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原油在土壤中的迁移及释放模拟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陆地上原油泄漏会导致土壤、水体等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研究原油在 土壤中的迁移、释放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锥形瓶实验,研究了原油在 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规律;通过土柱实验研究了原油在土壤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 结论如下: ( 1 ) 土壤对原油的吸附过程符合f r e u n d l i c h 等温式。油污土壤的解吸动力 学曲线符合l a g e r g r e n 准二级动力学模式。并且随油污土壤粒径的减小( 2 l l l n l 、 1 - 2 m m 、0 7 1 1 m m 、0 1 5 4 0 7 l m m 、 2 m m 、1 - 2 m m 、 o 7 1 - l m m 、o 1 5 4 0 7 1 m m 、 煤油 柴油 润滑油。 进入土壤中的石油,会在风和阳光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挥发作用,结果 使石油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 ( 2 ) 石油的溶解性 在相对静止的环境中,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很低的,绝大部分会漂浮在水 面上。石油制品和石油烃的种类不同,其溶解度会相差很大。在众多石油制品中, 汽油的溶解度很大,可高达lo o m g l 以上,比饮用水标准( o 0 5 m g l ) 高2 0 0 倍。 在雨水作用下时,泄露在土壤表面的石油会首先被吸附在土壤表面上,所以石油 的溶解性对研究土壤水系统的石油的迁移至关重要。 ( 3 ) 石油的粘滞性 在同一地区撤落或泄漏的油品,其直接入渗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品的 2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粘性。动力粘滞度是反映石油制品抵抗重力流动的一个指标,其值越大,在土壤 中迁移能力越低。动力粘滞度和蒸汽压成反比,常见石油制品的动力粘滞度大小 顺序如下:润滑油 柴油 煤油 汽油。其具体数值如表1 2 所示: 表1 - 2 石油制品的粘滞度 t a b l e1 - 2t h ev i s c o s i t yo f p e t r o l e u mp r o d u c t s ( 4 ) 石油的毒性 石油中的馏分不同,其对动植物的影响也不一样。低沸点饱和烃易引起动物 麻醉、昏迷,而浓度过高时能破坏细胞甚至导致动物死亡。低分子烃对植物的危 害要比高分子烃大的多,例如沸点在1 5 0 2 7 5 c 以内的粗汽油和煤油对植物的毒 害很大。这是因为低分子烃能穿透到植物组织内部,而高分子烃可能因分子较大, 不能穿透到植物组织内部,所以低分子烃比高分子烃最植物的危害要大。石油中 的芳烃,特别是多环芳烃( p a h s ) 具有致癌性,所以其毒性最强,它能通过呼吸、 皮肤接触、饮食摄入方式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影响肝、肾等器官的正常功能,甚 至导致癌变;石油中的苯、甲苯、酚类物质毒性也很大,如果人较长时间较大浓 度接触,会引起恶心、头疼、眩晕等症状【3 1 。石油类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可引起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如堵塞了土壤孔隙,改变土壤的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引 起土壤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变化;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区系的变 化。 1 2 土壤原油污染现状及危害 1 2 1 土壤原油污染现状1 3 l 石油工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石油开采石油化工行业 的广泛使用,石油污染成为世界性公害之一。当今世界石油总产量每年约 2 2 x 1 0 8 t ,其中1 7 5 x 1 0 8 t 是由陆地油田生产的。全世界每年有8 x 1 0 6 t 石油进入环 境。据美国环保署报道,在2 0 世纪9 0 年代已经有1 0 万个地下油罐存在不同程 度的泄漏。 