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选择.pdf_第1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选择.pdf_第2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选择.pdf_第3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选择.pdf_第4页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论文)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选择.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被抑制多年的民营经济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发挥了越来越广 泛的作用。正式的信贷机构一般只为传统的大型重工业企业提供充足的贷款,民 营企业和家庭由于产业限制, 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正式信贷机构的要求而很难取得 贷款。这种供需上的不平衡,催生了民间信贷。 民间信贷是为了满足民间的借贷需求自发形成的,是游离于正式信贷监管之 外的非官方信贷流通活动和组织。 一方面,它具备了许多正式信贷机构所不具备的 优势,如信息优势和担保优势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便利和灵活的资金支持, 缓解了民间信贷的供求矛盾,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可从东部沿海地区在快 速发展经济中, 民间信贷所起的作用看出来; 另一方面,民间信贷的发展在一些方 面弥补了正式信贷机构的不足,两者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互相合作,实现 业务上的扩大和渗透,共同为经济增长做贡献;但是,民间信贷因缺乏相应的政 府监管而存在一定风险,因缺乏合法的法律地位而存在发展起来比较困难等。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盐池县和贵州省普安县为例,从规模、供需 主体、利率水平、期限结构和交易方式等方面分析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并 以此为基础,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民间信贷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 给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发展策略。 本文认为应该从政府立法, 国家规范, 西部地区自身学习借鉴和深刻认识本地区社会宗教文化传统等方面选择适合西 部地区经济状况的民间信贷发展策略。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民间信贷 金融抑制 发展策略 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选择 ii abstract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china has made rapid development in its economy, particularly, the long-time suppressed private economy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which takes up more great proportion and plays a much more important role; enterprising men make great effort to catch chances. usually, the official credit organization only offer loans to traditional large-scale heavy manufacturing instead of private enterprises, many of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disqualified to get loans, the uneven supply and demand midwifery non-governmental credit. non-governmental credit is non-governmental activity and organization which divorces from official credit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to meet the demand of loans from private enterprises. on one hand, it provides exceptional convenience and flexibility for economy development, mitigates the imbalance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 of loans, promot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we can see from the rapid economy development in east coast region of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difficult to develop private credit because of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legal status. given this background, the paper make detailed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ongovernmental credit, especially how to effect the economy in west china.