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摘 要 本文以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为研究对象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在 20 世纪的获得普遍承认的事实表明传统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已经有所突 破合同模式正由单一的二人模式向二人模式和三人模式 并重发展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涉及三方利益关系该制度所关注的重 点是合同当事人和第三人之间利益的协调或者平衡 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是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概念分析 本章首先对第三人利 益合同进行了一般意义上的界定 明确了第三人利益合同与广义上的 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利益约款的区别与联系将本文所讨论的第 三人利益合同限于狭义上的第三人利益合同层面 该合同并非指第三 人利益约款本身而是指包含了第三人利益约款的原因合同 第二章是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在比较法上的考察 本部分对大陆 法系及英美法系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的起源及目前的制度设计进行 了比较研究并讨论了其制度价值 第三章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讨论 主要研究了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对债权人和债务人以及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第四章是我国合同法 64 条的具体含义进行分析 通过文义解释 体系解释目的解释以及限缩解释得出最终结论即合同法 64 条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完全可以认为是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确认 关键词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权利64 条解释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the research of contract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y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contract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y. the fact that the kind of the contract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zed by the legislation of most of countries or regions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20th century demonstrates that the theory of privities of contract has been thrown up to some extent and the alternative one characteristic of “three-side legal relations” has come into being. the contract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y involves the interest of three parties and aims at the coordination or balance of the interest of one kind or another of the above-mentioned parties. except for the preamble,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as follows first chapt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he contract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y. above all, a general definition of the kind of contract is given so as to make clear the distinction and relation between the kind of contract in a microscope meaning and the pure contract clause. in so doing, the paper limits its discussion and focus mainly on the kind of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contract in the microscope meaning. second chapter give a general insight into the kind of contract from the comparative law prospective.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into the origins and current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of the kind of contract of both continent law and anglo-english law, the paper makes a detailed discussion about its existent value. third chapter centers o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y and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on the study of legal effects of the kind of contract on the creditor/debtor and third party concerned. fourth chapter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e underlying legislative meaning of the 64th article of the current chinese contract cod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textbook explanation, systematic explanation, objective explanation and restrict explanation, the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is, the article can be no doubt regarded as the leg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y in china. key words contract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y, the third partys rights, validity basis of the contract, purpose narrowed interpretation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谷培涛 日期2009 年 1 月 11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谷培涛 指导教师签名顾祝轩 日期 2009 年 1 月 