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研究 法学硕士论文摘要 专 业民商法学 研究方向民法商法 作者姓名李 晨 指导教师傅鼎生 教授 很少有一种制度像不当得利那样历经 2000 余年仍然对现代经济有着重要的影 响但在民法上它确实曾被人忽略物权行为被视为不当得利存在的理由我国由 于不承认物权行为所以不当得利的功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从我国对不当 得利的直接规定仅有民法通则中的简单几个条文可见一斑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当得利制度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尤其在经济繁荣的 发达国家许多关于不当得利的著作文章相继发表出版学者们对不当得利的 研究也渐入佳境 在中国不当得利制度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当人们提到不当得利时能 想到的就是三句话一方受损一方受益受益没有法律上的理由似乎这三句话 就能涵盖不当得利的全部内容 比较法是法律研究的一个很好的视角我国的法律研究也多是学习继受国外 尤其是德国法的学说及规定对不当得利的研究也同样如此德国法学家对不当得 利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不当得利类型化理论他们将不当得利分为两种类型一个 是给付不当得利另一个是非给付不当得利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他们不仅 注重对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的研究也特别注意不当得利内部的逻辑研究以求理清 不当得利制度的理论基础和适用范围 2 在这一点上英美法与大陆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独特的案例法审判体系英美 法的学者们对不当得利研究着重于概念上的分析其中尤以对利益的判断为重中之 重对利益的概念不仅有描述性的还有实质性的 对利益的判断标准不仅有客观的 还有主观的 其中 运用了不少原则比如 好管闲事 推定信托 自由接受等等进 入英美不当得利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鉴于我国目前对不当得利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尤其是对其构成要件的一般原则 缺乏系统的论述本文目的旨在通过对两大法系的比较研究尤其是对英美法的介 绍分析完善我国的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的规定主要对构成要件中的受利益 和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求构建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一般原则 3 the constructive conditions of restitution abstract author name: li chen majoring in: civil and business law main specialization: civil and business law mentor name: professor fu dingsheng there is few legal system, such as restitution, experiencing more than 2000 years still can make such big influence to the modern society. but it really once has been an ignorant part in civil law. real right behavior is regarded as the reason for restitution. in china, lack of real right behavior so the function of restitution is been seen quite little. through such few sentence in civil law we can find this problem.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function of restitution increase dramatically, especially in those developed country. restitution become popular again. many books, essays on such topic are published. scholars develop the study on restitution to a high point. restitution never is a useless or meaningless system; its function is accepted by the modern society. but in china restitution still is an ignorant part, the recognize of restitution still limited to the three sentence: one party get benefit; the other party get detriment; there is no legal reason for the benefit. it seems only these three sentences can cover the whole meaning for restitution. comparative law is a good perspective for legal study, the study in china is often used in such a way. chinese legal study is usually inherited the continent law, especially the germany theory, the study to restitution is in the same situation. german scholars biggest contribution to restitution is that they stylize the restitution. they divided restitution into two categories. this division clearly reflects that they not only give us the condition for restitution, but also notice the inside logics in restitution. 