3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石油生产消费大国,由于生产条件和环保 技术相对落后,石油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自1 9 7 8 年原油产量突破l x l 0 8 t 大关,成为世界十大产油国以来,勘探开发 的油气田和油气藏已有4 0 0 多个,年产石油污染土壤1 x 1 0 5 t ,累计堆放量近 5 x 1 0 5 t 。以油田为例每年造成的土壤污染达到了8 1 0 7 m 2 ,这一数字每年还在增 长。1 9 9 8 年,全国石油炼化企业生产含有固体废物量达到了4 2 9 x 1 0 6 t ,利用率 低于5 0 ,由此造成土壤污染可达到3 3 x 1 0 6 h m 2 。我国每年有6 x 1 0 5 t 经石油跑、 冒、滴、漏等途径进入环境,造成土壤污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因为使用污水 灌溉而导致土壤污染面积达到了9 3 x 1 0 3 h m 2 ,全国类似的农田有1 x 1 0 5 h m 2 。在 北方产油地区原油污染面积逐年扩大,在辽河油田的重污染区,土壤原油含量达 到了l x l 0 4 m g k g ,是临界值的2 0 倍。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油含量为3 1 0 0m g k g 时,玉米减产1 0 ,若原油含量达到5 0 0 m g k g ,则苯并芘在玉米中的残留量超 标,玉米不能食用。 1 2 2 土壤中原油污染的来源 在油田开发和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污染物是原油类污染物,石油 工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原油类污染物并污染土壤环境,污染源具有分布 广、排放复杂、影响的全方位性、综合性与双重性这样的特点,产生污染的过程 主要是钻井、采油、输送、发生事故及排放。油田钻井时会产生含有原油类污染 物的钻井废水和含油泥浆,它们来源于冲洗地面设备上的油污、下钻泥浆流失及 泥浆循环系统渗漏。在采油期正常采油作业时会排出采油废水,洗井时会排出洗 井废水,原油的脱水处理会产生废水,采油期间设备大检修还会产生含废水 4 1 。 事故污染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因素引起。自然事故包括设备故障,井喷和 采用车辆运输时交通事故造成的原油泄漏;而人为事故是由于各种由人为因素造 成的输油管线及采油设备破坏,人为交通事故引起原油输运车辆的翻车等污染事 故【5 】。调查研究表明,采集大庆、胜利油田油井周围1 0 0 m 范围内的土壤,经测 定其含油量大多数高于国家标准临界值( 5 0 0 m g k g0 油田的接转站、联合站的油 罐、沉降罐、污水罐产生的油泥以及隔油池的底泥排入土壤,会使其受到污染, 土壤中石油含量严重超标【6 】。原油污染的土地面积正在不断扩大,污染程度日益 严重。据调查在辽河油田污染严重的区域,土壤中含油量已经达到1 0 0 0 m g k g 4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土地不能耕种,一般需5 0 年才能恢复i _ 丌。 然而,在土壤中原油污染的各种来源中,原油泄漏事故造成的土壤原油污染 的隐蔽性大,潜伏期氏,涉及面广,治理困难,危害日益凸现,已成为不容忽视 的环境问题。2 0 0 4 年1 1 月1 8 日,陕西延安发生原油泄漏污染事故,泄漏原 油达上千吨,数百亩农f f l 遭受污染;2 0 0 5 年8 月3 0 同,一大型油罐车在黄张路 溢出4 0 余吨原油;2 0 1 0 年5 月2 日,东营向黄岛方向输送原油的主管道胶州市 九龙镇工业园段管道破裂,导致数百吨原油泄漏。 1 2 3 土壤原油污染物的存在形式 土壤中原油类污染物主要有四种存在状态:溶解态、残留态、自由态、挥发 态。( 1 ) 溶解态是指溶解在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并随地下水迁移扩散。( 2 ) 残 留态是指残留在土壤多孔介质中的污染物,由于吸附作用或是毛细作用而其以液 态形式存在但不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由移动;( 3 ) 自由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可自 由移动的部分,它可以通过挥发和溶解作用向土壤和地下水中释放;( 4 ) 挥发 态是指由于挥发作用进入土壤气相中,并能在浓度梯度力下不断扩散;原油类物 质在土壤巾虽然有这四种形态,但是每种形态的污染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 会通过一系列的传质作用相互转化。其存在状态受油品种类、地域差异、土壤环 境的影响,不同状态的原油土壤中的危害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残留态较难清除, 自由态能长期产生污染,溶解态可能造成大量水体的污染。 1 2 4 原油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 土壤石油污染给土壤生态带来严重的危害。