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E07 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doc_第1页
9E07 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doc_第2页
9E07 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doc_第3页
9E07 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doc_第4页
9E07 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组 企业产业经济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作者简介:宋胜洲(1971- ),男(汉族),江西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葛伟(1986- ),男(汉族),安徽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基金项目:第四十五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基于知识链的全球生产一体化发展方式(20090450624)。 宋胜洲,葛伟(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44) 内容摘要有色金属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效果不甚理想,与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有关。本文利用2006-2009年度,30个省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和27个省的有色金属采矿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有色金属行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既有预期利润率、产业销售增长率、资本规模壁垒等是影响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退出的市场性因素的作用,也有国有经济比重和政府税收等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性因素的作用,导致企业进入退出与亏损增长率相关性较小或者负相关的非理性行为。这说明,要防止有色金属产能过剩,推动落后产能淘汰既要注意进入退出中的市场性因素,也要注意行政性壁垒问题。关键词 进入退出;影响因素;面板数据;有色金属产业中图分类号 F062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1 引言有色金属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在技术进步、改善品种质量、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同时,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国家一直在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重组,但收效甚微。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进一步提出,推进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和企业重组为重点,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什么有色金属行业会出现进入过度、产能过剩引起资源浪费的问题?又是什么造成国家连续出台强硬措施淘汰落后企业总不能奏效?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有色金属产业进入退出中的影响因素,试图解释这一问题。2 文献综述企业进入和退出一直是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重要内容。早期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进入和退出问题的研究是从关注为什么许多产业长期存在超额利润, 但是却没有通过进入消除超额利润开始的。Bain(1956)参考文献1 Brain,j.s,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6.1等认为虽然超额利润、非均衡引起进入,但是由进入形成的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调整路径是非平滑的,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调整路径,不同的调整路径决定了不同的长期均衡的利润水平,因此早期西方学者对企业进入和退出的研究主要围绕企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展开,形成了进入壁垒理论。但是进入壁垒理论只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产业具有超额利润,并没有解释进入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因此,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产业经济学家开始从经验层面分析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影响因素。Orr(1974)2 Orr,Dale., The Determinants of Entry :A Study of the Cana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ics,1974(1): 58-66.首先构造了制造业进入理论的模型,他将加拿大制造业中71 个三位数产业的企业净进入的对数形式作为因变量,把进入壁垒、获利机会和结构要素作为解释变量,分析了资本需求、广告密度和高集中度、研发密度和市场风险等因素对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此后Orr模型成为进入退出问题研究的经典模型。Dunne, Robert 和Samuelson(1988)3 Dunne T,R M J,Patterns of Firm Entry and Exit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88.pp.485-488.运用1972年到1987年的数据研究了美国制造业的进入问题;Shapiro和Khemani(1987) 4 Shapiro D., Khemani.R.S. The Determinants of Entry and Exit reconsidered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87,Vol.5(1):15-26.对加拿大制造业样本中包含的143个四位数产业在1972 1976年间的进入与退出流量进行了检验;Yamawaki(1991)5 Yamawaki, H.,The Effects of Business Conditions on Net Entry : Evidence from Japan. In Paul A. Geroski and Joachim Schwalbach,Entry and Market Contestability: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ion M .Oxford:Basil Blackwell,1991.