4 such effort is made to make clear the theory foundation and its useful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is point, there is total difference between ango-english law and continent legal system, for the special case law system the latter focus the very concept of benefit. the judgment of what is the benefit is the center of this question. the concept of benefit is not only on descriptive sense but also on substantial sense, the judgment standard is not only objective test but also subjective test. in their study of restitution quite a number of principle are used, for instance obsciousness, constructive trust, and free acceptance etc. studying the ango-english restitution it seems we entered into another world. the study in china is still with some problems, especially as to the constructive conditions. the thesis mainly tries to make a comparative work between the continent law and the ango-english, especially the latter one to introduce, analyse. 7 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研究 导 言 民法上很少有一种制度象不当得利那样渊源流长历经 2 0 0 0 余年的演变 仍然对现行法律的解释适用具有重大的影响 1 大陆法系的不当得利制度乃罗马法所 开创历史悠久而英美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却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才得到承 认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 d a w s o n所言英美法上的不当得利r e s t i t u t i o n 概念 体系诸多混淆法律适用难以预测 2 关于不当得利的概念规则都散见在合同法 信托法等不同的法律部门直到 1 9 6 6年英国的 g o f f和 j o n e s发表了 t h e l a w o f r e s t i t u t i o n一书, 首次将分散在英国各部门法律中的不当得利规则汇集成了一个完 整的体系不当得利作为一个新的法律领域才受到认可这也被视为是英美法发展 上的重大成就现在不当得利在英美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并逐渐成为学者们 讨论的热门话题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大陆法还是英美法不当得利都以其特有的 功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同时在理论上对不当得利制度的研究在两大法系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不当得利的研究现状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自 1 9 3 4 年奥地 利学者 w i l b u r g提出非统一说以来判例学说的主要争议就在于不当得利请求权是 否 具 有 统 一 的 原 则 而 发 生 的 统 一 说e i n h e i t s t h e o r i e和 非 统 一 说 ( t r e n n u n g s t h e o r i e ) 1 9 5 4 年 v o n c a e m m e r e r教授以 w i l b u r g的见解为基础建立 不当得利类型化的理论发展形成了现代不当得利法德国学者除了给付不当得 利外还特别重视所谓侵害他人权益的不当得利e i n g r i f f s k o n d i k t i o n , 并以由 于非当事人的原因而产生的不当得利为其研究的重点日本不当得利法的发展深受 1 王泽鉴 债法原理 第二册 不当得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版第 7 页 2 dawson, unjust enrichment (1951), p.112; “serious and growing confusion in analysis, a lack of overall intelligibility, and much difficulty in prediction”. 