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v 摘 要 摘 要 艾滋病人犯罪在我国刑法理论的研究中已凸显出重要性,其类型多样化及对社会的 危害性决定该种犯罪理论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出刑法规制的漏洞。本文有关当前艾滋 病人犯罪理论的论述正是为了力求减少艾滋病人犯罪的土壤和条件, 从立法上提出规制 艾滋病人犯罪的建议。 国外关于艾滋病人犯罪的研究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 许多国家立法都明确规定了 与艾滋病人相关的犯罪,相比较而言,我国关于艾滋病人犯罪还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理 论,许多地方往往以地方性法规进行规制,因此,研究艾滋病人犯罪及其预防策略具有 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从理论上说,有利于完善立法,有利于完善艾滋病人犯罪 刑法理论的研究。从实践价值上看,有利于在司法过程中依照法定的程序顺利完成对艾 滋病人犯罪的打击,指导司法实践是研究艾滋病人犯罪的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拟从艾滋病人犯罪的概念、特征、现状、构成要件、原因和防 止策略等方面入手,结合犯罪论和刑罚论的有关理论,以案例为切入点,对当前艾滋病 人犯罪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述,以期对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有所益处。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艾滋病人犯罪概述。该部分首先从艾滋病人犯罪的背景入手,结合犯罪 论的有关理论,从刑法学的角度提出了对艾滋病人犯罪概念的见解;其次,在提出艾滋 病人犯罪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犯罪的基本特征,指出当前艾滋病人犯罪除了具有其他犯 罪共同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再次,在搜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外 实践,本文对当前艾滋病人犯罪的现状进行了分类,分别从概念、特点、表现形式和现 状四个方面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详细论述。 第二部分: 艾滋病人犯罪的构成要件。 该部分深入剖析了艾滋病人犯罪的构成要件, 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 第三部分:艾滋病人犯罪的成因。该部分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分析了艾滋病人犯 罪的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着重从艾滋病人自身进行分析;客观方面的原因包括法制原 因、社会原因等。 v 第四部分:艾滋病人犯罪的防治对策。该部分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该部分从法 律制度的建构、罪名的设立、刑罚的价值等方面试图提出可行性的方案,以预防和减少 艾滋病人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艾滋病人,犯罪,防治对策 vi abstract abstract the crime committed by the human infected with aids has been already highlighted in our criminal theory research, of which the diversity and harmfulness to society leads to this crime complexity, and which reflects the criminal legislation loophole. this thesis just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to reduce conditions of crime by human with aids. thus the legislative proposals on this kind of crime are raised. foreign research about the aids crime has come to a stage of ripeness. many foreign countries have clear specific provisions related to aids crime. while the systemic and mature theory about aids crime has not come into being in our country, where many related districts provisions just act out the role of criminal law. therefore, the study about aids crime as well as its preventive policies is full of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it is benefit to legislation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theory; it is also useful to punish aids crime in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written provisions, indicating the important meaning in guiding the judicial practice. for the reasons above, i make study from the concept, features, current states,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cause and the preventive policies of aids crime, referring to the theories of crime along with penalty. on the base of abstract cases, i analyze fully all the possible conditions where aids crime may occur, expecting to be useful to the criminal