利用1979 1984年日本135个三位产业数据的样本考察了进入率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决定因素;Cble和Schwalbach(1991)6 Cable, J and Schwalbach ,J,1991,International Comparision of Entry and Exit London Basil Blackwell.pp 68-86.比较了八个国家的进入和退出问题。国内学者对进入和退出也进行了诸多研究。在理论研究上,边际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局部均衡仍然是市场进入问题的主要分析方法。由于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市场进入问题的分析中,解释的因素不再仅仅是价格,还引入了更多的变量如质量、广告、研发等,特别强调信息的作用,博弈论的分析工具也被广泛采用。相对于理论研究,对于进入退出实证分析则更为普遍。早期实证研究从估计进入函数的角度进行,主要集中于使用跨部门横截面数据通过基本统计方法和描述性分析探讨SCP框架内各指标的决定因素和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毛林根(1996)7毛林根. 结构.行为.效果: 中国工业产业组织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盛斌(1996)8盛斌. 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和贸易政策J. 经济研究,1996(8):21-28.对我国制造业的集中度、市场进入情况、竞争情况等指标进行了测算和分类。曹建海(1999)9 曹建海. 对我国工业中过度竞争的实证分析J. 改革,1999(4):5-14.,魏后凯(2002)10 魏后凯. 经济转型,市场竞争与中国产业集中J.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4):51-57.等随后进行了更系统的研究,分类更加细致,样本数量也更庞大,并从集中度、进入速度、亏损情况等方面的指标对我国制造业进行了定量考察。结论表明,90年代中期我国工业品产能利用率存在不足,过度竞争和进入较为普遍。随着研究的深入,基于Orr经典模型,从估计进入函数的角度对进入问题进行的研究逐步展开。李德志、闫冰(2004)11 李德冰, 闫冰. 中国工业企业进入与退出ORR模型的实证分析J .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 68-72.,李世英(2005)12 李世英. 市场进入壁垒与产业的市场绩效研究对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 2005(4):121-124.等基于Orr经典模型对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市场进入壁垒和产业绩效进行考察,得出我国工业企业的数量对于产业利润、产业销售额以及产业固定资本需求的反应不明显,净进入率与可观察的产业利润率甚至是反向关系。对此问题,杨蕙馨(2000)13 杨蕙馨. 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在对我国国内汽车、冰箱、电视机等产业1985-2000年的企业进入行为与行业财务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和实证中,同样得到利润率与企业进入无明显的相关性,利润率不是激励厂商进入的重要动机,负利润也并不能导致厂商退出。由于统计实践的规范化,统计数据更加系统全面,研究也随之扩展到了时间序列领域,运用动态模型对进入问题进行研究,实证从局部静态平衡分析演化到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陈伟刚(2006)14 陈伟刚. 中国钢铁产业企业进入行为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首次将以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模型引入到相关研究中,使用误差修正模型(VEC)提出了一个研究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之间双向动态关系的模型框架。除此之外,王邹(2008)15 王邹. 企业进入与利润率的关系研究来自汽车产业的实证检验J.当代经济.2008(10):148-150.运用VEC模型实证考察了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企业进入和利润率的变动,得出了企业进入与利润率之间只存在短期均衡关系,长期中影响不明显这一结论。近些年来,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实证检验方法更加贴近现实,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也逐步展开。陈艳莹等(2008)16 陈艳莹,原毅军,游闽. 中国服务业进入退出的影响因素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8(10):75-84.,吴三忙(2009)17 吴三忙.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与退出决定因素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 2009(4) :14-19 .,刘琦(2009)18 刘琦. 不同行业企业的市场进入影响因素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等采用面板模型,分别从行业和地区等层面对我国制造业,服务业的进入退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资金利润率和行业风险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进入和退出的主要因素,但资本规模壁垒和行政性制度壁垒仍阻碍企业有效进入和退出。上述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对资源采掘以及加工等基础性行业的进入退出问题研究几乎没有涉及。根据前面的研究,本文将采用Orr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以有色金属这一资源性行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中的过度进入与退出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有色金属乃至其他资源性行业的振兴和发展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3 模型及数据说明3.1模型介绍本文对有色金属产业企业进入退出影响因素的分析也以Orr 的模型为基础。该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E=(-,Q)=(X,K,A,R,r,C)其中,表示基于进入壁垒水平的长期预测产业利润率;X 表示最低规模工厂的市场份额;K表示资本需求;A表示广告密度;R表示研发密度;r表示风险;C表示集中度;E表示每年进入的企业数量;表示过去的产业利润率;Q表示过去产业产出增长率。对当前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进入和退出的分析必须考虑到有色金属行业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国转型时期的制度条件,以反映中国转型经济与成熟市场经济的区别。所以,本文假设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主要来源于四个因素:(1)进入激励与进入成本的差。预期利润率和产业产值增长率代表对企业进入的激励;进入成本由各种不同类别的壁垒所决定,可以通过各种进入壁垒因素的线性函数来估算。(2)转轨经济中的体制性、政策性壁垒。在转轨经济中,普遍存在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并存的局面。