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credit in western china on its extent, both side of supply and demand, interest, allotted time and dealing methods, taking the county of tongxin and yanchi in ningxia province and the county of puan in guizhou province as examples. then the thesis explains the effect of non-governmental credit on the economy in western china basing on the analysis above. at the end of the thesis, the author giv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non-governmental credit, including governmental legislation, national regulation, learning other experience, making use of religions and culture of western china. briefly speaking, we can get the good of the private credit and suggest a better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redit in western china by the study of the private credit in western china. then, we can integrate the official and nongovernmental credit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key words: non-governmental credit financial repression western china development strategies 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选择 2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绪 论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的民间信贷发展历史由来已久,从夏商时期,到秦朝统一货币,再到中国 盛唐,随着经济发展,民间信贷日渐昌盛,尤其到了明清时代的钱庄票号,我国 的民间信贷业务发展到了高峰。在民间信贷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虽然存在着固有 的不足和弊端,但秩序总体上是好的。 民间信贷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起了 非常大的作用。 特别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信贷日趋活 跃,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民间信贷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促进民营 企业与中小企业成长,以及在帮助农户生产经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调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 1/3 强的信贷来自民间。央行的权威报告推算:中 国民间信贷规模近万亿元,约占贷款总额的 6%,且其不良贷款水平远低于国有银 行体系 。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中, 在企业之间, 特别是民营企业之间, 直接临时资金拆借或高于银行固定利率性质的民间借贷数量巨大,估计仅 2000 年企业之间直接拆借或借贷的金额高达 8001000 亿元人民币。温州全市中小企 业资金来源总额中, 来自国有商业信贷部门的贷款仅占 24%, 其余 76%全部来自民 间信贷机构。苍南是温州市民营企业较发达的县之一,2001 年,该县工业企业流 动资金构成中,民间借贷占 45%,个别企业可高达 50%以上,自有资金占 35%,银 行贷款仅占 20%。温州和台州两地的民间资本已达 5000 亿元左右,整个浙江省的 民间资本超过 8000 亿元。如果将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民间资本的总量加起来, 全国民间资本的总量将超过 10000 亿元,相当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民间 信贷在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部分缓解了东部地区资金供求上的矛盾,对东部地 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在获得发展机会需要资金支持时,由于得 不到及时和充足的国家信贷服务支持,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因此央行选择民间 借贷发生率比较高的中西部 4 个省进行民间信贷试点。作为欠发达地区,西部地 区民间信贷的发展显然应该借鉴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无疑会有大量的信贷的需求,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在正式信贷供给不足或者正式 信贷供给与实际需求断层的情况下,民间信贷体系由于其灵活性和便利性,更容 易成为人们获取资金支持的一个渠道, 成为信贷供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间信贷作为游离于官方信贷监管范围之外的信贷行为,大多是在不具备外 部审计和相应外部风险分担机制的环境下进行的,其风险管理存在很大变数和隐 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 2007 中国区域货币调查报告 (n).2007 年. 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选择 2 患。民间信贷往往是通过借贷活动形成了一条资金链,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问题, 整个链条就会崩溃,这往往会引发一连串的不良反映,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 和风险防范机制,一旦发生信贷危机,不但借贷双方的权利无法保障,而且必将 引发局部社会不安定。 近年来我国民间信贷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规模已相当可观,引起了人们的 关注,民间信贷将走向何方已成为我国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为建 立良好的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对民间信贷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从实践上来看,我国民间信贷的发展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式信贷不足以 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状况的一种补充。民间信贷作为游离于信贷体系之外的信贷方 式, 在缓解资金供求矛盾、 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投资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孕育出的民间信贷活动,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其成功的 经验,对现行的信贷领域进行改革。 