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绿色空间结构的建设探索.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绿色空间结构的建设探索.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绿色空间结构的建设探索.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绿色空间结构的建设探索.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绿色空间结构的建设探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摘要】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经济构成呈现出多元化,对 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制度较为 完善的东南沿海地区,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共同推动着 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背后,自 然生态却被日益破坏,城市的人居环境也在慢慢恶化,城市 交通拥挤,城市绿色空间日渐被侵吞,城乡差距扩大等等。 这些都是伴随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城市规划 的 角度,阐述了中外人们追求城市与自 然的 和谐发展的过 程,并提出城乡绿色空间的概念,进一步探讨了城市结构与 城乡绿色空间的相互关系。 【 关键词】 城市化城乡绿色空间结构形态复合绿心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g r e e n s p a c e i n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a r e a s i n t h e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b s t r a c t u n d e r t h e p u s h o f ma r k e t e c o n o m y , t h e e c o n o m y o f o u r c o u n t r y f o r m s p l u r a l i s m o f d e m o n s t r a t i n g , p l a y a e n o r m o u s r o l e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c i t y .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t h e s o u t h e a s t c o a s t a l a r e a w h e r e t h e s y s t e m o f m a r k e t e c o n o m y i s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p e r f e c t . p u b l i c - o w n e d e c o n o m y a n d p r i v a t e o w n e r s h i p e c o n o m y a r e p r o mo t i n g t h e e c o n o m y , s o c i e t y , c u l t u r e o f t h e c i t y t o d e v e l o p t o g e t h e r . b u t , b e h i n d u r b a n h i 蜘 s p e e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n a t u r a l e c o l o g y i s d e s t r o y e d d a y b y d a y , t h e l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t h e c i ty i s w o r s e n in g s l o w l y t o o , u r b a n t r a ff i c j a m , t h e u r b a n g r e e n s p a c e i s a n n e x e d d a y b y d a y , t h e d i s p a r i ty i n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a r e a s i s e x p a n d e d e t c . . a l l t h e s e f o l l o w t h e q u e s t i o n a p p e a r i n g i n t h e u r b a n e v o l u t i o n . t h i s p a p e r i s in t e r ms o f 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h a v e e x p l a i n e d c h in e s e a n d f o r e i g n p e o p l e p u r s u e t h e c o u r s e o f t h e c i ty a n d n a t u r a l h a r m o n i o u s d e v e l o p me n t , a n d , p u t f o r w a r d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t h e g r e e n s p a c e i n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a r e a s , h a v e p r o b e d i n t o t h e u r b a n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i n t e r r e a c t i o n o f t h e g r e e n s p a c e i n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a r e a s f u r t h e r . k e y w o r d s ur b a ni z a t i o ng r e e n s p a c e in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a r e a s s t r u c tu r e s h a p e c o m p o u n d g r e e n - h e a rt 1 、城乡绿色空间概念的提出 1 . 