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映像在工程探测中的野外工作方法试验及应用.doc_第1页
地震映像在工程探测中的野外工作方法试验及应用.doc_第2页
地震映像在工程探测中的野外工作方法试验及应用.doc_第3页
地震映像在工程探测中的野外工作方法试验及应用.doc_第4页
地震映像在工程探测中的野外工作方法试验及应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映像在工程探测中的野外工作方法试验及应用姜贤斌(浙江省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所 , 杭州310005 )摘要 : 用地震映像法探测地下目标体是近几年采用的方法 。为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 ,选择合适的野外工作方法至关重要 。这里通过几种主要的对地震映像探测的野外工作方法进行试验 ,并对记录到现场模型的地震映像时间剖面图进行对比分析 ,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表明 ,针对地震映 像探测选择合适的野外工作方法及参数 ,是精确探测地下目标体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 地震映像 ;工程探测 ;野外工作方法 ;试验 ;应用中图分类号 : P 63114文献标识码 : A向的变化 1 。在野外工作时 ,每次激发 ,在接收点采用单个 检波器接收 ,经仪器记录后 ,激发点和接收点同时 向前移动一定距离 。记录点位于激发和接收距离 的中点 ,可反映出中点的二侧射线传播范围内 ,地下岩土层及其性质的变化 1 (见图 1 ) ,重复上述过 程 ,可获得测线上的一条或多条地震映像时间剖面0 前言在工程建设中 ,经常需对一些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探测 (如 : 地下溶洞 ,采空区 ,地 下管道 ,地下障碍物等 ) , 以前多采用综合物 探方法进行探测 ,工作繁琐 ,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地震映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工程物探新技术 ,野 外工作简单 ,它在探测地下较浅目标体上有其独特 的优点 。但由于地震映像方法本身的特点 ,如 : 数据采 集速度较快 ,抗干扰能力弱 ,探测深度有限等 ,在探 测不同的目标体 时 , 需要 采 用合 适的 野 外工 作方 法 ,才能获得较高“信噪比 ”的地震映像波形图 ,以 达到精确探测的目的 。1 方法原理地震映像是基于反射波法中的 ,最佳偏移距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浅地层勘探方法 。该方法可以 利用多种波作为有效波来进行探测 ,常用的是反射 波 。在这种方法中 ,每一测点的波形记录都采用相 同的偏移距激发和接收 ,沿测线方向记录的各测点 波形 ,能够反映出地下地质体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L 为偏移距 ;O 1 、O 2 为激发点 ;S 1 、S 2 为接收点 ;Z 为 1介质的厚度图 1 地震映像探测原理图F ig. 1 Schem a tic d iagram of se ism ic im aging te sting收稿日期 : 2008 - 07 - 14改回日期 : 2008 - 11 - 0792物探化探计算技术31卷不能通过或被压制 1 。因此 ,在地震映像探测中 ,需要根据探测目的要求的分辨率 ,所要探测的目标 体等因素来选择检波器 。图 3为不同检波器 ,探测图 4 (见下页 )中地下 水 管 的 地 震 映 像 时 间 剖 面 图 , 地 下 水 管 规 格 为1 200 mm ,埋深 018 m ,四种不同固有频率检波器 在地下水管上方 ,都能接受到反射波及绕射波 ,出 现异常 ,且随着检波器固有频率的降低 ,反射波及 绕射波能量逐渐增强 ,可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 。但100 H z、38 H z、4 H z检波器探测的地震映像图 ,不 如 10 H z检波器探测的地震映像图的信噪比高 ,其原因在于前二种检波器压制了较低频率成份的有 效信号进入 ,而后一种检波器则进入了更多的较低 频率成份的干扰信号 ,使信噪比降低 。从图 3还可 以看出 ,使用高频检波器 ,探测深度较浅 ;而低频检 波器可以记录到较深的地下反射信号 。2. 2 偏移距偏移距是激发点到接收点的距离 。为了尽量 把反射波与直达波 、面波等干扰波分开 ,使接收到 的反射波 信号 清晰 、干 扰 少 2 。这就 需要 确 定能 够最好地反映探测目标体的有效波的偏移距 ,即最佳偏移距 。图 5 (见下页 )为 100 H z检波器和 10 H z 检波 器 ,分别采用不同偏移距探测图 4中地下水管的地 震映像时间剖面图 。从图 5中看出 ,在相同激震条 件下 ,当偏移距为 210 m 时 ,由于地震波的传播距离相对较远 ,能量衰减较快 ,接收到的反射波及绕 射波能量较弱 ,信噪比大大降低 ,且异常形态扩大 ,图 。通过分析该时间剖面图的波形 振幅 频率及几何形态 ,即可达到对地下目标体进行探测的目 的 。