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第 i 页 摘 要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 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的小康社会。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又特别指出,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环 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旅游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体现社会和谐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 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它是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之一。同时,旅游产 业也是资源依赖性较强的产业,其能源消耗较大,资源节约潜力大,保护环境的 任务重,全面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建设,创建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景区,既是 新时期赋予旅游业的使命,也是旅游产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势在必行的道路。 本文主要以循环经济的理论为研究依据,指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背景及意 义,具体分析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研究内容。界定了旅游循环经济的概念, 对国内外旅游循环经济的理论进行了梳理,阐述了旅游循环经济的内涵、外延及 特点,剖析了国内外旅游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 资源概况,分析了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具有的优势及面临的主要 障碍。探索了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具体包括旅游企业、 旅游行业和区域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就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如何发展旅游循 环经济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及建议。 主题词: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abstract 第 ii 页 a b s t r a c t sixteenth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he building of an enhanced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esource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well- off society. fifth plenary session the sixteen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building: resource- conserving,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ircular economy,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erious issues affec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serious harm peoples health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resource conservation in the whole societys growth and health of the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civilization. tourism industry is a sunrise industry twenty- first century, embodying the social harmony and improves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of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it best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s an effective carrier. meanwhile,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a strong of resource- dependent industries, its energy consumption greater potenti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duous tasks,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create-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area, is the mission of the new period to give the tourism industry, but also the socio-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o adapt to the road.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based 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that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main topics of theory and research content. define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of tourism,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carding, explained the meaning of tourism circular economy, exten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ircular economy. introduced meng- dong touris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scenic spots meng- dong circular economy advantages and major obstacles to fac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scenic spots meng- dong circular economy model, including its tourism enterprises, tourism industry and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of circular economy. scenic area on meng- dong how to develop tourism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solutions put forward proposals. key words:meng- dong scenic area, tourism, circular economy,development model 表目录 第 页 i 表 目 录 表 4.1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行业组合循环经济模式要素构成.24 表 4.2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成要素表.27 表 4.3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及周边旅游资源景区景点赋存.29 表 5.1 综合环境容量计算一览表.32 表 5.2 1988 1995 年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游人统计表.33 表 5.3 1999 2008 年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游人统计表.34 表 5.4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002- 2010 年游客量预测表.34 表 5.5 凤凰等风景名胜区游客量预测表.34 表 5.6 旅游服务管理用房现状一览表.35 表 5.7 旅游服务设施功能类型一览表.36 表 5.8 旅游服务设施项目分级规划一览表.37 表 5.9 设计出的住宿设施分布表.37 表 5.10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设计表.37 