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认定.doc_第1页
同一认定.doc_第2页
同一认定.doc_第3页
同一认定.doc_第4页
同一认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同一认定从案件开始就贯串在整个办案程序中,是认定证据的基础,也是物证技术的重要部分。通过学习和思考还有参考法学研究者的著作,以一个学生的角度重新思索了同一认定的认识方法,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体会,对理解同一认定会更容易透彻些。 关键词:同一认定 科学基础 基本条件 现实分析。同一认定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年级:2008级专业:侦查姓名:尹文勇同一认定是以解决先后出现的两个客体是否同一客体的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同一认定理论自从产生至今,在物证鉴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践中,同一认定结论出现错误的情况却时有发生,甚至被奉为“金科玉律”、“证据之首”的指纹鉴定也出现了错案。在长期同犯罪作斗争的实践中,人们一直在探索人身和物体识别的有效方法。在诉讼中,要在犯罪与刑罚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必须对相关的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如要认定某人是否以前曾被判刑、某无名尸体是否为某失踪人、某人是否是在文契上签名画押的人、某人是否遗留现场指纹的人、某工具是否作案工具等等。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也才能使对人和物的识别从经验层面上升到理论高度一、同一认定的含义及内容同一,顾名思义,同一个,还进一步说明有两者或更多者之间的比较,经过一系列的观察、认识得出了是同一个的结论。同一认定是主体对客体之间有无同一性所进行的辩证逻辑思维 的过程。在侦查中,同一认定主要是确定诸客体特征是否相互一致、能否归于同类、是否属于自身;同一认定基础在于主体的认识能力和客体的特征属性;同一认定,价值本身在于其结论的证据性,价值有无取决于其结论与案件事实关联性的有无,价值高低则取决于其结论与案件事实联系紧密度的强弱。二、同一认定的基础和条件虽然同一认定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科学认识活动,但在具体鉴定中,要作出可靠的同一认定结论,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只有明确同一认定的基础和条件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含义,才能使同一认定具有可靠的理论基础。 (一)同一认定的科学基础1、客体的特定性任何物质都具有特殊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同一认定中,客体的特定性是通过客体的多种属性表现出来的,而每种属性又是通过特征反映出来。人们认识客体是按照“特征属性本质”这一基本思维过程展开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每个事物都具有多种属性,如每个人都具有与其他个体不同的相貌、指纹、行走习惯、声音、DNA等,这些属性组成了人身的特定性。在认识客体时,人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客体某种属性中的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认识客体的这种属性。因此,特征和属性是客体特定性的基础。物质的外部结构属性是可以通过感观直接感受到的,因此这类属性是我们认识和区别事物最基本的属性。客体的不同属性是通过多个特征组合呈现出来的。如指纹中的小点、小眼、小棒、分歧、结合等特征的排列组合表现出指纹人各不同的属性。因此,即使客体上具有相同种类和数量的特征,但特征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也使客体的属性具有了特定性。但相同特征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如在指纹中,不同人乳突纹线上小点的大小、边缘形态、方向和角度等均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2、客体的相对稳定性虽然变化发展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但在某一特定时空条件下,事物的质会保持其稳定性。同时,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因此,事物质的稳定性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决定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客体的稳定性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条件。如果客体不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我们就无法利用它进行同一认定,或者客体的变化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就失去了进行同一认定的条件。如在足迹检验中,如果鞋底的变化造成了特征的根本改变,就失去了鉴定的条件。这里的相对稳定性是指我们用以进行同一认定的客体某一方面属性的相对稳定性,不是指客体本身或其他属性的相对稳定性。即使用以认定鞋的形象特征发生了变化,但鞋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鞋的其他属性也不一定发生变化。3、客体的反映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它必然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并与周围事物时常发生相互作用。客体的反映性是指客体在与外界发生作用时,客体的某种属性可以通过反映形象反映在环境中或另一客体上的性质。能否正确认识客体的反映形象,不但受客体特征外化程度的影响,也受人的主观及客观条件的制约。主观上如果认识能力、经验缺乏,认识的主动性不足等,客体的特性就不可能被正确认识。客观方面,如果设备没有达到必要的精度,认识的手段错误等等,也不可能通过反映形象正确认识客体的特性。(二)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 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是指得出同一认定结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能达到绝对同一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同一性认识活动随时可遇,随处可见,由于这些认识并不一定具备足够的条件,但我们却在某种主观因素的驱使下作出了同一性结论,因此这种结论就具有很大的或然性。