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文提要 无因性是德国概念法学的抽象思维的产物 其在票据法领域内的运用说明了无因性 理论在票据法领域内的重要性票据无因性往往在两个方面使用其一指票据行为的 无因性 其二 指票据法律关系的无因性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乃是指票据行为之效力 完全取决于票据法之规定不受其基础行为效力之影响而票据关系之无因性则是指 票据关系之存续不受基础关系之影响二者具有一致性 1 流通功能是票据最基本的 功能由此产生了近代票据法律制度产生了票据的无因性原则票据无因性的确立与 票据本身特征和功能密切相关保障了票据的流通性和安全性为各国所普遍遵守 票据无因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票据义务人抗辩的限制也就是发生抗辩切断 在运用于票据基础关系直接当事人之间时存还在一定的效力票据无因性存在例外情 况 票据基础关系直接当事人可以基于票据的实质关系所发生的抗辩事由对债权人进行 对抗持票人不给付对价或不给付相当的对价以及取得票据的手段不合法或者出于恶 意和重大过失取得票据票据债务人都可以据此向持票人提出抗辩 我国票据立法更注重强调票据流通的安全性在无因性的问题上采取了最严格主 义 2 并未明确确立票据的无因性原则这与当时的立法背景紧密相关也反应了我 国票据法的立法定位和价值取向由于立法中对票据无因性的否定态度实际上否定了 融资性票据融通票据的存在限制了票据流通功能和融资功能的发挥使许多其它 条文失去意义对我国票据法体系的建设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适应改革开发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促进我国票据市场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发 展需要我们应适当发展融资性票据融通票据坚持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1 “票据关系之无因性 事实上与票据行为之无因性若和符节互为表里概依外在无因性若票据行为之有效性完 全取决于票据法之规定不受基础关系所由发生之法律行为有效性之影响则反面以言票据关系之存续应不受 基础关系存续之影响”见陈自强票据之无因性及其基础关系载财经法论集-柯芳植教授祝寿文集311 页 民国 86 年版 2 赵新华主编 票据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7 页 2 summary abstract nature is the production of the abstract thought of german concept law which proves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ory in the bill law realm. the abstract nature of the bill is usually used in two aspects:firstly, the abstract nature of the act. secondly, the abstract nature of the law relation of the bill. the abstract nature of the act of the bill refers to the efficacity of the act of the bill which with no influence of the foundation act is totally according to the bill law. the abstract nature of the law relation of the bill refers to the relation of the bill which exists and continues without influence of the foundation act. these two aspects have coherence. circulating is the most elementary function of the bill, hence, the bill law system is developed in latter- day and that the abstract nature becomes a principle in bill. the affinity betw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bstract nature of the bill and the characters and functions of the bill,in a certain degree, ensures the bill to circulate and the security. thus, the abstract nature of the bill is commonly abided by the countries. to restrict the plead of the obligor of the bill is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abstract nature. therefore, this function is applied in the direct parties of the basic relation. for an exception, base on the grounds of opposition arised by the substantial relation, the direct parties of the basic relation of the bill may countersue the creditor. in addition, the debtor of the bill may plead the bill holder in the cases that the consideration may not be or equally be in acceptance by the bill holder, besides, that the bill may be hold illegally, maliciously