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2018年7月高一年级质量监测试卷语文.doc_第1页
铜仁市2018年7月高一年级质量监测试卷语文.doc_第2页
铜仁市2018年7月高一年级质量监测试卷语文.doc_第3页
铜仁市2018年7月高一年级质量监测试卷语文.doc_第4页
铜仁市2018年7月高一年级质量监测试卷语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仁市2018年7月高一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卷语 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三、必修四。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碎片化阅读要“量中求质”书箱里一直保存着过去纸媒盛行时代喜欢的几本杂志,既有十月这样的纯文学刊物,也有像今古传奇武侠、看电影这样的通俗读物。那时候,杂志多是半月刊,有的甚至是双月刊,信息相对匮乏和迟缓,等新一期杂志上架的心情,用望穿秋水来形容并不为过。依靠纸媒支撑起的阅读生活,阅读量不可能太大,这既有阅读速度的问题,也有内容供应的问题。有一种论调,认为当代人阅读量较古人太少,担心社会将变成“文化沙漠”。事实上,人们觉得阅读少了,只是像传统阅读那样,抱着一本书读的情况少了。现代人每天通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渠道,接触大量信息。单论文字量,今人的阅读总量恐怕要数倍高于古人,也多于过去的纸媒主导时代。然而,从阅读的“质”来说,我们的阅读效率正在面临大面积滑坡。从社交网络、移动媒体获取的碎片化文本,很难系统、深入地学习知识、获得感悟。近年来,笔者微信里的订阅号不断增加,已经达到100多个,阅读的数量不少,能被笔者记住的却不多,大都是走马观花,一掠而过。而多年前的纸媒阅读,一些精彩的文章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们能否回到过去那种纯净的阅读时代?答案是否定的。现代社会,向往山林的人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极少能在深山里搭一座木屋终老。信息时代,很多人怀念纯粹、传统的阅读生活,但离开手机,我们还是会寸步难行。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碎片化信息中,提升阅读的质量呢?我们需要在碎片化阅读中培养“拼接意识”。相对于传统阅读,碎片化阅读则更加灵活、丰富,能够即时把握最新动态。涉猎各个层面的“浅阅读”也十分必要,只是,这种涉猎并非被动接受,散漫选择,随心所欲。而是应该建构在知识结构完整性和系统性之上,从而产生“化学作用”。例如,钟爱时政类新闻的读者,在每天接收网站、客户端、社交平台新闻推送的同时,也要变被动为主动,搜集一些相关的大国关系、地缘政治、文化宗教、社会经济等信息,形成较为完整、具有一定逻辑体系的信息结构,在“浅阅读”中增强对事物全面、客观的认识。我们还要让网络阅读更“累”一点。就像经济学里,顾客对产品的选择是感性行为一样,人们对阅读的选择也是感性行为。选择快餐式、容易读、有趣味的碎片化文章,是每一个读者的自然反应,这是我们阅读效率不高的一大根源。其实,古人也常常进行碎片化阅读,比如诗经、唐诗、世说新语,都是碎片化信息。只是这些内容表现为某一领域的深度信息。因此,找到一个专业化的垂直领域,有意识地进行深度阅读,是提升阅读效率的一大途径。同时,在深度阅读方面,选择信源很重要。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往往读过才能判断是否是垃圾信息,白白耗费时间精力,因此,理性选择一些质量较高的信源,然后专心阅读十分重要。古人读书学习,讲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资讯时代的碎片化阅读,虽无需这样胼手胝足、皓首穷经,却需要在纷繁复杂的冗余信息中“独善其身”,做好组织规划和内容筛选。从这个角度而言,对碎片化信息的拼接和挖掘,不失为一个“量中求质”好方法。(选自新华文摘2017 年 07 期)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有关概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阅读”指的是纸媒时代接受信息的方式,在本文中也可以叫做“纸媒阅读”。 B“浅阅读”是涉猎各个层面的、更加灵活丰富、能够即时把握最新动态的阅读形式。C“碎片化阅读”是指通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渠道接受大量碎片化文本信息的方式。D“深度阅读”是指就某一专业或某一领域的内容有意识地深入阅读的形式。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社会、移动媒体时代,人们抱着一本书读的情况少了,使阅读效率出现大面积滑坡。B在纸媒盛行时代,信息相对匮乏,但是基本能够满足当时人们的不同阅读需求。 C快餐式、容易读、有趣味的碎片化文章读起来比较轻松,但是阅读效率不高。D在纸媒盛行时代,因为阅读速度和内容供应的问题,人们的阅读量不可能太大。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构在知识结构完整性和系统性之上,主动涉猎各个层面的“浅阅读”是提高碎片化阅读质量的有效办法。B.借鉴古人碎片化阅读经验,在纷繁复杂的冗余信息中做好组织规划和内容筛选工作,是提升阅读效率的一大途径。C.现代社会,人们选择碎片化阅读无可厚非,只是阅读的质量令人担忧。D.现代社会,人们的阅读量较古人太少,热衷于碎片化阅读将会使我们的社会变成“文化沙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绳子的故事莫泊桑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是“克里格多村”的“老农民”的一推一吼,把高纳大爷最终推向了死亡境地,但他并非是导致高纳大爷死亡结局的最为关键的人物。B小说开头描写集市广场的人物和气味,为人物出场营造背景,集市广场也是一个容器,是小说的结构要点。