表 5.11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内游览公路与乡镇公路设计一览表.40 表 5.12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步行游览线路设计一览表.41 表 5.13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水上游览线路设计一览表.41 表 5.14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用水量预测表.42 图目录 第 页 i 图 目 录 图 1.1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8 图 3.1 猛洞河漂流 1999- 2009 年游客接待情况.17 图 4.1 旅游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动力系统示意.21 图 4.2 猛洞河漂流有限责任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示意.22 图 4.3 猛洞河大酒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3 图 4.4 旅游行业组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24 图 4.5 旅游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参与系统.27 图 4.6 猛洞河漂流景区软循环发展模式示意.28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第一章 绪论 第 1 页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使用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降低单位 g d p 能耗, 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举措。2 0 0 6年 3月 5日,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要把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1。2 0 0 9 年 1 月 1 日开始正式施行的循环经济 促进法明文规定:“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应当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2。”可见 发展循环经济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 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 0 0 9 年 1 1 月 6 日,国务院正式出台 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 0 0 9 4 1号文件又特别强调要充 分发挥旅游业在国家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作用3。大力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实现自然、资源、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人的和谐共 处的重要途径。旅游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科学地 指出了当前旅游产业发展中对旅游资源的浪费造成的旅游资源相对短缺的症结所 在,有助于解决旅游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问题的解决。 二、研究意义 在理论上,分析了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现状及趋势,通过梳理解析旅游循环经 济有关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旅游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及旅游经济学的理论。 在实践上,研究猛洞河景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改进现有存在偏 差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永顺县旅游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社会 持续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节 研究对象、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同旅游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一样,论文主要研究旅游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 尤其是旅游者、旅游产品经营者与旅游目的地三者之间利益关系。就三者而言, 旅游者追求的主要是最大的使用价值,旅游经营者追求的主要是价值的最大化, 第一章 绪论 第 2 页 而旅游目的地(地方政府)则要仔细权衡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及当地居民三方利 益以及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追求最大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效益。这三者之 间既相互作用、相互矛盾有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基于这三者 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顺利、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在论文的研究展开之前,需要对几个重要的概念进行界定。 一是对循环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循环经济是以物质循环流动为技术范式,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认环境因素共有产权意义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4。 二是对旅游循环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旅游循环经济就是按照生态规律和经 济规律来安排旅游活动,使旅游产业链上游的废物变成下游的原料,使旅游资源 得到最有效利用,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 节约和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环境保护等产业形态,目的是以尽可能少 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5。 三是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界定。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以这样的方式和 规模在一个地区( 社区、环境) 发展和维持的旅游,即它在长期内仍然保持活力而 不会以可能阻止其他活动和过程的成功发展的方式,使( 人的或物质的) 环境发生 退化或改变6。 四是对绿色 g d p的概念进行界定。绿色 g d 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 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与环境因素(包括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 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 g d p 中予以扣除7。 五是对“3 r ”原则进行界定。所谓“3 r ”原则就是指减量化( r e d u c e ) 、再使 用( r e u s e ) 、再循环( r e c y c l e ) 的原则8。 1 ) 减量化原则( r e d u c e ) 9,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 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到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2 ) 再使用原则( r e u s e ) 10,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 使用。再使用原则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 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 3 ) 再循环原则( r e c y c l e ) 11,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 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三、研究方法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分析法。即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和分析现有的循环经济和旅游循环经 济的研究成果,对文献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并以相关学科理论为支撑要 第一章 绪论 第 3 页 素,吸取其中的理论精华来指导本研究。 