or by fault. due to the legislation background, the abstract nature principle is not establish definitely the bill of law in china. in a certain extent, the bill of law of prc emphasizes the security in circulation of the legislation by adopting the rigoriom in the abstract issue. this negative attitude, practically, denies the merchantable bill and restricts the circulating and merchantable function of the bill, therefore, result in the insignificance of many articl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bill law system and the bill operation in commercial bank. the merchantable bill shall be developed properly in accordance of the abstract nature principle, for the purpose of making appropriate of the home innovation and the world economy incorporate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ing bill market and commercial bill operation. 4 引言 无因性原则是票据法最主要的原则较民事法律行为而言这是票据的特征从票 据流转的全过程来看无因性贯穿始终纵观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票据法和国际统一的票 据法无不贯彻着票据的无因性原则票据的无因性特征已成为现代票据法的灵魂 是世界各国票据法的立法原则 3 票据的若干特性都与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密切相关无 论从票据行为的要式性所表达的重形式要件的思想 还是从票据行为文义性所阐述的重 票载文义的理念实质上都是在表述在票据当事人之间适用票据的原因不是决定其 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的最重要因素 4 正是因为票据的无因性才更大限度地保障了票据 的流通性也正是因为票据具有这一其它有价证券所不具备的特性才使得票据在现代 商业活动中表现出其它类型的有价证券所不具有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同时也决定了其在 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不可替代的 而我国对票据无因性的认识仍然较滞后在立法中过分强调票据的原因关系否定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这无疑是与国际票据立法潮流相违背的不利于发挥票据的流通功 能 也不能适应现实司法审判实践的需要 因此 对票据的无因性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我国票据法中的应用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紧迫的基 于以上现实笔者以票据的无因性及其在我国票据法中应用的反思为题以对票据无因 性理论的介绍和分析为基础对我国的现行票据立法进行反思并对票据无因性理论和 实践提出一些意见以期对我国票据立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添砖加瓦 3 高子才 论入世后我国票据法的修改与完善载康玉坤主编票据法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版第 270 页 4 王小能 对票据行为无因性的再认识一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编金融法苑2001 年第 1 期84 页 5 一票据无因性的诠释 一无因性的概念 无因性分为外在的无因性和内在的无因性 外在的无因性是指处分行为的效力不以 该行为以外存在的负担行为的效力为前提 内在的无因性是指处分行为本身在内容上也 是无目的的 5 据此无因性的含义可理解为行为的效力不受其基础行为效力的左右 或者不受其基础行为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命运的牵连换言之行为的效力不以其基 础行为的有效为依据 无因性概念本身学界很少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多从物权行为无因性的角度认识无 因性物权行为无因性是指物权行为之效力不为其原因债权行为所左右债权行 为虽不成立不生效力被撤销或无效物权行为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仍然发生物权变 动之法律效果 物权行为无因性分为外在无因性和内容无因性 票据行为也可依此分类 无因性概念是德国概念法学的抽象思维的产物最早发端于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并 在其巨著现代罗马法体系一书中得到系统阐述而且得到德国立法的充分采纳同 时也深深影响了当时的许多学者在德国法上无因行为并不以物权行为为限所谓准 物权行为如债权让与债务免除等及代理权之授予无因性概念皆有适用余地并 且延及票据行为债务承认与债务约束等方面德国学者 k u n t z e在其巨作票据法 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债权行为无因性思想中的无因债务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票据无因 性原则从无因债务范畴中独立出来的过程德国学者巴尔b a h r 全面阐述了他关于无 因债权契约及票据行为无因性的思想将票据无因性原则发展成为私法的一项基本理 论并逐步为世界各国的票据立法学说及实务界所公认 6 关于德国私法上的无因性 在德国民法典第一草案的立法理由书中 齐特勒曼 e i t e l m a n 写道无因性的规制的合目的性是毋庸质疑的并且它向所有的国民提出 了采同一规则的理由因此无论哪一个国家其法律迟早都会采无因性 但是近 现代各国民商事立法实践中不仅没有全面地承袭无因性相反主要是在票据法领域 采用了这一概念有法学家据此认为无因性理论并不是一个普适的概念但是这也从 一个侧面表明无因性理论在票据法领域内的重要性 5 迪特尔 梅迪库斯 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177 页 6 参见孙应征主编 票据法理论与实证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 页 6 二票据关系及其无因性 票据关系无因性是指票据关系的独立性即票据关系与实质关系主要是原因关 系互相独立 1 . 