1 、问 题的 思考 2 0 0 3 年初, 笔者参与了一项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绍 兴市绿心 ( 镜湖新区) 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在现场调查踏勘、 资料收集分析以及与政府部门交流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对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感性认识。 绍兴市,民营经济十分活跃,城市不大,实力却超强。 2 0 0 3 年,已跻身 于中国 经济总量3 0 强城市。中国 城市综 合 竞争力第 2 4位的排名更显示出城市发展的强劲增长潜力。 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区位和交 通环境的不断改善,激发了中心城市扩张的内在要求。1 9 9 9 年绍兴市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拓展了市区发展的空间;而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标志着绍兴市由 “ 山会平原”时代进 入 “ 杭州湾畔”时代,城市形态由单一中心向组团式结构的 转变: 古城越城区, 西北面的柯桥组团, 东北面的袍江组团, 北面的滨江组团。四 大组团 中间是 5 4 k mz 的“ 城市绿心 , , 即项目研究的对象。由此,构建大城市框架已拉开序幕,绍 兴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快车道,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发展时 期。 伴随着城市高速的发展,城市新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 来,如城市空间只是在行政区划层面扩大而城市组团间缺乏 有机联系,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着突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 绿色空间日益遭到侵蚀 在形成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同样看到了其他处于城市化 水平上升趋势的中国城市建设大都是以大量牺牲生态环境 为代价的, “ 蓝天黯然,碧水不绿,青山变色” ,城市乡村优 美、宜人的环境正在离我们远去。虽然媒体和多数规划部门 经常提出 “ 可持续发展” 、 “ 生态优先式的建设” 等等 “ 时髦” 语汇,但是实际操作中仍是在走 “ 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 城市化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 了 环境污 染、生态失衡、 资源短缺、 物种绝灭加剧和其他一系列问题。 在城市空间上表现出城市中心区过度的高密度、高强度建 设,边 缘区 低密度蔓延, 并且与乡村 形成对 立的二 元结构, 害 裂城乡之间的有机联系。 随着方案进一步深入,对方案中绿色空间 ( 即规划的绿 心)的思考愈加深入、思考对象也扩大到绿色空间、城市结 构等,一些困惑也渐渐变得明晰:对于像绍兴这样的一个组 团城市,它四大组团中间的绿色空间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 是放任 自 流还是积极建设?若是建设,那该如何建设?这种 影响城市结构的绿色空间的存在有无普遍意义?绿色空间 古今中外皆有理论、实践,那么这种绿色空间是否是无源之 水? 为了提高今天的生存质量,为了防止将来的子孙再一次 反思今天的建设模式,也为了留给后代一个环境优美、生活 便利的生存环境,因此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 要也有义务继续深入探索城市与自然、人工环境与自 然环境 的和谐关系。 根据 r o b e r t . k. y i n的研究,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五类: 实验 ( e x p e r i m e n t ) 、 调查 ( s u r v e y ) 、文献分析 ( a r c h i v a l a n a l y s i s ) 、历史 研究 ( h i s t o ry) 和案 例研究 ( c a s e s t u d y ) . y i n 同 时认 为研 究 问题可 以分为两类 :描述性研 究 ( d e s c r ip tiv e s tu d y ) 和 解 释 性 研 究 ( e x p la n a to ry s tu d y ) 。 其 中描述性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为得到对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和 表象的定义。谁、什么、哪里、何时、多少等都是描述性的 研究问题。而针对这类问题,调查和文献分析是两种合适的 研究方法。 【 , 因此,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本论文定位为描述性 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和文献分析。通过对以 往的研究 成果查阅,分析占今、中外的城市绿地、园林等绿色空间的 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绿色空间”的概念,并进 一步阐述绿色空间与城市结构之间的几种空间组织关系,结 合绍兴市绿心建设项目进一步阐述绿色空间的建设方法和 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2 0 多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 平也是逐年提高。但是,作为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中心, 城市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破坏。从 我国自身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发展的特点来说, 虽然国内的城市发展正处于上升期,但是问题开始日益暴露 出来,“先破坏,后治理”仿佛成了国内城市发展的一个潜 规则。落实在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中的思想就是盲目追求经 济发展第一,追求g d p ,重视人们物质家园的建造,而往往 忽视城乡居民的精神家园的建设。 在“科学技术至上”、“人类中心主义”文化观、价值观 的支配下,人们日渐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忽视了自然 在给予的同时也在限制着人类的发展。因此,自工业革命以 来,中西方许多城市理论学家、社会学家、城市规划学者等 一直在探讨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共处, 寻求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础上的城市理想空间结构。 