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摘 要 在中国转型背景下效率优先 精神已从单纯的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整体价值 的方方面面导致社会整体价值错位在城市规划领域中传统的物质性规划导致 社会效益的长期虚化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突现和城市规划维护公众利益本 质都迫切要求规划的转型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完成了从 超越价值观念的纯技术手段向成熟的公共行政职能和公共政策的转变研究总结 西方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的发展历程借鉴其成功经验探讨在中国城市规划改革 中应树立的社会思想是本文的根本出发点 论文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出发对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 进行了总结并深入研究了其产生的根源和最终的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中 国现实社会背景提出中国城市规划改革中应树立的社会思想 根据规划中社会思想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可将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的发展历史划 分为三个阶段经历了从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到多元规划模式再到合作性规划模 式的演变过程其中的主要社会思想有社会改良与人文关怀社会平等与社会公 正合作协调与利益均衡平民主义保护弱势群体规划师价值取向及社会职责 社会参与社会公平与公正等西方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的嬗变给予中国诸多启 示论文分析了中国转型社会基本背景研究了中国城市规划现状提出了在建构 新型中国城市规划中应树立的社会思想 关键词社会思想理性的综合规划多元规划合作性规划 iii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transition, the spirit of giving priority to efficiency has affected not only the economic sphere but also the every side of whole corporate social value, which has led social value to be misplaced. in the domain of urban planning,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planning induces “social benefits” in nothingness for a long time. the abrupt appearance of social problem in reform period and the essence in urban planning of protecting public advantage all press for transform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fte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western neoteric rational unified planning; multivariate planning; collaborative planning 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1 绪 论 1.1 研究的背景 城市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词根civilis它的意思是有益于市民文明 产生于伟大的城市但反思我们现代社会物质充斥于城市之中技术以压倒的方 式决定了一切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考虑更多的往往是技术和经济而这一切的目 的在于更大的利润和更高速的发展譬如交通因素中的优先权地产开发中的回报 率等或许这更像一个汽车或机械的城市人们似乎忘了城市更重要的精神方面的 职能城市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很难顾及社会效益的战略考虑和努力 使得政府管理手段之一的城市规划领域中社会效益的长期虚化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种长期虚化造成的后果不容乐观城市居 民的阶层分化愈益明显居住购物休闲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形成不同的消费圈子 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具有中国特点的弱势群体已经形成在一些涉及公众利益的问 题上如发展公共交通还是发展私人交通的讨论也已经远远超出交通本身的 含义更多的是不同阶层的利益表述所以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当前和未来 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不能用技术和理性简单解决的矛盾体 虽然城市规划不能等同于经济规划社会规划或政策规划其主要对象是城市 土地包括土地资源的使用城市空间的构筑与控制但城市规划所形成的物质性 安排对实现经济社会乃至政策目标会产生影响尤其对社会因素的发展更会 产生长远的影响应该说城市规划的本质目标是一个美好的城市社会而不仅仅 是美好的物质环境现实的社会问题和规划的本质目标都要求现阶段的城市规划模 式必须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开发建设的高潮人们普遍对规划建设中的物质性层 面的内容有着超越一般的热衷对物质性规划背后的社会因素较少关注对社会团 2 体弱势群体等的需求缺乏足够的重视总的来讲国内的规划还属于传统理性的 综合规划阶段而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亟待城市的转性 在西方规划已不再被视为超越价值观念的纯技术手段这并不意味着规划手 段失去了重要性而是说明西方的城市规划越来越走向社会实践美国规划界对城 市规划定义较普遍的共识是规划是通过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行动来改良社会 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 acsp 对规划的定义是 plann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o a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society.