8 德国法及德国学说的影响以财产损益变动的直接性为重要研究课题在英美法系 不当得利法首先在美国得到了发展其中最著名的三本著作是 s e a v e y 和 s c o t t 起草 的 1 9 3 2年返还法重述1 9 5 7年 d a w s o n的不公平得利法和 1 9 7 8年 p a l m e r 的 4 册 返还法但对不当得利制度研究的真正勃兴还是在英国1 9 6 6 年英国 g o f f 和 j o n e s的返还法首次把散见于英国各部门法律中的返还法汇集成一个完整的 体系1 9 8 5年 p . b i r k s的返还法引论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返还法理论体系近年 来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判例在若干重要问题上比英国法有更大的 发展从英美法系的判例汇编中也可以看到大量的返还法案例在劳埃德海事和 商事法季刊等法学刊物上经常发表有关返还法的论文和判例评论综上所述 各国学者对不当得利的研究已趋于成熟研究的重点也趋向于如何使其适合现代经 济的发展 3 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相比之下我国的不当得利研究就显的相对薄弱 表现在1 体系尚不完整目前的研究较为分散很少从整体上或不当得利的构 成要件上进行深入的探讨2 研究较为独立 现在的研究多是旨在完善不当得利 制度内部的问题与其他制度的联系如无权处分善意取得物权行为债权行 为等还不够3 研究多集中于大陆法系尤以对德国法的研究为盛相比较对英 美法的学习则较为薄弱系统的研究不多 比较法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它可以拓宽范围较狭小或较抽象的领域从而 发现隐藏着的法学理论 4 我国法学的发展也多赖于比较法上的学说继受学说继受 与我国法学的发展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一个在法学方法上值得重视的问题本 文旨在通过对两大法系尤其是英美法的不当得利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抛砖引玉开 阔眼界以求构建我国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的一般原则写作当中感到资料不多 且涉及甚广实笔者学力难胜惟望可为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乃敢 求教于师长同仁 3 granham virgo , the principles of the law of restitution,1999, p35. 4 hanoch dangan, unjust enrichment a study of private law and public valu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5 9 第一章 不当得利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不当得利的语义分析 法律意识和法学是对法律存在的能动反映它同语言符号须臾不可分离 5不当 得利这一法律事物终究应通过语词表达和理性认识诸形式来划定自己的法律意 义 不 当 得 利 (enrichissement sans cause, ungerchtfetigte bereicherung, unjust enrichment),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到损失的事实基于此种事 实在受利益人与受损失人之间产生的以利益返还请求权为内容的法律关系称为 不当得利之债 不当得利制度之所以没有一出现就得到广泛的承认,部分原因在于各国私法上 的大多数权利来自合同或他方的侵权行为一般很容易理解合同与侵权行为这两个 法律领域所论述的情况但是对于既不是以合同为依据也不是以行为为依据的所 谓无因得利或不公平得利请求权就很难从字面上知道其内容这是因为 无因得利包括各种各样的不同情况其共同之点就是既不是合同也不是侵权 行为 在大陆法上历史的发展也有力的证明了给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下定义是困难 的不当得利源于罗马法但在罗马法中并没有不当得利的一般概念和原则 6仅 有各种具体的返还诉权condictio制度condictio 在罗马法上为对人诉讼actio in personam ,主要包括 非债清偿之返还 condictio indebiti ,目的不达之返还 condictio cause data non secuta,违背善良风俗之返还condictio ob turpem causa,不法原因之 返还condictio ex injusta causa还有无原因之返还condictio sine causa等等 这种情况随着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撰开始有所改变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对不当得利制度的概括统一持积极的态度也较为灵活新法典的基础是罗马法 5 沈宗灵 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第 114 页以下 6 王泽鉴 债法原理 第二册 不当得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8 页 10 学家 pomponius 提出的不得损人利己的格言这不仅成为了十七八世纪自然法关于 不当得利的理论依据也是现代法学者灵感的来源 7真正的统一是由德国法学家萨 维尼来完成的他第一个统一了各种来源于罗马法的请求返还之诉condictio可 后来德国法学家不能驾驭不当得利的一般原则就试图为不当得利描绘特定的理由 及相应的具体规则但他们并没有采用罗马法列举各种 condictio 的做法而是试图 建立一种新的体系即不当得利类型化理论从罗马法时期的 