1 2 、国内外绿色空间的发展 城市中的绿色空问( g r e e ns p a c e ) 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美化城市景观、为居民提供舒适的游憩活动空间,是现 代城市和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与载体。近代城市的 质变是随着大工业出现的。早在1 8 世纪,由英国产生的工 业革命席卷世界各地,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工业化、 城市化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地模式的同时,也造成城乡 环境严重破坏,城市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在1 8 2 0 一1 9 f ) o 年之间,大城市 的破坏与混乱情况简直和战场上一样,工业主义,1 9 世 图1 1 英国风景式庭园 罔i 一2 法剧古典同林 纪的主要创造力,产生了迄今从未有过的极端恶化的城市环 境”“1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任何事物皆有两面性:工业 革命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同时对城市这一物质载体 来说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由于工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 通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不断集中,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 市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城市居住条件恶劣,城市环境不断恶 化,城市问题变得日益尖锐与复杂,其结果必然是城市整个 环境质量与城市运转效率的急剧下降。为此,人们开始探索 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在解决有关城市生态环境问 题上进行了种种探索,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奠定了强有力的 基础。聊 笔者以为,先辈们的探索是对一种“度”的研究,是对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关系的探求,当某一历史阶段 的城市发展方式、建殴力度小于自然承载力时,城市可以继 续得到较快的发展,直至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平衡,然后城市 发展模式进行适当调整与自然再次形成平衡,它们之间是动 态平衡的关系。 1 2 1 、国外城市建设中绿色空间规划思想的发展 f 一) 工业革命前的绿色空间建设一1 8 世纪以前 1 8 世纪工业革命以前,由于处在农业社会,城市规模较 小,不存在大规模、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人工环境与自然 之间的矛盾不突出。人们往往通过营造小块园林来进一步改 善人居环境,如帝王的苑圄、行宫、游园,官宦富豪的私家 园林、平常百姓的庭院。城市绿化通常用小规模造园的手段 即可满足人们对绿地空间的需求,如远占旧约时代的伊甸 园,占埃及法老的庭园,占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希腊的神 庙林园、伊斯兰池庭花园、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法国古 典园林、英国早期的规则式庭同和晚期的风景式花园等等。 所有这些园林绿化皆足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体现出的 罔i 3 英国摄政公周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绿色精神的追求。 ( 二) 近代城市建设中的绿色思想及理论一1 8 世纪初至1 9 世 纪初 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工业与人口的集中以及资本主义的 卣日性、阶级对立及营利观点,使得近代大城市盲目发展, 功能布局混乱,市中心远离自然,城市失去生态平衡,再加 上大工业本身的污染,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居住条件日益 恶化。因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 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绿色空间对城市 生活舒适性的重要性。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引起城市结 构的深刻变化,从而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了近 代各种规划理论的产生与探索,其中包括针对城市与乡村、 人造建筑空间与自然开敞空间的关系提出了各种规划思想、 学说和建设模式,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实践摸索,为后来的 城市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思想基础和经验、教训。 l 、英国近代城市公园的出现和公共地系统 1 8 3 3 年,英国议会首次提出应该通过公园绿地的建设来 改善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在其后的几十年间建造了大量的 对市民开放的城市公园,如摄政公园( r e g e n tp a r k ) 、伯肯 黑德公园( b i r k e n h e a dp a r k ) 等。1 9 世纪城市公园的发展, 为公园绿地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1 9 世纪中叶爆发的公 地保护运动与1 9 0 6 年制定的开放空间法( o p e ns p a c ea c t )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当时,世界上还 没有“绿地”的概念。开放空间法确定了开放空间是指 “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园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 率不超过1 2 0 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末利用土地”。“1 开放 空间的概念后来传入日本,促使了日本“绿地”概念的形成。 