明确提出规划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 注1 回顾西方的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 规划师们也曾把物质建 设规划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但 20 世纪 60 年代爆发的大规模市民运动让规划理 论界对社会学问题的关注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个时期规划师开始将社会整体作为 研究对象时至今日西方城市规划研究的内容已经包括了物质建设经济发展 社区开发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以及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问题 虽然西方规划界今天关注的问题不一定就是中国规划界明天将关注的问题但 规划的社会性意义和社会后果是同样不容置疑的研究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社会思 想可以对我国城市规划向物质性社会性并重的方向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启示和借 鉴 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总结西方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的发展从广阔的社会 政治经济背景去发现其历史意义及实践效果二借鉴西方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 的发展经验探寻中国城市规划改革的物质性社会性并重的发展之路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成果 1.3.1 西方社会思想史研究 1.3.1.1 社会思想和社会思想史的定义 关于社会思想和社会思想史的定义历来的社会学家持有不同的见解就社会 思想而言大体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是认为社会思想即是关于社会问题及其解决的 思想如郭真的中国社会思想史龙冠海教授的社会思想史钟兆麟的社 3 会思想史等书中给出的定义第二种是认为社会思想是关于社会共同生活及其结 构变迁的广义社会思想如孙本文先生在社会思想一书中的定义第三种 是认为社会思想即是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主要是日本的一些社会学研究者如 波多野鼎教授岛中雄三山内房吉合著的社会思想史汤川和夫的社会思想 史都赞同这种定义 本文同意吴根友教授 1997 年在 中国社会思想史 一书中给出的社会思想定义 把社会作为一个实体对这一实体的结构运行规则及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理想的结构模式等问题的思考 注2 张传有教授 1997年在西方社会思想的历史 进程一书中也认为社会思想是以人类社会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作为其认识对象 的从整体上结构上制度上去考察社会从历史和发展等方面去把握人类社会 及人类的社会生活 并使这种考察由一般的经验 体验上升到理论与学说的高度 注3 社会思想受到一定时代因素的影响在和平发展时期人们可能易于冷静地思考一 些理论问题如社会的客观结构人们的社会地位及社会的变迁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在动乱时期人们则易于考虑理想的社会模性社会控制等问题城市规划中的社 会思想应该特别指那些有助于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和谐舒适康乐进 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思想其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人的福利以及所有人的 生活质量其本质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关于社会思想史的定义与对社会思想的定义有相当大的联系本文同意张传 有教授关于社会思想史的定义就是那些以人类社会为其认识对象的社会思想及其 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史 注3 社会思想史的功用是长远的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种长远的功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社会思想史是人类对自身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认识史其中也包含他们 认识社会的方法通过对历史上各种社会理论和学说的认识与研究特别是对历史 上各种社会思想家认识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我们自己观察社会分析现实社 会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各种现代社会思潮和社会理论作出正确分析与评判的 能力 4 其次社会思想史实际上是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思想渊源或理论来源比如现代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可能引起社会危机三个要素学说实际上在近两千年之前 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中已具雏形 1.3.1.2 西方社会思想史的分期与概述 张传有 1997 年在西方社会思想的历史进程中主要论述了 19 世纪以前西 方社会学诞生以前的西方思想史并将其划分为四个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中 世纪神学时期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于海 1993 年在西方社会 思想史一书中将西方思想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古代及中古社会思想近代社会哲 学古典社会学当代社会学多数学者将西方社会学诞生以后的社会思想历史分 为经典和现代两个时期而周晓虹 2000 年出版的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同意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在社会学理论第四版一书中的观点分为经典 现代和后现代三个时期由英布赖恩特纳编著李康翻译2003年出版的社 会理论指南一书也有关于 19 世纪以后的西方社会思想史的概述其论述的重点是 现代性的起源危机衰落及复兴 综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本文将两千多年的西方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分为六个时 期 1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社会思想的创立时期 