票据关系的概念 票据关系者乃基于发票背书等票据行为所发生之债权债务关系 7 票据当事人 基于票据行为而直接发生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由于票据权利是金钱债权票据义务是金 钱债务票据关系实质上也就是金钱债权债务关系 8 票据收款人或持票人为票据关系 的债权人票据付款人和票据上签章的其他当事人为票据关系的债务人 票据关系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其构成要件如同一般法律关系一样包括主体客体 和内容票据关系的主体为依票据记载享有票据权利或承担票据义务的票据当事人票 据关系的客体为票据所记载金额所体现的经济利益 而票据关系的内容则是当事人依票 据记载所享有的票据权利或者票据义务 但票据关系与一般法律关系不同是多层次的法律关系票据上的法律关系首先 是在票据行为的直接当事人之间以行为人在票据上的意思表示为主要依据成立的当 出票人依法做成票据并交付后当事人之间即发生票据关系但是在票据法律关系成 立上所具有的特色 乃是基于票据行为的直接相对方的背书转让而在票据行为人与票据 的第三取得人之间形成的票据法律关系在此基础上更因承兑保证等票据行为的加 入而在多方当事人之间形成多层次的票据关系这种多层次的法律关系的成立属于特 殊的并非民法上所预想的合意应该称为票据所特有的合意正因为如此票据法这 一特别法的存在才称为可能且属必要这些多层次的票据关系依其基本内容分为付款 关系与追索关系前者是指持票人请求票据上的付款人支付票据金额的票据关系后者 是指在票据不获付款承兑或有其他法定的票据信用不安定的情况出现时持票人请求 票据上的担保责任人偿还票据金额及有关费用的票据关系 2 . 票据的实质关系 票据关系作为抽象的支付金钱的法律关系在证券上存在但是在他的背后还必然 存在着支付金钱的某种实质关系票据所记载的金额在不停地被支付流转时总是基 于一定的事实原因这些事实原因是票据当事人为票据行为创设或参加或离开某一票 7 梁宇贤著 票据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4 页 8 对票据关系相关概念的描述可见刘永光 陈恭健编著票据法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3 页 7 据所指向的票据关系的根本原因是票据行为的源头和目的也是票据行为所引发的票 据关系的基础或实质从另一方面讲票据关系作为独立的法律关系反映的是一定金 额的虚拟支付只要在票据上合法地书写并签章仅能导致票据金额的所有权转移而 无需以实际货币进行手对手的交付也无需银行划账等准虚拟货币支付体现了票据形 而上的抽象性而为何支付则是实实在在的法律关系在起推动作用这一法律关系就 是票据实质关系学界也称为基础关系此类民事法律关系并不受票据法调整是 票据法规范范围外的一般法律关系一般认为票据原因关系票据资金关系票 据预约关系为民法上的与票据有关的法律关系或票据基础关系或票据实质关系 9 票据原因关系指票据当事人所以为票据行为之缘由 1 0 当事人之间之所以为某种 票据行为必然有其经济上和法律上的缘由这种缘由即为票据原因因此与抽象的 票据关系相对原因关系是作为他的背景或实质基础的所有权利关系的总称是指票据 当事人之间所以为票据行为引致票据关系产生变动或消灭的内在隐存的法律关系或 理由原因一般来说票据原因关系有给付价金发放贷款交付定金支付费用 债之担保赠与委托取款以及以票据自身为交易标的的买卖等 票据的资金关系是票据原因关系的一种特指汇票或支票的付款人与出票人或其 他资金义务人按照约定由出票人委托付款人代为承兑或付款的法律关系其所谓票 据资金是指发生在发票人与付款人之间发票人与承兑人或保付人之间的票据原因而 言 1 1 存在票据资金关系必须发票人与付款人不具有同一资格资金关系仅为付款 人或承兑人与发票人之间之关系因此本票不具有票据资金关系但本票记有担当 付款人时发票人亦应供给资金于担当付款人此称为准资金关系票据资金关系 通常以发票人为资金义务人但如发票人是受第三人委托而出票的则该第三人为资金 义务人至于其他票据债务人相互间之票据原因亦有类似票据资金的性质也可称之 为准票据资金如汇票的承兑人与其代理付款人之间本票的出票人与其代理付款 人之间以及票据保证人与被保证人之间等关系 当事人在授受票据之前必有一种合意以为票据授受之依据此项约定即为票 据预约可见票据预约是基于当事人之间就票据授受达成的契约而发生的关系票据 当事人之间有了原因关系后 在授受票据之前 他们一定先达成一个明示或默示的约定 作为票据授受的依据这一约定就是票据预约票据预约实际上是沟通票据原因关系和 9 王保树主编 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366 页 10 梁宇贤著 票据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6 页 11 梁宇贤 票据法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6 年版第 44 页 8 票据行为的桥梁 票据行为的发生必须依据票据预约 而票据预约的基础又是票据原因 即票据预约为票据行为之依据票据行为即为票据预约的实现但票据预约本身并 不发生票据关系票据关系乃是基于票据行为而发生 1 2 所以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票据 法都仅规定票据行为成立后的事实而不及于发生票据行为之预约票据预约的成立与 否及遵守与否都属于民法的范畴由民法调整 3 . 