2 、法国巴黎城市改造中的公园建设 t 8 5 3 年,巴黎行政长官奥斯曼( o e o r g ee - 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 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 较好的区 域。【 ” , 前者主要包括公园、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和附属绿地;后者主要包括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森 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 地、山体、林地等生态景观绿地。城市绿地是从城市自身土 地建设利用的角度出发,是 作为 城市功能用地的子类别而存 在的, 有明 确的界限范围。 其主 要特点 是要求其用地以 植被 为主要存在形态,注重绿 地的生 态价值、 环境效益。而 “ 城 乡绿色空间”则于 城市市 域和区 域的角度对待绿色空间,它 包括城市绿地所划分的绿地类型,并且包括城市建成区内部 虽不记入绿地指标,但对城市生态有改善作用的其他用地内 部的绿色空间以及其他用地里的农业生产用地、 水面、 山体、 林地、草地、湿地等 它所强调的是城 市与乡村结构协调发 展以及城市发展空间结构的可持续性、合理性。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沈德熙与熊国平在 “ 关于城市开敞绿色空间”一文中提到 “ 城市规划工作者应把绿色开敞空间当作城市有 较多人工活动参与形成的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的非建筑覆盖的空间的集合,即与人工建设系统相对应的广 义绿地系统。注重空间的内在质量而不是外在形式,关注其 在协调城市与自然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其具体用途可以是多 种多样的。绿色开敞空间由城市绿地、专用绿地、生态绿地 组成。三种绿地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构成城市完整的多用途 的绿色开敞空间,它们既有各自的使用功能,又共同对城市 的生态环境起积极作用。”文章作者在理念上已经把绿色空 间和城市人工建设空间区别开来,并了举出实例,从中可以 看出其所谓的 “ 城市开敞绿色空间”和本文的 “ 城乡绿色空 间”理念有相似之处。但这里笔者认为 “ 城乡绿色空间”的 概念更能表达城市人工建设空间与自然的空间结构关系,更 能表达出区域统筹发展的观念。 1 . 3 . 2 、组成要索: 城乡绿色空间主要是由城市绿地、水域和其他用地中的 一些不宜城市建设的、覆盖有绿色植被的土地,后者虽不记 入城市用地平衡,但对城市的生态、空间环境也起到积极作 用。 1 )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 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 同时兼其健全生态、 美化景观、 防灾减灾、应急疏散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建设 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2 ) 、生产绿地 为城市绿化服务,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 子的各类圃地,也包括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不参与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生产性绿地。 3 )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 设置的,其功能是对 自 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 减弱作用,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因所在位置和防护对象 的不同,对防护绿地的宽度和种植方式的要求各异。 4 ) 、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 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 地 。 5 ) 、其他绿地 指的是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生态、景观、旅游和娱乐 条件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 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一般是植被覆盖较好、山水地貌较好或应当改造好的区域。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 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 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其中城市绿化隔离带包括城市绿化 隔离带和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 6 ) 、水域和其他用地 在城市用地分类中,此类不记入城市用地平衡。但是对 于城市的空间组成和绿色空间建设来说,此类用地却不可或 缺,包括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因地质不稳定、 易受灾害影响、建设难度大或代价高的弃置地,其包括坡度 太陡的山地、地震断裂带、洪泛地区、潮汐带、易滑坡地、 沼泽地等。1 2 1 1 _ 3 3 、功能特征: 绿色空间是大自然演化的产物,它有着自身的属性,为 地球的生物圈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出现人类活动后,自然 的绿色空间被赋予r 更多的功能属性。城乡绿色空间能有效 地调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自然环境容量,为城市持续健康 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类使其发挥了 更多、更大的作用,使其更好的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 1 ) 、生态功能 城乡绿色空间在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城市环境 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城市这个人口高度密集化和土地高度集约化利用的区域中, 城乡绿地系统具有净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城市 “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少 自然灾害、涵养水源、美化环境、消减噪音以及提供城乡野 生动物生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 2 ) 、保护功能与控制功能 城乡绿色空间可以保护城市肌体,综合防治灾难。