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李磊,简史,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内科医师HermanKabat首先在脊髓灰质炎患病者的康复治疗中使用,1954年由康复治疗师Knott为中心,面向美国及世界各地的治疗师传授技术。后广泛应用于欧美、日本等康复医学发达的国家。发祥地:美国Kaiser医院我国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使用,现为大型康复医疗机构应用,尚未普及。(中康三大不传技术之一),概念,以连续诱导、神经交互支配和扩散过程为理论基础,将与功能有关的运动组合起来,以最大阻力和牵张技术通过近端较强肌肉力量的扩散作用促进远端较弱的肌肉力量,并以螺旋和对角线为特征模式的一种运动技术。,屈曲-内收-外旋模式,神经生理学术语,后续效应刺激的效应在刺激停止后仍然继续存在;随着刺激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刺激的后续效应也随之增加;在维持肌肉静力收缩后,其后续效应是肌肉力量得以增加。扩散对刺激传播与强度反应的增加;反应可为兴奋性或抑制性。,时间总和发生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弱(阈下)刺激的组合(总和)所引起的兴奋。空间总和同时作用于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弱(阈下)刺激的组合(总和)所引起的兴奋。连续诱导主动肌强烈的兴奋之后,可引起拮抗肌的兴奋。交互支配(交互抑制)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相互作用。,适应证,适用于多种神经疾患:中风后偏瘫、脑瘫、脑外伤、脊髓损伤、帕金森、脊髓灰质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适用于骨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等疾患:骨折、手外伤后。,临床应用,禁忌证,合并骨折部位、骨折未愈合或有开放性损伤部位的患者,不能应用牵伸手法;持续抗阻的重复收缩不能用于脑血管病急性期;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也不适宜使用PNF技术:伤口和手术刚缝合部位、皮肤感觉缺乏部位、听力障碍的患者、对命令不能准确反应的婴幼儿患者、无意识的患者、骨质疏松患者、血压非常不稳定患者、关节不稳定、本体感觉障碍的部位。,第二节治疗技术,基本手法技术,手法接触(manualcontacts)牵张(stretch)牵引和挤压(tractionandapproximation)最大阻力(maximalresistance)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andreinforcement)时序(normaltiming)视觉刺激(opticalstimulation)口令与交流(verbalcommandsandcommunication)运动模式(patternofmovement),手法接触(manualcontacts),治疗师手与患者皮肤的接触刺激患者皮肤、肌肉、肌腱、本体感受器诱导患者向所需方向运动可同时施加基本及特殊的PNF的治疗手法,牵张(stretch),当肌纤维被被动地伸长时会自动产生牵张刺激,该刺激反过来可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及相关的协同肌群产生收缩;牵张反射可从肌肉被拉长或正在收缩的位置引出;潜伏期的脊髓反射:产生较小的、不具有功能性的力量;功能性的牵张反应:产生有力的功能性力量;与口令的实施密不可分。可提高本体感觉的兴奋性。,牵引和挤压(tractionandapproximation),牵引:增大关节间的间隙作用激活关节感受器;关节周围的肌群被拉长,可引起肌肉的牵张反射;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到达缓解疼痛的目的。分类持续牵引;变化性牵引。,挤压:减小关节间的间隙作用激活关节感受器;促进关节的稳定;促进负重和抗重力肌群的收缩;促进身体的直立反应。分类快速关节挤压:以引发反射性的反应;慢速关节挤压:根据患者的对诱发动作的反应及耐受力,缓慢地加以施加。