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订单式”人才培养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近些年来在实践中 得到完善和发展,已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这种模式得到了国家政 策的积极支持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 年,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 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 2005 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大力推行工学结 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这些政策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起了很强 的促进作用。 “订单式”人才培养作为一种岗位针对性极强的培养模式,对于提 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引起了职业教育学术界的高 度关注,研究“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论文成为职业教育界的热点之一。前人在研 究“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征、意义及不足、模式探索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为 我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这种模式提供了充分的借鉴,但是对于“订单式”人才培 养进行系统论述的论文还比较少。 本文采用比较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方法等方法研究“订单式”人才培养, 在回顾我国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其产 生的背景、特征、实践意义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以 便更好的丰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理论内涵和完善实施策略,更好的为社会培 养和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订单式”人才培养;职业技术教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the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aching mode coope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and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as an emerging teaching mode,the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ets the national policy active promotion and high attention of all the levels of the governments:in 2004,th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irstly put forward implete the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positively and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s of coope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and enterprises、 task-driven、 project orientation、 post teaching practice what are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suggestions on employment-oriented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2005,the state council stresses vigorously promot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ooper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and enterprises in the decision on develop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vigorously .these polic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is pattern normative development .as a strong-targeted post training model,the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rate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causes great atten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cademic circles.thesis on the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come the hot spo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tor.predecessor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 and shortcomings、 mode exploration of the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which provide a full reference for our further research,but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on the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relatively fewer.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comparison, literature, and the historical method , 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this article expounds its generated background,characteristics,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systematically and also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in order to enrich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perfect the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ter,cultivate and transport qualified skilled personnel for the society,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urther . key words: order 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ultivation patter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综述 . 1 1.2.1 国内研究成果 . 1 1.2.2 国外研究成果 . 4 1.3 研究意义 . 7 1.3.1 本文的理论意义 . 7 1.3.2 本文的实践意义 . 7 1.4 研究方法 . 7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7 1.4.2 技术路线 . 8 第二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概述 . 9 2.1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兴起及概念 . 9 2.1.1 “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我国的兴起 . 9 2.1.2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概念 . 9 2.2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 . 10 2.2.1 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 10 2.2.2 培养内容的实用性 . 11 2.2.3 培养过程的协作性 . 11 2.2.4 就业途径的便捷性 . 11 2.3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 . 12 2.3.1 参与各方的共同受益 . 12 2.3.2 深化了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 . 13 2.3.3 体现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规律 . 13 第三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流程 . 14 3.1 确立“订单”合作企业 . 14 3.2 构建全覆盖、范围广的产学结合信息咨询网络,促进信息交 流 . 14 3.3 签订订单协议 . 15 3.4 组织和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 . 15 3.4.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拟定人才培养方案 . 15 3.4.2 培养方案的细化和贯彻实施 . 15 3.5 按照订单协议安排毕业生就业 . 16 第四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17 4.1 校企双方积极性不等. 17 4.2 培养合同的不规范性. 18 4.3 订单数量的难以协调. 18 4.4 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的基本条件不达标 . 19 4.5 可能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 19 4.5.1 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 . 