二是实地考察法。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旅游循环经济在旅游区管理中的应用研 究,通过到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 新加坡) 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为猛洞 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提供实际依据。 三是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理论研究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但其假设条 件和结论不一定与现实状况相符,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在研究中利用了循环 旅游经济的理论与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相结合进行研究,分析了 旅游循环经济的实现条件与结论,来解决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 实际问题。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旅游循环经济的理论 目前,国外尚没有专门关于旅游循环经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但循环经济在 国外旅游业中的应用早在 2 0世纪 8 0年代就己开始,兴起于 2 0世纪 8 0 、9 0年代 的生态旅游12、绿色旅游13、自然旅游14、可替代旅游15等新型旅游模式,其在旅 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旅游活动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想。 国外对发展循环旅游业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以政府政策法规为指引的宏观、中观层面。既联合国发表人类环境会议宣 言 (1 9 7 2 )之后,广大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始把目光转达旅游产业上, 巴西是较早关注旅游循环经济的问题的国家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南美生态旅 游风光,1 9 7 3年巴西政府加大了对亚马逊河流域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保 护和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恪守了“有废必用、物尽其用、不得不用”的原则, 尽力减少旅游污染物质的排放,使得南美生态旅游风光得以很好地保存16。1 9 9 0 年加拿大召开的旅游国际大会上,最早明确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7。推进 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就是要达到旅游与自然资源、文化与人类的生存 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使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得以 维持,并保持各自的特色和个性,发展旅游产业绝不能破坏这种平衡关系;为了 更进一步地促进世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 9 9 7年 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 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并颁发了关于旅游业的创世纪议程 ,这份议 程被看作是当今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行动总纲领和战略指南,它是全球旅游产业 正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端18;与此同时,广大的发达国家也开始意识到保 护好旅游环境的重要性,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先后制定了系列法律法 规来保护好本国的旅游资源,日本制定了公害对策基本法 ,该法将旅游公害列 入应当控制的六类环境公害之中,并规定“政府应努力保全绿地及保护其它自然 第一章 绪论 第 4 页 环境19。 ” ,同时该法还将“保护、培育和开发旅游资源”和“维护旅游区的景观” 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生 态环境的维持,在日本整个旅游法律体系中,旅游资源保护法不仅所占的比重很 大,而且地位很特殊。美国也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国 家环境政策法 ,对旅游资源保护的问题作了明文规定。 全国旅游政策法第一 编中,就规定了美国世代人限购旅游观光权利,提出了美国发展旅游业所追求的 目标是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第二编中专门对旅游资源保护问题进行阐述20。 r . k . m a i k h u r i 、s . n a u t i y a l 等学者( 2 0 0 1 ) 认为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资源保护与生态 环境保护的冲突应主要通过政策法规和利益机制的协调来解决21。 以旅游的开发与保护为主的市场企业运作的微观层面。meadows(1972) 、 goldsmiths (1972) 、 mishon等从不同角度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22; 在当代, dunnett、 daly、aukon 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的研究23,pearce、freeman 等则对资源环境经 济学进行规范24;c. scott shafer 等人(2001)认为在旅游开发和管理中旅游开发对 旅游地当地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通过管理条件的改善、管理模式的建设来 进行改善25;yang meixia、zhou guohai等学者(2005)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 中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的评价指标等进行量化的研究26;rettie、dwight f 等学者 (1995)对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遗产保护进行了影响评价,并在量化的指标基础上进 行了评价体系的建构27;wallg 等人(1996)对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进行以社会影响 因子为主的影响与调控的研究28;alexanros apostolakis 等(2005)对希腊遗产旅游 中机构模型的建设进行了理论意义的探讨29;grefe、alan、tosun、sharple、 hulnmelbrurme、delno 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保护进行研究30。 二、国内旅游循环经济的理论 我国学术界对循环经济在旅游业中的应用研究已经起步,受工业循环经济发 展的影响,学术界研究旅游业的循环经济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 从循环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李伟等( 2 0 0 3 ) 将循环经济的“3 r ”原则引入旅游 资源的开发保护中,并结合我国旅游资源的实际,提出了各地区发展旅游业要顺 应当前 “绿色旅游” 这种旅游新趋势, 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31; 邹统钎等( 2 0 0 4 ) 指出了各地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索出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 的指导方针,即是要对本地旅游资源进行梯度开发、循环利用、合理加减32;邓 念梅等( 2 0 0 5 ) 指出循环经济理论对发展旅游业的要求,介绍了循环经济理论在旅 游业中的综合体现,分析了在旅游业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并提出了旅游 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对策33;邱膑扬等( 2 0 0 5 ) 在分析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的基 础上,指出了生态旅游区管理与循环经济理念结合的必要性,并构建了基于循环 经济理念的生态旅游区目标管理运行模式34;梁文婷等( 2 0 0 5 ) 指出我国现行法律 第一章 绪论 第 5 页 法规中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与空白,认为需要继续完善旅游资源 保护立法工作,旅游业的发展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循环经济模式, 以促进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 实现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35; 段刚 ( 2 0 0 5 ) 等将循环经济理念和持续改进模式与生态旅游理论相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旨在通 过这两种理论模式的引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开发成为一个 循环往复、不断优化的过程36。 