,最大阻力(maximalresistance),治疗师所给予患者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关节能顺利地通过整个运动范围;当肌肉的收缩抵抗阻力时,肌肉对皮层刺激的反应增加(Gellhorn,1947);肌肉抗阻所产生张力的增加,是最有效的本体感觉刺激方法之一(Gellhorn,1949);阻力施加的大小直接与促进本体感觉的程度有关(LoofbourrowandGellhorn,1949);这种促进可相互扩散:近端到远端、兴奋或抑制等;肌肉在最大阻力之后,可获得完全的松弛。,扩散和强化(irradiationandreinforcement),扩散:刺激反应的传播。强化: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可引出有目的性的协调的运动。对一肢体用抗阻法进行一定形式的活动时,常可强化其他肢体或颈、躯干肌的收缩。-固定肌:强肌-运动的对象:弱肌-操作点:调节运动的部位,时序(patternofmovement),运动发生的先后关系;正常运动具有精确的活动顺序与协调性;人的神经生长与运动发育顺序;强调的时序:增强某组肌群在某个关节活动范围收缩的能力;促进身体的某个部位的运动;由身体较强的部位,易化肌力较弱的部位。,视觉刺激(opticalstimulation),在进行头、颈、躯干上部动作模式时,视觉可引导正确的运动方向,令患者的眼球追随运动的方向,可以使动作更容易完成,也有助于动作的发动与协调。为治疗提供了另一条沟通的渠道。,口令与交流,口令的对象是给患者,不是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师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口令,可刺激患者的主动运动,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合理应用口令的语音与语速预备口令:必须清楚、明白;动作中的口令:短、准确、时间正确;-纠正的口令:及时、准确、达到目的。,肢体基本运动模式与手法操作,特点,螺旋对角交叉的运动模式;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内旋,螺旋对角交叉式的基本原理,符合正常的生理上的运动形式:大多数肌肉的附着点和纤维的排列;自主运动由大量的运动模式,而不是由单一的肌肉运动组成;对角线形式运动是屈伸、内外旋、内外展三对肌肉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运动,是正常发育的最后部分和最高形式;所有对角线形式运动都跨越中线,能促进身体两侧的相互作用;对角线形式的运动总是合并旋转的成分,而旋转是发育的最后、最高形式之一。,肩,D2F屈曲,D1F屈曲,D1E伸展,D2E伸展,屈曲(肩)外旋(肩)旋后(前臂)桡侧屈(腕),外展(肩)腕伸展指伸展,伸展(肩)内旋(肩)旋前(前臂)尺侧屈(腕),内收(肩)腕屈曲指屈曲,髋,D2F屈曲,D1F屈曲,D1E伸展,D2E伸展,屈曲(髋)踝关节背屈足趾伸展,外展(髋)内旋(髋)足外翻,伸展(髋)踝关节趾屈足趾屈曲,内收(髋)外旋(髋)足内翻,运动模式的种类,单侧模式双侧模式-对称性模式不对称性模式-交叉模式同向交叉模式异向交叉模式对角线交叉模式,特殊手法技术,节律性启动(rhythmicinitiation)节律性稳定(rhythmicstabilization)重复收缩/重复牵张(repeatedcontraction)慢逆转/拮抗肌逆转(slowreversal)保持-放松/维持-放松(hold-relax)收缩-放松(contract-relax),节律性启动(rhythmicinitiation),沿运动方向被动地、反复地给患者运动感觉的输入;辅助地诱导患者进行该运动方向的运动;主动地、有节律地完成相同的动作;能抵抗阻力完成相同的动作;适用范围起始运动困难;位置觉迟钝的患者;运动缺乏节律性或不协调;意识低下、僵硬、痉挛的患者。,2019/12/13,28,可编辑,节律性稳定(rhythmicstabilization),可在关节活动范围的任何一点进行;主动肌与拮抗肌相互交替收缩的一种训练方法;可在不改变关节活动范围的情况下,增加双侧肌群的肌力,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增强关节及周围的血液循环;运动后肌肉可获得放松;适用范围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或不稳定;疼痛;平衡能力低下。,重复收缩(repeatedcontraction),理论在中枢神经传导通路上进行反复刺激,可使神经冲动传导变得容易;强化主动肌肌力的一种技术反复牵拉主动肌,增加起等张收缩的能力,以达到提高主动肌肌力的目的;适用范围肌力较弱:13级的肌力;疲劳;运动知觉降低。