从理论上来看,我国地域辽阔,民间信贷的发展形式和程度不同,为理论界 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认真的研究民间信贷,尤其是研究民间信贷在我 国西部地区的现状及与经济的互动作用,结合东部沿海地区民间信贷在促进经济 发展方面的经验,对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民间信贷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和对经济的 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出适合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状况的民间信贷发展策略。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民间信贷的定义 对于民间信贷的定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民 间信贷是与正式信贷即官方信贷、 正规信贷相对的概念;由于金融活动的主体是信 贷,因此在本文中,民间信贷等同于民间金融。民间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 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 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 是债权人贷出货币, 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 但这一切活动游离于正式信贷体制, 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不受信贷监管当局的监管。这部分信贷既包括由于我国过 度时期信贷体制的不完善而形成的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需求的民间信贷活 动,也包括一些带有诈骗性借贷动机的违法犯罪活动。 诸葛隽(2007)认为民间信贷分为制度内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外的组织形式两 种,制度内的组织形式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社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 制度外的组织形式包括民间直接借贷、社会集资、合会、银背和私人钱庄、典当、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挂户公司和担保公司等。 该定义把民间信贷分为制度内和制度外两种形式, 但并 没有突出民间信贷游离于政府监管这一特征的。 姜旭朝(1996)也对民间信贷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民间金融,就是为民间经 济融通的所有非公有经济成分的资金运动。 ” 后来姜旭朝(2003)又对以前的定义 作了修正, 提出应以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来判断是否属于民间金融。 相比之下, andersisakson (2002)的观点更贴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他将民间金融描述为发 生于官方监管之外的金融活动,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国内学者左柏云(2007)。他认 为,民间金融是指与官方正式金融相对而言,属于正式金融体制范围之外的,即 没有纳人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常规管理系统的金融活动 。 吉利斯认为民间信贷是指未纳入国家信贷监管体系的非正式信贷机构 。 该定 义对民间信贷的界定以是否纳入了国家的信贷管理体系为标准,明确了民间信贷 的非监管性。但实际上许多信贷组织获得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审批并在工商管理部 门注册,却未被纳入国家信贷监管体系的管理之下,将其归入民间信贷显然不合 理。高发在该定义的基础上,认为民间信贷是与正式信贷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 指 没有依法在工商管理机构登记注册, 游离于正式信贷监管体系的民间信贷活动。 央行认为: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正式信贷机构而言的,泛指非信贷机 构的自然人,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 转移及本息支付行为。 总之,民间信贷是与正式信贷相对而言的,民间信贷属于非正式信贷活动的 范畴,是我国信贷监管部门未观测的信贷部分。 (二)关于民间信贷对经济的影响 李建军通过全国范围内的实地调查研究,对地下金融规模的不同考核指标进 行了测估,测算了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均衡、增长、效率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李 英民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对民间借贷活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民间信贷对经济 的影响做了说明。 由于民间信贷存在信息优势,操作简便快捷,风险可控性强等众多优点,对 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民间信贷的利率较高,风险的可控 性较差,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及信贷秩序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诸葛隽.民间金融:基于温州的探索(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年.第 43 至 93 页. 姜旭朝.中国民间金融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 69 至 153 页. adams,dale,graham,douglasandj.d.vonpisehke. undermining rural development with cheap credit(m).1984 年.第 25 至第 65 页. 吉利斯.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m).2006 年. 高发.民间金融:对温州模式的思考(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年.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 2007 年区域金融报告(n).2007 年. 