它不仅可以对土壤性质造成的影 响,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通透性,改变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降低土 壤质量【8 i 。甚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石油烃中不易被土壤吸收的部分能渗入地 下并污染地下水,其对地下水的潜在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9 1 。而且对陆生植物、 陆生动物也造成了危害,更严重的是对我们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对土壤生态环 境的危害具体如下: ( 1 ) 原油类污染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原油排入土壤后,能土壤结构遭到破坏,使土壤的通透性改变,影响土壤有 机质的组成和结构,降低上壤质量。使土壤透水性降低、透水量下降。在土壤中 由于原油类物质的残留性、累积性较强,因此它能湿著影响土壤同外界环境的物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质、能量交换。进入土壤中的原油在向地下渗透过程中,由于它沿地表扩散、侵 蚀土层,造成土壤盐碱化、沥青化、板结化。在重力作用下原油向沿 二壤深部迁 移,由于原油的粘度大,粘滞性强,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小范围的高浓度污染,从 而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土壤性质的改变又会直接影响土壤中化合物的行 为,破坏土壤的生产功能。此外,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不易被土壤吸收的部分 石油烃中能渗人地下并污染地下水,其对地下水的潜在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9 】 0 原油污染物进入土壤,会使土壤中的新鲜有机碳含量大幅度增加,而有效氮、 有效磷印没有相应变化,致使土壤中碳、氮、磷比例严重失调【6 l 。微生物把原油 类污染物作为可利用的生长基质降解掉,并且还会导致矿物质和氧气的耗竭,从 而就会延迟了土壤中其它污染物的降解。原油污染物进入土壤,还会影响重金属 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因为它降解产物的一些特征官能团能吸收和络 合重金属离子。 ( 2 ) 原油类污染物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不是任何含量条件下,原油类物质都对陆生植物产生危害。当土壤中原油含 量小于l m g & g 时,原油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反而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这是因为植物能将石油中的碳、氢、氧、氮等通过木质化作用而转化成植物生长 所需的物质;但是当土壤中的原油含量高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对植物的生长产 生抑制作用,不同的植物种类,其受到原油类污染物抑制效果不一样【l0 1 。进入 土壤中的原油类污染物会阻碍根系的呼吸与吸收功能,并且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 原油能向叶子和果实移动,并不断积累放大。原油中不同馏分对植物的影响是不 同的,石油馏分的沸点在1 5 0 2 7 5 以内时对植物的毒害较大。高沸点的烃因分 子量较大虽然不能穿透植物的内部组织,但是容易在植物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这层薄膜能妨碍植物的气孔,影响植物的蒸腾和光合作用,从而抑制营养物质吸 收和转移,造成植物死亡。 原油污染物能抑制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可能有三点原因:一是原油严重破坏了 土壤植物水分之间的关系,空气不能进入土壤,造成厌氧环境,抑制根部正常 呼吸和吸收水分1 ;二是原油污染物可以使土壤的碳氮比增加,可以促进微生 物的自身繁殖和代谢速率,从而促进了土壤中污染物质的分解。但是会导致微生 物与植物争夺土壤有效氮素,造成营养供应的缺乏1 1 2 - 1 7 1 ;三是原油被微生物分 6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时会产生有害物质,如过量的交换态锰、铁和硫,造成对植物的毒害。 ( 3 ) 原油类污染物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进入动物体内的原油类污染物,能使生物体细胞膜性结构的脂溶性遭到破 坏,有选择性地损害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道受到腐蚀以及对生物机体内代谢产 生毒性作用,致使动物嘴巴、鼻腔和皮肤过敏、发炎,影响了正常的觅食活动; 免疫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和抑制,有时将会引发继发性的细菌或真菌感染;血液中 的红细胞受到破坏;引起肝脏萎缩、肺、呼吸道、肾等多种器官衰竭。 