,慢逆转(slowreversal),对抗的两组肌群缓慢地、交替地做等张收缩;屈曲与伸展的方向连续进行诱导训练;完成最大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协同肌收缩,松弛拮抗肌;增加肌肉收缩的力度、耐力及协调性。适用范围肌力较弱;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差。,保持-放松(hold-relax),将患者的肢体被动置于关节受限处,做主动肌(或旋转肌)的等长抗阻收缩,保持610秒,然后放松35秒;再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可做主动肌的等张收缩;适用范围由于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肌肉在疼痛点处,可获得充分地放松;等张收缩太强以致于难于控制。,收缩-放松(contract-relax),先做拮抗肌的等张收缩、松弛,然后由治疗师被动地把肢体放置到新的关节受限的活动位置;反复多次后,再做主动肌的等张收缩。适用范围可增加无痛范围内的关节活动度;获得肌肉的放松;可牵伸僵硬的肌肉、肌腱,使之易于活动;关节周围肌肉痉挛的患者。,治疗方法的特点,属于易化技术的一种治疗方法;螺旋对角交叉式的运动模式;同时借助于视觉、听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平衡反应;屈、伸肌相互交替收缩,以维持一动作或姿势的稳定;反复刺激、反复自我学习的过程;极具开发潜能、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术。,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利用较强的运动模式(功能较好的部位)来易化较弱的运动模式(功能较差的部位)。正常的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由近及远的顺序发展只有在控制好头部、躯干的控制后,方可恢复远端的运动或精细动作。早期运动由反射活动控制,成熟运动通过姿势反射得到强化或加强反射的活动对于动作的维持与再学习是极其有益的。,PNF的治疗原理,运动功能的发育具有周期性倾向动作发育是在屈肌和伸肌优势交替转换中不断地向前发展;早期动作是有节律性的、可逆转的、自发性的屈伸运动。正常运动与姿势的维持取决于肌肉的“协同作用”主动肌与拮抗肌的相互协调与平衡;肌肉的离心性收缩的能力等。动作发展是按照运动和姿势的总体模式的一定顺序进行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运动功能发育的顺序为治疗提供了大的发展方向;四肢的运动与头部、躯干的运动相互影响。,四肢运动功能发育的顺序:双侧对称性双侧非对称性交叉性功能单侧运动模式;在具体治疗中,并非按部就班,其间可有跳跃和重叠。动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动作的学习通过反复的刺激与易化提高患者对某一动作掌握的能力;利用语言、视觉与环境,使患者能把所学到的动作真正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有利于发展肌肉的肌力与耐力反复刺激和重复的活动可促进和巩固对动作的学习与掌握;,当某一动作重复到可自由支配与调节时,对运动的学习便到达了目的。通过促进技术,加强运动活动的目的性把ADL的动作细化,做为每一动作训练的目标。在治疗中,同时借助于视觉、听觉、前庭感觉、本体感觉与平衡反应等来易化动作的完成,五、基本手法,1.上肢伸展-内收-内旋,起始位,相关肌肉:胸小肌、锁骨下肌、肩甲下肌、胸大肌(胸骨部)、旋前圆肌,肩关节伸展-内收-内旋模式手法注意事项,(1)牵引从中间位置(肩屈曲90位)开始,一直带到起始位,中间不能泄劲。(2)治疗者近端腿屈膝弓步,重心向前,通过自身重量对患者上肢及胸大肌等进行牵引。(3)治疗者转体180约在患者肩伸展至90位时。(4)因体型或肘屈肌群痉挛无法达到末端肢位时不必强求,可通过在肘关节上方给阻力充分促通肩周肌群即可。注意眼手配合。(5)注意避免阻力过大或方向不正确使运动方向脱离对角线轨迹。治疗者重心转移不要拖沓,以免影响运动顺滑性。,1.上肢屈曲-外展-外旋,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模式手法注意事项,(1)开始肢位时尽量充分牵引,标准:患者肘关节在自己正中线上。(2)辅助手切忌触摸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前臂内侧,禁止“满把攥”手势。