condictio到不当得 利的类型化期间经历了千年的历史不当得利面纱才被渐渐揭开为世人了解 在英美法上不当得利一直散见于准契约quasi contract信托等制度中直到 近来学者们才开始讨论它的一般规则关于不当得利的定义在法律上也有不同的 表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unjust enrichment 和 unjust benefit从词法上看两者的含义 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是 enrichment财富强调的是财产的实际增加而 benefit 利益则强调利益本身并不以有形财产的增加为唯一标准但它也强调利益必 须是可用金钱衡量的因为返还通常是以金钱的方式来实现的关于这两个概念的 讨论将在下文展开 8对英美法不当得利制度的研究困难在于他们没有统一的不当得 利概念规范不当得利返还之诉的法律被称为返还法the restitution law,而英国 法认为返还法the law of restitution所依靠的原则只有一个不公平得利原则 (the principle of unjust enrichment)9所以对不公平得利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就显得 尤为重要了在英国对这一原则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 sense 它只强调不公平认为不公平是贯穿整个返还法始终的这一解释使不公平 得利原则(the principle of unjust enrichment)在面对不当得利救济时很难成为一个明 确的法律原则事实也证明在许多不当得利返还案例中仅仅空泛的判断被告是否 在不公平的情况下取得得利几乎已成为不当得利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制度的最大 7 王泽鉴 债法原理 第二册 不当得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9 页 8 详见本文 19 页 9 goff an jones, the law of restitution (5th edn., london: sweet an maxwell, 1998),p67. 11 障碍 10因为这样的判断过于抽象 欠缺具体的判断标准hamilton 大法官在 baylis v. bishop of london 的 dictum 中写道在二十世纪法官对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 公平这样的模糊概念再也不能随意的调整 第二种是本质性的substantive sense 另一种人们更容易接受的解释是substantive sense既构成要件说它可以作 为决定返还请求时的法律依据要适用substantive sense必须回答 4 个问题 1 被告是否得利 2 得利是否来源于原告的损失 3 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属于不当得利返还的法律原因grounds 4 被告是否有可以抗辩的理由 总的看来大陆法与英美法关于不当得利的定义基本相同只是大陆法更强调 结构上的完整通过不当得利的类型化从逻辑上严格限制不当得利的定义而英美 法更注重从概念上分析他们几乎没有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也没有无法律上原 因这一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不公平unjust 这一抽象的单词所以英美法更 关注对利益的研究认为得利不应只包括有形财产的增加只要是可用金钱衡量的 得利都是利益本文认为对不当得利定义的分析应吸收两大法系各自的优点从 不当得利的类型化和对利益的重点分析来确定不当得利的概念 第二节 不当得利的立法例 一罗马法上的不当得利 历史的回顾有助于了解不当得利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罗马法并没有统 一的不当得利制度古罗马的宗教和道德规范要求诚实的人应把不属于自己的东 西归还给原主这项规定被引进了十二铜表法到大法官时代不当得利请求权在 10 granham virgo , the principles of the law of restitution,1999, p9. 12 罗马法上称为 condictio是对人的诉讼actio in personam以请求给付特定标的物 为诉讼内容 11古罗马法学家认为 任何人取得财产或者金钱利益 应当有正当根据 凡无正当根据取得财产致他人损害的该人有权诉请返还后世法学著作概括罗 马法的这一精神为不当得利 condictio 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1非债清偿的不当得利condictio indebiti 2目的不达的不当得利condictio causa data non secuta3违背善良风俗的不 当得利condictio ob turpem causa4不法原因的不当得利condictio ex injusta causa5无原因的不当得利condictio sine causa在罗马法上由于物权行为无 因性所产生的违背公平的后果才导致了不当得利请求权制度的发生但是在罗 马法并没有统一的不当得利请求权 二法国法上的不当得利 法国民法典不同于德国民法典和瑞士债法典没有对返还不当得利 制定统一的条文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国法上没有不当得利的规定法国民法典以准 契约的形式处理非债清偿的问题1.因为错误或者故意而受领不应当受领之物者对 给付人负返还其物的义务第 1376 条2.因为误认对他人负有债务而清偿之者对 债权人享有请求返还的权利第 1377 条3.