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虽有所减弱,但仍未得到根本克服。这种体制性壁垒再加上政府的某些管制性政策,将影响有色金属色行业企业的进入与退出。(3)地方税收对于企业进入退出的影响。这是本文另外一个改进点。以往研究的文章中,鲜见将地方税收纳入到影响企业进入退出的因素中。本文认为,地方税收作为地方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对于地方政府做出行政性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往往交税高的企业,获得地方政府的保护越多,其他企业进入越困难。(4)外资比重也会影响到企业进入和退出行为。这也是本文一个改进点,国内多数学者在研究企业进入退出时并没有将外资比重纳入到影响因素中,本文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资进入通过与本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的进入与退出行为。基于以上假定,设定如下模型:=f(-,)其中,表示 i产业t 期企业的进入率,表示i 产业外资经济比重,表示产业国有经济比重,表示i 产业t 期预期利润率和限制性利润率的差额。是企业进入的激励因素, 用产业利润率和产业增长率等指标来衡量,但是进入与退出壁垒,以资本密度、企业平均规模,亏损增长率以及国有经济比重、外资经济比重等指标来衡量。通过把以上因素线性叠加,可得到影响企业进入与退出行为的基本模型: 其中,表示某产业的企业进入率,表示利润率,表示产业增长率,表示资本密度,表示企业平均规模,表示外资经济比重;表示国有经济比重;表示产业亏损增长率表示地方税收;表示具体产业的特征效应;表示随机误差项。3.2数据来源及选取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6-2009年度,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按地区分组数据。前者是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不包括港澳台(除去西藏,没有数据)。而后者由于北京,上海,宁夏均没有采矿企业,虽然天津2006年还有一家采矿企业,但之后三年企业数量均是0,因此也被剔除。(但包括西藏)所以是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数据。3.3 变量的定义及描述(1)企业的进入和退出。衡量进入一般有2 种方式:第一是纯进入(gross entry),用新进入企业的数目或者是进入率表示; 第二是净进入(net entry)。同样,退出也可以分为纯退出和净退出,相应有2 种方式加以衡量。在2 种方式中,纯进入(纯退出)可以真实地表现某一产业在某一时期的企业进入情况,是衡量进入的首选指标。但即使在国外企业层面数据相对完善的国家, 纯进入(纯退出)的数据有时是难以得到的,更不用说区分进入(退出)类型的数据。数据的局限性使得很多学者用计算净进入的方式进行替代。而本文采用的是后者,即净进入。(2)利润率。可用销售利润率,即利润总额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来表示,也可用资产利润率,即利润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来表示,本文采用后者。利润率无疑会对潜在进入者是一种吸引。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正的利润率能增加进入,尽管在个别产业存在例外。多数研究还发现,滞后的利润对于随后的进入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的是预期利润率。对于预期资金利润率的获得, 目前有的文献是基于进入前的利润来建立预期利润, 有的根据多期的历史数据进行外推性推断, 即根据、等时间序列的利润来推断进入后利润,本文假定预期资金利润率等于 。(3)企业平均规模,即产业年末总资产除以企业数量。从资产规模角度反映大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其平均规模越大,可能对进入者的阻碍也越大。同时平均资产规模越大企业退出时的退出成本也越大,企业退出壁垒可能也越大。(4)产业增长率。它反映市场对该产业的需求程度,一般用产业的总产值、销售额或者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率或产业销售额的增长率来表示。本文采取的是产业总产值增长率。产业增长率直接影响潜在进入者的预期利润率。需求的增长对于进入率的提高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影响往往与市场条件有关。过去的产业销额增长率通常被作为产业增长率使用,Siegfried和Evans (1994)19 Siegfried,Jone and J.Evans, Laurie Beth.Empirical Studies of Entry and Exit:A Survey of the EvidenceJ.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4, 9(2): 48-56.19的实证研究有力支持了市场需求增长将增加行业进入的假设。大多数实证研究的证据则表明,在增长缓慢和衰退的行业,市场退出率是较高的。(5)资本密度。它用来反映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Acs和Audretsch(1989)20 Acs,Zoltan J. Audretsch,David B.Small-Firm Entry in US ManufacturingJ. Economics, 1989, 222(56) :174-175.20将资本密度定义为“资产总额/就业人数”。一般而言,行业资本密度越高、平均资产规模越大,它对进入者的阻碍就越大。(6)产业亏损额增长率。此指标反映了企业进入的风险,产业亏损额增长率越高,企业进入产业的风险越大。(7)国有资产比重。用国有企业资产占产业总资产的比例来表示国有经济比重。由于有色金属行业这方面的数据没有,本文采用的是国有资本占实收资本的比重。(8)外资经济比重。同样由于统计指标缺失,本文采取的是外国资本(包括港澳台资本)占实收资本的比重。(9)地方税收。地方税收包括两部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企业增值税。3.4 模型基本假设H1:企业进入率与资本密度、企业平均规模、外资经济比重、国有经济比重、亏损额增长率、地方税收呈负相关关系,即,0,H2:企业进入率与预期利润率、产业增长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即.4 实证结果及分析4.1序列平稳性检验首先为了避免伪回归,首先对每个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见表1和表2。表1 有色金属采矿业时间序列LLC单位根检验结果检验类型P值检验类型P值JR(N,N,0)0.0001MD(N,N,0)0.000GM(N,N,0)0.000WZ(C,T,0)0.000GZ(N,N,0)0.0003SS(N,N,0)0.000XS(N,N,0)0.000LR(C,T,0)0.000KS(N,N,0)0.000注:(C, T, K)分别代表检验类型中是否含有截距项,时间趋势以及检验的滞后阶数;滞后的阶数按AIC最小原则,N指不含C或T;表2 有色金属采冶炼和延压加工业时间序列LLC单位根检验结果检验类型P值检验类型P值JR(N,N,0)0.000MD(N,N,0)0.0028GM(N,N,0)0.000WZ(N,N,0)0.000GZ(C,T,0)0.000SS(N,N,0)0.000XS(N,N,0)0.000LR(C,T,0)0.000KS(N,N,0)0.000由上面两个表可知,上述序列都是零阶单整的,都是平稳性序列,因此可以继续检验。4.2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由于影响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因素还有很多,上述变量并不能代表所有影响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因素。