C小说通过叙述奥士高纳大爷捡到绳子,被冤家陷害,受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的故事,反映了重大的道德和人性主题。D本文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经过乡丁发布丢失皮夹子通知和对质、搜身后乡长还不相信等铺垫转折后,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交还皮夹子使情节进一步发展到高潮。5本文以“绳子的故事”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绳子”在本文中的作用。(6分)6文章中,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一直说的都是真话,人们却不相信他,这引起了你在为人处事方面什么样的思考?(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材料二: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 (选自新华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好中等差材料三: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 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偏瘦正常偏胖注: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材料四: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7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B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C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D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B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不尽相同的做法。C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D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一定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可能也会有自己相同的看法和主张。9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5分)(2)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415小题杜工部蜀中离席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注杜工部:即杜甫。这里表明是模仿杜诗风格,因而以“蜀中离席”为题。天外使:唐朝往来吐蕃的使者。松州:唐设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内。送老:度过晚年。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描绘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 B. 诗歌颈联“醉客”对“醒客”,“晴云”对“雨云”,造句工整,富音韵之美,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意义丰厚。C. 李商隐此诗继承了杜甫诗的风格,把时事引入传统的酬赠之作,表达了感时伤世和忧国忧民的情怀。D. 此诗风格沉郁顿挫,苍劲雄迈,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很相近,与诗人爱情诗的隐微幽深、凄婉动情的风格大有不同。15.从结构、内容和情感三方面赏析诗歌的尾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 “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念奴娇赤壁怀古通篇用豪壮的笔调写胸中块垒,结尾“_,_”两句,以酒浇愁,抒写了词人内心的忧愤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词人壮志未酬,收复中原徒成虚愿,于是词人有了不堪回首之感。这一感慨,因望见“_,_”而愈加强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作为大臣,他能够走在众人之先,对事物发展得失的机理洞若观火,并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钱大钧民国时期曾担任黄埔军校教官,师心自用,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军事人才。袁闳生于大族之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耳濡目染。韦著在三辅地区长大,颇受礼仪熏陶,不扶自直。美国改弦易辙,单边挑起了贸易战,违反了与中国之间业已达成的双边贸易协议,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3月,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突然访问中国,并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消息真是石破天惊。所有类似情况,都有一定的迹象表露在外。内心快乐却要面呈恼怒之色,内心愤恨却要显得和颜悦色。A. B. C. D.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教师要提高自身驾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