以非债清偿而请求不当得利的返还负 返还义务之人应当返还原物原物返还不能应当返还原物的价金如受领清偿之 人有恶意还应当返还原本自受领清偿之日起的利息或者果实第 1378 条 12 尽管法国法上没有独立的不当得利制度但是法国的民法学说和判例却创设和 发展了独立的不当得利制度在 19 世纪末法国民法学者奥波利aubry和莱兀 rau 主张不当得利请求权的一般原则 试图创立统一独立的不当得利制度 其后 法国最高法院在 1892 年审理的 boudier 案件的判决中依照自然衡平原则首次官 方承认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独立地位 11 王泽鉴 不当得利台 三民书局 1991 年版第 4 页 12 李浩培等译 拿破仑法典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第 189 页 13 三德国法上的不当得利 德国民法典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共计有十一个条文在普通法时代德国以 各种单独诉权解决一定范围内的利益归属1881 年德国民法系采普通法的体系设 个别的不当得利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批评于第二次草案德国设立了不当得利 的一般原则及若干特别类型 德国民法典第 812 条规定i 无法律上的原因由于他人的给付或依其他方 法而有所取得者应负返还之义务法律上之原因嗣后归于消灭或依法律行为 的内容给付所欲达成之结果不发生也应该负返还义务ii 依契约所为债务关系 存在或不存在的承认也应认为给付在一般情况下因物权行为取得标的物权利 的人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能够保持其所取得标的物的权利自应返还给无法律上的 原因而为物权行为的相对人所以德国法上的不当得利制度 以给付行为产生的 不当得利为基本目的但是不当得利发生并不以物权行为引起者为限在给付 行为之外因为无法律上的原因也可能发生同样的问题例如德国民法典第 816 条所规定之无权处分他人财产而发生的不当得利 四我国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我国的不当得利制度作为一项独立的债法制度源于民法通则的规定民法 通则第 92 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 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学者对该条的解释是没有法律上的根据取得利益 致使他人受损害为不当得利构成不当得利应当具有三个条件1没有合法 依据包括没有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2取得了财产上的利益3致他人遭受 了损害该条的规定实质上确立了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的独立地位使得不当得利 成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 我国民法不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标的物的给付是否发生物权或者 权利变动取决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是否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不成立 14 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当事人由此所为给付不发生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因此在我 国也不存在因物权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得利但是不当得利的适用不以给付标的物 所有权的移转为条件而以利益的得失有无法律上的原因为条件所以不当得利制 度在我国仍然具有较为广阔的适用余地 第三节 英美法不当得利的理论基础 尽管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察不当得利的历史发展但不当得利的历史对我们 理解现代不当得利制度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特别是理解英美法的返还法即不 当得利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如何得到全面承认的 13 一默示合同理论 关于不当得利的理论基础英美法历史上主要有两种理论最早的就是默示合 同理论返还法来源于英美古老的诉讼格式尤其是在十七世纪发展起来的因欠债 允诺产生的诉讼indebitatus assumpsit这种诉讼的要点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 按照自然法与公道原则要求被告进行返还这一特点抽象的自然法和公道原则 就使欠债允诺之诉indebitatus assumpsit变得扑朔迷离 14其实返还的请求依据完 全可以被不公平得利the principle of unjust enrichment这一更为具体的原则代 替但直到二十世纪中期原告的请求依然建立在被告是否有默示的偿还债务的允 诺之上过分强调允诺和默示合同理论成为了返还法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最大 障碍对默示合同理论的运用给不当得利这一问题打上了准合同的烙印最终 使它成为了合同法的一个部分尽管如此最终返还法还是从对合同的依赖中解脱 了出来这发生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判例australia ltd. v. barclays bank ltd法官在判决书 中写到:这些为了满足古老的格式诉讼而创造出来的合同的变体准合同在如今 13 jacksons the history of quasi-contract in english law (cambre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6),p68. 