李建军.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年. 李英民.民间借贷:博弈分析与路径选择j. 济南金融. 2005 年 09 期. 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选择 4 史晋川等在其著作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中,选定台州路桥和 温州两个地区为典型例子,研究了中小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关系,揭示了 区域经济发展中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方建国在借贷市场中的非正式信贷一文中认为,在风险控制方面,由于 信息相对充分及存在隐性担保,民间信贷的违约风险较低;民间信贷在小范围内 优化了资源的配置;民间信贷对借款人的监督和控制更有效;民间信贷的交易手 段便利,成本较小,大大便利了人们进行经济活动。 当然,民间信贷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由于民间信贷的资金运 用渠道不明,很难保证不流向非法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信贷秩序;民间信 贷游离于国家信贷监管机构,不受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可能影响国家 宏观调控政策;民间信贷的利率较高,过高的利率可能造成社会阶层的对立;民 间信贷由于不受法律的约束,一旦发生违约及纠纷,不能通过法律渠道保护借贷 双方利益。 (三)关于民间信贷的发展现状 中国地下金融调查 是国内第一本全面揭示民间信贷发展、 非法信贷状况的 调查报告,该调查认为,民间信贷在欠发达地区的规模比发达地区的要大,但活 跃程度、机构化程度及成熟度均不如后者,因而对经济的影响不如发达地区。 在温铁军等人曾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共 15 个省份 24 个市县的一些村庄 进行的个案调查中发现,民间信贷的发生率高达 95%。 但由于民间信贷触及“地 下信贷”的灰色地带,所以有关民间信贷的确切数据很难获取,只能从大概的数据 上窥豹一斑。李建军主编的中国地下金融调查一书也揭示了中国民间金融发 展和非法金融的状况。 易宪容认为,国内信贷体系缺失, 利率政策管制过严, 信贷机构完全垄断并严 格控制,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或者个人无法从正式信贷部门进行借 贷,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信贷困难,西部地区民间信贷呈日益发达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在2004 年中国区域信贷运行报告指出: 资金供需两旺是民间信贷存在的内因。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 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样化的信贷方式。资金供给方在缺乏合规投资渠道下具 有通过民间信贷获取高收益的内在冲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是导致民间 信贷存在的外因。国有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县域经济信贷支持的弱化,为民间 信贷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在这篇报告中央行将民间信贷的繁荣归之于经济发展 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样化的信贷方式的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课题组. 中国地下金融调查(m)2005 年. 温铁军.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报告(n).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年. 易宪容.民营金融市场如何启动与发展(m).2006 年.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西部欠发达地区民间信贷研究一文认为我国西部地区由于没有经历东部 地区经济发展的洗礼, 因此, 中小企业和家庭出于发展经济需要的信贷需求较小, 一般都是如结婚、盖房子等生活需求和添置一些农用器械等生产需求。因为这些 事情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信贷活动发生的范围不大,信用度高,约束力强, 民间信贷市场总体趋于活跃。 人行临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认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民间信贷的覆盖范围 较大,规模呈扩大趋势;以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及城乡居民为主体, 他们既是民间信贷的需求者,也是供给者;民间信贷以生产经营为主,生活消费 为辅;民间信贷的利率差别较大,因时因人而异;短期信贷借款笔数多量大,长期 信贷笔数少量小;信贷以口头约定为主,书面借据较少;实物抵押正逐步推行。 (四)关于民间信贷的发展对策 在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民间信贷的处理问题上,应该借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 经验,东部地区的民间信贷活动规模较大,社会化程度比较高,国家也有针对性 的出台了一些政策进行试点改革,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是西部地区应该学习的。 对东部地区的民间信贷活动,国家一度采用打压的政策,但是往往打压风头 一过,民间信贷再度抬头,这说明民间信贷存在固定的市场需求人群,对经济运 行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不能一味采用打压方式。 mckinnon(1973)发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推进工业化,往往对金融 部门采取金融抑制政策。此外,政府出于纠正市场失灵或者弥补财政赤字等原因 也会对金融市场进行干预和抑制(fry,1995)。双重约束导致的结果就是金融市 场萎缩,金融机构经营效益低下,广大贫困农民和中小企业得不到必要的发展资 金,经济增长踯躅不前;民间信贷的发展可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从一定程 度上解决此类问题。 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1973)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 货币金融问题,发现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严重的金融抑制是制约储蓄积累和经济发 展的主要障碍, 打破金融体系行业垄断, 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民间信贷成为必需。 