票据关系的无因性 票据当事人之间先有原因关系含资金关系再有预约关系然后根据预约授受 票据才发生票据关系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的联系只发生在票据原因关系中 在票据资金关系和票据预约关系上不发生联系 1 3 因此票据关系的无因性主要体现 在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相分离中 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的相互原理中其分离适用于大部分的票据关系称为票据关 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的基本原理体现了票据无因性的基本原则票据为无因证券因 此票据一旦做成其权利就产生而与原因关系脱离无论票据原因关系有效与否对 于票据的效力不产生影响 票据关系的基础与来源是票据原因关系 票据关系见诸于外 其要素见于票据的记载票据原因关系隐藏于内不为外部所知晓仅凭票据无法确定 票据的原因两者虽同时存在互为内外但自票据一旦成立票据关系即与原因关系 分离原则上各自独立存在彼此不发生影响票据关系的当事人行使票据权利或履行 票据义务的依据在于票据记载之事项 而不是当事人之间票据法外的一般债之关系或事 由由此一旦票据的原因关系债之关系无效或撤销票据关系仍可存续避免了 票据使用的过重负担和审查义务防止票据各当事人相互追溯保证了票据的交易的安 全稳定和便捷总的来说票据原因关系与票据关系相分离两者相互独立为票据制 度的基本原理 1 4 资金关系是票据基础关系原因关系的一种其与票据关系的关系亦同于票据基 础关系原因关系原则上也与票据关系相分离 票据预约关系作为票据基础关系的一种依一般票据法理论不属于票据法的 内容并未落入票据法调整范围内原则上也与票据关系相分离票据预约关系遵循的是 民法一般制度或债法的规定与票据关系相比较两者原则上并无法律上的联系 12 赵威主编 国际票据法理论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6 页 13 刘家琛主编 票据法原理与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08 页 14 这一点 众多票据法教科书均可见一斑见谢怀轼票据法概论18 页法律出版社 1990 年版王小能票 据法教程18 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其他的一些票据法专著或者教材众已有类似叙述 9 三票据行为及其无因性 1 . 票据行为的性质 票据行为乃票据上之法律行为它以负担票据债务为意思表示内容票据行为有广 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票据行为是指以发生变更或消灭票据关系为目的的法律行为或 准法律行为包括发票背书承兑参加承兑保证保付禁止背书改写涂销 划线等 1 5 其中发票背书承兑等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法律基于行为 人的意思表示而赋予一定的权力所以是法律行为不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法 律直接规定其效力的如付款划线等是准法律行为 狭义的票据行为是指以发生票据债务为目的的法律行为 1 6 或者说是以负担判决债 务为意思标识目的的内容的法律行为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行为包括 出票背书承兑保证四种在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体系中票据行为还包括保付和参 加行为其中发票是基本的票据行为是创造票据的行为其他票据行为都是以发票 行为为前提而为的如发票行为无效限于形式欠缺票据本身根本不能有效存在 2 . 票据行为无因性的含义 如前所述票据关系都有原因关系票据行为与原因关系在实质上有着密切关系 但各国及各地区的票据立法在法律上都将二者相互分离 即原因关系对票据行为的效力 不发生影响票据行为仅为票据目的而独立存在不沾染原因关系的色彩由此形成了 法律上的票据行为的无因性的特征相应地票据行为无因性的含义为票据行为与作 为其发生前提的实质性原因关系相分离 从而使票据行为的效力不再受原因关系的存废 或其效力有无的影响 1 7 我国学者王小能教授认为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指票据行为的 原因关系有效无效合法与否原则上不影响票据行为的效力在通常情况下票据行为 多以买卖借贷等其他具有经济内容的法律行为为前提但是票据行为成立后形成的 票据关系与其原因关系相脱离 其原因关系存在与否 是否有效 对票据关系不生影响 这是由票据是一种无因证券的性质决定的因此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时不负责证明 票据原因关系存在与否 有无法律效果的责任 亦即不沾染票据原因关系的色彩与性质 15参见谢怀栻 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43 页赵威国际票据法理论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 1995 年版第 66 页 16 梁英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 页 17 赵新华 票据法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48 页 10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具体表现为一下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第一票据行为的效力独立存在 票据行为人在因某种原因关系例如货物买卖借贷等而为一定的票据行为之后 即在票据当事人之间形成了票据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票据债权债务关系一经形成就 与先前的原因关系相分离不再受原因关系的影响当原因关系发生改变时票据债权 债务关系并不随之而改变换言之只要票据行为已具备法定要件纵使票据原因有瑕 疵票据关系仍然有效如收款人通过赌博等非法手段获得票据又将该票据转让给善 意第三人只要签票的行为符合必要的形式原则上讲这张票据就有效收款人因非法 手段获得票据产生票据的原因关系不合法按照票据法第 1 2条的规定不享有 票据权利但第三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出票人与收款人之间的原因关系那么善意第 