14 barry j 在 william lacey (hounslow) ltd. v. davis 的判决中说到 在这些准合同的案子中法院将探究案情的 真相并从中确认是否有默示的偿付允诺而不在去研究当事人在履行工作提供服务时真实的想法 15 不应再被使用这些古老的幽灵带着他们中世纪的锁链站在公平正义的大道上 法官们应该做的就是义无返顾的踏过去 15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即使在当事人之间 没有默示的合同返还不当得利的请求也可以得到满足但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 英国反对将默示合同作为返还的原则这并不阻碍原告引用默示合同提起诉讼 australia ltd. v. barclays bank ltd 这一案例只是除去了默示合同在英国法上神秘模糊 的面纱它并没有否认在符合事实的情况下把默示合同作为一种诉请的理由 二不当得利理论 第二种理论是 mansfield 法官提出的不当得利理论mansfield 法官具有广博的 大陆法知识他在不当得利法发展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著名的 moses v. macferlan 1760 2 burr 1005 9一案中说到这种诉讼的要点在于根据案件情 况来看被告是基于自然正义和衡平的联系来返还金钱的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被 告的得利是不正当的unjust尽管他未明确使用不当得利一词但他放弃了默示 合同理论取而代之以返还不当利益责任来确立准合同责任这个观点明显受到了 大陆法的影响而且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但这一理论在 19 世纪诉讼形式被侵权和合 同的二分法代替时受到了挑战因为被划分在准合同项下的各种诉讼很清楚不是 侵权诉讼所以把它们划分为合同的观点也得到了历史的支持从而不当得利的 标准又因此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运用进入 20 世纪mansfield 的观点越来越受 欢迎goff 和 jones 在对英国准合同进行了彻底的研究后已把不当得利原则看作 是准合同的理论基础而在美国不当得利已得到广泛的承认并被认为是除合同 和侵权之外的第三种民事责任基础 16 虽然不当得利理论的提出为英美返还法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基础但在一些 问题上仍存在混乱的不确定状态后来barker 教授提出了矫正主义的理论通 过矫正某些不正当的交易可以迫使被告放弃其侵权行为所带来的利润即使某些 15 australia ltd. v. barclays bank ltd. 1941,p83. 16 granham virgo , the principles of the law of restitution,1999,p27. 16 侵权行为并未导致直接经济损害但这一理论极易混淆不当得利法与损害赔偿法 仍有待考验 第四节 大陆法不当得利的理论基础 不当得利发展 2000 余年来 关于不当得利制度的理论依据出现了各种学说如 正法说相对关系说权利说侵害权利说等等但衡平观念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 的地位罗马法学家 pomponius 所说的任何人都不得从他人的损失获得利益是 遵循自然的衡平这一思想不仅成为十七八世纪自然法关于不当得利的理论依据 而且也是现代法学家灵感的源泉 17衡平观念对于民法学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 献促成了不当得利请求权制度的形成如上文所述罗马法上并没有统一的不当 得利制度到了 18 世纪衡平观念促使自然法学派将罗马法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扩 张适用于无原因给付以外的事由企图建立适用不当得利制度的一般原则即不得 以他人的损失谋取自己的利益 18大陆法各国民法关于不当得利制度的一般规定 均 基于衡平观念无论在德国日本还是台湾地区都有很多支持者其原因是衡 平这一概念比较模糊它作为法律制度的理论根据虽说缺少积极的意义但却很 难有破绽但正如奥地利法学家韦伯wilburg所说衡平也者乃在表示由严格 之形式法到弹性法由硬性的规则到个别精致化的发展不当得利请求权曾艰辛地 借助于衡平思想成为一项法律制度业经制度化的不当得利已臻成熟有其一 定之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正义与公平应该功成身退 19德国法系也对衡平作出了 批评它极易引起危险的误解在不当得利的诉权中必须予以否定 20不当得利制 度的适用不能固守衡平观念甚至直接运用衡平观念来解决不当得利问题而应该 注意识别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识别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及其效果则更具意义 17 王泽鉴 债法原理 第二册 不当得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版第 19 页 18 史尚宽 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69 页 19 王泽鉴 债法原理 第二册 不当得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版第 19 页 20 渠涛编译 日本学者对不当得利的最新研究载外国法译评1993 年第 4 期第 78 页 17 由于前述各种学说没有掌握不当得利所具有的广泛而多方面的构造或象衡平 说那样始终只提供了一个模糊暧昧的理论根据日本学者加藤雅信又提出了箱庭 说 21 箱庭说认为,对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成立与否及”法律上的原因”的有无的判 断,是以构成财货移转基础依据的法律关系是否存在为基本条件,而且这种构成财货 移转基础依据的法律关系不仅贯穿于民法典,而且在民法以外的商法,民诉法,行政法 等与财货移转有关的各个领域中也广泛存在.总之,不当得利中”法律上的原因”就是 与财货移转相关的财产法体系的”箱庭”(缩影),也是判断有无法律关系的标准.