著名思想家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创立了西方社会思想他们最早把人与环境 区分开来并首先提出了认识人本身和人类社会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从而 把人类自身以及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作为一个独立的认识对象来加以研究可以 说正是他们及其后继者提出了社会思想的最基本的范畴人和社会从而 确立了社会思想这一学科的存在 注4 紧接其后的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最早 全面地探讨了人类社会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社会思想的 理论和学说从而把人类对社会的认识置于一种感性的具体和朦胧的整体之中正 如古希腊哲学包含了以后各种哲学思想的萌芽一样古代希腊的社会思想也孕育了 以后的各种社会思想 5 杰出人物重大事件及思想流派知者学派社会分析的最初尝试柏拉 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城邦制度与城邦社会学伊壁鸠 鲁意志自由和社会契约论的最初萌芽斯多葛学派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最初萌 芽 2中世纪神学时期西方社会思想的神学化 中世纪是西方社会思想史的第二个时期西元 80014 世纪在这个时期一 切理论和学说都成为宗教神学的组成部分都打上了神学的印记中世纪的神学社 会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用神学来为封建制度服务从神学的角度去探讨社会及国家 的起源探讨社会分层的依据需求解决社会冲突的办法 注 4 神创社会君权神授 成为其最主要的社会理论中世纪是人类迷惘的时期神学教义中的轻今生重来 世轻此岸重彼岸正是对人及人类社会的一种否定 杰出人物重大事件及思想流派奥古斯丁基督教神学社会思想的奠基人 托马斯阿奎那基督教神学社会思想的理性化 3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社会思想由神学向人学的转化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社会思想史中的第三个时期14 世纪16 世纪从社会 历史的分期来看它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历史时期而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时的过 渡时期是一种否定之否定它表面上是希望回到原点即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去 实际上却是一种螺旋的回复是一种上升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主要以否定的形式 出现从感性的具体的经验的形式出发对中世纪神学社会思想进行了抨击这 是一个破坏的时代在破旧中逐渐立新的时代然而新的理论和思想在此时还未 真正形成这时期大多数思想家还是从个人主义的人性论演绎社会政治理念仍然 属于社会哲学的范畴 注 5 杰出人物重大事件及思想流派马基雅维里政治与道德相脱离布丹 主权论莫尔乌托邦宗教改革教会内部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4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社会理论的形成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西方社会思想史中的第四个时期17 世纪19 世纪 6 初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发展不平衡在思想上也是如此因 此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英国与荷兰为代表的早期以法国为代表的 中期以德国为代表的后期近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革命的理 论为己任这种理论主要是自然辩证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它是希望从国家的起源 与本质着手去论证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合理性 它一改中世纪国家起源问题上的神学解释提出和主张社会或国家权力的人学起源 的学说表现出以人的眼光而不是以神的眼光看待社会与国家的特征君权神授为 天赋人权君权人授所代替神创社会及国家为人创社会与国家的学说所代替人 的理性以及人按理性而采取的自愿行为缔结契约建立国家被抬高到至上的地 位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已经超越了古代希腊罗马对国家权力社会分层社会冲 突的现象描述 而进入到对社会不平等的原因 社会分层的缘由等问题的深入探讨 注 4 近代晚期的社会思想其重点转移到社会变迁的问题上去了这是人类对社会认 识向更深层次方向发展的标志决定社会现状与今后变迁的历史原因和根本动力何 在这是德国社会思想家深感兴趣的问题他们超越了以假设的前提为基础而进行 理性演绎的社会契约论试图找到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与动因 杰出人物重大事件及思想流派自然法学说的人性观霍布斯利维坦 社会契约论国家观之缘起斯宾诺莎具有民主本质的社会契约观洛克 自由主义社会思想的兴起孟德斯鸠超越古典自然辩证法卢梭社会契约 论百科全书派法国启蒙运动的集中体现苏格兰的启蒙运动弗格森 的市民社会史论与米拉的等级区分之起源关于社会分层的阐述康德 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法黑格尔市民社会1 9世纪初的社会思潮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 5经典社会理论时期欧洲社会理论的兴衰 在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发展中被称作经典的这段时期始自 19 世纪中叶止 于 20 世纪 20 年代左右 具体地说是止于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注 6 19 世纪的 社会思想一方面继承了早期对知识的理性的迷恋另一方面在启蒙运动社会思 7 想的影响下表现得更明确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关注一个公正的社会秩序所要求的 那种政体它对自身的理解是改良式而不是改革式的因此市民社会的重大主题 也分裂成相互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观马克思和工业社会观孔德斯宾塞在 孔德和马克思之后社会理论分裂为三股传统 注 1 3 第一股是以孔德acomte斯宾塞hspencer等社会学创始者为代表 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 并经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涂尔干 e durkheim 