三人就享有完善的票据权利其前手间的原因关系对其不产生任何影响当持票人行使 票据权利时出票人不得以原因关系不合法主张票据行为无效 第二持票人不负证明给付原因的责任 原因关系实质关系毋庸举证 1 8 由于票据行为的效力独立于原因关系而存 在作为持票人来说也就无须证明原因关系上的债务的成立与存续仅依票据上所载 的文义就可以请求给付一定的金额票据债务人如果认为持票人取得票据是由于欺诈 恶意或重大过失等不正当原因此债务人应对此负举证责任即票据产生的原因有效与 否与票据债权的存在无关凡在票据上签名的不管什么原因都应按票据所载的文 义负责法律规定持票人只要能够证明票据债务的真实成立与存续即可以对票据债 务人行使票据权利 第三票据债务人不得以原因关系对抗善意第三人 票据法理论认为票据的取得需有善意在票据法中善意的含义包括1 受让 票据时对前手的票据权利瑕疵曾发生的票据抗辩不知情2 受让票据时无欺诈 偷窃胁迫恶意重大过失3 受让票据是根据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取得的英 美票据法中均有善意的概念并将具有善意作为正当持票人的资格要件之一我国票据 法中没有规定善意的概念但从第 1 0条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和本条的规定看只有善 意持票人的票据权利才受善意取得的保护 善意取得票据者 推定为原始取得票据权利 不继受票据让与人的权利瑕疵即使让与人没有处分权受让人仍享有票据权利票据 债务人不能以其前手无处分权的事实对善意持票人主张抗辩 18 梁宇贤著 票据法新论修订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3 页 11 3 .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与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在物权法上 无因性分为外在无因性和内容无因性两部分 物权行为的外在无因性 是指物权行为的效力独立于债权行为的效力 物权行为的成立与效力不受债权行为的影 响票据行为与物权行为一样也具有所谓的外在无因性即票据行为的效力独立于基 础行为的效力其成立与效力不受基础行为的影响物权法上的内容无因性又称为内 在无因性物权行为多以履行基于债权行为所生之债务为目的履行债务为物权行为之 原因但该原因已经从物权行为中抽离不构成物权行为的内容即从物权行为本身的 内容上无法得知其形成的原因票据行为也有内容无因性因为票据上并不记载原因关 系的具体性仅载有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或约定为意思表示的内容故称之为内容无因 性 对照物权行为无因性与票据行为无因性物权行为的外在无因性是指物权行为之 有效性独立于债权行为的有效性其发生及存续皆不受后者之影响物权行为的内在无 因性是指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原因系为清偿买卖契约所生之债务但该原因 却从物权行为中剥离而不构成物权行为之内容 1 9 据此有人认为票据行为与物权 行为的不同 在于外在无因性一致 但由于票据关系的内容不包含原因关系的具体内容 内在无因性的区别外在无因性的一致因为票据行为的效力同物权行为一致不受原 因关系有效与否的影响而是取决于本身要件的成立情况而内在无因性的区别它并 不局限于内容上的异同物权行为之所以无因很大程度上正是行为本身上不包含原 因行为的内容这是由内在无因性的内容无目的性决定的物权行为只是一种纯粹的处 分行为尽管在债权行为中会涉及到于物权行为有关的关于物的转移等内容但这并不 是原因行为的组成部分真正的原因行为是买卖或契约的债权合意只有导致债务发生 并引起物权处分的行为才能构成原因行为这一点在票据行为内在无因性中体现的更 为明显由于票据行为是一种债的处分行为并不为交易的必然手段它的目的是将复 杂的实质债权关系转化成一种简洁的程序关系这种转化源于实质债权但票据本身 具有的流通性与转让性与程序化债权关系的程序化特性决定了票据行为和原因 债权行为的彻底割裂 这正好印证了与物权行为内在无因性处分行为内容无目的性的相 同之处 而非区别 真正的区别在于 物权行为和票据行为在整个交易所处的阶段不同 前者作为物权的实质处分行为将最终实现交易而后者仅仅是一种债的程序处分它 19王泽鉴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之探讨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60 页 12 仍然需要实质的处分行为以期完成交易这就决定了在内在无因性上二者存在程度 上的差异物权行为尽管与原因行为相剥离但作为延续和完结并不能单独存在和行 使可以说物权行为与原因行为是构成交易的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票据行为可以视 作原因行为的替代当行使票据债权得到满足后原因债权归于消灭只有行使票据债 权未果时债权人才可转而行使原因债权 2 0 这说明票据行为与原因行为不是并存的 不都是必然构成交易的部分 四票据无因性的成因及价值 1 . 票据行为无因性的历史成因 在一般情况下作为某一法律行为的前提的原因关系与作为该法律行为结果的法 律关系二者之间有着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当原因关系消灭或无效时与其相关的法 律关系当然也就归于消灭或无效 但是 如果按照这种通常的法律原则来处理票据行为 那么作为票据受让的第三人就必须时时关心其前手当事人之间所存在的原因关系的 形态其依受让所取得的票据权利也必然受到原因关系的影响而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这种情况势必对票据的使用与流通造成极大的障碍不利于票据功能的发挥因此 在票据法中必然要求票据关系一经形成即与基础关系相分离基础关系是否存在是 否有效对票据关系存在及有效不起影响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各自独立依即票据的 无因性因而票据持有人行使票据权利无须证明其取得票据的原因义务人也无审查 的权利由此票据又成为无因证券 票据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票据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客观经济需要的变化票 