江曙霞和秦国楼在现代民间金融的政策与思考一文中,考察了我国民间 金融的性质和特征,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和改造也做了相关的分析和建议。两人还 从垄断和风险的角度考察了民间借贷的高利率问题,认为民间金融应该走合法化 和规范化的道路。 根据 besley(1993)和张军(1997)的观点:非正规金融市场主要特征有,借贷 机制灵活,效率高;利率一般高于正规金融的利率;借款合同的有效执行主要不 李瞻蓉.西部欠发达地区民间信贷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年. 人行临夏支行.临夏民间信贷调查(n).2004 年. 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选择 6 是依靠国家的法律体系,而是依靠当地的某种社会机制和自律机制。 大部分文献肯定了民间信贷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指出了民 间信贷的负面影响,所以,首先应该对民间信贷进行政策引导和区分甄别,从立 法上确定其合法地位;同时也要对民间信贷行为进行规范,对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而产生的民间信贷予以支持,对高利贷、洗黑钱等违法的民间信贷活动予以坚决 打击; 西部地区应该深入学习研究东部沿海地区民间信贷的发展经验及治理策略, 结合本地区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经济状况的民间信贷发展之路。 三、研究思路 我国民间信贷存在及发展的历史悠久, 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前,除了清朝末期,我国基本上没有官方设立的正式信贷机构,信贷 活动都由民间信贷机构承担.我国民间信贷悠久的发展历史说明了民间信贷是适 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存在的,事实上,也是如此;解放后,民间信贷遭到严厉的 打压,曾经一度基本上消失;改革开放后,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民间信贷又卷土 重来,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东南沿海城市,民间信贷的规模并不逊于正式 信贷。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东南部沿海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民间信贷的发展之间具 有密切的关系,民间信贷在支持经济发展中起了异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温州 模式”的成功,对民间信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基于民间信贷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那么在西部大开发 战略中,重视民间信贷的作用,深入的学习研究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民间信贷的经 验,借鉴东部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状况,探索出一条适合的 发展民间信贷的道路,将对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经济发展与民间信贷的发展之间具有重大的相关关系。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 下,对西部地区民间信贷进行深入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此思路上,笔者结合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宗教文化传统特点, 首先对西部地区民间信贷存在的根源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西部地区民间信贷 的现状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出适合西部地区经济状况和社会风俗特点的民间信 贷发展策略。 四、体系结构 在研究大量学者关于民间信贷和民间信贷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指出了我 binswanger, hans, khandker, shahidurand markrozenzweig. how agriculture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ffeet agrieultural output and investment in india,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es, 1993(2),p337366 张军.民间金融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j).江苏社会科学.2003 年 06 期.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国民间信贷的范畴及主要形式,并分析了民间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基 础。接着,对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 况和社会宗教文化传统,提出了适合我国西部地区民间信贷发展的策略建议。 然后,从三方面对西部地区民间信贷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民间信贷在 西部地区盛行的因素在于,一是民间信贷具有比较优势,二是西部地区正式信贷 供给不足,三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接着,通过两个例子来对我国西部地区 民间信贷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接下来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民间信贷对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影响。说明了 民间信贷在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最后,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策略建议,认为 西部地区应通过立法规范,学习借鉴,挖掘本土特色等方法使民间信贷在进一步 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其存在的不足。 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盐池两县和贵州省普安县为例说明民间信贷对 西部地区经济的影响。