19 4.5.2 容易阻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 20 4.6 容易受参与各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 21 4.6.1 学校方面 . 21 4.6.2 企业方面 . 21 4.7 政府的积极倡导与国家现实的措施不对称 . 22 第五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完善方案 . 23 5.1 多管齐下,调动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 23 5.2 健全规范培养合同的法律规制 . 24 5.3 组建职教集团,以岗位群的需求来调合订单量 . 24 5.4 高职院校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 . 25 5.4.1 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25 5.4.2 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 . 26 5.5 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 27 5.6 建立培养对象的选拔和监督、淘汰机制 . 28 5.6.1 合理选拔订单学生 . 28 5.6.2 实质性合作的考核方式 . 28 5.6.3 末位淘汰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 29 5.6.4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学体系 . 29 5.7 建立对订单企业的调研论证机制 . 29 5.8 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 . 30 参考文献 . 32 结 语 . 35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36 致 谢 . 37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工业化转型期的到来, 知识对于经济增长的作 用越来越显著,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人才和 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的教育, 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侧重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职业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探讨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成为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出路。我国从 1998 年尝试订单 教育, 至今已有 14 年, 面临时代的新形势, 各类高职院校都积极探索和创新 “订 单式”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培养人才规格、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知识技能 结构、教学内容与方法、学习成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符合社会对 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其次, 我国近几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严峻、 就业难的问题突出, 高职 “订 单式” 人才培养生产出的人才却能一枝独秀,以强大的专业对口性保持较高的就 业率并得到学校和企业的青睐。更有大学毕业生“回炉”重炼,重新接受职业教 育培训以获得高薪工作。这都充分证明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强大的生命力和前 景。因此,如何从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对于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成果 目前,国内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研究的文献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研 究方向: 1. 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起源及发展进程 孙天福在订单教育刍议中,阐述了“订单教育”的涵义概念,分析了其 实践模式,并对具体开展的基本步骤和条件进行了探索。他提出,“订单教育” 这个新名词是 2002 年由一所民办高校西安欧亚学院和人人乐公司共同促生 出来的。 此外, 他还提出了 “订单教育” 的基本要点, 即 “何处取得订单” (where) “谁争取订单 (who) ” 和“采取什么教育形式 (what) 1” 。 高秋香著的高校订单教育的产生、现状及趋势中指出,“订单式”人才 第一章 绪 论 2 培养是高校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 产生的全面覆盖学生的选拔、 培养、 考核和就业的全程协作的办学模式。文章还分析了国内外高校订单教育的规模、 途径以及不同点,并以此推断出了职业教育领域中订单教育将日益发展、本科和 研究生教育领域订单教育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美好前景2。 李开勤等在订单式教育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中,系统的阐述了短期 培训教育模式的演变过程, 引申出了 “订单式” 人才培养的概念, 详细分析了 “订 单式”人才培养的特征、运行机制及其与其它职业教育模式相比的优势。作者还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必须适度超前发展, 从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 发展战略目标,展望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光明前景3。 黄岩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与传统培养模式的比较中重点分析了“订单式” 教育的特点,通过比较其与传统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考 核方式等诸多差异,论证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势及其在提高职业院校毕业 生的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 这些文章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起源、特点、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 行了总结和探讨。尤其对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称谓由来,呈现给我们清晰的 脉络,即从“定单教育”到“订单教育”再到“订单式”培养最后到“订单式” 人才培养。 2. 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条件及过程研究 张宏伟在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研究中,以河北能源职 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代表,对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订单式”人 才培养的兴起、内涵以及其迅猛发展和获得认可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系统的阐述。 文章还具体的从订单的确定、培养专业的调整、订单学生的选拨、订单学生的职 业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综合的分析。此外,作者还结合该学院 在专业调整和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提出了改革教学组织模式和考试 方式等的具体建议5。 迟毅男在“订单式”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条件的探讨中简要论 述了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并具体从企业的需求与支持、学校的学科 和专业优势、教育信息网络及咨询机构的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岗位针 对性明确的课程内容与教材体系的设置、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教双证” 的教学体系这七个方面来重点论述了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条件6。 胡昌荣在高职“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研究中明确了“订单式 校企合作” 的内涵,并阐述了其基本流程:第一,确定订单企业并与之签订订 单协议;第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第三,组建合作管理机构,拟订人才培养方 案;第四,选拔合格学生,建成“订单班”;第五,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第六, 第一章 绪 论 3 采取科学的培养方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第七,优选毕业生安置就业。这七个 环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因情况而发生变化,这种培养模式仍需不断探索7。 这些文章基于实践经验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以及如何有效地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 关于“订单式”人才培养有效运行机制的探索 秦国萍在从“订单式”到“订单导向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探究中职 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中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一方面在订单获取等方 面受到外部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还存在着内在弊端:即由于订单教育的岗位指 向性过于明确而可能引起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培养。 