这一学 说旨在论证不当得利法可以统一把握为不当得利勾画出一个立体构造 纵观两大法系关于不当得利的理论发展可以发现两者还是有区别的英美法 重在分析得利是否正当而大陆法却在无法律上原因作文章 第二章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关于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两大法系都有自己的规定在英美法上最初这部门 法律散见于各部门法中而且对它的规定又过于抽象不确定同时在英国它还过 多得受旧的诉讼格式的影响以及衡平法上传统救济的支配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 影响了不当得利一般原则的出现 22但美国 返还法重述restatement of the restitution law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象在第一条就开宗明意地规定了返还法的基 本原则即任何人无正当理由而获利致他人受损害的都应负返还责任根据英 美法长期以来的实践构成不当得利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方获利获利是在他方 受损的情况下获得的受益人继续保有该利益是不正当的 而在大陆法系构成要件唯一的区别是第三个因素英美法上的不正当变成了 没有法律上的原因不正当明显较之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范围更加广范这里有一点 需要注意大陆法的构成要件涵盖了整个不当得利制度而英美法的构成要件却将 21 参见渠涛编译 日本学者对不当得利的最新研究载外国法译评1993 年第 4 期 第 76 页以下 22 沈达明编著 准合同法与返还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1 页 18 权益侵害不当得利restitution for wrongs排除在外 23即英美法不当得利构成要件 主要针对不公平得利的情况 他们认为对于权益侵害不当得利 restitution for wrongs 不需要满足三要件中的不正当只要有权益侵害出现就构成不当得利 按照德国民法典第 8121条一个因他人的给付或其他方式没有法 律上的原因在使后者损失之下受领其物的应返还后者可见在德国不当得利 请求权也有三个要素取得是没有法律上的原因的曾得到某物是在使另一人遭 受损失之下取得的德国法认为上述要素中第一个最重要因为不当得利制度设立 的主要目的就是调整物权行为所造成的弊病但实际操作中德国法对第二个要素特 别注意即被告曾经得到某物他的总财产取得了某项得益包括劳务或占有单 是取得权利的机会是不够的例如在不动产登记册上的登记 24德国学理的多数派与 最高法院判例又曾加上了第四要素得益必须直接从原告流如被告手中即不是通 过第三人的总财产流入得利者的总财产 25但后来这一要素有了变化 德国法最终放 弃了此项要求现在关于因给付返还之诉只要原告曾向被告作给付就足够了 不问在给付的过程中有没有中介人卷入德国法的经验证明在不当得利上使用直 接性是无用的 26 第一节 受利益 可见两大法系对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基本区别不大笔者将着重对英美法构成 要件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求能为我国的研究开阔思路有学者认为不当得利的构成 要件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适用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是从伦理社会文化的角 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27这正是分析英美法不当得利构成要件的极好途径 23 英美返还法主要包括 不公平得利和权益侵害不当得利两种情况 24 沈达明编著 准合同法与返还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8 页 25 沈达明编著 准合同法与返还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8 页 例如甲错误地清偿了乙 欠丙的钱他不能向乙追偿不当得利因为在他与乙之间没有直接的财产损益变动 26 沈达明编著 准合同法与返还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9 页 27 hancodch dagan, unjust enrichment a study of private law and public values, p1 19 一利益的定义 对利益的认定是整个不当得利制度的核心因为只有判断有得利存在并认定它 的价值才能准确的确定返还的范围也就是被告的义务大小对原告而言认定不当 得利的价值似乎没有问题拿典型的金钱不当得利来说被告得利的多少通常就是 他所得的金钱数额因为金钱本身就是对价值的一种判断标准但利益的范围很广 不仅包括金钱还有劳务货物土地等等在这些非金钱不当得利的情况下事情可 能就不会如此简单 英美法在对不当得利中利益的认定和对利益价值判断方面的法律并不复杂这 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的判例相对较少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多是在法学理 论这一层面上实践中可以被引用的案例并不象其他问题那么多但这并不表明对 得利的价值判断不重要而是因为现代的不当得利制度还在不断完善关于利益的 有些问题被人们忽视了有些甚至还没有提出可幸的是现在关于不当得利利益 定义的判例正越来越多法官们对它的论述也越来越全面 1 . 