对于反射波地震映像 ,其反射波旅行时为2+ Lt2t =0 2V a式中t为反射波旅行时 ; t0 为法线反射时间 ;L为偏移距 ; Va 水平均匀介质为平均速度 ,水平层状介质为均方根速度 ,倾斜层状介质为等效速度 。2 野外工作方法试验为了获得具有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映像记录 ,针对不同的地下目标体 ,需进行干扰波的调 查 ,分析各种波形的传播规律 ,以确定能够最好的 反映探测目标体的有效波 。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野外工作方法 ,如 :检波器型号 、偏移距 、道间距 、采 样间隔等 。2. 1 检波器型号检波器是安置在以拾取大地振动的 ,地面上的 地震探测器或接收器中 。检波器有速度型和加速度型二种 ,地震勘探一般采用速度型检波器 ,而不 同的速度检波器对地震波有频率选择作用 。速度 检波器对频率的响应 ,主要取决于速度检波器的固 有频率 , 不同检波器的频率特性见图 2。由图 2可知 ,检波器的固有频率对应于最大输出响应的 01707 倍左右 ,如果地震波信号频率高于 固有频率 ,则全部通过 ; 而低于固有频率的信号将图 2 不同检波器的频率特性图F ig. 2 F requency cha rac te ristic d iagram of d iffe ren t de tec to rs图 3 不同检波器探测地下水管的地震映像时间剖面图F ig. 3 The tim e p rofile s of se ism ic im aging w ith d iffe ren t de tec to r te sting unde rgroungd wa te r p ip e s异常信号不明显 、不直观 ;而当偏移距为 110 m 时 ,反射波及绕射波能量较强 ,异常信号明显 。显然在探测图 4所示的地下水管情况下 , 210 m 偏移距过大 ,在避开激发干扰和接收信号不削波的前提下 ,应尽量减小偏移距 。2. 3 道间距在地震映像探测野外工作时 ,每次激发 ,在接收点采用单个检波器接收 ,经仪器记录后 ,激发点 和接收点同时向前移动的距离 ,称为道间距 (或称 道距 ) 。在确定道间距时 ,应根据探测目标体的具 体情况选取 ,首先要保证其水平方向的分辨率 。当 探测的地下目标体为有限物体时 ,要保证其边界的 有效精度 ,道间距应尽量减小 3 。图 6 (见下页 )为 10 H z检波器采用不同道距 , 在同一测线探测图 4 中地下水管的地震映像时间 剖面图 。从图 6中可以看出 ,尽管二种道距都能探图 4 地下水管模型The mode l of unde rground wa te r p ip e sF ig. 4图 5 不同偏移距探测地下水管的地震映像时间剖面图F ig. 5 The se ism ic im aging tim e p rofile s of unde rground wa te r p ip e s w ith d iffe ren t offse ts94物探化探计算技术31卷测到地下水管的位置 ,但采用小道距的时间剖面图上 ,异常特征更明显 ; 其第二组反射波同相轴在地 下水管上方出现不连续 ,绕射弧和侧反射明显强于 大道距的时间剖面图 。2. 4 采样间隔采样间隔 乘以 采样 点数 , 即 为 仪 器 的 记 录 长 度 。采样间隔是数据采集的重要参数 ,它与剖面的 垂直分辨率有关 。一般来说 ,采样间隔越小 ,地震 波形的记录精度就越高 ,相应的记录长度小 ;反之 , 采样间隔越大 ,对地震波形的记录精度降低 ,相应 的记录长度大 。采样间隔的选取 ,应根据探测深度和目的任务 ,对分辨率的要求等来决定 。图 7是 100 H z检波器采用 011 m s和 012 m s二种采样间隔 ,在同一测线探测基岩埋深的地震映像时间剖面图 。从图 7 中可以看出 ,采样间隔小 ,可获得的记录信息丰富 ; 而采样间隔加大 ,则会降 低垂向的分辨率 。为了保证探测的垂向分辨率 ,应 采用增加采样点数 ,减小采样间隔的方法 。3 应用实例杭州某桥梁工地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遇到抛石层 ,无法钻进 ,怀疑为钱塘江古河道丁字坝 。 为了解坝体抛石层的分布情况 ,建设单位委托我们 进行物探勘查 ,经现场踏勘后 ,决定采用地震映像法勘查 。工地位于围垦区 ,地层较为单一 ,在 20 m 深度 范围内 ,主要为砂质素填土 、砂质粉土 。通过现场图 6 不同道距探测地下水管的地震映像时间剖面图The se ism ic im aging tim e p rofile s of unde rground wa te r p ip e s w ith d iffe ren t trace in te rva lsF ig. 6图 7 不同采样间隔和采样点数的地震映像时间剖面图F ig. 7 The se ism ic im aging tim e p rofile s of d iffe ren t samp ling in te rva l and samp ling po in ts试验并根据任务要求 ,确定采用 38 H z检波器 ,偏移距 1 m ,道距 015 m ,采样间隔 200 s, 采样点数1 024点 ,单道采集 ,连续记录的地震映像野外工作 方法 。图 8 (见下页 )为其中一条测线的时间剖面图 , 从图 8 中可以看出 ,在 24 号点至 66 号点之间 ,反 射波同相轴不连续 ,发生错乱 ,局部有明显绕射弧 出现 。