作为 安全隔离带,它能有效抑制火灾的蔓延:作为疏散场地,它 能提供避难救援的场所;作为流动的“绿色水库”,它能防 洪蓄水,保持水士;此外还可成为历史文化遗存和城市之间 的缓冲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合历史遗存保护,能延续历 史文脉,体现文化传承,有效保护历史文物景点,协调保护 与发展的关系。 城乡绿色空间可以完善城市结构,有效过渡城市建设空 间与不可建设空间,阻止城区无序扩张,使城乡有序发展。 艾伯克隆比( a b e r c r o m b i e ) 在大伦敦规划中,用外围3 l 万 h f f 【2 绿色环带( g r e e nb l e t ) 限制城市膨胀、效果明显。其控制 内容有:水源保护地、高压走廊、墓地等基础设施用地的预 留;蔬菜基地、副食品基地、高产农田、果园、苗圃、花圃 等城郊型农业基地的布局;风景旅游区,生物保护区等自然 资源的开发控制;城市通风走廊,防灾隔离带等绿色走廊的 保护。 3 ) 、价值功能 城乡绿色空间的价值可以分为两类:显性价值和隐性价 值。显性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直观、明了,往往是表现在经 济效益方面。如来自大农业( 包括林业) 绿地生产收入与各种 园林绿地的旅游收入。前者主要通过在城市中发展都市型农 业、开辟果园、进行药材生产、创建花卉苗圃等谋取直接的 经济效益,后者主要通过收费公园、娱乐场所的旅游收入获 得。而隐性价值多体现在城乡绿色空间的外部正效应,常常 是反应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城市绿地本 身并不产生利润,但由于城市绿地的存在,导致周围土地的 开发价值j :升,地价上扬,从而隐性表现出其价值;在伦敦, 大多数价格昂贵的居住区是最靠近公园和有行道树的附近, 或者是位于郊区建筑密度低而绿地多的居住区。英国商人们 甚至认为:“绿化就是高价的房地产”。美国曾研究绿地对 居住地产评价是否有效益和作用,并考虑列地产价格影响的 其他因素,发现理想的绿地覆盖可以使地产价格提高6 , 甚至高达1 5 。“”同时,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建设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越来越成为体现城市特色与文明 程度,提高城市竞争力与吸引力,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 途径,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广泛而深远的。良好的绿地系 统不仅可以美化市容、市貌,而且可以陶冶情操,缓解人们 的社会压力与紧张情绪,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 值,其社会功能更是无法估量的。 同时,国内外经验证明,绿地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存在 着相互作用、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 影响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因素,为绿地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 基础和经济保障;而绿地系统的建设又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空 间布局和功能区划,进而影响城市的经济格局。所以,高质 量的绿地系统可以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的复 合系统功能,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4 ) 、景观功能 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城市景观面临的重 大威胁是地方个性与特色的逐渐消失,城市风貌的日趋雷 同。在保留或提炼地方景观特色方面,城乡绿色空间是构筑 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要素。是城市景观的主体,如英国伦敦 在城市发展扩张过程中,适当保留了具有当地乡土特色的自 然景观区块,从而形成了今天伦敦的景观特色:建筑物高度 密集的都市里依然存在着森林、河流与农场。城乡绿色空间 与城市要素结合,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如形成城市轴 线( 北京的中轴线,巴黎的香榭里大道) ;构造视觉走廊( 堪 培垃国会山俯看的议会三角区,芝加哥密执安湖畔的带状公 园) 。 绿色空间在塑造城市地方特色的l 司时也可增添人居环 境的自然魅力。对自然文化内涵的追求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 要目标,它能赋予城市性格特征,唤起市民的乡土自豪感, 而城乡绿色空间正是这一追求的重要载体。 5 ) 、休闲功能 在城市中的绿地众多功能中,明显被人们实际使用的功 能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游憩娱乐、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等 精神生活的需要。城乡绿色空间成为人们日常休闲活动的首 选场所:城市里公共绿地可以为居民提供游玩、散步、锻炼、 社交的场所;专用绿地可以为局部居民提供小范围、短时问 的娱乐、休息、锻炼的场所。生态绿地、乡村农业用地皆可 以为市民提供效游、野营、体验田园的场所。在休闲过程中, 绿色空间还能满足人的自然情趣,回归传统东方精神,传统 东方精神祟尚自然,强调“人天合,法天象地”。孔子日 “仁者乐l j j ,智者乐水”,刘勰在神思篇中写道“登山 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讲的都是人比验自然,观 赏自然的情趣。“5 1 1 3 4 、结构特征 城乡绿色空间在城市、区域的布局结构形式可以分为七 种基本模式:块状、环状、放射状、网状、楔状、带状、指 状。这几种基本类型与城市发展形态密切相关,基本上是与 城市建成区成图底关系。由于城市发展的复杂型,其城乡绿 色空间的布局形式往往是几种基本类型的混合体,而且在城 乡绿色空间规划布局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任 何一个城市的发展形态不同,所受的地理条件限制不同,因 此,城乡绿色空间要园地制宜,结合自身现状和自然条件, 图1 - 1 6 城乡绿色空间基本结构形式 遵循大的布局原则,最终达到形成完整的城乡绿色空间体 系,完善、优化城市结构的目的。 2 、 城乡 绿色空间的 规划建设 2 . 1 、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引入 城乡绿色空间的规划布局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研究内 容,也是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课题。