据的功能逐渐增加由于票据功能的增加形成了票据的诸多独特的性质又由于票据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产生了近代票据法律制度并演变成了 以流通功能和无因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票据法律制度 一般认为票据的早期发展包括三个时期兑换商票据时期市场票据时期和流 通证券时期 2 1 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票据产生于 1 2 世纪的意大利当时欧洲各国贸易发 达但是由于各国票制不统一因而不利于交易于是产生了最初的本票其具体做 法为货币兑换商在某地收受商人现金然后给相对方一个目的地付款凭证商人以此凭 证向兑换商在目的地的分店和代理店支取现金从而便利了交易因为这一时期的票据 20汪世虎 论票据无因性 21梁宇贤 票据法新论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88 年版78 页又见梁宇贤著票据法新论修订新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9 页 13 主要用作货币的代替品 其只能仅限于兑换 故此时期称为兑换商时期 在交易过程中 兑换商因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于是增加了付款委托证书的业务即委托其他兑换商代为 付款于是汇票亦产生了到 1 5世纪票据开始具有流通职能彼时商人往往以 支付票据代替现金一系列相应的制度也开始建立起来如承兑保证等此时是为市 场票据时期至 1 6世纪背书制度产生票据的流通性大大加强此时进入流通证 券时期从以上票据的产生过程来看票据的功能逐渐增加其流通性也不断加强但 是如何能够保证这一工具不被滥用却需要法律制度的架构 最初的票据法律制度存在于中世纪的商人法之中后来随着法典主义的兴起这些 商事习惯法为成文法所吸收成为国家的正式法律关于票据法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 三大法系法国法系德国法系以及英美法系法国法系以法国商法典第一编第 8 章的内容为代表法国法系的特点之一便是不承认票据关系的无因性在其商法典中 票据关系并未与基础关系分开票据只不过是输送金钱的工具在德国法系中票据关 系与其基础关系应截然分开从而使票据成为无因证券而在英美法系中英国的票据 法和德国法系基本相似但是形式更为简单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大法系之区别除 两国法学研究和立法技术之影响外两国不同之立法背景亦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法 国商法典制定于 1 8 0 7年其时工业革命尚未充分进行因而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交换 很少出现这种时候票据关系之有因并不至于影响过大而德国票据法于 1 8 7 1年公 布实施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商品生产和交换大规模的 进行对人们而言已经习以为常这时一桩交易往往涉及众多的参与者因而有必要 将票据关系和基础关系相分离从而维护票据功能的实现. 试想假如票据作为流通工 具频频因为基础关系的无效而无效则人们势必失去对票据的信任最终会使这一制度 形同虚设而失去票据制度则这一制度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亦将同时丧失除非有其 他制度可以代替其功能但一项新制度的试错成本往往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轻 易的否认一项长时间沿袭的制度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恶这一点我们从法国商法典的 改革中也可窥豹一斑 在法国商法典中 因为没有规定票据关系和基础关系相分离致 妨碍票据之流通及信用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之需要 2 2 后来于 1 9 3 5 年法 国商法典借鉴日内瓦统一票据法进行了修改 从上面票据的历史和票据法的历史可以看出 票据之产生与发展主要是交易发展的 22 梁宇贤 票据法新论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88 年版第 9 页 14 需要因而尽管票据具有众多的功能但是流通功能无疑是其最基本的功能 2 3 现 代票据法律制度是建立在票据流通的基础之上的不容忽视汇票自开始出现之日 起就是融资的一种手段除即期汇票外他实际上是一种信贷工具由银行或金融机 构作为受票人付款人背书人或持票人对汇票进行议付贴现托收或承付银行家 对于导致产生汇票的交易并不感兴趣为购买羊毛木材或无核小葡萄干而开除的汇票 是否有对价关系这对他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对于处理票据的金融界人士来说汇票 究竟由卖方开出还是由买方的担保人开出同样也是无关紧要的票据交易的典型特 征是它作为一种纯粹的金融交易完全脱离了交易的最终目的按它自己的是非曲直 做出判断作为银行家来说重要的是考虑票据的形式是否得当汇票票面必须有效 不应过期并不得以不承兑或不付款为由而拒付此外汇票不仅仅在卖方银行买 方这三者之间流通银行本身也可以作为汇票的被背书人在需要流动资金的时候把 它拿到贴现行议付从收款人到最终持票人可能经过一系列的背书人 2 4 从一定意 义上说没有票据的流通就不会产生现代票据法律制度而票据的流通便产生了票 据的重要特质之一无因性 2 . 