推测其间为坝体抛石层 ,其宽度 21 m 左右 , 垂向分布集 中 在 4 m 7 m 之 间 , 少 数 最 深 可 达10 m。建设单位 根 据我 方提 供的 抛 石分 布图 , 采 用大开挖的方式处理抛石 ,抛石的分布与我方提供 的空间位置基本一致 。大致情况 ,即是有限体还是无限体 ,以及有限体的尺寸 、材质组成 、埋深 、周围介质等 ; 然后确定检波 器型号 、道距 、采样间隔等野外工作方法和工作参 数 。( 3 )由于地震映像方法本身的特点 ,在实际使 用中 ,要注意它的应用条件 ,不可盲目使用 。如探 测尺寸较小 、埋深较大 、与周围介质波阻抗差别小 的目标体时 ,不宜使用地震映像方法 。( 4 )在干扰较大的地区做地震映像时 ,为提高 信噪比 ,除采用合适的野外工作方法外 ,尚应结合 室内相关软件处理 ,剔除干扰 ,突出有效信号 。( 5 )地震映像探测除与以上提到的因素有关外 ,还与激震方式 ,测量系统的灵敏度等因素有关 。随着物探工作者经验的积累 ,这种方法会更趋完善 ,相信地震映像法会成为工程探测中的重要物 探手段 。参考文献 : 1 单娜琳 , 程志平 , 刘云祯 . 工程地震勘探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 2006.杨祥森 ,林昀 ,崔德海 . 地震映像法在铁路隧道 隐伏 岩溶勘查中的应用 J .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 2007, 4( 5 ) : 470.徐贵来 . 地震映像勘探技术研究 J . 世界核地质科 学 , 2006, 23 ( 1) : 33.张胜业 ,潘玉玲 . 应用地球物理学原理 M . 武汉 : 中 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2004.单娜琳 ,程志平 . 地震映像方法及其应用 J . 桂林工 学院学报 , 2003 , 23 ( 1 ) : 36.李录明 ,李正文 . 地震勘探原理 、方法和解释 M . 北 京 :地质出版社 , 2007.孙红亮 ,雷宛 ,钟韬 ,等 . 岩溶地区地震映像法的资料 处理 J . 勘察科学技术 , 2006, ( 2 ) : 60.李琳 ,孙宝喜 . 刍议地震映像勘探 J . 黑龙江水利科 技 , 2007, 35 ( 5) : 80. 2 3 图 8 杭州某桥梁工地抛石调查地震映像时间剖面图F ig. 8 The se ism ic im aging tim e p rofile s of a rubb lesu rvey a t a b ridge con struc tion site in H angzhou 4 5 6 4 结语 7 ( 1 )由于地震映像法可以用折射波 、反射波 、面波等多种波作为有效波进行探测 ,因此 ,在实际 野外工作中 ,针对要探测的地下目标体 ,在现场要 做干扰波调查 ,确定一种波作为有效波 ,并由此确 定偏移距 。( 2 )根据要探测的目标体 ,首先要弄清楚它的 8 作者简介 : 姜贤斌 ( 1965 - ) ,男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工程物探勘查工作 。Vo l. 31 No. 2COM PU T IN G TECHN IQU ES FO R GEO PH YS ICAL AND GEO CHEM ICAL EXPLO RA T IO NM a r. 2009A BSTRAC TSTEST A ND A PPL ICA T IO N O N F IELD W O RKM ETHOD O F SE ISM IC IM A G ING IN ENG I2NEER ING SURVEY INGJ IAN G X ian2b in ( Geop hysis Techno logy App lica tion In stitu te of Zhe jiang, H angzhou 310005 , Ch ina ) . COM PU T IN G TECHN IQU ES FO R GEO PH YS ICALse ism ic in te rp re ta tion of the new a rea wh ich lack sd rilling and logging da ta.Key word s: fie ld sec tion s; syn the tic se ismogram s; i2den tifying se ism ic ho rizonA UTOM A T ICF IRST-BREA KP IC K INGFRAC TAL D IM EN2EX PLO RA T ION ,2009 ,31TEC HN IQUE BA SED O NAND( 2 ) :GEO CH EM ICAL91S IO N A ND CO RREL A T IO N A ND ITS A PPL I2CA T IO NCH EN A i2p ing, ZOU W en, H E Guang2m ing, e t a l.