theo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except the preface and conclusion. part one, summarize of aids crime. first, from the background where aids crime take place, referring to criminal theory, i put forward my own pinion about the concept of aids crime. second, after presenting my concept of aids crime, i point out that aids crime has its own characters in addition to the common crime features. third, according to many cases of aids crime collected as well as foreign judicial practice, the categories of aids crime are summarized. every kind of aids crime is discussed in length from its concept, feature, means of behavior and current state. part two,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aids crime, in which the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are deeply analyzed of which the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are object of crime, objective aspects of crime, subject of crime and subjective aspects. vii part three, contributing factors of aids crime, which is discussed from the subject aspect and object aspect of crime. for the former, the causes should come from the human himself or herself with aids committing crime; for the latter, the factors of law system as well as society and so on are included. part four, preventive policies of aids crime, in which problems of aids crime will be solved, some feasible proposal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the constitution of law system, setup of crime title together with the value of punishment so as to prevent or reduce the harmfulness of aids crime to our society. key words: crime prevention, aids patients, countermeasures iii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 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 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 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引 言 1 引 言 引 言 近年来,感染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在迅猛的增加,伴随着艾滋病人犯罪也日益 剧增,而且该种犯罪呈现出新型化、多样化的趋势,从不同程度上危害着社会稳定,法 律的滞后已经不能适应打击艾滋病人犯罪的需要。关于艾滋病人犯罪,我国刑法目前为 止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制,大多数地方更没有设立专门羁押艾滋病罪犯的场所,这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着对艾滋病犯罪人的打击和预防。 本文试从当前新形势下艾滋病人犯罪的 种类入手, 试图提出综合的打击策略, 以进一步完善艾滋病人犯罪研究的刑法理论体系。 关于艾滋病人犯罪理论的研究,我国刑法学界多停留在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行为及 其预防策略上,对于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行人,刑法理论界通说认为比照传播性病罪进 行处罚,但对艾滋病人侵财犯罪及艾滋病人与非艾滋病人共同犯罪问题少有涉及,特别 是近年来,艾滋病人侵财犯罪行为突出,在不同程度上危害着公私财产安全。而艾滋病 人与非艾滋病人相互利用勾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已反映出艾滋病人犯罪的时代性, 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前瞻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当前艾滋病人犯罪进行种类的划分,共分为三大类:一是故 意传播艾滋病犯罪行为;二是侵犯财产犯罪行为;三是非艾滋病人与艾滋病人共同实施 的犯罪行为。本文对每一种犯罪行为的概念、特征、表现形式及现状做了详细的论述。 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综合、案例实证、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资料的运用上,本 文立足于我国的立法、 司法实践, 力图对各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 在学术观点上, 本文既不完全遵循相关学者的观点,又不脱离实际,结合自己的司法实践,运用相关理 论阐述自己对艾滋病人犯罪的认识和观点,并运用案例进行充分论证。 一、艾滋病人犯罪概述 3 一、艾滋病人犯罪概述 一、艾滋病人犯罪概述 (一)艾滋病人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1艾滋病人犯罪的概念 犯罪的本质在于对统治关系的危害。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 中曾经指出: “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欲 产生的。