肖发民【1 8 】认为原油对动物体的伤害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对细胞膜性结 构的脂溶性破坏作用。石油蒸气对呼吸道的腐蚀作用。原油中的有害物质在 机体内的代谢作用。石油中的有害物质在肝脏内经氧化后与葡萄醛酸结合,随尿 排出而解毒。故对肾脏造成严重的损害作用,导致肾脏组织结构出现明显的异常。 ( 4 ) 原油类污染物对人类的影响 原油进入人体的途径一般有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食用含污染物的食物等, 进入体内的原油能影响人体多种器官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多种疾病,比如:皮 肤、肺、膀胱、阴囊癌症、接触性皮炎、皮肤过敏、色素沉着、痤疮、视听错觉、 引发抑郁、胃肠障碍、甚至知觉丧失和记忆力丧失等多种疾病i 拇1 ,原油污染物 中一些组分对人健康的危害见表1 3 。 表1 3 原油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t a b l e 卜3t h er i s ko fo i ip o l l u t i o no nh u m a nh e a l t h 原油中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脂肪烃类 稠环芳烃类 苯系物 酚类 苯胺类 饱和的低级烃多具有麻醉作用,中级烃其麻醉性刺激性 增强,而高级烃中有致癌的有害物质稠环芳烃类。 多环芳烃是环境中存在着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强的物 质,尤其是双环和三环为代表的多环芳烃毒性更大。 苯及苯系物对人的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炎, 并作用丁造血组织诱发贫血、白血球减少等各种症状, 具有致突变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性。 是一种细胞原浆毒,与原浆中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而 使细胞失去活性。 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苯胺衍生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明 显的影响。 1 3 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受原油及其制品污染的二l 壤修复技术按技术类型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 7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法和生物方法【9 1 。 物理修复技术是指将污染物通过隔离、富集以及转移措施达到控制原油污染 土壤的目的。它具体来分主要包括换洗涤法、土法、气提吹脱法、挖掘填埋法、 隔离控制法和电解法等。王贞国、梁伟等人在野外试验场地应用了气提吹脱法对 原油污染的土壤进行了修复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曝气深度为0 5 m 、4 5 m 、 9 0 m 时,原油类物质分别去除率约为8 5 、8 8 和8 0 t 2 0 1 。化学修复主要通 过氧化分解反应达到降解土壤中原油污染物的目的,它主要包括氧化剂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化学淋洗法、光化学氧化法、萃取法、热分解法等。t r y b a 等人 通过用沉积法在活性炭粉术( 粒径 2 m m 、卜2 m m 、 0 7 1 一l m m 、0 1 5 4 0 7 1 m m 、 2 m m 时,水相中原油浓度3 2 m g l ,而粒径 2 m m 时,水相中 原油浓度3 2 m g l ,而粒径 2 m m 、1 - 2 m m 、0 7 1 一l m m 、o 1 5 4 0 7 1 m m 、 0 1 5 4 m m ) 、p h 值的增大( 2 4 l 、4 2 0 、7 5 7 、1 0 1 0 、11 2 4 ) 、温度的升高( 2 5 。c 、 2 8 、3 0 、3 4 、3 8 ) 均增大。 ( 3 ) 在模拟不同原油泄露量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土壤含油量都随深 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原油下渗时间的延长,下渗速率越来越慢, 1 7 天左右原 油向下渗透达到平衡;且原油泄露量越多,下渗的距离越大,土壤中原油的含量 也越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原油的含量逐渐降低。 ( 4 ) 原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受油污土层厚度和淋滤水头的影响。污土 层厚度越大,原油类迁移的量也增大,出水中原油的浓度也相应提高;但是高淋 滤水头只是增加了水流孔隙流速和渗流量,提高了溶解或乳化油被水流携带穿透 土层的速度,对促进原油类向土层深处的迁移作用甚微。但随着淋滤时间的延长, 两者出水中含油浓度逐渐降低,到1 6 天左右趋于平衡。 ( 5 ) 油污土层释放油的量受淋滤水的p h 、土壤含油量和淋滤水头的影响。 淋滤水的p h ( 4 9 7 、6 9 8 ) 值越大,土壤含油量( 8 5 1 0 m g k g 、1 2 5 0 0 m g k g ) 越 高,油污土层释放油的量越多,相应的出水中的含油浓度也相应增大,残留在土 壤中的原油的量就越少;但是高淋滤水头只是增加了水流孔隙流速和渗流量,提 高了溶解或乳化油被水流携带穿透土层的速度,对促进原油类的释放解吸作用甚 微。随着淋滤时问的延长,两者出水中含油浓度都逐渐降低,且同一土柱不同深 度土壤f f l 的含油量都棚差不火。 4 9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2 建议 ( 1 ) 应开展大量的室内和野外试验,继续深入研究原油在土壤中的迁移转 化机理,并加强污染物迁移的数学模型方面的研究。 ( 2 ) 在搞清楚原油在土壤中的迁移和释放舰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研究 原油污染土壤的有效控制方法和治理方法。 由于作者的学识水平有限,研究的深度难免有些欠缺。真诚的欢迎各位老师 和i ;i 辈对本论文的不足之处给予批评和指正。 5 0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置置詈葛詈詈阜毫詈詈富暑暑鲁詈詈皇詈皇詈詈篁鼍詈! ! 鼍量詈詈皇置置詈量暑置暑詈詈詈皇詈暑量号暑詈暑暑詈詈詈皇詈詈暑皇詈詈皇詈鼍! 皇詈昌鲁鲁皇暑暑皇詈曹暑詈暑i i i i , 詈寡暑暑鲁皇詈晕毫詈鲁皇鲁 参考文献 【l 】薛明霞石油在土- 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与含油废水的处理研究【d 】西安,长安大 学,2 0 0 7 :2 2 2 4 【2 】o l a g c h e m i c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o fp e t r o l e u mh y d r o c a r b o n s i no i li nt h es e a :i n p u t s ,f a t e s ,a n d e f f e c t s j 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yp r e s s ,w a s h i n t o n ,d c p 17 - 4 2 ,19 8 5 3 】王连生环境健康化学f m j 北京:科学出版社1 9 9 4 【4 】张学佳,纪巍,康j 占军等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迁移特性【j 】中国石油大学 胜利学院学报,2 0 0 8 ,2 2 ( 3 ) :2 0 - 2 3 【5 】岳战林,蒋平安石油类污染物的特性及环境行为【j 】石化技术与应用,2 0 0 6 ,2 4 ( 4 ) : 3 0 _ 3 0 9 【6 】刘五星,骆永明,滕应等我国部分油田土壤及油泥的石油污染初步研究【j 】土壤,2 0 0 7 , 3 9 ( 2 ) :2 4 7 - 2 51 【7 】秦煜民,隋智慧,魏有权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处理石油污染十壤【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 0 0 2 ,3 i ( 6 ) :3 3 3 - 3 3 5 【8 】张学佳,纪巍,康志军等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f j 】华工科技,2 0 0 8 , 16 ( 6 ) :6 0 - 6 5 【9 】张士萍,郑广宏,王磊石油污染的修复与处理技术【j 】四川环境,2 0 0 7 ,2 6 ( 4 ) :7 6 - 8 2 f 1 0 】i 午端平,王渡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对高粱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f j 】矿业快报,2 0 0 6 , 2 5 ( 1 2 ) :2 8 - 3 0 【ll 】韩言柱,王立成,许学:亡等黄河三角洲十壤( 潮十) 石油类含量对小麦的影响研究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 0 0 0 ,2 7 ( 4 ) :i - 4 【1 2 】u d oej ,f a y e m i da