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doc_第1页
计算机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doc_第2页
计算机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doc_第3页
计算机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doc_第4页
计算机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系课程教学大纲计算机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05级)教 学 大 纲济源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8月1 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目 录1、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12、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教学大纲53、可视化编程(VB)课程教学大纲114、信息管理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55、网页制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86、Flash课程教学大纲237、Photoshop课程教学大纲288、局域网建设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329、SQL Server2000课程教学大纲3510、IIS与ASP技术课程教学大纲3911、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4312、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461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5014、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5515、JAVA网站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5816、V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6217、电子商务应用与系统开发课程教学大纲6618、信息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7019、网络营销课程教学大纲7320、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7821、信息检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8122、PowerBulider课程教学大纲8523、网页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8824、实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大纲9025、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大纲9326、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9727、档案管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0179 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机组装与维护技术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学 时:30学 分:2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别:必 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侧重于实践的学科。本课程目的在于教授学生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的基本知识、组装计算机并且能排除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方法,其任务是:1、学生熟悉计算机各种板、卡的特征和功能,对计算机系统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各部分组成搭配和系统兼容性有一定认识。2、使学生了解硬件的各种板、卡有关背景知识,各种硬件技术的发展趋势。3、使学生通过对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的选购方法的学习能够对市场上各个产品的现状有一个正确评价,并根据市场行情做出正确判断。 4、掌握装机与安装系统的途径,并能组装较高质量的机器。5、掌握装机过程当中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如下:1、知识要求(1)掌握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的主要参数和基本性能指标;(2)了解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3)掌握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的选购方法;(4)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方法;(5)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6)掌握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7)掌握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8)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方向。2、素质要求本课程将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素质:(1)细致、耐心与吃苦耐劳的意识(工作中要细致、耐心,要有较好的观察与判断能力并且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3)快速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及市场动态。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1)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识别;(2)计算机系统部件的组装;(3)计算机系统的维护;(4)计算机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5)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6)计算机维护过程中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计算机主板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主板的组成;(2)主板的分类;(3)主板中的新技术;(4)主板的选购。2、能力培养要求(1)选购主板时应考虑的主要性能,以及选购主板的一般步骤;(2)了解主板中使用的新技术及、整体设计技术、主板结构及布局的改进。(二)中央处理器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CPU的概述及主要性能指标;(2)CPU的发展历程;(3)CPU主流产品介绍及产品展望;(4)CPU的主要技术;(5)CPU的接口标准;(6)CPU的散热及选购方法。