( Sichuan Pe tro leum Geop hysica l P ro sp ec ting Comp a2ny, Chengdu 610213 , Ch ina ) . COM PU T IN G TECH 2N IQU ES FO R GEO PH YS ICAL AND GEO CH EM ICAL EX PLO RA T ION , 2009 , 31 ( 2 ) : 100The first - b reak of se ism ic wave is the ba sic da2ta of nea r su rface inve rsion. The size of o rigina l da ta ha s exponen tia l grow th, and the ra tio of signa l and no ise ( S /N ) is low in the common sho t po in t ( CSP) ga the r da ta of the comp lex moun ta inou s region. The refo re, the h igh p rec ision au tom a tic first - b reak p ick ing techn ique is mo re needed to comp le te a grea t dea l of the wo rk. W e com b ined frac ta l d im en sion w ith co rre la tion m e thod to rea lize the au tom a tic first -b reak p ick ing by u sing the sp ace - va riance tim e w in2dow in CSP ga the r and c ro ss CSP ga the rs. F irstly, the first - b reak tim e of se ism ic da ta is d istingu ished on the ba sis of va ria tion of frac ta l d im en sion, then, the sub tle ad ju stm en t is op e ra ted acco rd ing to p eak, th rough, o r c ro ssing ze ro po in t, bu t fo r low S /N CSP da ta, the ad ju stm en t is no t enough, so the co rre la tion m e thod is app lied to loca l op tim iza tion of first - b reak tim e. The p icked re su lts of rea l da ta demon stra te tha t the techn ique can effec tive ly imp rove p rec ision of first- b reak p ick ing. Tomograp hy inve rsion is comp le ted on first - b reak tim e, and sta tic co rrec t va lue is ca l2 cu la ted fo r la te r p roce ssing.Key word s: A u tom a tic first - b reak p ick ing; frac ta ld im en sion; co rre la tion; low S /Nex2O b jec tive bod ie sunde rground have beenp lo red w ith se ism ic im aging m e thod in recen t yea rsand choo sing su itab le fie ld wo rk m e thod s is of grea t impo rtance fo r the idea l app lica tion effec t. Th is p ap e r te sted the m a in fie ld wo rk m e thod s in se ism ic im aging exp lo ra tion a s we ll a s con tra sting and ana lysing the reco rded tim e p rofile s of scene mode l. The app lica2 tion examp le s of se ism ic im aging show to choo se su it2 ab le fie ld a rrays and p a ram e te rs a re the impo rtan t fac2 to r in exp lo ring ob jec tive bod ie s unde rground accu2 ra te ly.Key word s: se ism ic im aging; enginee ring su rveying;fie ld wo rk m e thod; te sting; app lyingS IM UL A T INGSY NTHET ICSE ISM O GRAM SA NDID ENT IFY INGSE ISM ICHO R IZO NBA SED O N THE O UTC RO P D A TA- - A N EXAM PL E FROM THE KUH - E - GU2G IRD A NT ICL INE O F GA RM SA RGUO Q iu2xia, L I X iao2gang, CH EN J ing2tan, e t a l.( Ene rgy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