a a t h ee f f e c t so f o i lp o l l u t i o no f s o i lo ng e r m i n a t i o n ,g r o w t ha n d n u t r i e n tu p t a k eo fc o r n j 】je n v i r o nq u a l ,19 7 5 ,4 ( 4 ) :5 3 7 - 5 4 0 【1 3 】熊先哲,何勇田,张学洵等石油烃降解物对c d 在土壤植物系统中迁移转化影响的 研究 j 】 应用生态学报,1 9 9 5 ,6 ( 4 ) :4 2 8 - 4 3 2 【1 4 】j o e lg i d d e n s s p e n tm o t o ro i le f f e c t so ns o i la n dc r o p s j je n v i r o n lq u a l ,1 9 7 6 ,5 ( 2 ) : 1 7 9 - 1 8 1 f 1 5 苏j 红,地拉热木沙重金属离子p b 在彳i 油污染。f :壤巾的吸| ;! | f i h j j j 千早环境监 5 l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测,2 0 0 3 ,1 7 ( 2 ) :6 7 7 9 1 i 6 许端平,- t ! i l 霆- f 壤中彳h i i l 烃类污染物对高梁玉米生k 的影响研究【j 】矿业快报,2 0 0 6 , 2 5 ( 1 2 1 :2 8 3 0 17 1o d j e g b avj ,s a d i qao e f f e c t so f s p e n te n g i n eo i lo nt h eg r o w t hp a r a m e t e r s ,c h l o r o p h y l l a n dp r o t e i nl e v e l so f a m a r a n t h u sh y b r i d u sl j i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s t ,2 0 0 2 ,2 2 ( 1 ) :2 3 - 2 8 1 8 1 肖发民,王萍,李伟等人鼠吸入原油和汽油对器官损害的细织形态学变化的比较性 研究【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7 ,1 7 ( 1 ) :8 9 9 1 1 9 1 史红星,黄廷林黄一l :地区j :壤对石油类污染物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j 】环境科学与 技术,2 0 0 2 ,2 5 ( 3 ) :1 0 - 1 2 2 0 1 乇贞园,梁伟,杨洵吕等曝气法对石油污染1 二壤的修复研讨【j 】山东国r l 二资源,2 0 0 6 , 2 2 ( 6 ) :1 0 7 - 1 1 2 2i 】bt r y b a ,awm o r a w s k i ,ml n a g a k i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i 0 2 - m o u n t e da c t i v a t e dc a r b o nt ot h e r e m o v a lo f p h e n o lf r o mw a t e r j a p p l i e dc a t a l y s i sb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2 0 0 3 ,4 1 ( 3 ) :4 2 7 - - 4 3 3 【2 2 】张宝良,王宝辉,张昌兴_ 十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j 】油气田地面1 :程,2 0 0 7 , 2 6 ( 3 ) :9 2 3 】陆秀君,郭书海,孙清等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沈l j i 农业大 学学报,2 0 0 3 ,3 4 ( 1 ) :6 3 - 6 7 【2 4 】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污染生态学【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1 :3 0 9 - 3 6 8 2 5 1 刘晓艳,纪学雁,李兴伟等石油类污染物往土壤中迁移的实验研究进展 j 】土壤, 2 0 0 5 ,3 7 ( 5 ) :4 8 2 - 4 8 6 2 6 】x us h ,d ue h ,z h a n gj b n u m e r i c a ls i m u l a t i o no fp r e f e r e n t i a lf l o wo fc o n t a m i n a t i o ni n s o i l j p e d o s p h e r e ,2 0 0 1 ,1 l ( 2 ) :1 3 1 1 3 6 【2 7 】刘凌,崔,“柏土地生物处理过程中多环芳烃降解模型及应用 j 】土壤学报,2 0 0 1 , 3 8 ( 4 ) :5 5 8 5 6 8 1 2 8 1 