相反的,犯罪和现行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 ” 而犯罪对社会关系的危害 是衡量犯罪的标尺 。犯罪是一种社会法律现象,从刑法学的角度讲,犯罪是严重危害 社会、触犯刑事法律和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艾滋病人犯罪之所以成为一种犯罪,就在 于这种犯罪严重危害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关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触犯了刑 法分则规定的有关罪名,应该受到刑罚的处罚。 “犯罪、刑事责任、刑罚是刑法的基本范畴,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罚是实现 刑事责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没有犯罪,就谈不上刑事责任,自然也不可能谈到 刑罚” 。 要研究艾滋病人犯罪,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艾滋病人犯罪,才能进一步研究 艾滋病人犯罪的特点和构成。当然,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 或者是犯罪学的角度给它下定义,但是,犯罪是刑法规制的,为了便于研究,本文从刑 法学的角度给艾滋病人犯罪下定义。 艾滋病人犯罪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携带艾滋病 病毒的行为主体明知自己是艾滋病人患者或携带者而主观上故意利用自己特殊的疾病 去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2艾滋病人犯罪的特征 关于犯罪共同的基本特征,刑法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有二特征说、三特征 说和四特征说。二特征说认为,犯罪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和应受惩罚性。 如何秉松教授认为: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的属性,简称为 马克昌主编: 犯罪通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4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三卷) ,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379 页。 【意】贝卡利亚著: 论犯罪和刑罚 ,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7 页。 马克昌主编: 犯罪通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2 页。 马克昌主编: 犯罪通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3 页。 艾滋病人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4 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社会属性。第二,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 有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属性,简称为依法应受惩罚性。这是犯罪的法律属性。 ” 三特征 说认为,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这是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 如肖扬在其著作中写道: “根据立法规定及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 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具有刑事违 法性;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刑罚当罚性” 。 四特征说认为,犯罪 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如李光灿认为: “在犯罪概念里,包括有下述几个不容忽视而密切 结合的特征,这就是:1、犯罪行为,首先必须是危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社会制度, 破坏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各项权利等对社会有危害性的行为。2、行为触犯刑事法律,它 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这一本质特征在法律上的集中体现。3、犯罪是人的故意或者出于 严重的过失行为。4、犯罪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中最重的责任即刑事责任。 ” 笔者仍然采用刑法学界对犯罪特征的通说即三特征说。艾滋病人犯罪作为一种特殊 的犯罪,同样具有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处罚性。但 同时,由于艾滋病人犯罪的主体是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人,这种特殊的主体决定了艾滋 病人犯罪在具有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外,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当前形势下我国艾 滋病人犯罪已不仅仅停留在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吸毒等犯罪行为上,近几年来,艾滋 病人犯罪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新型化的趋势, 他们的犯罪手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 断发生变化,甚至具有超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下面以四川省大竹县为例,纵观近 年来我国其他地区艾滋病人犯罪的案事件归纳出以下特征: (1)艾滋病人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根据调查和统计,以四川省大竹县为例,大 竹县在 2007 年,艾滋病人犯罪人数 12 人,2008 年 12 人,2009 年 15 人,截止 2010 年 4 月,在押的艾滋病犯罪嫌疑人 9 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艾滋病患病人数的 增加,艾滋病人犯罪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 (2)艾滋病人犯罪多以毒品和侵财性犯罪为主。