一些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不可观察或难于找到合适替代变量而被忽略,因此这些变量很可能进入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中。如果这些影响因素与方程中自变量相关,同时又对因变量有重要影响而被放入随机误差项中就违反了线性回归基本假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中的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固定效应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和表4。 表3 有色金属采冶炼和延压加工业固定效应检验结果表4 有色金属采矿业固定效应检验结果该检验的原假设是固定效应是多余的,从表3和表4的结果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引入的固定效应是合适的。4.3 随机效应模型检验(Hausman检验)随机效应估计的一个核心假设,即原假设是随机效应与解释变量无关,Hausman检验是对这个假设检验的一般方法,本文同样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5和表6。表5 有色金属采冶炼和延压加工业随机效应检验结果表6有色金属采矿业随机效应检验结果由上述两表的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综上所述,本文应该采取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分析。4.4模型估计结果 由于考虑到个体存在异方差现象,本文采取截面加权异方差估计。并且对于有色金属冶炼延压加工业采取资本密度变系数模型,即对于不同的个体,方程估计的资本密度系数不同。而对于采矿业则采取国资比重变系数模型,即对于不同的个体,国资比重系数不同。具体估计结果见表7和表8。表7 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模型估计结果表8 有色金属采矿业模型估计结果由上面两个表可以看出,模型的估计效果还是可以的。方程估计的总体拟合度较高。DW值也在2左右,不存在自相关。从表8分析结果看, 产业预期资金利润率同产业净进入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且相关系数高达0.6,通过5%显著性检验。表明有色金属采矿业企业的进入受产业资金利润率引导,企业行为趋向理性化,企业对正当获利机会有足够响应能力, 这与杨蕙馨(2000)21 黄健柏, 陈伟刚. 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8): 13-21.的利润率(盈利状况) 不是激励厂商进入的重要动,负利润(亏损)也并不能导致厂商退出研究结论相反,与黄健柏和陈伟刚(2006)Effects of Barriers to Entry and Exit on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anel DataShengzhou Song Wei Ge(The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144)Abstract: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has excess capacity and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The national policy effects of eliminating backward capacity is not ideal. It is relevant to Effects of Barriers to Entry and Exit of enterprise. This article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barriers to entry and exit on Chinese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from 2006 to 2009 with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smelting,pressing and processing industry, 27 provinces Mining industry. On one hand, expectation profit rate, industry sales growth rate, Capital scale barriers is effects on Marketability factors. On another hand, State-owned economic weight, the government tax and other Local protectionism is effects on Administrative factors. The irrational behavior which mad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try or exit of a corporation with loss growth rate is weak or even negative. To prevent excess capacity and promote eliminating of backward capacity, we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marketability factors, but also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factors. Key words: Entry and Exit; influence factor; Panel Data;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联系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宋胜洲,100144联系电话电子邮件:1的分析结论基本相同。从产业销售增长率角度来看,两者的系数分别为0.61和0.16,很明显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企业的进入对于销售增长更为敏感,这也符合经验。因为前者企业数量众多属于垄断竞争行业,产业销售增加往往伴随着大量企业的进入。而有色金属采矿行业类似于寡头垄断行业,产业销售额的增加往往通过在位企业规模扩大而实现,新企业的进入数较少,导致产业净进入率较低。从资本壁垒角度来看,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进入面临着资本压力,有色金属采矿行业的资本密度相关系数为-0.004,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该行业资本密度越高、平均资产规模越大,它对进入者的阻碍就越大。从外资比重角度来看,外资比重对于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进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两者的系数分别为-0.077和-0.31,说明外资比重越高,企业进入率越低。从亏损增长率来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与有色金属采矿业对此反应截然相反,相关系数分别为0.003,和-0.028,表明有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