同一性认识与司法鉴定中的同一认定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和意义。前者主要是一种思维活动,可能缺乏科学的依据,因而出错就在所难免。而物证鉴定中的同一认定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其结论必须是可靠的,不允许出现没有或缺乏科学根据的推测性或想象成份。因此,要作出科学可靠的同一认定结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客体的某种属性已经被认识在进行同一认定时,可以依据客体的某一种或几种属性,但客体的这些属性必须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认识,即人们掌握了客体这些属性的本质和规律。如每个人都具有特定性,即使双胞胎也是如此,但在进行人身同一认定时,我们并没有利用人体的所有属性,而仅利用了人体某些方面的属性。我们之所以能够利用指纹、枪弹痕迹、DNA等进行同一认定,是因为通过长期观察,人们认识到客体的这些属性具有个体差异。2、客体的特性得到客观、充分反映同一认定是在对客体的反映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客体是否同一的结论的检验过程。在同一认定中,即使我们对客体某种属性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理性思维阶段,即认识了客体某一方面属性的本质,但这种属性是否能够客观、充分地表现在反映形象中,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客体的特性没有或者不可能客观充分地反映出来,或者不能被人们现有的科技手段所认识,就不具备同一认定的条件。即使利用这些特征勉强作出同一认定结论,这种结论也是不可靠的。如在笔迹检验中,当检材的数量较少,没有客观、充分地反映书写人的书写习惯时,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同一认定,其结论的可靠性当然应当受到质疑。由于客体的属性是通过反映形象中的特征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检验中必须对特征的客观性进行考查。受形成条件的影响,反映形象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假特征”。如何区分“真”、“假”特征,除了要研究客体反映形象的形成过程外,可通过比较客体的多个反映形象,如果在多个反映形象中,某一特征具有稳定性,即可认为该特征客观地反映了客体的属性,否则,很可能是“假特征”。3、可疑客体的反映形象必须客观、充分同一认定必须有可疑客体或其反映形象。如果缺乏这一基本条件,就无法进行同一认定。可疑客体的反映形象也必须客观、充分地反映客体某一方面的属性,即可疑客体的反映形象不但要真实地反映其属性,而且要有足够的质和量,足以反映可疑客体某一方面的属性。4、客体的变化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过程中,这种变化有量变和质变之分,如果变化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事物就仍然保持着自身的特性。如果量变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能产生质变,从而改变事物的属性。要进行同一认定,客体的变化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就会失去同一认定的条件。一般来说,这种变化必须保持在一个量变的水平,而且这种量变不足以造成客体某种属性的根本改变,否则,我们便不能利用这类属性进行同一认定。三、同一认定理论的现实分析同一认定理论从产生至今,在司法鉴定实践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同一认定本身还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同一认定理论的地位、同一认定结论的价值、同一认定的标准、同一认定的范围等等,下面分别进行简要分析。(一)同一认定理论的地位同一认定是物证鉴定的专门理论还是侦查学甚至司法证明的基本理论,关系到同一认定理论的价值和应用范围。同一认定理论是物证鉴定的专门理论,不应将其与侦查和诉讼中的同一性认识活动相混,无限制地扩大其适用范围。物证鉴定中,鉴定人员根据同一认定原理和方法,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作出的结论必须具有可靠的基础,并能在案件中作为证据证明某些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而对案件中其他事实性问题的认定是侦查或审判人员的职权,如果将同一认定理论扩大到侦查过程,就混淆了同一认定与同一性思维活动的区别,不但有贬低同一认定理论价值的倾向,也有将侦查过程“中心化”的嫌疑。因为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同一认定理论是一种专门的理论方法,其结论是科学可靠的。而侦查中的同一性认识,特别是对犯罪嫌疑人的认定,只是侦查人员根据自己收集的证据,对事实性问题作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不一定具有可靠的基础,也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如果将侦查过程看作是同一认定过程,就会给人造成错觉:侦查人员运用同一认定方法认定的犯罪嫌疑人是绝对准确的,不会发生错误,审判不过是对侦查结果的确认。这种现象必然会使诉讼滑向“侦查中心主义”的泥坑。在侦查和审判中,存在多次同一性认识活动,但这些认识活动是依据侦查和审判人员的经验、逻辑判断得出的结论,其结论并不具有必然性,而且在实践中也没有评断的标准,只能依靠侦查和审判人员的“内心确信”来判断。而物证鉴定中的同一认定是依据鉴定人的专门知识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有严格的评断程序和标准,因此两者具有本质区别。(二)同一认定结论的价值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同一案件出现了前后矛盾的鉴定结论,导致案件出现完全相反的处理结果的情况时常发生,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同时也反映了司法人员对同一认定结论的证据价值存在误区。如何看待同一认定结论的证据价值,是同一认定理论中又一重大问题。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些人不适当地抬高同一认定结论的证据价值。