黄国强,李鑫刚,徐世民土壤气相抽提作用机制探讨和基本数学模型建立【j 】土壤 学报,2 0 0 4 ,4 l ( 3 ) :3 9 4 - - 4 0 0 【2 9 】杨忠芳现代环境地球化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 9 9 9 6 【3 0 】史立皂环境保护常用语言 m i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 9 9 8 5 【3l 】v e r s t r a t ew r m o d e l i n go ft h eb r e a k d o w na n dt h em o b i l i z a t i o no fh y d r o c a r b o n si n u n s a t u r a t e ds o i ll a y e r s p r o c e e d i n g s ,1 9 7 6 ,9 9 - 1 1 2 s 2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2 】b a u e rj e ,c a p o n ed g e f f e c t so fc o o c c u r r i n ga r o m a t i c 。h y d r o c a r b o n so nt h ed e g r a d a t i o no f i n d i v i d u a l p o l y c y c l i e a r o m a t i c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i n m a r i n es e d i m e n t s l u r r i e s a p p e n v i r o n m i c r o b i a l ,1 9 9 8 ,5 4 ( 3 ) :1 6 4 9 - 1 6 5 5 【3 3 】l a r s e nt s o r p t i o no fh y d r o p h o b i ch y d r o c a r b o n so nt h r e ea q u i f e rm a t e r i a li naf l o wt h r o u g h s y s t e m j c h e m o s p h e r e ,1 9 9 2 ,2 4 :4 3 9 - 4 5 1 【3 4 】y u a ns y ,w e i s h ,c h a n gb v b i o d e g r a d a t i o no fp o l y c y c l i ca r o m a t i ch y d r o c a r b o n sb ya m i x e dc u l t u r e j c h e m o s p h e r e ,2 0 0 0 ,41 :14 6 3 14 6 8 【3 5 】袁维富磁性粉末净化含油污水环境化学,1 9 9 1 ,( 4 ) :1 3 1 7 【3 6 】赵文谦,晁晓波,黄勤生泥沙吸附石油的数学模型与试验研究【j 】水利学报,1 9 9 7 , ( 1 2 ) :5 0 - 5 7 【3 7 】郑西来,钱会,席i 临平等地下水系统中石油污染物的吸附转移研究【j 】勘察科学技 术,1 9 9 8 ,( 1 ) :2 6 - 2 9 【3 8 】郑两来,荆静,席临萍包气带中原油的迁移和降解研究【j 】水文地质j :程地质,1 9 9 8 , ( 1 ) :3 5 - 3 7 【3 9 】郑两来,刘孝义土壤中油水驱机理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1 9 9 9 ,1 9 ( 2 ) :2 1 8 - 2 2 1 【4 0 】郑两来,刘孝义,席临萍多孔介质吸附石油有机物运移的阻滞效应研究【j 】长春科 技大学学报,1 9 9 9 ,2 9 ( 1 ) :5 2 5 4 【4 l 】王东海,李广贺,刘翔等包气带中残油动态释放实验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 0 0 0 , 2 0 ( 2 ) :1 4 5 一1 5 0 【4 2 】束善治,s o g ak 包气带1 f 水相污染物迁移离心模型研究中的相似比例关系【j 】长春 科技大学学报,2 0 0 0 ,3 0 ( 4 ) :3 7 1 - 3 7 5 【4 3 】张旭,李广贺,黄巍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温度效应【j 】环境科学, 2 0 0 l ,2 2 ( 4 ) :1 0 8 - i1 0 【4 4 】邵辉煌,李广贺,章伟华等包气带土层中重质油的生物可降解性【j 】清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 0 0 2 ,4 2 ( 5 ) :7 0 8 - 7 1 0 【4 5 】章i ! 