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CPU的发展历程和主流的CPU产品;(2)了解CPU的接口标准;(3)掌握CPU的主要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4)了解处理器的发展方向。(三) 内存储器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内存储器;(2)存储器的分类、内存的分类和内存的性能指标。2、能力培养要求(1)能够选购内存;(2)能够区别真品和赝品。(四)I/O设备及外部存储设备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键盘;(2)鼠标;(3)软盘存储器;(4)硬盘驱动器;(5)光盘及光盘驱动器;(6)移动驱动器。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几种常用输入设备的功能、分类以及在计算机整体性能中的作用;(2)了解常用输入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3)了解硬盘驱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接口技术、工作方式、数据保护技术及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4)掌握光盘驱动器的分类和光盘的类型及规格;(5)掌握常用输入设备的性能指标及选购方法。(五)多媒体设备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多媒体的基本概念;(2)声卡;(3)显示卡;(4)音箱;(5)触摸屏技术;(6)立体声耳机简介;(7)掌握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的基本知识。2、能力培养要求(1)能够选购合适的声卡、显示卡、音箱等多媒体设备;(2)能够了解多媒体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3)能够掌握触摸屏的分类及其技术的应用。(六)自己组装计算机(DIY)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2)CMOS设置;(3)硬盘驱动器的初始化;(4)系统硬件优化;(5)超频设置;(6)系统测试。2、能力培养要求(1)做好多媒体计算机组装前的准备工作;(2)能够安装一台多媒体计算机;(3)能够对CMOS 进行简单设置和常用选项的设置;(4)能够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七)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维修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分类;(2)计算机故障的处理原则;(3)计算机故障的常用检测方法;(4)计算机故障检测技巧。2、能力培养要求(1)能够排查故障产生的原因与分类;(2)能够对计算机常见故障进行检测。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理论实验小计1主板222中央处理器CPU 223内存224I/O设备及外部存储设备225多媒体设备226自己动手组装微机12127微机常见故障与排除88合 计102030四、课程习题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分为课堂讲解与演示、课内实验和市场调查三部分。课堂讲解部分重点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及参数、各个部件的选购,同时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部分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市场调查则在课下完成。习题主要以实验为主,要求在完成教师上课演示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些改动,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仔细书写试验报告。五、考试形式及要求本课程考核成绩包括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相关事宜具体说明如下:1、笔试由教务处统一命题及组织考试;2、平时成绩主要包含实验实训和笔记书写等两个实践性环节,不能完成者成绩以0分处理;3、总成绩: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 邓志华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柳青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 七、说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加强市场调查和装机实践。建议到有实践条件的单位去实践。教学过程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本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分为基础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总学时为30学时。 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情况,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计算机的最新技术;加强有关期刊文件的阅读和学习(如电脑报、电脑爱好者等),更多的接触装机实践知识,认识最新的硬件知识。 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教学大纲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C+)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学 时:84 学 分: 5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别:必 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程序设计基础(C+)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C+是一种高效而又实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可以进行过程化程序设计,也可以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介绍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运算、语句结构及其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等,使学生掌握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进而学会利用C+语言学会解决一般应用问题,从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基础。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C+语言概述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C+程序演示;(2)C+程序的结构,C+源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3)系统配置,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的安装,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的安装;(4)面向对象技术的形成、发展和C+的诞生;(5)C+的主要特点概述。