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角度来看。国内旅游学者董良飞等( 2 0 0 0 ) 提出旅游 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坚持推行清洁生产的观念,认为在景区需要进行清洁生产, 即对垃圾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在旅游商品和餐饮生产上要进行严格执行有关环 境控制标准,降低污染物质的排放37;朱国伟、陆小明 ( 2 0 0 2 ) 通过对周庄的实地 调查研究发现在风景名胜区实施清洁生产,可以明显提高旅客的到访率,而且回 头客回不断增加38;蒙格平、黄振芳等( 2 0 0 3 ) 尝试将清洁生产的理论与方法导入 旅游业,探讨旅游业清洁生产的意义、内涵、模式与途径,认为在旅游业中大力 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创建绿色旅游企业,开展清洁旅游产品生产,开展节能、降 耗、治污和环境公益活动,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法规制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引 进环境管理体系,加强清洁生产管理,是实现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 径39;龚艳 ( 2 0 0 5 ) 等结合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清洁生产模式及主要 内容40。 从旅游循环经济的框架及发展战略的角度看。河南交广旅游规划专家朱孔山 教授提出了旅游循环经济的框架,并论述了政府在旅游循环经济中要发挥其主导 作用41;仲丽丽 ( 2 0 0 5 )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的 研究,结合我国旅游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循环经济可持续利用资源的 思路引入到旅游资源领域,探索了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模式42;杨美霞 ( 2 0 0 6 ) 构筑了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并从旅游开发及经营管理两个阶段分别阐述了 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内容43;舒小林,明庆忠,李庆雷 ( 2 0 0 6 ) 从理论系统、动力 系统、支持保障系统、层面系统、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及目标系统等六个方面构建 了旅游循环经济的战略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建议44。 从具体项目实证研究的角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邹统钎 ( 2 0 0 5 ) 以北京 蟹岛度假村为例, 总结了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分析了生态链结构、“农 合一”的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对策,总结出建 设旅游业循环经济的几点经验45;唐世英 ( 2 0 0 6 ) 以湖南益阳七仙湖旅游综合开发 区规划实践为例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在旅游综合区的实践模式46;陆海,李升峰, 窦贻检( 2 0 0 6 ) 以南京中山陵园风景区为例,提出景区循环型旅游建设的目标及主 要发展模式,并在此指导下就其环境功能分区、环境容量、生活垃圾、生态厕所、 水环境、大气环境、周边环境等 7个方面进行初步规划,最后提出了保障措施与 第一章 绪论 第 6 页 建议,促使景区可持续发展47;李庆雷、黄梅、高大帅等对景区垃圾处理提出了 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利用要求,并在综合焚烧法、填埋法、堆肥法等传统 处理垃圾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旅游循环经济要求的景区垃圾处理的新模式48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民族经济学理论 民族经济学49根据各自不同的民族特点,以民族共同体的经济形态、经济关 系、经济特征及其运行规律为对象,同时借助于人类文化学关于不同民族行为, 运用其对民族生存环境的分析,来理解少数民族社会生产方式的特点、结构和规 律性的一门科学。它所揭示的是少数民族经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客 观上看,民族经济是在民族共同经济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概念或范畴,其本 质特征具有二重性,即民族因素和经济因素二者融合为一体,一个独立存在的客 观现实的现象。它不能离开民族,但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民族;它也离不开经济, 但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它是民族与经济这两个要素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 的具有特殊构造的新的有机现象,研究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必须以 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为依托, 在行文中穿插土家族、苗族文化的内容。 二、旅游经济学理论 旅游经济学是研究旅游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经济科学。 它 主要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旅游业发展规律,旅游经济学区 别于旅游饭店管理学、旅游市场学、旅行社管理、旅游地理学等学科,它不以其 中某一具体业务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从整个旅游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研究50。 本 文重点利用了旅游供求规律、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利用、保护、 改造的经济原则以及贯彻这些原则的具体措施来研究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 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分析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科 学设计各项旅游设施,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推动风景名胜区的经济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促进永顺县域内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循环经济学理论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倡导的一种可持续生产和 消费的理念,也是本文主要理论研究基础51。循环经济概念最早是由 b o u l d i n g (1 9 6 9 )在其“宇宙飞船理论”中提出的52;b a r r y c o m m o n e r (1 9 7 4 )也指出, 要达到“从摇篮到摇篮”的境界,须发展以生物和技术两种新陈代谢或两种封闭 循环为内容的循环经济53。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型经济, 第一章 绪论 第 7 页 倡导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效仿生态系统原理, 把社会、经济系统组成一个具有物质多次利用和再生循环的网、链结构,使之形 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流程和具有自适应、自调节功能的,适 应生态循环的需要,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高效的生态型社会经 济系统。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 高效再生为特征,旨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特征的高级生态经济形态。 四、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 心,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发展的关系这个主题,研究生态系统 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54。