11 日 日期 2009 年 1 月 11 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1 引言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contract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y一般通说是指债权 人与债务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 基于此合同 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向第 三人为给付第三人对于债务人也有直接请求给付的权利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在 20 世纪获 得普遍承认的事实表明合同正由二人模式向三人模式转化该转化不以参与合同 缔结者的人数的增加 而是以受合同效力影响的主体范围的扩张为其特征 即不仅合同当事 人而且非合同当事人的第三人也都受合同效力的直接影响 1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发展和确立过程实际上是对合同相对性原则逐步突破的过程 传统 契约理论认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 是两个以上的特定当事人以其合意建立起来的一种 债权债务关系但伴随商品经济社会的进步商品流通日趋灵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 经过不断的演进和突破 使得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以及类似的三方合同形式逐渐成为独立的制 度并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中都有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相关规定如德 国民法典第 328 条第 1 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合同约定向第三人给付并具有使第三人直接 要求给付的权利的效力日本民法典第 537 条第 1 款规定依契约相约当事人的一方 应对第三人实行某给付时 该第三人有直接对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权利 中国台湾地区民法典 第269条第1款则规定以契约订定向第三人为给付者 要约人得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 其第三人对于债务人亦有直接请求给付之权英国1999 年合同第三人权利法第一 条第三人执行合同条款的权利的规定1.依照本法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合同当 事人的第三人有权执行合同条款 a.合同明确规定第三人有权执行 b.该合同条款旨在让第 三人受益 但是在我国合同法没有具体规定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只有合同法64 条关于当 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 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 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的规定看似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定但由于其条文 过于简约以至于学者间解读不一对司法审判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如有学者认为该条肯 定不是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定要么是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规定 2要么是完全 属于第三人履行规则问题 3也有学者认为 64 条的规定实际上包括了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和第 三人代债权人接受履行这两种情形 4当然 也有学者指出该条款实际上是我国第一次在 法律中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加以确认 5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面对立法漏洞 是采取填补的方式还是采取重新立法的方式 呢纵观学界文章建议立法的居多但是在新的法律出台之前如何解决现实的困境呢 这一问题迫使我们去考虑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在对 64 条进行分析之后本文认为该条含有 规定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意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来填补法律漏洞 使之可以为当下社会所用遵循此思路本文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进行了如下的分析探讨 在得出肯定结论的同时也对未来民法典的制定提供了一点意见 1 张家勇 为第三利益的合同的制度构造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5 页 2 尹田 论涉他契约兼评合同法第 64 条65 条之规定载法学研究2001 年第 1 期 3 房绍坤 民商法问题研究与适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10211 页 4 王利明 合同法新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37 页 5 胡康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12113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2 第一章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概述 第一章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概述 第一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概念 第一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概念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contract for the benefit of third party一 般通说认为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 基于此合 同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第三人对于债务人也有直接请求给 付的权利 6但由于所关注的角度不同 中文著作中关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概念 的表述各有特色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如从债务人立约人的角度出发 以向第三人给付为中心梅仲协先生认为于订约时当事人之一方即所谓 债权人 对他方当事人即所谓债务人 约定应以给付 交与第三人者 此项契约 谓之向第三人给付之约定 7尹田教授认为 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一方将 向第三人为一定给付这种合同即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8从第三人的角度 出发以第三人债权为中心王泽鉴先生认为第三人利益契约者当事人一 方要约人约使他方债务人向第三人给付时第三人因而取得直接请求 给付权利之契约 又称向第三人给付之契约或利他契约 9郑玉波先生认为 向 第三人给付之契约亦称使第三人取得债权之契约或为第三人之契约或利他 契约即当事人之一方约使他人向第三人给付时第三人即因之而取得直接请 求权利之契约是也 10王利明教授也持有此种观点11两种类型的对概念的界定 虽然由于其出发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却在两个方面表现出了一致性其一即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以涉他性和利他性为主要内容的 