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程序设计概念,了解语言与程序,C与C+的关系;(2)了解C+最简单程序结构;(3)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使用;(4)学会最简单程序开发,熟悉编程环境(启动集成开发环境,路径设置,程序工程设置,编辑与修改,编译,连接,运行,查看结果);(5)了解C+语言的特点及C+简单程序的构成;(6)掌握C+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的过程。(二)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基本字符,标识符,关键字(保留字); (2)常量和变量,基本类型,数据类型转换; (3)赋值运算符,算术运算符,自增(减)运算符,关系运算符; (4)逻辑运算符,条件运算符,逗号运算符,位运算符,算术、关系、逻辑、赋值混合运算;(5)运算顺序与副作用。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整型、字符型、枚举型、实型等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以及typedef定义的使用;(2)熟练掌握这些类型的常量和变量的使用及其运算操作,熟练掌握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的使用、关系 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求值;(3)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以及表达式的副作用;(4)理解增量和减量操作;(5)理解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表达式,左值表达式;(6)理解不同的操作数会影响操作符的意义,理解算术运算和赋值缩写的区别;(7)理解隐式转换和强制转换,理解数据超过该数据类型表示范围时的溢出。(三)程序的结构与语句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程序结构与语句概述;(2)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分支语句;(3)循环结构和循环语句。2、能力培养要求 (1)理解ifelse的二义性及解决方法; (2)理解条件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的用法; (3)熟练掌握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使用,会在程序中利用它们实现单分支或多分支控制 (4)熟练掌握while,do-while和for这三种循环语句的结构和执行过程,会在程序中利用它们实现单重或多重循环控制; (5)掌握continue语句和break语句的作用; (6)理解goto语句有限的使用价值。(四)数组与字符串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数组概述;(2)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一维数组的初始化、一维数组应用举例;(3)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二维数组的初始化、二维数组应用举例;(4)字符数组的定义、对字符数组初始化、字符串、字符型数组应用举例。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数组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使用;(2)掌握字符数组与字符串的关系以及字符串的简单处理,会分析、编写利用数组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的简单程序;(3)理解向函数传递数组的实质;(4)理解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与元素访问。(五)函数与预处理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声明;(2)参数种类和参数传递方式;(3)函数调用;(4)函数的嵌套调用、函数的递归调用和递归函数;(5)作用域、存储类别;(6)内部函数、外部函数;(7)宏定义、文件包含、条件编译。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原形、函数的返回值、函数的调用、函数的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之间的关系;(2)掌握函数重载的使用方法、关键字inline的含义与使用、掌握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了解函数的作用域;(3)理解函数调用的各种类型、函数声明和函数原型的作用;(4)理解函数相互之间的独立性;(5)理解静态局部变量、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三者的差异;(6)理解函数调用的栈机制、掌握递归函数的原理和编制规则;(7)理解内联函数的使用场合;(8)理解重载函数的概念;(9)掌握默认参数的函数的使用。(六)指针、引用和动态空间管理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指针和指针变量;(2)指针变量的定义和使用、指针变量作函数参数、指向指针的指针和指针所指向的类型;(3)数组的指针和数组元素的指针、指针与一维数组、指向数组的指针作函数参数、指针与二维数组、动态数组与动态存储分配;(4)指针与字符串;(5)返回指针值的函数、指向函数的指针、指向函数的指针作函数参数、main函数的参数;(6)有关指针的数据类型小结。2、能力培养要求(1)熟练掌握指针、地址、指针类型、void指针类型、空指针等概念;(2)熟练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指针的间接访问、指针的加减运算和指针表达式;(3)掌握指针与数组、函数、字符串、自由空间等的联系;(4)了解引用变量、值传送、引用传送的概念,掌握引用参数的使用;(5)掌握指针与数组的区别与联系;(6)掌握堆内存操作的new和delete;(7)掌握指针作为参数,作为函数返回的用法,理解void指针的意义;(8)掌握指针数组和二级指针的使用。(七)构造数据类型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结构型、结构型变量及结构型指针的定义;(2)结构型的嵌套和匿名结构型;访问结构型变量;(3)结构型变量的初始化;结构型数组;结构、指针与函数;综合应用;(4)共用型的定义和共用型变量、指针的定义;共用型变量、指针的使用;(5)枚举型;(6)类型定义(typedef)。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结构的概念,结构类型的定义,结构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结构成员的表示,结构的赋值含义,结构与指针、函数、操作符重载的关系;(2)掌握联合的概念,联合类型和变量的定义,联合成员的表示,联合在结构中的使用。(八)非面向对象的拓展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单行注释;(2)块(分程序)内任何位置定义和声明;(3)强制类型转换;(4)流式I/0;(5)函数的缺省参数;(6)内联函数;(7)函数重载;(8)独立引用;引用参数;返回引用的函数;(9)const类型说明符;指针与常量;(10)单目作用域运算符;(11)动态存储分配与释放。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C+流的概念,标准预定义流对象cin,cout和cerr的含义;(2)掌握文件流的定义和使用,了解输入输出的格式控制及专门操作。(九)类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类概念的引入和类的定义;(2)类作用域;(3)数据成员与方法;(4)成员对象和对象数组;(5)指向类对象的指针;this指针;指向类成员的指针;(6)静态类成员;(7)接口和实现的分离。