不当得利u n j u s t b e n e f i t 还是不当财富u n j u s t e n r i c h m e n t 在大陆法上一般认为受有利益谓财产总额因有一定之事实而增加 28而王泽鉴 先生则指出所谓受利益系指依某特定给付行为而取得的个别具体利益而非 就受领人的整个财产状态抽象地加以计算 29例如甲以 5 万元向乙购买大英百科全 书甲所受的利益为乙移转的百科全书所有权不能认为甲因须支付价金故就整 个财产言并未受有利益笔者认为王先生的观点值得我们在平日判断利益时特别 注意应该从具体的财产角度而不是从整体上看财产总额是否增加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利益究竟仅指财产的增加还是包括除财产外的其 他可用金钱衡量的利益下面借英美法中两个关于不当得利的用词引出这一问题 在英美法由于不公平得利unjust enrichment原则返还法的主要原则的确 28 孙森焱 民法债编总论1990 年第 9 版第 100 页 29 王泽鉴 债法原理 第二册 不当得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版第 41 页 20 立enrichment 这一单词就成了被告返还不当得利的前提它的中文含义是财富即 有财产的增加但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另一个概念 unjust benefit不正当利益认 为在不当得利制度中用这个词才更为合适贴切不可避免的接下来就产生了不 正当财富unjust enrichment与不正当利益unjust benefit之间的争论两者之间 究竟哪个能更好的代表不当得利所指的利益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必须清楚两者 之间的区别何在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确实存在重要的差别这直接影响 到不当得利返还的范围因为 enrichment财富可以被理解为将利益限制在金钱或 有形财产范围内换句话说被告只有在得到金钱或有形财产的情况下才算得利 著名法学家 beatson30认为 enrichment财富就等于 wealth财产并作出结论说 被告只有在得到有交换价值的物品时才算 enrichment财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 看这不失为一个好的定义但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这是否合适呢被告有可能会说即 使他没有得到任何有交换价值的东西但仍然得到了 enrichment财富比如被 告享受了一项 pure service纯粹的服务指那些并不直接产生有市场价值的产品的 服务具体地说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或者在宾馆大堂收到一个留言但是 beatson 却坚持他对 enrichment财富的解释仍然认为 pure service 不应成立 enrichment 财富按着这个思路推理下去一场音乐会或是一场足球比赛本身并没有生产出 任何有交换价值的产品因此去欣赏了音乐会或观看了足球比赛的观众也并没有得 到财富enrichment即他们的财产没有增加所以即使他们听音乐会看足球比 赛都没有法律上的原因他们也不用返还任何利益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得到财富 enrichment也就没有不当得利需要返还但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 在着对 pure service 需求的市场人们的确愿意为得到这样的服务支付金钱这就意 味着这样的服务是有价值的而它的价值是可以由市场估算出来的因此接受了这 样的服务也意味着得到了利益benefit如果没有法律上的原因同样也需要返 还不当得利所以在不当得利制度中使用不仅仅限于财产增加的 benefit利益一 30 the use and abuse of unjust enrichmen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1) p29. 21 词比 enrichment财富更为妥帖benefit 强调了不公平得利原则the principle of unjust enrichment 不应被人为的限制在经济学的概念中 benefit 利益 比 enrichment 财富 更为灵活 范围更加宽泛 已经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肯定 例如 fuller 和 perdue 就认为 enrichment财富比 benefit利益的范围略显狭小这样就会无形中缩小 了不当得利返还的责任 31著名法学家 goff 和 jones 也强调 英国法上的 benefit 与 客观的 enrichment被告在财产利益上的增加并不是同义词 32 the concept of benefit is in english law not synonymous with that of objective enrichment (in the sense that the wealth of the defendant has increased)尽管如此 enrichment财富这一单 词还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理由是1在案例的审判中英美法的法官们并没有刻 意区分两者的含义2the principle of unjust enrichment不公平得利原则已经得 到了广泛的承认其中的用词就是 enrichment它已经成为了不当得利的通用词语 现在想将 the principle of unjust enrichment不公平得利原则换为 the principle of unjust benefit 恐怕为时已晚通过上述分析和引证笔者所希望的不是去简单的改变 某个用词或讨论它们的不同含义而是提出当涉及到得利一词时应该想到对 它做扩大解释它并不仅局限于财产在经济学上的定义它还包括了其他利益如 英美法上的 pure service纯粹的服务所提供的非财产利益 2 . 非物质享受及其估算 在回到前文提出的问题不当得利究竟是否仅指财产的增加非物质享受是否 被包括在内笔者认为不当得利应该包含财产利益和非物质享受不当得利不论在 大陆法还是在英美法构成要件都几乎相同一方受损一方受益受益没有法律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