第三人的权利是基于债权 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合同而直接取得的这也是通说概念的题中之义其二即是学 者们将为第三人利益合同都指向了狭义层面即赋权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理 解和剖析 按照大陆法系的通说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可以按照第三人是否享有债权而分 为简单的为第三利益合同和赋权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两种形式 由此使得为第三 人利益合同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指一切由双方 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当事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的合同至于第三人是否因该合同而 6 如 德国民法典第 328 条第 1 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合同约定向第三人给付并具有使第 三人直接要求给付的权利的效力日本民法典第 537 条第 1 款规定依契约相约当事 人的一方应对第三人实行某给付时 该第三人有直接对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权利 中国台湾地 区民法典第 269 条第 1 款则规定以契约订定向第三人为给付者 要约人得请求债务人向第三 人为给付其第三人对于债务人亦有直接请求给付之权英国1999 年合同第三人权利 法第一条第三人执行合同条款的权利规定1.依照本法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 合同当事人的第三人有权执行合同条款 a.合同明确规定第三人有权执行 b.该合同条款旨 在让第三人受益 7 梅仲协 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64 页 8 尹田 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75 页 9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 月修订版第 131 页 10 郑玉波 民法债编总论三民书局 1993 年版第 391 页 11 王利明 民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12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3 取得对当事人的直接请求权则在所不问狭义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也称真正的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指由合同当事人约定一方向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为给付 而第三人取得对义务人直接请求权的合同 12狭义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仅仅指赋 权型的为第三利益合同 广义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则包括第三人不享有债权的简 单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法国民法典第 1121 条规定在为第三人利益订立契约是为本人订立契 约的条件或者是向他人赠与财产的条件时亦可以为第三人利益订立契约如 第三人表明愿意享有该契约之利益订立契约的人不得撤销之德国民法典 第 328 条规定当事人得依契约订定向第三人为给付第三人有直接请求给付 的权利仔细分析法条所蕴含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大陆法系的为第三利益 合同基本是指狭义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即赋权型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这是因 为 在广义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下 第三人并不一定能基于合同取得直接请求权 第三人虽然可以取得当事人约定的利益 但其所受利益可能仅仅是因当事人约定 的债务人在给付方式上的不同带来的 第三人实际上是替债权人接受利益 同时 债务人也并不一定要向第三人负担债务 第三人仍然可以适用一般债权债务的规 定这不仅没有赋予第三人独立的法律地位也没有突破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所 以不符合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目的价值因此我们认为为第三利益合同应当 从狭义上理解本文也是在此基础上讨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 一般来说基础合同即普通的债务合同只有附加了第三人利益约款才能成 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由此可见第三人利益约款可以看做是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的一个条款正是因为第三人利益约款改变了给付义务方式或给付关系由此导 致二人关系中的法律规则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其结 构应当是基础合同加第三人利益约款 13史尚宽先生认为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其 实质是附有第三人利益约款的合同 除此之外 与其他的一般合同并无不同 14不 过 也有学者对此观点持不同意见 如尹田教授认为 在形式上向第三人给付 履 行的合同常表现为某个合同原因行为中的一个条款但其在法律上应被视 为相对独立的行为只不过其必须依赖于原因行为的存在而存在因此在当事 人缔结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情形他们之间必然存在两个法律行为一是基本行为 原因行为一是第三人利益约款向第三人给付之契约 15王泽鉴先生也认 为所谓第三人利益契约实为买卖赠与保证或保险契约之附款 16对于这两 种见解韩世远教授认为合同中的某个条款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合同看似矛 盾其实不独此处其他如定金条款也可以称为定金合同违约金条款也可以称 为违约金合同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可以在两个层面上使用 即有时指带有第三 人利益约款的基础合同有时指该合同的第三人利益约款 17 但我认为这样是 不确切的因为从多数国家民法典使用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这一表述来 看 将 合同 理解为附有第三人利益约款的合同关系整体具有明显的解释优势 12 参见王利明 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6 页 13 参见胡康生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义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13 页 14 参见史尚宽 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14 页 15 尹田 论涉他契约兼评合同法第 64 条65 条之规定载法学研究2001 年第 1 期第 38 页 16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七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 月修订版第 151 页 17 韩世远 试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对我国合同法第 64 条的解释载法律科学 2004 年第 6 期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4 另外将第三人利益约款从基础合同中分割出去也会将债务人和债权人在双务 