的追求,母题和方法的同性既不会束缚艺术家创作的发 挥,也不会阻止艺术家感性的探索,而是可以将它带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今天,当绘画被赋予更多意义的时候,简单的静物画却反而显得具有格外单纯的品 质。它似乎具有超然于时空界限而泰然处之的纯粹,而且静物画同样具有解释“精神性” 的一面,它使这个喧闹的世界有了一份宁静所在。 7 南京艺术学院硕t 学位论文 致谢 最后,感谢导师沈行工、陈世宁、陈世和、陈少立等教授的精心指导,感谢美术学院 的热情培养,感谢研究生处的关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