景观生态学理论强调 城市规划要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 整性。因此,将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引入城乡绿色空间建设 研究中有利于更加清楚的从生态学角度认识城乡绿色空间 结构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景观生态学是从生态的角度对城市这一人类活动 的中心进行研究探讨。在城市景观中,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关系是核心,景观要素是基本的组成单元。所以,城市景观 是由若干个以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组 成。( 1s 1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自 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紧 密联系、 融为一体。 2 . 1 . 1 、景观要素斑块、廊道、基质 根据各种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态,其可分为三 种类型: 斑块 ( 嵌块体) ( p a t c h ):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 ( 本 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最明显的斑块如残存 的森林植被、公园等,由于植被覆盖好,外观、结构和功能 明显不同于周围建筑物密集的其他区域。学校、机关单位、 医院、 工厂、 农贸市场等, 也可以视为不同规模的功能斑块。 走廊 ( 廊道) ( c o r r i d o r ) ;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 状土地。城市廊道可以分为两大类: 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 前者以交通为目的的铁路、公路、街道等,后者以交通为主 的河流以及环境效益为主的城市自然植被带等。城市内有些 廊道具有特殊的功能, 如各大城市的商业街, 不仅交通繁忙, 而且是许多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本底 ( 基质) ( m a t r i x ):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 景观功能 卜 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在城市建成区 中,城市景观中占主体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群体,这是它区别 于其他景观之处。人类为了工作、生活之便,建立起各种功 能、性质和形状不同的建筑物,构成城市的主体景观。廊道 贯穿其间,即把它们分割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因此, 城市的 基质是由 街道和街区 构成的。【 生7 , 其实,基 质的 界定 还应视具体研究尺度而定。若将城市建成区置于整个城市区 域背景中进行研究,那么街区就可视为斑块,而基质就应是 大面积连续分布的自然景观或农田景观了。 2 . 1 . 2 、 景观结 构“ 斑块一 廊道一基质”模式 景观结构是指景观要素组成的种类、大小形状、轮廓数 目和它们的空间配置。以景观生态学的观点来分析城乡绿色 空间的结构: 城市公园、游园、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生 产绿地以及块状分布的防护绿地和街头绿地构成斑块。大中 型的绿色斑块作为城市的 “ 绿肺”、 “ 绿心 ”,不仅具有多 种的生态功能,同时也丰富了景观。小型的绿色斑块则可以 作为物种迁移和再定居的 “ 踏脚石”,改善城市景观的视觉 效果,提高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因此小型的绿地斑块是大型 绿色斑块的有益补充。街道绿地和线状分布的防护绿地等是 廊道,建成区的其他硬质建筑部分是基质。廊道绿地的结构 特征如: 宽度、形状、连续性及其与斑块或基底的相互关系 都影响着其主要功能作用,如: 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定 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可对污染物质起着过滤和阻抑作用。廊 道能有机地连结不同地域、不同尺度的绿地,直接影响着城 市绿地网络的连通性及网络结构功能的整体优化。 城乡绿色空间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城乡绿 色系 统结 构来最大地体现其环境、 社会、 经济效益。 景观结 构中常见的就是 “ 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 斑块的规划设计: 斑块包括植物群落、 湖泊、 草原、 农田、 居民区等。因而其大小、类型、形状、边界以及内部均质程 度都会显现出很大的不同。从城市景观生态的角度出发,可 依据面积大小,把绿地斑块分为大、中、小型三类。在城市 绿地系统中,大中型的绿地斑块作为城市的 “ 绿肺”,应该 首先得到保护和建设,能起到综合的生态和美化功能;小型 的绿地斑块作为大中型斑块的补充,相对较均匀地分布在城 市基质中,以提高城市绿地景观的异质性。 廊道的规划设计: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 的线性或带状结构。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景观规划中特别 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具 体地讲,就是要维护城市和郊区景观中自 然残遗斑块之间的 联系,维护城内斑块与作为城市背景的自然景观之间的联 系。这些空间联系的主要结构是廊道。所以,在廊道的规划 中应该很好地贯彻景观规划的连续性原则。 常见的廊道包括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峡谷 和输电线路等。廊道类型的多样性,导致了其结构和功能方 法的多样化。其重要结构特征包括: 宽度、组成内容、内部 环境、形状、连续性以及与周围斑块或基质的作用关系。廊 道常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 ( n e t w o r k ) , 使廊道与斑块和基质 的相互作用复杂化。 基质的规划设计 : 基质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 连续性也最 大的背景结构,常见的有森林基质、草原基质、农田基质、 城市用地基质, 等等。在许多景观中,其总体动态常常受基 质所支配。景观生态学的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为我们提供 了一种描述生态学系统的 “ 空间语言”,使得对景观结构、 功能和动态的表述更为具体、形象。