作者针 对这种缺陷提出了“订单导向式”的培养模式,即以一种反映地区行业需求、适 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 “虚拟订单” 为导向, 引导学校按照企业对岗位群的要求, 以能力为本位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这种模式不仅注重学生具体岗位技能的培 养, 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塑造,更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 力和职业生涯发展8。 张永良、张学琴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探索阐述了“订单式” 人才培养的内涵,描述了其在运行中面临的困境,并据此提出了改进的机制。这 些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完善可行的企业调研论证机制,对“订单式”人才培 养合作企业的具体情况展开调研,防止由于“订单”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引起的诸 多问题。二是对订单学生实施选拔入班和末尾淘汰制度,保证动态管理。三是培 养方案实行学校和企业初定、社会行业专家委员会论证和修改的双重论证机制, 既要保证培养内容的社会适用性,又能体现具体职业岗位的匹配性。四是不断探 索,总结规律,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向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向发展9。 李明在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中提出,目前高职“订 单式”人才培养仍然没有大规模展开。究其原因,是因为“订单式”人才培养面 临着诸多问题, 如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全面支持、 校企双方合作的意愿不一致等。 据此他提出了加强政策统一规划和引导、组建职教集团、校企双方建立起全程而 全面的合作关系、政府牵线,企业和学校共同建立网上职业指导系统等具体举措 来建立起合作的长效机制,使“订单式”人才培养永葆生命力10。 这些文章通过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在实施中面临的难题,探讨了“订 单式”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和长效实施机制。 4. 关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韩浩在对“订单教育”模式的冷思考中分析了“订单教育”的模式分类, 重点论述了其在运作的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诸如建设雄厚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保证教学效果、实行“召回制”,对不合格毕业生进行再次培养等具体 第一章 绪 论 4 措施11。 管友桥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中提出, “订单式” 人才培养的理论意义重大,却在实施中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即“四个不对称”: 第一,校企双方对于“订单式”培养的热情不对称,校方热情高,而企业往往兴 趣不高。第二,职业学校的师资、设备等办学条件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对教学 资源的高要求不对称。 第三, 学校长期 “战略式” 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短期 “战 术式”的人才目标之间的不对称。第四,政府政策的积极倡导与无保障性的过硬 措施出台的不对称。作者进而从正确树立办学理念、政府搭建平台、出台保障政 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等若干措施,以促进”订单式” 人才培养走出实施难的困境12。 这些文章指出了“订单式”教育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 解决方案和改进模式。 5. “订单式”教育的经济学和法学分析 张杰在高职教育“订单式”校企合作交易成本构成研究中概括了高职教 育 “订单式” 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的涵义。 文章以经济学上的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 选取了典型案例,采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订单式” 人才培养中职业学校与企业的交易成本的构成及成因, 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诸如 加强制度建设、支持性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出台等降低其交易成本的方法13。 苏金浩在高职教育中“订单式”培养的法律规制研究中分析了高职教育 中 “订单式” 人才培养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纠纷问题, 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以进行较为全面的法律规制:第一,遵循一定原则对“订单”各方的权责义务进 行法律规制。第二,对“订单”合同进行形式、内容以及签订程序上的规制。第 三,对“订单式”的培养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和督促,及时调整思路。第 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成为系统的法律体系14。 这两篇文章独具视角, 分别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提出了如何从经济学的角 度降低“订单式”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如何从法律角度完善“订单式”培养的 法律规制。同时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了违约现象的原因和解决措施,防微杜渐,有 利于校企合作的有效进行。 1.2.2 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没有“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说法,但它的实质体现即是校企合作。从这 个角度而言, 国外存在多种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 如德国的 “双元制” 模式, 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 厂”模式等。 第一章 绪 论 5 1.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dual-system),意指青少年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同时 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学习的职业学校义务教育。 这是一种把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以专业技术工 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培训制度 15。 “双元”有两种含义,一是代指培养主体的双元化即“学校”和“企业”, 二是指代学生身份的双元化即“学生”和“学徒”。德国双元制模式中包括两个 学习场所(企业和学校),两种经费来源(企业和国家),受教育者有两种身份 (学徒和学生)。70 年代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延伸向高等教育领域,在 整个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州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加入学院的董事会参与决策16。 德国双元制模式具有教育紧密联系实际、完善的“双师型”队伍、完备的法律法 规保障等优点,给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借鉴,但是也存在着学校对企 业过分依赖、对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适应能力差、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落后于 时代发展等缺点。因此,必须加以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 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 “三明治”教育模式,也叫“工读交替”模式。即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 规定某些固定的学期为学生工作实习的时间,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 实习并获得一定报酬。其学制主要分为长期(在学院学习和在企业工作的年限都 较长, 一般为 3 年或 4 年) 和短期 (6 个月) 两种。 长期的培养方式, 分为 “1+2+l” 或“l+3+l”两种:同样是学生先到企业工作一年,然后去职业学校学习课程, 一般为 2-3 年,课程结束后依旧回企业实践一年,学习两年的为“1+2+l”模式, 学习 3 年的为“l+3+l”模式。此外,还有一种应用较少的模式:在四年的学习 期间,第 3 年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另外 3 年皆在学校学习理论。 3.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对合作教育的基本界定是: “合作教育是把课堂学 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 学 生工作的领域是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的。 合作教育通过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 来提供渐进的经验。合作教育是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间的一种伙伴关系,参与 的各方有自己特定的责任17。” 美国的合作教育始于 1906 年的辛辛纳提大学工程学院。该工程学院教务长 赫尔曼.施奈德提出:如果要把一名学生培养成一名工程师,就需要为这名学生 提供工程师的实践机会18。他创建了第一个合作教育计划,该计划吸纳了 27 个 学生参与,这些学生分成两组:当一组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的时候,另一组在当 地工厂参加工作,一周后,两组学生互换位置,如此“学工交替”循环下去。后 第一章 绪 论 6 来,这种模式得到发展和完善:学生在入学后,先经过半年的课程学习,随后以 两个月为周期,循环进行学校学习和企业实际操作,一直维持到毕业前半年,恢 复到校内讲授课程的模式,完成毕业。近些年,美国高校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采 取措施优化合作教育模式。