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类的概念,类的定义格式,类与结构的关系,类与操作符重载;(2)掌握类的成员属性,类的封装性,类的继承性;(3)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作用,this指针的含义,类对象的定义,友元函数与友元类的作用。(十)继承和派生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基类、派生类与继承;派生类的继承特性;(2)多重继承;(3)虚拟基类;(4)派生类构造函数的定义方法。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类层次的概念及如何将概念和实现转变为类的层次的方法;(2)掌握单继承的定义格式、成员存取控制和向基类构造函数传递参数的方法;(3)了解多继承的定义方式、虚基类和二义性问题。(十一)多态和动态联编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虚拟函数、动态多态性与动态联编;(2)虚拟函数的访问属性;(3)虚拟函数与抽象类;(4)虚拟函数应用举例;(5)虚拟析构函数;(6)动态联编的实现机理。 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虚函数和纯虚函数的概念;(2)了解抽象类的概念;(3)了解早期和后期联编的概念。(十二)运算符重载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引入运算符重载的必要性;(2)运算符重载的规则;(3)含有指针数据成员的运算符重载;(4)用户定义的转换;(5)下标运算符重载;(6)运算符重载的实例。 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函数重载的概念,包括重载构造函数的定义;(2)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概念;(3)掌握使用friend重载运算符的方法;(4)掌握数组重载运算符new和delete的定义;(5)了解定义重载某些特殊的运算符的方法等。(十三)模板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类模板;(2)函数模板;(3)特殊版本的模板;(4)模板友元;(5)编程示例。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模板的概念与应用,函数模板的概念与应用,类模板的概念与应用;(2)了解模板偏化的概念与应用。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理论实验小计1C+语言概述222基本数据类型与表达式4263C+程序的流程控制6284数组6285C+函数64106指针、引用和动态空间管理64107结构与联合6288非面向对象的拓展2249类与对象661210继承与派生42611多态与动态22412运算符重载22413模板22合计543084注:带*号的学时为选做实验,不记入实验总学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排相应学时实验。四、课程习题要求学生应独立完成所布置习题。为保证尽量在统一安排的上机时间内编译运行通过程序,学生应事先设计好程序。五、考试形式及要求闭卷理论考试(80%)和平时实践环节考核(20%)相结合,其中实验成绩占10%,平时习题作业占1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 张国峰C+ 语言及其程序设计教程(修订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 谭浩强C 程序设计 (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 美HMDeitel PJDeitel 编著邱仲潘C + 大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4 黄维通Visual C+ 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5 美 Nell DaleC+马树奇上机实践指导教程(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七、说明1、本课程的重点是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算法分析、描述和程序设计,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2、难点在选择、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和一维数组、自定义函数的使用。3、课堂教学中采用实例引导,加大学生的实践训练。4、教学过程中注意各项过程的分数的记录。5、课本上关于程序设计方法的内容当中有很多大型的编程例题,建议将这些内容的授课安排到机房,这样效果会更好。6、在机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机时。可视化编程(VB)课程教学大纲可视化编程(V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可视化编程(VB)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学 时:90 学 分:5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别:必 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可视化编程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VB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可视化编程工具,利用它使得编程工作变得轻松快捷。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示例的分析,掌握使用VB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一般方法和特点,理解Windows应用程序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思想,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Windows应用程序,并为今后进一步使用VB或其他面向对象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奠定基础。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VB概述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VB的特点、版本、安装;(2)VB的集成开发环境;(3)可视化编程的概念、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类、对象、属性、方法、事件及事件过程;(4)创建VB程序的一般步骤。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VB 6.0的功能特点;(2)理解类、对象、方法、事件及事件过程的概念;(3)掌握VB的启动和退出、VB开发环境的组成及基本操作方法、开发VB应用程序的步骤。(二)VB语言基础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字符集、数据类型;(2)常量、变量与函数;(3)运算符与表达式;(4)VB的赋值语句、Print方法、条件语句与循环结构语句;(5)一维数组、二维数组、控件数组的知识,静态数组和动态数组;(6)过程与函数。2、能力培养要求(1)理解和掌握VB6.0的基本语法规则、数据类型;(2)掌握VB6.0的变量定义、函数的正确使用;(3)掌握VB6.0的表达式和运算符;(4)掌握VB的赋值语句、Print方法,掌握If语句、Select case 语句,掌握ForNext循环、WhileWend循环、DoLoop循环,理解并掌握循环的嵌套;(5)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使用,理解并掌握控件数组,了解静态数组和动态数组;(6)了解过程的分类;理解参数传递中传值和传址的不同含义;掌握变量与过程的作用域;掌握定义、调用子过程和函数的方法。