票据无因性的确立与票据本身特征和功能经济作用的关系 票据无因性是信用经济高度发达和充分发展的产物 并对信用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 用票据无因性的确立与票据本身的特征和功能经济作用关系密切 一般来讲票据主要有以下特征 第一票据是流通证券不同于一般的债权凭证一般的债权凭证必须通过书面的 债权让渡手续通知债务人之后才能生效而票据的转让得依背书或交付的方式转 移其权利除发票人有禁止转让记载外均可以背书方式或交付方式转让因此出 售商品而取得票据的债权人 就能简易地以交付方式或背书方式抵销其欠他人的另一笔 债务或向银行贴现以取得资金周转 第二票据是文义证券票据权利的内容以及票据有关的一切事项都以票据上记载 的文字为准不受票据上文字以外事项的影响例如票据上记载的发票日与实际发票 日不一致时以票据上记载的为准 第三票据是要式证券票据的制作必须符合票据法的要求这样通过对必要记 载事项的规定使得人们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来判断票据的有效与否而无须去追根究 23 参见谢怀栻 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1 页 24 英施米托夫著 赵秀文选译国际贸易法文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5 页 15 底追查其前手与他人之间的交易关系 票据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在现代票据法制条件下票据主 要具有以下功能经济作用 第一支付和汇兑功能票据可以代表定额货币替代现金支付的基本功能这是 票据的基本用途现代商品贸易主要是货物与货币的交易票据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 使用大量货币既不便又不安全的问题成为现代商业交易中最重要的支付工具汇票 本票和支票便是体现了不同商业交易中对各种交易支付工具的不同要求 伴随着票据的 支付功能还衍生了票据的汇兑功能即在异地兑换或转移货币资金的作用避免了异 地交易特别是国际间经济往来的情况下直接运送携带货币产生的不必要的成本和 安全风险 成为现代各国 票据法中票据制度追求的基本功能之一 票据的这一功能 被称为是克服了金钱支付上的场所间隔把不存在的金钱变为实在的金钱 2 5 但 是票据的支付作用和汇兑作用都需依赖于特定的票据法制度即需要票据法 确认各种票据具有代表票据金额的无因效力否则票据的这种作用就会被削弱 第二信用功能票据具有使出票人于未来将取得资金的信用能力转变为当前支付 能力的作用这一功能被认为是克服了金钱支付上的时间间隔把未来的金钱变为 现在的金钱 2 6 根据多数国家的法律作为票据关系基础的资金关系是发票人与付款 人之间的个别信用关系票据法并不要求出票人在远期票据出票时即向付款人提供 现实的支付能力而允许当事人依赖于出票人未来的信用能力这一法律制度实际上将 当事人的信用能力合理地转变为其当前的支付能力实现了资金信用的票据化票据称 为信用工具 第三融资功能票据当事人可通过票据转让和贴现来融通资金有偿转让票据 实现资金周转持票人急需现金时可持票向银行请求贴现也可以背书的方式将票据 卖给他人票据的融资功能是建立在票据自由流转规则和贴现规则的基础上体现了其 无因性实际上是将远期票据的信用力短期贴现为货币资金根据多数国家票据法 依据票据的无因效力远期票据具有确定的到期付款效力并且该未到期票据可以依据 贴现规则自由转让规则先行转让为票据权利人融通短期资金但在我国目前的票据法 体现下票据的融资作用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2 7 这主要是因立法对票据无因性的限制 这将在本文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 25 赵新华 票据法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3 页 26 赵新华 票据法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 页 27 参见孙应征主编 票据法理论与实证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 页 16 因此在票据法上为了保障票据的流通证券文义证券和要式证券的基本效力 发挥票据的基本功能便须创立票据行为不受基础行为效力牵连的制度票据行为的效 力如受基础行为效力的左右即无异于宣布接受票据是不可靠的将会导致无人愿意或 敢于接受票据票据的流通证券性文义证券性和要式证券性便会大打折扣票据作为 支付手段信用手段结算手段以及融资手段的作用将会大大受阻所以必须使票据 行为仅为其本身而独立存在与基础关系分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信用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所谓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并不是说票据行为之所以发生其本身不存在 原因关系而是说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在法律上将二者予以分离从而形成票据行为 的无因性特征换言之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乃是基于社会经济生活对票据所提出的要 求而由法律即票据法所赋予的而非票据行为所固有的 2 8 反之如果将票据关系与 原因关系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票据基础关系的存在和有效决定票据行为或票据关系 的效力则必然大大增加票据转让的难度实际上就是限制票据的流通那么票据法 律制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而票据的无因性是客观经济规律的产物其基础便 在于票据的流通性正是基于此现代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票据法和国际统一票据法都 坚持票据的无因性作为票据立法的原则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也是票据理论的基础是 票据法的生命所在 3 . 票据行为无因性的价值 占有票据的持票人即为债权人只要向票据债务人提示票据就可以行使票据上 的权利并对取得票据的原因不负证明责任这样的益处就是使得票据在流通中不受票 据基础关系的影响而独立发挥其作用保障票据的流通性与安全性 如前文所述票据基础关系与票据关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应由不同的法 律进行调整和规范即作为票据基础关系的债权债务关系由民法来规范和调整而形 成票据关系的票据行为由独立的票据法律来规范和调整票据关系脱离票据基础关系 而独立存在能够在票据的转让中大大减少合法持票人的风险减轻合法持票人的审查 责任保障合法持票人的权利使得人们愿意接受票据真正实现票据的流通功能和使 用功能反之如果将票据基础关系与票据关系联系在一起无疑会妨碍票据流通阻 碍市场经济的发展例如买方乙开出以卖方甲为受款人的汇票给甲承诺在一定期限 内由丙银行付款假设该汇票的开出以甲乙之间签订的购销合同为原因若否定票据的 