如制定和实施合作教育计划;对教师、学生和雇主参 与合作教育做出了针对性规定等。 4.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新加坡在借鉴“双元制”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建立了具有 自身特色的双元制模式“教学工厂”。即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采用情 景模拟的方式,把学校按照工厂的模式办,把工厂按照学校的模式办,呈现给学 生的是类似工厂的生产环境, 学生通过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重点性的技能教育训 练,学到实用性高的知识和技能19。“教学工厂”的模式强调实用性,把具体 岗位技能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实践证明,该模式为为新加坡的经济建设提供了 专业的技术性人才,输出的毕业生受到雇主的青睐,为经济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教学工厂模式以其明确的岗位针对性和培训的短期见效性, 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5.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echnical and furthereducation institute, 简 称 tafe 学院 )校企合作是指以行业作为校企合作的牵线搭桥者,以行业的需 求为导向,力图使行业的作用贯穿到 tafe 学院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中的模式。 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校企双方发起合作意愿,搭建起双方合作的桥梁;校 企双方共同商讨合作计划,并征求合作小组的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培养过程 和考核评估等20。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是一种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它在建立市场监控体制、 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体系、 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等方面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 通过以上分析,以往的论文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概念、特点、实施条件、 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都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 对于国外校企合作的 实质模式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本文在学习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 “订单式”人才培养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总结,在阐述“订单式”人才培养 的概念、特点、意义、实施条件和实施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在实施中存 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绵薄的意见。 第一章 绪 论 7 1.3 研究意义 1.3.1 本文的理论意义 1. 丰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内涵 当前,“订单式”人才培养已经在我国职业院校得到广泛实施,它的良性发 展,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本文对于前人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出了 该培养模式本身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完善措施。 有 助于深化对该模式的认识、增强其可操作性,同时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进 一步的理论支持,更有助于为校企双方在订单式领域的长期合作提供理论架构。 2. 推动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高职教育招生困难、教学模式陈旧的背景下,“订单式”培养使招生、培 养、就业实现了一体化,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做到了产学研 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渠道,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加适应行业对人才的 需求。对于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推进高职院校 相关配套改革、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加速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构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3.2 本文的实践意义 1. 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完善实施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完善 “订单式” 人才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得到更多、更好的“订单”,也有利于企业得到所需 的人才。同时,也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2. 推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订单式”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了企业、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地位, 但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障碍,影响和制约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向 前发展,对于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极为不利。本文针对现 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并为解决该模式实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些 建议,对于建立校企互动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1.4 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笔者通过图书馆实地查阅资料、阅读大量书籍文献、利用中国 知网下载相关研究成果、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广泛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对校企合 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相关专著和期刊进行了 第一章 绪 论 8 归纳和整理,同时查阅了国外的相关理论。在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 基础上,细心请教了导师及同学,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对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全部内容进行了较深层次的了解。分析了其成功经验和存 在的问题及导致问题的原因,为本研究的深入打下了基础。 比较研究法:笔者在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 对中外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搜集文献中的内容进 行了筛选,取其精华,补充自己的绵薄的见解。 历史研究法:笔者用历史的视角,来分析“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由来,由最 初的“订单教育”发展为比较完善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自该模式产生就对我 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某些不 足。本文回顾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完善方案,展望了该 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美好前景。 1.4.2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第二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概述 9 第二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概述 2.1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兴起及概念 2.1.1 “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我国的兴起 刘东华根据已有文献资料对“订单教育”的起源进行了推断,认为其实在 1998 年,大连工人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就采取“订单教育”的培养模式使 1200 多 名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随后长沙环球职业中专、江西蓝天职业技术学院等民 办职业院校提出了“以销定产”的培养模式,使“订单教育”模式得以宣扬发广。 随后,西安欧亚学院等学校积极尝试,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使订单教育 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 2002 年,人人乐公司和西安欧亚学 院共同促生出来了“订单教育”这个新名词。本文所提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从概念上来讲,是从早期的“定单教育”演变到“订单教育”最后演变而来的说 法。 2.1.2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概念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近些年来在我国职 业教育模式改革实践中异军突起。