华,李j 贺,邵辉煌等包气带土层中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j 】环境科 学研究,2 0 0 2 ,i 5 ( 2 ) :6 0 - 6 2 【4 6 】齐永强,王红旗,刘敬奇土壤中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及降解去向【j 】中国上程科 学,2 0 0 3 ,5 ( 8 ) :7 0 - 7 5 【4 7 】耿春香,路帅p q 北地区:i :壤1 1 彳i 油类污染物的乖阿渗透规律f - 】环境污染与防治, 5 3 2 0 0 3 ,2 5 ( 1 ) :6 1 - - 6 2 4 8 1 - f 杉( 涛,罗剑,李雨松等彳i 油污染物住土壤巾运移数值模拟初探【j 1 环馄什, 于j i l t , s 于l l + , 报, 2 0 0 0 ,2 0 ( 6 ) :7 5 5 - 7 6 0 4 9 1 赵东风,赵朝成,王联社等石油类污染物在十壤中的迁移渗透规律【j 】硒油火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0 ,2 4 ( 3 ) :6 4 _ 6 6 1 5 0 】张甲坤,曹军,陶澍土壤水溶性有机物的紫外光谱特征及地域分异【j 】土壤学报, 2 0 0 3 , 4 0 ( 1 ) :11 8 - 1 2 2 【5 1 】郑西来,王秉忱等土壤一地下水系统石油污染原理与应用研究【j 】地质出版社,2 0 0 4 p 1 【5 2 1 刘东生黄:卜与环境北京:科学出版社 m i 1 9 8 5 【5 3 】张宗,张又,王芸生中国黄士北京:地质出版 i :【m 】1 9 8 9 【5 4 】顾惕人,朱步瑶,李外郎等表面化学科学山版社 m 1 ,1 9 9 9 :2 3 4 - 2 5 8 【5 5 1 解岳,黄廷林t 王志盈等河流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吸附与释放规律的实验研究【j 1 环 境t 程,2 0 0 0 ,1 8 ( 3 ) :5 8 - 6 0 【5 6 】w e n q i a nz h a o ,c h o n g m i n gl i ,l u ol i n a b s o r p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o i lb ys u s p e n d e dl o a d i nw a t e r t e n t ha p d i a h rc o n g r e a s ,m a l a y s i a ,1 9 9 6 【5 7 】w e n q i a nz h a o ,c h o n g m i n gl i ,l u ol i n e x p e r i m e n t a ls t u d yo na b s o r p t i o no fo i lb y s e d i m e n ti nw a t e r 19 9 7 【5 8 】m e a n sj c i n f l u e n c eo fs a l i n i t yu ps e d i m e n t w a t e r p o r t i o n i n g o fa r o m a t i c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j m a r i n ec h e m i s t r y ,19 9 5 ,51 :3 16 【5 9 】李崇明,赵文谦,罗麟泥沙吸附石油的实验t i j f 究【j 1 9 1 ) i l 联合火学学报,1 9 9 7 ,1 ( 4 ) : 3 4 _ 4 0 【6 0 】党志,黄伟林,肖保华环境有机地球化学:有机污染物一土壤沉积物吸附作用研究 回顾【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 9 9 9 ,1 8 ( 3 ) - 1 9 5 - 2 0 0 【6 l 】晁晓波,赵文谦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im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级数控车工模拟考试题库试卷及答案
- 体育俱乐部财务筹措及资金使用规划
- 2025-2030中国汽车后市场数字化服务平台竞争格局报告
- 2025-2030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教育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户外露营经济兴起与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烧伤科手术室管理规范
- 新能源市场价格监管执行
- 银行业务指引
- 2025年固态变压器(SST)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临床指南
- 少年读史记课件
- 任职资格认证汇报
- 2025年三力测试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题【附答案】
- 新统计法培训
- 心力衰竭治疗指南
-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4月自考00840第二外语(日语)试题
- 北欧女神2完美图文流程攻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