发展后日趋成熟他们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它们遵循着 同样的方法论准则都可以用普遍的因果律加以说明因此社会科学应以自然科 学为标准模式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这股传统在很长时期里成为社会学乃至整个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主流 第二股传统源自马克思kmarx开创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认为社 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就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其基本特征就是 不断强调社会学理论批判的革命的性质强调理论和理论家在改造变革现实社 会中的重要作用反对那种旨在维护修补现存社会结构的单纯解释性的科学 研究和把现代工业社会的既定现实当作合法的做法主张以辩证的总体分析方 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即将社会现象置于社会的与历史的总体过程中从它们 在社会的与历史的总体过程当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来确定它们的性质意义来 考察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第三股传统另一种是以韦伯mweber等古典社会学家为代表认为社会现 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绝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而应确 立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试图对社会行动做出解释性理解并由此形成了人文的 理解的社会学研究传统这股传统从 19 世纪下半叶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实证主 义社会学的批评与抨击其主要倡导者还包括齐美尔曼海姆沃格林等齐美尔 代表了对所有研究途径的综合标志者欧洲社会理论的衰落和美国社会理论的兴起 齐美尔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早期的芝加哥学派社会学 到 20 世纪早期在欧洲兴起的社会思想具有明确地反启蒙运动性质这一时期 8 的思想运动朝向语言和无意识转向体现在许多方面对于实证主义的批判历史 主义的终结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另外由于受到一战后社会重建需要的激励 都鲜明地体现出对逐渐丧失信誉的欧洲历史的公开抛弃体现为相对主义哲学回 归否定经验内容的形式主义和抽象性以及从自我创造的角度来看待意识尼采 弗洛伊德和海德格尔是此时期令人瞩目的三位思想家一次大战后的欧洲社会思想 可以分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比如法兰克福学派卢卡奇葛兰西教具保守倾向 的社会学家比如奥特伽格伦其他各具特色的自由主义倾向的思想家如曼海 姆雅斯贝斯和阿伦特总的看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这段时期标志着欧洲社会 理论的衰落也是欧洲社会思想的一个分水岭 注 7 杰出人物重大事件及思想流派孔德实证科学马克思资本论 斯宾塞进化论社会学涂尔干社会学主义韦伯理解社会学齐美 尔形式社会学尼采弗洛伊德和海德格尔对启蒙思想的摒弃 6当代社会理论时期西方社会思想的多元化 如果说在社会理论发展的经典时期常常是理论家个人在起作用的话那么在现 代时期则突出表现为理论流派的涌现 注 8 这一时期一方面社会理论仍深受欧洲 伟大传统的影响继续着诸如社会阶级社会分层文化冲突经济制度社会变 迁等宏观社会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社会理论的中心逐渐从欧洲移至美国欧洲 思想与美国本土的哲学相结合遂产生美国传统的社会学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体现了带有自由主义和人文主义色彩的实用主义30 年代是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期 40 年代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勃然兴起重新回到了或确切地说是综合了欧洲各主 要学派的传统并力图扭转美国实用主义社会学的经验主义的方向功能分析的道 路从 40 年代到 60 年代初期一直指导了美国社会理论的发展方向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对现代化理论的各路批判者开始重新兴起再加上学 生的反叛越战女权运动第三世界解放运动以及民权运动所有这些都对结构 功能主义所塑造的新进化神化提出了质疑而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波及世界的资本 主义危机则对这种神化构成了更进一步的挑战结构功能主义逐步成为一种过时的 9 思想体系无法应对社会抵抗 随着功能理论的衰退而起的是各种反主流的社会理论交换论冲突论民俗 方法论后资本主义及后工业社会理论它们互相辩驳竞短争长都在谋求一种 一般社会理论的地位但在帕森斯以后美国不再有一种主导的或占统治地位的社 会理论美国社会理论也开始丧失了它作为社会学知识创新的中心的地位而欧洲 的社会理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开始重新焕发出生机生发出多种多样的理论传 统包括结构主义福柯和埃利亚斯的著作阿尔都塞后结构主义以及解释学 和现象学当中的一些新的研究途径走向多元分化的新格局乃是社会思想发展的趋 势各种传统的新一代理论都十分活跃 到了 20 世纪末美国思想中的主导势力已经不再是社会理论而是自由主义与 社群主义的论战这些思潮更关注的是政治共同体而不是社会范畴的性质而社 会理论正在逐渐分裂为互不想让的各种传统许多人尝试将要把它从这种趋势中拯 救出来哈贝马斯的批判哲学和卢曼的系统分析是其中最为全面最具雄心的尝试 但宏大理论的时代已经逝去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卢曼的系统理论也只是与 其它理论途径并行竞争的一种研究之路从卡斯托里亚迪吉登斯图海纳布迪 厄鲍曼和沃勒斯坦到女性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社群主义者和自由主义思潮 到了 90 年代在民族主义的冲击下在旧有运动沦入制度化的冲击下对于社会运 动的解放潜力的信心逐渐消逝涌现出形形色色的新理论途径反映了在一个广泛 认定的全球时代当中变化了的情势 主要思想流派实用主义和互动理论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 论现象学社会学批判的社会学法兰克福学派后工业社会理论 1.3.2 城市社会结构研究 在社会学理论中一直存在着两种社会阶层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 以韦伯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的社会阶层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层理论认为对 