而且,斑块一廊道,基 质 模式还 有 利于考虑景观结 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比 较 它们在时间上的变化。然而,必须指出,在实际研究中,要 确切地区分斑块、廊道和基质有时是很困难的,也是不必要 的。广义而言,把所谓基质看作是景观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 斑块亦未尝不可。另外,因为景观结构单元的划分总是与观 察尺度相联系,所以,斑块、廊道和基质的区分往往是相对 的。例如,某一尺度上的斑块可能成为较小尺度上的基质, 或许又是较大尺度上廊道的一部分。 城乡 绿色系统中, 作为 城市 基质的 商贸区、工业区、居 住区等景观应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使基质处于斑 块和廊道的包围之中。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居民能够最大限 度地亲近自 然, 体现 “ 绿色 城市”的 特色。“ , , 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来看,斑块、廊道、基质可以说是城 乡绿色空间结构形态的三种基本组成要素,对应于空间形态 的点、线、面三种基本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乡绿色 系统中的几种空间形式都是有其生态依据的,而下面从城市 规划的空间布局角度描述的城乡绿色空间结构形态也是由 这三种景观要素组成。 2 . 2 、 城乡绿色空间的 结构形态: 城币的形态结构总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处于不断的 演化之中, 这种演化的空间外在表 现就是城市建设用地的水 平扩张。因而,城市的不断扩展造就了城市的形态结构。 城市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结果。城市化水 平的不断变化也引起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城市化初级阶 段,相对而言城市规模较小、数量较少,且功能较单一,彼 此间的横 向联系较弱。城市的空间形态呈零星的 “ 点”状结 构。当城 市化水平发展到中级阶段时,城市在数量上急剧增 加,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发展尤为迅速。在它们的带动下,局 部发达地区的城市成长更快,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则发育迟 缓。于是形成了城市空间形态上的不均衡布局,沿海或发达 地区的城市从松散的 “ 点”发展成为紧凑的 “ 面”状或 “ 带” 状结构,即所谓的 “ 大都市区”和 “ 超级城市”。城市化进 入高级阶段后,由于城市化水平很高,使得大、中、小各类 城市得以形成体系。地区间的不平衡大大缓解,城市间的交 流 日 益频繁,从而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力。城镇的空间形态进 一步从分离的 “ 面”状或 “ 带”状发展成十分完整严密、相 互交义渗透的 “ 网”状结构,即所谓的 “ 城市镇体系”。至 此,城乡之间的界限己变得非常模糊,一体化的趋势大为增 强。【 , , 】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城市建设用地必然 以不断的扩展来适应这一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城市附近的 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自身经济的发展或是受到城市的经济辐 射也在 自发地 “ 城市化”进而形成向市区扩展的局面。这种 双向的 扩展如果不加以引导, 势必造成城市外部空间的无 序、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城市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城乡绿色空 间作为对城市扩展一种有形的限制手段,与城市的形态结构 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本章将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对于集中板 块式、连片放射式、连片线形式、分散组团式、主城十卫星 城式城市这几种典型的城市结构类型,城乡绿色空间所采取 的结构形式对城市的扩展加以引导和控制。 在对城市形态结构与城乡绿色空间结构的关系进行探 讨之前,有必要先对城市的形态结构、扩展方式加以分类。 根据城市的择地条4 q 和外部环境,城市大致可分为平原城 市、 滨水城市和山 地城市。 20 7 根据城市结构的扩展方式, 城市主要可分为向 心式城市、带状城 市和分散组团 式城市。 根据城市的水平扩展方式,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集中板块式、 连片放射式、连片线形式、分散组团式、主城+卫星城式。 因为本文所讨论的是城乡绿色空间结构,而集中板块式和主 城+ 卫星城式的城乡绿色空间结构具有较多的相似性,所 以 本文将其二者合而为一,以便论述。 2 . 2 . 1 、 集中 板块式城市的城乡绿色空间结构 1 、 集中板块式城市 集中板块式发展结构是城市单核生长的圈层式扩展方 式,即我们通常说的 “ 摊大饼”的发展方式,与伯吉斯构建 的同心圆模式相类似,它以点为中心,全方位地向外扩展。 集中板块式结构类城市是我国现代城市中空间结构最 为紧凑的一种类型。就形成特征而言,其多是在平原地形条 件下,城市空间结构由中心向四周扩展,城市中心的辐射力 非常强,城市中心区和外围功能区组成单块集中紧凑用地, 卫星城镇相对不发育。城 市新辟用地围 绕着原有核心 多 数是老城区,并对原有城市格局加以改造、充实,向周围紧 凑、均衡地不断扩张发展。其主要特征是城市发展以原有的 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近期基础设施投资较小。同时,有利 于增强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但过度的吸引力又有可能使城 市中心区在交通、人口、环境方面不堪重负。这种扩展方式 拉大了城市中的居民与城外自然环境的距离,城市的整体环 境 相 对 较 差 。 e1 集中板块式发展对城市化初级阶段来说,这是一种经济 的发展方式。平原城市在形态结构上多表现为集中板块式, 典型的城市如伦敦、北京、苏州等。 另外有一种与集中板块式结构关系密切相关的结构一 一主城+ 卫星城式结构。城市中心区和部分外围功能区形成 中心城区,功能高度集中,发展较为成熟,另一部分外围配 置在城市周边地区相应的卫星城镇中。主城区是城市的经 济、文化、政治中心,而卫星城镇则是具有某种专业职能的 功能区。这是城市规划干预和引导城市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典 型的城市空间 格局, 如上海、南京等。 u 主城+ 卫星城式结 构中的主城与卫星城是主辅关系,卫星城对主城的依赖性较 大, 卫星城规模较小, 主城数倍于卫星城, 规模等级差别大。 