无因性则票据的流通必会大受其害如当甲欲将票据到银行贴现或将其转让给第三人 28 赵新华 票据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60 页 17 时则无论银行还是第三人都不会轻易接受这张票据因为甲一旦不能交货或货物有缺 陷乙和丙就可以以原因关系有瑕疵为由而拒绝付款受让票据的银行或第三人将要承 担票据债权落空的风险票据的使用和流通必受到限制正因为如此票据法从 1 6 7 3 年法国路易十四时期陆上商事条例中关于票据的规定发展到现在三百多年来一 个基本原则就是票据行为具有无因性 2 9 即票据为不要因而要式的有价证券如果其格 式齐备内容记载完整符合法律定式就是合法有效的当事人即可依票据定义行使 权利履行义务因此在票据法中不必再强调票据的原因关系是否真实合法纵观 世界各国及地区的票据法和国际统一的票据法中各个条款 都把坚持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作为票据立法的原则在贯彻无因性方面都是一致的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票据理论的基础反映了对票据法的根本态度强调票据基 础关系与票据关系相分离在票据关系中坚持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不仅仅是各国票据法 理论所共同遵守的规则 也是现代各国票据立法所采纳的准则 而且经济活动实践证明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票据信用与流通功能实现的最充分保障 特别是囿于历史原因而形 成的法国票据法以及仿效法国票据法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都放弃了 票据基础关系于票据关系不相分离即票据行为的原因色彩而采纳日内瓦统一票据法 之规定承认票据行为的无因性以期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建立进一步 证明了票据行为无因性的重要性 从世界范围看票据法的国际性在商事法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票据法中大多数技术 规范已为各国立法共同采用称为国际经济活动与发展所遵守的共同准则特别是国际 经济发展的日益一体化迫切要求制定统一的国际票据法准则而票据行为的无因性 对国际间票据结算流通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已为各国普遍遵守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 策不断深入与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广泛我国的票据法发展不可能超越世界经济 和发展发展的潮流之外在票据立法中否定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否则势必影响我国融 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五票据无因性与相关概念之比较 1 票据行为无因性与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区别1 构造不同前者多涉及两债权 行为而后者涉及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关系2 主体不同前者往往涉及三方关系 以上而后者是两个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29 谢怀栻 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4 页 18 2 票据行为无因性与仓单提单等有因证券之间的区别证券上的权利受制于取 得证券的原因的为有因证券大部分证券都属于有因证券证券上的权利与取得证券 的原因相分离而具有独立效力的为无因证券无因证券与有因证券之实质区别并不 在于具有设权证券性证券上的法律关系皆具有独立性仓单提单等有因证券也具有 外在之无因性但没有内容无因性即有因证券其原因关系的具体性记载于证券上成 立意思标识的内容使证券上的法律关系的内容中无不含有其原因关系的具体性而 票据为无因性即具有外在无因性也具有内容上的无因性 3 票据行为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国db3数字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 银行运管考试题及答案
- 银行信贷管理试题及答案
- 甜品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音乐专业试题及答案
-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
- 美术专业试题及答案
- 国贸专业试题及答案盐工
- 湖南省邵阳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拔尖创新班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热能动力专业试题及答案
- 各国见面礼仪英文版
-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番禺区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 常见症状-意识障碍的诊断评估(诊断学课件)
- 迭氮化钡(含水大于5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介绍
- 维克多高中英语3500词汇
-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工控安全大检查)
- NY 5052-200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 TSZUAVIA 009.4-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4部分:低温试验
- 现状调查培训课件
-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全本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