简言之,生态经济学是研究社会 物质资料生活和再生产运动过程中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信息传递、价值转移和增值以及四者内在联系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 合考察与实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就是运用了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并按 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转向。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一、基本内容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论文以猛洞河风 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该景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全文包 含五大部分,共五章二十节。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循环经济国内外的最新 进展,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理论基础等。第二部分是对旅游循环经济的 认识。论述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效益,旅游循环经济的 特点等。第三部分分析了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包括 风景名胜区资源概况、优势及主要障碍。第四部分提出了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发展 旅游循环经济的模式,具体包括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和区域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 式。第五部分提出了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二、技术路线 论文以资源循环重复再利用理念为指导,通过研究旅游循环经济的有关理论, 在系列理论指导下,对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将调查所得 的资料整理加工,进行分析评价后,构建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 模式,分别以小循环的企业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循环的旅游行业循环经济 第一章 绪论 第 8 页 发展模式和大循环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解析,通过解析,发现发展猛洞 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循环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较为可行的对策建 议。具体研究技术路线如图 1 。 图 1 . 1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进行实地调查 构建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企业循环 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行业循环 经济发展模式 资源情况分析评价 提出对策及建议 旅游循环经济的理论 区域旅游循环 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章 对旅游循环经济的认识 第 9 页 第二章 对旅游循环经济的认识 第一节 旅游循环经济的界定 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界定,是旅游循环经济研究的基础。旅游循环经济这一 词自被提出来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旅游循环经济的理论 界定。 一、旅游循环经济的概念 关于旅游循环经济的概念,各家观点不一,国内著名旅游经济学者杨向阳认 为旅游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论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是循环经济思想与可持续发 展思想在旅游业中的具体体现55。刘艳红教授认为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 它运用了生态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来指导旅游经济活动, 要求将旅游业中的各项 经济活动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考虑, 以实现旅游经济数量的增长和整体环境质量的改善、协调一致, 实现 g d p ( g n p ) 的 “绿化”, 从而成为一种崭新的发展途径和模式56。笔者认为的旅游循环经济是一 种经济发展模式,他是指以旅游景区为核心,重点研究旅游六要素与旅游景区之 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关系,通过人为活动对旅游环境实施各种影响,以达到景区内 部各项指标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二、旅游循环经济的内涵 旅游循环经济的真正内涵就是要通过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 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仅去修补漏洞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确立一种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发展观,最 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它是实现旅游景区资源 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现实途径,对推动旅游景区发展、区域经济与实现绿色消费也 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构建出旅游循环经济体 系,遵循循环经济理论,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和生态技术来 组合和设计旅游产品,减少旅游环境污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之间的 矛盾,保护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旅游循环经 济的内涵包含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景区景点企业要求科学开发,公平竞争, 内部清洁生产,提高服务质量;第二个层面是区域旅游之间要达到异质化、互补 性、效益互增、优势互补;第三个层面是社会环境要求废物得到再利用和再循环, 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进行物质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二章 对旅游循环经济的认识 第 10 页 三、旅游循环经济的外延 循环经济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生产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发 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其特征为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核心是建立闭环的物 质循环和经济发展系统,提高全社会的资源生产性57。旅游产业一个关联度极高 的产业,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公认的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旅游产业能够推动 地方经济科学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旅游产业同时也是一个 资源依赖性极强的产业,其能源消耗大,节约资源的潜力也大,保护环境的任务 也重。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以及生态型酒店及 景区,既是新时期赋予旅游行产业的新使命,也是旅游行业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发 展势在必行的举措,同时,还是我国旅游产业得以实现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 必然选择。因此,在旅游业种分析和探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整个社会经济 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产业结构调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 生态的原生性、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性等因素决定了旅游业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中具有战略地位。 基于此,笔者认为,旅游循环经济的外延包括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小循 环,包括饭店、景区内部的清洁生产,游客数量的合理流动等;第二层面是中循 环,包括了景区与景区之间,旅行社和旅行社之间的物质能量的循环流动。