据统计,2006 年至 2009 年办理的 71 名艾滋病人犯罪案件当中,有 24 人涉嫌罪名与毒品有关,如贩卖毒品,容留他人吸 毒等,占艾滋病人犯罪中的比例达 33.8%。艾滋病人侵财性犯罪比例更高,71 名艾滋病 何秉松主编: 刑法教科书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42 页。 肖扬主编: 中国刑法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46 页。 李光灿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论 (上)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108113 页。 一、艾滋病人犯罪概述 5 人有 33 人都是侵财性犯罪,所占比例高达 46.5%,盗窃 23 人,抢劫、抢夺 10 人。艾滋 病人其他所涉主要罪名还有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暴力性犯罪。 (3)艾滋病人犯罪再犯比例高。据统计,在 2006 年至 2009 年办理的 71 名艾滋病 人犯罪案件当中,有 13 人是重新犯罪,再犯罪比例较高,更有甚者是第三次、第四次 犯罪。如艾滋病人范某某,2003 年因犯聚众斗殴罪被判决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2007 年因涉嫌贩卖毒品被批准逮捕, 2008 年因又犯盗窃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又如艾 滋病人谢某某,2003 年因犯盗窃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出狱后,又三次因犯贩卖 毒品罪于 2006 年、2008 年、20009 年被分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典型的高频率 犯罪。 (4)女性艾滋病人犯罪占一定的比例。随着艾滋病(adis)的逐年扩散,女性艾 滋病人犯罪也逐渐有所体现。2006 年至 2009 年,女性艾滋病人犯罪人数达 10 人,占全 部艾滋病人犯罪人数的 14.1%。 (5)艾滋病犯罪嫌疑人死亡率较高。多数艾滋病人还是吸毒人员,在犯罪时可能还 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肺气肿、支气管炎等,很多艾滋病犯罪嫌疑人可能根本等不到法 律的处罚就命已归西。 据统计, 06 年至今有 9 名艾滋病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 住或被判处刑罚监外执行期间死亡。如艾滋病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女),2006 年因涉嫌 盗窃犯罪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在审查起诉阶段病情加重,后治疗无效死亡。 (6)对艾滋病人的刑罚执行措施受到严重限制。艾滋病人同时又是犯罪分子,这 种双重身份,让执法者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他们不能和其他罪犯共同关押。对于病情 严重的艾滋病嫌疑人多数只能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对于病情较轻或者罪行严重的艾 滋病嫌疑人只能与一般的犯罪嫌疑人混押。 (7)艾滋病犯罪分子不服从监管,执行效果不好。艾滋病犯罪分子看到自己明明 被判了刑,却不用进监狱服刑,不免更加有恃无恐,对监管规定更是置若罔闻,随意逃 避监管。不仅如此,在监管期间,有的将自身艾滋病毒当作“护身符”,公开贩毒,公 然实施盗窃、抢劫,这也是再犯罪比例高的原因;有的出于阴暗的心理,蓄意传播艾滋 病毒,更一步导致了艾滋病(adis)的扩散;有的动辄以艾滋病为要挟,威胁他人甚至 攻击办案人员,法律的尊严遭到严重挑衅,监管秩序形同虚设。如艾滋病患者谢某某, 2009 年因涉嫌贩卖毒品被取保候审, 待审查起诉时却无法联系到人, 经过公安干警多次 努力将其抓获时, 又从其身上搜出 13 小包毒品, 犯罪对于谢伟东来说已成家常便饭了。 艾滋病人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6 (二)艾滋病人犯罪的种类及其现状 本文试从当前艾滋病人犯罪的具体类型着手研究其现状。 1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行为及其现状 (1)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是指艾滋病患者或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故意利用其自身细带 的艾滋病病毒,通过注射、性接触、血液接触等方式将病毒传染给不特定的多数人,从 而危害他人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 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行为的特征如下:第一,行为主体特殊。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 的主体是艾滋病患者或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与一般的违法犯罪主体不同的是艾滋病人 携带有可能危害到他人乃至公共安全的艾滋病毒。第二,行为手段隐蔽。行为人实施犯 罪行为可以凭借其自身携带的艾滋病毒通过体液而不需要其它任何工具, 这种手段的隐 蔽性很强,不易被发现,而且取证困难。第三,行为人目的明确。一旦感染艾滋病毒, 被感染者由于无法医治最终死亡, 行为人故意传播艾滋病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的生命遭到 威胁。行为一旦实施成功。行为人的目的实现,危害结果很难制止。第四,社会危害性 极其严重。行为可能针对特定对象,但行为人的病毒传染黑受害人之后,受害人极易通 过各种途径再传染给别人,社会危害覆盖面越来越大,后果也会越来越严重。此外,艾 滋病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已被人们所了解, 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会使公众有极强的恐惧 心理,尤其是在公众场合针对公共安全实施的行为,很容易引起社会恐惧,严重扰乱正 常的社会秩序。 (2)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及现状 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如下:第一,以自身携带艾滋病病毒相威胁实 施犯罪行为。艾滋病人利用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以自身携带的艾滋病病毒传染给特定 的受害对象,或者把艾滋病作为自己的护身符,从而达到目的。第二,明知自己携带有 艾滋病病毒而去卖淫嫖娼,危害公共安全。此类行为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 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而去实施卖淫嫖娼行为,以此来获取非法收入,或是报复社会、报 复他人。第三,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途径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明知自己已感染艾滋 病而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途径故意传播艾滋病,主要发生在献血、卖血、人工受精、静 脉吸毒、共用注射器或注射针头,从而感染给别人。第四,在公共场所利用艾滋病制造 一、艾滋病人犯罪概述 7 恐慌。此类行为一般都是以报复社会为目的,在公共场所利用艾滋病相关物品对他人进 行侵犯,造成被侵犯人以及周围群众的恐慌,危及社会公共安全。 从立法现状看,目前世界上已有 70 多个国家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进行立法,不 少国家通过立法追究故意传播艾滋病病毒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以法律手段遏制艾滋病的 扩散,保障公众安全。从国外立法看,各国在罪名的认定上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国家和 地区将该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如芬兰、英国;有的则将该行为认定 为故意传播艾滋病罪,如俄罗斯、利比亚、美国伊利诺州和我国台湾地区;有的则认定 为故意传播性病罪,如日本、瑞士和韩国等。虽然定性有所不同,但对该行为应负刑事 责任的立场都给予了肯定。如日本规定处一年以下拘役或 300 万以下罚金;韩国规定处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澳大利亚规定“将其永远拘留于医院,直至死亡” ;美国加州、佐 治亚州、爱德华州等对故意传播哦艾滋病病毒一般都以重罪论处,判 15 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 5000 美元以下罚金或合并处罚。 与国外一些国家完善立法、严格防控相比,我国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的立法明显 滞后,管理的力度也不够。我国现行刑法并没有对故意传播艾滋病的犯罪行为作出特别 的规定,对该行为如何定性,如何确定行为人刑事责任,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处罚出现立 法上的空白,给司法实践带来法律适用上的难题。 从犯罪现状上来看,国外这种犯罪也不乏少数,早在 1997 年芬兰发现一位名叫托 马斯的美国人,明知自己携带有艾滋病病毒却不采取任何必要的防护措施,先后与 100 多名妇女发生性关系,致使许多芬兰妇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芬兰 艾滋病谋杀案” 。柬埔寨也曾发生一起艾滋病患者拒绝适用安全套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 其妻子的案件,该名为米斯麦的男子因此被法院判处 10 年监禁,成为自 2003 年柬埔寨 艾滋病法令生效以来第一个在该法令下被判刑的人。 2006 年, 俄罗斯叶卡特琳堡市一名 患有艾滋病的年轻男子多次用一只装有自己血液的注射器袭击当地居民, 有至少 6 人成 了这名“艾滋狂魔”的受害者。2006 年 6 月 20 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43 岁的英国 女子萨拉 2000 年从一名黑人情人身上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开始疯狂的报复,她专门到 夜总会里寻找黑人发生一夜情,试图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他黑人。即使是在柬埔寨保 释期间,她仍然在进行报复行为。据警方初步调查,和萨拉发生性关系的黑人可能有数 十人之多,萨拉因此被法庭判处 32 个月司法监禁。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曾经播出 一名德国男子与 90 名女子发生性关系以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节目。56 岁的西曼是德国一 艾滋病人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8 名退役海员,腿有残疾,靠养老金生活,他拿着一张旅游签证进入泰国,并在泰国北部 一个非常贫穷的地区生活了 10 年,还娶了一名泰国妻子,在被自己的泰国妻子感染了 艾滋病之后,西曼对所有的泰国女子都产生了报复心理。他门磁用大约 100 美元诱使贫 穷的泰国女子与他发生性关系,有多大 90 名泰国女子被他故意传染了艾滋病。但是依 据泰国的法律, 他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所以当时泰国警方只能以非法入境的罪名控告他。 不过,西曼被引回德国受审,按照德国的法律,一旦西曼故意传播艾滋病的罪名成立, 他将以二级谋杀罪被判处 20 年监禁 在我国,近年来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也越来越多,2009 年 6 月 28 日刘某在深圳市 龙岗区平湖街道守珍街市场买菜时被一名男子抢夺黄金项链一条, 事主刘某追赶该名男 子时,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李某故意阻拦其去路,市场保安员邓某听到呼救后便拦住嫌疑 人李某,而在抓捕过程中,李某用自己吸毒时注射用的针管刺伤保安员邓某。嫌疑人李 某涉嫌抢劫罪被刑事拘留。经查,李某携带有艾滋病病毒。2006 年 3 月李某手拿带血的 针筒闯进南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威胁办公室杨主任给其开麻醉药“杜冷丁” ,否则他就 用针头扎人。为了不让患有艾滋病的李某伤及他人,杨主任一边佯装给其开药,一边暗 示医院同事打 110 报警。当民警赶到时,李某手里仍然拿着带血的针筒,还有锋利的针 头紧跟在杨主任的身后,威逼者杨主任开药。杨主任的周旋稳定住了李某的情绪,在医 院这个人流量集中的地方,万一失控,李某用针头乱伤其他人,后果将不堪设想。