合同中处于对待给付关系的双方义务分割开来 破坏他们之间原本自然的对待关 系而必须要借助法律的强制规定才能使之得以维持因此在理论上应当将附 有第三人利益约款的合同整体看做是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18也正如史尚宽 先生所言其基本契约与为第三人之契约之关系虽有主张为两个契约之并存 其间由主从之关系然以两者相成为一个契约之说较为可采 19 综合以上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所谓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应当采取狭义的理 解即是指由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至少一方当事人债务人应向非合同当事 人的第三人为给付第三人或者合同对方当事人债权人因而享有给付请求权 的合同 20 第二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三方法律关系 第二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三方法律关系 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为使债务人对于第三人负担债务在债务人与债权 人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通说称之为补偿关系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称为 对价关系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称为执行关系约定向第三人为给付的人 称为债务人立约人允诺人或诺约人和债务人约定由对方向第三人给付的人 称为债权人受约人约定人或者要约人因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合同而受益 的人称之为第三人或受益人此三方主体相互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关系 向第三人的给付 图 1 21 一补偿关系 补偿关系即为使约定人对于第三人负担债务原因之约定人与债权人之间 18 参见张家勇 为第三利益的合同的制度构造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5 页 19 史尚宽 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16 页 20 但这并不意味着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就因此而应当成为一种单独的合同类型 实质上它仅仅 是一种特殊的法律抽象 是把第三人取得权利的根据或者说来源第三人利益约款与当事 人约定的其他事项给予人为的分离后进行的法律描述 21 张家勇 为第三利益的合同的制度构造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7 页 立约人 债务人 受约人 债权人 补偿关系 执行关系 对价关系 第三人 受益人或债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5 之法律关系 22这一称谓源自债务人对于自己应当履行的给付必须具有补偿 不 过现在有学者认为补偿关系的论证有局限性其只可揭示在原因行为为有偿 行为的情况下债务人同意向第三人给付的原因债务人所为给付可由债权人处 得到相应补偿但不适用于原因行为为无偿行为的情形 23所以一般认为该称谓 在概念界定上也并不算太严密补偿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方式 一附加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双务合同之上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此 时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承担给付对价的义务此合同可以看做是通常的双务合同 的一种变形 以使债务人负担向第三人为给付的义务 从而替代向债权人为给付 如保险合同向第三人交付的货物运送合同等等 二附加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单务合同之上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例 如赠与合同 赠与人与受赠人约定直接向第三人为给付 而代替向受赠人为给付 也有学者认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基础关系并非仅限于合同关系也可 以基于侵权行为而产生如史尚宽先生就认为基础关系可以基于侵权行为而发 生 24对此 王利明先生持相反意见他认为基础关系只能是因合同而产生的 债的关系 不能因侵权而产生 25房绍坤先生也支持这种观点 他进一步解释道 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 基础关系只有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基本合同关系反映出 来才会有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存在在基于侵权行为等原因而产生的债的关系 的情况下债权人使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以代替债权人履行并非为第三人利 益合同问题而只是向第三人履行的问题 26笔者对后一种看法深以为然 二对价关系 史尚宽先生认为为第三人之契约债权人自己不受给付而约使第三人 取得权利之债权人 受约人 与第三人之原因关系 谓之对价关系 27严格来讲 对价是英美法上的一个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对价就是损益广义的对 价不但指对待给付而且指期待利益精神慰藉欲望满足或荣誉名誉地 位以及心理祈求等这里的对价应作广义理解对价关系被认为是第三人之所以 取得第三人给付的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原因关系对价关系的形成原因主 要有两种 一债权人为自己的利益订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对价关系此类对价关 系一般存在于下文所称具有缩短给付性质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如债权人 是第三人的债务人为例外免除其自身债务约定由债务人对第三人为给付或 者债权人为了取得对第三人的债权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在这种情况 下债权人实质上仍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因为债权人能从受益人处获得对价 二债权人为第三人的利益而订立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对价关系此类 对价关系一般存在于下文所称具有供养扶助性质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如 债权人对第三人为赠与的意思使债务人为给付 28 三执行关系 22 史尚宽 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32 页 23 尹田 论涉他契约兼评合同法第 64 条65 条之规定载法学研究2001 年第 1 期第 38 页 24 史尚宽 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32 页 25 王利明 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编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29 页 26 房绍坤 民商法问题研究与适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06 页 27 史尚宽 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32 页 28 史尚宽 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33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6 因执行关系存在于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也有学者称之为涉他关系或者 