(三)常用控件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窗体的属性、事件和方法和应用;(2)命令按钮的属性、事件和方法和应用;(3)标签、文本框的属性、事件和方法和应用;(4)定时器、框架的属性、事件、方法和应用;(5)滚动条的属性、事件、方法和应用;(6)单选框、复选框的属性、事件和应用;(7)列表框、组合框的属性、事件和方法。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窗体常用的属性、事件和方法;(2)掌握命令按钮常用的属性、事件和方法;(3)掌握标签常用的属性、事件和方法;掌握文本框常用的属性、事件和方法;熟悉它们的应用;(4)掌握定时器的属性、事件和应用;掌握框架的常用属性;(5)掌握滚动条常用的属性、事件、方法;(6)掌握单选框常用的属性、事件和应用;掌握复选框常用的属性、事件和应用;(7)掌握列表框常用的属性、事件和方法;掌握组合框常用的属性、事件和方法。(四)应用程序界面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菜单设计;(2)工具栏设计;(3)多重窗体与多文档界面。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菜单的功能和种类;掌握菜单编辑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下拉式菜单和弹出式菜单的设计;(2)了解工具栏的创建方法;(3)掌握多重窗体程序的设计方法。 (五)VB图形设计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图形操作基础、绘图属性、坐标系的设置、线宽、线型、填充、色彩;(2)图形控件和绘图方法:用Line方法画线和矩形,用Pset方法画点,用Circle方法绘制圆、椭圆和圆弧;(3)图像和图片框控件。2、能力培养要求(1)理解坐标系的设置;掌握基本的图形操作知识;(2)掌握图形控件:Line和Shape;掌握常用的图形方法:Pset、Line、PaintPicture、Point、Cls等;(3)掌握图像和图片框控件常用的属性、事件、方法。(六)文件管理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文件及其访问语句和函数;(2)文件系统控件:驱动器列表框、目录列表框、文件列表框;(3)文件的处理:顺序、随机、二进制文件的打开、关闭、读取、写入。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文件的类型及其访问方式;(2)掌握驱动器列表框、目录列表框、文件列表框的使用;(3)掌握顺序、随机、二进制文件的基本操作。(七)错误处理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设置错误陷阱;(2)编写错误处理程序。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错误处理、错误陷阱的概念;(2)掌握编写错误处理程序的基本方法。(八)数据库管理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数据库管理基础知识;(2)利用数据管理器创建数据库、表,并编辑数据;(3)利用数据控件访问数据库;(4)ADO数据控件使用。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数据库与表的创建、数据表的维护;(2)掌握使用数据控件访问数据库的方法;(3)掌握使用ADO数据控件访问数据库的方法。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理论实验小计1VB 概述2242VB语言基础84123常用控件124164应用程序界面设计104145VB图形设计4266文件管理104147错误处理2248数据库管理12820合 计603090四、课程习题要求课程习题分为理论课习题和实验课习题。理论课习题根据当节课授课内容进行布置,使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巩固并掌握所学知识,要求学生独立、高质完成。实验课习题则根据课堂实验内容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课堂实验的内容,鼓励学生多上机实践,顺利完成实验内容,最终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五、考试形式及要求考试采用理论考试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成绩方式,期末笔试考试占总成绩的70%,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30%。笔试和综合课程设计成绩都应合格才能给予学分。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 柳青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 罗朝盛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3 谭浩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4 杨小影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七、说明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招收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学制为三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各专业。完成本教学大纲的学时数为90学时。本教学大纲中的学时分配是建议性的。2、本课程的教学特点(1)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除了在课堂上讲授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外,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计算机机房进行直观教学或现场教学,讲授操作方法、演示操作步骤和操作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根据该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应尽量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上机操作训练,有条件的可适度提高上机学时比例。建议除计划中规定的上机学时外,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上机的学时数不应低于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的上机时数;(3)鉴于本课程具有易学、实用的特点,结合学院实施的“多证书制度”,建议本课程学习结束后,程度好的学生可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VB等级考试,以获取社会认可的计算机能力证书。信息管理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信息管理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息管理学概论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学 时:60 学 分:3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别:必 修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信息管理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管理、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知识,认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全局去认识信息管理的地位与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掌握信息与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概貌,并对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初步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信息和经济信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信息活动的产生与发展;(2)信息与信息管理;(3)系统与信息管理;(4)信息系统工程;(5)经济信息及经济信息管理;(6)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信息社会。