社会的分层研究首先是根据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将他们划 10 分为不同阶级其次是根据经济因素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经济人然后再根据其他 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等级马克斯韦伯的分层理论的核心 是所谓划分社会层次必须依据的三重标准即财富w e a l t h经济标准威望 p r e s t i g e社会标准权力p o w e r政治标准韦伯认为这三条标准虽 然有时是互相联系甚至是互相行政管理重叠的但他们之间并不能完全等同或互 相代替这种对于社会层次结构的多元划分标准也是今天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 最基本的特征马克思和韦伯都强调财产关系在阶级划分中的重要性都认为社会 分层是多元的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西方社会学的多元分层理论分别适合于对社 会阶层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分析 即在经济层面 (主要是生产关系 )上的社会分 层反映的是社会阶层的深层结构而在财富权力声望生活方式职业等层 面上的社会分层反映的是社会阶层的表层结构 (庞树奇仇立平 1989) 我国学者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社会存在着社会分层 清华大学李强教授对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按人均年收入分组各组占全部收入的 比例研究说明我国社会上的高收入阶层较多地占有了社会上其它各阶层的收入表 1 - 1 表1 - 1 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按人均年收入分组各组占全部收入的比例 家庭人均年收入从低到高分为十组 各组占全部收入比例% 1 最低的 1 / 1 0 1 . 4 1 2 1 / 1 0 2 . 6 5 3 1 / 1 0 3 . 7 5 4 1 / 1 0 4 . 8 8 5 1 / 1 0 6 . 2 7 6 1 / 1 0 7 . 8 7 7 1 / 1 0 9 . 6 6 8 1 / 1 0 1 2 . 1 2 9 1 / 1 0 1 5 . 7 2 1 0 最高的 1 / 1 0 3 5 . 6 8 资料来源李强. 关于社会结构的调查. 1 9 9 6 浙江大学郑杭生教授用世界银行的数字说明, 我国的基尼系数 注9 在改革开放前 11 为 0 . 1 6 到 1 9 9 4 年为 0 . 5 6 2 表明我国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 的国家转变为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这样快的变化是值得忧虑 的 2 社会分层的标准 在我国社会学领域曾经一度以身份取向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现在这种标准 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取向强化李强采用政治分层和经济分层说明中国社会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分层的缩小与经济分层的扩大齐头并进承袭西方的社会分 层多元论我国社会分层包括以经济地位和以职业地位来划分的两种标准顾朝林 将城市社会划分为新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和贫困阶层并分别说明了其划分方法和 标准城市贫困阶层虽然迄今为止在政府正式的统计体系中还没有城市贫困标准 或贫困线但是各方面的研究表明城市贫困户数字在收入最低的 5 % 1 3 % 之间 注 1 0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仇立平教授是根据社会职业地位的差异来划分社会阶层的 他根据大量的调查和实证研究发现上海存在界限较为分明的五大社会阶层李强 教授认为社会学多元分层思想的中心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多标准的划分方法 弥合阶级之间的差异缓解阶级之间的紧张关系 注 1 1 3 社会阶层结构 李强对西方阶层结构的研究认为西方比较稳定的经济发达国家居于最富有 的与最贫穷的阶层之间的是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层它成为社会的主题使得全社 会的贫富差距程度大大缩小他主张从发展中间阶层的社会结构角度最终解决两极 分化问题 郑杭生将社会阶层结构与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联系起来他强调公平不同于平 等公平是一种合理的差异我国现阶段低收入层太大中等收入层还太小而高 收入层集中的财富过多不够成熟素质有待提高由此得出我国的阶层结构是 不稳定的 4 社会阶层的变迁重组 12 张鸿雁对城市社会结构作了系统的综述性的研究他利用生态学中的两个概念 侵入和接替简洁概括了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一般过程的最主要特征研究 认为我国传统社会阶层重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迅猛发展我国三类产业的从 业人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白领阶层为主发展起来的社会中间阶层正在兴起同 时存在着由于收入水平不同而产生的阶层隔离 上述是纯粹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对城市社会分层的研究不涉及物理因素( 对时间 和空间的考虑) 因此没有发展与物质层面相关的理论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规划与 建设具有可参考的价值却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社会学与城市规划的联姻促成了 对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 1.3.3 城市社会空间理论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兴起于西方国家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领 域包括城市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差异居住与住房城市日常生活空间社会 群体和城市机构城市中的政治经济城市生活质量等以及对市民社会社会阶 层新贫困种族主义城市主义社会网络等领域的分析 1 芝加哥学派古典人文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研究 2 0世纪初在美国崛起的人文区位学习派芝加哥学派从人口和地域空间的 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了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派克p . p a r k 伯吉斯e . b u r g e s s 和麦肯兹r . m c k e n z i e这派学者认为城市的区位布局 与人口的居住方式是个人通过竞争谋求适应和生存的结果古典人文生态学理论的 主要特色为把城市当作一种生态社区强调经济因素主导的自由竞争通过对自 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购买力的人在空间的分布的研究用社会生态学的方法 建立了城市空间组织的三大经典模性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霍伊特的扇形理论 哈里斯及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 人文生态学的研究可谓是最早企图将人类生活社会结构与城市空间三者关系 加以整合发展的理论之一因而成为城市社会学的主干但是只根据当时美国大 13 城市内部土地使用的分布情形来说明社会生活居民属性与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以及过分注重空间的描述均造成其未能针对城市结构形成过程的原因及其所代表 的意义提出合理的解释 2政治经济学对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全面繁荣出现在 1 9 6 0 年代以后战后有关社会 和空间关系的探讨和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地理学家从关注城市的物质空间转向关 注城市的社会空间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发展对这一时期 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马克思主义 的政治经济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日益显著成为地理学中一些激进思潮的理论 基础其中最有影响是结构学派结构学派又被称作新马克思主义它运用结构主 义和结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分析西方城市社会的空间问题结构学派 认为城市研究理论必须把城市发展过程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其核心 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中的阶级关系 3 社区研究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 1 8 8 7 提出公社概念美国社会学家接受这个 概念并进行改造用英文的社区一词取代它开始关注人们适应城市空间环 境的社会过程即社区研究的开始美国社会学家哈理h a w l e y 认为适应是 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的功能理论把社区研究发展成与特定的城市空间无关的 社会学理论2 0 世纪 3 0 年代在吴文藻费孝通等人的大力倡导下社区理论被引 入中国近年来社区研究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一类研究是关注新旧社区的规划 建设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另一类研究针对城市中或城乡边缘的典性社区和边缘群 体聚居区如城中村城乡边缘半农半城的社区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等研究其 区位建筑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机制和问题地理学界主要研究形态结构 功能和机制但认识的深度还不够规划学界重在探讨问题解决的物质手段但相 应的社会文化调控手段考虑较少 总的看来这些城市社会空间的理论研究偏重于描述性和解释性很少与城市 14 空间发展调控策略挂钩不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意义社会学介入城市规划给城市 规划提供了很多启示同时也暴露了城市规划的弱点长期以来从事设计的人员 缺乏社会层面的分析能力从事社会分析的学者也缺乏对城市空间的认识他们提 出问题但拿不出解决方案这些建议多是单方面的抽象和不切实际的正如梁 鹤年所言规划需要认识城市物质层面与社会层面之间有机性交汇并把社会分析 与城市设计综合起来 注 1 2 1.3.4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演变史 1.3.4.1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演变综述 学者们历来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起点看法不一西方教材普遍认为近现代城市 规划起源于 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的城市公共卫生运动城市美化运动和田园城市 本文即是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市场失灵是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诞生的基础, 理性与 科学是其职业化的标志理性的综合城市规划模式主导了 2 0 世纪前 5 0 - 6 0 年的城市 规划实践并在大萧条时期和战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盛行时期达到了高潮此间 综合城市规划的权力和范围在规划实践中不断扩张使得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 市场对空间配置的作用最终导致由市场失败转化为规划失败 注 1 4 1 9 6 0 年代以后 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领域的新自由主义和市民社会思潮的逐步兴起复杂科 学中有关系统的复杂性和演化过程的不确定性思想的确立传统的理性的综合城市 规划模式受到广泛批判同时新的城市规划模式开始构建并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规划的权力重心逐步向城市基层社区转移政府非政府组织市民团体以及开发 商之间的谈判与交易制度逐步引入规划领域以应对多变的市场提高城市规划的 有效性本文以表 1 2 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做一个总体的考察 15 表 1 2 近现代重要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简表 年代 提出者 理论与实践名称 主要思想 1819世纪之交 19 世纪 初 owenf o u r i e r s a i n t - s i m o n 后期空想社会主义 乌托邦式的规划思想 1920世纪之交 1882 西as ymata 带形城市 城市环境结合自然 1889 奥地利camillositte 遵循艺术原则的城市设 计 艺术地看待城市 1898 英 ehoward 田园城市 城乡磁体 社会改良 1901 法 tonygarnier 工业城市 城市功能分区的萌芽 1901 1915 美国 城市美化运动 美化改善城市环境 1915 苏格兰pg e d d e s 城市演进城市规划运动 