履行关系 29执行关系实际上即是债务人基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得向第三人为 给付第三人也因此合同而取得直接且独立的请求权的法律关系执行关系是为 第三人利益合同有效成立的必然结果 四补偿关系对价关系执行关系三者间的联系 一补偿关系是基础原因关系与第三人利益约款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补偿关系对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补偿关系 与第三人利益约款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有并存契约说与单一契约说两 种不同的见解 但不论是支持哪一种学说 在补偿关系不成立 无效或被撤销时 无论第三人利益约款是随之消灭或仅产生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抗辩 包括权利不发 生的抗辩权利消灭的抗辩等在债务人对第三人为给付之前债务人都可以 基于补偿关系不存在而拒绝向第三人为给付在债务人向第三人给付之后通说 认为债务人此时不得以补偿关系不存在为理由而直接否定物权的变动 仅能以不 当得利的规定主张其权利 二对价关系是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原因关系具有约束债权人和第三 人的效力但对价关系的有效成立与否并不影响第三人利益约款的成立债务 人与债权人订立第三人利益约款时也不必表明对价关系是否存在对价关系不 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时第三人利益约款的成立并不因此而受到影响也即补 偿关系与对价关系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债务人不得以对价关系具有瑕疵而拒绝 向第三人为给付第三人对债务人请求给付的权利也与之无关仅于债务人对第 三人给付前 债权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将其因第三人利益约款所取得的请求权转移 给自己而已 三补偿关系与对价关系均不存在时债务人履行前可据此对第三人拒绝 给付在债务人已经给付之后可以根据以下两种基本类型分别讨论对于具有 抚养生计照顾第三人利益和对价关系为无偿的合同 债务人可根据不当得利直接 要求受益第三人返还所获利益对于缩短给付为目的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债务 人对债权人债务人对受益第三人可分别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即成立两个 不当得利债的关系但是债务人不能基于不当得利要求第三人直接返还所得利 益以达到平衡当事人包括第三人之间利益的目的 第三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类型及法律特征 第三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类型及法律特征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就是在基础合同当事人之间的 合同之上附加了一个第三人利益约款它是依附于基础合同的存在但又与一 般合同有所区别为了表述这类合同的特征遂将其称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并作为合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加以研究对于这种特殊类型的合同我们可以通 过对其详细加以分类观察以探讨其法律特征 一缩短给付型和供养扶助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王泽鉴先生认为依据其功能可以将为第三人利益契约分为两个基本的类 型一类是以缩短给付为目的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另一类是具有生计抚养照 顾性质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其特色在于合同上的给付自始以归以第三人为目 29 施启扬 契约的订立与履行正中书局 1983 年版第 129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7 的 30按照这种理解 我们将为第三利益合同根据其目的功能的不同概括 为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缩短给付为目的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如债权人受 约人对第三人负有某种给付义务债权人受约人此时可以与债务人立约 人订立一个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约定第三人为受益人那么债权人受约人 就可以不向第三人履行而由债务人立约人直接向第三人履行债务这样其 实就达到了一人的履行消灭了两个债务的效果不仅缩短了给付时间也简化了 履行手续 31第二种是以扶助第三人为目的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这种合同自始 就是以第三人获得利益为其最终目的例如以自己为被保险人以子女为受益人 的人身保险合同这种类型的合同也可以称为具有照顾性质的为第三人利益合 同 32 二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律特征 通过以上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概念的界定和类型的细化 我们可以将其法律 特征大致总结如下 一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含有债权人受约人与债务人立约人约定 由债务人立约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的条款之合同也即其实质是附有第三人 利益约款的合同除此之外与其他的一般合同并无不同 33 二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目的在于使第三人对债务人立约人直接和独 立取得权利为目的这里所指称的直接即按照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性质第 三人的权利自基础合同成立时就已经产生 第三人对债权人或者债务人所作出的 表示其享受由基础合同所赋予的权利的意思表示不得视为承诺 而只能认为是使 该权利得以确定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订立无需由第三人 参加第三人也无需对合同当事人有所承诺所称的独立即只要当事人指定 第三人成为此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受益人他就由此享有独立的请求权如果债 务人没有向该第三人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时 该第三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 债务人提出请求而不需要将其给付请求权转向债权人由债权人代其请求债务 人为给付 三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当事人包括债务人和债权人第三人并不是合同 的当事人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订立过程中第三人既无须参与也无须委托代 理人参与同时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订立事先也无须征得该第三人的同意或 者承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一经成立第三人便藉此享有直接和独立的 权利当然第三人对于该利益有做出接受或者拒绝的意思表示的权利但无论 第三人接受或者是拒绝都不对基础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产生影响 四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涉及三个法律关系即补偿关系对价关系以及存 在于债务人和第三人之间的给付关系 补偿关系是使债务人对于第三人为给付义 务的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对价关系是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 