因为宁夏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该地区整体上比较落 后,但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较好,通过分析该地区民间信贷的状况,可以来考察社 会文化宗教传统对民间信贷的影响;同时,宁夏两个县的宗教传统又不同,可以 比较在同样的经济背景下,社会宗教文化传统对民间信贷的影响。选取普安县又 能与宁夏的状况形成对比。通过两种比较,可以比较全面的考察西部地区民间信 贷的现状。由于民间信贷与民营经济联系密切,通过考察民营经济与民间信贷的 关系,可以考察民间信贷对经济的影响状况,这对西部其它欠发达地区发展民营 经济,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在最后一部分给出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对策建议时,特别留出一定篇幅 说明要学习借鉴东部沿海地区的民间信贷治理对策,希望从中得到对西部地区民 间信贷发展的启示。 五、研究方法 (一)对比分析方法。本文在研究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规范发展方面,参考了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验, 对我国西部地区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此为纵向比较分析法。同时,本文还对我国的正规借贷和民间借贷的各自优缺点 进行了比较分析,此为横向比较分析法。 (二)规范分析方法。本文在论证我国西部地区民间信贷发展的原因、环境及 趋势中运用了规范分析法,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民间信贷应该选择的策略。 (三)实证分析方法。本文在论证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状况时,采用了实证分 析法,通过大量数据来考察民间信贷在西部地区的现状。 (四)案例分析法。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时,以宁夏回族自治 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选择 8 区和贵州省普安县为例,采用了案例分析法。 六、创新之处 (一)本文通过对处于同一经济区域和同一经济发展背景下,只有社会宗教 文化因素不同的两个不同地区,通过对比来分析社会宗教文化对民间信贷的影响 情况,这种方式新颖。 (二)本文在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发展策略部分,针对西部地区社会宗教文 化传统对民间信贷的影响情况,特别提出了要借助社会宗教文化的影响,有区别 的发展受社会宗教文化影响不同的地区的民间信贷, 这一针对性的策略比较新颖。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一章 民间信贷概述 一、民间信贷的概念 民间信贷的概念是相对于正式信贷、正规信贷及官方信贷而言的。由于信贷 占据了金融活动的绝大部分内容,因此,在本文中,民间信贷等同于民间金融。 一般来说,民间信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信贷是各种民间信贷的 总称,狭义的民间信贷指民间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民间信贷是非正式信贷的一 部分。非正式信贷是指不通过依法设立的信贷机构来融通资金的信贷活动和用超 出现有法律规范的方式来融通资金的信贷活动的总和,包括非法的信贷主体进行 的各种信贷交易和合法的信贷主体进行的非法交易。相对来说,非正式信贷除了 包括民间信贷(非法的信贷主体进行的各种信贷交易)外,另一部分就是正式信 贷机构之间及正式信贷机构与其它经济组织之间开展的不合法的信贷交易。 本文采用的民间信贷的广义定义。即民间信贷是指体制外的非正式的民间信 用,这种信贷也是以实现承诺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但是这种承诺的实现并未 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并未按照国家的现行的信贷政策法律法规运行, 民间信贷不仅包括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借贷方式,如友情借贷和中低利率水平的 借贷,也包括“高利贷”等黑色借贷。 二、民间信贷的主要形式 目前我国民间信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民间直接借贷 这是民间信贷的狭义概念,主要指民间经济中个人之间的借贷活动,后来也 有一些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这是一种无组织的民间拆借活动(李 丹红,2003) 。民间直接借贷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信贷制度形式,改革开放后,由于 银行和信用社不向个人提供贷款,民间借贷这种形式重新被选择。一些人相对富 裕,手中有一定的积蓄,愿意把资金贷放出去;而另一些人,由于生活消费或生产 投资需要筹措资金,却无法从正式信贷渠道获取,于是就产生了民间资金余缺调 剂的需要,这就是最初的民间直接借贷。民间借贷背后的社会动机包括善意的表 达,责任、压力、互惠的期待,有时也包括牟利。 (二)合会 合会是会员集中资金,按事先约定的规则轮流将资金交由会员使用的民间互 助性信贷组织。合会最早出现于中国,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信贷组织形式,关于其 起源争论颇多,如按詹玉荣(1991)的说法,合会起源在隋朝之前,在我国已有千 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选择 10 年以上的历史。合会一般由发起人邀请若干亲戚邻里参加,约定每月、每季或每 半年举行一次,每次各交一定数量的款,轮流交由一人使用,借以互助。与民间 个人借贷活动相比,合会无疑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民间信贷形式。 合会有许多运作形式,如果按照决定资金使用顺序规则上的区别,合会主要 可以分为标会、轮会和摇会。标会是会员之间进行利率投标,谁出的利率最高谁 得标。轮会是在合会成立时就已决定会金使用顺序。摇会则是通过摇筛子确定会 金使用顺序。 合会是松散型和临时性的组织,没有专门的运营机构。对会员资金使用情况 缺乏监管,协会的正常运作完全依靠会员自身的道德约束。它的这些特点决定了 它在信贷规模和信贷范围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合会的会员往往具有血缘和地缘的 联系,规模一般不会超过几十人。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合会规模已突破了地 缘和血缘限制,运作的资金相当惊人,已偏离了最初的互助的目的,甚至带有赌 博和诈骗的性质,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三)地下钱庄与民营信用社 在民间信贷活动中,有些人利用自己的声誉和交际,总能较容易的筹集到资 金,于是缺钱的人也经常求助于他们,慢慢的他们就成为了从事资金转贷的中介 人。