如果鉴定人员出具了同一认定结论,侦查人员就敢据此抓人,审判人员就敢据此判决,很少对同一认定结论作实质性审查判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部分司法人员盲目地相信同一认定结论的科学性。不相信同一认定的科学性是错误的,但过分迷信同样是有害的。作为证据的一种类型,同一认定结论不具有超越其他证据的证明力,在运用时应当和其他证据一样,由于侦查人员和法官对其科学可靠性进行审查判断。(三)同一认定的条件和标准要作出同一认定结论,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但不同客体所需的条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于每一类需要进行同一认定的客体,都应当深入研究同一认定的具体条件,以指导同一认定实践。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客体某种属性的特定性、检材的质量和数量要求、鉴定的仪器设备条件等等。认定结论是否应当具有客观标准,如何确定这一标准,理论界长期存在争论。多数学者认为,如果特征组合达到了特定性的程度,不可能在其他客体上重复出现,即达到了认定标准。但特征组合是否达到了特定化的程度,完全依靠鉴定人的主观判断,没有特征数量和质量的统一标准,因此鉴定人员大多依据个人经验进行判断,使鉴定结论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机性。1995年由国际鉴定协会(IAI)授予权进行的一次指纹鉴定人员“熟练程度测试”的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学者认为,“特征的数量与该特征组合的特定性成正比,特征的质量与其特定性价值成正比”。3但如何确定特征的数量和质量,理论界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客观原因是确定这样的标准非常困难,因为特征组合内特征的分布具有随机性,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具有不确定性。但笔者认为,为了保证同一认定结论的客观性,防止出现太大的随意性,必须确立一个客观标准,这也是同一认定理论应当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例如:打工者F称,在1998年10月8日凌晨在外地被打是因对某女工有不轨行为,被J与Z打。晨F与Y回成都上班途中,F有恶心、想吐等反应,11时到省医院门诊就诊,X光片放射科会诊报告单“颈锥未见骨折及脱位”。下午F再次省医院门诊作CT,CT检查报告单“颅内未见异常”。F接受医生建议回农村家中休息治疗。10月14日到国家体委成都体育医院检查治疗,该院X光片放射科照片报告单诊断为“椎旁软组织无肿胀”“颈椎生理弧度尚属正常”“颈椎未见骨折及脱位”,作颅骨牵引、颈肩部按摩、骨科常规护理。从10月14日至21日病员“神志清楚、意识清楚”,当日12时许,病员口服药汤剂时发生呕吐,随后因误吸呕吐物而窒息,出现口唇发绀、面色发青、喉中痰鸣声,值班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下午3:40临床死亡(该院死亡记录)。法医鉴定结论“F的死亡原因为外伤性脑干、颈脊挫伤出血,硬脑膜及硬脊膜下广泛性出血”。没有说明是陈旧性出血。J与Z所打的人是否与死者为同一人,本案不论公安机关、检察院均未作认定,在庭审中,国家公诉人出示的是死者的以前“职中学生证”,而未出示该校的死者的“职中毕业证”,以及被打者的居民身份证(注:姓同名不同)、以及当地派出所出具的两姓名为一人的便条证明,而没有户口登记薄以及派出所的户口档案。从刑事证据角度上讲,该三个证据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不能相互印证,更不能作同一认定。2、病员(死者)病历与法医鉴定不同,当然不能排除误诊的可能,但大脑出血导致的病症反映不会长达半个月,且法医鉴定并未认定是陈旧伤。 应当说本案认定犯罪事实,在证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和假疵。(四)同一认定的适用范围。从上文分析可知,同一认定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适用范围不宜无节制地扩大。在物证鉴定中,对哪些客体、依据何种属性可以进行同一认定,哪些客体、哪些属性不能进行同一认定,必须有一个范围,防止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甚至“垃圾”科学也进入同一认定领域。如何确定这一范围,我国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均没有明确的观点。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所以一些“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同一认定,依据这些“新技术”得出的同一认定结论其可靠性如何,并未在理论上进行严格的论证,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更没有在该领域得到“普遍接受”。所以应当对这些“新技术”的科学可靠性进行充分论证,然后才能作为同一认定的理论依据,否则,依据这些理论作出的同一认定结论应当被排除。在侦查实践中,进行同一认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人把这些同一认定的方法分为:ABAC、ABA、A1BA2CA3D,但不管同一认定的方式有几种形式,最关键的一步是要确认客体通过比较后,是否为同一个客体。在侦查活动中,认定的对象的不同,所需要的认定方式也是不同。根据实践证明,对象本身的物质组成不同,应依据物质本身的性质来选择相对应的那个同一认定方式。例如,指纹、足迹是属于同一类的,就指纹来说,由于指纹上面含有汗液、尘土等物质,依据其性质,侦查人员能够依物理化学等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提取,形成“特征反映体”,凭借对“特征反映体”的分析便可进行同一认定,这种同一认定的方法属ABAC的形式,在此形式中,B和C都为“特征反映体”,由于“受审查客体”A和“被寻找客体”A的本身性质都可以分别形成B、C两个“特征反映体”,从而对B和C进行比较来确定A和A是否为同一个客体。再例如,半张报纸被侦查人员在犯罪现场发现,侦查人员很想寻到另半张报纸,通过对两个半张报纸撕痕的比较来确定来两个半张报纸是否为同一张报纸,在这个认识活动中,由于报纸本身的物质性质,决定了这次的同一认定方法不可能和上一次的同一认定相同,这次的同一认定当属ABA形式的,在这一过程中是没有C的,因为它不能像上次一样能够通过提取指纹来得到一个“特征反映体”,通过两个“特征反那映体”的比较来确定A与A是否为同一。而这次,两个半张不同的报纸的特征反映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特征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