第三 层面是大循环,即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以及人与自身,人与人、 人与社会等等之间的物质思想信息循环等。 第二节 旅游循环经济的特点 旅游循环经济与一般的旅游经济不同,它具有生态性、系统性、循环性和可 持续性四个特征。 一、生态性 旅游循环经济的生态性是指旅游业本身要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旅游经济。循环旅游经济强调“生 态价值”58的全面回归, 主张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向生态化转向,承认“生态位”61 的存在和尊重自然权利。 二、系统性 循环旅游经济把整个旅游经济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特殊形式来看待。因 此,发展旅游必须要把发展旅游经济的经济模式、运行机制和运用的策略和谐地 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其本质上应该是 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的经济发展模式59。 第二章 对旅游循环经济的认识 第 11 页 三、循环性 旅游循环的含义包括了 2项内容和 6个层面,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就是要在旅 游发展模式上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采用全过程跟踪处理 模式,从而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能源消耗,以多种方式经多次反复循环使用 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目的,它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产品”的闭 合环型反馈式的循环发展过程,可以实现从“排除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 用废物”的过程,最终是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的目标60。 四、可持续性 旅游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是在旅游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和环境资源枯竭的情 况下,考虑到子孙后代对旅游的需求,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而是关注下一 代的健康成长。主要是要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旅游业是一个与当 地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产业,景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方旅游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而生态环境有其自然的规律,因此旅游的发展必须尊重生态规律。即再 生性,能量和信息的循环交换和流动61。 第三节 国内外旅游循环经济的实践 一、国外对旅游循环经济的实践 (一)推行旅游行业发展标准 目前,循环经济在国外旅游业中的应用早在 2 0世纪 8 0年代就已经开始,兴 起于 2 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自然旅游、可替代旅游等新型旅 游模式,其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旅游活动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循环经济的思 想。例如 2 0世纪 8 0年代末期,德国的一家绿色标志组织就提出了绿色酒店的概 念。之后,美国的酒店管理组织和绿色环保机构也开始制定并推广绿色酒店标准 62。2 0 世纪 9 0 年代,国外非政府组织通过认证、培训与奖励等方法引导旅游产业 向绿色产业方向发展,对绿色旅游产业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方针,欧洲的旅游生态 标志标准(e c o l a b e l c r i t e r i a )63。 (一)制定了系列政策法规 目前,国外在旅游业中应用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旅游活动 管理等方面,而且,应用的形式通常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出现。在日本、美国和 加拿大等市场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和规范的旅游资源 保护法律体系。日本政府出台的公害对策基本法中已经将旅游污染列入应当 控制的六类环境公害之中,并且还规定了“政府应努力保全绿地及保护其他自然 环境”。其发展旅游的基本法则是将“保护、培育和开发旅游资源”和“维护旅 游区景观”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美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立法工作,在其 第二章 对旅游循环经济的认识 第 12 页 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就专门对旅游资源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全国旅 游政策法的第一编中就规定了美国世代人享有旅游观光权利,同时提出美国旅 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要求;在第二编中绝大部分介绍的是关于旅游资源 保护的内容。为了使旅游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美国还特别制定了野外旅游条例、 原始风景河条例等单项旅游资源保护法律64。加拿大在其立法上也体现了代 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观念以及反映了对生态完整性的保护。加拿大国家公园法 是唯一一个由联邦立法确定,且在管理中将生态因子作为重要方面考虑的法律。 如加拿大国家公园法中规定:“国家公园是加拿大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应 该作为一种传统的财产永远保留下来,以便现在的和未来的加拿大人都可以享受 到这些与众不同的未受干扰的自然景色其动物、植物以及生态环境尽可能存 在于自然状态之中。” (三)循环经济在美国生态旅游业中的发展经验 环境保护和改造、规划先行、法规护驾、促销与教育整合、旅游管理科学化。 首先,美国在生态旅游业发展中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改造。控制城市环境污染,注 重城市设计和生态环境的营造,将保护与创建相结合,积极营造美好的生态环境。 积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规划,加强生态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设计,利用生 态学原理对新景区、景点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文化、人文、历史、地理、气候、 环境等因素,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建材,注重生态学原理在产品上的运用。其次,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例如,美国通过了关于成立国 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清洁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江省杭州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题模拟试卷
- 2025年河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模拟试卷
- 核电站保安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国考朝阳市法语翻译岗位申论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国考晋城市能源管理岗位行测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包头市英语翻译岗位申论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鞍山市预算管理岗位申论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安徽俄语专业科目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安徽财监申论大作文预测卷及答案
- 2025国考云南统计局行测常识判断易错点
- 项目管理课件培训
- 急性牙髓炎个案护理
- 嘉宾邀请活动方案
- 2025至2030中国游戏陪玩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报告
- 食管恶性肿瘤的健康教育讲课件
- 临床重点专科管理制度
- 交通事故和解协议范本
- 公司航测无人机管理制度
- 模具超寿命管理制度
- 违法建筑处置法律解读培训
- TSG D7004-2010 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 -公用管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