而在城乡绿色空间结构上与集中板块式结构的绿色空间具 有相当的相似性。 2 、集中板块式城市的城乡绿色空间结构 城市扩展方式直接影响着城乡绿色空间的结构。集中板 块式结构的城乡绿色空间结构多采用绿环式结构,周边卫星 图 z - 1集中板块式城市 的城乡绿色空问结构示意 城镇与核心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城乡绿色空间的结构 方式主要是由于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发展,而通过在 城市外围围绕核心城市规划绿环而限制城市呈圈层式不断 地向外扩展蔓延这是一种内敛式的相对静态的结构方式, 城市的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呈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梯度性的 递减,而城乡绿色空间则呈现梯度性递增的变化。 1 9 4 4 年艾伯克隆比( p a t r i c k a b e r c r o m b i e ) 在大伦敦规 划中, 把从市中心起半径4 8 k i。 内, 约有6 7 0 0 k m 的地区划分为 四个同心圆,包括:城市内环,郊区环带,一条宽约1 6 k m 的 绿化带,农村环带。该规划绿带的设置对伦敦城市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绿环概念强调的重点从利用转向控制方面, 它不仅仅是为了提供一系列娱乐景观空间,更主要的是为了 构筑一条限制城市发展的巨大控制环。中心城区的扩展受到 环城绿地的限制,在绿带以外形成了功能相对独立、完善的 卫星城镇。大伦敦规划提出的四个环带( 即城市内环、郊区 环带、绿化环带和乡村环带) 其范围在后来的实施中基本保 留了下来,对完善城市结构、协调与 自 然的关系发挥了重要 作用。此后,设置环城绿化带成为控制中心城区、发展分散 的新城的规划模式。 我国的一些城市在城市总体布局规划中也划定了类似 的绿带, 如北京市, 为实现总体规划确定的分散集团式布局, 北京在城市中心集团与城市边缘集团之间建成了多处大面 积隔离片林。总体规划在四环和公路一环之间划定了城市发 展隔离带,在隔离带内允许发展各种绿色产业,建筑用地控 制在3 - 5 % 。但我国现有的绿带在实际建设和维持中效果多不 理想,甚至最后被蚕食,总结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考 虑得不够: . 边界模糊:绿环边界应结合自然地理特征来设置, 利用现有的河流、 农田、 山体、 生态敏感保护区等划出边界, 是界线能够明显地被识别。这同时也为下一步管理提供依据 和可操作性。 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法律体系与奖惩机制:目 前我国的法律执行机制有待完善,特别是作为审批通过的规 划文本,虽具有法律地位,但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从而,屡 屡被突破就不足为奇了。对于城乡绿色空间这一“软”空间 的保护与控制似乎更加无从谈起,因此,应建立并完善专门 刽对城乡绿色空间建设与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力度, 完善、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有可能使“绿环”得以保存与发 展。 对城市发展趋势缺乏认识,绿环设置过于限制城市 扩张:城市发展受到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与 随即性。规划工作者要深入研究每一个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与未来趋势,为城市的后续发育留有足够的空间。当城市发 展度较高、城市发展相对稳定时,绿环才可得以保留。就我 国国情来说,绿环应结合一定的产、i k 类型布局,如都市农业、 苗圃、公园等等,使其形成自身循环系统,而不是不切实际 地单纯为绿而绿。 2 2 2 、连片放射式城市的城乡绿色空间结构 1 、连片放射式城市 连片放射式结构是我国现代城市中另一种结构较为紧 凑的类型。中国城市因用地紧张、交通设施落后导致了人们 对城市中心区明显的依赖性聚居,这种城市结构的形成机理 与集中板块式结构类城市大体相同,城市外围的各种功能区 围绕中心区呈不均等连片集结,若干方向较为发育,若干方 向较不发育,特别是由于受到若干自然条件( 河流、山丘、 湖泊等) 或特定交通方式( 铁路、公路、河道等) 的深刻影 响,而在城市向各个方向的扩展上表现出特定的不均等性。 2 3 1 我国大多数中小城镇的扩展多是自发地沿着几条由中心 区放射出的交通线优先发展,因而空间上表现为放射式扩 图22 连片放射式城市的 城乡绿色空问结构示意1 展。 放射式的扩展为城市在扩展方向再生睦出新的核心创 造了条件,避免圈层式扩展形成过大的集中城区,中心区的 聚焦作用仍然使旧城的交通负担过重,旧城的运行效率下 降。放射式的发展有其生态优点:扩展轴之间能留出农田、 森林等绿色空间,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为居民就 近提供了游憩场所。放射式轴线的选择对这种扩展方式的成 败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若对城市放射式扩展不加以限制, 绿廊就易被蚕食,与集中板块式结构相互转化,最后仍将回 到城市“摊大饼”式的蔓延。 所以,这类城市的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然条件或交通 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而在各个方向表现出不确定性所造成的, 而扩展轴的选择对城市又有重大影响。此类城市如南昌、合 肥等。南昌是大中城市中受江河、铁路、公路多重影响而呈 现放射状结构的典型;柳州的放射状结构形式,除具有铁路、 河流等交通线走向影响外,还明显地受石山丘陵用地的限 制;合肥除用地、交通等条件影响以外,更多地体现了自觉 的规划意识对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发展的能动作用。“” 2 、连片放射式城市的城乡绿色空间结构 1 ) 、环形+ 楔形结构 城乡绿色空间呈现的环形+ 楔形结构刚好与连片放射式 结构城市相互耦合、相互渗透。环形+ 楔形结构是在城市外 围建设生态绿环的同时,在城市放射轴之间规划楔形绿色走 廊。如莫斯科的规划在城市建设用地外围建有1 0 公里宽森林 公园带,最宽处达到f 2 8 k m ,分出8 条绿楔深入市区,并与 市区各公园建成不问断的绿化系统。 环形+ 楔形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绿廊限制城市在扩展轴之间无序地蔓延甚至粘连,而引 导其沿轴向发展。 图2 - 3 莫斯科城乡绿色空间 图2 - 4 连片放射式城市的 城乡绿色空间结构示意2 楔形绿廊贯通了城市与外部自然环境的联系,成为城市 通向自然的生态廊道,同时,它还拉近了城市与自然的距离, 增加了居民的日常游憩环境。 另外,绿环对各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