(3)等待患者腕背屈后再牵伸会更容易。(4)过了ROM中间段后训练者后方腿可跟进一步以便阻力跟进至最后。,2.下肢屈曲-内收-外旋,髋关节:伸展外展内旋位膝关节:伸展位踝关节:跖屈位足部:外翻位脚趾:屈曲位近位手:髌骨内上方内旋、外展方向牵伸远位手:内外踝下方结合重心后移向伸展方向牵伸,牵张反射之后治疗师远位手应立即腕关节掌屈,肘部上抬,以免妨碍患者踝关节背屈。运动过程中髋关节要始终保持在内收的基础上外旋的运动,而不要过度外展。为保持膝关节屈曲过程,患者小腿不要过度抬高。,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位膝关节:屈曲位踝关节:背屈位足部:内翻位足趾:伸展位结束位置:足跟停在对侧髌骨或大腿上方。,下肢屈曲-内收-外旋注意点,2.注意点(1)开始位时要保证髋关节伸展外展内旋3个方向的同时牵拉。(2)牵张反射之后治疗师远位手应立即腕关节掌屈,肘部上抬,以免妨碍患者踝关节背屈。(3)运动过程中髋关节要始终保持在内收的基础上外旋的运动,而不要过度外展。(4)为保持膝关节屈曲过程,患者小腿不要过度抬高。(5)治疗师应充分移动自己的重心,以免因身体滞后而影响患者的运动。(6)治疗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体重做抵抗。(7)如果针对屈髋的阻力较强,可能扩散到踝背伸-“强化”,但要注意防止诱发踝内翻。者小腿不要过度抬高。,1.促通肌群髂腰肌、内收肌群、踝背伸肌群等等,3.临床应用(1)腿迈上床的动作(2)步行摆动初期(3)迈门槛(4)其他,2.下肢屈曲-外展-内旋,髋关节:伸展内收外旋位膝关节:伸展位踝关节:跖屈位足部:外翻位足趾:伸展位近位手:大腿远端前外侧远位手:前足部可先将施术肢体摆放在充分内收、外旋肢位,然后尽量髋关节伸展。,髋关节:屈曲90、外展内旋位膝关节:屈曲位踝关节:背屈位足部:外翻位足趾:屈曲位治疗师应充分移动自己的重心,以免因身体滞后而影响患者的运动。,待患者足趾背屈后、治疗师远位手应托住其前足部,保持向上牵引。并不要妨碍患者踝关节的背屈、外翻。治疗师应迅速向后方、下方移动重心,以免妨碍患者髋关节外展、外旋。,起始位,终止位,骨盆运动模式的基本,1.体位侧卧位屈髋(70左右)屈膝位(70-90),促通骨盆的分离运动防止躯干的整体滚动,屈曲角度过小屈曲角度过大,易出现躯干的整体滚动易出现骨盆后倾运动,屈曲角度变化,运动轨迹变化。寻找骨盆最容易运动的屈髋屈膝角度,固定双足部。,腰椎前弯消失,1.前方上提模式-起始位,接触点:髂前上棘上方、略靠近腹侧手型:双手交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智慧城市投资入股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预付款担保公司针对艺术品交易合同
- 2025殡葬服务绿色殡葬理念推广与应用合同
- 2025年度文化旅游区特色商铺租赁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高端企业市场分析及战略规划商务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地铁隧道建设第三方监理合同范本
- 2025版体育馆室内篮球场租赁及配套器材供应合同
- 2025年特色民宿改造升级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5年度能源行业财务担保合同发行与会计处理规范
- 2025版新型生态绿化工程承包合同下载
- 2025年政工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检验检测人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奢侈品礼品包装消费行为与品牌战略分析报告
- (2025年标准)个人转款协议书
- 2025年电力交易员(高级工)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区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规划书
- 冷库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澄海玩具行业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配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 2024-2030全球飞机拆解再制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