我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分为三类:第一种 模式是直接订单, 即职业院校直接与用人企业签订订单, 在培养过程中进行合作, 并无其它结构的介入。根据实施时间又可以细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学前订单,在 学校开学之初,企业指派专业人员进入学校对学生进行筛选选拔,并与校方共同 协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学中订单,即对新生进行一年的理论知识教育后,在第 二学年进行学生和订单企业的互选,并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 企业顶岗实习。 三是毕业季订单, 即在学生临近毕业时, 企业到学校里选拔人才, 再根据企业的需要和选拔结果,与学校签订订单,对学生进行较短时间的培训, 这实质上是一种岗前培训契约。第二种模式是间接订单,即学校与职业中介机构 或者中间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后,这些中介机构或企业根据各企业 的要求,按岗位需求和学生专业对毕业生进行重新分配。这种模式中企业和学校 之间没有直接沟通,因此校企合作的性质体现的不强。在此过程中,中介机构体 现的是一种桥梁的作用,将毕业生介绍或派遣到新单位21。在实际应用中直接 订单用的较为广泛,本文所涉及的”订单式”人才培养统一是指学前订单模式。 具体来说,“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与用人 单位共同签订订单协议,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在师资、技 第二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概述 10 术、设备等办学条件方面合作,并进行校方和企业的双重评价考核,学生毕业后 直接成为订单企业的员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产学结合。 这种培养策略, 能够从根本上保证高职学生学习内容的岗位针对性和职业技 能实用性,同时也解决了岗前培训问题,使大批高职毕业生顺利进入人才就业市 场,提高了就业率。从社会利益来讲,更好的实现了高职教育直接为国家和地方 的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包括四部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教育资源互补,共同培养人才, 针对具体岗位要求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企业按照订单协议安排毕业生就 业。 2.2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 2.2.1 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对人才的总要求,是人才培 养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 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 2 号)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 “培养拥 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同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 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16 号) 中进一步指出: 高职教育 “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两个文件明确了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即高等性、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正是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订单培养”中 体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与它 培养的人才具有技能实践性。岗位技能是学生贴近职场、直接适应企业需要的优 势所在,由于“订单式”培养是由企业针对岗位待定需求提出明确的岗位人才需 求, 学校直接参考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标准、工作流程来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 划,完成按照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要求实施教学,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而确保了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和具体岗位职业能力的明确性, 也符合了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的客观规律。由于具体的岗位技能要求细致明了,因 此学生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教师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 业利用共同资源联合培养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毕业后直接到该岗位就业。 第二章 “订单式”人才培养概述 11 2.2.2 培养内容的实用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培养内容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具体 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和依据,体现了实用性、针对性、典型性、适用性和鲜明的 时代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尤其强调实践环节,突出了具体的实践操作技能,保证 了职业适应能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一上岗就能熟练的进行工作,因此有效 的增强了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2.2.3 培养过程的协作性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 养方案,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内容由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制定。 二是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与学校合作, 提供相应资源,并参与人才质量考核和评估。 首先,校企双方代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式”培养条件下,校企 双方是一种合作和双赢的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为了保证订单培 养的毕业生真正达到目标岗位的要求,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企业应该全方 位、深层次地参与订单人才培养过程22:与校方沟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为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对课程的内容、结构、比例和总体课时做 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参照培养目标,配合学校进行考核等。 其次,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主要包括校内外师资以及实训资源的相互配合。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使得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企业生产实际, 企业需要派出理 论知识丰富同时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企业专业人员到学校授课, 并指导学生到企业 顶岗实习,达到校内理论教师和校外实训教师的相互补充,也达到校内理论教学 与校外实习实训互补、补充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结构的目的。这种模式将企业和 学校以“订单”的形式紧密融合起来,利用优势全面的教育资源,使学校与订单 企业、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结合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的“育人共同体”。 2.2.4 就业途径的便捷性 目前整个高职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亟需一大批专业人才,但企 业有时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人才;另一方面,我国从 1999 年进 行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持高不下,2003 年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就达到了 212 万人,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神经科病人的饮食护理
- 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心得课件
- 房地产年度汇报
- 《荷叶母亲》说课件课
- 鞋厂跟单工作总结
- 了不起的轮子课件
- 辅导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 乳酸酚棉蓝染色课件
- 《罗斯福集邮》课件
- 服装店设计汇报
- 广告标识牌采购投标方案
- (高清版)DG∕TJ 08-59-2019 钢锭铣削型钢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 2025年浦发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培训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学校“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2024年秋季全学期)
- 仪表设备管理实施细则
- 磷化工工艺流程
- 2025云南红河州红投永良矿业限公司招聘2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新入职教师法律法规培训
- 数字经济与就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