随着借贷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钱庄。钱庄是旧中国最 主要的信贷机构之一。到了鸦片战争前夕,已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来,并日益 成为国内商业的枢纽。 钱庄在解放初期已经全部消失。 现代钱庄出现在 80 年代中 期,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和福建等沿海地区较流行。与合会这种简单、松散的民间 信贷组织相比,地下钱庄组织化程度更高,运作更规范。大部分钱庄主要经营借 贷业务,也有的兼营外汇汇兑业务。钱庄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运作方式和管理 水平差异较大。在温州,地下钱庄采用股份制进行管理。 地下钱庄的利息计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借期内的利息、一并计入本 金, 借条的金额为本利合计的总额;二是借款利息在付给款项时即已扣除, 出借方 只支付扣除利息后的款项。为了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管,地下钱庄的借贷方式十分 隐秘,无论是存入还是贷出,均只写借条。 由于浙江温州和台州地区的地下钱庄兴盛,给当地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最终采取了务实的态度与其地下泛滥,不如地上监管,1985 年,温州首先得到 浙江省人行认可,被批准允许成立私人入股的信用社,民营信用社开始出现。这 些信用社虽得破例到信贷监管者的认可,但从其性质来看仍应属于民间信贷的概 念。 (四)典当行 典当行是一种物品抵押的借贷组织。 典当行在我国已有 1600 余年的历史。 新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中国成立后,当铺一直被当作剥削阶级加以批判。 1956 年,私营当铺被彻底根 除。1987 年,第一家私营当铺首先在成都出现,后迅速发展。到 1993 年,全国 共有 30133 家被批准营业的当铺。由于当铺从社会上动员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并 且支付很高的利息, 1994 年人民银行开始接手管理典当行, 进行大规模整顿。 2000 年 8 月,为了限制不正当的金融活动,当铺由国家经贸委管理。为普通人包括私 营企业提供贷款,从而填补了信贷领域的一些空白。 典当行借贷快,手续简便,对于急需周转资金而在正式信贷部门又难以或不 能及时获得信贷的个体经营户、乡镇企业等民间经济主体而言,典当行是比较理 想的选择。 (五)民间信用担保机构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挂户公司, 它是中小企业为解决自身信贷困境成立的互 助性的担保机构, 主要服务对象是会员企业, 不以盈利为目的;另一类就是以商业 盈利为目的的民营的商业担保公司。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种形态的民间信贷形式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 应。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人们进行民间信贷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 付生活需求(如结婚、盖房子等)或者为了简单的再生产的需求(如购买生产工 具等) ,因此发生借贷的金额并不大,对高等级大数额的民间借贷没有太大需求, 因此,其民间信贷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而私人钱庄和典当行等更高级形式的民 间信贷则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 三、民间信贷的发展历程 我国民间信贷有长达 4000 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民间自由借贷, 到目前的专业 信贷公司的出现,其发展经历曲曲折折,但总体上是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不断发 展壮大, 按照标志性的历史时期, 大致把民间信贷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 世纪末叶及以前 这段时间基本不存在官方的信贷机构,民间信贷机构主要以钱庄、票号和当 铺为主。票号是民间信贷发展辉煌的标志性机构。民间大量资金甚至政府的大笔 官银都交由票号汇兑、收存。票号促进了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银行业的发展提 供了人才和经验。我国的民间信贷活动在这段时间很红火,民间借贷规模很大。 (二)第二阶段:19 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 这段时间,由于内忧外患,时局并不稳定,票号逐渐衰落,民间信贷开始走 典彦斌.典当史(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 年. 王晓毅等.农村工业化与民间金融温州的经验(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4 年. 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选择 12 下坡路。20 世纪早期,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进行政府款项的汇兑业务,外资银 行也在此时进入中国。由于一战的爆发,本土银行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会, “北四 行”和“南三行”是民营银行的优秀代表。民营银行成为主要的民间信贷机构。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国家金融垄断使民营银行走向了衰落。 (三)第三个阶段: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 这个时间国家垄断了信贷机构,民间信贷基本绝迹。从某种意义上说,信用 社成为该时期唯一的民间信贷机构, 但信用社在 1958 年交给政府部门, 民间信贷 并不存在。由于“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还存在地 下民间信贷,这些主要是为生活所迫,普遍采取比较隐蔽的形式,除民间自由借 贷之外的其他民间信贷活动几近绝迹。 (四)第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后 先前处于压抑状态的民间自由借贷重新活跃起来。 在 1992 年之前, 从总体上 看,借贷金额小,借贷范围窄,不能适应不断扩大和日益活跃的商品生产和经营 的需要;借贷行为不规范,容易引起债务纠纷。