2005 年 5 月 18 日,温州鹿城公安分局五马派出所第三警务区警长董祥笔,带领民警在温州 火车站附近一家私人旅店的房间内检查时,发现 5 名吸毒人员东倒西歪,桌上摆着带有 血液的 3 支针筒。在抓捕时,其中一名拼命反抗的吸毒人员威胁说: “我有艾滋病” ,并 迅速抓过桌上的毒品针筒,用力扎进董祥笔的左手。 等到把 5 名吸毒人员控制住并扭 送回派出所后,董祥笔一个人坐下来看受伤的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刚才扎他的那支 针筒上,极有可能带有艾滋病病毒。 果然,在随后的检查中,5 人中的一人被查出携带 艾滋病病毒。董祥笔的这种痛苦直到 2006 年底才熬出头。经过医生一年半的定期化验 检查,董祥笔均无不良反应,最后诊断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像董祥笔这样的遭遇并 非个例。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行政法规处朱振进说,浙江已出现了 以艾滋病患者身份威胁他人、谋取不法利益,以及明知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却故 意通过性途径或其它方式与不知情的人接触等情况。 针对社会上出现以艾滋病患者的 金泽刚: 艾滋病人犯罪及相关法律制度之完善 ,载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年第 4 期。 一、艾滋病人犯罪概述 9 身份威胁他人,或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径,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予以打击。2007 年审 议通过并实施的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 议通过的浙江省艾滋病防治条例 ,体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权利义务 的平衡。在医疗、教育、生活等方面赋予这类特殊群体更多权利,对本省生活困难的艾 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病人的未成年子女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实行免费接受 基础教育制度等等。 同时,明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必须履行的义务,申 请结婚登记前,将感染或者患病的事实如实向对方说明;学习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采 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等等。 立法规定,任何人不得用含有艾滋病病毒的 血液、体液等威胁他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传播艾滋病。朱振进说,对违反上 述规定的,有关部门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360 条进行处罚。 2侵犯财产犯罪行为及其现状 (1)侵犯财产犯罪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艾滋病人实施侵财犯罪行为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携带者以恐吓传染疾病为手 段,以治病、需要救助、生活苦难为幌子,以他人的财产为标的,公然实施盗窃、抢夺 等行为。 侵犯财产犯罪行为的特征如下:第一,公然性。艾滋病人实施侵财犯罪往往在众目 睽睽之下公然进行,肆无忌惮,因为艾滋病人明知自己实施盗窃、抢夺等行为时任何人 不敢反抗,不敢阻止,否则将以传染艾滋病相威胁。第二,侵害标的双重性。艾滋病人 实施侵财犯罪所侵害的标的既包括财产所有人、保管人的财产,也包括人身。财产被侵 害是直接的,艾滋病人可以公然的将其想要的财产据为己有,而人身侵害时潜在的。如 果财产所有人、管理人对艾滋病人实施的侵财犯罪不加以反抗、置之不理、听任放行的 话,其人身可能不会遭受侵害,也可能不会被传染艾滋病病毒;如果财产所有人、管理 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而对艾滋病人进行反抗的话, 其人身就会遭受被传染艾滋病病毒 的侵害。艾滋病人由于其自身携带病毒的特殊性,他们实施的侵财犯罪不具有单一性, 与一般违法犯罪人实施的侵财犯罪有不同之处。第三,社会影响恶劣。公然实施侵财犯 罪与秘密实施侵财犯罪因在程度上有所差别而有不同的危害结果。 但艾滋病人实施侵财 犯罪因具有公然性而呈现出危害性特别严重的一面。艾滋病人抢夺、抢劫、敲诈勒索一 般不需要任何犯罪工具,仅言语上的威胁足以达到侵财的目的, “我是艾滋病人”仅仅 一句话艾滋病人就能让受害人被迫无奈的交出财物。这种公然性的言语威胁让社会无 艾滋病人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10 奈,更让受害人无奈,即使接到报警之后的处警警察更是无奈,因此,社会影响极其恶 劣,危害性及其严重。第四,犯罪手段多样化、新颖化。艾滋病人为达到侵财目的,不 择手段,采取拦路抢劫、语言威胁、砸车玻璃、殴打、恐吓等多种手段。随着经济的快 速发展,低保和政府救济已不能满足艾滋病人的经济需求。而在社会机制不完善的情况 下,艾滋病人对社会产生抵触情绪,千方百计的适用各种手段报复社会、报复他人。他 们所需要的已不是过去被动的怜悯和同情,而是无止境的物质满足,因此他们会主动的 采取一些违法的手段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艾滋病人犯罪手段的新颖化和多样化是艾 滋病人实施侵财犯罪的主要特点。 (2)侵犯财产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及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艾滋病人侵财犯罪呈现出高发势头,目前,在各类艾滋病人 违法犯罪中占比例最高的就是艾滋病人实施的侵财犯罪。 由于社会歧视等因素导致艾滋 病人就业困难以及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孤立,艾滋病人很难像正常人一样通过合法途径 获取经济来源,加上治疗艾滋病所需的巨额费用使得大多数艾滋病人负担不起。在这样 的情况下,一些艾滋病人由于生活所迫就铤而走险,通过实施各种侵财犯罪行为来获取 非法收入。 根据艾滋病人行为目的和手段不一样,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爆发型。这种类 型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是呈爆发性的态势,行为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没有过渡性,从 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直接升级为实施较严重违法犯罪行为的违法犯罪人员。 