和文明之研究导论 城市集聚区 地点-工作-人关系 调查-研究-规划方法 首创区域规划的研究 20世纪初二次世界大战前 一战后 1919 德格罗皮乌斯 德密斯范德罗 法 lecorbusier 新建筑运动 包豪斯 城市规划三大经济规则 空间-时间构图理论 1922 法 lecorbusier 明日的城市 城市集中主义 1922 英runwin 卫星城市的建设 正式提出卫星城市 20 世纪 初 美国代表人物 parkburgesshoyt harrisullman 芝加哥学派 城市 试图整合人类生活 社会结构 与城市空间三者的关系 1929 美cperry 邻里单位 满足家庭生活基本需要 1932 美flwright 广亩城市 城市分散主义 1933 美 cstein 雷德朋人车分流体系 最早正视大量汽车时代 1933 德w克里斯塔勒 中心地理论 城市的区位理论 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 1933 ciam 雅典宪章 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 游憩 1940 英巴罗委员会 巴罗报告 建议疏散伦敦中心地区 1942 英ha屈普 划区理论 城市规划与交通 把机动交通挡在步行区外 1943 芬兰 esaarinen 有机疏散理论 有机疏散大城市 二战后重建与城市扩展 1946 英 法 北欧等 新城运动 50 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 郊区化 人口与经济分布突破城区界 限 1952 fgibberd 市镇设计 物质形态设计的理论指导 1955 法team 10 杜恩宣言 流动生长变化 16 簇群城市 1957 法f佩鲁 增长极理论 50 年代 1958 1959 城市环境学科的兴起 希腊雅典技术组织 荷兰整体设计 雅典技术组织 整体设计 人类聚居学 6080年代城市规划走向综合 60 年代 以来 发达国家 国土规划 区域规划 有计划地国土综合开发 区域范围内全面的经济和社 会规划 1959 美charlslindblom 紊乱的科学 规划的渐进决策模式 1959 美kevinlynch 城市意象 知觉图式应用于城市研究 1961 美janejacobs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规划批判安全防卫 60 年代 初 美rl卡逊 寂静的春天 城市环境与社会生态系统 60 年代 初 美calexander 城市并非树形 关于形式合成的纲要 图式语言 人的活动与场所情感对应的 图式研究 1961 美lmumford 城市发展史 人的尺度 1964 1969 lowry forrester 城市数学模性 1965 paul davidoff 规划的倡导性和多元性 advocacy and pluralism in planning 公众参与 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1969 brian mcloughlin 城市与区域规划 系统探 索 理性的分析 结构的控制以及 系统的战略 1971 美il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 环境保护 1972 jrawls 正 义 论 规划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1972 美david harvey 社会公正与城市 规划中的社会公正问题 1972 瑞典斯德哥尔摩 人类环境宣言 只有一个地球 1972 美dlmeadows 增长的极限 1972 联合国 保护世界文化与天然遗 产公约 1973 美ef疏马赫 小就是美 以人为尺度的生产方式 1975 英phall 城市和区域规划 1977 马丘比丘宪章 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1977 ajscott stroweis 理论与实践中的城市规 划 对理性系统的规划理论和方 法提出质疑 1977 1978 manuel castells 城市问题的马克思主义 探索 城市阶级与权力 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 经济和 政治制度的分析与批判 要求给予规划更多的权力 1978 美j巴奈特 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设 计 规划是确定适宜的设计规范 和开发原则 17 城市设计导论 难以捉摸的城市 80年代末至今规划的新趋势 1985 美 david harvey 资本的城市化 1988 william hlucy 美国规划协会的职业精 神原则包含勒简化了的规 划理论 规划意识形态和职业精神 1985 mgottdiener 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城市及其空间发展的理论 1985 jbrothie 论新技术对城市形态的 未来的影响 关于城市物质形态的研究 1987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我们共同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 1988 jfriedman 规划在公共领域 阐述和 实践 规划的本质是道德的实践 1990 anthony king 全球城 大城市 1990 美rsennett 眼睛的良心 环境保护 1992 susan sfainstein 在不同声音中的规划 妇女在规划中的地位 作用和 特征 1992 jfriedman 女权主义与规划理论 认 识论的联系 女权主义对规划理论的贡献 1989 1994 manuel castells manuel castells 反之, 基尼系数越接近于 0 收入分配越平均 利用基尼系数可 以对不同国家的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的平均程度进行比较参见: 郑杭生. 社会公平 与社会分层. 江苏社会科学, 2 0 0 1 , ( 3 ) : 2 9 3 4 注10 国家统计局每年都公布城镇住户调查的部分结果 其中将收入最低的 5 看成是 困难 户香港中文大学王卓琪按照国际贫困线标准即人均收入的一半为贫困 线根据 1 9 9 3 年广州市家计调查的资料测算出该市的贫困户比例为 1 3c h a c k k i e w o n g , 1 9 9 5参见顾朝林. 城市社会学.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 0 0 2 . 1 0 4 1 0 6 注11 李 强. 再谈政治分层与经济分层. 社会学研究, 1 9 9 8 , ( 1 ) p 1 1 4 1 1 5 注12 梁鹤年. 可读必不用之书一顺谈操守. 城市规划, 2 0 0 1 , ( 5 ) p 6 2 注13 文 军. 论社会学研究的三大传统及其张力. 南京社会科学2 0 0 4 5p 7 5 7 6 注14 李 强杨开忠张 鲸.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模式变迁. 