1992 年之后,特别是在东部沿海 开放城市,居民具有一定的信贷风险意识,行为趋于理性,民间信贷市场逐渐进 入了平衡运行阶段,竞争性信贷市场格局初具规模,民间性信贷组织逐步趋于规 范化和专业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信贷从无到有,从初级的原始个人信用形式发展到了 组织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信贷机构,竞争性的民间信贷市场创造出了新型的融 资方式、工具,形成了真正反映资金稀缺程度的自由民间信贷市场。 四、民间信贷的理论基础 研究民间信贷的理论主要有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金融自由化理论,金 融中介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等。 这些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民间信贷的发展, 构成了民间信贷研究的理论基础。下面结合我国民间信贷发展的主要特点,对这 几个主要的理论做出说明。 (一)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金融抑制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提出的。麦金农在经济发展中的货 币与资本 (1973 年)一书中提出了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欠发达,就 在于实际利率太低,甚至为负数。这可能是由于政府执行了错误的政策,人为地 压低利率;也可能是由于通货膨胀,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对储蓄者而言,由于低 利率缺乏吸引力,不愿将剩余资金存入金融体系。金融市场出现了需求远远大于 供给的情况,政府被迫以“配给”的方式提供信贷。在信贷配给制下,资金几乎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是无偿使用,有时甚至因为实际利率为负,借款者只要借到资金,就可以直接转 化为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形成了投资饥渴症。另一方面,低利率又阻碍 了新增收入向投资的转化。经济发展所需的新投资来源不足,储蓄和投资的缺口 进一步拉大,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矛盾更加尖锐,经济停滞不前。糟糕的经济状况, 反过来又使储源萎缩,资金紧缺,迫使政府当局对利率实行更加严厉的管制,从 而形成了恶性的“经济涡流”,国民经济陷入欲罢不休、欲进不能的困境。这种 人为压低利率,造成金融体系和经济效率低下的现象,麦金农称之为“金融抑 制”。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渐进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明显的金融抑制。当 然,我国的金融抑制与麦金农的理论不尽相同:利率管制、信贷干预及银行的高 准备金等传统金融抑制措施在我国也普遍存在,但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 由于我国对私有银行、企业间拆借市场明令禁止,对外金融机构严格禁入,造成 我国金融抑制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垄断。 金融深化理论是肖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 (1973 年)提出的,他认为, 既然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抑制,要实现经济迅速增长,就必须取消对金融活动的 过多干预,从而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李纪建(2000)结合中国 国情提出金融分化的概念,金融分化是指金融体系中金融组织分工多样化,在结 构和功能上由一般演变为具体的过程。金融深化与金融分化实际上是金融发展, 它不仅是指金融活动的深度、 广度的扩大, 还意味着经济发展中金融素质的提高、 金融作用的增强。 要达到金融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金融自由化,即一国金融部门运行从主要 由政府行政干预转变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 由化是在国内经济转型大背景下进行的,这些国家传统的经济体制中存在严重的 金融抑制现象,为了金融部门的发展与稳定,一些转型国家和地区在放松利率、 汇率管制的同时,也放松了新银行设立的要求,还采取了金融私有化政策,给民 间信贷以发展空间。 (二)金融中介理论 如果金融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金融市场中必然不存在交易费用,从而也 必然不会存在金融中介。 根据帕累托最优分析, 我们很容易得出金融中介无用论。 显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信贷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信息优势和交易 成本是存在的,那么显然金融中介是必然存在的。由于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的存 在,金融中介显然可以利用技术上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中介理论起源于发达国家,在这些国家,信贷市场上的主体是民间信贷 机构,主要服务于私营或民营经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有金融体制一直占 据垄断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日 西部地区民间信贷的现状及发展策略选择 14 益提高,产生了日益巨大的信贷需求,原有的金融中介机构必然要发生与之相应 的变化。 (三)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强调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正在进行改革实践的中国, 其经济和金融运行体制是有一定变革的,不同的体制对金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结合中国的实际,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重要的制度变迁理论。 林毅夫(1990 年)提出了以“需求供给”的理论框架把制度变迁方式划 分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两种。前者是指一群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 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后者是指由政府强制命令引起的变迁。两种方 式互为补充。 高新波(2006 年)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认为民间信贷是经济主体对制度 非均衡条件下存在的潜在利润进行追逐的结果,是诱致性制度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