2、能力培养要求(1)信息活动的产生;(2)信息的含义与信息的基本特征;(3)系统的概念与方法信息在系统中的地位;(4)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5)信息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与信息系统工程的内容与范围;(6)现代经济信息管理的特点;(7)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概念。(二)信息管理的技术手段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2)计算机技术简介;(3)现代通信技术简介。2、能力培养要求(1)计算机软硬件;(2)数据管理的理论与数据库技术;(3)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4)计算机网络技术。(三)经济信息系统建设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经济信息系统的规划;(2)分析与认识经济信息系统;(3)经济信息系统的设计;(4)经济信息系统的改造;(5)经济信息系统的管理;(6)经济信息管理中的标准化问题。2、能力培养要求(1)环境对信息系统的影响和制约;(2)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与内容;(3)信息流程的详细调查;(4)经济信息系统的设计设计的任务和原则;(5)经济信息系统的改造;(6)经济信息管理中的标准化问题。(四)经济信息管理的社会因素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信息;(2)从社会和法律的观点看信息;(3)经济信息管理的人才培养。2、能力培养要求(1)信息经济学的范围与内容;(2)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3)经济信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4)经济信息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理论实验小计1信息和经济信息8 4122信息管理的技术手段12 6183经济信息系统建设12 6184经济信息管理的社会因素8 412合 计402060四、课程习题要求问答题和客观题做到作业本上。五、考试形式及要求本课程考核成绩包括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相关事宜具体说明如下:1、笔试由教务处统一命题及组织考试。2、平时成绩以上课和论文形式考核。3、总成绩:笔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 陈禹经济信息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 张金隆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3 刘小辉计算机与管理信息系统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4 卢太宏信息资源管理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网页制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网页制作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网页制作基础 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 时:56 学 分:3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课程类别:必 修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可视化编程基础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页制作已成为当今社会上一种比较热门的技术,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运用DreamWeaverMX网页制作软件,全面介绍与网页设计制作有关的HTML网页制作、DreamWeaverMX网页设计、ASP网页编程等知识,向学生阐明Web基本工作机制,并使学生具有解决一般网页制作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对Web页制作技术和制作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网页设计概述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网页设计的相关术语;(2)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3)网页审美标准;(4)色彩基础知识;(5)常用的配色方案。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网站制作的基本流程;(2)能够灵活运用常用的配色方案。(二)HTML概述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什么是HTML;(2)标识符基础;(3)WEB页的基本结构;(4)添加注释与显示特殊字符。2、能力培养要求(1)认识什么是HTML;(2)掌握WEB页的基本结构。(三)利用Dreamweaver建立WEB站点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站点的规划;(2)创建本地站点。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创建本地站点的方法;(2)掌握站点的基本管理。(四)文本及其格式化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文本输入;(2)创建项目列表;(3)HTML样式;(4)CSS样式。2、能力培养要求(1)熟练掌握文本及字符的输入;(2)熟练掌握字符格式的使用方法;(3)掌握使用CSS样式美化文本格式。(五)使用表格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创建表格;(2)表格的修饰;(3)使用表格设计网页布局。2、能力培养要求掌握表格的使用方法。(六)使用图像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WEB页图像格式;(2)在网页中插入图像;(3)使用GIF动画;(4)使用FLASH动画。2、能力培养要求(1)能够熟练使用WEB页图像;(2)学会在网页中插入图像和GIF及FLASH动画。(七)使用超链接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超链接基础;(2)创建超链接;(3)图像与超链接。2、能力培养要求(1)熟悉超链接的使用;(2)掌握图像地图的使用方法。(八)利用页面布局及框架设计页面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布局单元格和布局表格的基本操作;(2)框架的基本概念;(3)创建框架页;(4)指定超链接的目标框架。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页面布局视图的使用;(2)熟悉框架的使用。