城市问题2 0 0 4 3 23 2 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与社会改良(1880s1950s) 2.1 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时期的社会发展背景 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对待市场国家及 二者关系上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在西方经济学中人们一般把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 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称为经济自由主义把强调市场机制的缺陷而 必须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以弥补市场不足的政策称为国家干预主义 注 1 2.1.1 二战前的古典自由主义 从一般意义上讲自由主义是维护个人自由市场自由强调个人权利和社会 的自然状态高于国家权力的政治思想 注 4 18 世纪英国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 密是典性的自由主义的代表他认为一个国家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对私人经济活动 不加任何干预的经济自由主义人们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从事经济活动在自由放任 原则下这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的个体经济行为的集合可以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 化于是斯密坚持反对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主张对内实行自由竞争对外 实行自由贸易 这种古典自由主义信奉的是古典市场原则即一种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内容的市 场原则这种市场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利益的不同结果是由于不同的个体行为根 据自己各种不同的利益要求在不经意中产生的正如休谟所言为别人服务勿 需真诚的善意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解释 注 2 到 19 世纪末马歇尔等新古典经济学家对古典自由主义有所继承与更新他们 认为资本主义是一架可以自行调节的机器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能够使社会生 产达到均衡使资本主义制度变成一个理想的社会20 世纪初的自由主义属于古典 自由主义它延续了 19 世纪自由放任主义的路线是 20 世纪自由主义的最初形态 事实证明市场并不是万能的19 世纪的市场失败带来了城市环境卫生危机 城市拥挤住房短缺与城市贫民窟城市经济的衰退城市政府的腐败城市犯罪 24 率的上升城市居民失业及收入水平差距的扩大等城市社会问题 2.1.2 二战后的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政策 面对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古典自由主义在理论上无言以对在实践上 束手无策当时社会主义苏联经济一枝独秀欣欣向荣又从另一个侧面给人们以 启迪古典自由主义在西方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从根本上发生动摇代之而起的是 国家干预主义其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凯恩斯主义成为各国制定 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在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思想上形成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当 代新古典综合派新制度学派和瑞典学派等的理论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936 年凯恩斯以罗斯福新政为先导出版了他的名著通论提出了就 业的一般理论和政策主张同传统的自由经营论相对立被凯恩斯主义者称之为凯 恩斯革命 注3 很明显凯恩斯革命的矛头是直接指向自由放任经济它坚决反对 以萨伊定律为基础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凯恩斯主 义认为资本主义不仅存在着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而且还存在着严重的非自愿失 业并且将其形成的原因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因而主张国家干预全面实施国家 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以恢复金融信贷系统消除生产过剩扩大社会福利减 少失业人数缓和阶级矛盾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和半通货膨胀的政策以刺激需求 充分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另外凯恩斯主义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不仅是单纯的经济举措和一项政策的 实行而且是代表了一种长远的制度创新即实现了国家职能的一项重大变化开 创了福利国家的新功能 注4 罗斯福新政以后的政府已经从社会经济单纯的管理 者和仲裁人上升为社会福利的保证人主张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在收入分配方面提 出的调节收入不均增加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与其它扩张性的财政货 币政策相配套这些政策对西方国家在二战后摆脱危机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 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西方的新正统 学派20 世纪 5060 年代期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经济繁荣和失业率不高 25 而进入了凯恩斯主义时代 2.2 规划理论与实践中蕴涵的社会思想 2.2.1 物质空间决定论与社会改良 物质空间决定论physical determinism是在空想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的双重影 响下在建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注5 这一思想认为建筑空间形态是影响社会变化的 工具物质空间结构决定社会行为这两个因素的关系是单向联系的在这种 关系中社会行为是因变量 注 6 这一规划思想的实质在于认为通过物质空 间变量的控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就自动能解决城市中存在的 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这一方法论思想在 50 年代以前一 直是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