如天津市警 方曾在一段时间连续破获两起以打艾滋病病毒针相威胁的入室抢劫案件, 歹徒用装有红 药水的针管诈称为艾滋病人的血液,以打针相威胁,胁迫受害群众。案犯徐涛等曾在报 纸上看到过一篇宣传艾滋病知识的文章, 恰好此时外地又风传有人用装有艾滋病毒的针 管扎人, 这对于正酝酿谋求不义之财的他们来说是一个以外的收获, 于是他们分头行动。 由陶云去准备作案工具,去药店买了针头和针管和红药水,而徐涛负责物色实施抢劫对 象。一天上午十点左右,徐涛、陶云带着作案用的工具,窜至刘某居住的河东区某小区。 陶云“押”着徐涛去叫刘某开门。听到时徐涛来来送光盘,刘某没有丝毫的戒备便打开 了房门,陶云萎缩徐涛进入刘某家。陶云掏出事先准备好的装有红药水的针管,威胁刘 某称针管里装的是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病以给刘某扎针使其感染艾滋病病毒相威 胁,胁迫刘某将钱物交出。刘某信以为真,将家里的 600 元现金和一张贵宾消费卡交给 了陶云。这时刘某的男友刚好来找刘某,陶云见事情败露,夺路而逃。经过警方细致的 一、艾滋病人犯罪概述 11 调查,徐涛伙同陶云抢劫的全过程逐渐浮出水面,在大量的证据面前,徐涛不得不交代 他与陶云共同实施抢劫的犯罪事实。很快,陶云被抓获归案,并对自己伙同徐涛对刘某 实施抢劫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二是循序渐进型。这种类型的艾滋病人违法犯罪轨迹有 着明显的从无到有,从轻到重的过程。这些艾滋病人刚开始仅是对亲人、邻居等周围的 人所要财物,逐步发展为偷窃、敲诈勒索、抢夺等犯罪行为。武汉市汉阳区居民刘某十 年前因为胃痛难以忍受,其表姐给其注射了一针海洛因止痛,因此他染上了毒瘾,并开 始从家中要钱购买毒品致使家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为了要钱,他多次砍伤父亲,逼得 父母以打工为名, 在外面整整躲避他两年。 1999 年湖北省卫生部门组织的一次艾滋病普 查中,查出刘某感染了艾滋病,不少戒毒所对他敬而远之。遭受双重打击的他在违法犯 罪的道路上越陷越深,侍病多次敲诈、抢劫、恐吓社区百姓,危及群众生命安全。据其 本人交代,他时常趁邻居不在家破门而入,见有出租车从其身边经过,就假装被撞伤, 要挟伺机赔钱等。一旦被人发现或拒绝时,他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针管,熟练的从自己 胳膊上抽出一管血,申明自己是艾滋病患者,威胁要扎入对方身体。采用如此手法,他 的每次作案几乎都能得逞。以致当他缺少饮料、香烟时就直接到附近商店拿,而老板们 从来不敢多言一句。后来,为了获得更多的毒资来源,满足越来越大的毒瘾,他常常在 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作案,手法也日渐卑鄙。据指控,多年来,刘某盗窃的摩托车多 大六七十辆,遍及武汉三镇,全市有十多个派出所将其抓获过,但因没有合适的关押场 所,他被公安机关屡抓屡放,并因此更加有恃无恐。当地老百姓称其“比恐怖分子还恐 怖” 。后来武汉市出台新举措,专门设置关押犯罪嫌疑人的场所,刘某才得到应有的处 理。备受社会关注的辽宁省沈阳市“擦鞋匠夺刀砍死艾滋病狂徒”也是艾滋病人循序渐 进侵财的一个典型。管某从二十四五岁开始吸毒,距离 2008 年案发长达十余年,多次 被强制戒毒, 后被查出患有艾滋病。 管某从对亲人所要钱财发展到随后严重的敲诈勒索。 在案发之前,曾因敲诈勒索他人 2.8 万元被刑事拘留。管某从第一次来到邱福生的鞋垫 擦鞋不给钱开始尝到甜头。和周围人一样,邱福生默认了管某“从来不给钱也没有人敢 向他要钱”这一无赖的潜规则。2008 年 6 月 16 日晚上管某像往常一样来到邱福生的擦 鞋店,接待他的是新来的小工王凯,不认识管某也不知道潜规则的王凯向管某要了五元 钱。管某一听竟然有人向他要钱,顿时火冒三丈,声称王凯将鞋擦坏,要求赔偿 5000 元,并拿出随身携带的甩棍打得王凯头部鲜血直流。邱福生闻声赶来,连忙向管某赔不 是,管某继续砸鞋店,在派出所接受讯问时,管某扬言“我是艾滋病人,看你们谁敢惹 艾滋病人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12 我” 。他一边大骂民警,一边冲进派出所厨房抢夺菜刀追赶民警,因为管某是艾滋病人, 辖区派出所考虑到一时还找不到能够羁押艾滋病人的专门场所, 所以当天没有对管某采 取强制措施。第二天,管某再次开车来到邱福生的鞋店,进门就砸东西,并开口要 6500 元, 1500 元是鞋钱, 5000 元是精神损失费。 邱福生把钱包里仅有的 1000 元钱递给管某, 管某遂恼怒成羞,举起自带的砍刀就砍。邱福生忍无可忍,拼命夺下菜刀,砍了管某十 几刀, 后管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邱福生因防卫过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缓期五年执行。 三是相互影响型。这个类型的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是团伙性,一些艾滋病人由于各种 原因纠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继而发展成相互合作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如 2003 年轰动 全国的杭州“艾滋扒手”案件中,有来自广西等地的十几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聚集在一 起,在杭州市专门从事把窃,后被杭州警方一举抓获。这伙人大多是为了戒毒,躲避毒 友以远离毒品而来到杭州,但是由于自身缺乏技能和文化,难以找到工作,难以自食其 力,同时到杭州后又主要与一些有吸毒历史或者正在吸毒的老乡混在一起,互相交叉感 染,不仅没有戒除毒瘾,反而旧病复发,重新吸毒。为了吃饭,更为了满足吸毒的需要, 就在杭州市的街道上班,专门从事扒窃,得手后就去填饱肚子,如果稍有“宽裕” ,晚 上就到小旅社开个房间住下,有时还找小姐陪着玩玩。有的虽然因为扒窃被杭州警方抓 过,但是由于是艾滋病人,当时杭州警方也毫无办法,抓了之后又放,以致这些人的胆 子越来越大,猖狂作案,先扒窃,扒窃不成就明目张胆的抢夺。或者遇有不顺从者,明 目张胆的进行威胁,甚至连警方抓获时也与警察对抗,以口咬,抓破皮肤传染艾滋病病 毒的方式进行威胁反抗。 3非艾滋病人与艾滋病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现状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从犯罪主体上来看, 行为人必须是两人以上, 这是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条件,即必须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才能成立共同犯罪。