系给付关系即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补偿关系作为基本的原因关系与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补偿关系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时 债务人在给付前可基于补偿关系不存在而对第三人拒绝给付对价关系不成立 30 王泽鉴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七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 月修订版第 131 页 31 王宏 为第三利益合同的效力与违约责任载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第 1 期 第 131 页 32 韩冰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基本问题思考载法治论丛2005 年第 4 期第 96 页 33 史尚宽 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14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8 无效或被撤销时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不产生影响 五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对第三人的行为能力并没有特别的要求由于第三 人并不是基础合同的当事人其行为能力的欠缺与否对合同的效力并不产生影 响所以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人都可以成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第三人 而且第三人的范围也不应当受到限制第三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可以是缔结合同时已经存在的人也可以是未来的人如胎 儿设立中的法人 34 第四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与其他具有三方关系性质法律制度的 区别 第四节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与其他具有三方关系性质法律制度的 区别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法律制度始终和其他三方关系法律制度处于相互纠结的 状态可以说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法律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过程就是一个确立和 其他三方关系的界限的过程 35因此 为明确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基本制度功能 就有必要先廓清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与其他三方关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与代理的区分 在代理制度中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代理法院等有权机关的 授权指定代理或者法律赋予的代理权法定代理为代理人的利益独立与 相对人为一定的法律行为被代理人由此取得法律效果代理人并不是合同的当 事人被代理人才是合同的当事人代理制度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主要区别 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订立合同时行为人发出意思表示的名义不同在代理制度中代理人 以第三人被代理人的名义为一定行为而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债权 人是以自己的名义与债务人订立合同的 二订立合同时第三人的授权或同意的效果不同在代理制度中代 理人与相对人所签订的合同要发生效力代理人就必须取得第三人被代理 人的授权或者经不在场人被代理人事后的追认否则就会导致效力 的不确定而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合同的效力要么不需要不在场人受益 人的参与要么只需要第三人受益人对利益表示接受但不管第三 人受益人接受与否合同的效力在当事人之间都是确定的 三合同的当事人不同在代理制度中合同的当事人是第三人被代 理人与债务人而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并不是合同的当事人 因此虽然代理制度中有三方参与却仍然是二人模式但为第三人利益合 同是真正的三人模式 四订立合同时不在场人的责任不同在代理制度中第三人被 代理人作为合同当事人根据合同性质的不同在合同中既可以只享有权利 也可以只承担义务或者同时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代理加于其身的是整个 合同关系而非仅仅是利益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尽管第三人受益人可 34 美a l科宾科宾论合同王卫国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99 页 35 参见张家勇 为第三利益的合同的制度构造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7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9 能同时承担与利益或权利有关的附随义务或不真正义务但总体而言合同 授予他的只能是利益而非义务或责任 36 二与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区别 所谓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也称为不真正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有学者 称之为履行承担或恩惠行为即仅是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第三人并无向 债务人请求给付之权利 37即是指债务人应债权人要求 将债的标的物向第三人 为给付但是第三人不能直接向债务人请求给付的合同如甲从蛋糕店定一生日 蛋糕约定某日请店主乙将该蛋糕送至其朋友丙家这类合同便称之为经由被 指令人而为交付的合同一般认为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与为第三人利 益合同的区别主要在于 一第三人的法律地位不同在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情况下请 求权仍为债权人所享有债务人基于债权人的指令而向第三人为给付第三人并 不能取得对债务人的直接请求权因此就第三人的法律地位而言一方面其法 律地位类似于债权人给付受领行为的代理人一旦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即发 生其向债权人交付的同样效果即债务人的债务因清偿而归于消灭另一方面 与一般为债权人受领给付的代理人不同被指令人并非以债权人代理人的身份 以债权人名义受领给付而是以自己的名义受领给付与此相反在为第三 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直接的请求权关系换句话来说第三 人根据该合同而实质上已经成为债权人的债权人一旦第三人受领债务人的给 付在第三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为买卖合同或其他让与所有权的合同关系时 第三人即直接从债务人处取得标的物所有权而债权人基于与债务人之间的原 因关系而负担的给付义务即因第三人取得并实现对债务人的请求权被当然抵 销并归于消灭 38 二第三人利益约款的地位不同在不真正的第三人利益合同中有 关向第三人交付的约款仅仅是作为合同关于债务履行方式的约定 因此如果当事 人变更此约款属于合同条款的一般性变更合同成立时间则以原合同为准而在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允诺的目的在于利他一旦该允诺发生 变更则整个合同都会有所变化具体情况则又有如下不同 1如果只是变更受益第三人但没有涉及利他性质条款的变更则视为一 般条款的变更以最后成立的合同为准 