(九)Dreamweaver高级应用技术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表单概述;(2)插入表单元素;(3)表单的提交与处理;(4)层与时间轴概述;(5)创建时间轴动画。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表单的使用;(2)了解层与时间轴的使用。(十)网站发布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整理HTML; (2)本地测试;(3)链接测试;(4)上传网站;(5)设置服务器信息;(6)上传网页。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网站测试方式及技巧;(2)学会网站的发布。 (十一)VBScript概述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VBScript概述;(2)在HTML上插入VBScript代码;(3)VBScript基本语句;(4)设计简单的VBScript网页。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VBScript代码的插入方法;(2)掌握简单的VBScript语句。(十二)ASP概述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ASP概述;(2)ASP的工作原理;(3)ASP 对象的基本使用;(4)设计简单的ASP页面。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ASP的概念及工作原理;(2)掌握简单的ASP页面制作。(十三)ADO与数据库联接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ADO对象;(2)ASP数据库存取技术。2、能力培养要求(1)了解Connection、Recordset对象的使用;(2)掌握ASP数据库存取技术。(十四)网页制作综合实例-留言板制作(选讲)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留言板的主要功能分析;(2)数据库设计;(3)页面设计;(4)测试上传。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网页设计技术。(十五)使用FIREWORKS优化网页图像(选讲)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FIREWOKS简介; (2)创建图像;(3)创建网页对象;(4)优化图像;(5)输出文件。2、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FireWorks图像优化技术。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教学内容理论实验小计1网页设计概述2242HTML概述2243建立WEB站点2244文本及其格式化2245使用表格2246使用图象1127使用超链接1128利用页面布局及框架2249DREAMWEAVER高级应用技术22410网站发布22411VBScript概述44812ASP概述44813ADO与数据库联接224合 计282856四、课程习题要求课程习题以上机习题为主,每次上机前,教师布置上机题目,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要求一人一台机器,学生独立、高质完成。五、考试形式及要求1、考试形式:考查课考试;2、考核教学内容:综合运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网页;3、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 江春网页设计4合一培训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团 2 张健,Wittime工作室著Internet网页工厂重庆出版社出版社 3 新概念中文Dreamweaver MX教程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七、说明教学方法与要求:实践课与理论课穿插进行;实验教学的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前必须根据实验指导书,设计出实验方案(程序和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要求独立进行程序调试和排错,必须学会使用在线帮助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机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Flash课程教学大纲Flash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Flash适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学 时:30学 分:3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别:必 修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Flash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侧重FlashMX的学习与创作。FlashMX是Macromedia公司生产的一种用于制作和编辑动画的一种软件。本课程详细介绍了FLASHMX的许多新功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Flash,制作网页动画、课件。掌握网络动画的制作过程,游戏的制作过程,制作出有趣的游戏和精彩的动画片。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多媒体技术概述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及其关键技术、分类及其发展趋势;(2)视频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3)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4)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2、能力培养要求(1)具有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2)具有多媒体计算机音频、视频获取与处理的简单能力;(3)了解几种常用的音、视频编辑软件并能简单应用;(4)具有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5)具有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能力。(二)FlashMX基础知识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Flash的发展、特性、运行环境及FlashMX软件安装与汉化; (2)初识FlashMX 界面;(3)FlashMX基本操作:文件操作、影片属性设置、时间线操作;(4)关于场景、舞台、工作区、图层和帧;(5)面板操作和工具栏操作;(6)Flash动画的预览和测试、FlashMX 播放器使用、动画文件的打印及动画参数设置。2、能力培养要求(1)识别FlashMX操作界面;(2)能够熟练使用FlashMX的菜单与工具面板;(3)具有FlashMX的熟练操作能力;(4)透彻理解场景、舞台、工作区、图层和帧的概念。(三)FlashMX图形编辑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矢量图形与位图图像;(2)绘图环境的设置与绘图工具:选取工具、子选取工具、直线工具、套索工具、贝赛尔钢笔工具、文本工具、椭圆工具、矩形工具、铅笔工具、笔刷工具、任意变形工具、填充变形工具、墨水瓶工具、油漆桶工具、吸管工具、橡皮擦工具、移动工具、放大镜工具;(3)图形对象的编辑:图形显示模式及图形对象的移动、复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