从 犯罪的客观要件来看,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指各 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它们与犯罪结果之间都 存在因果关系。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形成一个互相配合的统一的犯罪活动整体。即各共 同犯罪人的行为,不管他们在共同犯罪中表现形式如何,都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由一 个共同的犯罪目标把他们联系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犯罪活动,他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 共同犯罪行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犯罪主观要件来看,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 李兴林: 艾滋病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和处置研究 ,载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第 2 期。 一、艾滋病人犯罪概述 13 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 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与共同犯罪,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 心理态度。日本刑法学者牧野英一指出: “共同的主观要件是意思联络。由于甲的意思 与乙的意思互相联络,其两者的行为,才产生法律上统一观察的结果。 ”前苏联刑法 “学家特拉伊宁说: 不要求各共犯之间有一定的主观联系,就必然把刑事责任建立在几 个人的不同的行为客观巧合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必然会导致所发生结果的客观归属。 ” 随着艾滋病人犯罪的多样化趋势, 艾滋病人和非艾滋病人交叉在一起共同实施违法犯罪 亦呈现高发势头。非艾滋病人利用艾滋病人打击难、处理难的法律漏洞与艾滋病人共同 故意实施各类犯罪行为,这类犯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犯罪,而且有 不断上升的趋势。 (1) 非艾滋病人与艾滋病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非艾滋病人利用艾滋病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是指艾滋病人和非艾滋病人为获取非法 利益, 相互勾结利用, 非艾滋病人利用艾滋病人作为盾牌多数从事盗伐林木等犯罪行为, 一旦犯罪行为被发现,因有艾滋病人参与,非艾滋病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 非艾滋病人利用艾滋病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特征如下:第一,以非法利益为目的。 艾滋病人和非艾滋病人相互利用进行犯罪行为往往是非法利益的驱使。 比如非艾滋病人 利用艾滋病人大量盗伐林木后,双方往往约定成功之后的利益分成,以达到相互利用的 效果。第二,打击难度大。艾滋病人和非艾滋病人混合在一起从事犯罪行为就是为了混 淆视听,给公安机关的打击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第三,犯罪新型化。与以往的艾滋病 人这类人群单独实施犯罪相比较, 艾滋病人和非艾滋病人相互交叉利用实施犯罪是一种 新型的艾滋病人犯罪。 (2) 非艾滋病人与艾滋病人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及现状 2010 年 4 月份, 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非艾滋病人利用艾滋病病人贩 毒、运输毒品的案件,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刘付成死刑,韩全中等 16 名 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到有期徒刑三年不等的刑罚。2001 年 12 月、2004 年 11 月份,2006 年 7 月至 2007 年 1 月,2007 年至 2008 年 4 月,被告人刘付成、刘文 章、韩全中、张小磊、被告人朱庆喜等,组织包括 7 名被告人阮保安等 10 余名艾滋病 人,多次以携带和吞服经包装的海洛因方式,运输海洛因共计 1920 余克,将毒品交于 【日】牧野英一著: 刑法研究 ,有斐阁 1928 年版,第 34 页。 【苏】特拉伊宁著: 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 , 王作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58 年版,第 233 页。 艾滋病人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居间协议居间协议合同8篇
- 2025家居电器分销合作合同协议书
- 2025新混凝土工程合同版
- 2025家具买卖合同样本
- 2025合同依据多样化分类标准展现出多样化类型
-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案(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案例)
- 机械厂仓库规划布局规章
- 2025年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差异解析
- 湖北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考试我想和你握握手(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营房装修施工方案(3篇)
- 开远美景家乡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仿制药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监测数据智能分析
- 临床基于ERAS理念下医护患一体化疼痛管理实践探索
- 外科术后患者营养宣教要点
- 安全技术交底书
-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卷(含答案)
- 学堂在线 战场侦察监视技术与装备 章节测试答案
- DG-TJ08-2120-2025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标准
- 2024年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