2如果是撤销了债务人对第三人允诺则构成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实质性 变更此时原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或者成为不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或者成为普 通合同 三债权人的地位不同在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合同中第三人是作 为债权人的特殊辅助人帮助债权人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合同当事人仍然是合同 债权人和债务人第三人只是债权人的辅助人他并不享有独立的请求权而在 真正的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享有独立的请求权一旦债务人没有向第三人 履行或履行不适当第三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债务人提出请求 四债务人违约的后果不同在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的情形由于 第三人不享有对债务人直接的给付请求权所以如果债务人未按债权人指示向 36 参见张家勇 为第三利益的合同的制度构造法律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8 页 37 林诚二 民法债编总论体系化解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469 页 38 尹田 论涉他契约兼评合同法第 64 条65 条之规定载法学研究2001 年第 1 期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10 该第三人为给付行为债务人应对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第三人无权对债务人提 出履行请求也无权对债务人主张违约责任如前例甲指令蛋糕店将其订购的 蛋糕在指定日期交付给其朋友如果乙蛋糕店未向丙给付只能由甲向乙蛋糕店 提出履行请求及主张违约责任但丙无权提出同样的请求与此相反在为第三 人利益合同中因第三人对债务人享有直接的请求权故当债务人不向其为给付 时第三人得对债务人请求履行及主张违约责任 五第三人拒绝受领的后果不同在经由被指令人而为交付合同中 当事人之间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做出履行只是在履行方式上做出了改变 即由 原来的向债权人做出履行改为向第三人做出履行如果第三人拒绝受领债务人 仍然应该向债权人做出履行而在真正的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如果拒绝享 受权利此时原则上该合同应被视为自始给付不能而不生当事人期望的效力约 定人和债权人可以依照双方原有的对价关系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当事人在合同 中另有约定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约定或者规定来办理 三与信托的区别 大约从 18 世纪开始英国上诉法院就已不止一次地确立了这种观念合 同利益可以构成信托财产据此衡平法通常运用信托来放宽普通法对第三人利 益契约中的第三人权利的严格限制做法是在适当场合下承认第三人利益契 约中债权人所允诺给予第三人的利益可以作为权利上的财产chose in action 以信托方式持有 如债务人明确表示将为了第三人利益而以受托人身份与债权人 订立契约则该第三人利益契约被认为设定了有效信托 39 英美法系合同法学者一般认为信托合同属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日本与我 国台湾地区信托法学者明确指出信托契约具有第三人利益契约的性质 40史尚 宽先生也认为信托合同在以第三人即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人为受益人的情形下属 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41 虽然史尚宽先生的观点可资赞同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信托与为第三人 利益合同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 一设立的基础不同信托的设立可以基于合同遗嘱或者信托宣言宣 言信托甚至可以直接依法律规定而设定法定信托或者考虑也或者不考虑 当事人的意思而由法院强制推定成立信托归复信托或拟制推定信托 42而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第三人受益是基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合同 二信任关系存在与否不同在信托中受托人与受益人或委托人与受托 人之间存在信任关系并以此信任为基础但是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合同 中的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需要与第三人有这种信任关系 三受益权的性质和效力不同信托本质上是一种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相 结合的复合行为因此受益人既可以对受托人享有债权请求权又对信托财产 享有物权请求权受益人的受益权兼有债权和物权两种属性 43而为第三人利益 合同原则上以债权为主对于物权只是有限制的类推适用 四受益人行使权利的方式不同在信托中除非委托人信托人本身也 39 周小明 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3 页 40 方嘉麟 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台湾月旦出版社 1998 年第 2 版第 321 页 41 史尚宽 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19 页 42 周小明 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5 页 43 英f h劳森b拉登财产法施天涛梅慎实孔祥俊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 版社 1998 年版第 56 页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 11 是受益人的情况委托人不得请求受托人履行原则上仅有受益人才可以请求受 托人履行 44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 债权人与第三人均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债 务 五变更撤销权不同信托一经设立除非经受益人同意委托人和受 托人不得撤销信托当然在设立信托时委托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保留撤销信 托的权力而不损害撤销前受益人已经取得的利益 45相反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中在第三人权利确定以前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协商撤销或者变更第三人利益 约款不过一旦第三人利益确定后就不得再变更或者撤销了 四与德国美国类似制度的区别 德国法上有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制度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是德国现 代判例与学说所创设产生的指特定合同一经成立不但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 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债务人对于与债权人有特殊关系的第三人也负有注意保 护的附随义务债务人违反此项义务就该特定范围内的人所受的损害也应依 合同法原则负赔偿责任 46在美国法上也存在着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制度 具体 在 1952 年颁布的美国统一商法典u. c. c. 2-318 有所规定出卖人明 示或默示之担保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